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进退皆人生,吾心即归途“菊外人”:陶渊明名:潜潜”是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引申为“隐藏,不露在表面”。人如其名,屡仕屡隐,最终离开官场,把自己“藏”了起来,回归了天性。字:渊明渊的本义为回旋的水。渊明即深潭清澈、明亮、无杂质,寄寓着他清澈的性情和高洁的人格号:五柳先生“娴静少言,不慕荣利”。1作家作品陶渊明早年:
“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
“田园诗人”(田园诗派之鼻祖)“隐逸诗人”(隐逸诗人之宗)“靖节先生”(谥号)“五柳先生”(自号)东晋门阀政治: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背景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受到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积极入世、兼济天下安贫乐道、君子固穷批判现实、否定现实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应自然1作家作品
陶渊明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陶诗风格质朴平淡、诗味醇厚、语言清新、自然。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主要作品:《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对淳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他。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晋陶渊明田园诗派
南朝·宋谢灵运山水诗派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jīzhuōyìnàifán《归园田居》其一
思考:“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题眼:“归”
2解题归
从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为何而归?诗意朗读,寻找答案品析诗歌、感悟情感1.从何而归?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误:错误。指诗人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个“误”字,显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误入官场的悔恨交加的情绪。“一去三十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却有深意——“夸大”。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多少感慨和眷恋写来隐藏不露。探讨一: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尘网、樊笼官场比喻本体、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误”体现出的情感不自由??这两个比喻,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更加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之情。2、为何而归?明确:“性本爱丘山”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2、为何而归?思考: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做官?“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而是一种失误。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仅一个“误”字就能解释?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②家学渊源:曾祖父陶侃为开国元勋,祖父、父亲均担任过太守。③生活所迫:父亲在9岁去世后,家道中落做官退隐官场的黑暗与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让其感到束缚矛盾心理出仕原因济世安民猛志逸四海(陶渊明《杂诗(其五)》)生活所迫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人为何而归?请用原文回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为何而归?——归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
陶渊明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曾有过“大济苍生”的宏愿,只因政治黑暗,“有志不获骋”,才转而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为何而归?——归因“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园田”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它是不是根本原因呢?请在诗中继续寻找答案。明确:“守拙归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不归园田就无法守拙?)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不归园田就无法守拙?)明确: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这种本领就无法得意于仕途。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住自己的本心,归园田是他最好的归宿。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的心情?答:(1)比喻和拟人。(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3.归向何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归去如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者描绘了一幅十分宁静祥和、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住宅周围有十多亩田地,茅草小屋有八九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昏暗中可以看见远处的村庄,村落的炊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狗叫声从幽深的巷中传来,鸡鸣声在桑树的顶端响起。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诗人描绘了怎样的田园风光?境景情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里”的缘故。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小结1.从何而归?弃官场
2.为何而归?爱丘山3.归向何处?归园田
4.归去如何?返自然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释然、返朴归真
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得自由和独立,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小结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白描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白描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白描语言的质朴自然简朴清幽优美安定和谐恬静八句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呢?诗人的描写角度是否有变化?这些景象营造了什么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方宅榆柳桃李狗吠鸡鸣村庄炊烟见听静→
动衬白描手法}草屋近远纯朴自然祥和宁静景语情语恬淡闲适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质朴自然视听结合远近结合以动衬静情景交融白描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诗人是如何这些勾勒美景时是重简练还是重细腻?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勒画面。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工笔指对事物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在文学作品中,工笔通常是用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事物,使人或景物的形象逼真。VS一些使用白描手法的作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描写:“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样寥寥几笔,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小结诗歌的艺术技巧
1、巧用比喻、对比等。2、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融情于景。(1)语言质朴自然,富有诗意。这首诗与诗人一贯的诗风相同,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农家生活,直白自然,无雕饰,而表现的诗意似浅实深,这是本诗的成功之处。(2)比喻和反衬手法的运用。诗人运用比喻和反衬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之情。如诗人自喻为一只久在笼中的鸟,用“尘网”“樊笼”比喻庸俗、黑暗的官场,并且以其反衬田园生活。这些比喻和反衬贴切形象,能激起人们对污浊的仕宦生涯的厌恶和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艺术特色(3)白描手法的运用。诗人描绘的田园生活,幽雅、闲适,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狗吠、鸡鸣,好一派田园风光,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生机盎然。(4)对比手法的运用。诗人将隐居的田园生活与官场环境进行对比,写人时把“适俗”与“守拙”进行对比,写鸟时将飞翔与囚于“樊笼”进行对比,写鱼时将游于“故渊”与困于池中进行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诗人将自己厌恶官场、热爱自然的情感生动而又自然地表达了出来,突出了返归田园的喜悦。艺术特色景物赏析角度观察顺序:远近、高低、内外感官角度:视听结合、味觉触觉多感官色彩角度:冷暖色调描写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探究、合作
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答:(1)我赞成这种说法。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我反对这种说法。a.陶渊明归隐是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不愿同流合污,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官场的反叛;b.“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明的个人追求;c.陶渊明处在乱世之中,纵是文武双全,有济世之才,一介书生,除却不甘之外,也只有悲愤和无奈,既然改变不了现实,还不如独善其身。(3)辩证地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从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来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但陶渊明的归隐是坚守节操,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4、
叶嘉莹说:“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短歌行与归园田居(比较)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题材体裁押韵形式主要手法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田园诗咏怀诗四言古体诗五言古体诗四句一换韵通篇同韵(或一韵到底)用典、比兴对偶、比喻渴望人才、匡济天下弃官归田、追求自由质朴、刚健、典雅平淡自然、朴素清新陶渊明与曹操同:都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异:曹操选择“进”,积极进取,改变世界。陶渊明选择“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本心课堂小结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谈谈曹操和陶渊明不同选择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曹操面对诸侯割据的乱世,胸怀平定天下的政治抱负,关注现实,表现时代精神,引领建安风骨。陶渊明自幼受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影响,希望大济苍生;然而政治动荡,隐逸之风盛行。道家返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等思想是他反抗现实、蔑视权贵与功名的精神支柱。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谈谈曹操和陶渊明不同选择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虽然受到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的影响,但陶渊明却试图以身体力行的躬耕和固守节操,从社会底层影响当时污浊的社会。他用行动教育了后代文人要不屈服于权贵,不附庸俗之流。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仕和归隐的选择自由。课堂小结是仕,还是隐?是直面现实,心怀天下,还是坚守本性,退隐山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的选择。陶渊明是不幸的,他生逢乱世。而我们何其有幸,生逢盛世中国,愿每一个平凡如的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有一分光发一分热,爱自然爱生活也爱自己。课堂小结10拓展阅读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高中地理学科交叉分析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考试复习计划试题及答案
-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便利店个人工作总结
- 行政助理转正工作总结
- 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
- 房屋木工装修合同样书
- 皮肤挫伤的健康宣教
- 胃型哮喘的健康宣教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人工智能辅助下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第2篇
- 截肢术后护理查房
- 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术语
- 边坡支护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 HG-T 6136-2022 非金属化工设备 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贮罐
- 采供血相关标准
- 博硕全自动层压机
- 供应商质量事故索赔单
- 202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含部分答案(三套)
- 宝典三猿金钱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