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反思_第1页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反思_第2页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反思_第3页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反思_第4页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知识目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篇课文结构、语言、内容三方面的特点,了解罗素哲理散文的解读方向。【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罗素人生的苦乐观。【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结构严整逻辑严谨的特点;了解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结合助读资料和梁启超《最苦与最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罗素的苦与乐”进行探讨。【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对比找差异、赏析语言、小组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一、运用网络查阅有关作者罗素的资料,如作者简介、作者名言、读后感等。二、回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的基本内容,思考梁启超的苦乐与罗素的苦乐之间的互通性。三、通读全文,标注段落,注释难读字音。【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虽然老师不认识你们,但今天与大家一起上课,还是很开心。老师带来了一份小礼物,奖励给积极发言,表现活跃的同学,我们一起来将这节课完美地呈现出来。二、情境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是一位英国哲学家,但是和中国却有着不解之缘。生:(读)1920年6月,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罗素结束苏联之旅后,接受了北京大学傅铜教授邀其来华讲学一年的邀请。之后梁启超发起的讲学社成立,正式接手了罗素来华的相关事宜。同年10月12日,罗素抵达上海,开始了访华之旅,在上海待了5天,以后罗素辗转去过杭州、南京、长沙,最后落定于北京。师:(出示图片)这是在上海拍摄的照片。往后看,饯别之行。生:(读)1921年7月初离开北京,结束中国之行。1921年7月7日晚,讲学社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其饯行,梁启超、范源濂、蒋梦麟等20余人到场。

师:这是饯别会上,留下的照片。除了照片,饯别会上留下了一些遗物,百年之后我们有幸再次观赏其面目。一篇新闻采访稿、一篇誊抄好的文稿,还有很多演讲稿静放于桌案,等候穿越一百年光阴的手,为它们拂去岁月的尘埃。(展示图片)三、课文解读师:我们来看到这篇采访实录。这里有三个角色,老师要请声音洪亮的同学来读他们的对话,男同学1读罗素,男同学2读梁启超,女同学读记者。#梁启超:今日,罗素先生将要启程返回英国,我们在此为他饯行。

罗素:9个月的中国之行,让我收获很多,今天的饯别会,我带了一篇文章过来,已经翻译成中文,当作饯别礼好了。

记者:能这么近距离地接触罗素先生的大作,这是何等荣幸?我不禁要大声地读出来了……#师:请你做一回记者,将罗素先生的原稿中,你喜欢的一段,准确、清晰地读出来。(生挑一段原稿的片段读)师:你读得准确又清晰。我们读得开心,梁启超先生有话要说了……

#梁启超:我们在送行,不是开迎宾晚会!

记者:哦哦,罗素先生的到来,当为文化之光;今日离开之后,他的学说将传遍海内,为中国的前途造幸福。中国素有崇拜哲学家的传统,最崇拜两千年前的孔子,而随时势变迁,今天的罗素先生就是新孔子,是“孔子第二”……

罗素:谢谢称赞。请你不要神化我,孔子那样大彻大悟的境界我还没有达到。这半辈子过去了,我还有几点特别放不下,(),他们支配着我的一生。#

师:是什么支配着罗素的一生呢?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师: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你能从文中找出解读语境的信息,很棒,请坐。记者听到罗素这样说,又开始惊叹了。记者同学,你接着读。#记者:大师也有难以割舍的事物啊!

梁启超:那又如何,罗素先生作为哲学大师风采依旧。

记者:说到大师风采,听说您在前几天写了一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我拜读之后十分佩服。

罗素:过奖了。

梁启超:我也看过了。思想深邃,整篇文章思路清晰,()。#师:你能理清原稿的行文思路吗?2分钟思考。生: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段总写三种感情支配自己的一生,345段分写三种感情,最后总写自己享受这样的一生?师:你从总分总的整体结构上知晓了本文的总分总结构,接下来可以具体到各个小点,进行细致的分析。第一个,罗素寻求爱情的原因是?生:爱情带来狂喜,解除孤寂,在爱情的结合中,能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师追问:第二个呢?寻求知识的原因是?)罗素希望了解人的心灵,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希望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师:我们分别找到了罗素追求爱情与知识的三个原因。那么看到第三个,罗素同情谁的苦难?生: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老人,和贫苦的世界。师:我们通过刚才的分析,确实能够发现全文的思路很清晰,结构很——请你们说一个形容词。生:整齐…有层次…分明…师:这些词都可以用来修饰结构,老师来提供一个词,严整,大家记住,以后回答结构类的题,可以用到。(板书:结构严整性)师:梁启超分析完这个稿子的结构后,得到了罗素的赞赏。#罗素:你算是摸透我这个做数学研究的人的心思了。这篇文章啊,其实是我随性创作出来的,写得比较粗糙,我还想大改一下,因为()。#师:同学们可能不知道,我们课本上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是1967年《罗素自传》上的序文,而在1921年饯别会上罗素给的文章却是原稿,原稿和最终发表的稿子肯定是不完整,有修改的。请你对比原稿和书上的最终稿,找找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生:第一段。最后一句。师:这句话原稿有吗?生:没有。师:你继续找。生:第二段。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后面加了一个破折号和句子。师:你眼光犀利,表述清晰。还有要补充的吗?生:第四段。原稿句子是“除了爱情和知识,我也总是同情心泛滥”,课本中是“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师:你找到了修改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这两个句子是增加的。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个句子是修改了的。请你选择一个句子,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为什么罗素最后在定稿里增改了这几句话。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名词喻意等角度来思考。一个大组选一句来品读。师:你怎么和你的同桌讲解第一句的效果?生:第一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感情比作飓风。师:飓风是一种狂风,为什么要把感情比作飓风?生:狂风给我很多折磨,把我吹来吹去,这三种感情也像狂风一样,给我很多伤害。师:所以罗素加这一句的原因是?生:为了体现感情带给罗素的影响很大。师:把这样的句子加进去,文章还会粗糙吗?生:不粗糙了。师:不仅不粗糙,还有点儿美。那么第二组,为什么要加上第二句?把整个句子,从其次那里再读一遍。生:深渊是指恐惧。师:我们刚才问的是为什么加上这句,你的回答给了我一个思路。这一句中,罗素寻求爱情是为了?生:解除孤寂。师:那如果没有寻求到爱情,罗素会面临什么处境?生:冰冷的,孤单的处境。师:那么罗素这颗震颤的心就会堕入深渊,这个深渊是指?生:一个冰冷的,没有爱的世界。师:所以罗素加上这句话的原因是?生:说明自己没有爱情就要面临深渊,爱情很重要。师:思路如行云流水,奖励你一个棒棒糖。第三个呢,第三组来回答。老师觉得第三句的“云霄,尘世”有点儿美。你怎么解读它们?生:结合下文,尘世应该是指那些充满苦难的世界,云霄是指虚幻的理想世界。师:虽然爱情和知识能让罗素沉醉于虚幻,但他最后还是要回到充满苦难的现实。你不仅读得好,回答问题也很好,奖励一个棒棒糖。师:我们刚才的赏读发现了这些句子的优美之处,可见罗素这篇最终稿还是很有文采的,他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罗素哲理散文语言的形象性。(板书:语言形象性)记者也是这么认为的。#记者:修改之后更有文学气息了呢,还能亲身观摩罗素先生现场修改文章,我好幸福哟!

梁启超:哎~罗素先生哲思深厚,梁某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记者:梁先生不用自卑,你也很厉害,文史通吃啊!

梁启超:我等还在生存磨难中苟且,茫然不知所终,罗素先生却已参透生命!

罗素:其实我的生活不完美,也有很多苦处,但因为这三种感情的支配,我一直乐于生活,始终认为()。#师:罗素对生命中的苦和乐,会有怎样的看法呢?4人小组讨论,1人记录,7分钟之后请代表上台发言。阅读助读资料,你可以参考【读者说】的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写下你自己的想法。(生上台展示朗读自己的合作成果,4-5人,奖励上台表现者。师投影展示、点评学生作品中的人生志趣。大概方向:苦乐,责任,坚持,追求……)师:从同学们的分析中,老师读出了你自己情感体验,人生感悟。(板书:情感体验人生感悟)其实罗素的哲理散文也充满了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的内容。(板书:内容)师:梁启超又心生感慨了。

#梁启超:人之一生,苦痛相随,乐亦相伴!人人皆有苦乐!罗素先生已于苦痛之中寻得人生之乐!梁某羞愧难当,先饮一杯。

记者:哎?那我也喝!#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朗读。奖励你一个棒棒糖。这篇采访实录就到此结束了,最后我想请同学读一下结语。生:罗素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一生;是捍卫和平、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这样的一生,必然是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一生。师:希望同学们在回望历史遗物之后能有所感悟,像罗素一样努力向上,追求知识,追求崇高,对世间万物都敞开博大的胸怀,“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板书:将原有板书连成“活”字)和同学们的合作非常愉快,你们的表现都非常棒。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四、布置作业和同学分享自己小组的创作成果,互相交流。五、板书设计六、助读资料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原稿)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除了爱情和知识,我也总是同情心泛滥。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助读资料罗素(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哲学——数学——文学》等。罗素藐视传统,一生追求热烈的爱情,他一生结婚四次,最后一次是80岁高龄。罗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才,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完成了70余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文学多个领域。罗素积极参与和平解放运动,甚至因为写反战文章被捕入狱,他一生都在为消除人类苦难而奔走。诺贝尔奖给他的评语是“一位人道主义与自由思想的战士。”【作者说】“我希望自己能在工作时死去,并且知道别人会继续做那些我来不及做的事情。当我想到那些工作将会被完成,我就感到满足了。”——罗素每个人都愉快地接受爱,又自然而然地奉献爱,由于这种相互幸福的存在,每个人便会觉得世界其乐无穷。——罗素《幸福之路》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罗素【名家说】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读者说】为人一生,虽然有种种不幸,但又何尝没有丝毫快乐。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要知道真正想要的,也是真正能够飞上蓝天的人,是绝对不会在乎短暂的艰苦奋斗的!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只有成功之后永恒的快乐!——《我为什么而活着》读后感七、教学反思从课文中罗素写的最后一段“乐意”以及旁批的“生活苦”,我想到了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并思考进行联读的可能。网络上查询之后,知道罗素与梁启超是真的有交集,1920年罗素来华是梁启超接待的,《最苦与最乐》是1922年发表的,这就给了我在历史事件中开设情境的空间。最开始的设计思路是一段采访实录,一篇原稿,一条摘录,磨完一次课之后感觉太复杂,工程量太大,学生有点应接不暇,而且环节设计也有点割裂。最后和老师们商量了一下,结合八年级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