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2.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

3.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

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难点】

学习写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荣德基

内容

课件页

一、学习“交流平台”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

阅读目的阅读方具体方法示例(2)

检索、查阅或扫描式读速往往是一目十行,采用泛查阅资料、阅读

捕捉信息、了阅读法读、跳读、读标题、读段旨句等,报纸、看说明书

解情况及时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舍等。

弃无关的部分。

以消遣为目的麻醉式把自己完全置于书本之外。消遣式的阅读,

阅读法没有明确的阅读

目的,人物姓名、故事情节、

艺术手法等掌握(3)

与否均无所谓。

需要把握文章全景式掌握所读对象的框架和精髓。①教科书中的所有

的基本内容、阅读法读一下文章的题目、摘要、目录内容,报纸上的

基本观点和精(精读或小标题,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重要社论或评论,

神实质。法)内在联系,粗略地把握其脉络。决策人的重要讲

②沿着这个脉络去细读,读完再话,与自己工作、

回过头来看文脉通不通,全文谈生活相关的科技

了几个问题,表达的是什么意论文,各级政府

思,阐述的是什么观点?有无新的法律条文等

的规定、提法或方略?(4)

整体把握,品研读法①朗读全文。能流利朗读,熟悉课本知识、文学

词析句,感悟生字生词②划段分层,概括段落名著以及哲学、

文本,领会内大意③概括中心。④领略章法。史学、经济学、

涵。掌握文章的结构特征、语言特军事学

色、表达方式⑤摘抄背诵。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两段文字材料,如果为世人介绍“卢沟桥”建筑成就,你会选择哪段

文字?用什么方法阅读?如果是描写卢沟桥的景色特点,你会选择哪段文字?用

什么方法阅读?

材料一材料二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我们吸收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5)

1189年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

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候,我们就赶紧起床。走出门外,

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

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近圆满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

联,这种桥叫着联拱石桥。永定河发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

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时得月与桥的距离是最近的,晓月

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却亮

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得多。再是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

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

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

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

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6—7)

肖。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地辨认出了在桥西亭上乾隆书写的

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

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永定河,在晓月的映照下,波光粼

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粼,细流淙淙。这时,看到披着晓

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

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

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它地处入都我们不仅想起马可波罗的描述:

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

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桥。

参考答案:

如果为世人介绍“卢沟桥”建筑成就,选择第一段文字,由于需要把握卢沟

桥的的基本结构、建筑特点等,要用全景式阅读法(精读法)。

如果是描写卢沟桥的景色特点,选择第二段文字,因为要整体把握这段文字

的描写卢沟桥的景色,品词析句,感悟文本表达的情感,领会内涵,要用研读法

阅读。(研读法)

3.我拓展,我积累。

生活、阅读中,我觉得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能够在有效

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我在“故宫博物院”的官方网站上选择不同的阅

读方式阅读。(8)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入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人物的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

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

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第三句是人物的正面描写,就是(9)

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和语言,又称“直接描写”。正面描写是忌

平淡、忌拖沓,须形神俱备。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

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去表现人物性格、品行和

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

难达到的艺术效果。它是正面描写的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想象,

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2.练一练,学运用。

下边有三段描写小球迷的文字,请大家判断它们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①小林子今年远不满十四岁,黑黑的脸,黑黑的胳膊腿儿,结结实实的。(10)

球场上,一见人老爱伸出大拇指自秀:别看咱矮,标准的足球运动员身材。

②王老师一踏进小林子的家,就被小林子的妈妈一把拖住了:“唉呀呀,

王老师,你说咱这儿子是不是中邪了。看球赛,幸亏是我拉得快,他差点一脚踹

破电视机。作文从来都说不交,给国家足球队写的信光草稿都有好几本了,连家

里喂条狗,他非要取名叫,叫什么马拉多纳……”(11)

③我一进小林子的卧室,差点吓了一跳:墙上,到处是足球健将在飞奔;

地上,摆着球鞋大阵;床上,乱糟糟的堆满了球衫球袜……我眼花缭乱,感觉自

己似乎变成了一个即将被射晕球门的足球……

参考答案:①段属正面描写,②③段属侧面描写。①段是直接描绘小林子

的语言、动作、肖像;②段通过他人的介绍写小林子;③段则通过描写小林子寝

室的特点来写小林子。

3.我拓展,我积累。

我要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一个小片段。(12)

示例:

刘老师酷爱书法,他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书法家。他辅导我们练字时既

严格又耐心。记得那是一个大年三十的早上,他像往常一样,为我们讲解书法的

历史,分析大字的结构,纠正我们的毛病,好像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13)

跟刘老师学习写字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在他的的精心指导下,我

们的书法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刘鑫同学所写的楷书被选送到北京少年宫展览,

韩振同学在全省青少年书法比赛中荣获亚军,我的作品也在全国少年书法比赛中

获得一等奖。每当说到这些成就和荣誉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老师那慈祥的面容

和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点评:这一段话的第一自然段是对刘老师的正面描写,句句都是直接写刘

老师的。后面一段写了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虽然不是直

接写刘老师的,但却从侧面写出了刘老师的水平和成就。正是因为这段话运用了

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所以才给读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一一刘老师真是

一位令人钦敬的好老师。

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选择一个话

题,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其实沟通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有逻辑思维。在和人交流的时候说话必

须有重点,思路清晰,按照总分的结构来表述是比较有条理的一种表述方式。层

次清晰,条理分明,层层推进,逻辑性强,干万不要面面俱到,芝麻西瓜一起抓。

这样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使对方心领神会,吸引他们的注意

力,从而达到自己表达的目的。

2.练一练,学运用。(14)

选择一个话题,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

话题一:竞选班级体育委员

话题二: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

参考答案:

话题一:大家都知道,体育委员当然是要负责班里的体育事务,包括做操、

上体育课、比赛等等;另外,尤其要在体育方面能起模范、表率作用。出于上述

考虑,因此,我觉得担任体育委员的同学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一是自己要具(15)

有良好的体育条件,取得过优秀的体育成绩;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热心为

班集体做贡献,热心帮助老师和同学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热心主动地帮助有

困难的同学;三是嗓音要响亮。

话题二:妈妈,踢足球是我的兴趣爱好,周三放学后踢足球的好处如下:一

是有利于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的形成。经常从事足球运动,可以培养人的

意志、自制力、责任感等思想品德;二是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踢足球能(16)

有效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三是我仅仅只在周三下午放学踢足

球,绝不会因为踢足球影响我的学习和休息。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17)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作者简介: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18)

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

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18)

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

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3.理解重点词语。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4.理解诗意。(19)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

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

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赏析: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

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

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

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

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20)

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

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6.延伸阅读。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

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

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耙()养()霎()

成()耙()桥()需()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一()种子一()床一()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的,连嘴都

合不上。地里的蛔蛔,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耙(耙地)养(养麦)霎(霎时)

成(成长)耙(械耙)桥(木桥)需(需要)

二、一(块)土一(粒)种子一(张)床一(场)雪

三、1.笑眯眯美滋滋乐呵呵

2.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

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耙()养()霎()

成()耙()桥()需()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一()种子一()床一()雪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的,连嘴都

合不上。地里的蛔蛔,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耙(耙地)养(养麦)霎(霎时)

成(成长)耙(械耙)桥(木桥)需(需要)

二、一(块)土一(粒)种子一(张)床一(场)雪

三、L笑眯眯美滋滋乐呵呵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

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似在跟人依依惜别。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

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

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

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

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

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

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学习科

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

秘的兴趣。《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

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读者既

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

感。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

文字表达情感。《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

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

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

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

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

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

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

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

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

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

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

参观路线。(2)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

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

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

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

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①通过生活再现表现情感;②通过融入美好的意象表现情感;③选择

典型细节来表现情感;④妙用浓烈的氛围表现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课前自主预习,

已经养成摘抄、积累语言的习惯。但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仅仅

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多角度品读语言,感受文章的内涵,因

此,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以及《课标》中对于高段阅读的要求,

本单元的训练要求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

读一篇文章,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就有

所不同。如《竹节人》主要写了“制作竹节人”“竹节人玩趣”“老

师玩玩具”三件事,“制作竹节人”可以采用扫描式阅读法,“竹

节人玩趣”“老师的故事”可以采用研读法。

【教法建议】

1.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阅读,

在课堂情境中习得阅读方法,注重文本解读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

问题意识,从揣摩写法与创作意图出发设计阅读教学,精心选择优质

信息进行有效补充和拓展,以读促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

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

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六年级是在习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教

师在教学中仍要从激趣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内容课时

9.竹节人2

课文10.宇宙生命之谜2

11.故宫博物院2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2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2

合计10

9竹节人(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4.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

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

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内容荣德

基课

件页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把你的玩具介绍介绍

(1)

吧(可以从名称、材质、用途等方面介绍)。

2.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得到

了怎样的乐趣?与同学们分享。

二、介绍作者

范锡林,笔名雪凌,江苏靖江人。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少

(2)

年传奇小说和童话作品的创作,并有“范锡林少年大传奇系

歹广(五卷本)出版。

主要作品:《她和她的爸爸》《你不是灰姑娘》《睁开吧,

长长睫毛的眼睛》

三、初读感知

(3)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4)

3.检查初读情况

(5)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豁开威风凛凛疙瘩冰棍孙悟空别出心裁技高

一筹橡皮擦雕刻跺脚颓然沮丧趴下抽屉(7)

(重点指导生字“凛、棍”为前鼻音,“裁”为平舌音,(8)

“筹”为翘舌音等。)

(2)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

子是否通顺。

(17-

(2)学习多音字:哄(honghongho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29)

今天爸爸在家看小弟弟,弟弟号啕大哭,他一点儿也(9-1

不会哄。2)

②读一读:他那像哄(ho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

们哄(hong)堂大笑,围观的人群一哄(hong)而散。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风靡紧紧地埋入。课文中指鞋线紧紧地拉进桌上(13)

的裂缝里。

嵌入形容事物很风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

威风凛凛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14)

别出心裁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技高一筹激烈的战斗。

廛战技艺比别人高出一截。

沮丧形容怨恨失落的样子。

悻悻灰心,失望,伤心,灰心丧气。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

子是否通顺。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甘;BAA“饮I.IX:M=,,X.乩乱

四、学习“会写(15)

字”

豁凛疙瘩棍悟裁筹橡雕跺沮

趴屉(16)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

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17-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29)

(“凛、棍、悟、磕、跺、沮、、趴”,左右结构,左

窄右宽。“疙、瘩”半包围结构。“嵌、筹”上下结构,

上小下大。)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嵌、凛、裁、筹、蹲”,学

生练写。

豁:左右结构,左边是“害”,右边是“谷”,上面是

“八”,捺变点,下面是“人”。

凛:左面两点水,右面是“禀”,右下部“示”第一横

短,第二横稍长。

裁:读cdi,左下部是“衣”,注意与“栽”区分开。

筹:上下结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一个“寿”字。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

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1.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

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回忆小时候制作竹节人。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竹节人令我们痴迷。

第三部分(19—29自然段):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

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

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

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课文,让我们知道了,文中的孩子们

玩竹节人非常开心。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

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

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荣德

基课

件页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词。

1.出示生字:豁开威风凛凛疙瘩冰棍孙悟空别出(3)

心裁技高一筹

橡皮擦雕刻跺脚颓然沮丧趴下抽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竹节人》,我们知道这篇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你还记得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吗?

(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4)

3.说一说,自己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你记住了些什么

细节?

二、品读释疑。(5)

(一)自由读课文,请将你感兴趣的内容画下来,说说

你的感受。

1.”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

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

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

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思考:

(6)

(1)制作竹节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照竹节人的制作顺序描写)

(2)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寸把长的一截”“一对”“八截”“一根”等数量词

中就可以看出作者制作竹节人时候非常用心,写出了作者对

竹节人的珍惜。)

2.“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

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火。”

思考:

(1)“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

(我们将毛笔拿来做竹节人了。)

(2)童年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淘气顽皮)

3.“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

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7)

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思考:

(1)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

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2)课文是写竹节人的,为什么要写围观的小伙伴们?

(因为从围观的小伙伴们的动作“攒着”“跺脚拍手”“一

哄作鸟兽散”等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非常喜爱竹节人,每(8)

一次的“搏斗”都不放过,所以要写围观。)

4.“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竹

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

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9)

思考:

(1)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的老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老师玩竹节人的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刻画了一个课堂

上严肃认真,课下童心不改的“老顽童”式的老师形象。)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

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喜欢。)

三、拓展延伸

1.读了本文,我对童年趣事和爱师尊师有了很深的认

识,我要找到相关的文学作品读一读。(10)

2.推荐阅读:《爸爸的鸽子》(林清玄)《月迹》(贾

平凹)《小桔灯》冰心《三味书屋》鲁迅《和时间赛

跑》(林清玄)《童年》(高尔基)

3.在网上搜一搜,传统玩具还有哪些?你最喜欢什么传

统玩具,将它介绍给大家听。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一一竹节人,讲述的是

“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

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

样爱玩竹节人。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

师的师生情谊。

五、学习写作方法:

1.学一法:融情于事

要想让阅读者对作文中叙述的事情留下深刻印象,就必

须努力用“放大镜”放大细节,选取鲜活、典型、感人的细

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记叙竹节人的制作和玩

耍的事来抒发对童年的怀念和尊师爱师的情感,把自己的感

情融化在事件的描述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感

动。这样的真情实感,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描写的对

象之中,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2.举一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

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

段叙述文字,语句不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

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那熟悉的穿戴,才那

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样感人至深,

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

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练一练: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按照融情于事的写作方法写

一写。

示例:

伞下的爱

每个人都认为母爱是伟大,但我认为母爱的伟大更体现

在她爱的无私。

那是一个炎炎夏日,我上完课坐在自行车后面快乐的唱

着。正如俗语所说:“夏天的天气娃娃的脸”,突然狂风大

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哗哗哗”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上

倾泻而下,妈妈急忙停下车从包里拿出了唯一的雨伞,对我

说“宁宁,快撑起伞。”我毛手毛脚地撑起伞放在了妈妈的

头上,结果一阵风大风,伞吹反了,单薄的我也差一点被风

吹得飞了起来。妈妈用命令的语气说“郑淮宁,自己打。”

我无奈的把伞移开了,只见雨水顺着妈妈的头了和脸颊流了

下来。

雨,不知不觉地停了,这时我发现妈妈的全身湿透了。

回到家,妈妈一个喷嚏接着一个喷嚏。第二天,她就发高烧

了,在这发烧的期间,妈妈不知吃了多少的苦药。一看到药,

我就很难受,若不是妈妈把伞给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