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反馈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反馈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反馈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反馈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反馈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地理试卷(12月份学情反馈)时间:3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90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下图为台湾岛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中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在2011年4月勘查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貌类型为()A.风沙地貌 B.河流地貌 C.海岸地貌 D.雅丹地貌2.“豹头”掉落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风力侵蚀 B.冰川沉积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答案】1.C2.D【解析】【分析】【1题详解】“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说明其大部分时间被海水淹没,此地貌的形成与海浪作用有关,属于海岸地貌,C正确。风沙地貌主要出现在气候比较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A错误;河流地貌多位于河流流经地区,B错误;雅丹地貌位于气候干旱的地区,D错误。故选C。【2题详解】“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说明海浪的侵蚀作用使得岩石破碎,D正确。该岩石大部分时间被海水淹没,遭受风力侵蚀的可能性小,A错误;该地位于台湾岛东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不会是冰川沉积,B错误;该地常年被海水,淹没,所以不是流水作用,C错误。故选D。【点睛】外力作用与地貌(1)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2)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3)冰川作用: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4)波浪作用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600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m。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①气候较为寒冷干燥②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③多为深层地下水④石灰岩分布极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 B.流水溶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答案】3.A4.D【解析】【分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洞穴为大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且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流水的溶蚀作用微弱,难以形成溶洞,①②正确。北方地区有浅层地下水,也有深层地下水,石灰岩分布较多,③④错误。故选A。【4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石柱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等;喀斯特沉积地貌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化等。死海是地球上盐度位居第三的水体,其沿岸地下有大量含盐地层,易形成大量溶洞,被称为盐洞。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溶蚀速度加快,盐洞迅速扩大,最终坍塌形成大量地沉坑,部分区域甚至有严重的地面沉降现象。左图示意死海地理位置,右图示意盐洞和地沉坑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死海盐洞形成的地质作用是()A.冰川沉积作用 B.冻融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喀斯特作用6.死海沿岸出现地沉坑及地面沉降的原因是()A.蒸发加剧,地下水位下降 B.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C.上游来水减少;死海萎缩 D.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盐是一种高度可溶的矿物质,是含盐地层在溶蚀作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盐洞。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死海沿岸地下有大量含盐地层,易形成大量溶洞。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多引用河流水,导致死海上游来水减少,死海面积萎缩,水位降低,原先被水覆盖的含盐地层因为水位下降裸露出来,经过淡水冲刷、浸泡、蒸发,盐层被溶解,形成空洞,久而久之地表失去支撑力而塌陷从而出现地沉坑及地面沉降,C正确;地沉坑及地面沉降与蒸发加剧和板块交界处关系不大,AD错误;该地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土流失不严重,B错误。故选C。【点睛】盐洞是一种罕见且不寻常的地质现象。盐是一种高度可溶的矿物质,因此大量的盐沉积物很少能长期存在于地球表面。然而,在雨水稀少的超级干旱地区,盐可以保存下来并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洞穴。当盐从地下被挤出形成山脉后,经过数千年,季节性洪水渗透溶蚀便可形成盐洞。下图是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中的一条“蛇曲”,给我们展示了河流弯曲的温婉之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形成图中流水地貌的主要因素是()A.流水沉积 B.溯源侵蚀 C.侧向侵蚀 D.下切侵蚀8.该“蛇曲”中由甲至乙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是下列的()A. B.C. D.【答案】7.C8.B【解析】【7题详解】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区,凹岸不断受到侧向侵蚀,形成蛇曲。所以C正确。蛇曲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不是堆积作用,故A错。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源头,下切侵蚀主要发生在河流落差大的上游段,故BD错。本题选C。【8题详解】图中甲在河流的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岸岸陡水深;乙在河流的凸岸,以流水堆积为主,河岸水浅,即CD错误;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米,地势起伏和缓,A错误B正确。本题选B。【点睛】河流侵蚀划分为下蚀、侧蚀、溯源侵蚀。河流不同发育时间以及河道所在范围有不同的主要侵蚀方式。如河流发育早期,河流多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在河流发育中后期,以侧蚀和下蚀为主,存在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主要发生在河谷的沟头,由于上游垂直侵蚀能力强,加之山体片流的影响,沟头便出现向上坡方向延伸的倾向,沟头流水作用掏蚀岩石,使得溯源侵蚀得以延伸。另外,在某种情况下,侵蚀基准面可能会下降,此时在河口段也会发生溯源侵蚀;还有一种溯源侵蚀典型现象是瀑布的后退;袭夺河的溯源侵蚀也往往强于被袭夺的河流。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形成“陆上丝绸之路”基本干道,以当时的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读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9.张骞等人行至敦煌地区所见到的最多的地貌可能是()A.甲 B.乙 C.丙 D.丁10.关于图示四地地貌的表述正确的是()A.甲地貌多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 B.乙地貌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C.丙地貌主要受流水侵蚀而形成 D.丁地貌主要由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答案】9.C10.A【解析】【9题详解】敦煌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以风成地貌为主。甲图为流水侵蚀而成的峡谷地貌,A错误;乙图为大海中的石柱,因海水侵蚀而成,B错误;丙图为风力侵蚀而成的风蚀壁龛符合题意,C正确;丁图为河流曲流,是在流水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结果,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甲地貌为峡谷,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A正确;乙为海浪侵蚀而成的地貌,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B错误;丙地貌为风蚀壁龛,主要受风力侵蚀而形成,C错误;丁地貌为河流曲流,主要由流水作用而成,D错误。故选A。【点睛】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力地貌主要包括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和黄土地貌,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雅丹地貌等。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包括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V”型峡谷,流水堆积形成的冲积扇、沉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1.图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1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答案】11.C12.A【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贝壳堤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读图根据图中四条古海岸线的分布,①②③④古海岸线总体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且④离现在海岸线最近,说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据此推断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C正确,排除ABD。故选C。【12题详解】读图可知:从图中看古海岸线越来越向海洋方面扩展,陆地面积越来越大,说明海平面下降,地壳抬升,D错误;该地区在②③海岸线有贝壳堤,说明当时地壳相对稳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A正确。气候持续性变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古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扩展,B错误;如果海滨泥沙不断淤积,那么形成的贝壳堤不会是多条贝壳堤,C错误。故选A。【点睛】贝壳堤又称蛤蜊堤。指海岸带淤泥质海岸平原上由海生贝壳碎屑和细沙、粉沙组成的一种滨岸堤。它的发展反映了一个具有粉沙底质、水质清澈,以波浪潮汐作用为主的有利于贝类生长的海湾环境。我国自天津附近东至海边的沙泥质平原上有四条很长的贝壳堤,沿着同渤海湾现代海岸大体一致的方向自北而南分布。它们是古黄河远离天津入海时形成的渤海湾古海岸线的遗迹。也是海岸线后退的重要标志。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C.平原和盆地 D.丘陵和高原14.观察图中地貌时()A.陡崖处可看到区域全貌 B.应选择②地进行观察C.应先观察海岸和陡崖 D.可确定丙、丁两地为山谷15.与乙地相比,甲地()①海拔高②坡度大③海拔低④坡度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3.A14.D15.B【解析】【分析】【13题详解】结合图示等高线形态、数据及分布可以判断,该区域大多在500m以下,以丘陵、平原为主,A正确。山地、高原海拔都在500m以上,BD错误。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图中没有盆地,C错误。故选A。【14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从陡崖处,看不到区域的西侧,A错误。在②地进行观察,看不到陡崖,B错误。观察图中地貌时,应先观察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其弯曲方向以确定地貌类型,C错误。丙、丁两虚线处等高线都向高处弯曲,都为山谷,D正确。故选D。【15题详解】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300m,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200m,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①④正确,B正确。②、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点睛】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读:(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读我国东南某地等坡度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河流,流速最慢的河段是()A.甲 B.乙 C.丙 D.丁17.仅从坡度的角度判断,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最大高差不超过50米 B.丁地不适合发展耕作业C.河流从西北流向东南 D.甲地很适合发展林果业【答案】16.D17.D【解析】【16题详解】图中为等坡度线,数值越大意味着坡度越大,在四个河段中,丁河段的坡度在10°与15°之间,坡度最小,水流速度最慢,故D正确,ABC错。故选D。【17题详解】据图可知,图中为等坡度线,无高程信息,无法判断地形高差和河流流向,AC错;因为丁地坡度较小,适合发展耕作业,B错误;甲地坡度在45°-50°之间,坡度较大,适合发展林果业,D正确。故选D。【点睛】两地间坡度=两地的相对高差/两地的水平距离秋季是观赏银杏叶由绿变黄的最佳季节。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银杏林属于()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19.不同地区,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热量【答案】18.C19.D【解析】【18题详解】银杏叶由绿变黄,最终满地落叶,故此推断银杏林属于落叶阔叶林,C正确,其他选项的植被无明显的季相变化,不会出现此景观,ABD错误。故选C。【19题详解】树叶变黄主要是因为气温转凉,树木需要落叶进入休眠期。北京、浙江、云南,纬度由高至低,温度下降将至落叶临界时间不同,因此以上地区银杏树叶转黄时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特有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温带季风气候区;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图为某区域的植被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该植被景观主要分布在()A.热带地区 B.亚热带地区 C.温带地区 D.寒带地区21.该地植被景观的特点是()A.垂直结构简单,以乔木为主 B.垂直结构复杂,以灌木为主C.植被种类丰富,多茎花、板根 D.植被秋冬季落叶,叶片有蜡质层【答案】20.A21.C【解析】【20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植被茂密,树木高大,有板根现象,推断其为热带雨林植被,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热带雨林植被前年旺盛生长,植被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浮生植物等,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还分布在墨西哥、巴西的东南部、马达加斯加东部、印度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树皮色浅,薄而光滑,树基常有板状根,老干上可长出花枝。乔木多板状根,多气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统分层明显,乔木高大,植物品种丰富;因为天气长期温热,雨量高,所以植物能持续生长,造成树木生长密集且常绿。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别发达,叶面附生某些苔藓、地衣,林下有木本蕨类和大叶草本。雨林中的树木多为双子叶植物,具有厚的革质叶和较浅的根系。下面为两位中国同学的通话内容,甲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乙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的影响 B.河流的影响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23.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甲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A.椰子树 B.樟树 C.杨树 D.茶树24.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乙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A.树冠浑圆,叶面光滑、无绒毛、稍硬 B.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 D.具有肉质的叶或茎【答案】22.C23.C24.A【解析】【22题详解】冬季植被是否落叶,影响最大的要素是热量,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条件好,植被常绿。北方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冬季植被会落叶。C正确。地形和海陆位置对气温影响比较小,不是决定作用,AD错误。河流不会影响植被是否落叶,B错误。故选C。【23题详解】甲的家乡的植被为落叶林,椰子树、樟树和茶树都是常绿植被,杨树为落叶林,C正确,AB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乙的家乡的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其特点是四季常绿,树冠浑圆,叶面多革质,有光泽,无绒毛,较硬,A正确;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属于落叶阔叶林的特点,B错误;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属于针叶林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亚寒带,C错误;具有肉质的叶或茎,生长在热带较干旱地区,D错误。故选A。【点睛】环境对植被形态的影响:①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②叶子:叶片厚,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③分布特点: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④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⑤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25.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枯叶、枯枝、果实),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两种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甲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下列地区中的()A.东南丘陵——降水相对较少,气温回升,蒸腾作用增强B.东北大兴安岭北部——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C.藏北高原——阴雨天多,风力较大D.华北平原——春季寒潮多发,低温影响明显【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甲树种凋落物一年四季均有,且凋落量在春季最大,可推知甲树种为常绿林,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BCD错误;春季,东南丘陵雨季未来临,降水较少,气温回升,蒸腾作用增强,为减少水分的消耗,树木凋落量大,A正确。故选A。点睛】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松土保墒是一个成语,保墒,在古代文献中也称为“务泽”,意思是“经营水分”。《齐民要术》特别强调:“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就是说,锄地是不论次数的,周而复始,没有草也要锄下去。农谚“锄头自有三寸泽”就是对松土保墒功能的生动总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锄地可防止土壤干旱的原理是()A.破坏土壤水分蒸发通道 B.夯实土壤,堵塞水分蒸发通道C.降低地下水水位 D.提高土壤比热容,减少蒸发27.锄地的最佳时机是()A.冬至 B.夏季 C.雨后 D.秋收后28.松土保墒这一农业技术最早可能出现在()A.松花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答案】26.A27.C28.B【解析】【26题详解】锄地可切断地表的毛细管,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毛细管上升到地表面而蒸发,A正确;锄地不是夯实土壤,会使土壤疏松,B错误;锄地对地下水水位影响较小,C错误;锄地可以保墒,提高土壤比热容,减小土壤温差的变化,可以保护作物越冬,不是防止土壤干旱的原理,D错误。故选A。【27题详解】雨后,太阳光照强度大,土地表层非常板结,影响作物根系的通透性,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这个时候锄地可以土壤保持疏松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因此,雨后是锄地的最佳时期,C正确;冬至气温较低,作物和杂草生长非常缓慢,不是锄地的最佳时机,A错误;夏季气温高,这个时候锄地,土壤疏松后,会增大土壤水分的蒸发量,使土壤墒情下降,影响庄稼的生长发育,B错误;秋收后地里没有庄稼,不是锄地的最佳时机,D错误。故选C。【28题详解】我国最早出现的种植业位于黄河、长江流域,AD错误;长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农业用水充足,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C错误;黄河流域发展的是旱地耕作业,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在旱季,锄地可以尽量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使尽可能多的水分来满足作物蒸腾,B正确。故选B。【点睛】锄地的核心是“松土保墒”。土壤在过水后会形成通往地表的毛细管,还会在缩水过程中开裂;“松土”,就是切断毛细管,堵塞裂缝;从而“保墒”---抑制水分沿毛细管上行至地表蒸发和直接经裂缝蒸发。下表为吉林公主岭和湖南祁阳甲、乙两地土壤的基本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地点性质有机质(g/kg)氮(g/kg)磷(g/kg)钾(g/kg)pH值甲(公主岭)22.81.401.3922.17.6乙(祁阳)1361.071.0722.15.729.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微生物分解速度慢 B.成土母质中矿物质含量丰富C.以常绿林为主,枯枝落叶少 D.降水多,土壤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30.两地进行土壤改良和养护正确做法是()A.甲—土壤中掺入沙子,增加透气性 B.乙—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C.甲—减少粮食种植面积,退耕还草 D.乙—引淡水灌溉,抑制蒸发返盐【答案】29.D30.B【解析】【29题详解】据材料可知,乙为湖南,气候湿热,生物循环快,微生物分解速度快,A错误;乙地土壤矿物质含量比甲地少,且矿物质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关系不大,B错误;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多,C错误;乙地湿热,降水多,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更高,有机质含量少,D正确;故选D。【30题详解】公主岭地位于东北,土壤类型为黑土,掺入沙子,增加透气性主要是针对黏性重通气性差的的红壤,A错误;公主岭为林区,粮食种植面积小C错误;乙地位于湖南,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可以改良黏性重通气性差、肥力低的的酸性红壤,B对;盐碱地的改良方法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