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菏泽一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菏泽一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菏泽一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菏泽一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菏泽一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菏泽一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以棉纺织业为先导的工业革命时期各主要国家棉纺锭总量(单位:千枚)。表中现象表明1834年1852年1861年1867年英国10000180003100034000美国14005500115008000法国2500450055006800德国62690022352000瑞士58090013501000A.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B.英国棉纺工业呈持续发展状态C.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D.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有学者认为:在商王康丁之前,商王之子以“大子”、“小子”等称谓表示排行大小的区别:康丁以后,商王之子以“大子”、“长子”等称谓表示主次、嫡庶之分。该学者的研究表明商代已经开始萌发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卿世禄制4.下列不同年代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建交状况的是A. B. C. D.5.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这一现象反映出A.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B.近代棉织业发展迅速C.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D.西方加剧了棉纱倾销6.有学者评论:“其(太平天国)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文中的宗教是指A.儒家学说 B.黄老思想 C.拜上帝会 D.基督教7.清朝驻某国参赞在《樱花歌》诗句“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中描述的史实涉及国家有:A.英、法B.美、日C.中、俄D.日、俄8.如图是从1929年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横向数轴表达的是年份,纵向数轴代表的数据)。依据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C.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9.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A.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B.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C.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10.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上,把传统的信教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集会结社自由改为新的“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表明罗斯福A.主张社会财富应当平等分配 B.意图限制公民的政治权利C.否定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 D.关注到社会弱势群体的诉求11.《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对丧事不宜过份铺张……火葬用的木柴,不得用斧削光。埋葬或火化时,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紫色的以一件为限,奏乐的人以十名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抓面毁容,也不得无节制地嚎哭。”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宜扬神权迷信色彩 B.维护贵族特权利益C.内容广泛条文明晰 D.推动风俗文明进步12.2014年4月,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工业博览会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以近600家参展商的规模成为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在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人们认为,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B.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C.第三次工业革命完成 D.工业发展的日新月异13.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14.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的说法。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知识界A.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C.实现国家救亡与民族复兴的愿望迫切D.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15.下表为1965年—1992年高收入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能够用来说明国家类别1965年GDP占全球比重1970年GDP占全球比重1992年GDP占全球比重高收入国家70.53%74.99%79.41%不发达国家8.14%8.08%4.25%A.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B.两极格局的瓦解C.全球经济重心转移 D.经济区域化倾向16.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生前并无画像传世,也未留存任何与容貌有关的资料,但后世依照个人想象为张仲景绘像者颇多。下列两幅画像A.源于想象并不具有史料价值 B.表明了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C.体现文人画注重形似的特点 D.反映了中医学的传播与发展17.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给整个欧洲毁灭性打击。佛罗伦萨如地狱一般,无计可施的市民只能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更多的人感染了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A.使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 B.促使人文主义思想的加速到来C.体现了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 D.导致了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18.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登月,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国会几乎没有经过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这表明A.“分权与制衡”原则被破坏B.美国放弃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冷战”局势助推了美国科技发展D.欧共体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19.启蒙主义者推崇中国的自然哲学,试图将世俗伦理从神学与教权中解放出来;推崇中国的开明君主,试图将绝对主义王权从政中解放出来,推崇中国的自然经济,试图将国家经济从腐败与衰落中解放出来。与启蒙思想家利用中国思想类似的事件是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科学革命20.某同学制作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的网页,设置了“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个栏目。如果要补充一个同类栏目,最恰当的是A.平型关大捷B.百团大战C.淞沪会战D.滇缅战役21.如图所示的美国工业生产情况,最早发生于A.独立战争时期 B.南北战争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罗斯福新政时期22.“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红军长征的胜利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新中国的成立23.从1993年到1996年底,中国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实现了从发展过快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是没有过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软着陆”表明中国A.市场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积累了市场经济经验C.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头等大事 D.经济体制的转换失利24.如图为朱熹所著《小学集注》《童蒙须知》等读本的页面。这种重在规范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读本自元朝起成为蒙学教材,一直延续到近代。这表明朱熹()A.开始以儒家伦常为教育内容 B.推进了儒学的普及和通俗化C.注重“知行合一”开启民智 D.顺应了儒学复兴的发展趋势25.据记载,王祯的《农书》(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等三部农书,后两部书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前一本书的重复。这段材料反映的最主要问题是A.从宋朝到清朝农具的品种没有增加B.从明朝到清朝农书编写水平停滞不前C.从元朝到清朝农具的性能没有变化D.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26.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B.“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C.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27.为应对“山东、河北二十余州大旱,饥馑死者二千余人”的灾情,唐中宗命人起草诏令并交A.户部依诏赈灾 B.唐中宗定夺 C.门下省审议 D.内阁裁定处理28.在12世纪西欧法学家眼里,“罗马法的救令和解答,无论是单个的或整体的,都构成了在罗马法学家自己心目中绝没有构成的一种书面理性,他们将罗马法连同《圣经》、教父著述以及教会的法律一起视为神圣的典籍”。据此可知,罗马法A.沿用到了12世纪 B.与教会法融为一体C.是理性主义的起源 D.具有普世法律价值29.下图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某民族的扩张路线。该民族是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达罗毗荼人 D.阿拉伯人30.两宋时期,随着文化的发展,在绘画领域出现了不少的新变化,画家们在绘画中更加注重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在艺术上更加倡导写实,在技法上更加体现出精密严谨认真的风格。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社会危机的加深 B.科学技术的发展C.深受理学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倡导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重视养老问题,周代即对有8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实行减免徭役政策,汉代为保证家庭养老的落实,规定不赡养老人者“弃市”(一种处罚措施);魏晋时期还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官方养老院——孤独园,由国家收养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唐朝法律规定: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意思是家有老人,子孙不能远走他乡,否则要被治罪。宋代《宋刑统》将不孝作为十恶之罪,对不孝之罪惩处比较重。明代养老制度堪称完备,不仅为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还设养老苑、惠民药局,收养孤赛老人。——摘自根据微信公众号唐语海谈《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材料二在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济贫院等社会救助机构承担了类似“养老院”的作用.940年,英国社会救助主管部门开始提倡建立现代养老院,并鼓励老年人入住养老院。在制定1948年的《国家救助法案》时,当时的健康部长提出用“养老机构”替代“济贫院”,以确保所有想要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都可以轻松入住。世纪60年代初,健康部再次提出健康和福利服务的总体目标是将老年人维持在社区中。20世纪70年代,英国官方发布了“老年人更加幸福”的报告,提倡让大多数老年人离开照护机构而回到家中接受服务。——摘编自石琤《英国养老服务政策对中国的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养老的特点,并分析古代养老制度产生的原因。(2)分析近代英国养老服务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32.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建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它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终于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根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1927下半年后,中共人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1934—1935年中共人数为何锐减?(3)1937以后中共人数为何迅速上升?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史上的全盛时期。除了以出版经、史、子、集为大宗的官府刻书取得长足发展外,满足大众文化类出版物消费的民间刻书业也快速发展。北京、徽州、杭州、南京、苏州等成为当时的印刷出版中心,但未形成自己的行会和独立职业。当时的出版业以手工雕版印刷为大宗,期间杂以木、铜、铅、泥等各种活字印刷方式。明清书坊主已经具有明确的图书销售意识,常见促销手段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美化装帧等,这对后世图书出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摘编自黎泽潮、温娟《明清图书出版特征及促销艺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材料二15世纪以后,欧洲出版业迎来了辉煌开端。1440—1450年,德国古登堡发明了包括木制转轮式印刷机的一整套印刷工艺;1464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械印刷厂。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世俗化程度的加深,欧洲图书种类明显增加,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医学及其他人文学科。16世纪开始,欧洲已开始出现从印刷业中分离出来的出版社和图书贸易商,继而出现出版、印刷、销售的三大专业分工,逐渐形成产业化生产。1709年,英国以“安娜女王法”的形式首次确认出版物的专有权归作者所有,此后逐步形成现代版权制度。——摘编自王昭启《明清时期中国未能最早形成出版产业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西方出版业发展的不同走向,并简析其成因及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知,英国棉纺锭总量在1834—1867年间一直呈上升状态,且均领先于其他国家,这表明英国当时棉纺工业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英国棉纺工业在欧洲棉纺织业中占优势,无法反映出英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故A项排除;表格信息中无法得出各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故D项排除2、C【解析】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故选C。3、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大子”、“小子”、“主次、嫡庶之分”等,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有了宗法制的继承原则,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B【解析】

据所学可知,二十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严重恶化,面对这种状况,毛泽东提出争取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经济发达国家”,因为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控制,这样中国在五十年代与苏联等东欧国家建交基础上,又同早已建交的瑞士、瑞典、丹麦、芬兰、挪威等国增进了友谊,又同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意大利和奥地利互派商务代表,故B符合题意;A项中与欧洲国家建交只有四国,与历史上各个时期都不符,A错误;C是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与材料不符,C错误;D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与材料不符,D错误。5、C【解析】

根据“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可知,江苏通州海门一带出现“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表明自然经济走逐渐向了解体,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并非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棉织业,并非及其生产的近代棉织业,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方是否加剧了棉纱倾销,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联系所学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表现分析解答。6、C【解析】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贡献C。A项是传统文化,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是反对儒家信条的;B项错误,黄老思想在西汉初年曾经实行过,往往是一个新王朝建立初期实行;D项错误,单纯的基督教在中国并未有多大的市场,不符合农民阶级的愿望。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颁布了纲领,是旧时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发生在新的时代,以拜上帝教为指导思想,反映了新的时代的特点。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7、B【解析】

据材料“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并结合所学可知,1853年,美国佩里率舰队叩关,史称“黑船事件”,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故B正确;英、法、中、俄与“黑船事件”无关,故AC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一朝轮舶炮声来,惊破看花众人梦”,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黑船事件”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8、D【解析】

由图表信息可知,罗斯福新政以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总体是上升的,而且幅度比较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罗斯福新政对经济体制的创新有密切关系,故D项表述正确;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错误;显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错误。9、D【解析】

七七事变是日本1937年制造的侵略中国北平的事件,与题干中的“占领华北要地”符合,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日本制造的侵略上海的事件,与题干中的“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相符合,故D正确;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是日本进攻东北,与材料“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相矛盾,故AB错误;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但是《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是1936年颁布的,C错误。10、D【解析】

根据题干,罗斯福对传统的“四大自由”有所调整,突出了“免于匮乏”“免于恐惧”这两个内容,这体现出了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罗斯福关注到了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贫民的诉求,D正确;“平等分配”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根本出发点——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排除A;从材料中得不出限制公民个人权利的表达,排除B;罗斯福只是把传统的自由主义进行调整,因此不能说是否定自由主义思想,排除C。11、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十二铜表法》对丧事习俗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简洁文明行为的规定,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D正确;材料未涉及宣传神权迷信色彩,A排除;材料未涉及对贵族特权利益的维护,B排除;材料仅涉及是丧礼习俗的规定,C排除。故选D。12、D【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信息革命方兴未艾,还在全球扩散和传播,绿色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这说明工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而材料强调工业发展的日新月异;B选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工业发展日新月异,看不出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到来,而第三次工业革命还在扩散和传播,尚未完成。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A【解析】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是对秦朝郡县制的消极反思,造成了王国问题。14、C【解析】

根据材料“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并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日本侵华不断加剧,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知识界出现了实现国家救亡与民族复兴的愿望迫切,救亡的意识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D项,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主张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拥抱回归的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15、A【解析】

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上升,不发达国家占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两种类型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A正确;B与题无关,排除;全球经济重心依然在发达国家,排除C;材料未反映出经济区域化,排除D。16、D【解析】

汉代张仲景在明清时期有画像,而且在日本印刷品上出现,说明张仲景代表的中医学得到传播和发展,D正确;两幅画像在研究张仲景相关内容时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排除;题干中的两幅画像不是雕版印刷品,排除B;文人画重在写意,排除C。17、B【解析】

纵情、享乐、狂欢体现了人们冲破教会禁欲观念,把握关注短暂的现实生活,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故B正确;罗马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动摇,在文艺复兴、尤其宗教改革后。排除A;“人民救助瘟疫能力有限”不符合材料中变化的主旨,排除C;欧洲商路中心向西转移是新航路的结果,排除D。故选B。18、C【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61年”,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国会之所以很快批准肯尼迪的要求,也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的,而当时国家利益的主要表现就是对苏冷战,遏制苏联,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50—70年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故B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成立,故D项错误。19、B【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借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宣扬理性反抗封建制度,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精神,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B项符合题意;智者运动并未借助传统思想,排除A项;宗教改革直面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未借助其他形式,排除C项;科学革命是对世界新的认识与探索,摆脱了传统基督神学的束缚,排除D项。故选B。2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有力抵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排除,本身属于太原会战里面的内容;BD两项不符合“抗战初期,国民党”。进一步可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淞沪会战21、C【解析】

图中数据说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对石油工业实行了垄断,杜邦火药公司对火药工业实行了垄断。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垄断现象最早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正确;独立战争时期指的是1775年—1783年,南北战争时期指的是1861—1865年,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故ABD错误。22、A【解析】

由“南湖”、“画船”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诗反映了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召开的信息,因此该诗当是为纪念中共的成立,选A;该诗为纪念中共成立,与长征、抗日战争和新中国成立无关,排除BCD项。23、B【解析】

经济软着陆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材料中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体现的是对市场经验的积累,B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A排除;当时中国社会的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24、B【解析】

根据图片中“仁义礼智人性之纲”“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和题干中“重在规范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集大成者朱熹重视以理学修养观教化儿童,提高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从而推进了儒学的普及和通俗化,故B项正确;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人伦纲常已成为教育内容,故A项错误;“知行合一”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故C项错误;儒学复兴运动是在唐后期至北宋,随着宋代理学产生与发展,这一运动即已结束,故D项错误。25、D【解析】

“从宋朝到清朝农具的品种没有增加”,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本身就是错误的,该项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并没有材料印证“从明朝到清朝农书编写水平停滞不前”,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题目材料主要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没有提及“从元朝到清朝农具的性能没有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根据材料“王祯的《农书》……后两部书中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是前一本书的重复”,说明这段材料反映了从元到清农业生产技术几乎停滞不前,该选项符合题意,故D正确。【点睛】中国科技16C以后滞后的原因: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限制

②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

③文化上:科举制度、思想专制

④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

⑤科技缺陷:中国古代科技过分强调实用性,未能向近代理论科学转变26、B【解析】

通过材料“湖南道”“印尼海域”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尼,同时道这一地方高级行政单位最早出现于唐朝,故选B;宋元时期并没有道这一地方行政区划,排除A;题记实际上说明政府对商业管理的强化,排除C;湖南道并不一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D。27、C【解析】

唐代三省六部制下,起草的政令要经门下省审议,故C项符合题意;户部赈灾和唐中宗定夺不符合三省六部制的程序流程,排除AB项;唐代无内阁,内阁是在明朝出现的,排除D。故选C。28、D【解析】

题干信息“将罗马法连同《圣经》、教父著述以及教会的法律一起视为神圣的典籍”可知,体现了罗马法的敕令和解答充满了理性,到十二世纪仍然被西欧法学家所大力推崇,被视为神圣的典籍,这说明罗马法具有普世法律价值,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价值,没有沿用到12世纪,A项错误;体现的是罗马法具有普世法律价值,而不是与教会法融为一体,B项错误;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的理性主张是理性主义的起源,C项错误。29、B【解析】

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通过多年征战,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故答案为B项;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排除A项;达罗毗荼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生活在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阿拉伯人在8世纪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主要区域是阿拉伯半岛,排除D项。30、C【解析】

在两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和普及,文人更加重视对生活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在“格物致知”思想的指导下也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故C项正确;两宋时期并没有相较以往的朝代更明显的社会危机,故A项错误;科技的发展并不会导致画家对生活体验的变化和艺术风格的变迁,故B项错误;两宋时期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对绘画风格直接倡导,故D项错误。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以居家养老为主;有法律保障;政府有政策保障;历代养老政策具有继承性;政策不断完善。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政府的重视;重视亲情的家庭观念;巩固统治的需要(2)变化:工业革命之后社会救助机构(济贫院)承担了“养老院”的作用;二战后初期提倡建立现代养老院并制定法案;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将老年人维持在社区中和家中养老。影响:养老服务政策从无到有,养老福利日渐完备;促进了社会稳定;但其政策也存在弊端。【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汉代为保证家庭养老的落实,规定不赡养老人者‘弃市’”和唐朝的“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等信息。可得出以居家养老为主;根据材料汉朝的“弃市”、唐朝的法律规定、宋朝的《宋刑统》等信息可得出有法律保障;政府有政策保障;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养老从汉朝的单一的处罚措施到明代养老制度的完备,体现出了古代中国养老制度的继承性和政策不断完善的特点。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汉代以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儒家的孝悌思想影响着古代中国的养老,得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从周到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得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养老;根据材料可知,从周到明政府在养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政府的重视;受宗法观念的影响,我国有着浓厚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得出重视亲情的家庭观念;政治制度是政府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养老制度也不例外,养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民众安居晚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可得出巩固统治的需要。(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济贫院等社会救助机构承担了类似‘养老院’的作用”和“英国社会救助主管部门开始提倡建立现代养老院”以及“提倡让大多数老年人离开照护机构而回到家中接受服务。”等可知英国养老政策的变化经历了由社会养老到政府提倡再到居家养老的变化,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可知英国的养老制度经历了由社会到政府提倡的过程,可得出养老服务政策从无到有,养老福利日渐完备;养老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老年人这一群体安居晚年,对社会的稳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得出促进了社会稳定;分析影响类的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的观点,可知任何制度的存在都有弊端,可得出英国养老制度存在着弊端。32、(1)大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做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将部队带到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退敌人围剿,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1934年由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遭到重大损失被迫长征。(3)1937年长征胜利转危为安;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