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4_第1页
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4_第2页
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4_第3页
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4_第4页
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4一、单项选择题1.

秦某以虚构言论、合成图片的手段在网上传播多条“警察打人”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县公安局对其处以行政拘留8日的处罚。(江南博哥)秦某认为自己是在行使言论自由权,遂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原告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不属于言论自由,为法律所明文禁止,应承担法律责任。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相对于自由价值,秩序价值处于法的价值的顶端B.法官在该案中运用了个案平衡原则解决法的价值冲突C.“原告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不属于言论自由”仅是对案件客观事实的陈述D.言论自由作为人权,既是道德权利又是法律权利正确答案:D[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秩序是法律的基础价值,是其他价值的基础;自由是法律的最高价值,位于顶端。因此A项错误。在本案中,秦某的“自由”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是“为法律所明文禁止”的,法院依法认为他应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法院运用的是价值位阶原则。因此B项错误。小前提和大前提只能作出“相对”区分,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事实”判断,也没有绝对的“法律”判断,二者是糅合在一起的。因此C项错误。人权指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属于一种道德权利。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享有人权,人权应当法律化,言论自由明确规定于我国宪法中,也属于法律权利的一种。因此D项正确。

2.

执法的效率原则是指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行政机关对社会实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可能大的收益,取得最大的执法效益。关于执法的效率原则的具体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执法主体应当及时地处理行政相对人的诉求,保护公民和国家的权利,及时准确地运用自由裁量权来处理相关事务B.行政机关执法时要尊重科学,考虑客观规律,作必要的可行性分析,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最大效益,并降低执法成本C.效率原则必须在合法与合理原则限制的范围内进行D.有名言说“迟来的正义就不是正义”,因此,执法主体可以为追求行政效率适当忽视法律规定和执法的正义性正确答案:D[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执法主体不能为追求行政效率而忽视法律和牺牲执法的正义性。因此D项错误。

3.

法学作为科学无力回答正义的标准问题,因而是不是法与是不是正义的法是两个必须分离的问题,道德上的善或正义不是法律存在并有效力的标准,法律规则不会因违反道德而丧失法的性质和效力,即使那些同道德严重对抗的法也依然是法。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这段话既反映了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也反映了自然法学派的基本立场B.根据社会法学派的看法,法的实施可以不考虑法律的社会实效C.根据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观点,内容正确性并非法的概念的定义要素D.所有的法学学派均认为,法律与道德、正义等在内容上没有任何联系正确答案:C[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题干表述属于典型的实证主义立场,核心意思可概括为“恶法亦法”。因此A项错误。社会法学派以社会实效为主,权威性制定为辅,所以应当考虑社会实效。因此B项错误。只有非实证主义学派才会强调内容正确性这个要素。因此C项正确。实证主义和非实证主义争论的核心在于法律和道德是否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因此无论哪个流派都不会否认法律和道德、正义在内容上可能会有重合之处。因此D项错误。

4.

柯某长期打骂家人、为害乡邻,在当地激起民众公愤。其父屡次规劝柯某无果,决定大义灭亲。一日凌晨,柯某父亲在确认儿子熟睡后,用刀将儿子砍死,随后投案自首。当地乡民闻讯后,联名请求司法机关对柯某父亲从轻处理。法院最后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柯某父亲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对于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法律评价和道德评价的标准并不相同B.在刑罚适用过程中,应该排除道德判断C.如果柯某之父只是将其子绑起来锁在家里,防止他再为害乡民,则不应认为是违法D.柯某父亲的行为是合乎正义的,而且也属于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因此柯某的父亲,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正确答案:A[考点]法与社会

[解析]在刑罚适用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除道德判断。因此B项错误。柯某之父若只是将儿子绑起来,也侵犯了其子的人身权,应认为违法。因此C项错误。法律与道德因调整目的等方面不同,不可能完全一致,柯某父亲的行为虽合乎正义,但依然属于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D项错误。

5.

某商场促销活动时宣称:“凡购买100元商品均送80元购物券。对因促销活动产生的纠纷,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刘女士在该商场购买了1000元商品,返回800元购物券。刘女士持券买鞋时,被告知鞋类商品2天前已退出促销活动,必须现金购买。刘女士遂找商场理论,协商未果便将商场告上法庭。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认识是正确的?______A.从法律的角度看,“本商场有最终解释权”是一种学理解释权的宣称B.本案的争议表明,需要以公平正义去解释合同填补漏洞C.当事人对合同进行解释,等同于对合同享有法定的解释权D.商场的做法符合“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本题中,商场的本意是宣称有“正式解释权”,从而对他人产生约束力,而不是宣称仅仅有“学理解释权”。只不过商场的这种宣称是无效的。因此A项错误。C项中当事人对合同进行的解释,属于非正式解释,不属于法定解释(正式解释)。该合同作为“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一旦对合同产生争议而诉诸法院,则应由法院对合同进行法定解释。因此C项错误。公平正义是法律的基石,是法的基本价值。任何法律都必须符合公平正义的内涵,法律解释也是如此。同时,在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适用关系中,当法律规则导致的结果不公正时,应当适用法律原则,以弥补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和法律漏洞。本题中,当事人对合同内容产生争议,如果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则规定如何解决此种争议,出现了法律漏洞,可以借助公平正义原则来解释合同,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因此B项正确。商场夸大了自己的权利而减轻了自己的义务,并且忽视了顾客的权利,并不符合“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因此D项错误。

6.

某法院在网络、微信等平台上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以督促其履行义务,不少失信被执行人迫于“面子”和舆论压力主动找到法院配合执行。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______A.道德问题的有效解决总是必须依赖法律的强制手段B.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有助于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C.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必须诉诸道德谴责和舆论压力D.法律与道德具有概念上的必然关系,法律其实就是道德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道德可以通过社会舆论,个人良知的谴责等方式来保障道德要求的实现,必要时可以要求法律进行保障。但是,不是总是必须依赖法律的强制手段。因此A项错误。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有助于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因此B项正确。法律的有效实施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障,违法了,警察就出现了,而不是总是依靠道德谴责和舆论压力。因此C项错误。法律与道德在内容上往往有联系,但法律不同于道德,法律也不是就是道德。因此D项错误。

7.

赵某因涉嫌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被立案侦查,在此期间逃往A国并一直滞留于该国。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该案涉及法对人的效力和空间效力问题B.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原则,赵某不在中国,故不能适用中国法律C.该案的处理与法的溯及力相关D.如果赵某长期滞留在A国,应当适用时效免责正确答案:A[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本案中,赵某属于中国公民,适用中国法律,属于法对人的效力的问题。而赵某逃往A国,涉及我国的法律生效范围的问题,属于法的空间效力问题。因此A项正确。《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赵某系中国公民,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领域内,并不因为赵某潜逃至国外而不再适用中国法律。因此B项错误。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本案并未涉及溯及力问题。因此C项错误。时效免责不是绝对的,《刑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而本案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因此不适用于追诉时效的免责。因此D项错误。

8.

卡尔·马克思说:“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对于这句话,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______A.法官的法律世界与其他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没有关系B.法官的裁判权不受制约C.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但必须是法律的奴仆D.在法律世界中(包括在立法领域),法官永远是其他一切法律主体(或机构)的上司正确答案:C[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根据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可知,法官的法律世界与其他社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并非没有关系。因此A项错误。法官独立行使裁判权,但并不意味着不受制约,其必须依法裁判。因此B项错误。马克思这段话的本意是强调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法官在审判中,只服从法律,不受外界的非法干涉。因此C项正确。“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旨在强调“司法的独立性”,而不是说“法官是其他一切法律主体(或机构)的上司”。在法律世界中,立法者、法官、检察官、律师之间需要分工合作,法官并非是其他法律主体(或机构)的上司。因此D项错误。

9.

出租车司机甲送孕妇乙去医院,途中乙临产,情形危急。为争取时间,甲将车开至非机动车道掉头,被交警拦截并告知罚款。经甲解释后,交警对甲未予处罚且为其开警车引道,将乙及时送至医院。但该孕妇送至医院后,医生以病人家属未签字为由,未对孕妇施救,出租车司机欲签字,该医生以出租车司机非病人家属为由拒绝。最终,孕妇不幸身亡。对此事件,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______A.本案中交警既进行了事实判断,也进行了价值判断B.交警采取了个案中的比例原则解决了本案中的价值冲突C.该医生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拒绝给孕妇做手术,体现了非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D.如果病人家属及时赶到并签字,医生对孕妇进行剖腹产,则体现了法限制人们自由的伤害原则正确答案:A[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本案中,交警看见甲开车至非机动车道掉头,司机甲也认可,这是一个典型的事实判断。交警认为甲违章并罚款。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经甲解释后,交警认为,人的生命价值高于秩序价值,于是不但不予处罚,还开警车为其引道。这里又有一个价值判断。因此A项正确。本案中,交警认为人的生命价值高于秩序价值,对司机甲不但不予处罚,还开警车为其引道。交警为了孕妇的生命,没有顾及秩序,这是典型的价值位阶原则。因此B项错误。实证主义认为,在法与道德之间,在法律命令什么与正义要求什么之间,在“实际上是怎样的法”与“应该是怎样的法”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与此相反,所有的非实证主义理论都主张,在定义法的概念时,道德因素被包括在内,即法与道德是相互联结的。本案中,医生严格遵守法律,置孕妇的生命于不顾,属于典型的实证主义的观点。因此C项错误。伤害原则指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伤害其他人的合法权利与利益,一旦人的行为伤害到其他人的合法权益,那么法律就应当限制这种行为。本案中,医生经过病患家属的同意对患者进行手术,不但没有伤害到患者的合法权益,反而是在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并没有体现伤害原则。因此D项错误。

10.

在宋代话本小说《错斩崔宁》中,刘贵之妾陈二姐因轻信刘贵欲将她休弃的戏言连夜回娘家,路遇年轻后生崔宁并与之结伴同行。当夜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邻居追赶盗贼遇到陈、崔二人,因见崔宁刚好携带15贯钱,遂将二人作为凶手捉拿送官。官府当庭拷讯二人,陈、崔屈打成招,后被处斩。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话本小说《错斩崔宁》可视为一种法的非正式渊源B.邻居运用设证推理方法断定崔宁为凶手C.“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所表述的是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D.从生活事实向法律事实转化需要一个证成过程,从法治的角度看,官府的行为符合证成标准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非正式的法的渊源是指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构成法律人的法律决定的大前提的准则来源的那些资料。当今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主要包括习惯、判例、政策等。话本小说《错斩崔宁》显然不具有法律说服力。因此A项错误。设证推理属于法律推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所有能够解释事实的假设中优先选择一个假设的推论。这种推理得出的结论不太靠谱,属于“或然型推理”,但它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是不可放弃的。本题中,邻居仅凭“携带15贯钱”就断定崔宁为凶手所运用的方法是设证推理方法。因此B项正确。题干中“盗贼自刘贵家盗走15贯钱并杀死刘贵”,属于法律推理的小前提(即法律事实),而不是大前提(即法律规则或原则),因此更谈不上“法律规则的假定条件”了。因此C项错误。法律适用过程作为一个证成过程,法律决定的合理性取决于下列两个方面:一方面,法律决定是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前提中推导出来的;另一方面,推导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是合理的、正当的。本案中,官府当庭拷讯二人,陈、崔屈打成招,官府据此作出的法律决定(处斩)不符合证成标准。因此D项错误。

11.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关于执法,下列看法正确的是?______A.法律就是法律,执法必须严格,不能搞人文情怀B.执法应做到宽严相济C.执法必须严厉,不能“宽容”,否则易纵容犯罪D.为上者有德,就可以做到以宽服民,不需要法律的治理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执法必须严格是正确的,但是严格并不代表不能搞人文情怀。恰恰相反,执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对策,体现人文情怀。因此A项错误。执法应当做到宽严相济,在法律范围内,当严则严,当宽则宽,做到宽与严的有机统一。我国当前的刑事政策正是宽严相济。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调控手段就是法律,但法律不是万能的,还需要道德等其他调控手段的治理。同样,仅仅依靠道德治理,也是绝对不可以的。因此D项错误。

12.

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______A.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C.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D.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正确答案:C[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而不是为了发现真理和绝对的真相,这一点与科学研究不同。同时,法律推理中依据的“事实”只能是证据证明的事实,又称法律事实,而不是“绝对事实”。因此A项错误。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分割的。在进行法律解释时,必然要运用法律推理;而在法律推理过程中,经常需要对法律规范进行解释后才能运用于具体案件事实。因此B项错误。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要受到现行法律的约束,但同时法官也在进行价值判断,其综合考虑价值、利益、历史、目的诸因素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为法律适用过程的组成部分。由于立法不可能穷尽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形态,在个案中更可能因为特殊情形的存在而使得价值冲突难以避免,因而法官在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价值引导的思考方式。因此C项正确。法律推理不仅包括形式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还包括辩证推理、设证推理等,它作为人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其主观能动性决定推理过程必然要受到个人价值观等主观要素的影响。因此D项错误。

13.

关于法的现代化,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具有依附性,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B.外源型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C.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外来因素是最初的推动力D.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司法主导型正确答案:C[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根据法的现代化的动力来源,法的现代化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和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依附性。这种情况下展开的法的现代化进程,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一般被要求服务于政治、经济变革。因此A项错误。内发型法的现代化是在西方文明的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因此B项错误。外源型法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一般表现为在外部因素的压力下本民族的有识之士希望通过变法以图民族强盛。因此C项正确。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因此D项错误。

14.

甲和乙系夫妻,因外出打工将女儿小琳交由甲母照顾两年,但从未支付过抚养费,后甲与乙闹离婚且均不愿抚养小琳。甲母将甲和乙告上法庭,要求支付抚养费2万元。法院认为,甲母对孙女无法定或约定的抚养义务,判决甲和乙支付甲母抚养费。关于该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判决是规范性法律文件B.甲和乙对小琳的抚养义务是相对义务C.判决在原被告间不形成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D.小琳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可以普遍、多次和反复适用的法律文件,如法律。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只能针对特定对象加以适用,如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合同等。因此A项错误。根据相对应的主体范围可以将权利义务分为绝对权利义务和相对权利义务。绝对权利义务,又称“对世权利”和“对世义务”,对应不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相对权利”对应特定的义务人;“相对义务”对应特定的权利人。本题中,甲和乙的抚养义务对应的特定主体是小琳,是为相对义务。因此B项正确。法院的判决属于法律事实,该判决在甲乙和甲母之间形成了法律关系。甲和乙承担支付甲母抚养费的义务,甲母享有接受抚养费的权利。该判决当然形成了法律权利与义务关系。因此C项错误。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本题的诉讼法律关系是甲母把甲和乙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2万元抚养费的诉讼关系,即诉讼主体是甲母、甲和乙,不包括小琳。因此D项错误。

15.

“当法律人在选择法律规范时,他必须以该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为基础,也就是说,他必须对该国的法律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和掌握,更为重要的是他要选择一个与他确定的案件事实相切合的法律规范,他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法律的字面含义,还要了解和掌握法律背后的意义。”关于该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______A.适用法律必须面对规范与事实问题B.当法律的字面含义不清晰时,可透过法律体系理解其含义C.法律体系由一国现行法和历史上曾经有效的法构成D.法律的字面含义有时与法律背后的意义不一致正确答案:C[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适用法律必须面对规范与事实问题。因此A项正确。由于法律具有抽象性,需要结合上下文或者其他法条加以明确含义,故通过体系,运用体系解释可以理解其含义。因此B项正确。法律体系不包括历史上废止的已经不再有效的法律,一般也不包括尚待制定、还没有生效的法律。因此C项错误。法律不是按表面的字面意思进行判决,而是要探求其背后的意义,两者并非一致。因此D项正确。

16.

近年来,我国的立法速度进一步加快,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法律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我们却看到,在广大的城市化程度还不高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各种规避法律的事件频频发生;调节人们生活的不是国家制定法,而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法和当地的风俗习惯。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A.我国法治现代化是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选择的B.法律制度变革在前,法律观念更新在后,先进的法律制度同人们的法治观念之间出现了断裂C.我国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的,历史缺乏法治传统D.我国法律现代化程度不高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题目反映了我国制定法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理念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法律认识和生活中的法律传统间的差异。在中国的法律现代化过程中,一个基本模式是法律制度变革在前,法律观念更新在后。这就极容易导致法律制度与人们的法律观念之间出现断裂,有时甚至是冲突。因此选B。

17.

下列关于法的规范作用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______A.张某与李某有仇,一直想要杀死李某,但是看到刑法关于故意杀人应判处死刑的规定之后,打消了杀死李某的念头。这主要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B.王某多次利用所画人民币刻制印版制造假币,并在自己使用的同时,将人民币散发给其他村民盖房修路,村民们对王某十分感激。其后,王某制造假币一案被侦破。虽然村民屡次请愿,但王某依然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全部财产。这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C.赵某欠孙某人民币100万元,并以某处房产作为抵押,到登记机关登记抵押权。一年后,赵某经营生意亏损。孙某经咨询律师,发现自己可以就抵押房产之价值优先受偿,故毫不担心。这体现了法的预测作用D.吴某因故意伤害他人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在监狱接受改造期间,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正当性,在狱中表现积极,获得减刑。这体现了法的评价作用正确答案:D[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吴某因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正当性,并积极表现,这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因此D项错误。

18.

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作用的说法中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不同,其适用时并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B.法律原则为人们提供具体的行为标准,并为司法机关提供审判案件的确定依据C.理解法律原则有助于完整地把握法律整体,指导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更好地适用法律D.法律原则侧重的是法治的可接受性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法律规则为人们提供具体的行为标准。因此B项错误。

19.

在学习“法的起源、法的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的同学小李与小薛进行了讨论。小李认为:①在奥古斯丁看来,作为最高理性的自然法来自神的理性,人定法源于自然法;②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发展到自然界阶段才有了人类,人类精神的发展产生法;③日本以1850年《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明治宪法属于法律移植的表现。小薛认为:①美国法律社会学家塞尔茨尼克等认为一个群体的法律秩序,是基于合理性管理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②1902年,清政府以收回领事裁判权为契机,诏令沈家本、伍廷芳等主持修律,标志着中国法的现代化在制度层面上正式启动;③在法系的分类上,中国目前属于中华法系。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观点全部是错误的?______A.小李的观点①②B.小薛的观点②C.小李的观点①和小薛的观点③D.小李的观点②和小薛的观点①②正确答案:C[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小李的观点①其实是西塞罗的观点。小薛的观点③错误,中国目前属于社会主义法系,中华法系已经随着清末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思想逐渐消亡。因此C项当选。

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______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释自己制定的法律被称为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包含审判解释与检察解释C.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有关具体法律应用问题的解释发生原则分歧,需要报请国务院解释或决定D.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均具有法律约束力正确答案:BD[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被称为立法解释。因此A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有关具体法律应用问题的解释发生原则分歧,需要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因此C项错误。

2.

关于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下列说法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社会主义法确认和维护社会基本经济基础B.社会主义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法律规制C.社会主义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社会主义法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ABC[考点]法与社会

[解析]社会主义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促进作用,而非限制作用。因此D项错误。

3.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条文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______A.法律规则在逻辑上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组成,上述任何一个部分,在具体条文的表述中,均可能被省略B.法律条文既可以表达法律规则,也可以表达法律原则,还可以表达规则或原则以外的内容,而规范性条文就是直接表达法律规则的条文C.在诉讼过程中,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是一个法律原则,其行为模式为应为模式D.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因此,法律规则既可以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达,也可以通过法律条文以外的形式来表达,典型如判例和习惯正确答案:BC[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三要素,在表述中均可以被省略,但在逻辑上缺一不可。因此A项正确。规范性条文指的是直接表达法律规范的条文。因此B项错误。C项前半句正确,但要注意,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是规则的逻辑结构,换句话说这些只用来描述规则,对于原则不适用。因此C项错误。规则和条文的关系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可以随意对应,规则可以通过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条文以外的其他形式,如判例和习惯来表述。条文既可以表达规则这一内容,也可以表达规则以外的其他内容,如法律概念,法律原则等。因此D项正确。

4.

一辆外地面包车因违章驾驶被A市交警拦下。驾驶员张某解释自己第一次来到A市,不熟悉路况。张某还诚恳地说:“这里有些交通标志和信号在我们县城都没有见过。”交警考虑到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其作出免予处罚、教育后放行的决定。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______A.驾驶员张某不认识交通标志和信号导致违章,属于对法律的认识错误B.教育后放行的做法,是交警对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行使C.在此事件的认定中,交警对法律进行了扩大解释D.此事件反映出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冲突正确答案:AB[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交警在执行交通法规时合理运用了自由裁量权,并没有对法律进行扩大解释。因此C项错误。此事件交警的做法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不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冲突。因此D项错误。

5.

根据《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关于法律案的审议,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列入全国人大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B.列入全国人大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法律案的审议即行终止C.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因调整事项较为单一,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也可经一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D.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委员长会议向常委会报告,该法律案终止审议正确答案:ABCD[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立法法》第二十条规定:“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法律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因此A项正确。《立法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法律案的审议即行终止。”因此B项正确。《立法法》第三十条规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可以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调整事项较为单一或者部分修改的法律案,各方面的意见比较一致的,也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因此C项正确。《立法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法律案,因各方面对制定该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满两年的,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委员长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该法律案终止审议。”因此D项正确。

6.

卡尔·马克思说:“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关于马克思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从性质上看,有民主的法律,也有专制的法律B.在实行民主的国家,君主或者国王不可以参与立法C.在实行专制的国家,国王的意志可以上升为法律D.实行民主的国家,也是实行法律至上原则的国家正确答案:ACD[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民主意味着多数人自我统治,专制意味着少数人统治多数人。古代法律大多属于专制型的,近现代法律大多属于民主型,从性质上看,有民主的法律,也有专制的法律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此A项正确。现代民主国家包括共和制度国家与君主立宪制度国家。在实行民主的国家里,并非君主或者国王不可以参与立法。只要法律维护的是人民的利益,君主或者国王也可以参与立法,只不过君主或国王在民主国家里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因此B项错误。在实行专制的国家,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君主或者国王将自身的意志规定到法律中,从而把自己专制的意志上升为法律。因此C项正确。民主和法治基本如影随形,因为多数人自我统治的最好方式就是大家普遍遵守代表公共理性与体现公共利益的法律。在民主国家,人人平等,人对人的统治已经没有正当性,大家共同接受法律的统治,故民主的国家里法律有高于一切的权威。因此D项正确。

7.

关于法的历史类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______A.人类历史上的法可以划分为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四大类型B.从奴隶制法到封建制法,再从资本主义法到社会主义法,这是人类法律发展的必经之路C.人类社会的法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旧的历史类型进化为一个新的历史类型,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D.新的历史类型的法取代了旧的历史类型的法,新法与旧法之间不存在历史联系性和批判继承关系正确答案:AC[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从奴隶制法到封建制法,再从资本主义法到社会主义法,这是人类法律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总体趋势,但具体到特定国家和民族,其法的发展并不一定都会完整经历这四个历史阶段。因此B项错误。新的历史类型的法取代了旧的历史类型的法,这是新法对旧法的否定,但并不意味着新法与旧法之间不存在历史联系性和批判继承关系。因此D项错误。

8.

关于我国的立法程序,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一个代表团或者十五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B.宪法的修正案,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C.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案,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D.在“中国人大网”上刊载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正确答案:ACD[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因此A项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因此C项错误。我国公布法律的报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中国人大网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上刊登的法律文本为标准文本。因此D项错误。

9.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民法典》的意义和举措,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婚姻家庭编凸显了中国社会治理经验,传承了中华文化精神气质B.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立法目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C.人格权独立成编,扩大到网络社会对人格权的保护,彰显了信息网络时代社会对人格权保护的特殊价值D.其颁布和实施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的民事法治建设问题正确答案:ABC[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民法典》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立法目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婚姻家庭编总结了此前《婚姻法》《收养法》等立法经验,重新对婚姻家庭规范进行立法,凸显了中国社会治理经验,在婚姻、送养等问题上又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社会习俗的充分尊重。人格权独立成编,突出了网络时代对人格权的保护。因此ABC项正确。法具有作用上的局限性,社会的发展也会使得应当保持稳定的法律不可避免地具有滞后性,D项说法过于绝对。因此D项错误。

10.

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的含义在强调法律要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在体现人民的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依法办事等方面是相同或相近的。但两者也有重大区别。关于二者的区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法制”一词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B.“法治”一词显示了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C.“法治”一词蕴含了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D.法制所包含的法律制度,其强调秩序价值,而不一定建立在正当性价值之上正确答案:BCD[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法治”一词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因此A项错误。

11.

下列与法律解释相关的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A.李某将其仇人坟墓掘开并将骨头扔掉,其认为白骨不属于尸体,否认其构成侮辱尸体罪。他对白骨的解释属于无权解释、主观目的解释B.法官任某在审理案件中认为刑法中“伪造货币罪”中的货币不包括生肖纪念币,该解释为有权解释、文义解释C.最高人民法院某副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刑法修正案(八)》中的规定的“醉驾入刑”应结合《刑法》总则当中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来理解,因此并非只要醉驾就一定入刑,这属于体系解释方法的运用D.李某认为组织他人卖淫罪中“他人”不仅包括女性,而且还包括男性,其理由是目前组织男性卖淫的现象很普遍,危害性很大,要发挥法律的社会功能,应包含男性。其对相关条文的解释为客观目的解释正确答案:CD[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李某的解释并未参照立法意图和立法资料,不属于主观目的解释。因此A项错误。法官的解释属于文义解释,但并非有权解释,属于不具备规范性效力的非正式解释。因此B项错误。该副院长的解释属于分则联系总则。因此C项正确。将他人解释为包括男性,有利于发挥法律在当前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符合法律自身的目的,属于客观目的解释。因此D项正确。

12.

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二者的关系?______A.法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如果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而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B.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C.法对于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表明法对重要政治角色行为控制、调整的必然性和必要性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政治体系的完善化,离开法的运作都无从谈起正确答案:BCD[考点]法与社会

[解析]法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如果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而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因此A项错误。

13.

我国《民法典》增设居住权,下列关于居住权的评论正确的是?______A.居住权具有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双重属性B.从逻辑上看,居住权先于《民法典》而存在C.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均应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D.居住权有助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正确答案:ABD[考点]法与社会

[解析]人权具有双重属性,即法律属性和道德属性。法定权利也属于人权,是人权的法律化。因此,居住权作为法定权利,也具有人权的双重属性。因此A项正确。居住权既然属于人权范畴,从逻辑上当然先于《民法典》而产生,《民法典》只是将其上升为法定权利,赋予了居住权法律强制力。因此B项正确。法律的调整范围有局限性,不可能把所有的社会关系和人的需求都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比如道德范围内的事项就不需要或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因此C项错误。居住权设立,有利于满足社会上存在的离婚妇女、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也有利于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同时满足不同群体对房屋财产权益的不同需求,达到“住有所居”。因此D项正确。

14.

关于法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李某欲注册一家公司,但不知如何办理,遂翻阅相关法律手册,终于知道了办理公司注册的程序并开始准备相关资料,这反映了法的指引作用B.小王认为,网络财富也属于财物。因此,小张窃取自己网络游戏装备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这反映了法的评价作用C.林某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出狱后非常悔恨,表示以后要遵纪守法,好好做人,这反映了法的教育作用D.法院从某建筑企业银行账户上划走了10万元,用来支付该企业拖欠的农民工工资,这反映了法的预测作用正确答案:ABC[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李某通过查阅法律手册知道了法律的要求,并按照法律规定去行为,这是法的指引作用的体现。因此A项正确。小王根据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小张窃取网络游戏装备的行为进行了法律评价,这属于法的评价作用。因此B项正确。林某出狱后真心悔改,这正是法的教育作用的体现。因此C项正确。法院从某建筑企业银行账户上划走10万元,这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因此D项错误。

15.

“法律只是在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变成有意识的国家法律时,才成为真正的法律。哪里法律成为实际的法律,即成为自由的存在,哪里法律就成为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关于该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上讲,规律是自由的,但却是无意识的,法律永远是不自由的,但却是有意识的B.法律是“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的条件C.国家法律须尊重自然规律D.自由是评价法律进步与否的标准正确答案:BCD[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根据马克思的这段话,法律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只有反映自由的自然规律的法律才是真正的法律,即自由的存在。也就是说,自由是衡量国家法律是否是真正的法律的评价标准,未能反映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而真正的法律是人的实际自由存在的条件。因此A项错误。题干说“哪里法律成为实际的法律,即成为自由的存在,哪里法律就成为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这一论断的逻辑是,实际的法律→自由的存在→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由此可见,法律实质上就是“人的实际的自由存在”的条件。因此B项正确。根据客观需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立法工作,注意总结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联系,揭示立法的内在规律,避免主观武断、感情用事。因此,国家法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因此C项正确。自由是人的本性,也可以成为一种评价标准,衡量国家的法律是否是“真正的法律”。因此D项正确。

16.

王某在未依法取得许可的情况下购买氰化钠并存储于车间内,被以非法买卖、存储危险物质罪提起公诉。法院认为,氰化钠对人体和环境具有极大毒害性,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毒害性物质,王某未经许可购买氰化钠,虽只有购买行为,但刑法条文中的“非法买卖”并不要求兼有买进和卖出的行为,王某罪名成立。关于该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法官对“非法买卖”进行了目的解释B.查明和确认“王某非法买卖毒害性物质”的过程是一个与法律适用无关的过程C.对“非法买卖”的解释属于外部证成D.内部证成关涉的是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推论是否有效正确答案:ACD[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非法买卖”从字面上应该包括“购买加出售”,而事实上,“购买”就具有严重后果了,因此,根据现实需要,可以把购买还没有出售行为解释为“买卖”,属于客观目的解释。因此A项正确。查明和确认“王某非法买卖毒害性物质”的过程是与法律不可分割的过程。因此B项错误。法律证成可分为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即法律决定必须按照一定的推理规则从相关前提中逻辑地推导出来,属于内部证成;对法律决定所依赖的前提的证成属于外部证成。本题中,对“非法买卖”的解释属于对大前提的证明,属于外部证成。因此C项正确。内部证成关涉的是从前提到结论之间推论是否是有效的,外部证成关涉的是对内部证成中所使用的前提本身的合理性,即对前提的证立。因此D项正确。

17.

甲公司派员工伪装成客户,设法取得乙公司盗版销售其所开发软件的证据并诉至法院。审理中,被告认为原告的“陷阱取证”方式违法。法院认为,虽然非法取得的证据不能采信,但法律未对非法取证行为穷尽式列举,特殊情形仍需依据法律原则具体判断。原告取证目的并无不当,也未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且该取证方式有利于遏制侵权行为,应认定合法。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采用穷尽式列举有助于提高法的可预测性B.法官判断原告取证是否违法时作了利益衡量C.违法取得的证据不得采信,这说明法官认定的裁判事实可能同客观事实不一致D.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应优先适用正确答案:ABC[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立法中采取穷尽式列举的方式,有助于提升法的明确具体性,防止并减少法官的自由裁量,从而加强法的确定性,确定性强的法能够给人们对未来更清晰的预期,当然能提高法的可预测性。因此A项正确。B项涉及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只能相对区分,二者不是截然对立的。法官对事实进行认定时,往往要进行价值上的衡量;反之,法官进行价值衡量时也不能完全脱离案件事实。利益衡量是一种价值判断。本案法官在判断原告取证是否违法时,对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进行了衡量。因此B项正确。C项涉及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法律适用中采用的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二者的根本差别在于:法律事实仅限有法律根据的事实,即具有合法性。因此,非法证据获得的事实,虽然属于客观事实,但不具有合法性,因此不能作为法律事实,也就是说,法律事实可能与客观事实不一致。因此C项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