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1整体阅读方法及训练(含答案)
小说专题01:整体阅读方法及训练
(原卷版)
小说的整体阅读方法
真正读懂读透一篇小说,需要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特点与主旨意蕴。如果是情节,我们要思考情节前后的因果关联;如果是人物刻画,我们要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如果是人物对话,我们要揣摩他的语气口吻,体会他的心理活动;如果是环境描写,我们要思考环境描写的特征和作用。总之,文本细读会遇到很多细节,关键是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细节,这些细节背后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这篇小说的,这篇小说完成之后收到了什么样的文学效果。可以通过下图来明确一篇小说的所有要素及阅读步骤。
高考真题越来越倾向于“非常规题型",通常以“关联图谱”中的某个节点为考查基点,辐射其他节点,形成关联。所以,在阅读每一篇小说时都需要心中有图,明确小说内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整体提升小说阅读素养才能有效应对各类试题。
高效阅读小说四步骤
第一步:切分层次,把握情节
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把握小说情节:①明确叙述的对象、事件及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②按照小说的情节结构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情节。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需要切分层次,概括层意,进而把握情节。
第二步:关注描写,感知人物
①关注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②关注小说对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③关注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性格特征。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
①分析社会环境对促使人物性格形成和影响人物言行思想的诸多因素(如时代背景、家庭环境、文化礼俗等)的重要作用;②分析自然环境(时令、气候、地理等)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作用。
第四步:多方联系,概括主题
除结合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综合考虑,准确概括小说主题。
真题演练
一、(2024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江山图(节选)
孙甘露
叶桃离开上海去了南京。那时候陈千里还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不喜欢父亲叶启年做的事情,自己却又加入进去。后来他才知道,叶桃去的地方是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在叶启年的安排下,她成了机要室干事。
当时他反复问过自己:难道在上海,兆丰花园、夕阳、早春的湖水、水面上一对天鹅,这些都是他在做梦?难道他们手握着手、心怦怦跳时说的话,都只是分别前一时的冲动?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
新闸路楼上的厢房,他坐在窗下,她坐在梳妆台前,他们在说话,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他完全沉浸在话题中,可说着说着,她忽然站起身,急匆匆奔出了家门。他心里总是隐隐觉得,别处某个地方,必定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着她。【暗示陈千里对叶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她双重身份的感知。6A错误!】
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
他在石婆婆巷租了一间小屋。白天他给书局做翻译,等着叶桃下班。有时她给他打电话(巷口烟纸店有一台公用电话),让他去她上班的地方,她也会支使他做一点事情,到哪家铺子买一包点心,或者去裁缝店取几件衣服。
只要叶启年不在南京,瞻园对叶桃来说就是一个十分自由自在的地方。那是个大园子,据说从前是座王府,门前有影壁,园里有假山。机要室在园子最北面,过了假山就能看见那排平房。他到了那里,让门房打个电话,叶桃就会出来接他,有时候也会让门房送他,到后来门房索性让他自己进去。在记忆里,那几个月过得特别安宁,叶桃也特别快乐。她好像找到了真正有意思的工作。
他们去梅花山,正是早春二月,虬枝上开满梅花,山坡上像笼罩了粉色云雾。他们心心相印,觉得整个世界退却到远处,眼前只剩下梅树、蓝天和那张脸庞。他们满心喜悦,一起背诵着涅克拉索夫:“他们说暴风雨即将来临,我不禁露出微笑。”(7A正确)
但是世界仍旧在这里,叶桃置身其中的环境十分危险,瞻园里有许多阴鸷的壮汉、狼狗、枪支、不许人碰的文件和禁止入内的警示牌。从园北假山后面偶尔会传出一两声惨叫。后来在栖霞山上,叶桃告诉他,那里是党务调查科,是叶启年参与搭建、充斥着阴谋和杀戮的世界。(7B正确)
直到最后那个月,他才知道她究竟在做什么工作,虽然他早些时候就猜到了一些。现在想来,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她真正在做的是一些秘密工作,这些工作对她意义重大。而他心里很明白,她所做的那些事情,很可能是去破坏她父亲的工作。但在让他知道真相前,她就为他指明了方向,让他了解了一个人应该投身于什么样的事业,才会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几天就给他写信,这些信件延续了先前的思想碰撞。现在他才理解,写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点风险,幸亏她在瞻园上班,有办法不让这些信落到邮电检查人员手中。她还托人给他捎书和杂志:《共产党宣言》《远方来信》《布尔什维克》,还有她喜欢的涅克拉索夫诗集。【叶桃的信件和寄送的书籍不仅是她情感的延续,更是她思想的传递她在精神层面上始终与陈千里同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叶桃给石婆婆巷烟纸店打了个电话。那些日子他很少见到叶桃,她好像整天都非常忙碌,就算见到他也很沉默,问多了,她会忽然发火。在电话里叶桃让他去瞻园,去之前先到秦淮河边的城南茶食铺,帮她买一包闽南橘红糕。叶桃一直喜欢吃零食,在上海时他就常帮她跑腿,到了南京,她的很多旧习惯都消失了,但喜欢吃零食这一样依然如故。除了这家的橘红糕和酥糖,她还喜欢一个挑担小贩的桂花糖芋苗,总是在瞻园门口那一带叫卖。【结合下文可知,叶桃的这一习惯具有更深层的感义--地刀工作。6B错误!】
他买了橘红糕,却在瞻园门口被人拦住了。几个月来,南前北后两道门,几班门房都认识他了,见他进门,连忙打电话到机要室找叶干事。叶桃告诉门房,今天她不能离开保密区域,叫门房登记一下,让陈千里自己进去。
陈千里在机要室那一排平房里见到了叶桃。她吃了一粒橘红糕,说,今天这个橘红糕怎么那么干?这放了多久呀?生气地扔到一边,冷冷地半天不理他,机要室里另外两个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7C错误)过了一阵,叶桃又叫他:“帮我到门口买碗桂花糖芋苗。"【叶桃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执行她的地下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传递情报,这惜恰显示了她斗争经验的丰富。6C错误!】
刚刚进来时陈千里并没有看见瞻园门口有挑担叫卖的小贩。但他没说什么,每次叶桃让他到门口买桂花糖芋苗,那个小贩总会出现在那里。
“如果没看见,你就往前跑到马府街,他一般就在这几个地方。”
他提着保温筒出来,门房朝他笑。出了瞻园,果然看见担子在那里。小贩揭开盖子搁在一边,从大锅里舀了几勺红艳艳、香喷喷的芋羹,装进提筒,往里撒了点桂花末子,又拿起抹布擦了擦盖子,盖上,收钱。陈千里把糖芋苗拿进机要室,叶桃喝了一口,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几天后他才知道,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有紧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叶启年在广州破获了共产党地下组织,逮捕了广东的负责人欧阳民。由于情报送出及时,与欧阳民有联系的上级党组织全都撤离了。
他知道这情况时,叶桃已身负重伤。【谜团解开,原来“吃零食的习惯"只是幌子,,送情报才是真正的目的。】牺牲前,她告诉陈千里自己是共产党员,从前没有告诉他,是因为她受党组织派遣潜伏在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必须保守秘密,但现在她可以说了。她说她一直打算发展他入党,党组织也认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验,已经可以接受陈千里入党,可她现在没有时间了,她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叶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关心陈千里的未来和信仰,这种无私的爱和牺牲精神,为这段情感增添了深刻的内涵。】
(有删改)
【读懂文本】
第一步:切分层次,把握情节
依据情节变化,将文本分为三层:
1.开端第一段至“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交代叶桃与陈千里的人物关系,暗示陈千里对叶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她双重身份的感知。并标明文章是一篇回忆性故事。
2.发展“他在石婆婆巷租了一间小屋"至“还有她喜欢的涅克拉索夫诗集”,在南京叶桃开展地下情报工作,并引导陈千里走上革命道路。叶桃的信件和寄送的书籍不仅是她情感的延续,更是她思想的传递她在精神层面上始终与陈千里同在。
3.高潮结局“端午节的前一天"至结尾,叶桃后来在斗争中牺牲,但她永远活在陈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为陈千里所继承。叶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关心陈千里的未来和信仰,这种无私的爱和牺牲精神,为这段情感增添了深刻的内涵。
第二步:关注描写,感知人物
主要人物是叶桃,作为地下党的情报人员,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在一步步的鼓励和培养陈千里走上革命的道路。
第三步:抓住时空,初识环境
大量地下工作者的环境描写,可初步把握叶桃等地下工作人员的机智、勇敢及革命的信仰。
第四步:多方联系,概括主题
革命者以信仰、纯真和勇气高举起冲破黑暗的火炬。对城市空间的凝视和摹写,寄寓着对江山与人民的挚爱和忠诚。
【读懂命题】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说明叶桃的性格活泼多变,让年轻的陈千里琢磨不透。
B.叶桃喜欢城南茶食铺的橘红糕和酥糖,以及挑担小贩的桂花糖芋苗,表明她很适应南京休闲的日常生活。
C.端午节的前一天,叶桃把陈千里买的橘红糕扔到一边,半天不理他,反映出她斗争经验不足,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
D.“现在她可以说了"而“从前没有告诉他”,表明叶桃与恋人相处时也严格遵守地下工作的保密纪律。
【审题有道】一审题眼,聚焦考点关键词:“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二审考点情境,如因果、推断等,把各选项中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A项“说明",B项“表明”,C项“反映"关键时刻不能很好的”。
【答题有策】将各选项的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重点关注各选项标注的语句是否有原文依据。
【答案】D
【解析】
A.“说明叶桃的性格活泼多变"分析错误,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可知,此处是说明陈千里感到叶桃的工作重要并且神秘。
B.“表明她很适应南京休闲的日常生活”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几天后他才知道,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有紧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可知,叶桃喜欢城南茶食铺的橘红糕和酥糖,以及挑担小贩的桂花糖芋苗,是为了给党组织送情报。
C.“反映出她斗争经验不足,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他提着保温筒出来"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有紧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可知,叶桃把陈千里买的橘红糕扔到一边,半天不理他,是想办法让陈千里把紧急情报送出去,及时交给党组织。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叶桃和陈千里在梅花山背诵诗句,既表现出两人的精神风采,也点出时代氛围。
B.选择壮汉、狼狗、枪支、秘密文件、警示牌、惨叫等来写瞻园,凸显其阴森残酷。
C.描写机要室另两个女人微笑以及门房笑的细节,用以反衬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
D.文本记叙叶桃和陈千里在上海与南京的经历,将个人爱情与革命斗争交融在一起。
【审题有道】一审题眼,聚焦考点关键词:“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二审选项关键词与考点情境:A项“既……也",B项“凸显其阴森残酷”,C项“反衬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D项“个人爱情”“革命斗争"交融”。
【答题有策】将各选项的分析与鉴赏回归文本,从文本语境角度判断是否合理。
【答案】C
【解析】选C。“用以反衬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分析错误,根据原文“机要室里另外两个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他提着保温筒出来,门房朝他笑"可知,机要室另两个女人微笑以及门房的笑容并没有反衬紧张诡异的气氛,反而是表现了一种日常的、相对轻松的氛围,与叶桃和陈千里的关系和情感互动有关。
3.文中画线处说“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又说“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请谈谈你的理解。
【审题有道】一审题眼,聚焦考点关键词:“总是先离去”“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谈谈你的理解”;二审考点情境:词句理解、身心感受。
【答题有策】先确定关键信息区间,再厘清该段落的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最后将要点提炼组合,规范作答。
答案:①两人日常交往中,叶桃总是先离开,但依然通过多种方式和陈千里保持联系;
②叶桃思想上更早觉悟,先于陈千里参加革命,又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
③虽然叶桃后来在斗争中牺牲,但她永远活在陈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为陈千里所继承。
【解析】
①从句子表层意思分析:“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们两个人当中,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说明在叶桃与陈千里两人的日常交往中,叶桃总是先离开;根据“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几天就给他写信”说明“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是指叶桃虽然不在陈千里身边,但依然通过多种方式和陈千里保持联系;
②从句子深层含义分析:根据原文“这些信件延续了先前的思想碰撞。现在他才理解,写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点风险”可知,“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是因为叶桃思想上更早觉悟,先于陈千里参加革命,通过文中对叶桃与陈千里交往的描写,结合原文“几天后他才知道,保温筒盖子下面有一张字条,上面有紧急情报。他在不知不觉中把情报送了出去”可知,“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是指叶桃引导陈千里走上了革命道路;
③从句子情感内涵分析:根据原文最后“她说她一直打算发展他入党,党组织也认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验,已经可以接受陈千里入党,可她现在没有时间了,她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可知,“叶桃总是先离去的那一个"是指叶桃在斗争中牺牲,而陈千里继续革命;“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他”是指虽然叶桃后来在斗争中牺牲,但她永远活在陈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为陈千里所继承,陈千里会向她希望的一样,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本题考查对小说关键语句的丰富含义的理解和分析,从关键语句出发,理解小说的深层意涵;感受小说的局部和整体,显白和隐微的关系。在这段材料中,叶桃和陈千里的“别离"也是特别重要的情节。抓住这个情节,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对革命者的崇高品质有更真切的感受。本题选择文本中形成照应的两句话,提醒考生注意两句话的联系,并深刻思考这两句话之于整个情节的提示作用。
4.文本中频频出现“一年以后”“现在想来"他知道这情况时”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
【审题有道】一审题眼,聚焦考点关键词:“一年以后"关键词”“现在想来"他知道这情况时”“标示时间线索";二审考点情境: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答题有策】
虚(历史、往事、回忆、想象)与实结合关系:一主一辅;两个时空形成对接或穿插效果
①拓展(补充)情节,丰富(完善内容)②结构灵活,避免平铺直叙;
③多角度展现人物形象;④烘托现实情怀,深化主题;
⑤拉近历史(等)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等)故事更具艺术真实,故事更具张力。
答案:①整体上回溯性地讲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
②具体事件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情节脉络清楚;
③展现出人物的成长历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④通过叙述时间的跳跃,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将谜团逐一解开,行文跌宕起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产生的叙述效果的能力。
①从小说内容分析:根据选文“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现在想来,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这情况时,叶桃已身负重伤”这些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说明小说内容是回忆的故事,小说整体上是回溯性地讲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种历史纵深感;
②从情节脉络分析:“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现在想来,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这情况时,叶桃已身负重伤"这些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使陈千里去南京,叶桃潜伏在国民党党务调查科并保守秘密,帮助党组织考验陈千里,陈千里知道事情的真相等具体情节的叙述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交代,使文章情节脉络清楚明了;
③从人物形象分析:文中这些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从“过去”到“现在”,通过时空转换,展现出陈千里这一人物在叶桃的帮助下由疑惑到明白,逐渐成长的漫长历程,使小说中叶桃这一人物形象更丰满;
④从行文特色分析:“一年以后,陈千里也去了南京”“现在想来,说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这情况时,叶桃已身负重伤”这些语句叙述时间,由“过去"直接转到“现在”,具有跳跃性,通过陈千里这一人物的衔接,使小说内容将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将叶桃所做的事的谜团逐一解开,这样的衔接使行文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类题链接--2018年全国一卷《赵一曼女士》(阿成)】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崇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专项训练
一、(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江上【注】
冯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
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的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
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的心情写照。
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
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D.“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7.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位老人欣赏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也称赞他以美好的行为感动了世人。
B.那位年轻人认为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
C.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垫。
D.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
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2021·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石门阵
卞之琳
“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
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
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
“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
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
“来了。”大家一起想。
果然——
“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
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
“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
“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
“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
“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
“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
“‘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
“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
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
“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
“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
“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
“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
“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
“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
“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
“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
“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
“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
“一路上——
“向左看:石头门。
“向右看:石头门。
“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
“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
“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
“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
“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
“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
“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
“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
“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
“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
“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
“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
“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
“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
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
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
延安,1938年秋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
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
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故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
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
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
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
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三、(炎德·英才大联考2024届高三月考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拿大
李永生
瘦小枯干、弯腰驼背的满三爷站在佟东家面前时,就又把腰杆儿向上挺了一下。刚才,站在佟家漆黑的大门前,他便有意把佝偻的腰努力挺了挺,还把右手攥成拳头,轻轻敲几下后脊梁,这似乎触动了他背上什么机关,他矮小的身材便高了一些,身体也直溜了一些。这时他咳嗽一声清清嗓子,一只干枯的鸡爪似的手抓住门环,力度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地啪啪叩几下。
门房打开门,见是一位干巴老头儿,看穿戴打扮,像是乡下人,可那神态却并不胆怯,反而还有那么点儿气宇轩昂的劲头。门房有点儿捉摸不透,请来了管家,管家问明眼前的小老头儿是主人的亲戚后,便叫他立等,返身去禀报东家。
东家佟大喜淡淡说声:“哟,他来了?”
绕过花砖影壁墙,佟老爷挺着腰杆儿随着管家走。
佟家真是气派,迎面高脊瓦房,院中青砖铺地、游廊环绕。满三爷环视四周,那腰杆儿就要不由自主地弯下去,这时却见佟家主人佟大喜正从堂屋踱出来。满三爷忙把腰又挺一挺。
佟大喜出堂屋门,朝满三爷拱拱手,说声:“哟,老姑父,来了!"不等他回话,就拐向挂在廊柱上的几笼鸟,嘴巴噘起来啾啾地逗那只画眉。
满三爷只当是佟大喜是专门迎接他,会马上客客气气把他让进堂屋,谁知佟大喜竟是这样不咸不淡,就有些尴尬。不过满三爷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神态,不紧不慢地跟过去,眼睛也望着那几笼鸟,似是自言自语又似跟佟大喜说话:“鸟是好鸟,就是话少!”说完背起了手,歪着脖子看丝瓜架上的丝瓜花,还用手指轻轻弹一下花瓣儿。
“请吧,老姑父-"佟东家开口了。自己先踱回堂屋。满三爷把眼光从一朵丝瓜花移向另一朵,又抬起脑袋望望天,这才不紧不慢地跟了进去。
满三爷的确是佟东家的老姑父!
这位老姑父,有个秀才功名,在县衙里当了几天差,后来清朝完蛋了,他回到家却是百无一用,做生意怕有辱他读书人的斯文,庄稼活儿又懒得做,日子越过越穷。老姑也只能跟着他吃糠咽菜。本事没有,却驴倒架子不倒,话说上联,办事拿大,年轻时如此,如今腰弯背驼,仍觉高人一等,见谁都吊着个脸子。佟大喜心里挺看不上这位老姑父。
满三爷知道自己不招他这个内侄待见,也就极少来走动。今儿来,是实在绕不开了,有事相求。
可得有个求人的态度啊!你那一副老腰早就弯成了虾米,今儿来低头求人,却还昂首挺胸的。佟东家知道他是故意拿大,能不气吗。
茶端上来,满三爷和他没话说,他也不急着说话,就那么噗噗吹着茶叶沫子喝茶。
好歹也要备壶酒,摆几个菜,气归气,这亲戚可是实打实的。
佟东家就想戏耍戏耍这位老姑父,在他面前自己也说回上联。
“吃吧。”他用筷子挑了块肥肥的五花肉夹到满三爷盘子里,“这块肥。老姑父整天也是大鱼大肉的吧!"
“非也,常啖鱼肉,肠胃岂能受得了?该食素则食素。”老姑父又把那块肥五花肉夹回了盘子,挑了块小些瘦些的夹过来。
“老姑父喝酒,洞藏二十年'三坡老烧'。"
“嗯,还行!”他嘬一口,咂摸一下,“酒尚好,温一下就更好了!"
佟东家心里那股气就滚滚上来了。
“我记得老姑父的腰早就弯了,背也驼了,今儿个咋又挺起来了?硬挺着不累?”这话硬戳戳捅人肺管子。
“何来硬挺?船到桥头自然直。"回答得也是巧妙。
几个回合下来,老姑父完胜。
佟大喜能服?
满三爷被安置在跨院厢房住。
满三爷被管家送进屋,管家一走,腰杆儿忽然一下子就变回了虾米,身子一软,倒身侧卧到床上,后脊梁火辣辣地疼。
这时候的佟东家用舌头舔破后窗户纸,正一只眼往里瞄着捂着嘴笑呢。
第二天,满三爷重新挺起了腰杆儿,而且,开口求人了。
满三爷眼睛并不直视佟大喜,那语气也是不卑不亢,倒不像求人办事,更像是谈互利互惠的买卖呢。“贤侄啊,你三表弟大婚在即,我一时手头紧巴,先从你这里拆兑一百个大洋,利息你定。”
“好说,我的亲表弟,那还不好说!"佟东家痛痛快快地答应了。
如此痛快,一定令满三爷始料不及。
此时的佟东家偷觑着老姑父,等待他脸上现出某种吃惊或者感激的表情。
可满三爷竟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只是淡淡地说声“如此甚好”,还慢悠悠地探过身子拍了拍佟大喜的肩膀。
佟东家呵呵一笑,喊过管家:“走,咱去给老姑父取钱去!"
管家意味深长地脆脆答应一声:“好嘞-”
佟大喜和管家带满三爷来到香堂,里面黑咕隆咚的,管家点着蜡烛,搬开一座佛像,露出一扇上了锁的暗门。管家掏出钥匙,打开门。满三爷借助烛光望去,见是一条向下倾斜的半人高的地道。管家指着说:“过了这条地道,东家的银钱在库里藏着,任老姑父拿。"
“我等着,你去取吧,我是外人,怎么能进别人家的金库。”
“哎,老姑父怎么是外人呢,您是我的亲姑父。"佟东家说话了。
满三爷低头伸着脖子望了望,就想弯腰前行,但他似乎又悟出了什么-大喜这小子,这是让我俯首称臣呢!又一想,既然我这腰杆儿挺起来了,怎么还能弯下去。
满三爷忽然说:“管家,给我找个小板凳。”
管家不解。
“找去!"佟大喜想看看这个老姑父想干啥。
管家颠颠地跑着拿来一个小板凳。
满三爷把小板凳放到地上,面对洞口坐上去,腰杆儿依旧挺着,一只手从裤裆拉住板凳,脖子朝前探一下,屁股欠一下,向前拉一下,呱嗒呱嗒进洞了·······
满三爷揣着大洋,被管家送出了门。
满三爷回头对管家一笑,说:“人走下坡路,就得低三下四?”说着,冷不丁拍一下管家的虾米腰,管家下意识地把腰杆儿挺了一下。
满三爷搭上一句:“我睡觉那间屋子后窗户纸,被猫舌头舔破了。黑夜风大,该糊上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三爷上门来,在门人禀报和二人相见时,佟大喜都“哟”了一声,前者是略感意外的回应,后者是不冷不热地招呼。
B.满三爷是来借钱的,却多次“有意把佝偻的腰"努力“挺起来”,行为虽滑稽,却坚定表达了“就算走下坡路,也不低三下四"的想法。
C.满三爷为了“读书人的斯文”不愿意经商,也不愿意做庄稼活,即便落到了要开口求人的田地仍不肯放下斯文。
D.满三爷开口借钱,佟大喜立即就答应了,并非顾及二人的亲戚情分,而是带有进一步戏要老姑父的心思。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描写满三爷在佟家门前清嗓、“抓住门环"力度不大不小”地敲门等动作行为,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复杂的心理。
B.“酒尚好"大婚在即”等文言味的语言,在佟大喜口语化、市井味的表达衬托下,凸显了满三爷的迂腐和虚荣。
C.明明是“干巴老头儿"乡下人”的形象,却有“气宇轩昂的劲头”,对比手法的运用,立即就让人物饱满鲜活起来。
D.文中丝瓜花这一物象,“说上联”“拿大"等方言俗语,“鸡爪似的手”“虾米腰"等比喻,增添了小说的乡土气息。
8.本文是如何将满三爷“拿大”的做派描写得富有喜剧性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拿大"的满三爷与“站着喝酒”却“穿长衫"的孔乙己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四、(辽宁部分学校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张进德是一个没有家室的人。曾有过一个衰老的母亲,他是很爱她而且很孝顺她的。然而她不幸于他最后一次的回乡时死去了。自从母亲死了之后,这乡间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牵得住张进德的一颗心了——在这乡间他不但没有房屋,没有田地,以及其他什么财产,而且连一个亲人都没有了。他决定在城市中或在矿山上,永远地过着那种群众的工人的生活。那生活并不舒适,所受的压迫和痛苦,并不较农民的生活稍微减轻,但不知为什么,他总觉得那生活较为有趣。
①他整登过了四年的矿工的生活,做工吃饭,这是穷人的本分,他从没曾想到自己本分以外的事。不料他回到矿山不久,工人们便闹起增加工资的风潮,而他在这一次的风潮中,莫名其妙地被推为罢工的委员。于是他的生活,接连着他的思想也就从此变动起来了,他遇见了不知来自何处的革命党人。他们的宣传使他变换了观看世界的眼睛……
在此以前,他以为这座矿山是给穷人们以生活的工具的,没有了这座矿山,便没有了几千个人的饭碗。现在他明白了,工人们从这座矿山所得到的很微末,而他们的血汗,尽为资本家所吸取去了,他们却并没有得到十分之一的代价。他很会思想,于是他思想到工人生活的困苦,矿山上一切情形的黑暗……②最后他思想道,这世界是不公平的,应有改造的必要,而他,张进德,应如他所认识的革命党人一样,努力做这种改造的工作。
他渐渐变成了矿工的领袖……公司方面对于他的仇恨,和着工人们对于他的拥护,同时增加起来。不久,在半月以前,他在矿山上宣传革命军快要到来了,而他们,矿工们,应当赶快起来改良自己的生活……公司方面听到了这种危险的消息,便沟通了当地驻防的军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城育华学校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检测试卷
- 广水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 高支模验收申请1
- 窗花剪纸课件教学课件
- 置业类合同(2篇)
- 《数学物理方法》 测试题及答案汇 黄志祥 第1-8章
- 辩论英文课件教学课件
-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14篇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弈与社会》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基于MCGS组态软件开发水位控制系统
- 《微观经济学》教案
-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汇编五篇
- 着色牙-四环素牙(口腔科课件)
- 《领导梯队:全面打造领导力驱动型公司》解读教学课件
- 初中音乐-黄河船夫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幼儿园中班教案《沙啦沙啦》含反思
- 医院医务科科长岗位竞聘答辩PPT课件(带内容)
- 妊娠合并脂肪肝的护理
- 渗透检测记录
- 山东德州财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