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中考数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2(湖南长沙专用)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2分)D2.(2分)B3.(2分)B【解析】1.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wān蜒——蜿蜒:指曲折延伸的样子。游yì——游弋:指在水中游动。承载(zài):意思是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亘古(gèn):意思是自古以来。故选D。2.本题考查成语正确运用的能力。A.浩浩荡荡: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依据“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跨越山脉高原,一路奔腾而下,穿越东西,贯穿南北”可知,符合语境。B.花枝招展:形容女性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用来形容“齐鲁黄河”,不贴切。C.心旷神怡:意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D.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故选B。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A.成分残缺,依据“随着气温回暖和上游冰凌开始融化影响”可知,句子缺少主语。可将“随着”或“使”删去。C.语序颠倒,依据逻辑关系,应将“理解黄河文化精神与时代价值”和“全面了解黄河自然面貌与地理特征”位置调换。D.搭配不当,“入海口”不能搭配“季节”,应该改成“黄河入海口的夏季是最美丽的季节”。故选B。4.(2分)D【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禁火寒食”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而非端午节;故选D。5.(6分)直挂云帆济沧海落红不是无情物不以己悲濯清涟而不妖磨折不了压迫不倒【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济、沧海、濯、清涟、磨折”。6.(6分)(1)(2分)C(2)(4分)示例:这幅漫画以一本写着“文化自信”的书为主要构图元素,书的下面分别是男女老少几类不同人群的脚,代表着所有人,书的内页有一张纸条,写有“文化强国”四个字。这幅图符合本次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主题,构图巧妙简洁,易于让大家理解。【解析】(1)本题考查对联。对联的特点:上下联需要有相同的字数,且在内容、意境上相呼应,同时还要注意平仄的对应。上联的①处需要填入与“墨香扑鼻”相对应的词语,表达一种与书香、文化相关的意境。“萦耳”意味着声音在耳边持续萦绕,更符合我们在教室里听到读书声的场景,而“绕梁”一般用于音乐或歌声的美妙回旋,“书声萦耳”与“墨香扑鼻”相呼应,两者都描述了一种学习的氛围。“书声绕梁”则更多地强调了声音的回响,与墨香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所以,“书声萦耳”更为贴切。下联的②处,我们需要一个与“如歌岁月”相对应的词语,来形容时间的流逝。“似水年华”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表达青春的美好与短暂,与“如歌岁月”的意境更为匹配。“似水流年”虽然也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但“流年”更多地强调时间的快速流逝,与上联的意境不完全匹配。所以,“似水年华”更为贴切。故选C。(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漫画的主体是一本写着“文化自信”的书,这个元素直接点明了活动的核心主题——文化自信。书作为文化的载体,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议题高度契合。其次,书中飘出的写有“文化强国”的纸带,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明了文化传承与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联系。这既体现了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也激发了青少年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书下面的男女老少不同人群的脚,代表着文化传承是全民参与的事业,不分年龄、性别。这一元素寓意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每个人都是传承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最后,从艺术角度来看,这幅漫画构图巧妙简洁,形象生动,寓意深刻,能够迅速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发言稿的内容。二、阅读与理解(共50分)(一)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7.(2分)C8.(2分)示例:①深圳志愿者人数多年来持续上升,2021年上升幅度最大。②该校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享受志愿快乐的比例最高。9.(4分)①政府高度重视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志愿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华民族有着助人为乐的优秀文化传统;③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启示略。【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C.“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表述错误。从材料三第③段“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道德滋养”可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道德滋养”,并不是“一定的精神动力”。故选C。8.本题考查概括提炼能力。从图一“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动机调查表”可知,“享受志愿快乐”的最多,占比为42%。“获得他人认可”的占比为28%。“完成父母学校要求”“结交新朋友”的依次为14%、11%,说明该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自主性较强。故从中可得: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享受志愿快乐的比例最高,该校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材料二第二幅图“深圳市2013-2022年注册幸存者人数统计图”可知,十年间统计图的曲线呈现的是上升趋势,尤其以2020年后的上升幅度最大,2021为最。故可得:深圳志愿者人数多年来持续上升,2021年上升幅度最大。9.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从材料一第②段“党中央高度重视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人民号召,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可知,深圳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的原因之一是:政府高度重视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材料一第③段“志愿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华民族有着助人为乐的优秀文化传统……我国志愿服务蓬勃发展,志愿者队伍成长迅速”可知,深圳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的又一原因是:志愿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华民族有着助人为乐的优秀文化传统;从材料三第②段“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可知,深圳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的原因还有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忘我奉献。启示重在结合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意义谈做法,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所举例子应具体,避免泛泛而谈。示例: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并能使我们从帮助他人的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参加垃圾清扫工作,能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体会清洁工作的艰辛;参加暖心早餐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健康生活的必要性;交通安全走廊服务活动,能让我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在志愿工作中,要发挥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不忘传播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二)文学作品阅读(共16分)10.(4分)①二十四年前,水娃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为了实现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喝点不苦的水,挣点钱儿,他先是做了矿工,接着又到省城为别人擦鞋。②四年后,他跟着陆海来到了北京,做起了专门清洁高空玻璃的蜘蛛人。③在指挥中心与陆海再遇时,陆海邀请水娃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努力。④现在,水娃成为了中国太阳上的一名镜面农夫,即将跟着这艘飞船踏上未知的旅程,去探索更加遥远浩瀚的宇宙。11.(4分)中国太阳的终点是未知的,虽然比月亮远,但也意味着可能永远无法回到地球与亲人团聚,因此水娃此时的神态沉默不语,表现出他面对父亲的问题时不知如何回答的内心矛盾,水娃回答时的声音是低沉的,语言中透露出不想亲人担心的无奈,也隐含了一丝对未知旅途的向往。12.(3分)示例一,如今,那条小路仍然静静地躺在西北大地上,两排是如少年般挺立的白杨,不远处出现了一条泛着亮光的小河,伸向曾经是黄色沙漠的大地中心。示例二,如今,那条路在绿洲的包围下越来越渺小,像中国太阳一样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随之出现的是一条充满清流的河水。示例三,如今,那条小路上伫立着两个久久不去的人影,从中国太阳俯瞰下去,只是两个微不足道的黑点,却仿佛被无限放大了一般。(本题围绕小路的环境进行描写,表现其和宇宙的联系,具有画面感即可)13.(5分)示例一,我认为《中国太阳》好,这部电影的主题应该是科技能够改变人类的生活和世界,水娃在中国太阳上做镜面农夫,不仅实现了人生最初的目标,还达到了自己从未敢想的人生高度——探索宇宙,对于一个来自偏远贫穷的山村孩子而言,这种改变是巨大的。示例二,我认为《喝点不苦的水》好,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水娃,水娃之所以走出家乡,有了后来一系列的人生飞跃,原因在于他的目标:喝点不苦的水,这也是水娃奋斗的起点。电影最后聚焦在水娃离开家乡的那条小路上,表达了人无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行至何处,都不应该忘本的主题。示例三,我认为《飞向星海》好,这是一篇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它的主题在于表现人类对宇宙的无止境探索,飞向星海的名字很好地切合了这一主题,它不仅展现了人类对外部未知世界的好奇,也映射出人类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充满了浓重的科学浪漫色彩和宏大的人类情怀。【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第⑭段中的“二十四年前的那天,也是在这清晨时分,在同样的曙光下,一阵干风吹过,前面这条出村的小路淹没于黄尘之中,一个西北农家的孩子怀着朦胧的希望在这条小路上渐渐远去,只为实现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喝点儿不苦的水,挣点儿钱。他在黑暗潮湿的矿井下喝到了第一口不带苦味的水,又在灯更多水更甜的省城为人埋头擦鞋”可得:二十四年前,水娃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为了实现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喝点不苦的水,挣点钱儿,他先是做了矿工,接着又到省城为别人擦鞋。根据第③段中的“陆海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闷热的夏夜,在那个西北城市,他和一个来自干旱土地的农村男孩怀揣着各自的目标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夜行列车。等到在高耸入云的指挥中心再见面时,水娃居然做起了蜘蛛人的工作”可得:四年后,他跟着陆海来到了北京,做起了专门清洁高空玻璃的蜘蛛人。根据第③段中的“‘想不想换个工作?’‘换工作,我还能干什么?’‘还是干高空清洁工,但在我们这里干。’‘你们大楼的玻璃不是刚擦过吗?’‘不,不是让你擦大楼,是擦中国太阳。’”可得:在指挥中心与陆海再遇时,陆海邀请水娃为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努力。根据第②段中的“将飞出地球的引力场,进入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这个人类第一艘载人恒星际飞船上有二十个人,除水娃外,其他人是从上百万名志愿者中挑选出来的,其中包括三名与水娃共事多年的‘镜面农夫’”可得:现在,水娃成为了中国太阳上的一名镜面农夫,即将跟着这艘飞船踏上未知的旅程,去探索更加遥远浩瀚的宇宙。1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根据画线句中的“的,爹,比月亮远些”可知,中国太阳的终点未知,要去到的地方比月亮还要远。联系第⑦段中的“是啊爹,怕是回不了家了”可知,水娃可能永远无法回到地球,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了。所以此时水娃沉默不语,不知道如何回答父亲的问题,更怕家人会为他担心。他用“用比刚才低许多的声音”说话,表现了他不想让亲人担心,却又不得不离开的无奈。联系此时他即将开始一场探索太空之旅的背景可知,还隐含着一丝对未来太空旅程的向往。1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联系题干中的“使其与浩瀚的宇宙形成鲜明的反差”可知,补写句子描写这知小路应展现小路的普通和生活气息,与浩瀚冰冷的太空形成对比。示例:如今,那条小路仿佛还是二十四年离家的模样,静静地卧在西北的大地上。从太空看去,仿佛可以看到两位慈祥的老人站在路口抬头遥望,那目光仿佛跨越了遥远的时空,落在水娃身上。13.本题考查赏析题目。开放类试题,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认为《喝点不苦的水》好。根据文本内容可知,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水娃。联系第⑭段中的“一个西北农家的孩子怀着朦胧的希望在这条小路上渐渐远去,只为实现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喝点儿不苦的水,挣点儿钱”可知,水娃走出家乡,最初的人生目标就是喝点不苦的水。这是他远行的起点,也是他奋斗的起点。无论是他做了矿工,接着又到省城为别人擦鞋。四年后,他跟着陆海来到了北京,做起了专门清洁高空玻璃的蜘蛛人,成为了中国太阳上的一名镜面农夫,即将跟着这艘飞船踏上未知的旅程,去探索更加遥远浩瀚的宇宙,都是由这最初的梦想衍生而来。联系末段中的“如今,那条小路”可知,电影最后聚集于水娃离家时的那条小路,也暗示了主人公不论走到哪里,都不忘最初的梦想,表达了电影的主题:不忘初心。所以,“喝点不苦的水”好。(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2分)B15.(4分)①心念中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情;②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奈;③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④对奸臣当道,苟且偷安的愤恨;⑤知己甚少,无人理解的寂寞;⑥离开故乡时日已久,可是故乡已落入敌人之手,有家难归。(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1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B.“以静衬动”表述错误,首句“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的含义是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是三更时分,对蟋蟀的鸣叫和梦醒的自己进行描写,这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深秋夜景图,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故选B。1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人情感主旨。本词上片写深夜梦回的压抑心情。结合“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可知,此时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蟋蟀的鸣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千里”暗示梦回中原,说明词人在睡梦之中也不忘收复中原;结合“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可知,深秋的月夜,凄清冷淡,表达了作者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奈与孤独凄凉的心境。词的下片重在抒情。结合“白首为功名”可知,这是写词人终其一生渴望建功立业;结合“旧山松竹老”可知,诗人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们渴望早日复国,可如今他们都已老了,暗示南渡时间之长,写出了诗人有家难归的心事;“阻归程”写出了投降派的求和主张阻挡了收复中原的进程,隐含了词人的痛心,对奸臣当道,苟且偷安的愤恨;作者竭尽心力,操心成白发,只是为了收复河山,成千古功名,可是壮志难酬,忧愤难平;结合“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可知,化用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寄托作者的一腔愤懑和无处言说的沉痛,表达了知己甚少,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感。16.(2分)A17.(2分)B18.(3分)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他)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就能说出其中的要害。19.(5分)陶渊明的超然心境是一种精神的满足,他有高雅的情趣,坦荡的襟怀。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品析文章,不在乎物质上的困苦,安贫乐道。如诗歌中所说居住的房子不需要多么宽广,可以和邻居一起共同欣赏奇文就是人生的乐事。苏轼的超然心境表现在他的豁达乐观,身处逆境却能随缘自适,心系百姓,造福一方。如被贬到杭州遇到了大旱之年,他上奏朝廷免去了百姓的上贡,在其他被贬之处仍能泰然处之,以出游、著书为乐。他们的人生遭遇不同,隐逸的方式和境界不同,但都能展现出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境界。【解析】16.本题考查词语含义。A.“比冠”句意为“等到成年的时候,“比至陈”句意为“等到到达陈这个地方的时候”。“比”都是“等到”或“及至”的意思,“比”意思相同;B.“寻降一官”句意为:在不久之后,(某人)的官职被降低了一级。寻:不久、随后;C.“减价粜常平米”句意为:降低价格出售常平仓的米。粜:出售、卖出;D.“若将终身”句意为:好像要在这里终老一生。若:好像、似乎;故选A。17.本题考查句子节奏划分。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首先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根据主谓宾来划分,句首语气词和关联词之后要停顿。最后仔细朗读,看看是否顺畅、顺口,意义是否完整。句意:在绍圣初年,御史讨论苏轼掌管内外制令时的作品,认为他的作品是在讽刺斥责先朝。“绍圣初”表示时间,应该断开;“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是主谓宾结构,其中“御史”是主语,“论”是谓语,“轼掌内外制日”是宾语,应该断开;“所作词命”是苏轼的作品,是“以为”的宾语,应该断开;“以为讥斥先朝”是御史对苏轼作品的评价,应该断开。因此,正确的断句为:“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故选B。1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以介词,用、因为、由于;书:书籍或学问;闻:动词,听到、了解;辄:副词,总是、每每、就。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先充分理解了文本,才能准确地分析出作者的心境。在阅读过程中,要抓住与作者心境相关的关键信息。例如,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可以关注他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对世俗态度的表达;在苏轼的文言文中,可以注意他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他对百姓福祉的关心。比较两位作者在不同文本中表现出的超然洒脱心境的异同点,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他们的心境。首先,陶渊明的《移居(其一)》一诗中,他明确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诗句“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直接体现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认为住所不必奢华,只需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即可。而“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则描绘了他与邻居朋友之间和谐融洽的交流场景,共同欣赏奇文、探讨疑难问题的乐趣。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他高雅的情趣和坦荡的襟怀,以及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再来看苏轼,他的生平经历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在被贬到杭州等地时,他积极投身于救灾济民的事业,关心百姓疾苦,展现了一位儒者的担当。同时,他也能随遇而安,享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民同乐。这种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超然的心态,以及心系百姓、造福一方的行为,都体现了他的超然心境和人生境界。苏轼的诗文作品也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以出游、著书为乐,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力量,用笔墨描绘出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象和深邃的人生哲理。这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虽然陶渊明和苏轼的人生遭遇不同,隐逸的方式和境界也不同,但他们都能展现出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体现在他们对名利的淡泊、对自然的亲近、对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上。他们的诗文作品和生活方式都成为了这种超然心境的生动体现。【点睛】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在他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洵到各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他就能说出其中的要点。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苏轼已经博通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后来他到杭州做官,遇上大旱之年,饥荒和疫病同时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贡朝廷三分之一的米,又得到赐给的度僧牒,用它来换取粮食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苏轼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绍圣初年,御史们论定苏轼掌管内外制时所做的词章命令以为是在讥刺先朝,于是被降职以本官出任英州知州,不久降一官阶,还没到任,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过了三年,苏轼对得失祸福无所介意,像这样超然物外。无论人们是贤是愚,都能得到他的欢心。后来又被贬为琼州别驾,住在昌化。起初他租赁公家的房子来住,当地的官吏认为这样做不可行,苏轼就买地建房,当地百姓运砖运土来帮助他。苏轼和幼子苏过住在一起,以著书为乐,时常和父老们交往,好像要在这里终身一样。名著阅读(共8分)20.(1)(2分)D(2)(6分)①不要屈从命运的安排,要敢于抗争,要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②不要为外貌、社会地位、财富等外部条件而自卑,要有自信,人最可贵的是拥有高贵的灵魂。③人要有尊严地生活。④要尊重别人的感情,也要尊重自己的内心。(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①简·爱离开劳沃德学校:这是在简·爱年少时期发生的事件。在劳沃德学校,她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最终因为谭波尔小姐的离开,她觉得失去了依靠和指引,于是决定离开学校,寻找新的生活方向。②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桑菲尔德庄园主人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但经过较长时间接触,简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当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痛苦地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简悲伤地离去。③简·爱离开沼屋(沼地居):在沼屋,简·爱照顾了罗切斯特的疯妻子,并与圣约翰相遇。但最终,她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决定离开沼屋去寻找罗切斯特。这一离开表明了她对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④简·爱离开盖茨海德府的舅舅舅母家:这是简·爱最早的离开,发生在她童年时期。由于遭受舅母的虐待和不公正的待遇,她决定离开这个家,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这一离开奠定了她坚韧不拔、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性格基础。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四次“离开”的先后顺序:首先是④简·爱离开盖茨海德府的舅舅舅母家,这是最早的离开;接着是①简·爱离开劳沃德学校,这是她年少时期的决定;然后是②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这是她在爱情与道德之间的选择。最后是③简·爱离开沼屋,简·爱明白了自己与圣·约翰的结合不是出于爱情,圣·约翰只是把她当作传教、为上帝服务的工具,她只是个助手。她感受到了罗切斯特爱的呼唤,于是她踏上了寻找罗切斯特的旅途。故选D。(2)本题考查谈启示。首先,简·爱的离开教会了我坚持自我和追求自由的重要性。在每次面临选择时,她都能够坚定地追求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被外界所左右。无论是在劳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还是沼屋,她都勇敢地离开了那些束缚她自由、限制她成长的环境。这启示我,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不被他人的期望或社会的规范所束缚,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其次,简·爱的离开体现了她的独立精神和自尊自爱。她不愿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更不愿容忍别人对她尊严的践踏。即使在困境中,她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独立,不依赖他人。这启示我,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尊自爱,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尊严和独立,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此外,简·爱的离开还展现了她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她不会因为罗切斯特的地位和财富而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也不会因为圣约翰的求婚而违背自己的内心。她始终坚持自己的爱情观,追求真正的爱情和幸福。这启示我,在爱情中,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不被表面的荣华富贵所迷惑,更不能因为外界的压力而轻易放弃自己的爱情。最后,简·爱的离开也提醒我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她的每次离开都伴随着未知的风险和不确定的未来,但她从未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并克服了这些困难。这启示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我们也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勇敢地迎接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一切困难。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三、写作(共5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