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谈大班泥工活动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_第1页
科研论文谈大班泥工活动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_第2页
科研论文谈大班泥工活动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_第3页
科研论文谈大班泥工活动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_第4页
科研论文谈大班泥工活动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湘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七单元协奏曲品茗m湘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课题第七单元协奏曲品茗计划课时3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以介绍协奏曲这一题材,重点聆听三首不同风格的协奏曲,试图通过聆听、参与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初步体验到协奏曲的神韵,并对协奏曲这一体裁形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与认识。教学目标1.能哼唱《梁祝》的主部主题,并说出这两种演奏乐器的名称。能根据听赏的感受与体验,新潜力;放手给幼儿快乐创作作品,走上创新之路;师幼互相欣赏作品,品味玩泥的精彩之处。【关键词】泥工活动创新意识泥工活动指的是利用黄烂泥、橡皮泥、彩泥、陶泥等泥塑材料,采用不同的废旧材料和工具,进行捏、搓、拉、压、刻、画、剪、贴、涂等手法,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幼儿放飞想象,无拘无束尽情地动手动脑,创作泥工作品。泥工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具体形象性、可操作性、富有变化性等特点。因此,泥工活动的开展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要重视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让幼儿自主性得以体现,满足幼儿情感、心理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创造能力,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乐于创造,学会创造,合作创造,自主创造,独特创造。近年来倡导的“以幼儿为本,能大胆利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感情,提倡幼儿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泥工活动很好地切合了这种培养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艺术教育的目标:“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而且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些都充分说明,泥工活动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的重要活动。那么,如何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一、放飞想象,打开创新之门。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空,放飞想象,打开创新之门。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创造离不开想象,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表现力,选择创造空间大的创作主题,可以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其中自由的翱翔,幼儿通过大胆想象,在其头脑中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新形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如“三八妇女节”到了,围绕“妈妈的节日来到了,我给妈妈送礼物”为主题,请幼儿做出一件作品,送给妈妈。这时候,幼儿就会根据妈妈的爱好,选择不同的材料等,创作不同的泥工作品。有的幼儿做出用毛线和竹签做出项链送给妈妈;有的用蛋壳拼贴出一个娃娃送给妈妈;有的用盒盖子、橡皮泥和种子拼贴出一幅画送给妈妈等;例如主题创作《可爱的家乡》,有的幼儿创做了各种各样的水晶制品,有的幼儿创做了西双湖上的大桥、水晶塔和植物公园里的花草树木,还有的幼儿创做了金牛公园等。所谓“联想变变变”就是在教学中,每一节课上先不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比数量,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无形之中,给幼儿的思维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打开了创新之门,给人新的启迪。二、张扬个性,挖掘创新潜力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空,张扬个性,挖掘创新潜力。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一个人创造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其大脑潜能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孩子画苹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画苹果,则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边后画右边,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擎着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蓝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也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认为: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方法,应该向日本、美国的教师学习,给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注射给幼儿,把幼儿变为机械的接受器。应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尊重幼儿神奇的幻想。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幼儿思维的特征,也是幼儿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因此,要指导幼儿创作泥工作品,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如:泥工活动《美丽的花瓶》,我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瓶子、盒子等,请幼儿先把瓶子、盒子涂上漂亮的颜色,再来用橡皮泥装饰花瓶。可是,毛毛小朋友用一个酒瓶子做花瓶,她就不愿意涂上颜色,还对我说:“老师,我就喜欢酒瓶上的小图案,涂上颜色,就不好看了。”这时,我就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如果以成人的想法去要求幼儿,必然会打击幼儿的兴趣,扼杀他们的创新意识。三、快乐创作,走上创新之路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空,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快乐创作,走上创新之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直接接触生活和自然的机会,提高感性认识。在活动和游戏的设置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季节和时令的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让幼儿通过嗅觉、味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直接感受各种不同的事物,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大班幼儿知识经验增加了,对所认识的事物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鼓励幼儿运用多样化的表现主题手法,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表现手法,大胆地表现主题。在泥工活动创作过程中,提供丰富的废旧材料,我们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的直接用途虽只是寻求快乐,而间接的用处则更大。”教师不仅要提供丰富的废旧材料,而且要放开手,让幼儿尽兴、大胆进行操作,尽量减少对幼儿的约束,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尽兴泥工活动,在玩中学。在泥塑活动中我不失时机地以游戏形式向幼儿渗透感兴趣的泥塑技能。在实践中,我采取了泥塑活动游戏化的方法,让幼儿觉得自己是在玩,在与橡皮泥做游戏。例如,在捏《我的动物朋友》时,我布置一个有情境的动物园背景,我当饲养员,让幼儿进行参观,并根据幼儿的要求,捏出各种形态不同的动物,如熊猫、小猫、兔子等。使幼儿即感到新鲜,又产生了好奇的心理。在我的带动下,幼儿争着向我提出:“老师,小鸭子是怎样捏的,你给我捏一个吧”。“老师,我想学捏小熊”。“老师,我想学捏小狗”……。看着幼儿求知欲如此强烈,我及时启发他们:小动物都是什么样的,你们仔细看一看,它们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要捏出形象、好看的小动物,一定要掌握几个要点,揉团、捏扁、压平,粘合时手要用点力。幼儿认真地听着,用心地操作着,很快便学会小鸭、小鸡、小熊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制作方法,成功的喜悦挂在他们那稚嫩的脸上。我深深感到:当泥塑活动像游戏一样对幼儿充满诱惑时,幼儿的泥塑灵感就将被激发出来。在泥工活动中,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和工具,供幼儿自由选择、探索和玩耍,能极大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工具材料的准备和选择上要把握简便易得、经济实用的原则,还要考虑其安全性、经济性、替代性和易操作性。尽可能集学、做、玩、用与一体,易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也为幼儿的造型能力和艺术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泥工活动《海底世界》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带有花纹的玩具、日常用品、颜料、刷子、树叶、积木和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幼儿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采用不同的形式,自由的创作。活动中幼儿看到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积极性极高,争先恐后地选取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有的用油画棒画海草、有的用玩具印花纹;有的作品是贴画、有的作品是立体;有的作品利用树叶、有的作品利用植物的种子……作品形式多样,应有尽有。孩子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工具,不仅让他们痛快地、尽情地玩,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知觉、动作技能和经验,为泥工兴趣的持续发展和能力迁移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欣赏作品,品味精彩给幼儿一片自由的天空,欣赏作品,品味精彩。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愿望。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无济于事。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同。《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手法、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从幼儿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幼儿都能扬长避短,考虑对他们创造新意识的培养,不能只拿“像与不像”“行与不行”作为评价一幅幼儿作品的标准。要常用欣赏、鼓励的语言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要是幼儿认为应该要在作品中喜欢表现的就让他们制作,不限制幼儿“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每次有作品“诞生”时,我都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橱窗里,定期更换展示;用数码相机拍下来,制作成幼儿的作品集,永久的保存在电脑中。在每次完成作品后,我具体的做法:及时地请孩子自己上台讲述自己作品,并结合孩子成功之处向其他幼儿介绍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接着引导幼儿乐于观赏,并能在同伴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在评价的过程中我基本上对每个幼儿都加以肯定,让幼儿都能体验到参与泥塑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评价孩子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评价的技巧,我们不主张夸大其词,但更不能打击、挖苦、讽刺。而应该采取正面的态度,把评价活动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在评价孩子的作品的时候,不能泛泛的都说“你真棒!”“你做得太好了!”“你进步真大!”等等之类的表扬词,孩子听多了也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也没有创造的激情。老师要说出自己觉得作品好、棒、进步的理由,说出自己的真正感受,你说得越真,孩子就会感觉你越了解他的作品。如在《生日蛋糕》这一活动中,孩子们对他们自己的作品都发出了惊讶的赞美声。“哇,好漂亮呀!”“哇,好多的水果!”“哇,真没想到我们也能做生日蛋糕!”听,在孩子们的赞美声中,我们的情绪一下子涨到了最高点,我们为他们的精彩作品而骄傲,为他们的创作天赋而欣慰!总而言之,孩子喜爱玩泥是其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做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作品。让我们以泥为载体,以美术活动和区域活动为平台,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逐渐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适合幼儿的玩泥活动。正如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所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想象的过程,变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