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十一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十分注重水利设施的修筑。如图所示水利工程修建于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代 D.汉代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割辫表明了坚持改良主义的立场B.黎元洪割辫体现了其人坚持革命的倾向C.袁世凯割辫反映了民主科学已深入人心D.三人割辫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3.1953年5月,中苏签订“5.15协定”,包含苏联技术援助91个新扩建工业项目,1954年底确定为苏联援华项目156项。1956年,援华苏联专家人数达到高峰,为3113人。“5.15协定”A.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B.使中国坚定了“一边倒”政策C.帮助中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D.配合了中国国家发展战略需要4.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B.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C.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5.如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C.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D.国家“211工程”计划开始实施6.“(唐)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高宗时“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玄宗开元十一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下设吏、兵、户、刑礼等五房分理有关政务。根据上述材料,唐代前期的“政事堂”A.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 B.促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C.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 D.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7.胡适称严复为“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晚年严复(辛亥革命前后至临终)的思想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从传统观文化中找寻丢失的民族凝聚力。这种变化说明了他A.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 B.发现西方思想源于中国C.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 D.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8.有学者指出,汉、唐、宋时,“天下等于中国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统驭天下中国之主”。据此可知,清代这一认识A.体现了“夷夏”之辩的日益弱化B.丰富了传统“天下”观的内涵C.为构建其华夏正统地位而服务D.明确了“中国”与“天下”概念9.有学者指出,苏联的现代化不可能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该学者意在强调A.苏联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路径不同B.苏联的现代化模式是不得已的选择C.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D.苏联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10.如图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据如图可知,中国古代A.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 B.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C.重农政策的渊源流长 D.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11.下表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1.741.482.69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12.近代中国一场战争,使“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江、浙、皖诸省往往“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其中强有力者,飞来客燕,敢欺本地篱鷃,有主田畴,强行霸占,有喧宾夺主情形”。导致该情形发生的历史事件是A.中英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中日甲午战争 D.义和团运动13.下表是中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比重的变化情况表(不包括手工业)。此表可以说明当时新中国A.已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B.社会主义改造条件成熟C.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D.资本主义工业备受挫折14.“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现象始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15.1952-1956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表据此可知A.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B.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C.农村储蓄在总量上均高于城镇储蓄 D.城乡居民储蓄总量有不同程度增加16.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这一变化反映了A.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B.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C.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D.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17.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常言“我非相,乃摄也。”此言A.言不由衷 B.谦虚矜持 C.符合实际 D.擅权邀功18.下表为1850一1913年欧洲部分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结合当时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可知注:①1861—1870年数据②1860—1870年数据A.统一与否是影响工业生产迅速增长的关键因素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水平优势不再C.趋向近代化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D.轻工业发展是工业生产能力增长的最主要原因19.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史籍不载,也没有其他证据表明汉末有异性兄弟金兰结义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于桃园三结义着墨甚多,同时期在许多水陆码头出现了“三义庙”“结义庙”。这反映出当时A.地域性文学得到充分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对信义的重视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 D.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20.下表反映的是1750年至190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其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32.8%

29.8%

19.7%

6.2%

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近代民族工业不断萎缩③西方列强在华设厂④欧美国家工业发展迅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1.13世界末到17世纪,被称为西欧的”原初现代化”时期。现代意识的兴起是其中一个表规,其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 B.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C.激发人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 D.推进人类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22.在儒学“天人合一”的理论中,“天”曾经历了由“神”到“理”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思想因素是A.佛道思想的迅速传播 B.专制政治的发展C.封建伦理道德的诱导 D.农业生产的发展23.“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该观点意在强调A.以契约来限制官吏职权 B.官吏行使权力需受人民监督C.人民有权随时撤换官吏 D.个人意志可凌驾于公权之上24.1987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凡是没有进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可以经过短期职业技术培训,然后就业。这一决定A.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 B.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兴起C.提升了高等教育质量 D.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25.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6.表格内容为大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丘吉尔好了!我们总算赢了。斯大林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罗斯福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A.九一八事变 B.原子弹轰炸广岛C.珍珠港事件 D.《三国同盟条约》签订27.12世纪的欧洲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阐释,开始聚焦于一个家族、民族或王国自身的发展历程,而不再从宗教的视角强行用教义建构历史。这从本质上说明了A.神权统治的瓦解 B.史料来源的多样性 C.宫廷文化的盛行 D.历史观趋于世俗化28.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B.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C.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D.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29.清人秦荣先《上海县竹枝词》写道: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直唤娇娘帮出力,汗淫粉颊赛红霞。这里的“踏车”A.推动交通工具的近代化B.利用水力提高了农田抗早能力C.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D.表明灌溉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30.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交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组织全国各大城市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该宪法出台的过程说明了A.先法修订程序是极其复杂的 B.宪法制定的严肃性和群众性C.宪法的出台经过了充分讨论 D.宪法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32~1854年,俄、法、英、美、波等国先后研制和开发了石油产品、设备与油田。1859年,美国钻出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标志着近代石油产业的开端。1861年,一船煤油从美国抵达英国伦敦,打开了石油贸易的大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飞机等新产业兴起,欧美各国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石油产业,极大带动了石油业的成长。19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为2100万吨,到1940年猛增至3亿吨。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众多石油公司涌现出来,迅速扩张规模,垄断了炼油工业与销售市场。1920年至1945年,美国16个州发现油田,美国石油发明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南美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也得到开发,并形成剧烈竞争。——摘编自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140年》材料二中国近代石油业起步于19世纪后半叶,经过多年发展,基础仍极其薄弱。1904—1948年,旧中国累计生产原油仅278.5万吨,而同期进口“洋油”2800万吨,被西方讽为依赖“洋油”过日子的“贫油国”。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石油工人以主人翁姿态努力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50年代末,我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4个石油天然气工业基地,主要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1960年春,数万石油大军在大庆展开了一场石油大会战,依靠“铁人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仅用三年半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油田。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石油已可以基本自给。此后,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等相继建成,炼油工业也得到发展。到70年代,我国原油产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不仅能满足自身需要,而且可以出口石油。——摘编自申力生《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第二、三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世界石油产业的发展特点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石油业薄弱的主要原因,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石油业发生的巨变。32.材料扬雄,西汉末年人,他对先秦道、法、名家非毁儒家非常不满,又认为当今主流的今文经学家以“诡辞”遮蔽圣人之道,迷惑大众。扬雄模仿《周易》的形式作《太玄》,参以道家思想,从阴阳消长等层面,对天地人共通的关系进行深度探究。在对“玄”的解读中,他放弃了“道”“自然”的概念,重视“气”的原始性。在《法言》中,与当时流行的以孔子为“圣王”不同,扬雄认为孟子与孔子无异,并想以孟子为榜样,恢复圣人之道的真面目。他还针对流行的诚纬之说动辄以符瑞来解释人世,提出人自身具备了认知之心,诚纬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扬雄还提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通过后天的“学”对人性进行修正,达到除恶成善的“修性”目的——摘编自汤一介、李中华主编《中国儒学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扬雄思想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扬雄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33.材料嘉(庆)、道(光)以后,清朝医政日趋颓废,庸医充斤,疾病流行,公共卫生堪忧。一批官员和知识分子认为,清洁卫生是“地方行政第一要务”,“强民以重医为先”。与此同时,外人在华设立的医院和医校为中国提供了模仿的样本,逐渐赢得国人信赖。新政实施后,巡警部将医疗卫生纳入职责范围;民政部设卫生司,负责医疗卫生。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政策涉及医学教育、卫生行政、医院建设、公共卫生等多个方面,远超1901年以前60年间的成就。然而,从整体上看,清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没有全盘的统筹计划,也没有独立的专门卫生行政系统,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严重受制于人才和财力。——据关晓红《清末新政制度变革研究》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新政时期的医疗卫生改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据图示可知,该水利工程位于关中平原的洛水和泾水之间,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郑国渠,建于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郑国渠修建时间不符合,排除。故选B。2、D【解析】

辛亥革命时期的割辫体现出的是革命的精神,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割辫都折射了近代民主革命成为潮流,D正确;孙中山割辫表明了革命的立场,A错误;黎元洪属于旧官僚,显然不倾向于革命,割鞭子显然是处于无奈,B错误;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口号,袁世凯割辫是欺骗革命的需要,C错误。3、D【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与中国签订“515”协定,制定并实施援华项目,配合了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项正确;新中国经济恢复的任务在1952年底已经完成,A项错误;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坚持的前提和原则是独立自主,B项错误;中国对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与苏联的技术援助不符,C项错误。4、B【解析】

维新变法运动是清政府从制度层面的自我拯救,B正确。清政府自我拯救是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所以A错误。洋务运动并没有实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C错误。护国运动护的是中华民国,是反对袁世凯复辟的运动,D项错误.5、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的背景是,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C项正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都是在21世纪初,AB两项错误;1995年国家开始正式实施的“211工程”计划,不是1987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背景,D项错误。6、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材料中列举了三个时期政事堂的地位,从原来的附属性机构,到后来成为能够统领五房的决策机构,故D项表述正确;其它三项都与材料意思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7、D【解析】

根据材料“由‘力主西学’、‘非西洋莫与师’转归先王教化之责”可知,严复作为维新变法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由主要学习西方转为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凝聚力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说明严复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D项正确;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学是康有为主张,并且不符合材料主旨内容,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西方思想根源,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严复探索救亡图存过程中其思想主张的变化,“思想深受西方思想影响”不能完全反映材料内容,C项错误。8、C【解析】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其天下观中回避了夷夏之辨,目的在于构架华夏正统地位,C正确;清朝统治者的认识并未弱化夷夏之辨,而是以正统自居,排除A;清前期的天下观依然没有脱离传统天下观的范畴,在内涵上并未出现创新,排除B;清初统治者并未对中国和天下两者的概念进行阐述,而是将两者融为一体,排除D。9、B【解析】

据材料“苏联的现代化……,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可知,由于当时苏联面临的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这说明苏联的现代化模式是不得已的选择,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国家的工业化道路,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C错误;据材料“苏联的现代化……,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可知,由于当时苏联面临的外部形势,决定它的工业化道路,没有体现其“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D错误。10、D【解析】

战国到晚清在农耕技术上未有本质上的改变,说明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D正确;精耕细作体现的是田间管理等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民为邦本属于民本思想,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B;牛耕图未体现出政府政策属性,C排除。11、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为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科技的进步,排除B;工人实际收入增长的幅度低于经济发展增长的幅度,说明工业革命期间社会财富分配还是不公,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C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工人的收入毕竟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生活整体上还是有所改善,排除D。【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工业革命的掌握和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是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事实上考生如果能够联系1929年经济大危机前,美国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也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就说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参照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12、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范围正好涉及到江、浙、皖诸省,对这些富饶的地区的经济造成了破坏,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都是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者之间的战争,与题意不符合,排除。13、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到1952年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比重占据绝对优势,这说明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走向成熟,B正确;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刚完成,A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4、D【解析】

根据材料,天子的印称为玺,用玉来制作,禁止民间使用玉来制印,这反映君主为了突出“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严禁老百姓僭越。皇帝制度从秦朝开始,故答案为D;ABC都是奴隶社会,还没有皇帝制度,排除。15、D【解析】

根据“1952—1956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表”可以看出1952年时城镇存款为8.6亿,农户储蓄为零;到1956年城镇储蓄为22.4亿,农户储蓄为4.3亿,说明城乡居民储蓄总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故选D;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AB错误;C明显不符合图表信息,排除。16、A【解析】

据材料史官流向诸侯国再到卿大夫家可知史官的社会地位在不断的下降,这正印证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被削弱、旧有社会秩序被破坏的局面,故A正确。B项只是表面的表现,故错。家国一体指的是一个人既是家族的族长,又是国家的掌权者,同时家族势力在国家的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材料无关,故C错。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错。17、C【解析】

内阁不是法定一级的中枢机构,与宰相不同,因此张居正的言论符合内阁制度,C正确;张居正的说明符合实际,A、B、D的描述不准确,排除。18、C【解析】

19世纪中期,德意的统一、英国的议会改革、俄国的1861改革都是趋向近代化的变革,而表格中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数据也是有较快发展,因此趋向近代化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C正确;德国统一前的增长率是题干国家里最高的,统一后也只是略有提高;意大利统一后反而比统一前增速略有下降,A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生产仍然保持正增长,其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二、世界第三,B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工业发展是工业生产能力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材料也未体现工业结构,D排除。故选C。19、B【解析】

水陆码头多为商品经济发展之处,商业发展需求使对信义更为重视,故B正确;材料与地域性文学发展无关,排除A;“义”为我国传统主流道德观念,材料未体现主流观念的变迁,排除C;材料并不能说明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排除D。故选B。20、C【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比例在近代逐年减少。近代以来,外来商品的入侵和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使得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传统手工业也收到冲击,所以①正确。同时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近代工业发展,工业产品数量逐渐增加,所以④正确。②时间不符合,中国民族工业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开始萎缩的,③项错误,西方列强在华设厂是在1895年以后。所以本题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点评:近代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的比重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工业革命前,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上的比重相对较高,但是工业革命后,西方采用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中国还是固守在传统的小农经济的范畴之下,以至于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21、D【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均彰显了人们在自然界与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共同推进人类在精神层面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故D项正确;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指的是宗教改革,排除A项;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指的是科学革命,排除B项;激发人类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指的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故选D。22、A【解析】

儒家思想出现由“神”到“理”的转变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广泛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从唐代开始,儒家思想家们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到宋代形成了理学体系,完成了儒家思想由“神”到“理”的转变,故选A;这一转变与封建伦理道德、专制政治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无关,故排除BCD。23、B【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说”,即官吏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权,也要接受人民的监督,B正确;材料强调“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故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官吏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也可以撤换,C说法片面;D与材料无关。24、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1987年中央做出完善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国民教育体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职业教育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兴起;C选项错误,高等教育质量与职业教育的普及没有必然的联系;D选项错误,职业教育并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5、C【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运动由学习西方技术到制度,故C选项正确;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在《南京条约》就有,故A选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在19世纪60-70年代,故B选项错误;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故D选项错误。26、C【解析】

1941年日本制造珍珠港事件宣告太平洋战争爆发,刺激了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力量大大增强,故上述三国领导人有如上评述,故C符合题意;194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美英忙于应对经济危机,苏联忙于国内经济建设,并不真正关心日本侵华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1945年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此时日本穷途末路,斯大林该评论的是美国行为,故B不符合题意;1940年9月,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签订《三国同盟条约》,确立了三国轴心同盟,此时苏德互不侵犯,美国尚处于中立状态,反法西斯国际形势堪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7、D【解析】

欧洲12世纪正是市民阶层、城市、大学兴起时期,同时期等级君主制也即将兴起,意味着世俗社会不断发展,冲击宗教观念,而历史的叙述和阐释恰恰说明这种世俗化趋势,即历史观趋于世俗化,D正确;12世纪的欧洲处于中世纪,神权统治并未瓦解,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史学研究关注方向的转变,与史料来源无关,排除B;家族、民族与宫廷文化无关,排除C。28、B【解析】

根据材料中投票人在不认识当事人的情况下,仅凭个人感觉,让人代为投票的现象,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不是真正的民主和理性的判决,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的局限,而不是充分的民主,A项错误;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对维护民主政治起了一定作用,C项错误;材料中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不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D项错误。29、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详解】根据材料“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可见是指灌溉工具翻车,依靠人力,故排除A和B,选择D。材料中不能获取C选项的信息,故排除。【点睛】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朝代三国曹魏唐朝宋朝明清灌溉工具翻车筒车利用水力灌溉高转筒车利用水力灌溉风力水车利用风力灌溉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时期的漕渠、白渠、龙首渠30、B【解析】

据材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宪法起草委员会讨论通过……各方面代表人物8000多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讨论修改而成宪法草案,……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又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约有15亿人参加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可知,1954年宪法从起草到通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说明宪法制定是非常严肃的,并且经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宪法的制定,而不是修订,A错误;C说法片面,错误;宪法代表队是广大人民的意愿,而不是历史经验的高度总结,D说法错误。【点睛】我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都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①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石油产量迅速增长,石油贸易日益兴盛;②石油资源开发及产业分布由欧美扩展到南美、中东等更多地区;③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②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③世界市场的扩大及垄断组织的形成;④美国的崛起与扩张。(2)原因: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经济与科技落后;③“洋油”倾销(外国经济侵略)。巨变:①由依赖“洋油”到实现石油自给;②从“贫油国”变为产油大国。【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一“先后研制和开发了石油产品、设备与油田,标志着近代石油产业的开端,打开了石油贸易的大门。”“世界石油总产量为2100万吨,到1940年猛增至3亿吨”等信息可知石油工业迅速发展,石油产量迅速增长以及石油贸易日益兴盛;依据材料一“美国石油发明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南美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也得到开发,并形成剧烈竞争”可知石油资源开发及产业分布由欧美扩展到南美、中东等更多地区;依据材料一“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等众多石油公司涌现出来,迅速扩张规模,垄断了炼油工业与销售市场”可知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原因:依据材料一“欧美各国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石油产业”可知欧美各国政府的支持;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及垄断组织的形成和美国的崛起与扩张回答。(2)原因: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