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的一些思考_第1页
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的一些思考_第2页
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的一些思考_第3页
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的一些思考_第4页
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的一些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的一些思考——依附与后发效应本书的主要内容多斯·桑托斯的《帝国主义与依附》一书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是分析帝国主义的危机与矛盾,第三部分写的是依附理论及发展道路的选择。针对依附理论的地位来说,他认为依附理论是帝国主义理论的补充和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以往的帝国主义理论只是研究了帝国主义中心的扩张过程和对世界的统治,依附理论则研究这种扩张的后果,即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对外围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外围的变化对资本主义积累总进程的影响。既把依附现象放到帝国主义理论的总框架中来考察,又把它作为帝国主义总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来研究,以揭示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同扩张对象国内部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在外围的特殊表现形式。多斯·桑托斯选取“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细胞”——多国公司(跨国公司)的视角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对外围国家的剥削。他认为跨国公司本身就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产物,它孩童经济的集中、垄断和大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随着二战之后而产生的经济国际化,它的投资模式也发生了演变(1-2-3):1、飞地经济模式;2、战后,美国和欧洲的投资彻底转向了发达国家和依附国的工业部门;3、促成新的国际分工,即将相对使用较多劳动力的工业产品大量的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去生产,并且从那里向美国和其他高收入国家出口。多国公司作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基本的生产单位,推动了国际资本大流动,对国际分工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依附的基础是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使某些国家的工业获得发展,同时限制了另一些国家的工业发展,使后者受到由世界统治中心控制的增长条件的制约。据此,他提出了依附概念,认为“依附是这样一种情况,即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制于它所依附的另一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张。两个或更多的国家的经济之间以及这些国家的经济与世界贸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是结果某些国家(统治国)能够扩展和加强自己,而另外一些国家(依附国)的扩展和自身的加强仅是前者扩展对后者的近期发展可以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的反映,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就呈现依附的形式。”统治国对依附国是拥有技术、贸易、资本和社会政治方面的优势(在不同历史时期拥有上述范围内某些方面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可以对依附国强加条件,进行剥削并掠走其国内生产的部分盈余。最终依附状态导致依附国处于落后和受统治国剥削这样一种局面。关于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他认为在依附条件下存在着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新的国际分工模式,另一种是在资本主义国际体系范围内以国家为中心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多斯·桑托斯认为这两种依附性发展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必然会导致一个深刻的政治冲突和军事冲突及社会矛盾激化的长期过程。因而他主张走人民革命的道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寻求发展,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唯一能够使国内的众多力量“遵守纪律,组织它们的创造能力,并通过科技革命引导它们走向人类解放的制度”。对本书的评析多斯·桑托斯的依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有过“资本主义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论述,之后的列宁的帝国主义论都是其理论渊源。本书是作者站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上研究帝国主义和依附问题的。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对跨国公司扩张和新的依附形式进行的分析,在观点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新的历史现实的解释能力,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观点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典范。当然本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在他的研究方法上,依附理论只重视对外因的分析,认为在这种依附状况下,外因即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占主导地位,内因的影响是很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外因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所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重大的作用;但无论外因的作用有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很明显,拉美各国在首先是因为内部的原因才导致的被动依附状态。拉美自身有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大地产制度国营企业的膨胀和工业化基础落后、经济结构单一、政局不稳等。即使是由于处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剥削体系之中,也是由于和通过内部发展的不足造成的。其次,在关于依附发展的模式和可能性性分析上,他提出的依附发展下的两种发展模式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因此只能选择社会主义。历史事实对他的这一观点作了很好的批判。试看之后的智利、东亚四小龙的发展成就都是在依附状态下通过威权政体发展起来的。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是社会主义是必然的选择,而是强有力的以发展为取向的强力政权才是最重要的。多斯·桑托斯是看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实践中的强大整合力量,从而被吸引。相反,拉美很多国家军人掌权,政治不稳定;也看到拉美许多国家是民主国家,但是政治的早发严重削弱了国家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无力应对资本主义的强力渗透和经济影响,只能在依附下获得很小的发展,或者受控于其他国家。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中认为,“经济往往被看作是决定性的中心力量。事实上,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过程中的知识和政治方面,依赖于知识的增长和领导人动员资源的能力”。即使当时的拉美各国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依然面临着发展的问题。从后来的历史进程来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落后国家在发展上走了不少的弯路,直到苏联解体之后,各国才开始了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由此可见,作者由于缺乏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了过分一般化的结论和主张。此外,作者也过低估计了帝国主义中心国家克服危机的能力,过高估计了外围国家人民的革命性,忽视了跨国公司的扩张对外围国家不同社会阶层造成的分化作用和吸收和排斥作用。三、依附发展的实质从现代化角度来看,依附发展的实质是如何应对后发效应。美国社会学家M·列维、经济学家A·格申克龙最早提出了“后发展式现代化”范畴及“后发展思想”和关于“后发优势”的论点。所谓“后发展式现代化”是相对于早发或先发现代化而言的,西方社会由于自身内部发展出了早发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或很早的被动开启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发展已经进入很高的阶段。这些后来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国家,长期处于前现代社会,资本主义因素薄弱,又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失去了独立发展民族产业的有利时机,不得不面对早发现代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优势地位的影响。由于处于后发现代化的地位,必然就会产生一些不同于早发现代化的因素和条件,更有早发现代化对其的影响,相应的就产生了后发效应。后发现代化不可能只有优势而没有劣势,它的优势与劣势是同时存在的。罗荣渠先生在他的著作《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专门有一节论述“迟发展效应”即“后发效应”。他认为后发国家与西方国家的早期现代化相比,同样具有“独特的历史规定性”与“独特的现代必要条件”。这种特有的后发效应可以分为负面效应和正面效应两个方面。罗先生认为负面的后发效应有:(1)、双重发展效应,即后发国家的现代化目标很大程度上受外在所决定,它不仅要追赶发达国家工业国早已达到的历史目标,还要适应发达工业世界的当前发展趋势;(2)、同步发展效应;后发国家不仅要和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上同台竞技,展开竞争,还要同相似资源条件和社会结构条件的后发国家同步发展和竞争,“无处可以转嫁危机”;(3)、高速问题;赶超战略带来严重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现代化的断裂;(4)、超前效应;(5)、人口效应;人口增长过快和人才外流。另一方面,后发也有有利的一面,即正面效应,与格申克龙所说的“后发优势”是同一个意思,具体包括:(1)、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加速对前现代的旧制度和自然经济的破坏;(2)、可以借鉴早发现代化国家的先进经验,减少弯路;(3)、可以借用先进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和利用外来资本;(4)、落后国家之间的联合冲击旧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正是这些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存在导致后发现代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发展路径,这些路径和战略模式对劣势的规避,对优势的利用的程度决定了这个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状况,拉美的依附发展和东亚四小龙的跨越式发展就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一些思考 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后发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在中国现代化的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影响取向、大小是不同的,是变化的,是需要在长的历史维度下做新的考察和评判的。后发地位的落后现实,使得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现代化都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落后挨打,赶超欧美。因此有些学者认为现代化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在近代西方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后发效应的两个方面的存在使得中国在不同阶段总是欠缺某些进行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当然,一些因素的缺失可能不会影响一个国家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但是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发展进程,内部各因素之间是存在着某种必然性的联系的,一个小的因素的缺失就可能会导致现代化发展的不均衡,现代化通病横生。前面提到的后发而成功的拉美的智利、东亚的韩国和新加坡、台湾地区都是在发展取向的威权政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发现代化国家的经验固然要学,后发现代化而迅速成功的经验更需要学习,更何况是同属东亚文化圈的近邻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经验。我认为上述思考对中国经济起飞的借鉴意义有:大力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给予支助和奖励,保护和重视私有产权;限制国有企业的规模和经营范围,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拓展空间。韩国和台湾的发展都是以私营企业为主要生力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技术革新。现在中国的国有企业虽然创造的产值虽然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很高,但是是在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和政治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的,投入和产出的比率严重不对等。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过高,不仅缺乏经济发展的活力,经济难以独立发展,更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和政治混合在一起,不是相互独立和分离的。处于依附状态的拉美各国的国有企业的比重也是很大的,面对着同样的问题。在中国法治不足的今天,很容易出现政治对经济的干预,通过寻租的方式破坏市场规则,造成市场混乱,信任缺失,交易成本提高,投资环境恶化。经济的迅速增长是重要的,但不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以规范市场经济,使得经济过程公正、透明、可持续发展。把握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发展动向,抓住发展机遇;东亚四小龙的飞速发展就是抓住了全球化时代早发现代化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的契机,利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开始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都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之前的拉美却是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两种战略的选择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中国现已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但以出口中低端产品为主,水平不高。因此,要适时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对民族企业的冲击,外来资本对本国经济的控制等,学会利用国际规则,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主动冲击美国等早发国家确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联合其他几个贸易大国进行的用非美元进行外贸结算就是应对美元币权战略的一次有力尝试,应该继续坚持。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与韩日相比,中国在对待先进技术上,是引进多,而自主研发少。无疑,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与早发国家的科学技术差距是很大的,且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有逐步拉大的趋势。拉美的依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低有关系,因此不得不在很多方面受制于科技水平高的早发国家。中国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毋宁说仍旧是一种半依附性的发展,低度的发展。科技落后既有技术基础上的原因,也有制度上的原因。只有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大教育和科研的投资,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才有可能缩小同早发国家的差距。科技创新的动力是市场需要,主体应该是面对市场的私营企业,这样才能提高积极性和创新的紧迫性和效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政治转型;许多学者如哈维尔称中国为“后极权社会主义”,中国也有学者如何增科、萧功秦也都有类似的见解。笔者也认为中国正在从后极权主义向威权主义转变,但还不是真正的威权政体,只是有了一个形似的外壳,与经典威权政体尚有很大的差距。首当其冲的是僵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如何逐步虚化意识形态,做到有限多元,开辟更多的合法性空间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经济起飞不仅需要自由公正的市场规则,还需要一定的政治条件,。在经济起飞阶段,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并维护有利于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制度框架,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对经济发展在必要时进行调控,在正常的情况下,要尽量保证自由公正的市场秩序,保障政治和经济的分离并独立发展。如果政治体制不改革,就无法保证经济改革的成果。法治化和民主化框架是下一步的改革任务和方向。威权主义在韩国和台湾等东亚文化圈已经取得了成功,只要我们大胆的改,大胆的试,积极发挥威权主义的历史作用,中国就有可能实现由极权到威权的完全转化,再由威权这个过渡状态向民主的转型。参考文献[1]<巴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