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五本书名词解释(选修三)_第1页
高中生物五本书名词解释(选修三)_第2页
高中生物五本书名词解释(选修三)_第3页
高中生物五本书名词解释(选修三)_第4页
高中生物五本书名词解释(选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高中生物五本书名词解释汇

总(选修三)

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

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

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P1]

2.黏性末端: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两侧将DNA的两条链分

别切开时,产生的是黏性末端。[P5]

3.平末端:限制酶在它识别序列的中心轴线处切开时,产生的则是平末

端。[P5]

4.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

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P6]

5.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例如,与生物抗逆

性相关的基因、与优良品质相关的基因、与生物药物和保健品相关的基

因、与毒物降解相关的基因,以及与工业所需用酶相关的基因等,也可

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P9]

6.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

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的基因,称为基因

文库(genelibrary)o[P9]

7.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了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这种基因文库叫做

部分基因文库。[P9]

8.基因组文库:将某种生物体内的DNA全部提取出来,选用适当的限

制酶,将DNA切成一定范围大小的DNA片段,然后,将这些DNA

片段分别与载体连接起来,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每个受体菌都含

有了一段不同的DNA片段。也就是说,这个群体包含了这种生物的所

有基因,叫做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P10】

9.CDNA文库:如果用某种生物发育的某个时期的mRNA反转录产生

的多种互补DNA(也叫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

群中,那么,这个受体菌群体就叫做这种生物的cDNA文库。【P10】

10.PCR:PCR是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的缩

写。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通过

这一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P10】

1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它是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最终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P11】

12.终止子:相当于一盏红色信号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下来。

终止子位于基因的尾端,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短片段。【P11】

13.标记基因:用来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

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的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就可以作为这种基因。

[P11]

14.转化: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

达的过程,称为转化(transformation)0[P12]

15.农杆菌转化法: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

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

的这种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

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人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

中染色体的DNA上,使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P12]

16.基因枪法(particlegun):又称微弹轰击法,是利用压缩气体产生的

动力,将包裹在金属颗粒表面的表达载体DNA打入受体细胞中,使目

的基因与其整合并表达的方法。

17.花粉管通道法:是在植物受粉后,花粉形成的花粉管还未愈合前,

剪去柱头,然后,滴加DNA(含目的基因),使目的基因借助花粉管通

道进入受体细胞。【P13】

18.感受态细胞:用Ca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

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19.DNA分子杂交:将转基因生物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在含有目

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等作标记,以此作为探针,使探

针与基因组D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就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染

色体DNA中。【P14】

20.分子杂交: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的是mRNA,同样用标记的目的基

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则表明目的基因转录

出了mRNA。[P14]

21.抗原-抗体杂交: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

原一抗体杂交,若有杂交带出现,表明目的基因已形成蛋白质产品。

[P14]

22,Bt毒蛋白基因:是从苏云金芽抱杆菌中分离出来的抗虫基因。当害

虫食用含有转基因的植物时,B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会进入害虫的肠道,

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能够降解成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的、有毒的多

肽。多肽结合在肠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上,会导致细胞膜穿孔,细胞

肿胀裂解,最后造成害虫死亡。【P18】

23.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它产生的抑制剂可与害虫

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阻断或降低蛋白酶的活性,使

昆虫不能正常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这种复合物还能剌激昆虫分泌过量

的消化酶,引起害虫的厌食反应。[P18]

24.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产生的淀粉酶抑制剂可以抑

制昆虫消化道中的淀粉酶活性,使害虫不能消化所摄取的淀粉,从而阻

断害虫的能量来源。【P18】

25.植物凝集素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控制植物合成一种糖蛋白,这种

糖蛋白可与昆虫肠道黏膜上的某种物质结合,从而影响害虫对营养物质

的吸收和利用。【P18]

26.乳腺生物反应器:科学家将药用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

中,然后,将受精卵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转基因动物。转基因

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所需要的药品,而称为

乳腺生物反应器或乳房生物反应器。【P2D

27.工程菌: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率表达的菌类细胞

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P21】

28.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糖白。由于

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它是一种抗病毒的特药。此外,

干扰素对治疗乳腺癌、骨髓癌、淋巴癌等癌症和些白血病也有一定疗效。

[P22]

29.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人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

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

[P23]

30.复合型免疫缺陷症:是一种遗传疾病。患者由于腺甘酸脱氨酶基因

缺失,造成体内缺乏腺甘酸脱氨酶;而腺甘酸脱氨酶是人体免疫系统发

挥正常功能作用所必需的,因此患者不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威胁。【P23]

31.体外基因治疗:先从病人体内获得某种细胞进行培养,然后在体外

完成基因转移,再筛选成功转移的细胞扩增培养,最后重新输入患者体

内的治疗方法。【P23]

32.体内基因治疗:美国科学家利用经过修饰的腺病毒作载体,成功地

将治疗遗传性囊性纤维化病的正常基因转患者肺组织中。这种直接向人

体组织细胞中转移基因的治病方法叫做体内基因治疗。【P24]

33.基因芯片:基因芯片又叫做DNA芯片,寡核昔酸芯片,或DNA微

阵列。基因芯片是通过微加工技术,将数以万计、乃至百万计的特定序

列的DNA片段(基因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固定于2cm2的硅片、玻

片等支持物上,构成的一个二维DNA探针阵列,与计算机的电子芯片

十分相似,所以被称为基因芯片。基因芯片主要用于基因检测工作。科

学家让芯片上成千上万的探针分子,与被检测的带有标记的基因样品,

按碱基配对原理进行杂交。然后,通过荧光检测系统对芯片进行扫描,

再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每一探针上的荧光信号进行比较和检测,从而迅

速得出所需要的信息。【P25】

34.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

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

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P27】

35.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

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遗传物质

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P31】

36.脱分化:让已经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

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P33]

37.愈伤组织:在植物中,一些分化的细胞,经过激素的诱导,可以脱

分化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P33】

38.全能性: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

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P33】

39.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和人工控制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

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

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P36】

40.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体细胞杂交(plantsomatichybridization)

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

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P37]

4L微型繁殖:人们把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叫

做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P38】

42.脱毒苗: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

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

从而获得脱毒苗。用脱毒苗进行繁殖,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感染病

毒。【P38】

43.人工种子: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制造出了神奇的人工种子。所

谓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

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P39】

44.胚状体:是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在植物组织块或愈伤组织上产生

的一种结构,它与正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胚有类似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其不同的发育阶段,也可以用正常胚发育中各个时期的术语来描述,如

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等。【P40】

45.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当年便

可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P40】

46.突变体:在作物育种中,可以对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化学或物理的

诱变处理,促使其发生突变,再通过诱导分化形成植株。从这些植株中

筛选出高抗、高产、优质的突变体,就可以培育成新品种。【P40]

47.动物细胞培养: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

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P44】

48.细胞贴壁: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再将细胞悬

液放入培养瓶内,置于适宜环境中培养。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

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P44]

49.接触抑制:培养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

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

胞的接触抑制。【P45】

50.原代培养:人们通常将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P45]

51.传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

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样的培养过程通常被称为传代培养。

[P45]

52.无血清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是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已知的促

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物质。【P46】

53.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

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P46】

54.核移植: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

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

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P47]

55.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cellhybridization),是指两个或多个

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

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hybridcell)。[P52]

56.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或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但是并

不破坏这些病原体的抗原结构。【P52】

57.生物导弹: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

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注入体内,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

作用,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这样既

不损伤正常细胞,又减少了用药剂量。【P54】

58.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

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P59】

59排卵:卵子从卵泡中排出的过程。【P63】

60.受精: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P63】

61.获能:在多种动物中,进入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精子虽然运行的时间

不长,但必须经过这一时段才能与排出的卵子受精。也就是说,刚刚排

出的精子,不能立即与卵子受精,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

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P64]

62.放射冠:放射冠是包围在卵子透明带外而的卵丘细胞群,精子所释

放的顶体酶可直接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

路。【P64】

63.透明带反应:穿过放射冠的精子立即与透明带接触,顶体酶随后将

透明带溶出一条孔道,精子借自身运动穿越透明带,并接触卵细胞膜。

在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会产生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

反应,这个反应称做透明带应,它是防止多个精子进入透明带,引起多

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P64]

64.卵细胞膜反应:精子入卵后,卵细胞膜会立即发生一种生理反应,

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这种生理反应称做卵细胞膜反应。这是防止

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P65]

65.卵裂期: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这一时

期称为卵裂(cleavage)期。[P66]

66.桑根胚:当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

形似桑根,叫做桑根胚(

morula)0[P66]

67.囊胚: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胚胎的内部出现了含有液体的囊腔

——囊胚腔,这个时期的胚胎叫做囊胚(

blastula)0[P67]

68.内细胞团:囊胚期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

团(innercellmass,ICM),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P67】

69.滋养层:沿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的、个体较小的细胞,称为滋养

层细胞,它们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P67】

70.孵化: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透明带的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

来,这一过程叫做孵化(

hatching)0[P67]

71.原肠胚:囊胚孵化后,再进一步发育,内细胞团表层的细胞形成外

胚层,下方的细胞形成内胚层。这时的胚胎称为原肠胚(gastrula),

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做原肠腔。[P67]

72.试管动物技术:试管动物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

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

代的技术。【P69】

73.超数排卵:超数排卵处理的做法是给供体注射促性腺激素,使一头

母畜一次排出比自然情况下多几倍到十几倍的卵子,用于体外受精和早

期胚胎培养。【P69】

74.培养法:对啮齿动物、家兔和猪等动物的精子获能的方法,即将取

自附睾的精子,放入人工配制的获能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精子就可

获能。[P71]

75.化学诱导法:对于牛、羊等家畜的精子获能的方法,即将精子放在

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液中,用化学药物诱导精子获能。

[P71]

76.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

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

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P74】

77.供体:胚胎移植技术中,提供胚胎的个体成为"供体"(doner)。

[P74]

.受体:胚胎移植技术中,接受胚胎的个体叫"受体"

78(recipient)0

[P74]

79.冲卵: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

内的胚胎冲洗出来。【P77】

80.胚胎分割:胚胎分割(embryosplitting)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

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的技术。【P78】

8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

出来的一类细胞。【P80】

82.X精子与Y精子分离技术: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X精子的DNA含

量比Y精子高出4%左右。根据这一差异,科技人员采用一种能够对流

动的细胞进行分类检测的仪器,对X精子和Y精子进行分离,其准确率

可达90%以上。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分离效率也逐步提高。【P82】

83.SRY-PCR胚胎的性别鉴定技术:它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建立起

来的一种方法,也是现阶段进行胚胎性别鉴定最准确和最有效的方法。

操作的基本程序是:先从被测胚胎中取出几个细胞,提取DNA,然后

用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即SRY基因的一段碱基作引物,

用胚胎细胞中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最后用SRY特异性探

针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出现阳性反应者,胚胎为雄性;出现阴性反应

者,胚胎为雌性。这种方法准确率高达90%以上。【P83】

84.实质性等同:"实质性等同"是指在转基因农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

成分没有发生改变,就可以认为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因此不必再

进行安全性检测。【P89】

85.治疗性克隆:从胚胎中取出干细胞用于医学研究和治疗。【P95】

86.生殖性克隆:出于生殖目的的使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制造人类胚胎,

然后将胚胎置入人体子宫发育成胎儿或婴儿的过程。

87.设计试管婴儿:是指将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在植入母体孕育前,根

据人们的需要,将胚胎的一个细胞取出,进行基因检测,当检测结果符

合人们需要时,再把胚胎植入母体孕育。

88.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

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

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P105]

89.石油农业:"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

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P108]

90.生态经济: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

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

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P108]

91.无废弃物农业:通过枳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

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图5-

2)、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讴肥

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改善了土壤结构;

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循环利

用。[P109]

92.环境承载力: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最大数量。【P112】

93.青贮:是指在玉米等作物没有完全成熟时,将果穗和秸秆一起收获

切碎,通过厌氧发酵成为牛羊优质的青饲料。[P116]

94.氨化:是指利用氨水或氮素化肥处理稻麦秸杆,使之软化适口,提

高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P116]

.小流域:是指河流各级支流的集水区域(面积一般在这

953-50km2)0

些区域往往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方。[P118]

96.九子登科:山顶戴帽子(封山育林),山腰系带子(还林还草,减少径

流),坡地修台子(坡地改梯田种植作物),地填锁边子(种植作物保护地

填),荒地荒沟栽苗子(营造薪柴林),山脚种果子(种植果园),沟底穿靴

子(各种拦戴坝、堤,拦蓄泥沙),见缝插针钉扣子(利用零星地种植林果),

秋田盖罩子(覆盖地膜等保土耕作措施)。[P118]

97.湿地: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水域和陆地的自然过渡形

态。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控制

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为迁飞的鸟类和多种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图

5-14),以及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等功能。[P121]

98.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

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

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围,

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

恢复其生态功能。[P121]

99.点源污染:是指能够找到具体污染来源的污染,如下水道、工厂排

污口等。[P121]

100.非点源污染:是指不能准确确定污染发源地的污染,如农田施用农

药、化肥对地表和地下水造成的污染。[P121]

生命活动的调节

193、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趋向

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194、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95、组织液: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196、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197、溶液渗透压: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

19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

同维护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199、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200、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

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01、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

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02、静息电位:由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特点,细胞膜两侧的

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

203、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

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204、突触: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突触等相接触,共

同形成突触。

205、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脑中的

脑(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

功能。

206、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

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

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07、言语区:言语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

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类的听、写、读、说。这些功能与大

脑皮层某些特定的区域有关,这些区域称为言语区。

208、学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

积累经验的过程。

209、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这就是激素调节。

210、反馈调节:指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和控

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

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211、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

强效应的结果

212、相抗衡(旧称拮抗作用):指不同的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

反的作用。

213、靶器官: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

214、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细胞。

215、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

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

216、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

217、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

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218、抗原:能够引起人类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叫做抗原。病

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

原。

219、抗体:能够和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球蛋

白。

220、体液免疫:B细胞主要靠分化的浆细胞产生抗体作战,这种免疫

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21、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

式称为细胞免疫。

222、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223、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

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224、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

向光性。

225、生长素:温特实验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

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

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226、植物激素: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

发育等生命活动起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27、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生长(旧称两重性):指低浓度的生长

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

物。(浓度的高、低是针对最适浓度而言)

228、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229、生长素类似物: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a蔡乙酸,2,4-D

等,具有与IAA相似的生理效应。这些化学物质,称为生长素类似物。

230、预实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

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

学性和科学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

财力的浪费。

231、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

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态与环境

232、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233、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234、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

数目。

235、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

目。

236、迁入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占该种群个

体总数的比率,称为迁入率。

237、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出个体,占该种群个体

总数的比率,称为迁出率。

238、年龄结构(旧称年龄组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

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

衰退型。

238、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39、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

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结构。

240、J形(旧型)曲线: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

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

曲线大致呈"J"形。

241、S形(旧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千稳定

的增长曲线,称为"S"形(旧型)曲线。

24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

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243、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

做群落。

244、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45、捕食:一种生物衣领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46、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247、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令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

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48、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

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区别——原始合作:分开后仍能独自生

活。

24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就

叫做演替。

250、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

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51、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

茎)的地方发生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上进行的演替。

25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

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机统一

体(自然系统)叫做生态系统。

253、生产者:指生态系统中的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非绿色

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

254、消费者:指只能利用现存的有机物的动物。

25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

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

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56、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

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257、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

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25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

过程(能量流动的起点、总能量和流动渠道)。

259、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

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也就是说,能量在相邻两

个营养级间的产地效率大约是10%-20%.

260、能量金字塔: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生态金

字塔:能量金子塔,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261、能量利用率: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占生物总能量的比值。例如:

生态农业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废弃物再利用,如作物茎叶用来饲喂畜禽、

作为培养食用菌的原料等,这样就会使这些农作物体内储存的能量通过

更多的途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