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如下(部分染色体,无突变发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为前期I,不会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B.乙为中期I,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和2套遗传信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核膜凹陷形成环沟2.关于下列三种小分子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葡萄糖②核苷酸③氨基酸A.都含有C、H、O、N元素 B.都是构建生物大分子的单体C.都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D.都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3.构建模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四个模型的表述正确的()A.模型一表示某鱼类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A'A段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模型二表示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草生长的影响,IAA浓度为b时,根不生长C.模型三表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依赖于Na+浓度梯度D.模型四表示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甲高,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4.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有丝分裂时,应尽量在一个视野中找全分裂各时期的细胞B.制备细胞膜时,在高倍镜下观察到水中的红细胞凹陷消失,细胞破裂C.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D.黑藻叶肉细胞呈单层分布,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双层膜5.疟原虫是一类寄生性的单细胞动物,是疟疾的病原体,在人体内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中。疟原虫的寄生会使红细胞膜发生变化,它在细胞内的大量增殖可使红细胞裂解死亡。相关研究表明,未感染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其磷酸化水平可能存在差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会通过减少红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减弱其细胞代谢B.疟原虫通过引发肝细胞、红细胞的细胞膜流动变形而进入宿主细胞C.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不易感染疟原虫,可能与细胞表面糖蛋白变化有关D.疟原虫形态的维持与蛋白质纤维形成的细胞骨架有关6.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4不含甲病治病基因,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Ⅲ-10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C.若Ⅱ-5和Ⅱ-6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念为5/8D.若Ⅲ-11与某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两病的概率为1/312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艾滋病药物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吗?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提供了用于一般治疗的抗病毒药物,其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是原本用于艾滋病治疗的药物。为什么治疗艾滋病的药物能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具有包膜,包膜上有侵染宿主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其中,新型冠状病毒包膜上的S蛋白能识别并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HIV病毒包膜上的gp120在宿主细地T细胞表面的受体则是CO4蛋白。HIV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RNA,但两种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所经历的生化历程不尽相同。HIV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经过逆转录—整合—转录—翻译—装配的过程,最终出芽释放。其中,翻译时会先表达出一个多聚蛋白,该多聚蛋白在一种HIV蛋白酶的催化下被剪切成多个有功能的蛋白质。而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RNA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翻译时产生的多聚蛋白也需要在其自身蛋白酶的催化下进行剪切以形成RNA复制酶等有功能的蛋白质。随后,新型冠状病毒RNA在RNA复制酶的催化下进行复制,与转录、翻译所得的其他成分装配后释放。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作用对象正是这种HIV蛋白酶。它们与HIV蛋白酶的活性中心结合进而抑制其活性。冠状病毒切割多聚蛋白的主要蛋白酶是3CLPro,研究者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能与SARS病毒的3CLPro活性中心结合。而SARS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96%。此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SARS治疗中也表现出一定的有效性,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仍需谨慎乐观,其疗效和疗效仍需更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数据支持。(1)请写出构成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基本单位的中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文中信息,两种病毒宿主细胞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文中信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能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因是什么?用这两种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局限性体现在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治疗艾滋病还有其他几种药物,如AZT和雷特格韦,它们作用的对象分别是HIV的逆转录酶和整合酶,请问AZT和雷特格韦能否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请做出判断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文中信息,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还有哪些其他可能的研发思路?请写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果蝇是科研人员经常利用的遗传实验材料,其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D、d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F1的雄性表现型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3:1:1,雌性个体表现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0:1:0。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2)F1果蝇中,截毛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3)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c);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与结论:①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②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③若子代果蝇出现____________,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9.(10分)已知某种小鼠的体色由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A1控制灰色,A2控制黑色,A3控制黄色,基因B控制色素的形成,基因型bb的小鼠为白色。科研工作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基因M定向插入到基因B或b所在的染色体上,并培育出均含有一个基因M的小鼠品系:灰色①、黑色②、黄色③,M基因纯合致死。每个小鼠品系中雌雄个体各有若干只,且基因型相同。已知上述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染色体结构缺失个体正常存活。对这三个品系小鼠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实验一:实验二:(1)由杂交实验一、二可知,基因A1、A2、A3的显隐性关系是______________。杂交亲本①②③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上述实验推断,在品系①②③中基因M与基因___________(填“B”或“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3)仅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基因B、b与基因A1、A2、A3之间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进一步研究确定基因B、b与基因A1、A2、A3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让实验一F1中的多只灰色鼠相互交配,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多次进行实验二的过程中,F1代偶然出现了一只黄色雄鼠。为探明其产生机理,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操作:提取该鼠性腺中处于联会期细胞,用六种颜色的特殊荧光分子分别对细胞中可能存在的基因M、B、b、A1、A2、A3进行特异性染色,然后将未被相应基因结合的荧光分子洗脱,在显微镜下检测基因的着色情况,每个被染上颜色的基因都会出现一个光点。请分析下列变异类型会出现的光点的颜色和数量。①若该黄色雄鼠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则一个细胞中可能出现5种颜色10个光点或___________。②若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一个细胞中出现___________。③若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条染色体结构缺失导致的,则一个细胞中出现___________。10.(10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南方某地为了恢复被破坏的常绿阔叶林而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逐渐得以恢复。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地区某植物种群具有的特征有______(填序号)。①出生率②垂直分层现象③年龄组成④空间特征⑤复杂的种间关系⑥丰富度(2)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其速度比裸岩上进行的演替要快一些,速度较快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条件得到了基本保留。(3)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后,以______能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流动。输入第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一部分____;一部分____。(4)该地区某养鸡场为了提高家禽产蛋率,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这一过程中光刺激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信息。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5)与苔原生态系统相比,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高,原因是___。11.(15分)研究人员为探究亮红眼果蝇突变型的形成机制,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1)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杂交实验,F1均为野生型,F2野生型与亮红眼的比为3:1,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说明亮红眼是一种位于____染色体上的____突变,属于____(可遗传/不可遗传)的变异。(2)红眼突变型果蝇还有朱红眼、朱砂眼和猩红眼等类型,朱红眼(a)、朱砂眼(b)和猩红眼(d)三个基因分别位于Ⅱ号、X和Ⅲ号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或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关系,以4种突变型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杂交后代亮红眼♂×朱红眼♀亮红眼♂×朱砂眼♀亮红眼♂×猩红眼♀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F157♂∶66♀07763♂0114♂∶110♀F2116♂∶118♀90♂∶92♀75♂∶79♀110♂∶109♀0227♂∶272♀请回答问题:①根据亮红眼与朱红眼果蝇杂交,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接近于9:7,可知控制果蝇亮红眼与朱红眼的基因位于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____定律。②亮红眼与朱砂眼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③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杂交,F1、F2中没有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亮红眼基因与猩红眼基因是____(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3)果蝇的眼色与其色素合成细胞产生的眼黄素有关,眼黄素由色氨酸经过酶促反应合成。研究发现亮红眼果蝇的眼黄素显著偏低,但色氨酸酶促反应正常运行。由此推测,亮红眼基因可能与___有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甲为前期I,会因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而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A错误;B、乙为中期I,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每两个未分开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与从细胞相对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此时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B正确;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和4套遗传信息,C错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细胞膜凹陷形成环沟,D错误。故选B。2、B【解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苷酸(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葡萄糖(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氨基酸的组成元素至少有C、H、O、N,而葡萄糖的组成元素为C、H、O,A错误;B、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核苷酸是核酸的单体,葡萄糖是多糖如纤维素等的单体,B正确;C、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C错误;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运输的方式,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C【解析】

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增长型的种群中幼年个体数大于老年个体数。人体中的体液可以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又可以分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双向的物质转换,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单向传递给淋巴,淋巴又单向回流入血浆中。模型四中甲为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丁为细胞内液。【详解】A、模型一中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大于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B、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模型二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生长素对根表现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并不代表根就不生长,B错误;C、模型三中可以看出氨基酸和Na+协同进入细胞,其中氨基酸属于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Na+属于顺浓度梯度进细胞,氨基酸的转运需要依赖于Na+浓度梯度提供能量,C正确;D、丁为细胞内液,其中的O2是由组织液中自由扩散而来,丁的O2浓度比甲低,D错误;故选C。4、B【解析】

正常的红细胞为两面凹型,将红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形成圆涨的红细胞,直至细胞过度吸水而破裂。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具有细胞壁、大液泡;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详解】A、由于细胞大多数位于细胞分裂的间期,所以一个视野里难以找全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细胞,可通过移动装片在不同视野中找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A错误;B、红细胞吸水后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B正确;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能观察到质壁分离,C错误;D、叶绿体的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而高倍显微镜看到的是显微结构,故不能观察到叶绿体的两层膜结构,D错误。故选B。5、A【解析】

由题意“未感染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而其磷酸化水平可能存在差异”,说明疟原虫的感染不影响基因的表达,通过影响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磷酸化影响葡萄糖的运输。【详解】A、由“未感染和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可知,感染疟原虫不会减少红细胞膜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数量,A错误;B、疟原虫是单细胞动物,通过其细胞膜与肝细胞、红细胞的膜融合进入宿主细胞,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C、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不易感染疟原虫,可能与细胞表面糖蛋白变化有关,C正确;D、蛋白质纤维形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D正确。故选A。6、D【解析】

据图分析,Ⅱ-3、Ⅱ-4不患甲病,其儿子Ⅲ-7患甲病,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4不含甲病治病基因,因此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5、Ⅱ-6不患乙病,其女儿Ⅲ-9患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625,假设乙病致病基因为b,则b的基因频率为1/25,B的基因频率为24/25,因此正常人群中杂合子的概率=2Bb÷(2Bb+BB)=2b÷(2b+B)=1/13。【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Ⅲ-10患甲病,而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来自于Ⅱ-5,而Ⅱ-5的致病基因又来自于Ⅰ-2,B错误;C、假设甲病致病基因为a,则Ⅱ-5基因型为AaXBXb,Ⅱ-6AaXbY,后代甲病发病率为1/4,乙病发病率为1/2,因此后代只患一种病的概率=1/4+1/2-1/4×1/2×2=1/2,C错误;D、Ⅲ-11基因型为2/3AaXBXb,正常男性为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AaXBY)的概率为1/13,两者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2/3×1/13×1/4=1/78,患乙病的概率为1/4,因此后代患两病的概率=1/78×1/4=1/312,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两种病毒表面的配体蛋白不同,特异性结合的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也不同,因此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原因: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蛋白酶活性局限性:这两种药物并不是为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量身定做的抑制剂。在亲和力和特异性上肯定不是最佳不能,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不具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比如,可以抑制病毒与细胞结合,或者抑制胞吞,抑制装配或释放等【解析】

1、中心法则的图解:。2、HIV病毒的结构:HIV是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HIV没有细胞结构,必需寄生在T细胞中才能生存。3、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RNA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翻译时产生的多聚蛋白也需要在其自身蛋白酶的催化下进行剪切以形成RNA复制酶等有功能的蛋白质。随后,新型冠状病毒RNA在RNA复制酶的催化下进行复制,与转录、翻译所得的其他成分装配后释放。说明新型冠状病毒为RNA复制病毒。【详解】(1)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由题意可知,两种病毒表面的配体蛋白不同,特异性结合的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也不同,因此侵染的宿主细胞不同。(3)由题干信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能与SARS病毒的3CLPro活性中心结合。而SARS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蛋白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96%。”可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可能通过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蛋白酶活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但由于这两种药物并不是为新型冠状病毒的3CLPro量身定做的抑制剂,在亲和力和特异性上肯定不是最佳。(4)由题干信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RNA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不经过逆转录过程,即不存在逆转录酶和整合酶,所以AZT和雷特格韦不能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研发新型冠状病毒治疗药物的思路就是想办法不让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或想办法抑制其在细胞内增殖,比如可以抑制病毒与细胞结合,或者抑制细胞胞吞,抑制其在宿主细胞内的装配或释放等。【点睛】本题以“2019-nCoV”为载体,主要考查病毒的特点、遗传信息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目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结合背景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8、常1/3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和统计后代果蝇的表现型和比例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亲本均为灰身刚毛,后代出现了性状性状分离,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刚毛对截毛为显性。后代雌性中没有截毛,因此果蝇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雄中灰身:黑身比例均为3:1,因此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XDXd和AaXDY。【详解】(1)由于后代雌、雄个体中都有灰身和黑身,由此可见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所以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亲本的基因型为AaXDXd和AaXDY,如果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一对相对姓状,后代的基因型为XDXD、XDXd、XDY、XdY,且4种基因型所占比例相等,则截毛基因Xd基因频率为(1+1)/(1×2+1×2+1+1)=1/3。(3)由于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所以要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需要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任意的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后代果蝇的表现型和比例情况。如果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遗传变异,则子代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如果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子代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XrXc),则子代XcY致死,子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以及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A1A1BbM、A2A2BbM、A3A3BbM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B因为无论基因B、b与基因A1、A2、A3之间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上述杂交的结果都相同,灰色∶黑色∶白色=6∶2∶43种颜色8个光点4种颜色10个光点4种颜色8个光点【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详解】(1)由题意可知,灰色①的基因型为A1A1BbM、黑色②的基因型为A2A2BbM、黄色③的基因型为A3A3BbM其中B和M连锁,且M基因纯合致死,由杂交实验一、二可知,基因A1、A2、A3的显隐性关系是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2)若基因M与基因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在上述杂交结果中不会出现白色个体,因此在品系①②③中基因M与基因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3)因为无论基因B、b与基因A1、A2、A3之间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上述杂交的结果都相同,所以仅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基因B、b与基因A1、A2、A3之间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现已知基因B、b与基因A1、A2、A3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实验一F1中的多只灰色鼠的基因型为A1A2BbM,若然这些灰色鼠相互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为(1灰色A1A1、2灰色A1A2、1黑色A2A2)×(2有色BbM,1白色bb),则表现型及比例为6灰色∶2黑色∶4白色。(4)在多次进行实验二的过程中,根据之前的分析可知,实验二中F1的基因型为A2A3BbM(黑色)和A2A3bb(白色),若进行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则它们细胞中荧光标记的种类数依次为5和3,由于观察染色体的时间为联会时,故细胞中含有荧光点的数目依次为10和8;若F1代偶然出现的黄色雄鼠是由于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则发生突变的只能是由A2A3BbM突变为A3A3BbM,则荧光点的种类数变为4中数目为10;若F1代偶然出现的黄色雄鼠是由于某条染色体结构缺失导致的,则只能是含A2的染色体发生了缺失,即由A2A3BbM突变为A3BbM,则荧光点的种类数变为4中数目为8,据此分析如下:①若一个细胞中可能出现5种颜色10个光点或3种颜色8个光点,则该黄色雄鼠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而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②若一个细胞中出现4种颜色10个光点,则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③若一个细胞中出现4种颜色8个光点。则该黄色雄鼠是由于某条染色体结构缺失导致的。【点睛】认真读题和提取信息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①③④次生土壤化学生产者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物理调解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组分多、食物网复杂【解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经每个营养级时的去向包括: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4.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作用,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