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神经调节_第1页
第二章神经调节_第2页
第二章神经调节_第3页
第二章神经调节_第4页
第二章神经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神经调节基础通关卷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研究发现大部分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在形态上具有轴突和树突两种突起,它们的区别构成了神经元的极性,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起,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C.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D.神经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神经纤维【答案】D【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上一层膜构成神经。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稍,神经末稍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详解】A、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A正确;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C、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的辅助作用的细胞,C正确;D、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构成一条神经,D错误。故选D。2.自主神经系统是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组织,又称植物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它们在大脑皮层和皮层下自主神经中枢的控制下,管理各种器官的平滑肌、心脏的心肌以及腺体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的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同一内脏生命活动时的效果一定是相反的B.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生命活动时是自主的,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使机体作出更精确的反应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周围神经系统中脊神经发出的传入神经【答案】C【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无论是脑神经还是脊神经,均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支配神经,内脏支配神经包括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同一内脏生命活动时的效果不一定是相反的,例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可以促进唾液腺的分泌,A错误;B、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生命活动时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不是完全自主的,例如排尿反射,B错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使机体作出更精确的反应,C正确;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传出神经,含有脑神经和脊神经,D错误。故选C。3.研究发现,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率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的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Na+通道打开,会导致胞外Na+内流,且消耗能量C.心跳过快时,人体内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利用阻碍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乌头碱中毒的症状【答案】D【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详解】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的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错误;B、Na+内流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心跳过快时主要是交感神经占据优势,C错误;D、乌头碱能使Na+通道持续开放,阻碍Na+通道开放的药物能一定程度缓解乌头碱中毒的症状,D正确。故选D。4.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射弧中屈肌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B.b处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a为传出神经D.c处施加刺激引起的伸肌收缩属于反射【答案】B【分析】题图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详解】A、从图中结构可知,a上有神经节判断a为传入神经,b是神经中枢,c是传出神经,根据伸肌既与传出神经相连,又与传入神经相连,判断伸肌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屈肌只与传出神经相连是效应器,A错误;B、由于b处是神经中枢,故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C、a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C错误;D、反射一般都需要一个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故c处刺激引起的伸肌收缩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B。5.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构成B.某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C.自主神经系统是脑神经的一部分D.自主神经系统不受高级中枢的控制【答案】B【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详解】A、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就是大脑皮层,A错误;B、某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的某些细胞,B正确;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存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C错误;D、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仍受高级中枢的控制,D错误。故选B。6.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是不受意识支配的完全自主神经B.紧张时伴随瞳孔扩张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结果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D.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减少焦虑更有利于考场发挥【答案】A【分析】人体处于兴奋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加强,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详解】A、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支配,但受大脑的控制,故属于不完全自主神经,A错误;B、紧张时伴随瞳孔扩张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结果,B正确;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消化腺分泌减少消化不良,导致食欲不振,C正确;D、机体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减少焦虑更有利于考场发挥,D正确。故选A。7.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构成B.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无关刺激会转变为非条件刺激C.缩手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大脑受损伤的患者,敲击其膝盖下韧带无法发生膝跳反射【答案】C【分析】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2、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3、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详解】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A错误;B、在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中,非条件刺激需要与无关刺激结合,从而使得无关刺激逐渐转化为条件刺激,B错误;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因为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因此,大脑受损的患者,敲击其膝盖下韧带仍可以发生膝跳反射,D错误。故选C。8.如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迟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答案】D【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在图示的位置给与适宜的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从轴突传到树突或胞体,因此图中C会持续兴奋;图2中B点表示动作电位;图3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刺激图中Y点,兴奋能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C点会持续兴奋,即表现为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迟,A正确;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意味着神经纤维膜外的钠离子浓度增大,则会导致动作电位的值变大,即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B正确;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兴奋间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从而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正确;D、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因此可推测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D错误。故选D。9.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反射弧是不变的B.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C.条件反射使人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活动具有预见性D.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答案】A【分析】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条件反射需经常强化,不强化会逐渐消退,A错误;B、当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以后,原来的无关刺激就成为条件刺激,所以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过程形成的,B正确;C、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使人和高等动物的行为活动具有预见性,C正确;D、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D正确。故选A。10.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由神经元组成的B.所有生物都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因此都具有反射活动C.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D.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D【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完成一个反射活动的条件是:具备完整的反射弧,提供一定强度的刺激。由于低级中枢还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也不一定会出现反射活动。【详解】A、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其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不都是神经元,A错误;B、有些低等生物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能称为反射活动,B错误;C、以膝跳反射活动为例,膝跳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是脊髓,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人有意抵触时再敲击其膝盖却不能发生膝跳反射,因此,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C错误;D、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故选D。11.下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过程。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成年人的排尿活动只受大脑皮层的调节B.若P处受损,膀胱将无法排出尿液C.人体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脊髓D.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D【分析】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明确两个反射弧即脊髓控制的排尿反射弧和大脑控制的对脊髓排尿反射弧中各结构。2、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成人适时排尿,体现神经分级调节,即脊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A错误;B、若P处受损,则排尿反射失去大脑皮层的控制,但是因为脊髓中存在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故仍然能完成排尿反射,B错误;C、人产生尿意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D、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人产生尿意,引起膀胱的逼尿肌收缩,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兴奋,最终将尿液排尽,故排尿活动的调节属于正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12.在对警犬进行“安静”训练时,助训员通常会悄悄靠近犬,当犬欲叫时,助训员发出“静”的口令,同时轻击犬嘴令其保持安静,待犬安静后立即给予食物奖励。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警犬听到“静”的口令便会安静下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建立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该反射建立过程中,食物作为非条件刺激起作用C.该反射的消退是上述刺激间联系的丧失,与警犬学习无关D.条件反射提高了警犬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答案】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该反射是条件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建立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完成的,A正确;B、喂食时,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B正确;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警犬会获得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C错误;D、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D正确。故选C。1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离体的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双向进行的,神经冲动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因此膜内外电荷的变化是刺激部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正确。故选A。14.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道”,神经递质多巴胺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脑功能的调控。如图是可卡因引起多巴胺作用途径异常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多巴胺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扩散进突触后膜引起后膜兴奋B.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引起多巴胺释放量增加,使人产生愉悦感C.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结合多巴胺受体,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增多D.长期使用可卡因可能出现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对可卡因产生依赖【答案】D【分析】1、神经元之间相接的结构是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2、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能过多巴胺转运体运输进入突触小体,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详解】A、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冲动传来时,多巴胺以胞吐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扩散进突触后膜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进入后膜),由于多巴胺属于兴奋性递质,引起钠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产生兴奋,A错误;B、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受到抑制,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减少,B错误;C、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导致其与后膜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从而增强并延长多巴胺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C错误;D、吸食可卡因后,多巴胺重吸收受阻,因此可导致突触间隙中过多的多巴胺多次刺激突触后细胞,而中枢神经系统会通过减少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的数量来适应这一变化,这样会使中枢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就需要不断地吸食毒品,最终形成毒瘾,D正确。故选D。15.抑郁症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产生重度消极情绪得不到缓解而形成的。某抗抑郁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B.该抗抑郁药物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C.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比正常人的少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答案】B【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解】A、5羟色胺进入突触间隙为胞吐,需消耗神经元代谢提供的能量,A正确;B、该抗抑郁药物抑制突触前膜重吸收5羟色胺具有选择性,因此,这种抑制剂作用于突触前膜具有特异性,应是与突触前膜重吸收5羟色胺有关的受体结合。若是抑制ATP水解,阻止重吸收的能量供应,则会影响神经元多种耗能的生命活动,B错误;C、由题干信息,某抗抑郁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可知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比正常人的少,C正确;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D正确。故选B。16.阳离子由膜外向膜内转运形成的电流称为内向电流,而由膜内向膜外转运则形成外向电流。枪乌贼的神经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时,记录到的一次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如下图所示。给该神经纤维施加河豚毒素后,只有外向电流存在,内向电流全部消失;当施加四乙胺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外向电流完全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膜形成内向电流不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B.河豚毒素和四乙胺最有可能是特异性阻断K+通道和Na+通道C.枪乌贼通过神经纤维上信号的双向传导适应环境中的刺激D.图中a点后随着Na+的易化扩散导致电流变化进一步加大【答案】A【分析】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由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详解】A、突触前膜形成内向电流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就不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A正确;B、内向电流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当给神经纤维施加河豚毒素后,只有外向电流存在,内向电流全部消失,由此说明河豚毒素可特异性阻断Na+通道,外向电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当施加四乙胺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外向电流完全消失,由此说明四乙胺可特异性阻断K+通道,B错误;C、枪乌贼通过神经纤维上信号的单向传导适应环境中的刺激,C错误;D、图中a点后,形成外向电流,主要是膜对K+有通透性,所以图中a点后随着K+的协助扩散导致电流变化进一步加大,D错误。故选A。17.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结构与突触类似。接头前膜内侧的基质中有大量的含有乙酰胆碱的突触小泡。接头后膜上有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在接头后膜外表面还分布有乙酰胆碱酯酶。筒箭毒碱和α-银环蛇毒可特异性阻断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新斯的明(一种药物)能直接激活乙酰胆碱受体,促进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有机磷农药可使胆碱酯酶被磷酸化而丧失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是单向的B.筒箭毒碱和α-银环蛇毒可导致肌肉松弛无力C.新斯的明可加重肌肉收缩无力的症状D.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的症状之一可能是肌肉僵直【答案】C【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为单向,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详解】A、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类似于突触,只能由接头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因此兴奋在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B、筒箭毒碱和α—银环蛇毒可特异性阻断接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抑制肌细胞的收缩,可导致肌肉松弛无力,B正确;C、新斯的明能直接激活乙酰胆碱受体,促进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促进肌细胞的收缩,因此可以缓解肌肉收缩无力的症状,C错误;D、有机磷农药可使胆碱酯酶被磷酸化而丧失活性,阻碍乙酰胆碱的水解,使其持续发挥作用,从而引起肌肉僵直,D正确。故选C。18.科研人员分离出光敏通道蛋白C,并将其整合到神经纤维上(如图1所示,甲、乙为电流表)。当整合成功的蛋白C吸收特定波长光子后,离子通道打开,可导致神经细胞兴奋。图2表示神经纤维受到一次有效刺激后的动作电位情况(阈电位是指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C吸收特定波长光子后,会引起Cl顺浓度梯度内流B.图1中神经纤维受到有效刺激后,乙电流表能够出现图2所示的电位变化C.若用特定波长光子刺激神经纤维,膜内电位能从a升到b以上,说明蛋白C整合成功D.如果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图2中c点对应的电位值将升高【答案】C【分析】静息电位:K+外流,内负外正;动作电位:Na+内流,内正外负。静息电位:指细胞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内外存在的内负外正电位差。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当整合成功的蛋白C吸收特定波长光子后,离子通道打开,可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所以蛋白C吸收特定波长光子后,会引起Na+内流产生兴奋,A错误;B、乙电流表两端都是接在膜外,静息时膜外电位都为正,因此静息时乙表两端电位差为0,而非图2的负值,B错误;C、蛋白C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子,导致神经细胞Na+内流而产生兴奋。用特定波长光子刺激神经纤维,使膜电位从a升到b,说明神经纤维上整合了蛋白C,产生了兴奋,C正确;D、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其运输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有关,膜外Na+较膜内多,若降低细胞外液的Na+浓度,使膜内外Na+浓度差减小,内流的Na+减少,而使得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因此c点电位值将降低,D错误。故选C。19.下图为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模式图,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及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a点越低,细胞越不容易兴奋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但不是所有神经递质的受体都在突触后膜上C.a点状态下,K+通过非门控通道外流,同时少量的Na+也通过非门控通道内流D.膜电位达到图中b点水平所需的最低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阈下刺激不能使质膜产生电位变化【答案】D【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制是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详解】A、a点表示静息电位的绝对值,a点越低,说明静息电位绝对值越大,细胞越不容易兴奋,A正确;B、突触前膜上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其作用是通过调节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来影响突触的传递效应,B正确;C、细胞膜上存在许多非门控的漏K+通道和极少量的Na+通道,静息状态下,K+通过非门控通道外流,同时少量的Na+也通过非门控通道内流,C正确;D、分析图可知,阈下刺激会使细胞内电位发生变化,即能使质膜产生电位变化,D错误。故选D。研究发现,果蝇接触某种气味时予以电击并重复多次,可以使其记住并避开这种气味。果蝇的这种记忆与蕈形体神经元有关,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反应,最终形成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该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运动和睡眠等会促进遗忘过程,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多巴胺一旦与蕈形体神经元的DAMB受体结合,就可以使果蝇形成记忆B.果蝇避开气体的条件反射建立是气味与电击相关联的结果C.多巴胺与受体的结合情况不同可能会导致果蝇的记忆与遗忘D.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答案】A【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图2中多巴胺与蕈形体神经元的DAMB受体结合,使果蝇记忆遗忘,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果蝇接触某种气味时予以电击并重复多次,可以使其记住并避开这种气味,所以果蝇避开气体的条件反射建立是气味与电击相关联的结果,B正确;C、结合图1和图2,记忆和遗忘的启动,与电击或运动、睡眠等因素影响多巴胺的释放以及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的过程有关,多巴胺与受体的结合情况不同可能会导致果蝇的记忆与遗忘,C正确;D、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D正确。故选A。21.如图为躯体运动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篮球运动中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小脑、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B.小脑和脑干能控制脊髓,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D.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可以直接到达脊髓等低级中枢,也可以经过小脑或脑干传给低级中枢。【详解】A、大脑皮层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因此篮球运动中躯体运动受大脑皮层、小脑、脑干以及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小脑和脑干能控制脊髓,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C、躯体运动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面部除外),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C错误;D、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大脑皮层可通过小脑和脑干与脊髓相连,因此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D正确。故选C。22.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位截瘫的人意识清醒却小便失禁,是因为大脑皮层受损B.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C.长时记忆与突触的形态与功能的改变有关D.大脑皮层V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答案】A【分析】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高位截瘫的人意识清醒,说明大脑皮层没有受损,A错误;B、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也主要由左半球负责,B正确;C、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D、大脑皮层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该区病变的人,不能看懂文字,D正确。故选A。23.“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不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答案】B【分析】大脑皮层有相应的感觉中枢,若传入神经元和神经中枢没受到侵染,则相应的刺激仍会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详解】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受损,则对相应的刺激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但是因为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对刺激还是有感觉的,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不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正确。故选B。24.脑卒中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患者常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脑卒中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容易出现组织水肿B.K+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正常人血浆中K+含量保持动态平衡C.代谢性酸中毒是因缺氧导致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CO2所致D.某患者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说话非常困难,可能是言语区S区发生损伤【答案】D【分析】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大脑的语言中枢包括W区、V区、S区、V区。H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详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水分容易渗回血浆,不会导致组织液水分增多,因此不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B、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而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B错误;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D正确。故选D。25.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功能B.大脑皮层S区发生障碍的患者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C.人体脊髓完整而脑部受到损伤时,不能完成膝跳反射D.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答案】C【分析】1、人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小脑具有维持躯体平衡的中枢。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B、大脑皮层的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所在,该区受损表现为不能说话,其它功能正常,B正确;C、膝跳反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脊髓完整时即可完成膝跳反射,C错误;D、排尿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婴儿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有关,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题。26.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甲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刻,甲刺激可以引起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2)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通透性较大,产生静息电位。若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则会使测得的静息电位绝对值。(3)t4~t5时间段,细胞通道打开,细胞恢复静息状态。【答案】(1)Na+通道动作电位(2)K+K+外流变大(3)K+【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1)由图可知,t1时刻,甲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说明此时的刺激强度低于阈值以下,无法产生相应的动作电位。(2)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钾离子外流,因而产生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若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则会导致钾离子外流的量增多,因而使测得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3)t4~t5时间段,细胞钾离子通道打开,细胞由动作电位状态恢复到静息状态。27.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图乙是图甲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填图中对应字母)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此过程依赖于膜的性。(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答案】(1)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的一部分(2)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神经中枢a、e、d、c3(4)突触前膜胞吐流动性(5)兴奋或抑制【分析】题图分析: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丙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元之间依靠突触联系,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兴奋不能由B传到A。(3)丙图中由于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所以③为神经中枢。若刺激图甲中b点,兴奋能传向a、e、d、c,故图中a、c、d、e产生兴奋。神经元之间依靠突触联系,图丙中共有突触3个。(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A细胞的胞吐作用,进入突触间隙,此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28.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密切相关。科学家以哺乳动物骨骼肌细胞为材料,研究了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1)骨骼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膜的基本支架是。(2)假设初始状态下,膜两侧正负电荷均相等,且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在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当膜仅对K+具有通透性时,K+顺浓度梯度向膜外流动,膜外正电荷和膜内负电荷数量逐步增加,对K+进一步外流起阻碍作用,最终K+跨膜流动达到平衡,形成稳定的跨膜静电场,此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K+静电场强度只能通过公式“K+静电场强度(mV)”计算得出。(3)骨骼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实验测得膜的静息电位为90mV,膜内、外K+浓度依次为155mmoL/L和4mmoL/L(),此时没有K+跨膜净流动。①静息状态下,K+静电场强度为mV,与静息电位实测值接近,推测K+外流形成的静电场可能是构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②为证明①中的推测,研究者梯度增加细胞外K+浓度并测量静息电位。如果所测静息电位的值,则可验证此假设。【答案】(1)蛋白质和脂质磷脂双分子层(2)外正内负(3)95.4梯度减小【分析】1、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原因是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表现为外正内负。2、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1)肌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2)静息状态下,膜仅对K+具有通透性时,K+顺浓度梯度向膜外流动,膜外正电荷和膜内负电荷数量逐步增加,对K+进一步外流起阻碍作用,最终K+跨膜流动达到平衡,形成稳定的跨膜静电场,此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外正内负。(3)①静息状态下,K+静电场强度为95.4mV,与静息电位实测值接近,推测K+外流形成的静电场可能是构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②梯度增加细胞外K+浓度,此时钾离子外流梯度减小,如果所测静息电位的值梯度减小,则可验证K+外流形成的静电场可能是构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因素。29.神经细胞的活动有两个重要的指标:第一个是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第二个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科研人员希望通过光来检测和控制神经细胞的活动。(1)膜电位变化是神经细胞活动最基本的信号,当膜电位变化时,细胞膜上镶嵌的许多蛋白质分子都会改变形状,这类随膜电位改变形状的蛋白分子叫电压敏感蛋白。科研人员将电压敏感蛋白A的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连接,构建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中。转入融合基因的小鼠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膜电位变化引起蛋白A的形状改变,引起CFP的改变,发光特性也随之改变(如下图),从而可以观察到膜电位变化。(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当兴奋沿轴突传递到时,细胞膜上的Ca2+通道打开,Ca2+进入细胞与钙调蛋白结合,使钙调蛋白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向突触前膜的定向移动,释放。若希望通过绿色荧光来观察神经细胞内Ca2+含量的变化,请你写出实验设计方案。(3)为通过光来控制神经细胞的活动,科研人员分离出光敏通道蛋白C。当蛋白C吸收光子后,阳离子通道打开,Na+内流导致神经细胞。随后,科研人员将蛋白C基因表达在果蝇与翅相连的胸肌细胞上,一种可以观察到光能否控制神经细胞活动的方法是。【答案】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空间结构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构建钙调蛋白基因与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基因,转入小鼠受精卵细胞,观察并比较小鼠神经细胞兴奋前后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兴奋切断果蝇头部和身体的神经联系,把光打到果蝇身体上,观察果蝇翅膀是否扇动【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基因工程,考查对基因工程操作程序、兴奋传导、传递机理的理解。解答此题,可借鉴(1)中观察膜电位变化的方法设计通过绿色荧光观察神经细胞内Ca2+含量变化的实验方案。(1)常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中。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膜电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