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10月强基班学情调查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图中A、B、C表示人体内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1可能是淋巴细胞B.细胞2可能是红细胞C.细胞3可能是肌肉细胞D.A、B、C三部分液体环境合起来组成体液【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2、据图分析:A、B、C表示人体内环境,其中C表示淋巴,B表示组织液,A表示血浆。【详解】A、A表示血浆,故细胞1可能是淋巴细胞,A正确;B、B表示组织液,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故细胞2不可能是红细胞,B错误;C、C表示淋巴,故细胞3是淋巴细胞,不可能是肝细胞,C错误;D、A血浆、B组织液、C淋巴三部分液体环境合起来成为细胞外液,而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A。【点睛】2.脑脊液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液中的CO2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B.CO2调节呼吸运动使其加深加快的过程依赖完整的反射弧C.脑脊液与血浆之间,很多物质的运输是双向的D.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升高【答案】A【解析】【分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平衡。【详解】A、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A错误;B、CO2浓度变化可以使一些特定的感受器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传入神经传至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的过程依赖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C、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即脑脊液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是通过与血浆之间双向运输的,C正确;D、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脑脊液无法进入血浆,会导致脑积水,从而导致颅内压升高,D正确。故选A。3.酸中毒是指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的堆积,其本质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可以使血浆pH保持恒定不变B.为避免酸中毒人们应该尽可能多吃pH中性的食物C.血浆pH的维持,主要靠Na+、等物质D.肺部疾病的患者,可能由于体内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而导致酸中毒【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详解】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可以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而非恒定不变,A错误;B、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吃酸性或碱性食物通常不会导致pH有较大变化,B错误;C、血浆pH的维持,主要靠缓冲物质如H2CO3、HCO3﹣等,C错误;D、肺部疾病的患者,由于体内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患者血浆pH下降,严重的甚至引起酸中毒,D正确。故选D。4.取两个蛙的心脏(A和B,保持相同的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刺激该神经,A心脏的跳动减慢;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如图),结果B心脏跳动也减慢。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人在剧烈运动过程中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B.A和B两个心脏的活性保持相同属于无关变量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D.A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含有某种神经递质,B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初期不含该神经递质【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A错误;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两个蛙的心脏是否有神经支配,心脏的大小、活性等无关变量应尽量保持相同,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C正确;D、A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含有某种神经递质,B心脏所处的营养液中初期不含该神经递质,因此,在该神经递质的作用下B心脏跳动也减慢,从而证明了副交感神经兴奋能使心脏跳动变慢是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作用导致的,D正确。故选A。5.将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兴奋过程和肌细胞收缩的机械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如图所示,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将信息传递至Ca2+释放通道;L管对Ca2+的释放。钙泵是一种Ca2+依赖式ATP酶,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使Ca2+逆浓度梯度转运,从而实现L管对Ca2+的回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一肌接头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化B.若肌细胞的横管被破坏,则肌细胞接头处不会产生动作电位C.Ca2+大量释放进入细胞质基质与收缩蛋白结合引起肌肉收缩D.静息状态时,①处的Ca2+浓度高于②处的【答案】C【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的,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兴奋经过突触处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详解】A、神经一肌接头为突触结构,实现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A错误;B、若肌细胞的横管被破坏,肌细胞接头处会产生动作电位,但可能导致电信号不能传导至L管处,Ca2+释放通道无法正常释放Ca2+,B错误;C、Ca2+大量释放进入细胞质基质与收缩蛋白结合可引起肌肉收缩,C正确;D、静息状态时,肌肉为舒张状态,此时①处的Ca2+浓度应低于②处,D错误。故选C。6.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衰退、语言功能衰退等。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偏低。乙酰胆碱在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产物可被突触前膜回收。石杉碱甲是我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对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但可以说话,可能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发生障碍B.石杉碱甲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间接延长乙酰胆碱作用时间C.提升患者乙酰胆碱的分泌量也是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思路D.语言和记忆属于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形式【答案】D【解析】【分析】1、人脑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时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时记忆与突触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石杉碱甲抑制了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进而导致下一神经元持续兴奋。【详解】A、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听不懂别人讲话,但可以说话,可能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发生障碍,A正确;B、乙酰胆碱酯酶会分解乙酰胆碱,石杉碱甲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抑制乙酰胆碱的分解,抑制乙酰胆碱分解产物的回收,进而间接延长了乙酰胆碱作用的时间,B正确;C、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含量偏低。因此提升患者乙酰胆碱的分泌量也是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思路,C正确;D、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形式,D错误。故选D。7.突触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接触的部位。某科研小组在研究突触作用关系时,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如图2、3。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给予轴突3足够强度的刺激,电流计上的指针没有反应B.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M有Na+内流,没有动作电位产生C.轴突2通过影响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神经元M发生Cl-内流D.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能改变轴突2和神经元M的离子通透性【答案】B【解析】【分析】1、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形成外正内负的电位;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电位。2、兴奋过突触传递的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详解】A、若给予轴突3足够强度的刺激,刺激处会产生兴奋,并且兴奋会传遍整个神经元M,因此神经元M上的电流计上的指针会有反应,A错误;B、刺激轴突1后,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元M,使得神经元M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减小,因此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该递质使神经元M细胞膜上有Na+内流,只是Na+内流较少,没有动作电位产生,B正确;C、从图中可以看出,先刺激轴突2再刺激轴突1,神经元M上的电流计记录到的电位变化趋势与只刺激轴突1相似,只是变化幅度变小,可见轴突2释放的神经递质是抑制性递质,抑制了轴突1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轴突1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减少,引起神经元M发生Na+内流减少,使得膜电位变化幅度减小,C错误;D、兴奋过突触是单向传递的,轴突1释放的神经递质能改变神经元M的离子通透性,但不能改变轴突2的离子通透性,D错误。故选B。8.2023年4月26日,南通支云足球队的中超首个主场比赛在如皋奥体中心上演,队员们积极奔跑、抢断、防守,赢得中超首胜,捍卫了江苏足球荣耀。下列有关比赛中运动员生理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员快速的攻防转换,产热量和散热量均有增加,体温暂时升高B.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同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兴奋C.长期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使运动员在场上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灵活性D.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不参与调节【答案】D【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降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少。【详解】A、运动员快速的攻防转换,产热量和散热量均有增加(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可能会暂时上升,A正确;B、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反应较快),同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兴奋,即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物质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C、长期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使运动员在场上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和灵活性,提高了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C正确;D、自主神经系统是调控血管、内脏的神经,在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也会参与调节,D错误。故选D。9.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子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利尿激素经体液运输到达肾小管和集合管发挥作用B.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减弱C.抗利尿激素是通过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提供能量来促进对水的重吸收的D.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灭活,会使体内的抗利尿激素越来越少【答案】A【解析】【分析】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A、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需要经过体液的运输,到达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发挥作用,A正确;B、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B错误;C、抗利尿激素属于激素,激素不能提供能量,其发挥的是调节作用,C错误;D、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立即被灭活,体内通过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A。10.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胰液分泌与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图示过程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C.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细胞的物质X可能为促胰液素D.机体若注射了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则胰液的分泌量将会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表示胰腺分泌液调节的2个途径:①神经调节:神经中枢→迷走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②激素调节:胃酸→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促胰液素(物质X)作用于胰腺。【详解】A、据图可知,胰液分泌的过程既有激素的参与也有神经中枢等的参与,故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与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相同,A正确;B、支配腺体的传出神经为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中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因此图示过程中的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中的副交感神经,B错误;C、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细胞的物质X可能为促胰液素,C正确;D、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使乙酰胆碱不能与其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因此机体若注射了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则胰液的分泌量将会减少,D正确。故选B。11.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B.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受体相同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2、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3)免疫分子: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详解】A、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在免疫器官和血液、淋巴液中,A错误;B、由于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激活B细胞的抗原决定簇可能不同,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能不相同,B错误;C、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过程不同,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也就不相同,C错误;D、抗原呈递细胞既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参与B细胞的活化,D正确。故选D。12.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呼吸道病原体,通过对自身遗传物质的N6—甲基腺苷(m6A)修饰来降低宿主免疫蛋白识别病毒RNA的能力,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进而确保HMPV的复制增殖。动物实验表明,阻断m6A修饰会引发有效的适应性免疫应答,进而预防肺部感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与HMPV结合阻止其在体液内增殖B.HMPV的RNA发生m6A修饰有利于病毒侵染呼吸道细胞C.通过诱变产生去m6A修饰的HMPV可以作为疫苗预防肺部感染D.再次注射HMPV疫苗可增强记忆细胞增殖从而实现有效的免疫治疗【答案】B【解析】【分析】1、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存活,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2、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机体后可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详解】A、HMPV是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不能在体液内增殖,A错误;B、分析题意可知,HMPV的RNA发生m6A修饰可降低宿主免疫蛋白识别病毒RNA的能力,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HMPV的RNA发生m6A修饰有利于病毒侵染呼吸道细胞,B正确;C、分析题意可知,m6A修饰属于基因的甲基化,该过程遗传信息并未改变,而诱变会改变遗传信息,故应通过去甲基化修饰而非诱变来制备疫苗,C错误;D、再次注射HMPV疫苗可增强记忆细胞增殖,但疫苗的作用是免疫预防而非免疫治疗,D错误。故选B。13.某女士有慢性面部化妆品皮炎过敏史。某次涂抹“眼影”一天后,引发皮肤红肿、疼痛而去医院就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女士因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而引发了过敏反应B.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导致的免疫失调病C.该女士机体产生的组胺引发了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D.用阻止组胺释放的药物可缓解炎症引起的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详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A正确;B、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失调病,表现为免疫系统功能过强,B正确;C、过敏反应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从而引起皮肤红肿、疼痛,C错误;D、施用阻止组胺释放的药物,可减少组胺调节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细胞通透性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14.MMP14是一种水解酶,属于跨膜蛋白。在肿瘤微环境中MMP14会切割癌细胞周围的基质,从而帮助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在健康人体内,MMP14在组织重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已证明卵巢癌康复者体内含有高水平的针对癌细胞MMP14的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MP14与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B.初始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癌细胞信号后进入体液循环并攻击相同的癌细胞C.癌细胞被清除后,活化免疫细胞功能会受到抑制,机体逐渐恢复稳态D.卵巢癌康复者身体出现伤口时,MMP14抗体会攻击健康细胞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细胞,是癌症的来源。与正常细胞不同,因此难以消除。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够与相应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物质。【详解】A、MMP14是癌细胞上的跨膜蛋白,属于抗原,MMP14与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且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会使B细胞分裂分化,A正确;B、初始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癌细胞信号后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并攻击相同的癌细胞,B错误;C、癌细胞被清除后,活化的免疫细胞功能会受到抑制,不会攻击其它正常的细胞,机体逐渐恢复稳态,C正确;D、卵巢癌康复者血清中含有MMP14抗体,在健康人体内也有MMP14,若身体出现伤口,则MMP14抗体会攻击健康细胞引发自身免疫反应,D正确。故选B。15.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一器官作用效果。据图分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同一器官的生长效果可能相同B.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是以g为分界点C.若m代表水平放置的根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近地侧浓度范围是大于iD.若图表示胚芽鞘,M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m【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向地生长的原因: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而促进植物的生长的。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回发生横向运输,使得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茎向上弯;根对生长素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被抑制,生长慢,根向下弯。向光生长的原因: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而促进植物的生长的。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分布不均匀,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侧多,而茎对生长素不敏感,使得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因此植物弯向光源生长。根据题图可知,OC段对应生长素浓度都为促进作用,生长素浓度大于i(C点以后)才表现为抑制;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曲线中H点为最高点,说明促进作用最强,因此促进生长最适浓度为g。【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在最适生长素浓度g的两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对同一植物同一部位具有相同的促进效果,A正确;B、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这里的高浓度和低浓度是以i为分界点,B错误;C、水平放置的根,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回发生横向运输,使得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所以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若m代表水平放置的根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近地侧浓度范围是大于i,C正确;D、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侧多,所以根据题图分析可知,若图表示胚芽箱,M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m,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情景,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考生要理解和掌握向光生长、向地生长的原因和生长素的两重性,结合分析曲线图获取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各选项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漏选得1分)16.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细胞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C.图中①处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后,①中的H2CO3,可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答案】AB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题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⑤是血细胞。【详解】A、细胞呼吸会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若③是脑细胞,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⑤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浓度相反,A错误;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据图分析,①处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C正确;D、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①血浆中,与①血浆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D错误。故选ABD。17.通过电刺激实验,在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理。据图分析下匆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记忆可能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数量增多有关B.突触后膜上N受体同时被激活促使Ca2+离子通道打开C.钙调蛋白结合C酶后促进了A受体胞内肽段转变为A受体D.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答案】ABC【解析】【分析】谷氨酸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详解】A、由题意可知,在经过几个小时的强刺激后,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可能是由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数量增多,A正确;B、由图可知,谷氨酸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N受体同时被激活促使Ca2+离子通道打开,B正确;C、由图可知,钙调蛋白结合C酶后变为活性状态,促进了A受体胞内肽段转变为A受体,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增强,其兴奋性提高,C正确;D、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D错误。故选ABC。18.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的免疫应答会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级调节实现了对②的分泌调节B.①与②均促进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适度使用②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D.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通过①②③等信息分子相互调节【答案】ACD【解析】【分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可以实现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级调节,同时肾上腺皮质激素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参与。【详解】A、由图可以看出,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使之产生某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另一种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级调节实现了对②的分泌调节,A正确;B、①神经递质促进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②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负反愦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C、由图可以看出,②骨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从而缓解过度炎症反应,C正确;D、由图可以看出,神经调节中①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的②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系统③细胞因子之间进行相互调节,D正确。故选ACD。19.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抗体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的,Graves氏病患者的抗体是由垂体合成的B.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抗体和Graves氏病患者体内的抗体作用一样C.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X激素的分泌增加,Y激素的分泌量减少D.Graves氏病患者的代谢速率往往比正常人高【答案】AB【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甲可以看出,左侧的突触上,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抗体结合后被胞吞并分解;右侧的突触上,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抗体结合从而无法与乙酰胆碱分子结合,导致乙酰胆碱无法发挥作用,表现为重症肌无力。分析乙图可以看出,X激素是甲状腺激素,Y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由于Graves氏病患者产生的抗体与受体结合后会发生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效应,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当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因此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由于病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新陈代谢旺盛,体温会偏高。【详解】A、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B、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抗体和Graves氏病患者体内的抗体作用不同,B错误;C、由题意“Graves氏病”是由于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可知,所以激素X增多,通过反馈作用使激素Y分泌减少,C正确;D、由于病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新陈代谢旺盛,Graves氏病患者的代谢速率往往比正常人高,D正确。故选AB。20.研究人员对生理状况相同的水稻的根用不同强度的单侧光照射相同时间后,生长状况如图1所示,黑暗、弱光、强光条件下测得的a分别为0°17.5°、35.5°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研究人员测定不同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由上述实验可知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由图1结果可知,水稻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C.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仅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答案】BD【解析】【分析】生长素主要产生于植物茎的顶端分生组织(顶芽),侧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也是产生生长素的重要部位。生长素的运输存在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等方式:1、极性运输,①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运输,而不能逆向运输。②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2、非极性运输,①生长素在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的运输为非极性运输。②非极性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3、生长素的运输受到光照、重力等因素的影响:①在光照下,生长素可以在宏观上表现出好像沿光照方向的运输。②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可以宏观上表现出好像顺重力方向的运输。单侧光照射下,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一侧;水平放置植物,则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一侧。说明:光照和重力等因素并不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详解】A、单侧光影响生长素横向的转移,但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黑暗、弱光、强光条件下测得的α分别为0°、17.5°、35.5°,这一结果体现了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B正确;C、分析图2可知,黑暗条件下两侧生长素的总量为700ng·g1(350+350),而弱光、强光条件下生长素的总量分别为539.8ng·g1(138.2+401.6)、506.6ng·g1(92.2+414.4),推测单侧光可能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弱光、强光条件下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分别为401.6ng·g1、414.4ng·g1,均大于黑暗条件下的一侧生长素含量350ng·g1,故推知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部分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故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与两方面有关(单侧光可能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C错误;D、由题图分析可知,单侧光照射后,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背光侧生长素含量多,反而生长慢,体现了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即体现了两重性,D正确。故选BD。三、非选择题21.下图是哺乳动物感知味觉、调节摄食的相关机制。请回答问题:(1)哺乳动物摄入甜食时,特定的味觉分子会刺激味蕾的甜味感受器产生________,最终传递到_______中CeA区产生甜觉,该过程是否发生了反射?_______。(2)哺乳动物摄入苦食时,在GCbt区产生苦觉,通过_______(正、反)反馈作用于脑干中的苦味中枢,感觉更苦;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3)当哺乳动物摄入苦味物质和甜味物质混合的食物时,只感到苦却感觉不到甜,其原因是_______。(4)有研究表明,苦味中枢对S神经元、C神经元的调控如下图所示。为进一步验证该调控机制,研究人员给小鼠饲喂苦味剂的同时刺激特定脑区,检测位于脑干r区的S神经元和C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请按下图机制预期实验结果,完成下表组别刺激特定脑区神经元兴奋程度苦味中枢X区S神经元C神经元1不刺激不刺激+—2刺激不刺激①______②_____3不刺激刺激+③_____注:+表示兴奋,++表示兴奋增强,表示不兴奋(5)苦味通常代表该物质可能有毒性,而甜味通常代表该物质可以食用。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动物形成苦味对甜味抑制的调节机制,其意义是:_______。(6)研究表明,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也会侵染味觉感受器。SARSCoV2侵染味觉感受器可能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答案】(1)①.兴奋(神经冲动)②.大脑皮层③.否(2)①.正②.局部电流(电信号)(3)苦味物质刺激苦味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到GCbt区产生苦觉,并抑制脑干甜味中枢,甜味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CeA区。(4)①.++②.③.(5)当甜食中掺入苦味物质时,苦味抑制甜味,从而使动物避免摄入潜在有毒物质,有利于生存和繁衍(6)患者失去味觉【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要完成一个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小问1详解】哺乳动物摄入甜食时,特定的味觉分子会刺激味蕾的甜味感受器产生兴奋,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中CeA区产生甜觉,该过程没有引起效应器反应,所以没有发生反射。【小问2详解】哺乳动物摄入苦食时,在GCbt区产生苦觉,通过正反馈作用于脑干中的苦味中枢,感觉更苦;此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进行传导。【小问3详解】当哺乳动物摄入苦味物质和甜味物质混合的食物时,只感到苦却感觉不到甜,其原因是苦味物质刺激苦味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神经传导到GCbt区产生苦觉,并抑制脑干甜味中枢,甜味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CeA区。【小问4详解】给小鼠饲喂苦味剂的同时刺激苦味中枢,苦味中枢释放的神经递质较单给小鼠饲喂苦味剂要持久,所以S神经元兴奋增强,但C神经元仍处于抑制状态。给小鼠饲喂苦味剂的同时刺激X区,导致苦味中枢兴奋,S神经元兴奋,X区兴奋导致C神经元仍处于抑制状态。【小问5详解】苦味通常代表该物质可能有毒性,而甜味通常代表该物质可以食用。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动物形成苦味对甜味抑制的调节机制,其意义是当甜食中掺入苦味物质时,苦味抑制甜味,从而使动物避免摄入潜在有毒物质,有利于生存和繁衍。【小问6详解】研究表明,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也会侵染味觉感受器。SARSCoV2侵染味觉感受器可能导致的结果是患者失去味觉。22.Ⅰ.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合成需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刺激,下图1是其作用机制示意图,据图1回答以下问题。(1)ACTH是在__________(填器官)中合成的一种_____________(填化学本质)。图1所示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的相关过程可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特点。(2)蛋白激酶A对固醇类激素原料孕烯醇酮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同时,蛋白激酶A对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的含量有影响,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Ⅱ.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5-羟色胺(5-HT)又名血清素,它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作为抗抑郁药物,氟氧苯丙胺和单胺氧化酶(MAO)抑制剂也常用于抗抑郁的治疗,它们的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3)5-羟色胺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原因是___________,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氟氧苯丙胺和MAO抑制剂都能缓解抑郁症状,其作用机制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进而抑制异常兴奋的突触后神经元。(4)下列可以考虑作为抗抑郁药物的是。A.促进5-羟色胺合成和分泌的物质B.对突触前膜5-羟色胺载体有促进作用的物质C.促进突触后神经元Cl—内流的物质D.促进突触后膜上5-羟色胺受体增加的物质【答案】(1)①.垂体②.蛋白质③.肾上腺皮质细胞④.选择透过性(2)①.增加胆固醇酯的摄入②.提高激素敏感酯酶活性,将胆固醇酯转化为胆固醇,便于进入线粒体,进而形成孕烯醇酮③.蛋白激酶A促进CREB磷酸化,使其活性上升,增强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基因的转录(3)①.5羟色胺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②.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5-HT)③.使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5-HT)的含量增加(4)ACD【解析】【分析】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引起突触后膜氯离子的内流,可作为抗抑郁药物,故促进5-羟色胺合成和分泌的物质使其增多、抑制其分解、提高其突触后膜受体的量都可起到抗抑郁的作用。【小问1详解】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在垂体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垂体可以分泌多种促激素进而调节相关腺体的活动;图1细胞能接受ACTH,说明图1代表的是肾上腺皮质细胞;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图示过程由的物质可进入细胞,有的不能进入细胞,体现了该特性。【小问2详解】分析图示过程,蛋白激酶A可促进胆固醇酯与清道夫受体B1结合,增加胆固醇酯摄入;蛋白激酶A提高激素敏感酯酶活性,将胆固醇酯转化为胆固醇,便于进入线粒体,进而形成孕烯醇酮;蛋白激酶A促进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使其活性上升,增强类固醇激素合成酶基因的转录,通过三条途径影响类固醇激素合成酶的含量。【小问3详解】5-羟色胺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分析图2,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与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结合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5-羟色胺。氟氧苯丙胺作用于突触前膜载体,抑制5-羟色胺的回收,MAO抑制剂作用于MAO,抑制5-羟色胺的分解,二者都能使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5-HT)的含量增加缓解抑郁症状。【小问4详解】A、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作为抗抑郁药物,促进5-羟色胺合成和分泌的物质使其增多,可抗抑郁,A正确;B、对突触前膜5-羟色胺载体有促进作用的物质,可促进其回收进入前膜,导致间隙量减少,B错误;C、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氯离子内流,促进突触后神经元Cl—内流的物质类似于5-羟色胺的作用,C正确;D、促进突触后膜上5-羟色胺受体增加的物质,可提高突触后膜对5-羟色胺的敏感性,起到抗抑郁的作用,D正确。故选ACD。23.成熟的B细胞可通过表面受体(BCR)结合抗原而致敏,辅助性T细胞识别致敏B细胞并发生相互作用。下图示意哺乳动物T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中相互激活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既是B细胞的发源地又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B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如受自身抗原刺激,会引起B细胞凋亡,这种凋亡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免疫细胞通常仅识别抗原大分子上的一个特定部位(表位)。蛋白辅助性②T细胞质类抗原免疫原性最强,T细胞和B细胞分别识别蛋白质抗原的T表位和B表位,通常B表位显露于外侧,由B细胞上的______特异性识别;而T表位隐藏在分子之内,因而需要______的摄取和处理,方能暴露。(3)成熟B细胞通过______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并发育为致敏B细胞,被同一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捕获并相互活化,活化的B细胞在特定的微环境中抗体的可变区基因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图分析,TB细胞在图中所示的______特定微环境中相互激活,致敏B细胞增殖并分化形成的①、②细胞群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5)科研人员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出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保留有新冠病毒的______,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6)科研人员研究了256名健康志愿者第2剂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科兴)接种后,不同时间点体内抗新冠病毒抗体IgM和IgG以及总抗体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时点IgM(相对值)IgG(相对值)总抗体(相对值)3d0.070.63.368d0.884.6291.11315d1.075.0211.02835d0.305.391.4①第2剂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科兴)接种后产生IgM和IgG的浆细胞来源于______的增殖和分化。②IgM和IgG两种抗体中______对机体保护性更持久。③灭活疫苗需要进行第三次接种,进行第三次接种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骨髓②.清除自身反应性B细胞,避免产生自身免疫病(2)①.BCR②.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3)①.胞吞②.增加(丰富)抗体的多样性,提高免疫力(4)①.生发中心②.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5)抗原特性(6)①.记忆B细胞和B淋巴细胞②.IgG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解析】【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它们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其中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小问1详解】B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B细胞的成熟也发生在骨髓中,因此骨髓既是B细胞的发源地,又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免疫器官;B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受到自身抗原刺激,可引起B细胞凋亡,从而清除了自身的反应性B细胞,产生自身耐受,使得机不会针对自身的物质和结构体发生体液免疫,防止产生自身免疫。【小问2详解】T细胞和B细胞分别识别蛋白质抗原的T表位和B表位,通常B表位显露于外侧,由成熟的B细胞表面的受体(BCR或膜受体)特异性识别,可以直接识别暴露的抗原;而T表位隐藏在分子之内,隐藏在分子内的抗原需通过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处理,进行细胞内消化,才能暴露。【小问3详解】成熟的B细胞摄入的抗原是大分子,因此是通过胞吞的方式摄入的;经抗原刺激而发育成的致敏B细胞被同一抗原激活的辅助性T细胞捕获并相互活化,活化的B细胞在特定的微环境中抗体的可变区基因发生体细胞高频突变,从而产生多种抗体,其意义在于丰富了抗体的多样性,为选择高亲和力的抗体创造了条件。【小问4详解】结合题意可知,TB细胞在生发中心的致敏环境中相互激活,致敏B细胞增殖分化可产生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②细胞群内质网丰富,能分泌产生抗体,故为浆细胞,①为记忆B细胞。【小问5详解】科研人员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出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保留有新冠病毒的抗原特征,因而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进而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小问6详解】①第2剂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科兴)接种后,说明发生二次免疫,因此机体内产生IgM和IgG的浆细胞来源于记忆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可来自B细胞增殖、分化。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IgM和IgG两种抗体中IgG对机体保护性更持久,因为该抗体的含量逐渐上升且相对稳定。③灭活疫苗需要进行第三次接种,进行第三次接种的意义在于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免疫能力。24.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回答下列问题:(1)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000mL清水与1000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___,该曲线的形成原因是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被稀释,渗透压下降,___。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___。(2)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其中减压反射是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神经调节方式。为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材料与用具: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生理盐水、刺激电极、麻醉剂等。(要求与说明:答题时对实验兔的手术过程不作具体要求)①完善实验思路:I.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___湿润神经。Ⅱ.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___,测定血压,血压下降。Ⅲ.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___,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IV.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②预测实验结果:___。设计用于记录Ⅲ、IV实验结果的表格,并将预测的血压变化填入表中。③分析与讨论: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有什么生理意义?___。【答案】(1)①.曲线A②.减轻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③.淡盐水(2)①.生理盐水②.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③.减压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④.处理方法电刺激减压神经中枢端电刺激减压神经外周端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变化下降基本不变基本不变下降⑤.长跑过程中,运动员血压升高,通过减压反射使血压在较高水平维持相对稳定【解析】【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饮用清水的曲线,判断的依据是:饮用清水后,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减轻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为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应引用淡盐水,以同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离子。【小问2详解】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则实验可通过刺激剪断后的中枢端和外周段,然后通过血压的测定进行比较,结合实验材料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消防监控中心建设与运营服务合同3篇
- 2024木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退休人员返聘劳动协议格式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更新项目投资合同5篇
- 2025年度跨境贸易货物通关代理服务合同2篇
- 2024房屋租赁合同提前终止协议范文
- 医院无菌培训课件
- 2025版双学位就读协议书13篇
- 2024年绿色环保型民用航空货物运输合同3篇
- 2025年度KTV门店管理场地租赁及节假日特色活动策划合同3篇
- 《电能计量知识介绍》课件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弹性模量自动生成记录
- 老年痴呆患者安全护理
- 2024年教师师德师风工作计划(2篇)
- 物流行业服务质量保障制度
- 2025新外研社版英语七年级下Unit 1 The secrets of happiness单词表
- 养老院物资采购流程及制度
- 眼镜店年终总结及计划
- 汽车行走的艺术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课件(共25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