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简要复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5、能初步理解古今异义和一字多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链接已知,揭示课题

1、相信大家读过许多的故事,你能根据图片说出故事的名字吗?(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对比两个故事,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自幼聪明)

2、是的,司马光、曹冲自幼聪慧,他们的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其实,这样年幼聪慧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指读——齐读),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3、指名读课题。

(1)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很有特色,“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七个字可以根据人物、事情、地点稍作停顿,谁来试试?

(2)再次齐读课作好题。(出示停顿)

4、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1)“戎"是个生字,读一读。(PPT出示“戎”的古字)大家看,“戎"这个字特别意思。你看,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部分代表铠甲,两部分合起来是武器的总称,这是“戎"的本意,这样的字在古汉字中叫会意字。后引申为军队、战争等义。

观察图片,士兵身上穿的衣服就叫“戎装”、

“兵戎相见"(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了解了这个字,能写好它吗?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一长横一短横,最后两笔是撇、点

5、王戎不取道旁李,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打开书本,翻到110页。

二、初读古文,感受文韵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读准字音:

(1)生自读

(2)指名读(2-3人),相机正音。

(3)读好多音字“折”。

师:在这篇小文章里有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折”,你们还知道它另一个读音吗?

生:shé

师:为何在这里读zhé枝,而不是shé枝?

师:(出示插图)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李子特别多)

多到把树枝都压弯了,你看,观察不同读音的意思,你发现当表示弯曲时我们只能读“zhé”,这就叫音随意走,字的读音会随着字义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借助插图,我们还知道了,一个个李子红通通的,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读出节奏:

(1)古人读文章,摇头晃脑,非常有节奏,你能借助魔法棒像古人一样读出那种节奏和韵味吗?谁再来试一试?(指名读—齐读)

(2)仅照这样读,还体现不出我们的最高水平,我把这篇文章换一个方式,你还会读吗?(出示竖排)这才是一篇文章在古代古书上真正的呈现方式,你发现了吗?它和我们课文的呈现有什么不一样?

生1:书上横着,这里竖着

生2:没有标点符号

师:对呀,在过去的时候,古人读书都是没有标点的,在没有标点的时候,还能读的准确,那才是你们的最高水平,谁想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书读得这么好,那考考你们,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生:王戎不拿道路旁的李子

师:如果把拿换成摘,你们觉得合适吗?

总结:拿是指从框里或地上拿,而摘是用手从高处摘。结合语境,王戎应该是不去摘树上的李子。

读懂文章:

(1)过渡:题目说的这么棒,那么我相信结合注释去说说课文的意思,一定也难不倒你们,同桌两人合作,一个讲一个听,看看谁讲的最好。

(生自说—指名说)

师相机指导:

诸儿:诸就是众多、许多,诸儿就是许多小朋友。同样的,我们一个班的众多学生就是“诸生”,很多人在一起,开个会,可以说成“诸位"

尝:曾经,以后当我们看到“尝”在句首,一般都是曾经的意思。

(2)在这篇文章中“之"这个字反复出现,而且用的很巧妙,把他圈出来,你能不能围绕着它提一个问题呢?

生1:这些“之”的意思一样吗?

师:谁来解答?

生:不一样,诸儿竞走取之:李子,人问之:王戎,取之:李子

师:会提问是一种能力,会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能力,这三个“之"意思是不一样,那么在三个“之”意思不一样的时候你能围绕这三个之再提一个问题吗?

生2:为何一个字有多种意思?

师:她问了一个文言文中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的【板贴一字多义】齐读

师:为何要用“之"来代替李子、王戎,而不直接写?

师:谁来解决一下?

生1:文言文语言很简洁,所以要概括一下

师:你们同意吗?把之换成李子、换成王戎一起来读,相信你们会有新的发现?

生:很拗口、很绕口

总结:是啊,读起来啰啰嗦嗦,所以就把他们就用一个字来代替,这个字就叫“之”。

过渡:好了,研究完了这三个字,你发现没文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字,比如“走"这个字它在文中指什么?而我们现在指什么?。这就是古今异义,【板贴古今异义】一起读,也就是在古汉语中的意思和我们在现代汉语中意思不同。

其实我们早就接触过“走”这个字,在以前学过的《守株待兔》中,有提过兔走触株,还有一首诗中也有——儿童急走追黄碟

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古今异义的字呢?

生:竞,争着

师:现在还有竞争这个意思,但是你把竞和后面的走组起来

生:竞走是争着跑过去,现在是指一种体育比赛

生:尝,在过去是曾经,在现在是品尝

师:还有一个大家没发现的,就是这个“子”,子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李子

师:那么现在子是什么意思呢?(相机点拨:组词儿子、孩子、孙子)

子单独出现的时候经常指孩子,而在这里指李子,

总结:认识了这些有趣的字,现在我们再来读这篇课文,尤其是关注这些刚才被你们发现的词语,把它读的再突出一点点,你会读的更好,一起读

过渡:那么在刚才的研究中,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个故事有几个人物?

王戎、诸儿【相机板贴】

师:在对待摘李子这件事上,两个人物之间有什么不同?用文中的话来说(不动、竞走取之),谁能用上这样一句话把他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怎么样表达出来?(试着用文中的句子)同学们可真厉害,那么,我就在想啊,王戎他真的没有动吗?同桌赶紧交流交流。

生:王戎懂了脑筋,眼睛看了

师:他动了眼睛,他看到了什么?(生答)关键是这颗李树他长在哪里啊?(生答)然后他动了动脑子,他在想什么?

生:为什么人家不去摘李子

相机指导:按道理说李树长在路边肯定?于是得出结论?(2-3人说)

看啊,所以王戎动了吗?首先动了眼睛,他在对这棵树进行【板贴观察】,她不仅观察了,而且还动脑【板贴思考】,思考以后他就得出一个【板贴结论】,

所以我们说王戎他其实是脑动身未动,而诸小儿是身动脑未动。你看,通过王戎和诸小儿的对比,我们发现王戎他遇事非常的(冷静、沉着),可见王荣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他这个智慧是从哪来的?(不断地观察和思考)

常言道:三生看大你推测一下王戎长大后他成为什么样子了?(出示王戎资料)

是的,王戎后来真的成了一个贤人,一个才华横溢的贤良的人,直到现在,我们都记得他。学到这,你认为王戎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从小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成为一个贤良的,有大智慧的人。)

就是这个小故事,选自《世说新语》,我们三年级还学过一篇《司马光》,你发现了吗?司马光和王戎写的都是什么人?(古代年龄非常小的聪慧的人),后面我们还会学到一篇《杨氏之子》,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朋友,这些文章都选自《世说新语》,你走进《世说新语》,就会发现里面的小孩都很聪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

这篇文章还有人是这样写的繁体字,你还会认吗?考考你们

变成这样你们还会读吗?你们不是会读,是会背了,你看,我们汉字就是这么的美妙,大家下课以后可以去研究研究它们,行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

王戎不取道旁李

_________一字多义观察

诸儿王戎古今异义思考

____________结论

竞走取之不动

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的一篇文言文,本文主要讲王戎七岁,就能够根据环境来分析实际情况。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全文仅用四句话,49个字。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优秀品质。学生之前对文言文的体裁已经有所了解,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四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一、文言文的教学流程

首先理解文意,深挖人物形象时,用到了本节课总结的方法,没有使方法流于形式,同时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从积累古文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或者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感受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方法渗透、归纳贯穿整堂课。

挖掘人物形象时,也能抓住诸儿“竞走取之"与“唯戎不动”的区别,层层深入剖析出王戎的冷静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推理,而不仅仅是学生浮于表面的“聪明、机智"等。理解文章意思时,根据注释和插图把短文读顺,读懂,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大家看到:看道边李子多子折枝时“不动”和其他小伙伴“竞走取之"的行为进行对比,抓着语文素养突出以读为重点,特别读出王戎面对“多子折枝”时王戎那种无动于衷的动作。体会王戎当时脑子在动,行动不动的含义。而其他小朋友是竞走取之含义。从而插入“演一演“小伙伴们的竞走取之的动作,让孩子们了解“竞"和“走”在文言文中和白话文中的动作的区别。特别让学生演出文言文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孩子都的演得很生动,个个都争着跑上讲台摘果子。关注王戎的语言“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从而得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聪明机智的孩子。从而引导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养成善于观察、遇事沉着冷静思考。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的内容试着去理解分析每句话的意思。最后创设讨论的环节,出示课件: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从而我们让我们明白王戎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明白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道理是: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引导学生学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观察的目的。美中不足就是在理解课文中“之”字的意思了,“之"字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可当时在课堂上学生并没有一下子详细分析三个“之”字的意思。

二、反思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从教学的方面上,第一个环节——朗读,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学生读得不够多,朗读的作用和意义也没有完全发挥;

其次,在于课文的讲解上,讲解过程中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够,学生不够入情入境,在读上感受到的文言文的趣味不够。其次,教学不够生动,过于追求全面,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和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