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史1-9章_第1页
西方文学理论史1-9章_第2页
西方文学理论史1-9章_第3页
西方文学理论史1-9章_第4页
西方文学理论史1-9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文学理论史1-9章

西方文学理论史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

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

首先,理性精神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理

性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阿波罗崇

拜,节制,追求平衡;再次还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戏

剧和诗歌创作是这种社会风俗的重要部分。

2.修辞批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

首先,提出的是“虚构问题”,修辞学派为演讲服务,关注

演讲的技巧,语言的文化使用问题,在演讲的过程中有叙事

的过程,叙事中指其为虚构,文学本身即是虚构的艺术。

其次,探讨的是“语言与真理”的问题,语法研究的奠基人

是普罗泰戈拉,他也是第一个区分名词的性的人,他的语法

学成就成为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起点;“正名”也是他提出的

一个概念,应该作正确的措辞理解,这一概念旨在提高人们

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和认识的水平,从而使人们符合实际

地运用语言;另外包括对“逻各斯”的理解,语言在语法意的规

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

再次,包括了对韵律与形式美的研究,语言的文文学运用

形式具有韵律性,单是形式不足以能给人以美感,使观众产

生由心灵到肉体状态的一系列变化。

最后,强调“语言形式与情感”的关系,早期特别强调语言

的劝诫性,越到后期,过多地强调语言的劝说作用,削弱了

语言在表达真理这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表达真理与传递感觉

的悖论”。

缺点是:不顾整体,过于专注对细节的表达。

3.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学派

组成部分:诗的本质、诗的社会地位、诗的作用

首先是“诗与真理”的问题——柏拉图“洞喻”理论(《理想

国》):表述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真理观,人在认识上的囚徒

境地使得人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由感觉产生的认识,受

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已,往往真

伪不分,感觉无法提供真实的知识。

他划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绵延无界的经验感官世界,另

一个是有限的真实或理念的世界。现实经验世界是理念世界

的摹本,但是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止匕外,诗是一种虚构性的模仿,“模仿说”,具有戏剧性的

特征,同时可以激发人强烈的情感。

其次是“灵感说和迷狂说”,设计文学创作中的心理方面的

问题。“灵感说”的提出有其缘故的神话根源和实践根源,它含

有天赋、迷狂等含义,其原词词义就是“神灵附体”的癫狂状

态。第一个层次的灵感说的基本内涵是文艺之神凭附在一般

诗人身上,使其创造出打动人的诗歌作品,是高高在上的神

的传声筒;第二个层次的灵感说涉及到的灵魂,要比上一个

高贵得多,是对于某种理念美的怀恋,看到美本身的同时油

然升起一种对善美的敬畏之心。——灵感说和迷狂说是针对

智者学派技巧说斗争的武器

再次是“诗剧理论与诗教理论”,构成了柏拉图主义批判性

文学理论的统一体。柏拉图认为,诗歌应该包含三个主要组

成部分,语言、音调和节奏,他认为文学的形式应该内容服

务,形式和内容都应该是健康的这样才能起到好的作用。一

对诗人进行规范,驱逐一般诗人,代之遵守教育原则而进行

创作的艺术巨匠;同时对诗歌本身进行规范,只允许歌颂神

明。

4.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品《诗学》《修辞学》

首先是“模仿论”,理念不是已然存在的纯然抽象的彼岸现

实,而是一种可能性,也就是余裕万物之中的“因”,模仿不仅

在于再现事物的原貌,而且是对事物的类的属性的反应。

其次是“艺术、诗歌”的真实性,艺术的真实是内容的真与

形式的美的有机统一。“因为典型应当高于现实”,在认知的过

程中,艺术除了带来认知快感,还有形式快感,进而提出了

真实性判断的标准:a可能性和必然性,在整体发展线索和模

仿人物上都要遵守这一原则,强调逻辑的因果性b可信性,把

谎话说圆,使接受者能在主观感觉上得到认可,强调按自己

的意愿设定事物的逻辑

再次是“悲剧及其接受理论”,悲剧的六种基本元素:情节

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悲剧应该产生恐惧或者同情,把

关注的焦点放在情感效果上,从而在观众那里引发净化的效

果,优秀的悲剧情节必须通过反转、认辨最后达到苦难的结

局,“无知和不自制”,一种是不自制产生的无知,另一种是无

知产生的不自制。

5.贺拉斯和朗吉努斯

贺拉斯《诗艺》——“得体”,他整个文学理论的一个中心

概念。戏剧中的一切要素都能很好地为它所表现的终极目标

服务,就称得上是“表现得当”,他对“模仿”的另外一个发展在

于,可以模仿其他作家;同时强调诗歌的道德价值,提出了

“寓教于乐”的观点,诗歌的美学价值与伦理价值不是一个事物

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诗人的任

务就是把它们捏合在一起,作家要从外部将道德教化输入到

诗歌这种艺术作品中去。

朗吉努斯——修辞与崇高,代表作《论崇高》,把崇高与

语言形式和内在内容建立了联系,崇高之一是量的巨大,之

二是伦理的崇高;同时讲究以情为文,以情造文。

缺点:过度强调技巧

第二章中世纪的文学理论

1.“中世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覆灭开始,到13世

纪文艺复兴前的八九百年。其总的文化特征是以基督教文化

为主导意识形态因素的综合文化,三种主要文化在基督教的

前提之下相互融合,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希伯来文化和

北欧民族文化。

首先,基督教保存并改造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形成了特殊

的拉丁文化;其次,基督教虽然极大程度上吸收了希腊罗马

的文化因素,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因素发生了很多变化,严

格地区分开了世俗与神圣,同时又在厌弃世俗的同时敏感地

感受到世俗之美;再次,基督教通过自身的体系汉荣了北欧

的哥特文化。

2.普洛丁——代表作《九章集》

中世纪文化先去,神秘主义的开启者

他以柏拉图的“理念论”为整体框架,形成了阐释宗教的体

系性思想,宇宙的根源是浑然的“太一”,是无限的,绝对的,

超越一切的存在,超越一切思维,是真善美的三位一体的统

一,也就是神(以上为“太一说”);由于太一本体流溢的次第

性,宇宙也形成了阶梯的形式,因此他的学说也就表达了一

种关于“秩序”和“等级”的思想。

其次是关于“感性美”和“理念美”的区分,“感性美”就是有

形的物质世界的美,是由分享一种来自神明的理念而得到

的,物体的美丑由它分有理念的多少来决定的;而理念之美

并不是感官所能感觉到的,必须靠特殊的训练,用“心灵之眼”

才可以看到。

他的“美的阶梯”文艺理论,相对于柏拉图而言,非常强调

感性的作用,同时对“抽象”的定义也是非常不同的,甚至连艺

术上感知上的狂喜也是一种感觉抽象。

缺点:他的感觉抽象虽然具有为文学艺术争取自身独立地

位的可能性,却导致了中世界文学艺术乃是神学的婢女的现

实性;把心灵与物质对立,又在神秘主义基础上高扬心灵,

导致了与现实主义无关的现实主义。

3.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

奥古斯丁发展了普洛丁的神秘主义哲学,使之与基督教思

想相结合,成为更系统的神学学说,他的体系八百年后无人

超越。——理论构架“体大虑周”,另一方面黑暗时代的文化条

件决定的。代表作《忏悔录》

托马斯阿奎那是“阿拉伯亚里士多德主义”(9世纪初,以

巴格达为中心)的集大成者,仍然是“新柏拉图主义”,加上了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原因论。

a整体统一论:奥古斯丁“神性美”的概念“神性美''与"世界

美”的观点,构成了整个中世纪美学的基础,除了事物的美,

世界的美,还有一种更高级的是上帝的美,比例匀称、和谐

之美是最像上帝的地方;阿奎那认为,美的条件有三,第一

是完整性和全备性,第二是适当的匀称与调和,第三是光辉

的色彩。

同时,“丑”也是统一性的表现,丑恶东西呼唤起对美好事

物的向往,美与抽的和谐构成了宇宙的统一性。

b“模仿”论或“艺术真实性”

奥古斯丁对文学创造的模仿本质的理解和古希腊苏格拉

底——柏拉图的模仿论相似,将文学视为对社会生活的虚构

性模仿,其目的不外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哀怜癖,其

一,从题材上说,文学模仿现实生活;其二,文学模仿的本

质是模仿世俗生活中人的激情。他一面总结模仿的特征,另

一面又否定模仿的价值,”越模仿的真实越偏离上帝的美与

善”,从宗教原则出发,理论的应然

阿奎那则对其进行了理论归纳,首先,艺术不是直接对生

活的模仿,而是对“自然过程的模仿”:①艺术的风格,是自

然而然的②不在于匍匐于自然的形似,在心灵世界构造事

物,真正的形式来自于心灵,来自理念和神的启示;其次得

出了一个引申的命题,即“艺术模仿”是对主观心灵的模仿,

“艺术作品起源于人的心灵”,艺术是人的心灵的创造,”模仿

主观”的艺术真实性不在于艺术品是否符合现实存在的真实,

而在于“理性”的真实,理念的真实。理论的实然

4.阿拉贝尔的“唯情论”

代表作《是与否》《神学引论》《哲学对话集》

现实主义的唯名论是通向唯情论的一个通道,特别强调人

的自然情欲是现实的存在,也是诗歌创作的内在动力。

首先,诗“缘乎情”,强调感情的真实,情感具有真理性,

强调男女自然之情;其次,诗不同于理性思维的哲学,而是

诗人从内心体验出发,通过现实生活来思考,感性生活的重

要性;再次,文学的教育意义在于对现实生活的状摹;最

后,审美经验是个人经验,具体的感情移入能够影响审美观

点,强调个体体验的移入,“移情现象”

5.“隐喻”和“解经”

语言被当做一种神秘的象征体系,得到系统的哲学解释,

从而发展处一套宗教性质的隐喻解经学说,是当时特有的现

代表人物:波尔菲力圣奥古斯丁但丁薄伽丘

意义:从希腊词语中借来的,原意是“用其他的方式言

说”,要求文本必须按照它字面之外的意义来理解,这种“解释

学”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十几泰阿根尼对荷马文本的

隐性解释。《圣经》是最重要的对象,用隐喻方法解释圣经

的最早例子是对圣保罗的解读。

奥古斯丁,一方面继承了隐喻解经法,另一方面也系统化

地提出了神学的“语言符号论”,是集大成者。

在文艺复兴到18世纪的文学批评中,“隐喻模式”是常见

的,“隐喻”被确定为文本意指的深层意义,这种深层意义可以

被理解为故事背后的信息,将文本本意和隐意对立起来的隐

喻传统,与后来的语文学,词源学融合,为后世阐释学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

文学和艺术表现了那个时期的特征,是社会的转型期,以

古典文化作为契机,对中世纪的反叛和变革

1.文艺复兴,首先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转型,广泛涉及到

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变革;其次这一

时期的变革不是单纯古典文化的再生,而是以父性古典学术

为动力和契机,在此口号下对中世纪的专制愚昧落后思想文

化进行一次全面的冲击和变革——是从中世纪通向现代社会

进行根本性转变的历史起点,涉及到:

①为艺术辩护:独立性、价值、地位、尊严②强调文学与

人的关系,即人学作为人学的问题:塞万提斯莎士比亚③文

学的民族语言与形式的问题:小圈子是官方语言,百姓仍是

用民族语言,民族国家民族文学的诞生也是以民族语言为前

提的④想象与情感的问题⑤关于艺术界限、艺术等级的问

题,把精力集中在各门艺术的分野之上,“艺术是分等级的”

2.但丁论语言“四重意义”

代表作:《致斯加拉亲王书》《论俗语》

提出:“诗为寓言''说,讨论了诗歌与寓言的关系问题;大

力倡导文学创作应使用“俗语”,讨论了文学使用什么样的语言

的问题。

A“作品四义”说与“诗为寓言”说

解释《神曲》的复杂含义时,把它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直义

(字面的意义),一类是字面所指示的事物的意义,后者又

可以分为三种,即寓言的意义,道德的意义和神秘的意义,

进而又把字面所指示的事物带来的三种意义都归结为一种意

义即“寓言的意义”,因此——诗歌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

上,还必须具有寓言的意义。

语言或者象征是中世纪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一个原则

B论“俗语”

主要表现在对口语,民族语言的提倡,以抵制长期为少数

上层阶级所垄断的方言、书面语言或非本民族语言,这一问

题在西方最初是由但丁正式提出来的。

“俗语”首先是一种自然的语言,即口语,以区别于那些所

谓的“人为的”语言,俗语具有优越性,因为是最初使用的,是

高贵的;其次,“俗语”是相对于拉丁语而言的意大利特有的民

族语言;再次,他所说的俗语,是指具备“光辉的基本的宫廷

的法庭的“四种标准的“俗语”,具有作为各地方的方言之权衡

标准的,具有某种理想的成分,经过了雅化的过程。

《神曲》是第一幅用近代方言俗语写出来的内容严肃、结

构宏伟的诗篇,具有巨大的开创意义——从文学创作的媒

介——语言本身,找到了反抗中世纪神学大一统意识形态的

专制统治的有效的突破口

3.薄伽丘的诗歌

代表作:《十日谈》《但丁传》《异教诸神谱系》

提出的思想:诗歌就是神学,神学就是诗歌。

4.达芬奇的诗画比较

意大利“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当时造型艺术理论的三大主题:一是将绘画、雕塑和建筑

从以往的机械艺术中分离出来,提升到“自由艺术”的地位上;

二是将绘画等造型艺术视为一种科学;三是对造型艺术与作

为语言艺术的诗歌及音乐进行比较,并对绘画与雕塑,建筑

进行相互比较

诗歌与绘画的关系:西门尼德“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

诗”贺拉斯“诗歌就像图画”

达芬奇侧重二者相区别的一面:①感官不同:绘画诉诸人

视觉,诗歌诉诸人听觉,眼睛比耳朵更为优越②表达方式不

同,诗歌传达的手段是文字,绘画是逼真的形象,直接展现

在人们的眼前③表现内容的角度来看,绘画表现的是一个空

间艺术视觉艺术,静的艺术,是一个无声的世界;诗歌更可

以表现动态有声的世界④从艺术与现实的模仿关系上看,绘

画创造用语言无法描述的东西⑤从整体的和谐上看,绘画中

产生的协调的比例具有更大的效果⑥从艺术接受的角度看,

通过视觉传达给观众比通过听力传达给听觉转化为心灵的想

象要明晰得多。

缺点在于:绘画甚至在题材的丰富性以及象征作用上都要

优于诗歌,这与事实相违背。艺术的某种局限也是他的优越

之所在。

意义:作为近代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觉和全面艺术比

较,在凸显了绘画等造型艺术的各方面的审美特征的同时,

也把诗歌方方面面的审美特征展现在我们面前。

5.意大利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源自对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的翻译研究,盲目遵从的同时也

有全新解读

两个倾向:具有保守倾向的以明图尔诺、斯卡里格为代

表;具有革新倾向的以卡斯特尔维屈罗为代表

A明图尔诺

代表作《论诗人》《诗的艺术》

理论:坚信古人创造的文学的经典价值和贺拉斯亚里士多

德的权威性,而对当时诗人在题材、体裁的革新尝试予以批

判,“突破古人诗学的规范”是徒劳的,应坚守古人的法则和传

统,尊崇古典。

B斯卡里格

代表作《诗学》(1561)

理论:强调贺拉斯的“寓教于乐”,以娱乐的方式给人以教

诲,但是又不能止于娱乐;关于悲剧与喜剧的理论,提出了

“戏剧的等级理论”,通过区别人物的等级决定了戏剧等级哪种

最高,悲剧最高,强调情节的重大和喜剧的平常性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在《诗艺》中队诗人的想象给予了空前的评价,

诗人是第二自然,从诗人的创造力予以突出。

C卡斯特尔维屈罗

代表作:用意大利语翻译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写下

了自己的提要和注疏,即《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

理论:首先,在诗的功能上,强调诗止于娱乐;从诗的题

材、语言和效果等方面,与历史哲学相比较,提出诗的自身

特征的问题,突出了诗人的想象力的作用——题材:历史是

世间发生的事,诗是艺术家敏感找到或想象的,语言:历史

家的语言是推理的,逻辑的,诗人的语言是自己创造出来

的,遵从一般的语言规律的新的创造物,而绝不是日常语

言;初步制定了“三一律”,表演的时间与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

须一致,情节时间地点都要统一,并且只能在一个单一的地

点,强调悲剧的情节也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一律真正

成为金科玉律,是在17世纪新古典主义统治时期。

6“古今之争”与新的文体

“古今之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发生深刻的变化,

不仅体现在文学的人文主义主题和描写对象上人的世俗生活

等内容方面,也体现在文学的语言体裁技法等形式方面,在

叙事诗及戏剧体裁上的革新最引人注目,引起了一些固守传

统的人的批评,这是最早的一次“古今之争”。

在17世纪法国围绕当时盛极一时的新古典主义展开了一场

古今之争,古派以布瓦洛为领袖,今派以贝洛勒和圣艾弗蒙

为代表,文艺复兴后期16世纪的古今之争成为其预演,保守

派代表是明图尔诺,革新派代表是钦提奥,争论围绕着文学

创作应该固守古典时代的创作律条还是应该根据时代生活的

变迁及文学创作与欣赏趣味的变化在内容及形式上进行探

索,焦点则是围绕着新文体的出现展开的。

另一场关于新问题的辩论,是围绕着戏剧领域新体裁“悲喜

混杂剧''展开的。(瓜里尼维加)

7.锡德尼论诗歌的“想象”

文艺复兴晚期英国著名诗人,公认的“新学花朵”

代表作《为诗辩护》,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创造性

模仿说和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认为形象的虚构即想象是诗

的本质,也是真正诗人的标志。

8.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

A塔索:意大利诗人

代表作:《解放了的耶路撒冷》《论诗的艺术》《论英雄

史诗》

理论:主张诗人应当从“逼似真实''寻找"完美的真实”,同

时应该遵循“惊奇”的原则,所谓“逼似”就是用带着普遍性的事

的真实替代个别的事的真实。

B塞万提斯

代表作:《堂吉诃德》

理论:小说应该“模仿真实”,而且模仿得愈真愈好;作家

要把作品写好,必须尽自己的“才力”,作品还必须能给读者带

来娱乐,同时指出了骑士小说的弊病

C莎士比亚

代表作:《哈姆雷特》

理论:关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戏剧创作揭示艺术反

映自然的原理,并且是多重反映关系①演员所扮演的角色之

间的反映关系,必须接受自己的常识指导,遵循自然的常道

②戏剧作品反映生活的自然、人生的善恶的本来面目③戏剧

要通过上述两层意义上的反应自然来实现对时代这一广阔的

自然的反映。

第四章新古典主义的兴衰

新古典主义的兴盛有其历史渊源,首先是哲学思潮的兴

起,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其次是中央集权制的王权建立需

要意识形态的配合,它有文艺复兴理论成果之上的思潮变

动,有对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的总结和矫正。

1.布瓦洛与新古典主义

法国新古典主义是当时两股思潮发展出来的综合结果:

个是16世纪的人文主义,另一个是17世纪以笛卡尔为代表的

唯理主义。

布瓦洛,代表作《诗的艺术》,提出了文学创作要以理性

为指导。

A重视理性,对理性的强调落实到了文学的最基本层面一

—音韵上,理性要与音韵相配合,但是要以理性为主,音韵

有理性的支撑才能显示出其艺术魅力;在文体上,将文本归

为两大类,主要的和次要的,分出了悲剧、史剧和喜剧三

种,次要的有牧歌,悲歌,颂歌等等。反对无理的偏激和累

赘无用的细节,特点是既要矫正时弊,又不矫枉过正。

B重视艺术因素,对艺术性的强调,认为理性是为文学服

务的,肯定了文学语言的多样性,同时又很重视技巧,认识

到了艺术逼真一般真实的差异,关于文学的最高追求就是“典

雅”

C“自然”和“类型”,“自然”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事物,而且

理性也就是普遍永恒的人性,理性就是自然,艺术必须模仿

普遍永恒的自然,才能体现理性精神,也就是普遍永恒的人

性。

类型论则体现着普遍的人性,有性格中的一贯性,一致性

同时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类型也可以写的很生动,

不是僵死的典型。

D关于模仿古人的作品,做出了界定,首先模仿古人不是

模仿古人的所有作品,而是模仿那些经过时间考验而不衰的

优秀作品,其次模仿古人与创造并不矛盾。

2.英国新古典主义

A屈莱顿:寻求结合点

地位: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被誉为英国文学批评之

父,所处的时代是屈莱顿时代

代表作:《论戏剧》将法国古典主义趣味引入英国,但不

否定英国传统中有意义《悲剧批评的基础》

一“崇法论”的崇尚者里迪西斯

①英法问题:里迪西斯认为法国戏剧遵守三一律,英

国喜剧则受附庸情节之累。屈莱顿认为英国戏剧有自己的

特点,戏剧应该对人的个性的生动的反应,表现人性及其

变化,目的给人以愉悦和教导。认为英法两国戏剧形态的

差异与国民性有关。“我们的情节是地道的英国货”

②古今问题:克莱茨认为戏剧上古胜于今,强烈地阻

止别人占有它。屈莱顿认为,诗剧应该是关于人性的正确

而生动的反映,摒弃对绝对的普遍性的追求,转而重视民

族特色,作家要取得成功,必须使创作符合他们所生活的

民族和时代精神,要照顾民族特色。

③悲剧理论:《悲剧批评的基础》,首先悲剧中的行

为必须是单一的而非双重的,其行为必须是伟大的,第三

行动必须是被表现的,语言必须是行动化的特征,而不能

叙述,悲剧的目的是愉悦和教义,通过恐怖怜悯消除骄

傲、缺乏同情这种激情“改正或消除我们的激情”;悲剧人

物的性格必须有着鲜明的主导性格,必须与人物相适合,

再次必须是经常的,平衡的。将“性格”定义为一个人和其

他人区别开来的东西。

B蒲伯和约翰逊:新古典主义的英国化

①蒲伯:重新解释了新古典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

然”,把自然作为艺术的最高范本,将“巧智”纳入对“自然”的

解释,(巧智主要用来解释关于文学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的

特点,主要是指诗人艺术家如何使想象力和判断力结合起

来,创造出有特色的,能引起读者审美想象的艺术形象的能

力,不是一般的指挥,而是艺术独有的智慧,由诗人和艺术

家的天赋和自由创造)

②约翰逊

代表作《〈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

理论:戏剧应该忠实自然的人性,并塑造许多的性格类

型,得出了他的类型理论——特殊的风俗习惯不能产生更多

的审美效果,反对那种迎合某一群体的人的片刻喜好的浅薄

作品,坚决反对“三一律”,认为戏剧的创作遵循的应该是生

活——幻想——戏剧,是英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最后一

代传人。

3.伯克与英国感伤主义

感伤主义产生的根源,首先是新古典主义的教条化抽象化

所产生的理论惰性使得此理论不能与文学实践始终同步;同

时,笛福之后,小说兴起,一大批高雅艺术品位的女性读者

出现,增加了对文学作品的需求量,读者的趣味也影响了文

学的创造。

A以“感伤”为起点的理论体系

"感伤’’是感觉迅速,认知迅速和敏感的意思,感伤主义文

学理论就是当时英国以伯克为代表的强调经验、感情并将此

二者作为理论出发点的文学理论,结束了新古典主义时期,

预示着浪漫主义的到来。

伯克——英国政治家散文家美学家

代表作:《关于崇高和美的观念的起源和哲学探讨》《论

鉴赏力》

理论:将审美过程归结为情欲,强调审美活动的生理和心

理机制,无视理性的作用,把情欲分为两类,“自体保存”和

“社会生活”,自体保存产生崇高感,社会生活的情欲产生美

感——凡是能以令人恐怖的,涉及可恐怖的对象的事物,就

是崇高的一个来源,这种情欲只有在个体生命受到威胁的情

况下才会被激发下来;社会生活的情欲是指美的对象能满足

社交和群居的要求,产生的是有美感,这种情欲分为三种,

同情,模仿和抱负——同情是艺术欣赏得以发生的基础条

件,缺乏同情,就无法把一个人感情移到另一个人里;模仿

是人与人之间最强的社会联系,一种自然本能,同时文艺产

生的美感不仅来自模仿对象的本身,也来自模仿的形式或技

巧;抱负,是对模仿的补充,鼓励人们去开拓和创造的动力

之源,既带给人自豪感又推动社会进步,驱使人们用各种方

法去突出表现自己,激发人们与众人不同的思想并以此为

乐。

B以“感性”和“词语”为出发点的文学理论

伯克把词分作三类:集合词如人,马,简单抽象词红绿,

复合抽象词德行荣誉,词在听众心里产生三种效果:声音、

图像和感情。复合词产生声音和感情,简单词三种都能产

生,集合此的效果更加明显。从个人的感觉出发,建立了关

于美和崇高的一般理论,再从词的一般性特出发,对词与人

的感觉的关系进行了合理的辨析和定位,得出了他的文学性

质的基本理论。

将诗分为“戏剧性的诗”(诗在词语能表达人的方式和情感

的范围内,在情感冲动用解释性的语言表达时,诗才是模

仿)和“描绘性的诗”(通过声音起作用,声音通过世俗习惯产

生真实效果,这就不是模仿性的)。——颠覆了模仿说

4启蒙主义的文学理论

新的理性以人为中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价值旨归,

以自然规律为人的行为准则,以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摆脱了

宗教。

A狄德罗:严肃剧主张的来龙去脉

代表作《科学、艺术与手工业百科全书》文论思想体现在

《论戏剧艺术》《绘画论》《论天才》

理论:①比较明确地反对新古典主义的主张,认为新古典

主义有一种“奴隶的美”,是理性主义者,但是很重视感觉。

②基于对“社会的小说性”的认识,反对传奇性,提出了严肃

剧的主张,其内容以市民生活为主,所以又叫做市民剧。

B莱辛:新文学理论的酵母

第一个把文学当做语言文字的艺术来加以探讨

代表作:《拉奥孔》

理论:①思考方法,面对的是已存在文艺现实中的问题,

拉奥孔的哀嚎,从差异性原则思考各门艺术的独特性,非常

现代的一种思维方式,“另找理由”意味着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即

将建立②把诗和画区别对待,其最基本的观点是:绘画是空

间艺术,诗歌是时间艺术,诗歌使用的语言则是在实践中先

后承续的符号,只适合表现那些全体或部分本来也是在时间

中先后承续的事物,因此雕塑和绘画中“最富于包孕性的瞬间”

就显得非常重要,给欣赏者的想象留下了较大的余地。②诗

的特质的问题,首先,作为时间的艺术,诗歌通过暗示的方

式去描绘物体,这种暗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效果,事

物对人心灵冲击的效果,二是化美为媚,写出动态中的美,

“媚”是稍纵即逝而又令人百看不厌的感觉;其次,诗不是视觉

艺术,因此没必要表现丑的东西,诗的非视觉性带来的表现

力更大更丰富,任何画都可以入诗,但是不是每首诗都能入

画;再次,拓展了诗的范围,”思想之酵母”。

c维柯:以诗性智慧为起点的文学理论

代表作:《新科学》

理论:“诗性智慧”,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分析下的

理性智慧,而是诗人或人类制度的创造者的特殊智慧,把诗

的起源完全至于理性之下,诗的创作是源于一种与推理无

关,与智思无关的人类的与生俱来的狂热的粗糙的激情;提

出“诗性人物性格说”,人们表达一些理想的真理,就会围绕

着一些特定的人物以最早的印象来称呼他们,因此寓言神话

里的人物不仅是一个人,而且具有类的抽象性,这就形成了

“诗性人物性格”

第五章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1.浪漫主义文论概述

A产生的历史背景:①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猛

发展,要求打破封建专制的桎梏,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中走出

来,民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在文学上表现为对浪漫主义

文学的热切追求和对新古典主义的无情抛弃②德国古典哲学

有着密切的联系,康德是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古典唯心主

义的创始人,认为世界由现象界和物自体构成,而超功利、

超概念的审美判断是沟通这二者的桥梁和中介;费希特提出“自

我”决定“非我”,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绝对精神,美就

是绝对精神矛盾运动的产物,“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③空想

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传播,一方面抨击资本主

义的丑恶,另一方面幻想通过阶级调和仁爱和感化来改造社

会和实现人类解放④文学自身传统而言,“浪漫主义”起源于

中世纪用方言写的“浪漫传奇”,即盛行于中世纪的英雄史诗,

骑士传奇与抒情诗,想象丰富,情节离奇,最具有代表性的

观点是卢梭提出的文学应:回到自然。

B提出:浪漫主义主要由席勒和歌德提出,后来经过施莱

格尔兄弟大力传播和推广,然后是斯达尔富人对南北方诗歌

古典诗歌和浪漫诗歌的剖析,由柯勒律治华兹华斯雨果也投

身其中。

C文学特征:①普遍采取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文学,认为

文学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密切关联。首次较为细致地

阐述了浪漫的诗,与古典的诗进行多视角的分析,确立了新

的文学观念,即文学的历史观,粉碎了文学的静止观②将文学

视为作家主观心灵的产物,是作家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的自

由表现,强调情感、想象是成就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强调文学与自我心灵的关系③极力倡导个性解放,将作家的

创作能力归之为某种先天的才能——天才,非常推崇灵感这

种不为作家所控制的激情无意识的创作状态。(想象力的培

养之一是语言的培养,之二是个人心志的养成)④重视自

然,向往人类的自然状态,反对现代主义文明对人性的戕害

和扼杀。

2.德国浪漫主义文论

A席勒:浪漫主义作家、美学家和文学理论家

代表作:《美育书简》《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理论:①以人性为根本出发点来探讨文学和艺术的问题,

将文学视为重建完整人性的唯一途径”诗的观念,那无非是尽

可能完善地表现人性”,“自然”既指外在自然,又指内在自

然,“素朴的诗”是诗人按其天性尽可能完善地模仿现实,是人

与自然统一的表现;“感伤的诗”可以分为“讽刺诗”(不满现

实,对现实的批判中寄托自己的追求,有崇高的精神和优美

的形象)“哀婉诗”(分为狭义的哀歌和广义的牧歌,牧歌是感

伤诗的最高类型)②审美游戏说,艺术是以一种特殊的活的

形象为对象的游戏,“游戏”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玩耍嬉戏之

类的活动,而是那种超功利的超目的的精神性自由活动,游

戏意味着不能当真,但是其中却有规则——感性冲动和理性

冲同和谐统一,只有游戏冲动的对象才能具有沟通物质与精

神,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特点。精力过剩是人从事艺术活动的

根本动力。英国斯宾塞继承,“游戏说”的基础

B歌德:诗人、剧作家、文艺批评家

代表作:爱克曼记录的《歌德谈话录》

理论:①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这里的

自然指的是感性世界、现实生活和纯粹理性。一方面现实生

活为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和创作动机,另一方面艺术

并不是自然的翻版,自然必须经过艺术家的选择提炼和能动

改造②谈艺术创作时突出“预感”、“天才”“精灵”等问题,重视

艺术创作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重视预感和灵感③不同性质

时代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关注基于历史时代性质的不同

带给文学的差异,古典诗给人带来强壮愉快的感受,浪漫诗

是诗人囿于自我狭窄空间脱离客观的主观抒情④对“民族文

学”和“世界文学”的看法,前者是各个民族自身特有的社会生

活、文化心理、道德风尚等因素在文学上的反应,后者的出

现要求前者更应该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质,又要求要打破封闭

和保守,反对排斥异己。

C施莱格尔兄弟:耶拿派典型代表

弗里德里希——重开古今之争,由此发展浪漫主义,

代表作:《文学史讲演》《论北方文学》以及发表在《雅

典娜神殿》上的许多《断片》和关于莎士比亚的言论

理论:以研究希腊诗歌为起点,“最好的艺术理论就是艺术

历史”①认为批评的目的就是发现诗意的艺术作品中有价值和

无价值的东西,注重“语文学”的传统,喜爱咬文嚼字,细读原

文,阅读欣赏和解释②把批评看做是一个重建的过程,推崇

一种“生产性,,批评,挺由个人主观判断而产生出另一部艺术作

品式的“以诗解诗的批评”,更实际,更有益得多的东西,是一

种鼓励和指导,产生一种新闻学的批评③把“浪漫诗”界定为

进步的有普遍意义的诗,第一条负法则是诗人为所欲为,诗

歌中的浪漫性是古典型无限发展的一种结果。

奥古斯特——对古典的和浪漫的两分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代表作:《论美文学和艺术》《戏剧艺术和文学讲稿》

理论:①艺术品是自然的缩印本,强调艺术作品的统一性

和不可分割性,抛弃了三一律的原则,突出的是文学的内形

式②对文学批评的看法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强调艺术

或美的非功用性,其二无目的的艺术却含有诗性和想象,其

三文学批评必须是一种主动的内在的心灵活动,其四一部艺

术品自成一个整体,又和其他的艺术作品构成一个艺术系列

③阐述和归纳了古典的和浪漫的的分别,古典的强调体裁的

纯净性,浪漫的强调各种诗歌成分的混合。

3.法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A斯达尔夫人:浪漫主义女作家、文学批评家

代表作:《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论德国》

理论:①将文学分成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两大类。南方文

学停留于生活表层的简单快乐,北方文学有着深邃意味的书

写一用社会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特征的原因,“气候是产生这

些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她更倾向于北方文学②把古典

诗和浪漫诗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的同义语,将基督教的

兴起作为划分二者的分界线,古典诗就是古人的诗,浪漫诗

就是由骑士传统产生的诗,古典诗有单纯明朗的特征,偏重

于通过前后一贯的完整形象去传达事件本身,浪漫诗表现出

复杂多变的特征,侧重于表现诗人强烈多样的性格③诗是诗

人情感的自由表达的见解,根源于人的内在灵魂,将诗歌视

为天才的事业,诗的情感是人们在内心中感到的存在的宗教

感情

B司汤达:

代表作:《红与黑》《拉辛与莎士比亚》

理论:抨击和反对三一律,极力提倡浪漫主义的创作原

则,经常结合现实主义来谈论浪漫主义①从快感方面来鉴别

和评价文学艺术作品的高下和艺术家的功绩“国王和牧羊

人”“艺术品是谎言”②特别注意作家对现实的主观感受以及把

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能力,反对三一律,提出改用民族体

裁,以散文语体来撰写剧本的主张③天才永远存在于人们中

C雨果:大作家浪漫主义运动的领军人物

代表作《克伦威尔序》《莎士比亚论》

理论:①“感情表现说“,抒发人民的感情,反应人民的进

步理想和对自由的向往,乃是浪漫主义诗歌和文学的重要目

的②“诗的三阶段说“,第一阶段是抒情短诗,第二阶段是产

生于古代的诗和该时期的诗歌,由抒发思想到描写事物,第

三阶段是近代诗歌,万事万物是一种复合存在③“美丑对照并

存说”,重视怪诞,浪漫主义与想象不回避丑怪④“类型”说,

类型不去再造任何个别的人,它对整个一路人物的性格和思

想感情加以概括,而集中体现于一个人的形态上

4.英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A华兹华斯:英国第一个浪漫主义大诗人

作品影响极大,标志着英国文学理论上的一个转折

代表作:《抒情歌谣集》

理论:①情感是最为核心的命题,但是对情感有着自己的

规定,创作中的情感并不是诗人原始的情感,而是在回忆中

生发出来的情感,诗歌中的情感已经经过了理性思考的沉淀

②提倡“自然”,自然是人性的最小公分母,最可信地表现在

按照自然生活的人身上;主要包括了质朴的思想情感以及用

语言表达情感那种自然的不做作的方式③主张以人们真正使

用的语言取代浮华的雕琢的诗的辞藻,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

次带来人民的语言和声音一一“诗的辞藻”指的是不常用于平民

口语中的词语和修辞方法,诸如拟人化等等,要求真实表达

人们真情实感的日常用语的追求,“真实”具有以下属性:其一

自然语言是整个人类的语言,其二现在散文中最好的例子是

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们对于本源情感纯朴的毫不文饰的表达,

其三自然的语言是与艺术的特征相互对立的。④关注的另外

一个问题是“想象”,不仅仅是一种回忆,一种描绘不再眼前的

事物的能力,是一个更加重要的字眼,意味着心灵在那些外

在事物上的活动,以及被某些特定的规律所制约的创作过程

或写作过程,把想象的创造性作为了浪漫主义的核心。

B柯勒律治:

代表作:《抒情歌谣集》《文学生涯》《莎士比亚论集》

《批评杂文集》《方法论》《论诗或艺术》

理论:①把想象说作为了自己批评理论的支柱②区分和评

价了两种类型的诗,一种来源于感觉细节和记忆中的意象,

是才能的作品;另一种更出色的诗是有机的,来源于有生命

的观念,把诗歌明确视为一种有意识的创作,是自然感情的

产物,但是有一种创造性的张力,不是情感的自然流露,除

了探究有韵律的诗之外,还必须寻求总体诗的意义。

c雪莱: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

代表作:《《会饮篇》《伊安篇》《为诗辩护》

理论:①诗歌始终是与快感形影不离的,快感有两种,一

种是持久的,永恒的;另一种是暂时的特殊的,诗歌能够产

生持久普遍的快感②强调诗歌与社会道德的关系,诗歌的根

本目的在于唤醒人心并扩大人心的领域③诗人要留心观察灵

感袭来的那一瞬间

第六章19世纪的社会历史批评

如今名之为“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与方法的真正诞生,最

早却是出现在19世纪中期的绘画领域。

社会历史批评:

定义:19世纪的欧洲知识分子,带着对新兴的自然社会科

学和媒体变革带来的文学批评形式的新鲜和热衷,开创了一

种全新的文学理论范式;通常以报刊登载的文艺评论为主要

形式,旨在将文艺现象和文学作品同一定社会、一定历史的

生活、文化等现实相联系,用现实的视角去关照文艺,去发

现和阐释社会历史现实与文艺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去考察文

艺作品和社会历史内容以及作家之间的关系,从而判定文艺

作品的成败,判定作家的价值。最早的社会历史批评的雏形

可以追溯到到18世纪意大利的维柯,使之完全确立起来的是

法国艺术学者丹纳。

1.俄罗斯的社会历史批评

A别林斯基

代表作:《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别

林斯基文选》(1846/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

理论:①强调个人的精神和天性,强调每一篇作品都有自

己的生命②关于文学的民族性和人民性,“文学是民族的自

觉”,人民意味着民众,一个国家最低的、最基本的阶层;民

族意味着全体人民,从最低一直到最高,构成这个国家总体

的一切阶层③关于艺术典型“熟悉的陌生人”,典型应该是否

定自己的一般性而成为个别现象,变成个别现象之后又回到

一般性上来的美学概念,剔除了偶然性的现实必然性,是一

种体现着普遍性同时又血肉丰满的个性

B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普列汉诺夫誉为俄国文学中的“普罗

米修斯”,被列宁成为上升到辩证唯物论之前的俄国最高水平

的唯物主义文论家和美学家

代表作:《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中果戈里

时期概观》《现代美学概念批判》《论崇高与滑稽》《莱

辛,他的时代,生平与活动》长篇小说《怎么办》

理论:①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把“美”分

解成了三种要素:观念、作为观念的可感觉表现的个体以及

这两者之间的统一②提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凡事使我

们想起生活的或者显示出生活的,那就是美的,“丑”是生活的

“例外”,进而提出了自然和生活远胜过艺术③文学艺术的存

在的价值和意义主要有:其一再现现实,其二说明生活,提

出了现实高于艺术。

C杜勃罗留波夫:

代表作:《什么是奥勃洛莫夫性格》《黑暗的王国》《真

正的白天什么时候到来》《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逆来顺

受的人》

理论:①“真实性”的问题,强调生活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和必然性,用逻辑的真实代替事实的真实,真实是作品的必

要条件但还不是作品的价值。深度,意味能把握现象背后的

普遍的逻辑规律和必要性,广度意味着能把握生活现象的完

整性和永久性②“形象性”“典型性”原则,从生活现象中抽取

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性格和环境,在艺术中都需要形象

来表现③“人民性”,要接近人民,表现人民的生活,意识和

愿望,重视一个民族中的劳动群众。④所谓“现实的批评”,

即不是用批评家预先编撰好的观念和课题强加在作者身上,

让作家接受别人的思想,不是要企图束缚作家,消灭作家,

而是要注重事实,注重作品本身,从作品出发,认为重要的

不是作者还想说什么,而是他说了什么

D皮萨列夫

代表作:《美学的毁灭》

理论:宣称自己的批评为“现实的批评”,选择“现实主义”

作为自己的文论准则,称自己是“现实主义者”

E俄国作家的文论拓展

(1)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对功利主义的同时,也反

对为艺术而艺术。始终坚持文艺忠实于现实的观点。把

真实性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2)列夫托尔斯泰:①解决“什么是艺术”,即归结

为我们所获得的某种想了。凡是使我们喜欢而不引起我

们的欲望的东西,我们都认为是美。②任何一种交流得

以实现,至少具有三项条件:信息发送者,信息接受者

和信息本身③艺术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其本

身在于传达感情,传达基督教意识和感情的艺术看成了

最崇高最优秀的艺术④区分真伪艺术的重要标志就是艺

术的感染力,感染力取决于一是传达的感情有多大的独

特性,二是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清晰,三是艺术家的真

挚程度

2.马修阿诺德的文学理论

代表作品:《评论一集》《文化与无政府状态》《评论二

集》

理论:①文学的文化意义:把当时的英国社会分为三个阶

层,即野蛮人,非利士人和群氓,强调文学具有拯救人类灵

魂的作用,而这种解决效果最好的就是宗教,因此文化批评

必须和诗歌联姻,方能显示出真正的魅力和效果。

②文学的必备素质:从文学产生的效果出发,考察历史上

成功的作家,对文学的认识是感性形象的,能道破文学的真

谛。坚信文学的信念和理想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真

正的诗应该具有“广阔,自由,洞见与温和文学在内容上首

先要表现那些能感动人的最根本的情感,人类永恒的不随时

间而转移的基本情感;其次在文学内容上要表现道德思想,

但是却忽略甚至否定了无产阶级和其文化。

3.丹纳的“艺术哲学”

中学时代被老师誉为“为思想而生活的人”丹纳为其后的自

然主义理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代表作:《艺术哲学》《拉封丹及其寓言》《英国文学

史》《评论集》《评论续集》《评论后集》《意大利游记》

理论:①种族、环境和时代:这一理论在《英国文学史序

言中》得到阐释。种族这一因素属于内部主源,是一个民族

先天固有的东西,环境则属于外部压力,主要包括了地理条

件,气候条件和政治条件。时代因素对人更有着直接的塑造

功能,集作家艺术在某些方面初步成型,以便使民族性格和

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够落实到创作之中。

②文学的产生和作家的创作:文学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

代精神,周围风俗,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作家的全

部工作即是或者表现中心人物,或者诉之于中心任务

③艺术的本质与目的:艺术要形象地把握和控制事物的主

要特征。首先要正确地记录对象的某些特征,其次需要用“易

于感受的方式”来表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主要特征”成为

了丹纳论述文学艺术本质的关键词

④文学的理想与等级:其一是表现特征的重要程度,文学

作品所能表现的“特征”的集中程度和重要程度是衡量文学的一

个重要标准,同时,文学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所表现的事物

的主要特征,还取决于特征的重要程度

Eg:以地质学的事实比喻人类精神上的地质形态。最为表

面的一层是时尚,即只能持续三四年的一些生活习惯与思想

感情,是流行的风气,暂时的东西;稍微深一层的是整整一

代人的思想感情,要等那一带过去以后,那些思想感情才会

消灭;第三层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非常广阔又非常深

厚的一层,同一精神状态会统治一百年甚至几百年,虽然遭

到摩擦仍然屹立不动;第四层是每个民族的民族本质,是最

不容易变化的。

据此,又可以将文学分成以下几层,首先是表现当下特征

的“时行文学”,比较短促,包括流行的歌曲,闹剧,小册子和

个别小说;其次是能够表现略为经久的特征,因此常被认为

是一代杰作的作品,但是最终还是经不起时间考验;再次是

表现一个深刻而经久的特征,植根于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人类

精神最深处的伟大文学,它是最有生命力的。

其二,从下往上对文学表现事物特征的有益程度以及走向

构成事物目标的高级形式进行了考察,试图以此证明文学与

道德有关。文学的形象可以分出三个等级:在最低等级上市

写实派文学和戏剧特别爱好的典型,一般是狭隘平凡愚蠢自

私的人物;第二个等级上的是坚强而不健全,精神不平衡的

人物形象;处在第三个等级的,是真正完美的人物形象,即

英雄形象。平凡庸俗的人物形象出现在文化的衰老期,坚强

而不健全,精神不平衡的人物形象诞生在文化的成熟期,完

美的英雄形象和表现这种完美英雄形象的文学则诞生在文化

少年时期。

其三,对文学作品效果的集中程度也提出了要求。

第七章现代形态文学理论的前奏

现代主义的演进导致了自然主义的诞生,而浪漫主义则导

致了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的诞生。

1.作为描述方法的“自然主义”

法国作家左拉小说《黛莱丝拉甘》第二版的“前言”成为自

然主义文学理论诞生的标志

A科学与实证的时代

背景:自然科学飞速发展,能量守恒以及转化定律,细胞

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三大发现以及许多新的发现和发明;以

孔德一派诞生的实证哲学,认为哲学应当以市政的自然科学

为其基础,推弃抽象本质。

定义:从1865到1880年前后,由法国龚古尔兄弟,都

德,尤其是左拉发动的一场文学运动,被称为“自然主义运

动”,一般来说法国和德国的“自然主义”被学界公认为是比较

正统的学派。可以看出的是,对自然主义的判断,认为它处

在一个理论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理论时代的开端之间。

B从巴尔扎克到福楼拜的发展线索

①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导言》认为自己是利用司各特小

说的写作来揭示当时社会风俗现象的社会史家。赞成作家起

到天启的作用,充其量为后人指点了一个方向

②福楼拜:《致乔治桑书信集》《福楼拜通信集》,长篇

小说《包法利夫人》是他文学理论的最好诠释。追求艺术上

的客观性,即一要无我,儿二要冷漠,超然中立,认为作品

中作者的不存在。使他成为当时文学理论发展的一个中枢。

C自然主义先驱:龚古尔兄弟

代表作:《杰米尼拉塞朵》《龚古尔日记》

理论:从历史文献入手,研究18世纪的社会风俗,然后又

开始写作反应第二帝国时期的社会风俗小说。其主线是以文

艺为终身事业的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遭遇,特别是记录了

当时自然主义作家之间的交往。

行为:将其全部产业和版权收入作为基金,创立了龚古尔

学院,与法兰西学院对抗

D左拉“实验小说理论”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家和创作实践者,受

丹纳和生理学家贝尔纳影响,贝尔纳的《实验医学研究导

论》是左拉写《实验小说论》的缘由

代表作:《实验小说论》《戏剧中的自然主义》构成了自

然主义创作的理论基础、

《卢贡马加尔家族》

理论:①自然主义作为理论名词,并不是左拉首创,而是

来自哲学领域,左拉有意识地加以借用,并为这个概念确立

了一整套与自然科学息息相关的文学思想②在现实主义文学

理论的基础上创建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体系,把“真实性”作为文

学创作的目的来要求,认为小说家最高品格就是真实感,而

真实感就是如实地感受自然,表现自然。仍然主张作家的个

性表现,但是“独创性”“个性”是从属于“真实性”的,其理论仍

旧是直接承接先辈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原则②把科学的方

法介绍到文学中来,并且把文学和自然科学结合的重要性提

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表现出文学从属于自然科

学的倾向。认为文学最终乃是要靠科学来确定③自然小说,

就是小说家借助观察而对人进行的一种真正的实验,强调观

察和实验,又包括精确的解剖和分析,自然科学所要求的只

承认客观事实的实证精神,详尽占有资料的方法以及对客观

事实加以实录的严格态度,被置换成了文学创作的首要指导

原则。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对医学遗传学的借用。

E德国的自然主义运动

两个中心:一个是慕尼黑,以康拉德为代表,团结了一批

相同观点的作家,在1885年创立了第一份自然主义文学杂志

《社会》,号召表述一种坚定的现实主义的世界观;另一个

是柏林,哈尔特兄弟创办了《柏林文学、艺术与戏剧月

刊》—1886年柏林成立了自然主义文学团体的重要协会“突

破”,主张彻底的自然主义观点。

结论:自然主义文学理论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路的演化和鹿

续,沿用了现实主义的许多原则,又融入了当时社会发展的

一些新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格。其中最重要的是将自

然科学引入文学创作,用生理学遗传学的观点来描写人,实

际上补充了文学对人描写的另一个方面,开拓充实了对人和

人性的全面深入的描写。

2.唯美主义的艺术主张

A”为艺术而艺术”的历程

①1818年,法国哲学家库切将当时流行于文艺界的种种概

念提炼为“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口号,这标志着唯美主义

运动的开始。

②戈蒂埃最早主张并把“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付诸于创作

实践的法国作家。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莫班小姐》,在

序中系统阐释了“艺术至上''"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文学思

想,集中提出了艺术与社会生活无关,艺术的目的就在于美

和艺术形式的唯美主义主张,明确地反对艺术为虚伪的资产

阶级道德服务——被视为唯美主义的宣言书

③1848年,前拉斐尔派兄弟会成立,标志英国唯美主义运

动的仙气。以谴责资产阶级反诗意的叛逆者身份,开展自己

的艺术创造活动。

④19世纪50年代初,美国爱伦坡《诗歌原理》提出“纯艺

术”“为诗而诗”“诗与真理道德无关''等一系列唯美主义的概念

和理论。

⑤1857年,波德莱尔《恶之花》,发掘“恶中之美”是波德

莱尔唯美主义文学思想的结晶。在唯美主义文学的理论中加

入了象征主义的因素,利用象征和暗示来表现内心生活。

⑥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英国重要理论家瓦尔特佩特,

出版《文艺复兴史研究》为英国唯美主义思想增添了新的内

容。认为艺术作品和它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无关,艺术品之所

以有价值,在于它艺术形式的完美。

⑦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王尔德成为英国文坛新的主将,

代表作《英国的文艺复兴》,成为欧美各国公认的唯美主义

代言人的领导者。并且创办了《黄而志》《萨伏依》两份杂

Tt

/匕、O

B作为背景的康德和叔本华

①康德:确立了审美不涉及对象的存在,只涉及对象的形

式,因而审美不涉及利害的命题。唯美主义者只以他对形式

的强调作为理论依据,而把美和艺术等同起来,建立了艺术

是纯粹美,艺术在于形式的唯美主义理论。唯美主义者对于

康德的解读,是一种有目的的误读。

②叔本华:主要集中在他对美及其本质的理解,对艺术与

现实的关系以及对艺术的目的和功用的认识上。

C戈蒂埃的“唯美主义”宣言

背景:戈蒂埃在1836年发表小说《莫班小姐》,该书的序

言被认为是唯美主义理论的宣言,标志着唯美主义运动的开

始。

地位:唯美主义理论的奠基者

理论:①美是不为任何目的的,是只限于人的感觉范围

的,是种妙不可言的东西。这种无功利的美的概念来自于康

德,也是唯美主义最重要的原则。②艺术的全部价值在于完

美的形式,特别注重语言的雕琢和修饰,强调诗歌的节奏和

韵律③把为艺术而艺术看做是艺术的最高目的,直接以作品

实践了唯美主义理论的原则追求。其中成员马拉美,魏尔兰

成为后来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

D学院型理论家:佩特

代表作:《文艺复兴》,部分学者认为其结论部分可以看

作是唯美主义的真正宣言

理论:比前者观点总而言之更加脱离现实,认为艺术的目

的功用仅仅是为了丰富刹那间的美感,感性永远是文艺批评

最重要的东西。

E王尔德的“唯美生活”

代表作:《道林格雷的画像》被认为是英国唯美主义的代

表作,小说序言被认为是王尔德唯美主义宣言,主要作品

《英国的文艺复兴》《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流言的衰

朽》等。

理论:①“纯艺术”观念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理论的基本信

条,坚信艺术的独立生命和自身价值,主张艺术的本身就是

目的②艺术是高于自然的,自然是艺术的原料,艺术赋予自

然以美的形式,把关心生活和道德的艺术成为“谎言的衰朽”,

认为艺术的形式拯救了生活形式的贫乏③反对生活道德的另

一方面,则是追求感官享受的美,以颓废和狂放的享乐主义

向社会道德宣战,说明艺术不是依赖于道德而存在的,也不

仅仅是为道德服务的。

F唯美主义的理论方位

理论:唯美主义理论主要是靠主观来回避客观现实,以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