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五单元 训练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1页
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五单元 训练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2页
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五单元 训练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3页
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五单元 训练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4页
2025历史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一 第五单元 训练12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4·郑州调研)明末小说集《醒世恒言》中描绘了一些商人的形象,如卖油郎秦重因其卖货不缺斤少两,为其之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营基础。普通商人吕大郎,偶然拾得二百两白银,仔细寻访,物归原主。材料中这些小说对商人形象的描绘()A.表明商品经济领域出现新现象B.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C.反映了传统社会等级结构松动D.体现了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2.(2024·广东南粤名校联考)明代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全书共六十卷,分十二门: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收养、制造、荒政。这反映了()A.中西农业思想的交汇B.以农治国的农业生态观C.农本商末的经济思想D.农工商皆本的撰写宗旨3.(2023·唐山模拟检测)棉纺织业中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场手工业稀疏出现,是经过了长达四、五百年的孕育过程,直到清初才脱胎降世的,而棉布生产的普遍形式,则仍为农家的副业。出现这些现象的历史原因是()A.封建社会市场有效需求不足B.海外棉纺织品具有竞争优势C.棉纺织技术阻碍其市场推广D.新型生产关系阻碍社会进步4.(2023·武汉高三调研)下表为松江府垦田数和上交的夏秋两税在全国的比重表。年份垦田占全国百分比夏秋税粮占全国百分比洪武二十六年0.60%6.50%弘治九年0.76%6.23%万历六年0.61%6.24%由上表可知()A.区域经济结构的新变化B.江南地区社会矛盾尖锐C.江南地区赋税负担沉重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5.(2024·安徽皖东联盟联考)明清时期,地方市镇由宋代的草市逐渐演变为完整的商业市镇,而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形成城乡互补的商业格局。这从侧面反映了()A.城市职能格局的演变B.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C.政府放松商业的控制D.市镇空间的相对独立6.与宋代相比,明清的版图更辽阔,商人活动的范围更大。但商人经营和贩运的主要商品是非主要生活资料,且缺少生产资料。一些工商业市镇的产品并不具有优势。土地租佃收益的稳定性使商业资本和封建农业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雏形初现B.近代化动力存在不稳定因素C.手工业生产受到商业资本控制D.雇佣劳动力的市场较为广阔7.(2024·盐城模拟)清朝时期,中国扇商察觉到西方人的审美偏好,专门制造出了一种中西结合风格的扇子品种——外销扇,其制造基地设在广州十三行,制作工艺上追求极致的奢华繁复,深受欧洲人喜爱。这表明,清朝时期()A.官营手工业技艺领先民营B.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与交流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8.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①第一次热潮反映治国思想的变化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③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第四次热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2024·南昌高三测评)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认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并且提出“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王守仁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社会背景是()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B.教育水平低下C.程朱理学影响日渐衰微D.社会矛盾尖锐10.(2024·洛阳高三调研考试)顾炎武编修《肇域志》,“先取一统志,后取各省府州县志,后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内容上遍涉边防、要塞、农田、水利、赋役、粮食、屯田、矿产、交通等与现实生活、百姓利益相关的问题,密切联系“天下利病,生民疾苦”。这表明顾炎武()A.改变了学术发展方向B.注重历史研究C.重建了儒家思想体系D.倡导经世致用11.(2024·浙江百校调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世界的本原是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强调“医者贵在格物”。宋应星认为,《天工开物》中总结的各种生产技术,实际是原始材料“气”在“天工”作用之下形成的不同制造物。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A.科学著作缺乏理论思维B.格物精神促进技术探究C.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D.宋明理学制约科学发展12.(2023·吕梁开学检测)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在华期间“习华语,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并提出对华实行“学术传教”的思想,将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科学技术以及文化艺术传到了中国。西方传教士的这些做法()A.推动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B.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新高潮的到来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D.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13.(2023·山东实验中学二模)下面方向示意图描绘的是清代前期()A.高产作物推广 B.国内人口迁移C.粮食区域运输 D.商帮长途贩运14.(2023·滨州高三开学摸底)乾隆年间,时人记载了顺昌县摸鱼歌的表演盛况,“邑迎神赛会,多演戏,男女混集,王公严禁之。俗好唱摸鱼歌,王公自以为孝、悌、忠、信四歌,令瞽者沿街唱之,日给口粮,风俗为之不变”。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朝廷思想控制得到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秩序C.世俗文化取得重大成就D.歌谣以社会教化为主旨15.清代,被称作“账房”的批发商从中间商那里购买纱线,并与织造和印染作坊签订丝绸制造及整饰合同。账房与作坊的合同经常由承管居中协调,后者对订单的履行及货物损失负责。这反映出当时江南纺织业()A.生产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B.生产专业化趋势明显C.形成了多层次的承包生产体系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6.(2023·保定三模)清代小说《林兰香》成功地描绘了一大批市井人物,其中有侠客高士、僮仆侍婢、恶霸奸商等,全书人物达三百二十人之多。几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如燕梦卿的逆来顺受、耿朗的卑劣、任香儿的嫉妒和任自立的贪婪等。这折射出当时()A.主流文学题材发生变化B.世俗文学得到一定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D.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加速二、非选择题(共10分)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世纪末明代开国者对贸易、职业活动、地理迁移强加的严格限制,大大减缓了中国境内贸易的发展。但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帝国开始了比前次转型幅度更大的第二次商业革命。商业化扩散至地方乡村社会的情况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首次出现大量中国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跨区域的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等。——摘编自罗威廉《大清:最后的中华帝国》材料二在明清之际学风开始发生变化。人们既不满意“心学”的束书不观,也不满意“理学”偏离实际的空谈义理。作为替代物,一方面,关心社会现实的观念得到复兴;另一方面,回到经典,即经以求道的实证性“经学”倾向也开始出现,成为乾嘉考据学的向导。此外,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西学”东渐中国,出现了像利玛窦那样的融会基督教和儒教的杰出人物。——摘编自林甘泉、张海鹏《从文明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