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5部分:棉花大豆间作-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1页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5部分:棉花大豆间作-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2页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5部分:棉花大豆间作-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3页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5部分:棉花大豆间作-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4页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5部分:棉花大豆间作-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第5部分:棉花大豆间作》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19年9月,根据《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下达2019年度农业领域地方标准计划的通知》(鲁市监标字〔2019〕373号)要求,《棉花大豆间作栽培技术规程》列入2019年山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第245项)。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二)起草单位、起草人及任务分工1.主要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需要说明的是:2018年,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牵头,会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共同申报立项,随后开展了标准制定工作。2021年,按照《中共山东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省果茶技术推广站等七个事业单位合并,成立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挂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牌子。撤销上述合并单位的事业单位建制。为此,本标准制定牵头单位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改为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主要起草人张杰,王桂峰,魏学文,宋美珍,张西岭,徐勤青,秦都林,肖春燕,贵会平,孙玮琪,王香茹,冯尚华,宋宪亮,于3.任务分工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负责标准的立项需求调研、起草标准文本、编制说明,标准编制进度把关、征集相关方意见,意见汇总、归纳、处理等事项。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主要负责试验研究、协助开展征求意见汇总、送审等事项。其中:张杰、魏学文负责标准起草编写、对各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总结、归纳和处理,以及负责组织召开标准研讨会议、标准编制进度把控,王桂峰、宋美珍主持项目及总体方案设计,张西岭、徐勤青、秦都林、肖春燕、贵会平、孙玮琪、王香茹、冯尚华、宋宪亮、于谦林主要负责文献研究、试验调查、数据分析等。(三)起草过程标准的起草工作共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期研究及立项申请。自2016年来,为了稳定山东省棉花生产,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连续组织实施了山东省棉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先后在东营市垦利区、滨州市沾化区、泰安市东平县、潍坊市昌邑市、济宁市金乡县、菏泽市巨野县等主产棉县开展了棉花大豆间作高效种植技术试验,针对品种选择、播种模式、水肥管理等关键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集成了配套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将棉花大豆间作技术形成易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模式,更好的在山东棉区推广应用,2019年5月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牵头向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了标准制定计划,得到了同意立项批复(鲁市监标字〔2019〕373号)。第二阶段是成立工作组并编制完成标准草案。标准计划下达后,为确保标准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确定了各单位间组织分工。编制小组成立后,起草组结合现阶段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和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管理办法等,对标准编制流程及技术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完成已有标准、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总结。此外,根据前期研究基础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近年来在短季棉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以及棉花大豆间作种植模式的试验研究,结合山东省适宜区域自然资源条件(温度、光照等基本条件)、生产条件、种植制度、植棉习惯、技术水平等,编制完成标准草案。第三阶段是修改完善标准草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按照《山东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要求,标准起草小组在2020年11月对标准框架以及间作模式、水肥管理等技术要点进行了内部交流讨论,2021年3月对棉花行距、密度以及施肥用量等技术要点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第四阶段是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2021年4月-5月,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包括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各地市农业农村局、主产棉县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等单位,同时征求相关企业的意见。发送“地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单位或专家数共计41个,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或专家数共计31个,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50余条,详细内容见《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针对反馈意见,标准起草小组召开内部研讨会,对意见进行逐一处理并对标准草案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第五阶段是专家审查并修改完善形成标准报批稿。经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同意,2023年7月15日,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在济南组织召开了《棉花大豆间作栽培技术规程》(鲁市监标字〔2019〕373号附件-245)山东省地方标准专家审查会议,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对会议进行监督指导。来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德州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共九名专家组成了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听取了标准编制情况汇报,对标准文本进行了逐章、逐条审查,对标准编制说明等进行了审查,提出了品种选择、化学调控、收获指标、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修改意见;同时结合送审稿征求意见及省标准化行业管理部门审查意见,考虑到相关技术标准的系统性、完整性,建议将立项的多个标准整合为一个系列标准,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对文件名称和结构的要求,将题目修改为《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第5部分:棉花大豆间作》。会议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审查,并要求标准起草小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报批稿后上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二、地方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是农业生产的经济作物,又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对出口创汇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豆在我国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还是重要的饲料作物。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大豆的需求迅速上升,从1996年开始,我国大豆从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加入WTO,大豆市场全面开放,大豆进口量逐年大幅增长,连破历史纪录。2000年我国大豆进口突破年突破4000万t,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5000万t,达到5448万t,是国内大豆产量的3.6倍。近年来,我国进口大豆超过了国际市场上60%,一直处于国际进口大国首位,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9554万吨,30%左右来自美国。大豆的大量进口一方面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大豆主产区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因此,如何优化大豆生产区域布局,提高大豆产量和比较效益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为了促进国内大豆产业发展,2017年各地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优化区域性布局,调整库存较多的玉米种植,实行“粮改饲”、“粮改豆”,增加杂粮和豆类的种植。2018年对美国大豆征收25%的关税,更明确了我国饲料资源的缺乏现状,同时,刺激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给种业和种植业带来机遇。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旨在加强大豆优势区生产能力建设,多渠道扩大种植面积,努力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我国大豆恢复生产。而受制于我国资源禀赋、规模经营、人均耕地面积、农业技术等条件的影响,恢复和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合理规划大豆生产布局,充分挖掘优势产区大豆生产潜力则是当前大豆恢复生产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山东省作为我国棉花和大豆优势区域,恢复和巩固棉花和大豆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是当务之急的问题。山东省2019年植棉面积16.93万公顷,较2015年的46.7万公顷、2008年的88.9万公顷分别下降了63.7%和81.0%;山东省2018年种植大豆面积15.35万公顷较2014年的17.13万公顷、2009年25.47万公顷分别下降了10.4%和39.7%,影响了本省棉花、大豆生产的重要地位。棉花大豆间作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高效农业种植模式,与传统的麦棉套作、油棉套作相比,棉豆间作具有缩短大田生育期、节省劳力、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培肥地力等优点。据毛瑞喜(2016)、郝新建(1992)、杨异超(1989)、杨丹(2020)、张凤龙(2020)等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棉花和大豆间作具有促进棉花、大豆双丰收,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作用。棉豆间作的推广对恢复扩大棉花面积和缓解蛋白质饲料原料的紧缺无疑是双全其美的科技性举措。推广棉花大豆间作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对增强棉花保护区功能和缓解大豆紧缺的局面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制订《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第5部分:棉花大豆间作》,对提高棉豆间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实现棉花、大豆高质高效、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三、地方标准编制原则、主要技术内容和确定依据(一)标准的编制原则在标准制定过程中遵循了一致性、实用性、规范性原则。1.一致性原则。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及各条款内容与国家及山东省现行政策、规划、标准、意见中的规定和要求相一致。参考政策要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尽量等同引用。2.实用性原则。标准起草过程中,在国家、我省关于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棉花保护区划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棉花质量监督条例、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省棉花产业实际情况,既考虑各植棉区生产、生态条件,前茬作物生产情况,以及潜在的技术规范需求,同时广泛征求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本标准主要内容,旨在实现节本、高效,达到棉豆双高产、双优质,从而提高棉田效益,恢复和稳定山东省棉花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3.规范性原则。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的内容,保证标准形式和内容的规范性。标准编制依据了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参考标准。《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2)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发〔2023〕1号)、《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农发〔2023〕1号)、《国务院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棉花产业发展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13735-2017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21397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1133采棉机作业质量、NY/T1293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栽培技术规程、NY/T3662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NY/T3681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规程、DB37/T4136大豆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二)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本标准编制以棉花、大豆双高产、双优质,节本、高效为原则,旨在通过提高棉田效益,恢复和稳定山东省棉花生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本标准确立了棉花大豆间作的程序,规定了棉花、大豆间作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生态生产条件;对棉花、大豆间作的施肥整地、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成熟采收等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形成了完整配套的技术体系,对提高山东省棉花大豆间作栽培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促进棉花优质高产、棉田增效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1.规范性引用文件主要从两个层面考虑,一个层面是吻合国家、行业现有棉花术语、种植技术、化肥农药使用以及机械化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国家、行业标准已规定的内容及要求;另一层面是充分结合山东省现有标准的要求,并与之相统一、相协调、相配套。基于以上考虑,该标准引用的主要标准包括: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4407.1经济作物种子第1部分纤维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133采棉机作业质量,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2159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DB37/T159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2.术语和定义本部分规定了间作、精量播种的术语和定义,主要确定依据:主要参考NY/T3681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规程及作物栽培学相关文献资料。3.棉花大豆间作种植程序构成本部分给出了棉花大豆间作的种植流程,具体如下图:图1棉花大豆间作种植流程图4.播前准备本部分规定了棉花、大豆播种前需进行的整地、造墒、增3662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耕整地作业同时用施肥机械施入底肥。施肥宜使用测土配方技术或使用大豆专用复合肥。有机肥作底肥,可采用先撒肥、后耕地或边耕地、边施肥的作业方式一次施入,每公顷不少于15t”;DB37/T4136大豆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前茬作物收获后,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1500kg或商品有机肥200kg作底肥”;整地、造墒、品种选择技术要点主要依据NY/T3659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NY/T1387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技术规程、DB37/T2739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DB37/T3495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以及包括毛树春主编的《中国棉花栽培学》、李文炳主编的《山东棉花》、董合忠主编的《中国棉花轻简化栽培》等专著;棉花、大豆种子质量分别依据GB4407.1和GB4404.2,棉花优选优质高产、生长势和抗逆性强的中熟品种,大豆优选早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矮秆直立型品种。为了防治棉花烂种、烂芽、苗期病害,显著提高田间出苗率,选用脱绒包衣种子,播种前晒种2d~3d;大豆优选药剂包衣种子,未包衣种子用50%辛硫磷、3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辛硫磷等药剂拌种或苗前毒饵捕杀,可防治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用种子量0.4%的戊唑醇或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拌种,或者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拌种可防治根腐病。5.间作方式本部分规定了棉花大豆间作模式,宜采用2~4行棉花间作4~6行大豆的间作方式,具体应根据播期、产品市场行情和现有农机条件确定最佳行数配比。主要确定依据:播种密度、行距、深度主要依据DB37/T3578蒜(麦)后直播早熟棉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NY/T1293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栽培技术规程、NY/T263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NY/T3662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NY/T3681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规程、DB37/T4136大豆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棉花大豆行数配置主要依据以下前期试验研究。(1)春套大豆试验以2019-2020年在德州市夏津县植棉区棉花大豆间作技术试验为例,棉花品种选择商品化包衣棉种鲁棉研37号,大豆品种选择商品化大豆种子齐黄34号,共设置以下5个试验处理,棉花行距76cm、株距19.8cm,每667m2种植4000株;大豆平作,行距38cm、株距8cm,每667m2种植8680株;棉花与大豆的间距为50cm。田间管理措施与标准内容一致。主要试验数据及两年分析结果平均如下:1)间作模式下棉花和大豆产量,依据小区实收产量,计算得出每亩的产量;折合每亩纯作产量,为间作模式下产量除以棉花或者大豆在每亩的占比得来。从表1可以看出,间作模式下,棉花和大豆间作区折合成纯作产量,均比纯作模式下有较大增产,其中2:4式综合总产最显著,棉花较纯作增产幅度达到57.99%,大豆增产8.78%。处理作物间作模式下棉花和大豆产量(kg/纯作模式下棉花和大豆产量(kg/亩)作物亩占比%比纯作增产幅度%单作棉花269.58269.58-单作207.78207.78-2:4棉花425.94357.99128.71225.8578.784:4棉花205.54342.66027.0992.08230.2404:6棉花178.58343.45227.38120.77251.64821.08备注:纯作模式下的产量为间作模式下产量÷棉花(大豆)的亩占比。2)棉花和大豆单价是按照当时当地的市场价格,成本是根据试验过程记录各物化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加总。从表2可以看出,三种间作模式比例下,亩均纯收益均比单作模式高,其中,居于首位的是2:4式,比单作棉花增收58.6%,比单作大豆增收222%,2:4式纯收益是单作大豆的3倍以上。处理纯作产量间作模式下产量(kg/亩)/kg)分作物收入(元/亩)总收益成本(含人工)(元/亩)纯收益亩)单作269.58-7.41994.891994.891269.00725.89单作207.78-61246.681246.68890.00356.68棉花425.97.41355.272:42127.53976.001151.53225.8128.716772.26棉花342.6205.547.41521.004:42073.481020.001053.48230.292.086552.48棉花343.4178.587.41321.494:62046.111020.001026.11251.6120.776724.62备注:籽棉按当时当地市场价7.4元/公斤,大豆6元/公斤;纯作亩产值=纯作亩产量×单价;间作模式下亩收入=间作模式下棉花产量×棉花单价+大豆间作模式下产量×大豆单价;纯收益=亩总收入-亩成本(含人工)。结论:在目前棉花价格不高,种植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进行间作套种是提高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上述鲁北棉区春套大豆试验看,间作种植收益均高于纯作收益,以2:4种植效益较高。此外,根据夏津等地试验,试验共设置单作大豆、单作棉花、2:4、4:4、4:6棉花大豆间作模式,其中2:4、4:4模式增产显著。综合相关前期试验研究,棉花和大豆的行数配比应设置在2-4间作4-6之间,春播棉花与大豆间作宜2:4式(2行棉花间作4行大豆)。(2)短季棉间作大豆试验以2021年棉花大豆间作绿色高效耕作栽培技术试验为例进行分析。嘉祥蒜后棉花与大豆间作试验:试验选用短季棉品种鲁棉2387,大豆品种齐黄34,共设置以下3个试验处理,分别为单作大豆、单作棉花、棉花大豆4:7模式。播种方式采用5月底至6月初同期播种;棉花种植密度6500株/亩,行距66cm;大豆平作种植,双粒播种,种植密度9000株/亩,行距50cm;间作棉花氮肥由15kg/亩减至10kg/亩、虫害防治次数减少2次、化学调控壮株控高(现蕾期、初花期和打顶期分别喷施缩节胺1、2、3g),间作棉花、纯作棉花其他管理按高产田进行,大豆正常管理。测产专家组随机抽测嘉祥县棉花大豆间作绿色高效耕作栽培技术示范田(鲁棉2387)、单作棉花和大豆对照田进行测产,每块田选取3个点。从试验结果(表3)可以看出,棉花对照单作棉花平均亩产285.1kg,单作大豆亩产207.6kg。棉花大豆间作模式下平均亩产籽棉和大豆分别比单作棉花和大豆增产13.3%、7.2%,棉花大豆间作绿色高效耕作栽培技术是实现棉花大豆绿色高效、提高植棉综合效益的重要技术途径。样点棉花大豆株高(株亩铃数重籽棉产量株高(株株粒数百粒重产量(kg/亩)186.56432756355.3340.777.88609108.226.9225.54:6272.36550721055.3324.877.88226109.926.9218.9模376.26429686555.3309.376.58692107.626.9226.4式480.16814758455.3341.779.18904106.526.9229.6项目区579.46027702735.3316.680.28125112.626.9221.5674.66431675425.3304.376.57946110.726.9213.0平均78.26447716765.3322.978.08417109.326.9222.5单180.66125656525.3295.889.28231103.626.9206.4作288.26058646795.3291.488.68564101.426.9210.2对379.45968595205.3268.189.5862698.726.9206.1照区平均82.76050632845.3285.189.18474101.226.9207.6昌邑短季棉间作大豆试验:大豆品种为夏大豆菏豆23;棉花品种为短季棉品种鲁棉532。试验设置5个处理:(1)单作大豆,行距40cm,株距18cm2)单作棉花:行距76cm,株距棉花行距76cm,株距20厘米;大豆行距40cm,株距18cm,棉花与大豆的间距为50cm。5月21日,棉花和大豆同时播种,未覆盖地膜,整个生育期按照该标准的要求进行管理。从试验结果(表4、表5)可以看出,间作模式下,棉花的结铃数、单铃重和产量均高于单作棉花,4:4模式分别比单作6.4%和5.1%。间作模式下,大豆的每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高于单作大豆,4:4模式分别比单作大豆、2:2模式、4:7模式的每株粒数高5.6%、1.4%和1.6%,百粒重高6.2%、2.8%和2.0%,大豆产量高13.0%、3.9%和3.2%。亩株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kg/亩)(kg/亩)单作棉花40509.65.540.8213.8487.252:240505.639.6231.3091.614:440505.940.3246.1299.184:640509.85.939.4234.1792.26亩株数每株粒数百粒重理论产量(kg/亩)实际产量(kg/亩)单作大豆1103087.424.1210.48199.942:2111129124.9226.61217.494:41108592.325.6235.74225.884:61105090.825.1226.66218.81从表6可以看出,间作的经济效益要高于单作,4:4模式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亩纯收益分别比单作棉花、单作大豆00备注:棉花按当时当地市场价7元/公斤,大豆3元/公斤;单作亩收益=亩产量×单价;间作亩收益=棉花亩产量×棉花亩占比例×棉花单价+大豆亩产量×大豆亩占比例×大豆单价;纯收益=亩收益-亩成本。结论:综合相关前期试验研究,夏播棉花与大豆间作宜4:4式(4行棉花间作4行大豆)。6.播种本部分规定了棉花大豆间作的播种时间、播种量以及播种深度、播后除草等技术要点,主要指标播种时间、播种量、播种深度,主要确定依据1)播种时间根据棉花品种,分为春棉‖夏大豆、短季棉‖夏大豆,具体时间同山东省一般大田,春棉与大豆间作,棉花采用地膜覆盖,于4月下旬播种;大豆可与棉花同期播种,也可推迟至5月中下旬播种。短季棉与大豆间作,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同期无膜播种。(2)播种量、播种深度主要依据DB37/T3578蒜(麦)后直播早熟棉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NY/T1293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栽培技术规程、NY/T263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NY/T3662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NY/T3681大豆麦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规程、DB37/T4136大豆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等标准。本部分规定了棉花大豆间作的肥料运筹、水分运筹、中耕除草、整枝与化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主要确定依据:(1)种肥同播用量主要NY/T2911中的目标产量法:作物施肥量(kg)=(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kg)=(计划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土壤养分供应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养分校正系数。依据计算公式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