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划_第1页
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划_第2页
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划_第3页
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划_第4页
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规划TOC\o"1-2"\h\u5980第一章引言 2237851.1项目背景 3212501.2项目意义 3306951.3项目目标 38537第二章需求分析 350102.1用户需求分析 331832.2功能需求分析 486212.3技术需求分析 522307第三章平台架构设计 5146243.1总体架构设计 597833.2系统模块设计 659453.3技术选型与优化 61807第四章数据资源规划 7276304.1数据资源调查 7269744.1.1调查背景 7208204.1.2调查内容 728994.1.3调查方法 740034.2数据资源整合 851174.2.1整合目标 867814.2.2整合原则 8138264.2.3整合内容 8228714.3数据资源管理 8176294.3.1管理体系 872144.3.2管理制度 8146544.3.3管理措施 926359第五章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9177325.1信息发布模块 9208335.2电子商务模块 9244895.3决策支持模块 1026090第六章技术研发与创新 1094876.1关键技术研发 105956.1.1物联网技术 10105246.1.2大数据技术 1033166.1.3云计算技术 10238096.1.4人工智能技术 11116566.2技术创新与应用 1180926.2.1农业物联网应用 11279956.2.2农业大数据分析 11274836.2.3农业云计算服务 115276.2.4农业人工智能应用 11308576.3技术成果转化 11243936.3.1建立技术成果转化机制 1178536.3.2加强产学研合作 11202316.3.3培育农业创新人才 11220416.3.4推广农业新技术 123442第七章平台建设与实施 127477.1平台开发流程 1231707.2平台测试与优化 12156217.3平台部署与推广 1325590第八章运营管理 1394118.1运营模式设计 13248098.1.1概述 1347388.1.2服务模式 13262498.1.3盈利模式 1479828.1.4合作伙伴关系 14188168.2运营团队建设 14139398.2.1概述 14127538.2.2人员配置 14100548.2.3培训与管理 14178368.3运营风险与应对措施 1535498.3.1技术风险 15112798.3.2市场风险 1526478.3.3法律法规风险 1511602第九章政策与法规保障 1545079.1政策环境分析 15104989.1.1国家政策导向 15210489.1.2地方政策支持 1550589.1.3行业政策协同 16136519.2法律法规建设 1612899.2.1法律法规体系构建 169889.2.2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督 16235399.2.3法律法规修订与完善 16150169.3政策扶持与监管 16316239.3.1政策扶持措施 16113009.3.2监管体系构建 16251049.3.3监管效能提升 1717585第十章项目评估与展望 171549910.1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171202310.2项目评估方法 172411610.3项目发展展望 18第一章引言1.1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旨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本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1.2项目意义本项目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农民可以获取到实时、准确的农业生产数据,有针对性地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生产效益。(2)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3)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有助于部门对农业生产、市场流通、产品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农业管理水平。(4)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帮助他们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收入。(5)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1.3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如下:(1)构建一个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农民、企业、部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2)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3)搭建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4)推动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5)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推广经验。第二章需求分析2.1用户需求分析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在于满足用户的需求。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1)农业生产主体需求农业生产主体主要包括农户、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他们对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获取农业政策、市场信息、天气预报等;(2)获取先进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3)实现农产品销售信息的发布与推广;(4)获取金融、保险等农业相关服务;(5)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和品牌建设。(2)农业部门需求农业部门对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需求主要包括:(1)实现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2)提高农业政策宣传和执行的效率;(3)实现农业监管的智能化、精准化;(4)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3)农业科研机构需求农业科研机构对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需求主要包括:(1)实现科研资源的整合与共享;(2)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3)获取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需求;(4)推动农业科技创新。2.2功能需求分析基于用户需求,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1)信息发布与查询平台应具备实时发布农业政策、市场信息、天气预报等功能,并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询服务。(2)技术交流与推广平台应提供技术交流与推广功能,包括线上课堂、专家咨询、技术问答等,以满足农业生产主体的技术需求。(3)农产品销售与推广平台应具备农产品销售信息的发布与推广功能,助力农产品销售。(4)金融服务与保险平台应提供金融、保险等农业相关服务,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5)质量追溯与品牌建设平台应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和品牌建设功能,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6)农业监管与数据分析平台应具备农业监管功能,实现对农业生产、市场、政策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2.3技术需求分析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技术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台架构平台应采用分布式、模块化设计,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2)数据管理平台应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清洗、存储、分析等。(3)信息安全平台应具备严格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4)云计算与物联网平台应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5)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挖掘平台应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技术,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农业服务。(6)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平台应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和便捷的交互设计,提高用户体验。第三章平台架构设计3.1总体架构设计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需遵循系统化、模块化、可扩展性的原则。总体架构设计旨在提供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信息化服务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层:负责存储和管理平台所需的各类数据,包括农业资源数据、农业政策数据、农业市场数据等。(2)服务层:负责实现平台的核心功能,如信息查询、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等,同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接口服务。(3)应用层:主要包括客户端应用和后台管理系统,客户端应用负责与用户交互,后台管理系统负责平台的管理与维护。(3)网络层:负责实现数据传输和通信,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安全性。3.2系统模块设计根据总体架构设计,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可分为以下八大模块:(1)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2)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爬虫技术、API接口等方式,收集农业相关信息,为平台提供数据支持。(3)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为平台提供数据源。(4)数据处理模块: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分析等操作,以满足平台各项功能需求。(5)信息展示模块: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列表等形式展示给用户。(6)智能推荐模块:根据用户需求和行为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荐。(7)业务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系统设置等功能,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8)系统安全模块:负责保障系统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3.3技术选型与优化为保证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功能,以下技术选型与优化措施应予以考虑:(1)数据采集技术:采用分布式爬虫技术,提高数据采集效率,降低系统负载。(2)数据存储技术:选择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以满足大数据存储需求。(3)数据处理技术:运用Hadoop、Spark等大数据处理框架,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4)前端技术:采用Vue.js、React等前端框架,提高页面交互体验。(5)后端技术:选择Java、Python等后端开发语言,结合SpringBoot、Django等框架,实现高功能的后端服务。(6)系统安全:采用协议、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手段,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7)功能优化:通过负载均衡、缓存、数据库优化等措施,提高系统功能。通过以上技术选型与优化,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将具备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能力,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第四章数据资源规划4.1数据资源调查4.1.1调查背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数据资源已成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核心要素。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农业数据资源的现状,明确数据资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本规划对农业数据资源进行调查。4.1.2调查内容(1)数据资源类型:包括农业生产、市场、政策、科技、教育、环境等方面的数据。(2)数据资源来源:主要包括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3)数据资源现状:了解各类数据资源的数量、质量、更新频率、共享程度等。4.1.3调查方法(1)文献调研:收集相关政策、规划、报告等资料,分析现有数据资源状况。(2)实地调查:深入农业生产、科研、市场等环节,了解数据资源实际情况。(3)专家咨询:邀请农业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为数据资源调查提供指导。4.2数据资源整合4.2.1整合目标通过对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数据资源体系,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有力支撑。4.2.2整合原则(1)统筹规划:根据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需求,制定数据资源整合方案。(2)数据共享:打破部门、行业壁垒,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3)技术支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数据资源整合的顺利进行。4.2.3整合内容(1)数据清洗:对现有数据资源进行清洗、去重、补全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融合:将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融合,形成完整的农业数据资源体系。(3)数据标准化:制定数据资源标准,实现数据资源的规范管理。4.3数据资源管理4.3.1管理体系建立农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数据资源调查与评估、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数据资源维护与更新、数据资源安全与保密等环节。4.3.2管理制度(1)数据资源目录:制定农业数据资源目录,明确各类数据资源的名称、类型、来源、更新频率等信息。(2)数据资源清单:建立农业数据资源清单,详细记录各类数据资源的数量、质量、共享程度等。(3)数据资源评估:定期对农业数据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估,了解数据资源现状,为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依据。4.3.3管理措施(1)技术支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资源管理的效率。(2)人员培训:加强对数据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3)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的数据资源管理经验。(4)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数据资源管理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第五章平台功能模块设计5.1信息发布模块信息发布模块作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信息的采集、审核、发布、更新等功能。其旨在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农业相关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市场行情、科技动态、天气预报等。信息发布模块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信息来源多样性:充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保证信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2)信息审核严格:建立完善的信息审核机制,保证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信息发布及时:实时更新信息内容,保证用户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4)信息展现形式丰富:采用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提高用户体验。5.2电子商务模块电子商务模块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农产品的在线交易、支付、物流等服务。通过电子商务模块,可以有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电子商务模块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商品展示:提供丰富多样的商品展示方式,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2)交易支付:整合多种支付方式,保证交易安全、便捷。(3)物流配送: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快速、安全配送。(4)售后服务: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解决用户在交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3决策支持模块决策支持模块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关键功能模块,其主要作用是为部门、农业企业、农民等用户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通过决策支持模块,可以帮助用户科学决策,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决策支持模块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采集与处理:收集各类农业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整合和预处理。(2)数据分析:运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3)决策模型:建立各类决策模型,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决策建议。(4)可视化展示:采用图表、地图等多种形式,直观展示分析结果。(5)交互式操作:提供便捷的交互式操作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第六章技术研发与创新6.1关键技术研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研发。以下是关键技术研发的几个方面:6.1.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研发团队需致力于研究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传输协议、数据存储与处理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6.1.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中具有重要作用。研发团队应重点关注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技术,实现对海量农业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6.1.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研发团队需研究云计算架构、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等关键技术,以满足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高功能需求。6.1.4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研发团队应关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决策支持。6.2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几个方面:6.2.1农业物联网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6.2.2农业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政策制定、农业生产、市场预测等提供科学依据。6.2.3农业云计算服务基于云计算技术,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高功能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服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6.2.4农业人工智能应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领域,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6.3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成果转化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技术成果转化的几个方面:6.3.1建立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完善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研发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6.3.2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产学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6.3.3培育农业创新人才加强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6.3.4推广农业新技术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等方式,推广农业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第七章平台建设与实施7.1平台开发流程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开发流程是保证平台顺利建设与实施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平台开发的主要流程:(1)需求分析:在项目启动阶段,组织专业的需求分析团队,深入调研农业信息化服务需求,明确平台的功能、功能、用户群体等关键要素。(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包括平台的技术选型、模块划分、数据交互等。同时制定详细的系统设计文档,为后续开发提供指导。(3)模块开发:按照系统设计文档,组织开发团队分阶段、分模块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代码规范、模块化设计,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4)系统集成: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保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此过程中,需对系统进行多次调试,解决可能出现的兼容性问题。(5)用户界面设计: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简洁、易用的用户界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6)系统测试:在开发完成后,组织专业测试团队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安全测试等,保证系统满足预期需求。7.2平台测试与优化平台测试与优化是保证平台稳定运行、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平台测试与优化的主要步骤:(1)功能测试:对平台各项功能进行逐一测试,保证其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需求。(2)功能测试:测试平台的响应速度、并发能力等功能指标,保证在高峰时段仍能稳定运行。(3)安全测试:对平台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发觉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用户数据安全。(4)兼容性测试:测试平台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环境下是否正常运行,保证广泛的兼容性。(5)用户体验测试:邀请用户参与测试,收集用户反馈,优化用户界面和交互设计,提高用户满意度。(6)持续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和用户反馈,对平台进行持续优化,提高系统功能和稳定性。7.3平台部署与推广平台部署与推广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与实施的最后环节,以下是主要步骤:(1)部署准备:评估平台部署所需的硬件、软件、网络等资源,保证资源的充足和稳定。(2)平台部署:将平台部署到服务器上,配置网络、数据库等环境,保证平台正常运行。(3)运维管理:建立运维团队,制定运维管理制度,对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处理。(4)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平台宣传,包括线上广告、线下活动、合作伙伴推广等。(5)培训与支持:为用户提供培训和服务支持,帮助用户熟练使用平台,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6)持续更新: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对平台进行持续更新,保持其领先地位。第八章运营管理8.1运营模式设计8.1.1概述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设计,旨在保证平台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运营模式主要包括服务模式、盈利模式以及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8.1.2服务模式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线上通过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等渠道提供信息查询、数据分析和在线咨询等服务;线下则通过建立服务站、培训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实地指导和支持。8.1.3盈利模式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广告收入:通过在平台上展示相关农业企业、产品的广告,获取广告收入。(2)会员服务:为用户提供付费的会员服务,包括定制化报告、专家在线咨询等。(3)技术输出:将平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输出给其他农业企业或部门,获取技术服务费。8.1.4合作伙伴关系平台将与部门、农业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8.2运营团队建设8.2.1概述运营团队是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运营管理的核心力量,负责平台的日常运营、维护和服务。团队建设需注重人员配置、培训和管理。8.2.2人员配置运营团队应包括以下几类人员:(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平台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控。(2)产品经理:负责平台产品规划、设计、开发和优化。(3)技术支持:负责平台的技术支持、维护和升级。(4)市场推广:负责平台的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和用户拓展。(5)客服人员:负责用户的咨询解答、意见收集和反馈处理。8.2.3培训与管理对运营团队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保证团队具备以下能力:(1)熟练掌握平台各项功能和技术。(2)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用户、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关系。(3)具备市场分析、策划和推广能力。(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8.3运营风险与应对措施8.3.1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平台系统稳定性、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应对措施如下:(1)定期对平台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保证系统稳定运行。(2)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3)加强信息安全防护,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8.3.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用户需求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方面。应对措施如下:(1)持续关注用户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2)加强市场调研,了解竞争对手动态,制定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3)积极拓展市场,提高平台知名度和用户黏性。8.3.3法律法规风险法律法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变动、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方面。应对措施如下:(1)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平台运营策略。(2)加强与部门的沟通,保证平台合规运营。(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风险防控机制,保证平台合法合规。第九章政策与法规保障9.1政策环境分析9.1.1国家政策导向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这些政策文件包括《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9.1.2地方政策支持各级地方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这些政策主要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9.1.3行业政策协同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涉及多个行业部门,如农业、科技、信息产业等。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我国积极推动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9.2法律法规建设9.2.1法律法规体系构建为了保障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我国积极构建法律法规体系。这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修订现有法律法规以及制定相关政策性文件,保证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在法律框架内进行。9.2.2法律法规实施与监督加强对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各界对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程度。9.2.3法律法规修订与完善根据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发展需求,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修订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保证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9.3政策扶持与监管9.3.1政策扶持措施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主要包括:(1)财政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方面。(2)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3)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9.3.2监管体系构建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监管体系,主要包括:(1)明确监管主体。明确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服务平台的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