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培优卷)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培优卷)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培优卷)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培优卷)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培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培优卷)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同步练习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沁园春·雪》中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妖娆多娇、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流露出作者那颗真挚、chì热的爱国之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书写细腻柔丽的情素,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其创作年代距今虽已过很久,但其细腻清新之感却近在zhǐ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的人间四月让人动容。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沁园春chì热zhǐ尺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改成

2.(2022九上·西安月考)古诗文默写。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2),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明新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诗句是:___,___。

(6)《行路难(其一)》中运用比喻手法来表现仕途艰难的诗句是:___,___。

(7)《醉翁亭记》中“,"两句写出了琅琊山春、夏两季的美景。

阅读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店名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B.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同,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4.这首词描绘了四幅图画,它们依次为独立寒秋图、、、。

5.“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中额“击”“翔"两字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6.“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7.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敲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9.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10.选文第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1.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12.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

三、语言综合运用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3.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拟写一条标语。

14.本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题班会要选一幅书法作品挂在班级的墙上。请从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选择一幅你认为最合适的,并结合书体特点说明理由。

选择:

理由:____________

15.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令你印象深刻的风流人物吗?请你为她/他写一段介绍词。(50字左右)

16.[组合对联]请根据上联,从下列短语中选四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

继往开来齐奋斗盼未来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_________

四、写作题

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笔下的雪景气势磅礴,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雪景图。请发挥你的想象,模仿本文写作手法,写一段精彩的雪景画面。不少于1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qìn;炽;咫

(2)素;愫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第(1)小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沁园春”的“沁"不要读成mì;“炽热”的“炽"不要写成“炙”;第(2)小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情愫"意思是真情实意。因此部首是“忄”,跟感情有关。

故答案为:⑴1、qìn2、炽3、咫⑵1、素2、愫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1)江山如此多娇

(2)余拏一小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湖心亭看雪;沁园春·雪;行路难(其一);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古诗文的直接性默写,注意易错字(1)娇;(2)拏;(3)霏,暝;(4)鳞;

古诗文的理解性默写(5)侧,畔;(6)塞,满;(7)阴;

故答案为:(1)江山如此多娇;

(2)余拏一小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求记忆准确,书写规范,注意易错字,反复诵读。

【答案】3.A

4.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5.“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的特点。

6.“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7.①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②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作者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解答时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仿照示例,运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进行概括。

(3)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表达效果的理解。为常考题型,考生应掌握解题模式,结合诗句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抓住相关的诗句进行分析和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把握。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开头三句主要是写景叙事,而非"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这首词。然后结合词的意境,写出四幅图即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桐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湘江秋景图。“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峥嵘岁月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中流击水图。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其次,展开联想,把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明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的特点。

6.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本题中的一个"染"字,形象而传神地描绘出枫林如火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致,抒发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7.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1)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答。词人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由此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所以产生“怅"的情思。(2)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3)诗词借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词句,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据此作答。示例:①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②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作者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答案】8.父亲为了保护好能为我们兄弟上学提供书费保证的杏树、李树、桃树而整夜去敲树上的雪,最后病倒了。

9.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10.景物描写,写出了杏、李、桃的丰收景象,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

11.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

12.示例:正是父亲每年对这些树上的雪进行敲打,才会有我们每年的书费。父亲敲打落雪的时候,身子必是瑟瑟发抖,但是为了明年的学费,他总是微笑着敲打着……听雪花落地的声音。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时既要注意文段的内容,也要结合景物描写的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8.本题考查概括事件。读文可知,第一段到第十段记叙的是雪下了一夜,父亲看到雪把果树的树枝压断了很多,而这些果树是孩子们上学的保障,于是他就让我拿来竹竿,一点一点地把树上的积雪敲下来。第十一段到文末记叙的是晚上雪又下了起来,父亲听到了树枝折断的声音,于是连夜去敲雪,结果病倒了。

故答案为:父亲为了保护好能为我们兄弟上学提供书费保证的杏树、李树、桃树而整夜去敲树上的雪,最后病倒了。

9.本题考查的是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这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去理解。该句子是描写父亲敲雪的场景的,那加点的词语“慢慢地,轻轻地"一点一点”是对父亲动作的修饰词,它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那些树的小心翼翼的呵护,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突出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故答案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10.本题考查的是对第⑧段划线的句子的理解以及分析,找到采用了什么描写,并且能够找到其作用,这就要结合段落去分析。该段划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写出了那些树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这些树能够保证我们的书费,父亲就很欣慰了,这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故答案为:景物描写,写出了杏、李、桃的丰收景象,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

11.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总结概括,这要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去分析。从写父亲夜晚敲雪,可见父亲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写父亲对那些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可见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从写父亲打掉我拿的桃子,可见父亲对子女的关爱。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出来,语言要简洁。

故答案为: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

12.本题考查的是为文章的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这就要求简洁而且能够扣紧主题即可。首先写的话要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其次要运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最后要语言流畅优美。

故答案为:正是父亲每年对这些树上的雪进行敲打,才会有我们每年的书费。父亲敲打落雪的时候,身子必是瑟瑟发抖,但是为了明年的学费,他总是微笑着敲打着……听雪花落地的声音。

【答案】13.示例一: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

示例二: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

14.示例一:甲;该幅作品使用楷书书写,字体工整端庄,体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题班会严肃、庄重的特点。

15.示例:我印象深刻的风流人物是白求恩。白求恩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来到中国救死扶伤。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6.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知识点】活动设计;诗歌对联;见解表述;书法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紧扣活动主题进行标语的拟写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把握活动的旨趣,然后选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对偶和比喻,注意语言的感染力。

(2)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和对活动主题及其氛围的把握能力。作答的关键是认真领会题干内容,然后根据书法的字体特点和活动的主题及其氛围进行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为杰出人物写推荐词的能力。作答的关键是了解杰出人物或风云人物的重要事迹,再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进行介绍。

(4)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的关键是平时积累对联的相关常识,比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当,意思相近或相反等等。

13.注意所拟标题要具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可采用对偶、比喻等修辞。示例:看英才辈出之历史,立奋发自强之壮志。

故答案为:示例一: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

示例二: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

14.书法字体指的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个大类,而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等等。楷书的端庄,隶书的蚕头燕尾,草书的行云流水,龙蛇飞动,各有特色,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示例一:我选甲。该幅作品使用楷书书写,字体工整端庄,体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诗词大会严肃、庄重的主题。

示例二:我选乙。该幅作品使用隶书书写,典雅庄重,风格古朴,体现了诗词大会弘扬传统文化的特

点。

示例三:我选丙。该幅作品使用行书书写,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体现了"风流人物"昂扬的斗志,与诗词大会主题相符。故答案为:

示例一:我选甲。该幅作品使用楷书书写,字体工整端庄,体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诗词大会严肃、庄重的主题。

示例二:我选乙。该幅作品使用隶书书写,典雅庄重,风格古朴,体现了诗词大会弘扬传统文化的特

点。

示例三:我选丙。该幅作品使用行书书写,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体现了"风流人物"昂扬的斗志,与诗词大会主题相符。

15.推荐语,重在“推介”,首先应该告诉大家推荐的人物,然后应该介绍这个人值得推荐的地方,阐述时可适当引用、概括相关事迹,加以具体说明。如:我印象深刻的风流人物是白求恩。白求恩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来到中国救死扶伤。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此题还有个特殊的限制范围是初中课本里。

故答案为:示例:我印象深刻的风流人物是白求恩。白求恩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来到中国救死扶伤。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6.“忆往昔"是动宾结构,与“看今朝”对应;“革命前辈"是与“时代先锋”相对对;“继往开来"与“开天辟地”相对;“创伟业"是与“谱新篇”相对应。故下为: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故答案为: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17.【答案】示例:起初,下的是雪粒,就像半空中有人抓着白砂糖,一把一把往下撒。后来,雪越下越大,雪粒变成了雪片,鹅毛似的,纷纷扬扬,像天女撒下的玉叶、银花。路边又细又长的柳枝,试图晃落身上的雪,可是刚刚抖掉一些,马上又落下许多。渐渐地,大雪给它穿上了一件洁白无瑕的外衣。夜里,万籁俱寂,只听得见簌簌地落雪声。可以想象,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茫茫的大雪之中了。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选择一处景色进行描写,可选取某一个季节里的景色;也可选取某个路过的地方的景色,要写出你对此景的情感,可适当地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使得景色描写更加的生动;据此进行叙述。注意字数的限制。

故答案为:示例:起初,下的是雪粒,就像半空中有人抓着白砂糖,一把一把往下撒。后来,雪越下越大,雪粒变成了雪片,鹅毛似的,纷纷扬扬,像天女撒下的玉叶、银花。路边又细又长的柳枝,试图晃落身上的雪,可是刚刚抖掉一些,马上又落下许多。渐渐地,大雪给它穿上了一件洁白无瑕的外衣。夜里,万籁俱寂,只听得见簌簌地落雪声。可以想象,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茫茫的大雪之中了。

【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应考的需要,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1/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同步训练(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同步练习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沁园春·雪》中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妖娆多娇、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流露出作者那颗真挚、chì热的爱国之心。《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书写细腻柔丽的情素,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其创作年代距今虽已过很久,但其细腻清新之感却近在zhǐ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的人间四月让人动容。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沁园春chì热zhǐ尺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改成

【答案】(1)qìn;炽;咫

(2)素;愫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第(1)小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应该熟练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上所公布的1000个常用汉字,包括字音和字形。“沁园春"的“沁”不要读成mì;“炽热"的“炽”不要写成“炙";第(2)小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情愫”意思是真情实意。因此部首是“忄”,跟感情有关。

故答案为:⑴1、qìn2、炽3、咫⑵1、素2、愫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考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注意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准确辨析,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2022九上·西安月考)古诗文默写。

(1),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2),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明新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诗句是:___,___。

(6)《行路难(其一)》中运用比喻手法来表现仕途艰难的诗句是:___,___。

(7)《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琅琊山春、夏两季的美景。

【答案】(1)江山如此多娇

(2)余拏一小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湖心亭看雪;沁园春·雪;行路难(其一);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解析】【分析】古诗文的直接性默写,注意易错字(1)娇;(2)拏;(3)霏,暝;(4)鳞;

古诗文的理解性默写(5)侧,畔;(6)塞,满;(7)阴;

故答案为:(1)江山如此多娇;

(2)余拏一小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7)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背诵和默写能力,要求记忆准确,书写规范,注意易错字,反复诵读。

阅读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店名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B.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同,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4.这首词描绘了四幅图画,它们依次为独立寒秋图、、、。

5.“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中额“击"翔”两字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6.“层林尽染"百舸争流”中的“染"和“争”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7.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3.A

4.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5.“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的特点。

6.“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丽美景。“争”字让碧绿无尘的江面充满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7.①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②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作者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建功立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注意对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要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解答时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意,仿照示例,运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进行概括。

(3)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表达效果的理解。为常考题型,考生应掌握解题模式,结合诗句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炼字效果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内容,结合全诗的意境,同时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理解。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抓住相关的诗句进行分析和理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把握。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开头三句主要是写景叙事,而非"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这首词。然后结合词的意境,写出四幅图即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桐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湘江秋景图。“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峥嵘岁月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中流击水图。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其次,展开联想,把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明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的特点。

6.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本题中的一个"染"字,形象而传神地描绘出枫林如火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致,抒发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含蓄地表达了词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7.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1)在整体感知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答。词人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由此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所以产生“怅"的情思。(2)下阕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3)诗词借助"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词句,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据此作答。示例:①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②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作者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敲雪

①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②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③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李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谢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李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李呀、桃呀叫书本了。

④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⑤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⑥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⑦“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⑧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⑨“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⑩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这天晚上,父亲问我:“今晚还会下雪吗?"

“下呀,老师说‘瑞雪兆丰年’,下得越大越好!”我说。

“我娃儿有长进了,好,那就下吧!"父亲抚摸着我头,频频颔首。

晚上,果真又下起了大雪。父亲怎么也睡不着,他耳朵支楞着,听着外面的风吹草动。“睡呀,你怎么了?”母亲不耐烦了。“你懂啥?这叫听雪!"父亲的声音很大,传进篱笆墙另一边的我们的耳里,我和弟弟就吃吃地笑,笑父亲不会用词,雪,是能听的么?

半夜,父亲突然翻身跳下床,惊醒了我们。我们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我听到树枝又断了,一声连一声,我得敲雪去。”我们说这么远,听不到,你那是幻觉,睡吧睡吧。可是父亲不理会我们,拖着竹竿,打着手电就出了门。我们穿了衣服撵出去,在屋檐下看见的已是一束在树下晃来晃去的亮光了。看了一会,冷得不行,我们只得跑进了被窝。

天亮,父亲回家,把我们全都摇醒,高兴地说:“一根树枝也没断,你们又能上学了,又有书本了。"父亲的牙齿咯咯直响,磕得不听使唤。

第二天,父亲就病了。

冬天完了,春天来了,夏天也来了,杏呀、李呀、桃呀,比哪一年都大,都红。父亲的病却一直不见好转。我挑了两个又大又甜的桃,捧到父亲床前,说:“爸,你尝尝,好甜呢!”

父亲挣扎着撑起身子,劈手打掉我手里的桃,怒气冲冲地吼:“谁叫你们吃?这是你们的书本哪!不想读书了?"

“想!”我哭着说,“我们没吃,只想你吃一个,你的口味不好!"

父亲叹了口气,拉过我,给我擦了一把眼泪,说:“拣起来吧,我吃一个!”

我看见父亲咬了一口桃,父亲的眼泪也一下子流了出来。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9.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10.选文第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1.请分析选文中“父亲"的性格特点。

12.为文章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

【答案】8.父亲为了保护好能为我们兄弟上学提供书费保证的杏树、李树、桃树而整夜去敲树上的雪,最后病倒了。

9.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10.景物描写,写出了杏、李、桃的丰收景象,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

11.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

12.示例:正是父亲每年对这些树上的雪进行敲打,才会有我们每年的书费。父亲敲打落雪的时候,身子必是瑟瑟发抖,但是为了明年的学费,他总是微笑着敲打着……听雪花落地的声音。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自然环境描写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时既要注意文段的内容,也要结合景物描写的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8.本题考查概括事件。读文可知,第一段到第十段记叙的是雪下了一夜,父亲看到雪把果树的树枝压断了很多,而这些果树是孩子们上学的保障,于是他就让我拿来竹竿,一点一点地把树上的积雪敲下来。第十一段到文末记叙的是晚上雪又下了起来,父亲听到了树枝折断的声音,于是连夜去敲雪,结果病倒了。

故答案为:父亲为了保护好能为我们兄弟上学提供书费保证的杏树、李树、桃树而整夜去敲树上的雪,最后病倒了。

9.本题考查的是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这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去理解。该句子是描写父亲敲雪的场景的,那加点的词语“慢慢地,轻轻地”“一点一点"是对父亲动作的修饰词,它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那些树的小心翼翼的呵护,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突出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故答案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10.本题考查的是对第⑧段划线的句子的理解以及分析,找到采用了什么描写,并且能够找到其作用,这就要结合段落去分析。该段划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写出了那些树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这些树能够保证我们的书费,父亲就很欣慰了,这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故答案为:景物描写,写出了杏、李、桃的丰收景象,体现了父亲的辛苦没有白费,表达了我们对父亲的爱和敬仰。

11.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总结概括,这要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去分析。从写父亲夜晚敲雪,可见父亲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写父亲对那些树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可见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从写父亲打掉我拿的桃子,可见父亲对子女的关爱。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总结出来,语言要简洁。

故答案为:关爱子女,重视教育,坚韧,吃苦耐劳。

12.本题考查的是为文章的结尾处补充一段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文字,这就要求简洁而且能够扣紧主题即可。首先写的话要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其次要运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最后要语言流畅优美。

故答案为:正是父亲每年对这些树上的雪进行敲打,才会有我们每年的书费。父亲敲打落雪的时候,身子必是瑟瑟发抖,但是为了明年的学费,他总是微笑着敲打着……听雪花落地的声音。

三、语言综合运用

中华大地,英才辈出。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3.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拟写一条标语。

14.本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题班会要选一幅书法作品挂在班级的墙上。请从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选择一幅你认为最合适的,并结合书体特点说明理由。

选择:

理由:____________

15.初中语文课本里有令你印象深刻的风流人物吗?请你为她/他写一段介绍词。(50字左右)

16.[组合对联]请根据上联,从下列短语中选四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

继往开来齐奋斗盼未来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_________

【答案】13.示例一: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

示例二: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

14.示例一:甲;该幅作品使用楷书书写,字体工整端庄,体现了“数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