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第10章 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第四部分_第1页
第二编第10章 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第四部分_第2页
第二编第10章 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第四部分_第3页
第二编第10章 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第四部分_第4页
第二编第10章 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第四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

第二编

现代教育的基础

第十章19世纪欧美近代教育制度的形成

第四部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

主讲老师:安超一、生平

(一)时代背景

神圣罗马帝国,亦被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

1760—18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800—1830年,欧洲大陆正处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1806年普法战争,拿破仑占领德国大片领土

,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德国人在法国的凌辱下痛苦挣扎时,德国知识界首先燃起复兴之火,并且把希望寄托于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上。

在这种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德国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等领域开展一系列改革。出现了洪堡、费希特、黑格尔、赫尔巴特、第斯多惠、福禄培尔等一大批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家。但是19世纪德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都是在压制下曲折发展的。

(二)个人经历

1、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

师”、“德国普遍教育之父”。

2、1790年生于威斯特法伦州西根式的一个法官家庭。

3、1808年进入赫尔朋大学,后入杜平根大学学习。

4、1811年大学毕业后,在霍尔姆谢城中学任教。

5、1813~1818年这5年在法兰克福中学任教5年(数学和物理)。在这里,他结识了裴斯泰洛齐,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有了进一步了解。

6、1820年—1832年间,第斯多惠任莫尔斯师范学校校长,并兼授数学和法语课程,还在附属实验学校任课。在学校实施了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使这所学校后来成了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在德国的中心。

7、1832年—1847年,第斯多惠调任柏林师范学校校长,并兼授教育学及分科教学法课程,还在附属实验学校任课。

8、1848年,德国全国教师联盟成立,第斯多惠当选为主席。

9、1850年,在政府迫害下,第斯多惠被迫退休。

10、l858年,他被教师们推选为德国众议院中教师的代表。

著作

1.1827年自创办并主编《莱因教育》杂志,撰写教育论文四百多篇,宣传裴斯泰洛齐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2.1835年,他的主要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的出

版,为德国教师提供了教学理论指导。

3.1836年,《文明的切身问题》,抨击社会的不平等,主张使所有劳动者“直到最后一个短工”组成各种互助团体。

4.1851年,出版《教育年鉴》。

5.1857年,《教育的理想和可能性》,总结了自己多年来为捍卫新教育原则而进行的工作。

三、思想渊源

二、哲学观,政治观,心理观(一)教育哲学思想(1)什么是天资?

他认为,天资是造物主安排给人的,是一个人本身能力和活动可能性的基础,是人们发展能力和力量的胚胎。

A、每一个新生儿都具备人类的普遍天资

B、儿童无论在身体还是智力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C、人的天资是随时间连续不断的发展的

D、教师不能过早或者过晚激发天资

2.教育(变可能为现实)

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激发(教育、外部条件)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两者是互相联系的

A、激发必须以天资为基础

B、没有激发便没有发展,天资也就停止不前

如果天资过早地被唤醒,或者用力过度,势必会出现神经衰弱。

“过早”或“过晚’在教育上都是不祥之

兆。

eg:《伤仲永》、神童大学生、跳级生

3.自由自主

第斯多惠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者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从外部只能受到激发。”《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A.人必须主动掌握知识,占有知识

B.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均须注重个人自由自主的发挥,必须注意个人自主学习的进行。

简言之:天资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激发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天资的发挥与教育的实施均需要个人自主学习。

第斯多惠非常重视自主学习。他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从外部只能受到激发。”

(二)政治观

第斯多惠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出发,衷心地拥护资本主义。主张民主、平等,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教育,要求改革社会和教育的不平等状况。坚决反对把教育当成奴役人民的工

具,反对当时在德国占统治地位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教育,由此提出了“全人类教育”的思想。

全人教育的意义:

第一,反对封建等级教育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要求培养一般的人,即充满人道和博爱、为全人类而忘我牺牲的人,而不是培养当时政府所追求的所谓“真正的普鲁士人”。

第二,“全人”是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人。第斯多惠继卢梭和裴斯泰洛齐之后又提出了人的体力和精神力量和谐发展的思想。

第三,"全人教育"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能自由思考的、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的教育。

全人教育的三原则

第一,自动性原则。第斯多惠认为,人生来具有各种能力如观察、感觉、思维、语言等。人的天性中潜藏着渴求发展的特性,即自动性,它是个人发展和教育活动的主观条件。但是,自动性没有明确的方向,内容空洞,人可以自动地趋向于善,也可以自动地趋向于恶。教育的目的是使自动性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使人的自动性得到充分体现。真善美的生活便是人发展的客观条件。要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全人,必须将自动性和真善美结合起来。

第二,自然适应性原则。所谓自然,即指人的天性。适应自然,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教学要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第三,文化适应性原则。要求教育要注意现代社会文化,反映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第斯多惠指出,对自然和文化的适应必须协调一致,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文化适应性原则应服从自然适应性原则。二者越一致,生活就越美好。

(三)心理观

第斯多惠根据当时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就,把儿童心理分为三个阶段:

1、感性认识阶段(6-9岁)

2、发展记忆力阶段(9-14岁)

3、悟性理性阶段(14岁以后)

三、教育思想(一)教育的主要目的: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最高目标:培养完人

自动性指的是人对一定目的、目标的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决定了人的行动与动物活动的差异。第斯多惠对自动性有很高的评价,他说:“人中间的人类的东西就是他的自动性。一切人类的、自由的、独创的东西,都是从这个自动性出发的。”自动性使人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但这个目的仅仅是行动者自己认为合理的。要使人的行为符合真、善、美的原则,行为还必须有客观的判断准则。第斯多惠从这种构想出发,提出了关于教育的两个基础的思想。

教育的第一个基础就是人的自动性,这是主观基础;

教育的第二个基础是客观基础,即公众在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关于行为的真、善、美的客观准则。

前者针对行为的动因和倾向性,它与人的心理(诸如感觉、认识等等)相关;

后者则与道德、与行为目的和后果相关。第斯多惠认为,真正的、卓有成效的教育必须在这两个方面达于良好配合。他认为,培养自动性是教育的手段,而达于真、善、美的境界才是教育目的。其中,真是自动认识的目的,善是自动意志的目的,美是自动感觉的目的。人的

知、情、意的发展,必须与客观的真善美的准则结合起来,这样的人才算是“完人”,教育目的才算达到了。

(二)教学论

第斯多惠对德国甚至欧洲近代教育发展最重要的贡献是他的教学论思想。第斯多惠的教学论思想有两个基础,

一是他广泛的实践基础。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做过许多科目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是理论基础。这不仅包括第斯多惠以及当时许多教师们对教学论问题的理论认识,也包括第斯多惠从以前教育家的理论中吸取的养料。

第斯多惠的教学论思想主要反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此书分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第一卷总论由第斯多惠撰写,着重论述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第二卷主要是学科教学论的研究(相当于分科教学法),第斯多惠写了德语、算术、理科等教学法章节。

1、研究对象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规

律、规则和方法。

它既关系到人类本性的发展规律,又关系到教学过程本身的规律。因为教学论就是以人类本性的发展为基础的。第斯多惠把教学论提高到科学的高度,对它十分重视,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形式教学与实质教学

1)含义

形式教学: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实质教学:教师通过教学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2)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

(1)学生要掌握知识必须依靠学习能力。

(2)学生的智力发展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血液。

(3)形式教育只能在实质教育中才能形成,实质教育只有在形式教育中才能产生。

2、教学原则

(1)有关学生的教学规则

1)遵循自然原则

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和儿童的天性,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追求的最高理想和境

界。

2)遵循文化原则

人的时空性、民族性,现实生活中个人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教师在制定一切教育方案时必须考虑时代的精神文明和民族的民族性。

3)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

学生智力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且具有不平衡性的过程,第斯多惠认为,所以教学必须遵循持续性原则,且教师必须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进入与年龄和天性相符的主动性阶段,以便达到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彻底认识事物的本质。

4)直观教学原则

第斯多惠认为,人的智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形成都是是从观察与感觉外部世界开始的,教学必须贯彻从直观到思维、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包括四条各不相同又彼此相联的教学规则,即“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他指出;“不要过早教任何东西”,而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知识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深化。

6)启发式原则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引起学生“高尚的、自由的或纯洁的兴趣”,即具有启发性。

(2)有关教材的教学规则

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第斯多惠深受裴斯泰洛齐的影响,主张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奠定学生坚实的基础,掌握知识的基本要素。他说:“任何人都不要害怕由于长时间停留在要素上会失掉许多时间。”“谁不奠定适当的基础,谁就注定要经常去修补漏洞或者必须担心整个大厦的倾覆。”

2)教材安排

第斯多惠有几个原则与教材安排有关。

①教材的安排处理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心智能力;

②把教材科学而合理地分成一些阶段或部

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使整个系统的推进显得紧凑而有节奏,也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③在进入新的阶段之前应复习前一阶段的内容;

④内容相近的科目应联系起来教授。

3)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到科目性质

第斯多惠把教学方法分为叙述法和问答法(发现法)。他认为前者适用于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则主要采用问答法。但教师不应呆板地仅持一种方法。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天性(心智和能力水平),也要与教学科目的性质相一

致。前者是自然适应性原则的必然结论,而后者则主要与教学科目的性质相关。第斯多惠说:“正确的教学方法并不单纯是任意强加于科目的表面形式:它是从科目的性质产生出来的,是科目的本质。”

从这一原则出来,第斯多惠主张历史科目主要采用叙述的教学方法,理性科目则主要采用问答法。

4)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现代科学水平

第斯多惠反对纠缠于过去时代的一切早已被推翻的观点和认识,要求使学生接触最新的科学成果,学习现代物理、数学、地理、哲学等科

目。这一要求是其文化适应性原则的一个具体体现。

(3)适应外在条件、时间、地点、情况等等的教学规则

1)第斯多惠要求有顺序地学习不同科目,不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科目。一门科目学完以后再开始另外一门。因为“同时学习不同科目会使学生心智分裂”。这一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2)要考虑到学生将来的情况

第斯多惠意识到普通教育与生活脱节的情

况,提出在不损害普通教育的条件下,应当尽力帮助学生,使他们更容易地补足与生活相联系的那一部分教育上的缺陷。教师必须为儿童未来着想。

3)教学必须适应文化

这是文化适应性原则的具体化。第斯多惠

说,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我们时代和社会阶层的风俗和习惯,我们所生存的时代精神,我们民族的民族性,一句话,要注意整个现代生活和我们直接的环境的文化。”

教学要适应文化的原则在实质上就是要求进行教育性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社会意识和道德品质等。

(4)有关教师的教学原则

第斯多惠提出了五条在教学上对教师的要

求。我们放在“论教师"部分一并叙述。

(三)论教师

第斯多惠一生主要从事师范教育工作,长期担任师范学校校长并亲自授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一领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斯多惠长期担任师范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对培养教师的工作十分热衷,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生前就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第斯多惠对教师的意义、作用以及要求等

等,在理论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关于教师的论述至今看来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第斯多惠认为,学校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工作,因此,在《德国教师培养指

南》一书中,他对教师的任务、条件等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

热爱教师职业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基本前提

“真正的永不消失的教学热情须建立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上,对教师工作的心驰神往,须建立在对发展儿童事业的热爱上。”他认为培养和教育儿童的灵魂、情感、智力和体力,使之成为各种人才,“这不但关系到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兴衰”;

教育过程是激发学生秉赋的过程,这种激发力量归之于教师对学生直接的影响,其社会作用一直延续到未来的社会生活;使别人获得真正的生活,发动别人去追求真、善、美“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没有什么会超越这种神圣的职责”。第斯多惠还指出:“教师对于学校,有如太阳对于宇宙。他是推动整个学校机器的力量和源泉”。

教师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主动性

第斯多惠认为,“教师的注意力首先是发展人的主动性”,“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主动性逐渐加强,摆脱自然天性,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他批评“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教师也不应像奴隶那样服从权威,而要为自由、独立而教育别人。“教师的主导思想就是促进人类的道德”。

教师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

第斯多惠说:“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他认为兴趣会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对真、善、美发生乐趣,并心甘情愿地追求。他强调“教师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观点,应当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主动去掌握知识”。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单要教会学生怎样建造建筑物,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怎样制造砖瓦,并要和学生一起动手施工,教会学生建好房屋的本

领”

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自我修养的三个方面是:

(1)人格和道德;

(2)学术水平和专业修养;

(3)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

教师的崇高职业也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完善自己。“他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

人。”他认为教师首先要坚持教育的进步

方向,“坚持不懈地为完成伟大的崇高的人类使命而奋斗终身”。

其次要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一个好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行为来培养教育人”。

再次要有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意志,他认为“教师本人如果没有主见,遇事左右摇摆,感情空虚,意志薄弱,这怎么能把学生的迟钝培养成敏捷,把笨拙培养成灵巧呢”?

在知识结构方面

第斯多惠强调教师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要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进修的学习材料。

在实际能力方面

第斯多惠认为敏锐的观察力可以使教师“在孩子当中天天有机会观察到一些有趣的富有教学意义的现象,这样读起教育方面的文章来才能事半功倍,受益匪浅”。

就思考能力来说,他认为每个教师都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要“靠别人为自己去思考和研究问题”。就判断能力来说,他要求教师善于明辨是非,永远站在社会进步的方面,“在追求真、

善、美的征途上,不要气馁,不要心灰意懒”。

在特殊能力方面

教师首先应具有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凡是会想不会表达,主要是思想不清”,“说话简洁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其次要有出色的教学能力,教学“不是传授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学生只要有了这种活跃的情感,教师就不必额外督促学生好好学习”。为此,第斯多惠提出教学要变换花样,“花样翻新是生活的调剂”;

教师要活泼,要“兴致勃勃地(而不是矫揉造作地)和儿童打交道”;

要充分发挥个性,“教师的人格会给教师带来威望、权力、影响和力量”。

他还认为教师要有高超的管理能力,“谁善于教学,谁就必然善于管理纪律,谁教学好,谁就管理有方”。

总结

在教育实践上,第斯多惠有两个侧面,一是长期的师范教育实践;一是长期的初等教育实

践。前者导致他在师范教育理论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关于教师的理论。这构成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重点之一。后者导致他在初等教育理论,尤其是教学论方面的发展,这构成了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又一重点。

理论上,第斯多惠有两个出发点:

一是全人类的教育思想,一是民族主义教育思想。二者相辅相成,构成第斯多惠教育思想的主要基础和基本的逻辑框架,并在许多方面都有所表现。

四、评价

第斯多惠的哲学思想总的说来是唯心主义

的,而与一般德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