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高考适应性月
考卷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
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王静安(王国维)的“境界”说重视感受作用在作品中具体之呈现,严
沧浪(严羽)的“兴趣”说重视感发作用本身之活动,王阮亭的“神韵”
说重视由感发所引起的言外之情趣,其重点虽各有不同,然而如果就这
三种诗说产生之时代背景而言,则他们却都是因为有见于当时诗歌中属
于兴发感动的这一种质素之逐渐消亡,因此才倡为种种诗说的。
沧浪之兴趣说,乃是针对当时盛行的江西诗派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
为诗”的补偏救弊之言。阮亭之“神韵”说,则是针对当时格调派的模
1
拟因袭之风气的一种补偏救弊之说。至于静安先生的境界说,则是针对
清代词坛之宗法南宋,重视工巧堆垛之风气的一种补偏救弊之说。
从以上的论析来看,中国历代诗论虽有各种不同的流派和主张,然而其
兴衰更替的变化,却隐然是有着一线脉络可寻的。其实在中国诗论中,
除了重视声律格调用字用典等偏重形式之艺术美一派的各家主张外,其
他凡是从内容本质着眼的,盖无不曾对此种兴发感动之力量,有所体会
和重视,只是因为不同之时代,各有不同之思想背景,因此各家诗论,
当然也就不免各有其偏重之点。周秦两汉之际,在儒家思想笼罩之下,
于是遂有“比兴”“言志”之静论,虽然也曾注意及“心”与“物”之
感发的作用,然而其重点却全以政教感化之实用的价值为主。如孔子论
诗之从“可以兴,可以观”,到“可以群”“可以怨”以及“事父”“事
君”之说,和《毛诗•大序》之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到“美教化,
移风俗”,这种种说法都可以做为此一派诗论之代表;至于魏晋以来,
则儒学既已逐渐式微,于是一般文士遂对于文学之独立性有了普遍的觉
悟,于是当日之诗论,遂亦对"心"与''物”之感发作用,有了纯艺术
性的体认,如陆机《文赋》所提出的“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及钟嵯《诗品》所提出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等种种说法,便都可
以做为此一派诗论之代表;及至佛学盛行之后,其禅宗一派渐与中国固
有之道家思想相融汇,因此对于“心”与“物'之感发的作用,遂又有
了另一番新的体认,因此对诗之品评,乃又形成了一种玄妙的喻说之方
式。严羽之以禅悟喻诗,自然便是此一派诗论的最好代表。而后此之诗
论,遂多不免有严氏之影响,王阮亭的神韵说,当然便是其中最好的一
2
个例证。至于静安先生之境界说的出现,则当是自晚清之世,西学渐入
之后,对于中国传统所重视的这一种诗歌中之感发作用的又一种新的体
认。故其所标举之“境界”一词,虽然仍沿用佛家之语,然而其立论却
已经改变了禅宗妙悟之玄虚的喻说,而对于诗歌中由“心”与“物”经
感受作用所体现的意境及其表现之效果,都有了更为切实深入的体认,
且能用“主观”“客观”“有我”“无我”及“理想”“写实”等西方
之理论概念作为析说之凭借,这自然是中国诗论的又一次重要的演进。
(摘编自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材料二: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王国维所标举的“境界”自有
其特殊含义。《人间词话》第6、7两则作了如下说明: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
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王国维在他的《文学小言》中说:“文学中有二原质焉:曰景,曰情。
前者以描写自然及人生之事实为主,后者则吾人对此种事实之精神的态
度也。故前者客观的也,后者主观的也。前者知识的也,后者感情的
也。……要之,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苟无锐敏之知
3
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文学之事。”第二年,署名“樊志厚①”的《人
间词乙稿序》亦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掳'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
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
不足以言文学。”
王国维认为“真文学”当不受功利的干预。屈原、陶潜、杜甫、苏轼之
所以伟大,就在于能“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文学小言》)。
总之,作品的“原质”不但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有“真景物、
真感情”,这才可谓有“境界”。联系王国维词作来看,他所说的“真”
不仅仅是真切的一己之情,而且是诗人对宇宙实底、人生本质、人类命
运的终极关怀和体悟。《观堂外集♦苕华词又序》中王国维说,真正的
大诗人,”又以人类感情为其一己之感情”。这种感情出自诗人“自己
之感”,又和人类的基本普遍感情相通,是诗人“不失其赤子之心”“以
血书者”之感情。这才是王国维向往的最高的“真”。只有具备这种“真”
的艺术境界,文学才能“与哲学有同一性质,其所欲解者皆宇宙人生根
本之问题”。
陆机《文赋》所说:“恒患意不称物,文不达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
也。”而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生动地渲
染了杏花怒放、大好春光的景象、传递了人们踏春的无限兴致;张先《天
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也写活了明月泻辉、花影摇
曳的幽境和作者疏散闲适的情趣,都能把“真景物、真感情”表达得极
真极活,故曰著此两字,“境界全出矣”。
4
(摘编自黄霖、周兴陆《王国维〈人间词话〉导读》)
【注】①樊志厚:一说是王国维自己的托名,一说是与王国维“同学相
交垂三十年”的樊少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王国维的“境界”说、但材料一侧重于“境界”
说的产生与时代的关系、材料二侧重于对“境界”的理解。
B.材料一认为“兴趣”说、“神韵”说、“境界”说都重视感受、感发,
且三者产生的原因都和这一质素在其所在时代逐渐消亡有关。
C.严羽以禅悟喻诗、喻说玄妙,此后诗论多受其影响,王阮亭神韵说便
是一例,但王国维的境界说切实深入、中西融合,不在此内。
D.王国维崇尚文学之“真”,认为“真文学”才能造就伟大的诗人,还
认为“真”有不同的层次,最高层次的“真”是与哲学相通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论述时多次用到举例论证,材料二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引用论
证,两者都使文章更具可信度和说服力。
B.国诗论流派,有着眼于内容本质的,有偏重于声律典故的,未必有高
下之分,但前者代代相承,隐有脉络。
5
C.孔子“兴观群怨”说,是用诗对人们进行政教感化,在这一时期人们
的意识中,文学还未具有独立的地位。
D.以议论为诗、诗歌中缺少鲜明的形象和真切的情感,依王国维的观点,
这种诗歌必属无“境界”之诗。
3.下列选项,不属于“兴趣”说、“神韵”说、“境界”说补偏救弊原
因的是()
A.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语言,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语言,本朝诸公分明
别是一副语言。一一严羽《沧浪诗话》
B.江西诗有其流弊,永嘉四灵欲转移江西诗风而无其才力……一一郭绍
虞《〈沧浪诗话〉校释》
C.有明一代,徒以貌袭格调为事,无一人具真才实学以副之者。一一翁
方纲《神韵论》
D.有清一代词风,盖为南宋所笼罩,……装点字面,几于铜墙铁壁,密
不通风。一一王镇坤《评〈人间词话〉》
4.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什么样的古典诗歌才称得上有“境界”?
5.请根据材料一中作者对中国诗论发展的介绍,谈一谈应如何评论古典
诗歌。
6
【答案】1.C2.B3.A
4.①有“境界”的诗歌需要情与景的统一。②有“境界”的诗歌要“真”,
即有真情真景。③诗中的真情应有普世价值意义。④有“境界”的诗歌
还须有鲜明真切的表达。
5.①(内容)在评论诗歌时,要把握最核心的内容,如诗歌带给人的兴
发感动。②(方法)评论诗歌不能离开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所处时代的
主导思想、经济政治环境会影响诗歌创作。③(方法)评论诗歌既要有
对前人诗论的继承,也要有扬弃。④(理念)评论诗歌除了中国传统的
诗论理论,也可借鉴西方的理论与概念。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但王国维的境界说切实深入、中西融合,不在此内”错误。从原文
“其所标举之‘境界'一词,虽然仍沿用佛家之语,然而其立论却已经
改变了禅宗妙悟之玄虚的喻说,而对于诗歌中由‘心'与‘物'经感受
作用所体现的意境及其表现之效果,都有了更为切实深入的体认”可以
看出,王国维的“境界”说还是受到了“兴趣”说的影响,首先是沿用
了佛家“境界”一词,而从“更为切实深入的体认”可以看出,“境界”
说有对“兴趣”说的发展。
7
故选C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证方法及概括材料内容、观点的能力。
B.“代代相承”错误。原文用的是“兴衰更替”,不同的流派不全是相
承的关系。在原文论述中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诗论会有相似处,那是
因为关注的核心内容有相同处,但并不一定是继承的关系。
故选Bo
【3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兴趣”说、“神韵”说、“境界”说补偏救弊的原因都是所处时代诗
歌“兴发感动”这一质素的消亡,只是“消亡”的具体表现不同。
A.是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和“兴发感动”无关。
B.是说江西诗派以文字、议论入诗;
C.是说有明一代,模拟因袭;
D.是说时人受南宋诗歌创作影响而堆砌文字。
8
从原文可知,后三项都造成诗歌缺乏兴发感动的力量。
故选A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依据“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可概
括为:有“境界”的诗歌需要情与景的统一。
依据“总之,作品的‘原质'不但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有'真
景物、真感情',这才可谓有‘境界'”可概括为:有“境界”的诗歌
要“真”,即有真情真景。
依据“他所说的'真'不仅仅是真切的一己之情,而且是诗人对宇宙实
底、人生本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体悟”“这种感情出自诗人'自
己之感',又和人类的基本普遍感情相通,是诗人'不失其赤子之心'
'以血书者’之感情。这才是王国维向往的最高的‘真'。只有具备这
种‘真'的艺术境界,文学才能‘与哲学有同一性质,其所欲解者皆宇
宙人生根本之问题'”可概括为:诗中的真情应有普世价值意义。
依据“恒患意不称物,文不达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都能把‘真
景物、真感情'表达得极真极活,故曰著此两字,'境界全出矣’”可
概括为:有“境界”的诗歌还须有鲜明真切的表达。
9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依据“其实在中国诗论中,除了重视声律格调用字用典等偏重形式之艺
术美一派的各家主张外,其他凡是从内容本质着眼的,盖无不曾对此种
兴发感动之力量,有所体会和重视”可知,①在评论诗歌时,要把握最
核心的内容,如诗歌带给人的兴发感动。
依据“只是因为不同之时代,各有不同之思想背景,因此各家诗论,当
然也就不免各有其偏重之点”可知,评论诗歌不能离开其所处的历史环
境,所处时代的主导思想、经济政治环境会影响诗歌创作。
依据''其所标举之‘境界'一词,虽然仍沿用佛家之语,然而其立论却
已经改变了禅宗妙悟之玄虚的喻说,而对于诗歌中由‘心'与'物'经
感受作用所体现的意境及其表现之效果,都有了更为切实深入的体认”
可以看出,王国维的“境界”说还是受到了“兴趣”说的影响,而从“更
为切实深入的体认”可以看出,“境界”说有对“兴趣”说的发展。据
此可知,评论诗歌既要有对前人诗论的继承,也要有扬弃。
依据“且能用‘主观‘'客观''有我''无我'及'理想''写实'
等西方之理论概念作为析说之凭借,这自然是中国诗论的又一次重要的
演进”可知,评论诗歌除了中国传统的诗论理论,也可借鉴西方的理论
与概念。
10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铸剑(节选)
鲁迅
当眉间尺肿着眼眶,头也不回地跨出门外,穿着青衣,背着青剑,迈开
大步,径奔城中的时候,东方还没有露出阳光。杉树林的每一片叶尖,
都挂着露珠,其中隐藏着夜气。但是,待到走到树林的那一头,露珠里
却闪出各样的光辉,渐渐幻成晓色了。
他和挑葱卖菜的一同混入城里,街市上已经很热闹。男人们一排一排的
呆站着;女人们也时时从门里探出头来。她们大半也肿着眼眶;蓬着头;
黄黄的脸,连脂粉也不及涂抹。眉间尺预觉到将有巨变降临,他们便都
是焦躁而忍耐地等候着这巨变的。
忽然,前面的人们都陆续跪倒了;远远地有两匹马并着跑过来。此后是
拿着木棍、戈、刀、弓弩、旌旗的武人,走得满路黄尘滚滚。又来了一
辆四匹马拉的大车,上面坐着一队人,有的打钟击鼓,有的嘴上吹着不
知道叫什么名目的劳什子。此后又是车,里面的人都穿画衣,不是老头
子,便是矮胖子,个个满脸油汗。接着又是一队拿刀枪剑戟的驹•士。这
11
时眉间尺正看见一辆黄盖的大车驰来,正中坐着一个画衣的胖子,花白
胡子,小脑袋;腰间还依稀看见佩着和他背上一样的青剑。
他不觉全身一冷,但立刻又灼热起来,像是猛火焚烧着。他一面伸手向
肩头捏住剑柄,一面提起脚,便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
但他只走得五六步,就跌了一个倒栽葱,因为有人突然捏住了他的一只
脚。这一跌又正压在一个干瘪脸的少年身上;他正怕剑尖伤了他,吃惊
地起来看的时候,肋下就挨了很重的两拳。他也不暇计较,再望路上,
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驹•士也过去了一大阵了。
路旁的一切人们也都爬起来。干瘪脸的少年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
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
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但谁也不开口;后来
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
的时光,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
味似的。
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
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地一笑,一面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
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
那少年也向他看了一会,不觉慢慢地松了手,溜走了;那人也就溜走了;
看的人们也都无聊地走散。
12
他走出城外,坐在一株大桑树下,取出两个馒头来充了饥;吃着的时候
忽然记起母亲来,不觉眼鼻一酸,然而此后倒也没有什么。
人迹绝了许久之后,忽然从城里闪出那一个黑色的人来。“走罢,眉间
尺!国王在捉你了!"他说,声音好像鹏枭。
眉间尺浑身一颤,中了魔似的,立即跟着他走;后来是飞奔。他站定了
喘息许多时,才明白已经到了杉树林边。后面远处有银白的条纹,是月
亮已从那边出现;前面却仅有两点磷火一般的那黑色人的眼光。
“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
“哈哈!我一向认识你。”那人的声音说。“我知道你背着雄剑,要给
你的父亲报仇,我也知道你报不成。岂但报不成;今天已经有人告密,
你的仇人早从东门还宫,下令捕拿你了。”
眉间尺不觉伤心起来。
“唉唉,母亲的叹息是无怪的。”他低声说。
“但她只知道一半。她不知道我要给你报仇。”
“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
“阿,你不要用这称呼来冤枉我。”
13
“那么,你同情于我们孤儿寡妇?
“唉,孩子,你再不要提这些受了污辱的名称。”他严冷地说,“仗义,
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①。我的
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
“好。但你怎么给我报仇呢?”
“只要你给我两件东西。”两粒磷火下的声音说,“那两件么?你听着:
一是你的剑,二是你的头!”
眉间尺虽然觉得奇怪,有些狐疑,却并不吃惊。他一时开不得口。
“你不要疑心我将骗取你的性命和宝贝。”暗中的声音又严冷地说,“这
事全由你。你信我,我便去;你不信,我便住。”
“但你为什么给我去报仇的呢?你认识我的父亲么?”
“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
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
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
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暗中的声音刚刚停止,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
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剑交给黑色人。
14
“呵呵!”他一手接剑,一手捏着头发,提起眉间尺的头来,对着那热
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并且冷冷地尖利地笑。
笑声即刻散布在杉树林中,深处随着有一群磷火似的眼光闪动,倏忽临
近,听到咻咻的饿狼的喘息。
最先头的一匹大狼向黑色人扑过来。他用肯剑一挥,狼头便坠在地面的
青苔上。别的狼们站定了,耸着肩,伸出舌头,咻咻地喘着,放着绿的
眼光看他扬长地走。
一九二六年十月作
文本二: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
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
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
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搜神记》节选)
【注】①旧社会有一种“精神的资本家”,他们擅长用“同情”一类美
好言词作为“放债”的“资本”,以求人们去报答他。(鲁迅《新时代
的放债法》)
15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匹马”“武人”“一队人”“骑士”“黄盖的大车”等语句,写
出了国王出行重礼制,讲排场,极尽奢华的生活状态。
B.文章善用描写,如“肿着眼眶;蓬着头”突出了看客们的疲顿,“挤
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则写出了黑色人的冷酷。
C.眉间尺不仅杀王失败,还被“干瘪脸”纠缠,表现了他涉世不深、经
验不足、本事有限的弱点,为下文的“自刎”张本。
D.黑色人“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看似荒诞离奇,实则
含蓄深邃,两次“接吻”,既有痛悼,也有尊敬。
7.关于文中眉间尺“自刎”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色人复仇不是为了“义士”的称号去可怜孤儿寡母,也非出于泛泛
的同情心。
B.眉间尺对黑色人的复仇方式预估不足,虽有“狐疑”,但又觉得仍在
情理之中。
C.“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表明黑色人也借为眉间尺报仇来完成对自
己的疗救。
16
D.“屠狼”是“刺王”前的一次彩排,这一情节极具象征意义,使故事
更有张力。
8.请简要阐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
9.谈及《铸剑》的创作,鲁迅先生在《致徐懋庸》中说道:“《铸剑》……
我只是给铺排,没有改动的。”请参照文本二,谈谈作者是如何铺排的。
【答案】6.B7.B
8.①将“仗义”“同情”比作“放鬼债的资本”,揭露了那个时代这类
“精神资本家”的欺骗性;②表现出黑色人清醒的思想认识和坚定的复
仇信念。
9.①从人物上看,作者为人物注入了时代的血液,让其个性更加鲜明;
②从情节上看,对传说进行了丰富和补充,以想象描绘出惊心动魄的场
景;③从主题上看,在表现我国古代守承诺、轻生死的侠义精神的基础
上,将复仇的性质升华为底层百姓对压迫者的反抗。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17
B.“冷酷”有误。黑色人是作者对复仇者的一种理想的塑造,他外表冷,
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当为“冷峻”。
故选B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眉间尺对黑色人的复仇方式预估不足”错,眉间尺之所以“狐疑”
是因为没有想到黑色人会索要头和剑。从原文看,他对黑色人的“复仇
方式”并未预估。
故选B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
资本”,结合注释“旧社会有一种'精神的资本家',他们擅长用‘同
情‘一类美好言词作为‘放债'的'资本',以求人们去报答他”可知,
“仗义”“同情”原本是人类美好的品质,是干净的,但现在却成为了
“放鬼债的资本”,用来骗取人们的报答。此句将“仗义”“同情”比
作“放鬼债的资本”,揭露了那个时代这类“精神资本家”的欺骗性;
18
②能够认识到社会上有这类打着“仗义”“同情”旗号骗取人们报答的
现实存在,表现出黑色人清醒的思想认识;而“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
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则写出黑色人与那些欺骗者完全不
同,他有着坚定的复仇信念,而且不会把复仇作为“放鬼债的资本”。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写作技巧的能力。
“铺排”在这里意思是铺陈,即加入丰富的内容和细节,使得人物、情
节更加丰满,主题更加鲜明。
①从人物上看,作者为人物注入了时代的血液,让其个性更加鲜明。如
黑色人不同于当时社会上那些“放鬼债”的人,“他严冷地说,'仗义,
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我的
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这样就塑造了
黑色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②从情节上看,对传说进行了丰富和补充,以想象描绘出惊心动魄的场
景。如写眉间尺自杀,“暗中的声音刚刚停止,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
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
剑交给黑色人”,写狼的环伺和黑色人与狼的搏斗,“笑声即刻散布在
杉树林中,深处随着有一群磷火似的眼光闪动,倏忽临近,听到咻咻的
饿狼的喘息。最先头的一匹大狼向黑色人扑过来。他用肯剑一挥,狼头
19
便坠在地面的青苔上。别的狼们站定了,耸着肩,伸出舌头,咻咻地喘
着,放着绿的眼光看他扬长地走”。
③从主题上看,在表现我国古代守承诺、轻生死的侠义精神的基础上,
将复仇的性质升华为底层百姓对压迫者的反抗。如眉间尺复仇的对象是
楚王,“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他很难接近楚
王为父亲复仇,于是舍弃生命把复仇的任务交个黑色人;而黑色人承诺
为他复仇,只要你给我两件东西。'两粒磷火下的声音说,'那两
件么?你听着:一是你的剑,二是你的头!'",体现出侠义精神。并
且两人复仇的对象是统治者,这就将复仇的性质升华为底层百姓对压迫
者的反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唐长庆中,白居易为刺史。
方是时,湖溉田千余顷。及钱氏有国,置撩湖兵士千人,日夜开浚。自
国初以来,稍废不治,水涸草生,渐成芳田。熙宁中,臣通判本州,则
湖之蔚合,盖十二三耳。至今才十六七年之间,遂埋塞其半。父老皆言
十年以来水浅蔚合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
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20
臣以侍从,出膺宠寄,岂得苟安岁月,不任其责。辄已差官打量湖上药
田,计二十五万余丈,度用夫二十余万工。近者伏蒙皇帝陛下、太皇太
后陛下以本路饥僮,特宽转运司上供额斛五十余万石,出果常平米亦数
十万石,约敕诸路,不取五谷力胜税钱,东南之民,所活不可胜计。今
又特赐本路度牒①三百,而杭独得百道。臣谨以圣意增价召入中,米减价
出卖以济饥民,而增减耗折之余,尚得钱米约共一万余贯石。臣辄以此
钱米募民开湖,度可得十万工。自今月二十八日兴工。
(节选自苏轼《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
材料二: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
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芳,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蔚积为田,水无几矣。
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
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
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资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
除,不遣寸草。且募入种菱湖中,蔚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
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
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21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注】①度牒:度牒是朝廷颁发给僧尼的身份凭证。在宋朝,度牒因为
发行价格较高,可作为官府筹措资金的手段。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
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父老皆A言十年B以来C水浅D蔚合E如云翳F空G倏忽H便满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量,文中指观看、观察,与《红楼梦》"(王熙凤)上下细细打量
了一回(林黛玉)”中的“打量”意思相同。
B.路,文中指行政区划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烽火扬州
路”中的“路”意思相同。
C.漕河,指政府用以运输粮食等物资的河流。据材料可知,漕河一般靠
沿线的河湖补给水源,兼有灌溉民田的功能。
D.遣,文中指放过,可结合语境意译为遗留,与《桃花源记》中“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的“遣”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2
A.苏轼认为,西湖是杭州极其重要的景观,不可以废弃;再加上自己深
受皇帝信任,应当负起职责,所以决意修整西湖。
B.面临饥荒,皇帝和太皇太后宽减受灾地区上供粮米份额,出卖常平仓
米,免收五谷力胜税并赐给度牒,赈济了东南大量灾民。
C.在宋朝,西湖因为疏于治理,渐渐长满芳草。苏轼了解到当地人种菱
会每年芟除杂草,便招募人在湖中种菱,以解芳草之患。
D.苏轼通过收取杭州百姓种菱之利,挪用救荒钱粮和向朝廷申请颁发度
牒的方法,多方筹措资金,最终完成了整治西湖的工程。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通判本州,则湖之蔚合,盖十二三耳。
(2)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蔚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
者。
14.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湖在历史上经历了哪几次开发利用?
【答案】10.CEG11.A12.D
13.(1)我担任本州的通判,那时湖上的封草盖住湖面,大概有十分之
二三了。
23
(2)用剩余的人力物力重新修好六井,又挖取生长菱白的淤泥堆积在湖
中,南北长三十里,筑成一条长堤来让行人通行。
14.①唐刺史李泌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使百姓用水充足。②唐白居易
引西湖水入漕河,借以灌溉民田。③苏轼修好水井,疏通漕河,又使人
在湖中种菱得利,又用蔚田建造了苏堤使人通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父老们都说十年以来,湖水太浅水草覆盖,如同云彩遮蔽天空,
很快就遮满了。
“十年以来”是时间状语,后面C处断开;
“水浅蔚合”是“如云翳空”的主语,表示强调,“合”后E处断开;
“如云翳空”是动宾结构,“空”后G处断开。
故在CEG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24
A.错误,文中指测量。/观看、观察。句意:我已经派遣有关官员测量西
湖上的蔚田。/(王熙凤)上下细细观看黛玉。
B.正确。句意:近来承蒙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因为杭州这一路闹饥
荒。/当年扬州一带,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C.正确。
D.正确。放过。/派遣。句意:到春天常拔除,不留寸草。/太守就派遣
人随着他前往。
故选A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收取杭州百姓种菱之利”错,由“且募人种菱湖中,蔚不复生。收
其利以备修湖”可知,苏轼收取的是他招募的人在西湖中种菱的利润;
由“取救荒余钱万缗”可知,“挪用救荒钱粮”错,苏轼使用的是救荒
后剩余的钱粮。
故选D。
【13题详解】
2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通判”,做通判;“盖”,大概;“十二三”,十分之二三。
(2)“复完”,修好;“径”,长;“通行者”,让行人通行。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可知,唐刺史李泌引
西湖水造了六口井,使百姓用水充足
②由“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可知,唐白
居易引西湖水入漕河,借以灌溉民田。
③由“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封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且募人种菱湖中,蔚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可知,苏轼修好水井,
疏通漕河,又使人在湖中种菱得利,又用蔚田建造了苏堤使人通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26
杭州有西湖,就如同人有了眉眼,是不可以废弃的。唐长庆年间,白居
易做杭州刺史。那时候,西湖灌溉田地达一千多顷。等到钱氏有了封国,
设置撩湖兵士上千人,日夜开挖疏浚。从宋初建国以来,逐渐废弃不加
治理,湖水干涸水草丛生,渐渐成了芳田。熙宁年间,我担任本州的通
判,那时湖上的芳草盖住湖面,大概有十分之二三了。到如今才十六七
年之间,就已经湮没堵塞了一半。父老们都说十年以来,湖水太浅水草
覆盖,如同云彩遮蔽天空,很快就遮满了,再过二十年,恐怕就没有西
湖了。假使杭州没有了西湖,如同人失去了眉眼,难道那还是人吗?
臣凭借侍从的身份,受到宠爱出任重要官职,怎么能够苟且偷安度过岁
月,不承担自己的责任呢。我已经派遣有关官员测量西湖上的蔚田,共
计二十五万余丈,估计需要役夫二十多万人。近来承蒙皇帝陛下、太皇
太后陛下因为杭州这一路闹饥荒,特意宽限转运司供给五十多万石米,
出卖常平仓的米也有几十万石,并下令跟诸路约定,不收取五谷力胜税
钱,东南地区的人民,能够活下来的不可计算。如今又特别赐给本路三
百度牒,而杭州独自得到一百道。臣谨慎地凭借圣意增加度牒价格征召
进入官府,米减价卖出来赈济灾民,而增减亏损之余,还得到钱米大约
共一万多贯石。臣就用这些钱征募役夫开通西湖,估计能得到十万工。
从这个月二十八日开始动工。
(节选自苏轼《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
27
材料二:
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水味咸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开始引
用西湖的水作成六个井,人民的饮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注入漕河,
引运河水灌溉农田,灌溉农田广达千顷,百姓因此很富裕。西湖中长满
水草,自唐代及钱王时代,每年都有疏通,宋代兴起后,废弃不管,水
草积为田地,湖水已所剩无多。运河失去了湖水,只好依赖长江涨潮,
船舶要在市区航行,湖水混浊多淤塞,每三年要疏通一次,成为市民的
大患。六井也几乎废弃无用。苏轼看见茅山运河接受钱塘江水,盐桥河
吸收西湖水,于是疏浚这两条河来通航,又建造坝堰水闸,用来控制湖
水的储蓄与宣泄,于是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余的人力物力重
新修好六井,又挖取生长菱白的淤泥堆积在湖中,南北长三十里,筑成
一条长堤来让行人通行。吴地人种菱,到春天常拔除,不留寸草。苏轼
还招募农家在湖中种菱,使菱白根不再生长。收取的钱准备用来修湖时
使用,取来救荒剩余的钱一万缗,余粮一万石,和请求得到的剃度僧人
文牒一百份来招募工役。长堤筑成后,在长堤上又种了木芙蓉、杨柳,
远望景色如画,杭州人将它称为“苏公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离亭燕
张昇
28
一带①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
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
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描绘金陵雨后景致,天光映衬水色,蓼草掩映人家,秋色明净而
爽洁。
B.下阕由乘船所见生发内心之感,“客帆”与“茅舍”呼应,足见词人
旨趣。
C.词人写景绘图先总后分、远近结合、由物及人,画面层次分明,疏淡
有致。
D.“尽入渔樵闲话”与杨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所传达的情感
相似。
16.晚清词人陈廷焯评此词“起笔句句匀贴,结句精湛”。请结合原词
具体分析结尾两句“精湛”在何处?
29
【答案】15.B16.①末句以景结情,用拟人手法描写秋日西沉的苍凉
萧远之景,烘托了作者怅惘之情。②“望”字在结构上统摄全词,词作
先描摹所望之景,接着由望生叹,最后刻画倚楼怅望的形象。③结尾两
句立象尽意,刻画倚楼怅望的诗人形象,从而突出作者对六朝兴亡、人
事无常的慨叹之情。④结尾两句写景色调凄冷,“寒”字承上片“冷”
字而来,寒日冷光使词人对历史的伤感更显凝重。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下阕由乘船所见生发内心之感”错,由“怅望倚层楼”可知,高挂
之客帆、低垂的酒旗应是词人登楼所见。
故选Bo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审计计划
- 2024年个人住宅装修施工合同5篇
- 15《搭船的鸟》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2024年度重庆驾驶员劳动安全与健康管理合同3篇
- 2024版建筑用材料运输及仓储服务合同示范3篇
- 2024学年九年级英语上册 Unit 6 Movies and Theater Lesson 36 Making Plays Is Fun教学实录(新版)冀教版
- 陇东学院《房地产建筑概论(含识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度上海航空公司机票代理协议3篇
- 2024年度石膏板行业培训与合作合同3篇
- 愚公移山英文 -中国故事英文版课件
- 国开经济学(本)1-14章练习试题及答案
- 高三数学考试情况分析及复习建议
- 光学设计与光学工艺
-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 家长进课堂(课堂PPT)
- 定喘神奇丹_辨证录卷四_方剂树
- 货物运输通知单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形近字组词(共3页)
- 不知不觉也是牛仔元老了转一篇日牛知识贴.doc
- 三相桥式有源逆变电路的仿真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