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汉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阶段基本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的时期;开创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影响深远。【阶段特征】政治上: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经济上:①封建小农经济初步发展;②经济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③外贸开始:丝绸之路思想文化上:科技文化得到迅速发展,确立了在当时领先地位,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点;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政权更迭:秦———西汉——新朝——东汉
221年秦王嬴政建立定都咸阳第一个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二世暴虐-206年灭亡-202年刘邦建立定都长安9年王莽建立25年刘秀建立都城洛阳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公元前221年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朝的统一北方:派蒙恬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南方:派屠睢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西南:开辟“五尺道”,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西到陇西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想一想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可能性)②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A、任用外来人才;B、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远交近攻)
探究一:秦国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的条件有哪些?客观原因:主观原因:①社会基础: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分裂阻碍经济发展)(必然性——根本)②政治基础: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统一③民心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④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⑤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②统一的原因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民心。③统一的影响⑴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⑵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⑶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⑷军事上:北击匈奴(蒙恬),南平越族⑸法律上:颁布《秦律》⑹建筑上:修筑长城、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直道,修建灵渠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车轨秦小篆焚书坑儒评价:1)实质是专制主义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2)束缚了思想,摧残了文化,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这是第一部通行全国的法律,以严刑峻法为特征,体现了皇帝的专制意志);
辽东临洮全长一万多公里修筑长城评价:修长城(两方面评价:一方面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人的南下,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而长城本身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另一方面工程艰巨,施工条件简陋,民夫大量死亡。);(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般认识1.概念解析: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策而言的,具体指皇帝个人的专权独裁;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的,具体指地方服从中央。核心是:皇权的至高无上2.形成原因:经济条件: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政治条件:新地主阶级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理论基础:法家思想的产生发展特别是韩非子的集权和
法治思想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混战带来严重破坏人民渴望统一3.发展历程:初步形成战国正式确立秦朝巩固两汉完善隋唐加强北宋新发展元朝空前强化明清4.两对基本矛盾三大发展趋势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乃至废除相权加强皇权;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对地方特别是边疆的控制;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般认识5.历史作用: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政治: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经济: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关系: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交流政治:君主专制易形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经济: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文化:箝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科技文化进步,不利近代文化产生发展(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般认识
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自认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始皇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1、皇帝制度的建立⑴名称来源⑵特征“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度1、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C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C三公诸卿副丞相律令图籍监察百官(位低权重)百官之首全国政务军务(虚有其位)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①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权独揽作用:②减少决策失误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公九卿制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加强皇权统治的同时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议政方式:朝议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集中皇帝中央集权专制主义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是什么?(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什么?(3)上述争论的结果如何?实行分封制。分封诸侯国将重蹈覆辙,诸侯割据。推行郡县制度。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①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负责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②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③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④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内容:B、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公天下的开端)。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郡县制分封制郡县制性质奴隶贵族政治封建官僚政治
不同点长官产生和待遇分封世袭、有封地皇帝任命,无封地,有俸禄基础血缘关系地域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和影响有较大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是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相同点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探究:郡县制和分封制有何异同?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⑴积极:⑵消极: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②有利于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能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抵御外敌、进行工程建设)③有利于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A、对秦朝:B、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易形成暴政,导致了秦的短命。(1)原因: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②大兴土木(修长城、阿房宫、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徭役繁重;③严酷法律。(2)概况:—209年,大泽乡起义3、秦朝的灭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失其政而陈涉(陈胜)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司马迁4、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有人认为他是“千古之帝”;有人认为他是“暴”君。那么,大家在学习了这段历史后,能否给秦始皇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呢?希望大家都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提示:评价历史人物,最重要就是要把他放在他所在的那个阶级和时代背景去分析。
(1)必须坚持历史主义原则、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要件
(2)必须坚持阶级分析方法,深入了解他们所代表那个阶级的
(3)必须坚持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辨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任务的历史作用
(4)必须坚持用全面分析与评价的原则,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评价历史人物应把握的原则和方法评价秦始皇(1)功绩:①灭六国,统一全国②采取措施巩固统一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承认土地私有、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军事:南征百越,北击匈奴;(2)暴政:焚书坑儒、刑罚严酷、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导致民怨沸腾(3)评价总评:功大于过,封建社会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者过:——专制暴虐的暴君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大显身手】【例题】“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选D。阅读材料,从“平定天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等信息,可以判断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联系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秦实行郡县制,官吏由皇帝统一任命,符合“法令由一统”的信息,故答案为D。D【高考真题】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以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制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材料三】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设官职以掌管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主、绅士作为全部封建统治的基础。----《毛泽东选集》回答:(2)阅读材料三,关于毛泽东所叙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试以秦始皇举措加以论证之。
政治上,确定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中央管制的三公九卿制度和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经济上,实行并保护土地私有制,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是我国大统一强盛的帝国。在两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從此“漢人,漢字,漢族”就用到今天。
《中国史稿》汉朝(前206年——220年)西汉的兴衰(前202——公元9年)建立恢复和发展强盛衰亡楚汉战争西汉的建立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灭亡的原因和标志地域:全国54个郡,诸侯国占据39个郡。人口:各诸侯国的人口总数,将近中央直辖地区人口数的一倍。诸侯国内,诸侯王享有很大的自主权。《汉书》卷一下《高帝》:“自置吏,得赋敛。”
“自为法令,拟于天子”2.王国的危害分割皇权,威胁中央汉朝的政治汉初的封国各家学派同时存在,搅乱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国家的专制统治。汉武帝面临的问题王国问题,影响到国家的统一。问题一问题二如果你是一位大臣,你会给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问题三匈奴问题,边境不宁▼边境不宁▼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董仲舒的学说解决之道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统一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限田、薄敛、省役
制定道德标准“三纲五常”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尊儒尚法4经济——盐铁官营;改革币制,铸五铢钱平抑物价、征收工商业者税3军事——出兵匈奴进军南越
2政治——改革各级官制;大量选拔人才削弱王国势力;抑制豪强地主
1大一统的措施:“汉承秦制”,专中制度的调整发展汉朝的政治一、中央:沿用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建立中外朝制度
察举制度:刺史制
二、地方:郡国并行制景帝削藩平七国之乱;武帝,解决王国问题
(东汉时)地方为州—郡---县三级制三、思想:“”,加强思想控制
三公九卿制度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官制度—察举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1)中朝制度:建立中朝,加强对中央的控制。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国并行,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何谓中朝与外朝西汉自武帝时起,为加强皇权,便宠信近臣,令其充当中书令、侍中、给事中等高级侍从官职,出入禁中,与闻国政。这样管理国家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以便皇帝控制,因而出现了“内朝”与“外朝”之分。由侍从皇帝的宫廷机构组织构成“内朝”,掌握了决策国家政务的权力;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构成“外朝”,却逐渐退居到仅只执行政务的地位。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中、外朝制)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推恩令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西汉初郡国并行2、汉武帝后期,全国分13州,
州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地方高官3、东汉州“刺史”改为“州牧”,地方行政区划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汉初(郡、国)汉中后期(州郡县)刺史地位由位卑权重演变为位高权重选官制度—察举制(一)目的为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和扩大统治基础)(二)察举制的演变1.西汉1)选拔标准:才能,品德2)选拔途径:B.征召A.察举—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自上而下选拔官吏制度3)作用: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奠定基础四.选官制度—察举制察举制的演变2.东汉前期中后期内容方法标准演变原因后果重孝廉乡举里选声望影响逐渐被官僚家族控制人才在地方声望门第望族东汉是豪强地主掌权,察举必然被豪强控制累世公卿世家地主形成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东汉的统治(公元25——220年)
一、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1、东汉的建立
2、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党锢之祸
三、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四、东汉的名存实亡
1、东汉后期统治的腐朽2、黄巾起义经济上:形成了统一的经济体制,汉代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铁农具、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黄河流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古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开始形成;(秦朝——统一货币(秦半两,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汉朝——五铢钱,盐铁官营,煤炭作冶铁燃料、供风——水排;耦犁,一牛挽犁,“井渠”;东汉时期:王景治理黄河;东汉已出现青瓷;纺织技术提高,丝织品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丝国”、“丝绸之路”出现著名的商业中心城市如长安、洛阳等,县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集中贸易地,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严格管理。)汉朝的经济总特征:目的: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休养生息政策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历经几代统治者(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执行了六七十年。结果是“海内殷富,国力充实”。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为了与民休息,除了,措施:(1)轻徭薄赋;让士兵复员生产,让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把卖身作奴隶的人释放为平民调整和建立新制度。(2)压抑商贾。规定商人不准作官,禁穿丝织品,禁带兵器、骑马,并向商人征收重税。(3)对匈奴和亲。(4)消灭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谋反罪名杀韩信和彭越。汉高祖与民休养生息,一方面调整了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巩固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西汉王朝的一套统治制度,恢复和完善了自秦以来建立的封建社会上层建筑,从而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汉朝的经济(1)农业:①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1)农业:①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②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垄作法、代田法(赵过)③生产工具:耧车、耦犁、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④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有休耕和两年三熟制⑤水利工程:白渠、漕渠、龙首渠、坎儿井⑥经济重心:山东山西(关中地区)⑦土地制度:三种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君主私有、自耕农私有、地主私有。后两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土地兼并不断。东汉时,租佃现象比较普遍。田庄;汉朝的经济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耧车播种工具
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郑国渠白渠漕渠六辅渠龙首渠井渠法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竖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2)手工业:①冶铸业:高炉炼铁、炒钢技术;水排(东汉发明的水力冶铁工具);用煤为燃料冶铁②纺织业:开通丝绸之路,远销欧亚,中国被称为丝国③陶瓷业:东汉制瓷技术成熟,烧出青瓷。(3)商业:①政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艰难发展;汉武帝的重农抑商措施----盐铁官营)②市的发展:市有专门管理机构(市令或市长);③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政治军事职能突出,但兼有经济职能,长安、洛阳等大城市发展为商业中心;④对外贸易:西汉开通了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欧亚。冶铁鼓风工具——水排复原图青瓷熊形灯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东汉青釉四系瓷罐a、重农抑商b、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c、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盐铁官营货币官铸;官营贩运;管控物价;
加重商税)d、西汉时确立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到唐代依然实行。e、汉代商人在政治上法律上也遭受歧视,直到宋代才开始转变。盐铁官营西汉:长安城东西“市”九处材料一:(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市的发展开通条件: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社会经济发达,特别是丝织业发达;军事:西汉击败匈奴,设西域都护,保护过往商旅;交通:张骞通西域,起了凿空的作用;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和意义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铸铁冶炼,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次,西域的各种农作物以及动物等特有品种流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物质,扩大了食物来源。
其三,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极大的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巨大作用。第四,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各国各派使节来汉,密切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政治联系。
对现代来说,促进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丝绸之路开通意义(一)汉初的黄老之学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主要内容: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3、特点: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兼采众家、积极无为汉初:用道家的“无为”思想,轻徭薄役,休养生息汉朝的思想文化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理论,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大一统”含义:
中央加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大一统”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汉武帝时期: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新儒学的含义历史常识补充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特点实质作用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四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其特点和实质是什么?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由此产生了什么影响?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特点实质作用抑制土地兼并、轻赋役◆主张
◆特点◆实质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特点、实质“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强君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抑制土地兼并、轻赋役(缓矛盾);提“三纲五常”,倡孝道。(维秩序,传美德)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③唯心主义与神学倾向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是形成了文化专制,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也起到了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3)“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思想,继承了儒家“仁”的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4)“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该持批判态度。“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作用①思想核心:罢黜百家,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②中央:创建太学,是中国第一次出现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③地方: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措施汉武帝采取的强化儒学的措施疑难突破全面认识董仲舒新儒学
1、确立为正统地位的原因(1)汉武帝时,王国问题,边境不宁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等迫切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汉初黄老无为思想已不适应形势需要。(3)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4)汉武帝采取一系列加强儒学的措施。
2、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影响积极①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②使儒学逐步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消极④其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长期泛滥;⑤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科技文化的发展。文学:文字:汉赋:《上林赋》《子虚赋》乐府诗绘画和雕塑:
秦-秦汉-大多实用性的文字东汉-楷书雕塑精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秦汉篆刻司马相如小篆隶书汉朝的文学天文:医学:西汉前28年关于太阳黑子记录是世界最早东汉张衡制作地动仪和浑天仪,比欧洲早1700年数学:农学: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成书《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中医理论基础东汉
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华佗“神医”-最早“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年、五禽戏《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最先提出“勾股定理”比西方早约500年东汉《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氾胜之书》
最早混合选择法、记载无性杂交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汉朝的科技秦汉(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
经济1、手工业:东汉水排,瓷器成熟,出现白瓷;丝路开通。2、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坊市分开,设令、长管理);主要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发展为著名商业中心)。
政治1、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2、郡国并行。3、察举制
文化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出现草书、楷书、行书;汉赋。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发展儒学成为正统,政治理念确立世界领先,气势恢弘封建经济初步发展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地方机构的设置。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A.在地方机构的设置上汉承秦制B.汉初郡国并行制是对郡县制的发展C.西汉中央集权潜伏着危机D.从地方机构的设置来看,西汉类于西周C【高考真题】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解析】B。可以运用排除法,A、C两项中的“铁器”、“牛耕”已经在春秋战国时期用于农业生产,不选;D项“雇佣关系”开始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时,不选。B项说明了“四齿钉耙”这种农业生产工具反映的农业耕作模式,可选。B【例】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封王加以防范B.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因此封王以拱卫中央C.继位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D.汉初社会动荡,封王以缓和文臣武将之间的矛盾B
例[2011·海南卷]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例A
【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从材料可知,汉高祖重农抑商,经济未见成效,但“文景之治”时期,百姓“皆背本趋末”,经济却出现恢复,出现盛世,说明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答案:C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封建统治者先后采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最终儒家思想成为西汉武帝以来历代封建王朝治国的正统思想。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政治经济思想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答案:C(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C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C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ABCD答案:A“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数学 含解析
- 脑白金营销策划案例分析-市场营销
- Nexans耐克森综合布线系统在华著名工程案例
- 公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附中2025届高考仿真卷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北京市通州区高考考前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
- 《数字系统设计例子》课件
-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5届四川省内江市重点中学高考数学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 现代学徒制课题:中国特色学徒制国际比较研究(附:研究思路模板、可修改技术路线图)
- 253种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别主要特征
- 论辛弃疾词作的愁情主题及其审美价值
- 新形势下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LTE无线网络优化PPT课件
- 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意义
- 管道中英文对照表
- 240灯控台_说明书
- 新形势下加强市场监管局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 例行检查和确认检验程序
- 上海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其旅游区布局特点(共5页)
- 六一汤_医方类聚卷一○二引_御医撮要_减法方剂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