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和优化建议10000字(论文)】_第1页
【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和优化建议10000字(论文)】_第2页
【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和优化建议10000字(论文)】_第3页
【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和优化建议10000字(论文)】_第4页
【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和优化建议10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和完善对策研究本文通过对商誉本质及核算特征分析,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商誉确认与后续计量两个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商誉会计处理的研究发展情况,然后通过表格数据更加清晰明了的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在商誉会计处理、信息披露方面的现状,结论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外很多企业在这一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企业存在商誉计提商誉减值金额巨大,风险偏高等问题。并且进一步分析这些上市公司在商誉会计处理发面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研究国内外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针对性提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建议,为规范上市公司商誉会计处理、信息披露提出参考性意见。通过研究商誉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上市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一点启示。关键词:商誉、商誉减值、企业合并、信息披露、监管措施目录TOC\o"1-3"\h\u14051一、绪论 121459(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86821、背景 1214752、意义 12158(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228124(三)研究创新 219734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30410(一)商誉的定义 2441(二)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328220(三)信息披露视角下商誉会计处理的要求 320593三、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和原因 4900(一)国内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410854(二)国内商誉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619935(三)国内商誉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720939四、商誉会计处理、信息披露的对策 85876(一)改进商誉减值后续计量方法,将分期摊销和减值测试相结合 916607(二)定专门的商誉处理会计准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921077(三)加大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力度,提高准则执行效果 915868(四)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促进上市公司形成自我揭示商誉风险的良性机制 1029149五、研究展望 1011499(一)未来我国商誉会计处理、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101566(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解决未来商誉问题的重要一环 1128702参考文献 12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企业合并浪潮的发展,无形资产尤其是是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18年以来,国内不少上市公司因商誉减值而出现巨额亏损,商誉会计处理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同时这也激起一大批学者对商誉会计处理、息披露等问题的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商誉问题仍然是近些年会计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和焦点。而商誉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及其后续计量方式究竟是该继续沿用以前推行过的摊销法,还是坚持现在的减值测试法,又或者将二者结合,这至今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在这种背景下对上市公司商誉会计处理、信息披露进行进一步探索研究。2、意义(1)从不对称理论来看,对上市公司商誉问题的研究可以减少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因信息不对称给资本市场以及民众带来的一些风险。据有效市场理论来看,市场的有效性与信息披露的宽度与深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就企业商誉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来说,依据法律法规,减小企业内幕消息,提高信息披露的覆盖面,披露信息不流于表面加强对信息的解释,让投资者真正了解所披露的信息,并让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信息逐渐同步,这样对于促进市场有效性的发展必将有着不小的功劳。并且对其监管措施改革研究,建立完善的商誉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会促进股市效率的提高,可以为解决当下商誉问题做出一些贡献。(2)通过对上市公司商誉会计处理、信息披露及监管措施改革的研究:有利于上市公司加强管理,改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社会地位,提高民众认同感,以促进企业并购更加合理;企业在并购中产生商誉,企业做好商誉的会计处理、信息披露,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并购更加合理。并且合适的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增加大众的信任度;有利于投资者投资更加理性与科学;近些年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的披露对股市的影响变得愈发重要,而近几年因上市公司计提巨额商誉减值金额导致股市出现巨大不稳定因素,导致很多股民受到了很大伤害。对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措施进行改革使企业披露的信息更加合理,就可以使信息使用者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更合理的决策,从而促进信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有利于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从而促进市场环境更加良好的发展;从监管者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了解其是否遵守了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的要求。针对其监管措施的改革研究,可以更好的探索出适合当下市场环境的监管措施,从而促进市场环境更加良好的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在当下环境下更有利于采取哪种商誉会计处理后续计量的方法。当下关于商誉后续计量的方法仍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对当下国内企业商誉研究现状分析,可以更好的明确该采取何种计量方式。(二)研究内容与方法通过本文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商誉的本质,对商誉问题进一步明确,探索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改革措施,提出对商誉后续计量模式该采用减值测试与摊销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分析上市公司商誉在商誉初始确认、后续计量等会计处理方面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如何改进的方法,并且通过学习查看前人之著作,学习其研究经验与成果,吸取经验运用到本次研究之中,争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该论题的研究更上一层楼。(三)研究创新近几年,国内很多上市公司因自身商誉减值而造成企业巨额亏损,商誉会计处理问题再次引发大家深度关注和讨论。现有文献对商誉会计处理尤其是后续计量存在较大争议,标准还不够统一。本次研究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吸取前人经验,结合当下市场实际,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商誉会计处理今后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并且当下关于商誉会计的规范研究总体来说是比较缺乏的,该选题有较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探索与学习研究。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一)商誉的定义基于现有文献与前人研究经验来看,商誉的定义与其特性已逐渐形成共识。尉娜(2019)认为在企业合并的过程中,商誉是购买方企业投资额超过被购买方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9]。陆正飞(2021)认为商誉形成的主要来源于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三种观点[14]。王智超(2019)认为商誉是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8]。由此可见,商誉是一种潜在的,可以给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润流入的一种价值。(二)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学术界普遍认为,商誉分为两类:自行建立的商誉和合并的商誉。不同类型的商誉具有不同的特征。具体地说,那些长期创造和积累的无形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超出原有预期收益的价值,这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商誉。合并商誉发生在企业合并的过程中,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合并经验,对合并后的商誉进行管理可以确保企业合并的质量和效果,降低企业合并的风险,并优化调整双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它对合并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沙浩(2020)认为合并商誉的计量,是具有一定的标准以及可操作性,我们可以按照一个的简单的数学公式直观的看到合并商誉的计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即“商誉价值=公司合并成本-并购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利用此公式也可为后续相关商誉会计工作引领航向,保证商誉会计工作的平稳进行[7]。而对于自创商誉的计量,国家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自行产生的商誉的计量主要取决于公司相关人员的经验,并且所有自行产生的商誉的计量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商誉是一种价格差异,商誉资产的账面价值可以通过倒推计算法确定。对于商誉的后续计量,二零零六年以前我国采用摊销法计量,这种方法要求执行摊销的期限在10年以内。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将商誉的后续计量更改为减值测试的方法后,我国针对商誉的后续计量模式也出台了新规:商誉的初始确认后,将不再摊销出去。但是,考虑到商誉价值的不确定性,公司应至少在年末对商誉进行一次减值测试,并及时确认商誉减值损失,以避免高估资产价值,并且可以如实反映业务和财务状况。(三)信息披露视角下商誉会计处理的要求1、及时性:信息都有时效性,同样会计信息的披露也要求及时性,但是当下很多上市公司对本公司的相关商誉会计信息的披露都不是那么的及时,而这点对于外界了解一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又是很重要的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很多企业有待改进自己的披露制度,应该及时的对本公司的相关商誉会计信息进行披露。2、充分性:充分性要求是指相对完整和充分地披露有关公司信息。可能由于当下相关会计制度的缺失或者说不完善,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导致企业的自主裁量权较大,处于盈亏管理的需要,很多企业之披露自己想要披露的、以及对自己公司有利的商誉会计信息,往往忽略一些对自己公司未来经营状况和发展状况不利的信息。但是外界公众应该有权和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一些商誉会计信息进行了解,无论是好的信息还是不好的信息,都对外界评判这个公司的发展经营状况有重大影响,所以上市公司充分的披露相关商誉会计信息就十分必要了。3、客观性:客观性即要求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方面消息要客观真实的要求,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会计信息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企业的商誉会计信息的披露才有意义。三、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问题和原因(一)国内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现状1、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商誉减值高峰期出现,且含有商誉减值预警的业绩预告披露时间集中。企业进行商誉减值测试,通常情况下都会在岁末,所以每年年末便是商誉减值的聚集时期。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到二零一九年第三季度末,A股共有2070家上市公司存在余额高达430亿元的商誉。由下面柱状图可以清晰的看到,2019年企业年报商誉减值达到了一个高峰期。过去三年含有商誉减值预警的业绩预告在一月1日到一月24日之间相对来说较少,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在一月25日至一月31日期间披露较为集中,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月30和一月31日这两天,二零一九年的公告数量甚至突破了两百。2、我国A股商誉金额居高不下,数额较大,风险较高二零一四到二零一五年之间,A股达到一个并购的高峰时期,商誉减值规模巨大,出现了巨额商誉,出现这部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上市公司并购的资产被高估了,超出了其应有的价值。显而易见,但这些被并购资产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将会给企业带来亏损的风险、令企业陷入被动处境。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有粗暴的高数增长逐渐转为高质量温和增长,加之社会信用环境收紧,A股的商誉减值规模与次数受之影响也处于增长的状态。证监会曾做出规定:并购中所形成的商誉,不得以并购方业绩承诺期间为由,不进行测试,必须每年进行测试。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商誉减值一经计提就不予转回,这就意味着企业这部分资金就属于损失了,这将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年度绩效。由下表数据显示,2018年A股发生商誉减值高峰时期。这年,商誉减值侵蚀了企业利润1667亿元,很多企业因大额计提商誉减值导致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股价下跌,企业遭受巨大亏损。而到二零一九年以来,A股的商誉总额仍居高不下。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到2019年第三季报,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合计突破了13000亿元,较2018年年底增加700亿元不止,金额巨大值得留意。值得一提的是,较高的商誉余额并不一定意味着较高的商誉减值风险。商誉减值的风险可以理解为与所收购子公司的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所收购资产的经营成果密切相关。比商誉余额水平更危险的是,商誉余额占企业净资产较大比例。原因就是若企业出现这种情况,则计提商誉减值对现有业绩的打击可能足以致命。上市公司的业绩不仅会尤盈利转为亏损,而且资产负债率会增加,借款困难也会增加,并且可能会造成一些其他不可预知的危机。3、众多上市公司商誉规模超过净资产,商誉暴雷事件频发最近两年大额商誉暴雷事件呈上升趋势并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据wind数据来看,2018年有超四十家公司商誉减值损在10亿元以上,2019年仍有三十多家公司商誉减值突破了10亿元,虽然2019年有略微下降,但从相关公司今年以来表现看,虽然市场整体大幅上涨,但多数暴雷股股价出现大幅下跌。其中,一些公司如瑞康医药、润和软件等跌幅甚至超过了20%。而这种情况无疑存在重大风险,对资本市场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另外wind数据显示,截止2019季度末,共有二十多家上市公司商誉余额占净资产比例在85%以上。此外,更有许多家上市公司的商誉规模超过了其净资产。从净利润的角度来看,有十几只于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为负,而盈利的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均在商誉的10%以下。如果这些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损失,无疑将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二)国内商誉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1、在商誉的初始计量方面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商誉确认不包括自创商誉由于自创商誉的特性与其成因的缘故导致其很难计量,所以当下我国主流观点中认为商誉确认不应包括自创商誉,所以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也不确认自创商誉。事实上,自创商誉通常是企业花费自身有形资源作然后形成的一种无形资产,是帮助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核心资产,是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本应该被记载于资产负债表中,由此来说,这种无视自创商誉的做法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所以在企业披露的商誉信息中对自创商誉的信息会涉及的非常少或者根本不涉及,这样其实是不利于推进企业合并,不利于外界更加准确了解这些企业。2、我国目前并未专门针对商誉减值制定会计准则,准则也没有强制要求企业披露减值测试情况我国目前与商誉会计处理相关的准则数量不多,当然也不是特别具体,它们只是基于准则,对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活动和进行商誉相关的会计处理进行基础的、原则上的规范。宋建波,谢梦园(2019)认为在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方面,目前的会计准则还缺乏必要的操作指引和指导,尤其是在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迹象以及可收回金额和折现率等方面,这也造成了商誉会计处理准则被遵守率大大降低[3]。现存的这些准则也并不是专门针对商誉减值而准备的,准则中也未强制要求企业披露减值测试情况,只是粗略的简单的做了一些规定。这样就会造成企业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可能会引发企业各种各样的在商誉信息披露、会计处理方面的问题。我国法律要求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中披露信息,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商誉和商誉减值信息的补充说明。但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商誉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企业不能及时、准确、充分的披露公司的商誉情况。很多上市公司的商誉会计信息披露能做到一年一报都已经算好的情况了,并且还不能按季披露,致使披露的信息比较滞后。另外,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许多上市公司仅公布了单纯的数据,对于更深层次的背景原因几乎不提,典型的避重就轻、闪烁其词,对于影响商誉价值的关键因素秘而不宣,造成公司与社会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妨碍投资者作出投资决定,也导致资本市场公信度下降。3、企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披露以评价被收购后企业的后续表现,不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判断商誉后续会计处理的合理性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少数几个针对企业合并中的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的准则中,CAS20算是一个,此准则重点针对企业合并发生当期的期末合并方对合并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至于合并完成之后,后续计量期间被合并方的相关会计信息是否需要披露,这条准则中并未涉及,企业只能依据CAS35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判断[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合并企业在后续会计期间不满足上述分部报告会计准则所要求披露信息的分部标准,且企业没有通过商誉减值信息披露提供相关的信息,外部信息使用者显然不能通过财务报告信息评价被收购企业的后续表现,从而不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判断合并报表中商誉后续会计处理的合理性。(三)国内商誉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1、较高的商誉信息质量可以促使企业财务报表披露信息更加使人信服,所以理性的管理者应该给企业制定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内部控制与一个企业的成长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监督、决策制定、工作实施的过程,贯穿于企业并购中会计工作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和并购信息披露的过程,因此拥有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提高企业商誉信息质量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但是,现实中很多公司的内部治理环境不好,导致公司的管理也更加混乱,越来越偏离最初企业处于有利政策下创造价值的并购概念。在追求新概念和新主题时,出现了并非理性的并购动机,并进行大肆宣传,故意高估基础资产价值,计提大额商誉,甚至利用权力转移利益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在并购开始之前,他们缺乏对合并资产全方面的评估,比如资产的实际价值、盈利能力以及其未来的发展势头等。并且在并购工作完成后也没有对资产或业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整合,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盈余管理的目标,使用准则授予的自由裁量权操纵商誉减值时间和商誉减值金额,这种实际上是对广大股民隐瞒实情的举动,这会降低企业的公信力。2、对于商誉来说,单一的后续计量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适应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目前单一的后续计量模式使上市公司有机会操纵商誉减值计提的金额以及信息披露的时间,给市场造成混乱的局面。宋建波,谢梦园(2019)谈到如今企业实践中的商誉减值测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期望和审计师的主观判断。现实的盈余管理需要商誉的后续计量和处理准则所赋予的自由裁量权,这使得商誉信息的披露不可避免地成为上市公司“洗大澡”的工具[3]。如果上市公司行使其自由裁量权时,没有一次性计提大量商誉减值准备,且未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披露。结果就是,当企业绩效不好时或者股价暴跌时,会进一步加大维持资本市场稳定和防范风险的压力。当前的会计准则直接影响商誉的质量以及有关商誉性质及其后续计量方法的信息。从经济实质的角度来看,商誉是买方为获得商誉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需要支付的超额成本价值,这些资产可以在未来给企业带来利润。但是商誉资产属于消耗性资产,而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忽略了它的这一性质而将其定义为非消耗性资产,而对商誉的减值测试的计量实际上是基于其消耗性资产的性质的。所以,很明显采用这种方法是与商誉性质相抵触的,这不仅违反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而且不能真实反映每个期间的商誉消耗。合并后的商誉为企业带来的超额利润可能存在很长时间,并且可能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因此,单一的商誉摊销方法违反了商誉的经济实质,重新调整了摊销方法和减值测试的组合,可以更好地反映商誉的资产性质,减少后续商誉计量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减少商誉的数量并有效地挤压商誉泡沫,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会更合理。3、上市公司执行减值测试的质量不佳、违反准则的成本较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未具体规定商誉减值的披露,而是规定了应披露的各种资产减值的信息。根据这些规定,如果商誉存在重大减值损失,则应披露损失的原因和已确认损失的金额。如果与资产组相关的商誉占商誉账面价值的很大比例,则应充分披露其分配情况、主要假设及依据等。然而企业在执行这些准则时并没有老老实实进行信息披露与减值测试。再者就是当下对公司违背减值测试准则的处罚力度不够,企业违反准则的成本较低,导致很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钻空子。四、商誉会计处理、信息披露的对策(一)改进商誉减值后续计量方法,将减值测试与分期摊销相结合无论是多年前我国采用的年限摊销法,还是如今我们正在推行的减值测试发法,在对于商誉的后续计量方面似乎都不是完全契合。就摊销法来看,此法在具体实施的时可能会受个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影响,导致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资本的情况。由此看来对于商誉资产的计量或许以未来的经济效益为依据会更好。商誉自身的价值可能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消磨殆尽,由此方面来看,只使用年限摊销法对商誉进行后续计量并不是太科学。对于现行资产减值测试的方法来说,又需要对商誉资产公允价值进行确认,而这又有可能会对资本市场造成不公平的现象。综上,只采用单一的计量模式似乎并不能解决当下我国企业中存在的商誉会计处理的问题,而探索如何把减值测试与摊销模式相结合似乎更加科学合理,也可能更能满足当下以及未来我国大多数企业发展的需要。(二)定专门的商誉处理会计准则,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借鉴先进的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专门的会计准则来处理企业商誉问题。当前,中国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变得越来越普遍,商誉会计对于企业并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现行会计准则中对商誉的会计处理的规定不够具体,缺少一些独立性,无法很好解决企业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制定专门的商誉处理会计准则,以达到对公司合理有效的指导的目的。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进一步改善,完善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制定可行的商誉会计准则。尉娜(2019)提出可以给一些标准进行统一化的规定,方便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估计与判断[9]。如果想要最大程度上避免商誉会计报告中的虚假和错误信息,或者想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化程度、完整度以及真实程度,上市公司就必须制定包含明确的规则和信息披露标准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更具体一点来讲,也可以专门设立以解决商誉问题为中心任务的小组,以制定具体商誉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为主要目标,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完善信息披露的制度。(三)加大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管力度,提高准则执行效果证监会等监管机构要广泛调研听取意见,指定相关政策,完善相关准则。加大对商誉减值计提行为的监管力度,监管应及时启动核查,确认上市公司相关行为的适当性。审计局、事务所等审计单位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工作时,要做好调研,充分调取资料,仔细核对重要业务记录,做好实地盘查,充分关注企业相关资产业绩承诺期内承诺业绩实现的真实性,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上市公司在收购时需要披露盈利预测及依据的主要假设,其后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仍然需要盈利预测的支持,也需要披露主要假设,建议关注商誉形成及后续计量所依据的盈利预测和关键假设合理性,出现重大变化的依据等。监管部门也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尽量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四)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促进上市公司形成自我揭示商誉风险的良性机制随着监管压力的逐渐加大,一部分上市公司已意识到高商誉对其带来的潜在风险,并主动揭示。加强对上市公司高商誉风险的监管,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企业形成一套合理的自我揭示商誉风险的良性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审计监督是促使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生成的重要条件。而审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但是,实际工作中,一些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与怀疑能力。结果,审计工作达不到要求,甚至仅仅是形式上的,并且不可能在财务报告的披露中有效地纠正公司的不披露或简短披露的情况与商誉减损测试有关的重要信息。只有形成良性机制,才能尽可能减少工作过程中因一些工作人员人为造成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一步步探索,吸纳专业人才,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商誉减值测试,及时、充分、客观的披露与企业有关的商誉会计信息。五、研究展望(一)未来我国商誉会计处理、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由于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尤其是经济结构的不同,导致国际上的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式也多种多样。而我国对于商誉会计处理方式也与国际社会有所不同,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世界接轨,所以在商誉的会计处理、信息披露这一方面我国也正逐渐与世界步入同一轨道。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必要建立一套更加综合具体的与并购相关的法规体系,以提供良好而高效的法律环境促进企业并购活动的发展。我们会计制度的改革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结合现行的国家会计市场标准,通过不断的全面修订,才能确保合并商誉处理的标准化和高效率。(二)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解决未来商誉问题的重要一环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有与之匹配的个人道德素质,只有两者匹配才能发挥出会计人员的真正作用,为此应当全面提升会计人员队伍包括思想品德、遵纪守法在内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意识有待提高,在平常的工作中,比较容易受到上级领导给予的一些安排的影响,或者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将”长久不主动提升自我技能受到原有自身经验的影响,会导致会计信息出现背离实际现象的发生,引发一些错误问题的滋生。这不仅会影响企业商誉会计信息计量的准确性,影响企业声誉,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可能冲击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自律和主动性,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注重对新入行人员的专业能力考察,也要提升经验丰富的“老将”适应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参考文献[1]张金若,陈秋碧.《信息披露视角下的商誉减值会计准则改革》[J].财会月刊,2020,(24).[2]荆秀梅.《浅谈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国际比较》[J].财经界,2020,(11).[3]宋建波,谢梦园.《上市公司商誉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9,(08).[4]张际萍.《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J].财会通讯.2017,(34).[5]李晶晶,关月琴,魏明海,谢素娟.《商誉、准则与制度:万亿商誉资产之谜》[J].经济管理.2020,(12).[6]朱其芬,韦云龙.《关于企业商誉会计处理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9,(12),114-115.[7]沙浩.《上市公司商誉会计处理问题探讨》[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