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名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许昌市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满分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最早的稻麦二熟制出现于唐朝的南诏(即今云南),就当时而言,种植的区域也仅限于极少数地区。稻麦二熟制推广于北宋。发展于南宋。南宋时期,小麦在南方的大规模种植与稻麦二熟制得到全面发展,缓解了人口增长与土地稀缺的矛盾,实现了土地的持续利用。宋王室的南迁直接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上到王权皇贵下到商家农户,前后达数百万之多。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北人开始大量种麦,人口的骤增,小麦供不应求,利益驱使南人也开始种麦,“一斛麦达万二千钱"。
对于稻麦二熟制的推广,宋朝多次颁布劝农种麦诏令。孝宗皇帝为了彰显榜样的力量,不惜以一国之尊亲自在宫中种植二麦,作为天下表率。在惠农政策驱使下,加之地方官员的积极督导劝诱,稻麦二熟制于宋朝得到了普遍发展,以水稻为主的长江流域也开始了小麦的广泛种植。“刈麦种禾(稻),一岁再熟”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北宋时苏州稻麦的广泛种植。这种对于稻麦广泛种植吟诵式的记载,南宋时就更多了,如杨万里《江山道中麦熟》、范成大《刈麦行》、方岳《农谣》等。这种“四海无闲田"的现象,也是与宋朝的政策有关。农户种植小麦可以不必交租,所有的收成都归自己所有。政府的这一规定,让农户的收益有所增加。国家优惠政策和经济利益驱使,刺激了广大农民种麦的积极性。地方官也大多能秉承朝廷的旨意,认真推广种麦。
北麦南种和二熟制大大提高了太湖地区的粮食亩产量和总产量。史载,北宋年间“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到了南宋年间,亩收三石已经是极为平常之事,更有“上田可收谷四石"的高产田出现,少数上田可达五石,所以在南宋时候出现了民谚“苏湖熟、天下足”。
除了南方种麦、推广稻麦二熟制外,宋太宗时期,在与辽接壤的河北地方、灌溉便利的地带也开始尝试种植水稻、“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家,悉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弥浸数里,颇似江南矣"。可以看出靠近塘泊池淀各州也相继种植水稻,种植范围颇为可观。
为了抗旱、确保水稻收成,北宋真宗时期,积极改良稻种,特派使臣从福建地区征调占城稻种。因为占城稻种本身的高产优势,再加上宋政府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广,占城稻得以在全国范围之内迅速发展。而且占城稻在北宋国土内落地生根,又培育出了适合大江南北生长的各种成熟期稻种、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总之,宋朝因地制宜,实现了土地与人的持续发展。
(摘编自《宋朝农业土地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有删改)
材料二:
在宋朝,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开垦,种植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改变之一是引进了南方的水稻栽培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北方粮食短缺的问题。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种植技术,如旱地稻、早稻、秧田、田间管理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以小麦、黍子、粟、豆类等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水稻、棉花、茶叶等为主。宋朝时期,南方的种植业发展更为迅速,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茶叶和丝绸的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另外,在宋朝还出现了一些农业生产的新模式,如山区农业、园林农业和草地畜牧业等,这些新模式为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机遇。例如,山区农业主要发展以梯田为主的水稻种植,有效地利用了山地资源,保证了当地人民的粮食安全。园林农业则是以花卉、果树、蔬菜等为主的多种植物混合种植,不仅美化环境,还能丰富人们的膳食。草地畜牧业则是在较为荒凉的地区,通过放牧和人工灌溉,种植多年生的牧草,以提高牲畜的饲养效益。总的来说,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产量,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文化的繁荣。
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其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朝农具制造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生产出许多新型农具,如镰刀、犁、耙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宋朝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间新开河渠、修建水闸,修建了许多大小水库,加强了排灌、节水灌溉的技术手段,改善了水利设施,增加了农田面积,提高了耕地的产量和品质。
宋朝政府十分注重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积极鼓励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方法。政府出资设立种植实验场,编纂农业专著、培训农技人员,提供种子、肥料、农具等生产资料、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础。宋朝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宋朝农业生产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最早出现于唐朝并在宋朝得到推广发展的稻麦二熟制实现了土地的持续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B.宋朝出现山区农业、园林农业和草地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的新模式,为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C.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变革、极大提高了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D.宋朝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朝大力推广稻麦二熟制,多次颁布惠农政策鼓励农民种麦,政府自上而下积极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
B.北麦南种和二熟制推广提高了太湖地区粮食产量,河北等地种植水稻则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持续发展。
C.宋朝种植业在发展规模空前的同时,还不断引进南方水稻栽培与种植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D.宋朝农业生产新模式带来新契机,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的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基础,推动了国家的繁荣。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宋朝建立于动荡时期,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战乱和社会动荡,朝廷更加注重发展文化和教育,以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统治。
B.宋代重视“厚农桑”,并设置“劝农使”,促进了当时丝织业的产品原料发展、细分市场发展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
C.宋代雕版印刷术已成型,部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书籍在官方允许下得以传播,从而促进了桑蚕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提高。
D.北宋农民克服自然条件局限,在山坡、江畔、海边开垦农田,造了不少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扩大耕地面积。
4.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图1北宋真宗年间占城稻引进方向图2宋代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分布及推进
A.北宋时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迅速向全国推广,水稻的种植面积与产量由此得到提升。
B.北宋在引进占城稻后,成功培育出多种适应性成熟期稻种,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C.宋代南方种植业兴盛,粮食作物如水稻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如茶叶亦蓬勃发展。
D.宋代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而棉花种植则由北往南逐步推进。
5.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宋朝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日出日落
朱山坡
外祖母带着我沿着一条废弃的旧铁轨来到了石羊镇。
这里看上去很破败,充满沮丧和颓废的气息,从空气就可以闻出来。镇上的人不是很多,反正,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寥寥可数。我的到来,首先引起了一个高个子的注意。
我从铁桥那头走过来,在桥中央跟他相遇了。
这座桥是连接两岸的唯一通道。桥的护栏锈迹斑斑,桥面铺的是水泥,有的地方破了洞,像是桥的眼睛。桥底下是湍急的河水,还有露出水面的泛白的乱石。河床两边,那些杂树和草藤乱哄哄地蔓延开去。
高个子拦住了我的去路:“小陌生人,你从哪儿来?”
我回头看外祖母。一路上,她都是我的发言人。我可不敢随便跟陌生人说话。外祖母没有抬头看我,因此我并没有贸然回答高个子的问题。
高个子说:“那你知道我要去哪里吗?"
我摇了摇头。
“我要去西山看日落。”高个子兴致勃勃地说,仿佛是要做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且要让所有的人知道。
我抬头发现太阳不在头顶上了。他指着前面远处的山。那座山横向着,跟河流的方向是并列的,绵延起伏,看上去不是很高,但很陡峭,而且草木丛生,看不到路,要爬上去应该不容易。太阳往山那边移动,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高个子腰间挂着一只军绿色水壶,手里抓着一根细长的竹竿。除了高而且瘦,头颅偏小,嘴巴偏阔之外,我看不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说话的时候很和气,也一本正经,并不把我当一个小孩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亲近。我觉得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日落?"他问我,“对我来说,两个人看跟一个人看没有什么区别。”
我摇摇头。
“明早,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东山看日出?"他朝相反的方向指了指。
原来东面也有一座差不多同样高的山,跟西面的山遥遥相望,而且走向都一样。
我还是摇了摇头。
“看来你跟他们一样,也没有什么特别。”高个子说。
他可能对我有些失望,叹息一声,离我而去,很快便跟外祖母碰面了。他没有停下来跟她交谈,只是擦肩而过,我甚至不能断定他跟外祖母是否打了招呼或点头示意过。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高个子家竟然就在外祖母家的对面,只隔着五六米宽的石板路。一座破败不堪的院子。院门很窄,门板破损得像一块木筛子,上面还长了几朵瘦小的蘑菇。围墙很矮,是石头垒的,石头墙上不仅长着毛茸茸的青苔,还爬满了青瓜藤和牵牛花藤,如果再细看,还能看到硕大的福寿螺。
高个子站在他的院子里朝我喊:“喂,你好!"
我惊喜地朝他点了点头。
“我们不再是陌生人了。”他说。
我心里认同他的说法。
“我已经看日出回来了。"他兴冲冲地说,似乎这一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一切都会得心应手。
我终于开口回应了他:“好呀。”
“你见过日出吗?"他问。
我不能肯定。
“你见过日落吗?”他又问。
我也不能肯定。
“那你每天都在干吗呢?"他对我很好奇。
我说,我还在上学,现在只是假期。
他沉默了一会儿,沉吟道:“可惜了。你年纪小小的便已经错过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我不认可他的话,反问:“日出、日落有什么好看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的太阳跟昨天的太阳肯定不一样。甚至每天升起和落下的都不是同一个太阳。你明白吗?”高个子说话的时候仿佛高高在上,我得仰视才能看见他的脸。
我不明白。初来乍到,我什么都不懂,只是对一切都很好奇。
“就像什么呢……就像每天吃的豆腐一样,都是新鲜的。"高个子说,“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见过一个太阳,而我,见过无数的太阳……”
我回到屋子里,告诉了外祖母。她却劈头盖脸地对我说,他是一个懒汉,全镇最懒的人,每天除了看日出、日落,什么正事都不干。
天快黑了,我正在屋子里吃饭,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叫:“喂,小学生!"我听出来,是高个子的声音。我走出门。他在外祖母家的围墙外,欣喜地对我说:“我刚才在西山捡到一只南瓜,是太阳在快落山的时候留给我的,它带不走。”
他朝我举起一只熟透了的南瓜,跟他的头差不多大。
“欢迎你到我家喝南瓜粥。"他真诚地邀请我。
我摇摇头。
高个子说:“不是每天都能幸运地捡到南瓜。当然,有时候看日出,也能捡到其他东西。”
我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他。他很高兴,让我跟着他回家。
高个子屋里黑乎乎、乱糟糟的。这个院子只有他一个人生活,显得过于宽大了,孤独的气息无处不在。他睡觉的房间明亮一些,门板上钉着一块黑底白字的小木板,上面赫然写着“北大落榜生”,字写得倒是很端正,而且是用油漆写的,擦不掉,即使在昏暗中也闪闪发亮。我进门的时候刚被蛛丝拂面,才十几秒钟的时间,出来时蛛丝竟然又接上了,把我的脸重新拂了一次。
“你是不是也觉得我是全镇最懒的人?”高个子说。
我觉得是的,因为我从没见他干过正事,整天游手好闲,或睡懒觉。
“他们说石羊镇的衰败、没落全是因为我的懒惰。其实我是全镇最勤快的人。"高个子说,“我说的是最勤快,你到底明不明白?”
“就因为你每天都去看日出、日落吗?"我说。
“是,也不全是。”高个子很诚恳地说。
(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第9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两段描写石羊镇的破败、冷清,不仅写出了“我"对小镇的最初印象,也自然引出了高个子对我的关注。
B.高个子与外祖母擦肩而过时,似乎并未打招呼,这是因为高个子不喜欢村里的人,他认为村里的人都不能理解他。
C.“我”认为日出、日落没什么好看,而高个子认为每天的太阳都不一样,在对比中表现出高个子对生活独特的爱。
D.“北大落榜生"这几个字“闪闪发亮”,暗示高个子经历的不幸,作者在此处隐去不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语言描写特色鲜明,前半部分像是独白,“我"用动作回应,后半部分才开始对话。
B.高个子在西山捡到一只南瓜,把它说成是太阳留给他的,用拟人手法表现他充满童心童趣。
C.文章不惜笔墨,对高个子的“家”的内外环境进行细致地描写,以突出人物懒散的形象。
D.小说在“日出日落"和“我”对高个子的认识两条线索并行中逐步加深“我"对他的理解。
8.这篇小说与《大卫·科波菲尔》一样,都通过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人物和环境,请简析其作用。(6分)
9.朱山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人究竟为了什么?’既是哲学命题,也是文学的主题。追问本身是很虚无的事情,越追问越虚无。但无论怎样,我们还是苦苦地追问生命的真相。”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所谓的“生命的真相"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田光见太子,太子侧阶而迎,迎而再拜
坐定,太子丹曰:“今燕国僻在北陲,比于蛮域,而先生不羞之丹得侍左右,斯乃上世神灵保祐燕国”田光曰:“结发立身,以至于今,徒慕太子之高行,美太子之令名耳太子将何以教之"太子膝行而前,曰:“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思欲复之论众则秦多,计强则燕弱欲曰合从,心复不能常食不识味,寝不安席纵令燕秦同日而亡,则为死灰复燃,白骨更生愿先生图之”
于是舍光上馆太子三时进食,存问不绝,如是三月太子怪其无说,就光辟左右,问曰:“先生既垂哀恤,许惠嘉谋侧身倾听,三月于斯,先生岂有意欤"田光曰:“微太子言,固将竭之臣闻骐骥之少,力轻千里,及其罢朽,不能取道太子闻臣时已老矣欲为太子良谋,则太子不能;欲奋筋力,则臣不能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为人博闻强记,体烈骨壮,不拘小节,欲立大功太子欲图事,非此人莫可”
太子下席再拜曰:“若因先生之灵,得交于荆君,则燕国社稷长为不灭唯先生成之"田光遂行太子自送,执光手曰:“此国事,愿勿泄之!”遂见荆轲,曰:“光自度不肖,达足下于太子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荆轲曰:“有鄙志,常谓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诺不违”田光谓荆轲曰:“盖闻士不为人所疑太子送光之时,言此国事,愿勿泄,此疑光也是疑而生于世,光所羞也"向轲吞舌而死轲遂之燕
(节选自《燕丹子》)
材料二:
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霸诸侯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始皇之道异于齐桓,曹沫功成,荆轲杀身,其所遭者然也乃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童子妇人且明其不能而轲行之,其弗就也非不幸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轲不晓而当之,陋矣
(节选自李翱《李文公集·题燕太子丹传后》)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乃欲促槛车A驾B秦王C以如D燕E童子F妇人G且明其不能H而轲行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文中意思为为靠近、挨着,与《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一句中的“比"的意思相同
B.结发,文中指男子成年束发,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中的“结发"意思不同
C.美,文中指“以……为美”,与《离骚》中“高余冠之岌岌兮"的“高”用法不同
D.三时,文中指早午晚,与《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的“三时”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太子丹对秦国怀恨已久,甘愿燕国与秦国同归于尽因此对田光倍加礼遇,期待他能为自己献出好的计谋
B.田光向燕太子丹推荐了荆轲后,亲自前往游说,表示燕太子丹是天下难得的人物,值得为之效劳
C.田光用骏马年轻时,奔驰千里都是容易事;而到了老年衰朽,连行路都困难来类比自己,为后文推举荆轲做了铺垫
D.田光见荆轲后告诉他自己虽没有能力,但却是值得被信任的人他为了证明自己绝不会泄露计划而自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思欲复之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14.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李翱是如何评价荆轲的(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早发竹下①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此诗写于诗人徽州任内②吹:通“炊"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先点明出发时的情景,穿好晨装,跨马出行,“破小寒”点出出行之早,“散疲顽"写自己繁忙工作之余到郊野散步
B.颈联的“当树直”描写从树顶升起的炊烟笔直之状,暗示无风,还使人联想到炊烟下庄户人家生活的安宁,其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不同
C.尾联运用比喻手法,写鸟儿似乎在迎客,动听的鸟鸣让诗人心驰神醉,鸟儿们是真的有情还是出于无意,他恍恍惚惚难以分清了
D.全诗有情有景,情与景会,诗人不仅把沿途景物的外貌特征准确的描摹出来了,而且还把自己观景时的愉悦心情融入到了景物之中
16.有评论家认为本诗颔联写雾写山非常巧妙诗人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密《陈情表》中,“,”两句表现了他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忠诚。
(2)“腹有诗书气自华"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两句写出了项脊轩里面的书香之气。
(3)太阳落山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常预示着人不久于人世,如《陈情表》中“”,分灶做饭在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常预示着兄弟分家,如《项脊轩志》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拧开一瓶可乐,听着那一声“咝——"响,仰头一通痛快地“咚咚咚”之后,无论什么烦恼都忘掉——这大概就是一些人最快乐的体验。
可乐汽水带来的快乐确实是无可比拟的。①_________________。糖分摄入可以使人体的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激素的浓度迅速提升,会让大脑觉得爽,可谓真正的快乐源泉。但糖分摄入同时会快速拉升胰岛素,导致血糖下降,血清素等激素的浓度也随之降低,②_________________。为了延续这份快乐,人们就会更想继续喝下去,这也正是快乐水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其次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产生的酸味可以被舌头感觉到,二氧化碳本身也可以刺激舌头上的化学感受器;另外,小气泡的爆裂又是一种物理刺激:这些刺激混合在一起,就是让舌头酸麻刺激的“杀口劲"。对于可乐爱好者来说,二氧化碳带来的爽快感是可乐的灵魂,否则可乐就是平淡无奇的糖水。
可乐是否快乐,③_________________。塑料瓶可乐快乐值不足,主要是因为塑料瓶里的二氧化碳会溜掉。玻璃瓶由于有一个瓶盖,还是有漏气的可能。金属罐由于是一体的,漏气会减少很多,而且金属有更好的冰凉体验,因此很多人都觉得金属罐可乐才是快乐水的“本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物理刺激"后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B.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C.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
D.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20.语段中加引号的词语体现了科普文章语言的什么特色?请举例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
遇到阴雨绵绵的天气,人们为什么会昏昏欲睡
这与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有关。每逢雨天,空气的湿度是增加的,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也随之升高。通过负离子可以改善人体内循环系统,让人倍感舒适,因而接触到负离子的人,很容易昏昏欲睡。同时,在缺氧的环境下,人脑反应也会变慢。因而在空气中氧含量比平时低的雨天,人脑中主管睡眠的部分会随着氧含量降低而“破防",也就更容易犯困。雨声也是催眠曲。下雨的沙沙声,其声频一般位于0~20千赫之间,人们对这个范围的声频非常敏感,这种声频我们称为“白噪音”。但是,这种噪音并不会让人心烦不适,而会让人感觉非常和谐。另外,光线较暗的时候,人脑中的松果体就会分泌促进睡眠的褪黑素。此外,人眼也会分泌与睡眠有关的蛋白质。光线越亮,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就会越少;光线越暗,这种蛋白质的合成就越多。雨天天色昏暗,这时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增加,再加上人眼产生的与睡眠有关的蛋白质增加,双重作用就会让人困倦不已。
21.根据文意,提炼五个短语概括“阴雨天人会昏昏欲睡"的原因,每处不超过8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军南下,逐刘备,进逼东吴。东吴方面分化为主降派和主战派,主战派主张联刘抗曹。刘备也有联吴抗曹之心,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诸葛亮先用激将法,后分析时局,孙权听后心动。都督周瑜力主抗曹,并指出了曹军的不利因素,最后孙权断案立誓,联刘抗曹。
面对强敌,孙权、诸葛亮、周瑜均有出彩的表现,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张冠李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错,材料二原文说的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文化的繁荣"。
2.C【解析】曲解文意,“宋朝种植业在发展规模空前”无中生有。
3.D【解析】材料一的中心观点是“宋朝因地制宜,实现了土地与人的持续发展"。A项,可论证宋朝为什么“重文轻武”。B项,可论证宋代实施劝农政策发展生产,促进丝织业的发展。C项,可论证印刷术的成型对桑蚕生产技术的普及与提高的意义。以上三项都不能很好地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只有D项所述开垦农田的做法是“因地制宜"的具体表现,因而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
4.D【解析】“棉花种植则由北往南逐步推进”错,根据材料二“南方地区则以水稻、棉花、茶叶等为主"及图2示意,宋代的棉花种植应是“由南往北逐步推进”。
5.①扩大农田面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②颁布劝农诏令,制定惠农政策,加强地方督导。③倡导北麦南种和南稻北种,大力推广稻麦二熟制,实现持续利用土地。④引进并推广占城稻,积极改良稻种,确保水稻收成。⑤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改善水利设施,提高耕地的产量和品质。⑥注重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鼓励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任意答对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6.B(“这是因为高个子不喜欢村里的人"有误,是村里人不理解高个子。)
7.C(“人物懒散的形象”有误,环境描写表现的是人物追求自然、坦然生活的态度。)
8.①孩子对高个子的认识与村里成人的认知形成对比,凸显高个子对精神世界(或诗意生活)的不懈追求(“孩子的好奇心推动高个子人物形象的逐步展现"也可得分)
②用孩子独特的视角来描述环境,真实细腻地展现了充满生趣(或生机、生命力)的环境。
【评分标准】每点3分,总分6分。第②点中,“真实细腻”1分,环境特点1分。
9.①生活是为了自己,不必活在他人眼光中。
②人应该热爱生活,积极生活,不消极,不混沌。
③生命追求的应该是精神,而不是物质。
【评分标准】每点2分,总分6分。
10.AEH(根据句意断句。)(3分)每对一处得1分
11.A(3分)解析:A项两个“比"的意思不相同,《项脊轩志》中“比”的意思为“等到"。
12.D(3分)解析:田光并没有告诉荆轲自己是值得信任的人,而是用行动表明。
13.(1)我曾到秦国做人质,秦王对我无礼,使我日夜焦虑,总想(予以)报复。(评分规则:“质”名词作动词1分,状语后置1分,“遇"1分,大意1分,满分4分)
(2)我想姑且的顺应私人感情,但我的申诉却不被允许。(评分规则:“苟”1分,“告诉"1分,被动句1分,大意1分,满分4分)
14.①荆轲称得上一位壮士
②荆轲的智谋不足,不能察知事情的变故
③他不能觉察掌握好的时机
④不明白自己是燕太子丹政治道路上的牺牲品,称得上浅陋(或为人浅陋)。
(评分规则:1点1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满分4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田光于是来见太子,太子站在台阶一侧恭敬地接迎,迎了又再拜。待坐下来后,太子丹说:“如今燕国处在偏僻的北疆,紧靠蛮荒之地,而先生却不鄙薄这里,我才能够侍奉左右,这真是祖宗神灵保佑呀。”田光说:“从我成年自立,直到现在,徒然钦慕太子高尚的操行,赞扬太子的美名啊。太子将教导我什么呢?"太子直起身,膝行向前靠近田光,泪流满面地说:“我曾到秦国做人质,秦王对我无礼,使我日夜焦虑,总想给予报复。然而论人口则秦国众多,比强盛则是燕国衰弱,打算合纵呢,我心里又等不及。以至常常吃饭不知自己席位在哪里,睡觉不能安卧,即使让燕、秦两国同归于尽,也等于死灰复燃,地下白骨再生。希望先生考虑办法!”田光说:“这是国家大事,请让我思考。"
于是把田光安置到上等宾馆住下,太子每天早、中、晚三时进献食物,问候不断。这样过了三个月,太子怪异田光仍未提出建议,就来到他的住处,让左右侍从人员退下,询问道“先生既已垂降怜惜同情,答应惠赐好计谋,我侧身等候恭听请教,已经三个月了。先生有什么想法吗?”田光说:“即令太子未曾催问,也将竭尽心思。我听说骏马年轻时,奔驰千里都是容易事;到了老年衰朽,连行路都困难。太子知道我的时候,我已经老了啊。打算替太子设想好计谋,太子却不能接受;想为太子奋勇体力,则我做不到。私下里观察太子门下客,没有可当大用的。我所知交的荆轲,是非常勇猛的人,怒火升腾时也面不改色,镇定自若。他为人广闻强记,性格刚烈,身骨健壮,不拘泥小节而想建树大功业。太子想要图谋大事,非此人不可。"
太子离开坐席再三拜谢说:“如果得托先生的福,能与荆君结交,则燕国江山长保无虞,一切全靠先生成就!”于是田光要出发了。太子亲自送行,握着他的手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不要泄漏消息!"于是去见荆轲,说“我自量没出息,在太子前举荐了足下。那位燕太子,真正是天下难得的人物啊,他对您倾心敬慕,希望您不要疑虑。”荆轲道:“我有个鄙陋的志向:曾说过只要心投意合,就奋不顾身;若情性歧异,则一毛不拔。现在先生让我与太子结交,敬奉尊命。"田光对荆轲说:“听说士子绝不能被人所怀疑,太子送别我时,讲过‘这是国家大事,请不要泄露’的话,这是不相信我呀。被怀疑而苟活在世间,我感到羞耻屈辱!”就对着荆轲咬断舌头自杀了。于是荆轲起身往燕国去。
材料二:
荆轲感激燕太子丹对自己的恩义,就暗藏匕首入秦劫持秦始皇,想以此来存续燕国,称霸诸侯。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称得上是壮士。可惜他的智谋还不足以察知事情的变故和掌握好时机。秦始皇的政治理想,与齐桓公不同,曹沫劫持齐桓公能成功,荆轲刺秦王不成而被杀身,他们所遭遇的结果必然是这样的。当荆轲想驾着囚车劫持秦王往燕国的时候,儿童妇女尚且明白他不能做到,荆轲刺杀未果不是运气不佳,实在是当然之事。燕太子丹的想法,如果可以报秦王的仇,即使是燕国被攻占都不顾惜,何况美女的手呢?荆轲不明此理而担当刺秦王之事,实在是浅陋啊。
15.C(C项,不是比喻手法。)
16.①运用叠词:用“薄薄轻轻"突出了雾的虚无缥缈,用“重重叠叠”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写出山中黎明时的朦胧美。
②动静结合:用“冲"字写马在轻雾中穿行,恍若冲开一道轻纱似的帷幔,使流动的雾化为静态;用“放”字写出一座座山好像从身边奔放而出的情态,使静止的山化为动态。
(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第②点若答“善于炼字”,然后分析“冲”“放"二字如何准确、形象、生动,亦可得3分。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3)但以刘日薄西山迨诸父异爨
(6分)①带来快乐的原因首先是糖分摄入②所以快乐水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③取决于其中的二氧化碳气足不足/取决于不同材质瓶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处2分)
D(3分)【解析】A.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B.用于总说性之后,表示提示下文。C.提示性话语,表示提示下文。D.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4分)语言特色:准确性与生动性的统一。(2分)举例简析示例:①如“丝——”“吨吨吨":既准确模拟开瓶、喝水的声音,又带给人非常强烈的现场感。②如“杀口劲”:既准确写出多重刺激力度之大,又能激发读者联想(“杀口酒"),使语言生动活泼。③如“本水”:既准确表明金属罐可乐才是最本色的快乐水,又能激发读者联想(“本土"“本人”),使语言生动活泼。(2分),(准确性1分,生动性1分。任举其中一例并分析2分)
(5分)①负离子含量升高②氧气含量低③雨声和谐④分泌褪黑素⑤相关蛋白质增加。
2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叙述了曹操率军南下这一强敌逼境的背景,然后分别叙述了孙权、诸葛亮、周瑜这三人的不同出彩表现。这部分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诸葛亮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氯磺化聚乙烯防水卷材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小型医疗污水处理设备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家电家居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家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策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碰碰车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家用制冰机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家居服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宠物美容产品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实心橡胶轮胎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低空旅游线上推广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技术规程》0805
- 7.1 浓浓亲情相伴一生(课件)-【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宁夏医科大学自主招聘事业单位人员笔试真题2023
- HG-T 2643-2023 非金属化工设备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氯乙烯、均聚聚丙烯、聚偏氟乙烯和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隔膜阀
- 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排放口设置技术规范
- 宠物分期付款协议书
- 精密超精密加工
- 10月自考现代语言学(00830)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 仓库搬运工安全操作培训课程
- 《怪老头儿》名著导读
- 外研社一年级起点英语-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