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模拟题1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张某在公交车上盗窃了王某的钱包,钱包中有(江南博哥)现金600元和一张信用卡。张某不知道到卡内是否有钱,遂到一商城用信用卡尝试刷卡购物,证实卡内有金额后便疯狂购物达8000余元。对张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盗窃罪B.信用卡诈骗罪C.诈骗罪D.盗窃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数罪并罚正确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应认定为何罪的问题。[解析]《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照盗窃罪定罪处罚。
2.
关于窝藏、包庇罪,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明知是犯罪分子而不检举告发的行为,主观上没有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目的是知情不举,客观上没有实施窝藏、包庇的行为,不构成窝藏、包庇罪B.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实施,也可以在此之前实施C.包庇罪的作假证明限于在刑事诉讼中为犯罪分子作假证明;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伪造证据,可以是在任何性质的诉讼案件中伪造任何证据D.窝藏、包庇犯与被窝藏、包庇的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之前,就谋划或合谋,答应犯罪分子作案后给予窝藏、包庇的,应当以窝藏、包庇罪从重处罚正确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窝藏、包庇罪的认定。[解析]窝藏、包庇犯与被窝藏、包庇的犯罪分子,在犯罪活动之前,就谋划或合谋,答应犯罪分子作案后给予窝藏、包庇的,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3.
甲潜入一住宅内,想要撬开保险柜实施盗窃,但撬了许久也未打开。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盗窃罪的未遂犯B.盗窃罪的既遂犯C.盗窃罪的中止犯D.盗窃罪的预备犯正确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解析]甲已经着手实施盗窃行为,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4.
王某欠赵某50万元贷款,王某一直借故不还。赵某无奈之下,打听到王某隔日将会携带大量现金到A地进行买卖交易。第二天,赵某喊了几个朋友一起在王某去A地的路上将王某拦截,强行夺走王某随身携带的现金并现场清点共45万元。接着赵某等人逼王某写下大致内容为王某已还赵某货款45万元,尚欠赵某5万元的欠款字据,之后赵某和朋友拿着钱走了。事后王某到派出所报案,经医院鉴定王某仅受轻微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赵某不构成犯罪B.赵某构成抢劫罪C.赵某构成故意伤害罪D.赵某构成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正确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对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的理解。[解析]赵某没有非法占有王某钱财的目的,因此,赵某不构成抢劫罪。构成故意伤害罪,需要受到轻伤以上的伤害,因此,赵某等人也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5.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正确答案:C[考点]自然人犯罪主体(运用)
[解析]①强制猥亵、侮辱罪的行为主体,不限于男性,妇女不仅可以成为本罪的教唆犯与帮助犯,而且可以成为直接正犯、间接正犯与共同正犯。A项说法错误。
②携带凶器抢夺他人财物的,适用《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构成抢劫罪。15周岁的乙对此应当承担刑事责任。B项说法错误。
③非法拘禁罪致人重伤、死亡的,属于结果加重犯,仍构成非法拘禁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非法拘禁罪不负刑事责任。当然如果是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法律拟制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15周岁的行为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C项说法正确。
④放纵走私罪的行为主体是海关工作人员。依据《刑法》第94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督职责的工作人员,其不可能构成放纵走私罪,司法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放纵走私犯罪行为的,可能成立徇私枉法罪。D项说法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6.
下列哪一主体不能构成单位犯罪?______A.外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分公司B.妇联等事业单位C.人民法院等国家机关D.大学中的班级正确答案:D[解析]大学中的班级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承担民事责任,且也没有独立的经费,故不属于“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范畴,自然不能构成单位犯罪。
7.
李某和邓某在一年内共盗割20公里长的公用通信电缆,变卖后得款16000余元。由于二人的盗割行为,导致某通信干线中断十余次。对李某、邓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盗窃罪B.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C.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法条竞合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正确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想象竞合问题。[解析]两行为人盗割公用通信电缆一行为触犯两罪名,因此为想象竞合。
8.
张某带其6岁的儿子A在公园玩耍,A因与儿童B抢夺游乐设施而发生争执,A被B推倒在地,A手掌膝盖等多处破裂流血。张某见后很生气,冲上前去拉过B便打了几个耳光。B在退让的过程中踉跄了几步摔倒在地,头部刚好撞到凸起的钢管一角,当场头破血流、脑神经受压而死亡。对张某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A.构成故意伤害罪,属于间接故意B.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D.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犯罪的主观方面。[解析]张某对B的死亡结果应当预见而并未预见,致使发生了死亡结果,且他并无伤害的故意,所以应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并且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9.
梁某在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自2012年3月起,便在上海市嘉定区某出租房内开设非法诊所,为孕妇做B超检查、鉴别胎儿性别,并利用引流器等设备为孕妇进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因为部分堕胎手术不成功,导致很多女性患上了不孕不育症,其中还有一名女性因为得知自己得不孕不育症后,跳楼自杀。对梁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构成非法经营罪B.构成非法行医罪C.构成故意伤害罪D.构成医疗事故罪正确答案:C[解析]梁某非法行医,构成非法行医罪,不构成医疗事故罪,也不属于非法经营罪。
10.
甲欠乙2000元人民币,经乙多次催讨,甲提议用其购得的(无法查证)假人民币10000元偿还,乙表示同意并收下。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______A.甲、乙的行为均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B.甲的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乙的行为构成持有假币罪C.甲的行为构成出售假币罪,乙的行为构成购买假币罪D.甲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乙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确定以假币顶债的性质,这一行为容易被误认为是使用假币的行为。行为人像使用真币一样使用假币,那么就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如果行为人和对方都知道行为人在使用假币,则可能构成出售假币罪。这种情况,除一般的购买假币,还包括用假币顶现金债、房租等,其核心要素就是对方知道行为人在使用假币。
11.
将面粉误作毒品进行贩卖的,按照司法解释,应按下列哪一选项处理?______A.构成贩卖毒品罪既遂B.构成贩卖毒品罪未遂C.构成诈骗罪D.没有造成社会危害,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认定。[解析]对于故意贩卖假毒品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论处;把假毒品误作真毒品进行走私、贩卖、运输的,应以本罪(未遂)处罚。
12.
郑某与朋友聚会喝了不少啤酒后仍坚持驾车离去,途中撞上电线杆,造成车辆损坏。对郑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危险驾驶罪B.交通肇事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未造成严重后果,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A[解析]郑某醉酒驾驶机动车,根据《刑法》第133条之一的规定,郑某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
13.
高某以牟利为目的,非法从事外汇按金交易,交易金额上亿元。对高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非法经营罪B.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C.不构成犯罪D.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正确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非法经营罪的行为方式。[解析]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第5条增加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规定。
14.
甲某在乘坐乙某驾驶的出租车时,将公文包遗忘在车内,包内有1万元现金以及护照、公章、机密合同等诸多重要物品。为找回丢失的物品,甲某于当天在媒体上发布公告,表示拾到者只要返还公章、护照、合同即可,1万元现金作为报酬。次日,乙某见到公告后,打电话给甲某,要求其除1万元外,还要在3天内再支付1万元才能返还,否则就将合同撕毁。因担心合同被撕毁无法正常履行,甲某向公安机关报了案。5月19日当公安机关找到乙某时,乙否认拾到公文包。后公安人员在其出租车行李箱内发现了公文包,乙某这才将合同、公章等交出。下列关于乙某行为的定性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A.不构成犯罪B.侵占罪C.敲诈勒索罪D.寻衅滋事罪正确答案:C[解析]乙某在拾得合同等物后,以将合同撕毁相要挟,对甲某进行精神上的强制,造成了其心理上的恐惧。乙某实施这些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要迫使甲某在3天内支付2万元,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客观上又实施了威胁甲某强行索要钱财的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
15.
关于金融诈骗犯罪,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集资诈骗罪可以由单位构成B.金融凭证诈骗罪可以由单位构成C.信用证诈骗罪可以由单位构成D.有价证券诈骗罪可以由单位构成正确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金融诈骗罪中的具体个罪的主体。[解析]《刑法》第192条、第194条及第195条分别规定了集资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的单位犯罪情形,故D选项有价证券诈骗没有单位犯罪,应当选。
16.
甲指使丙杀害李某,丙随后将打算杀李某的想法告诉了乙,乙为丙提供了一把西瓜刀。丙为顺利杀害李某,找到丁(13周岁),邀请其与自己一同杀李某。事后证明,李某系丁杀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虽然丁未达到刑事法定年龄,但丙、丁成立违法层面的共同正犯B.按照部分实行全部责任的原则,应将李某死亡的结果归属于丙、丁C.由于甲引起了丙的杀人行为、乙帮助了丙的杀人行为,故甲、乙分别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教唆犯、帮助犯D.由于丁导致了死亡结果,而甲、乙没有引起、帮助丁的杀人行为,故甲、乙仅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的教唆犯、帮助犯正确答案:D[考点]共同犯罪与犯罪形态(运用)
[解析]A选项正确,丙丁两人共同实施了致李某死亡的行为,虽然丁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共犯只解决违法层面的归属问题,与责任无关。B选项正确,按共同正犯的归责原则,要把结果归属于丙丁两人。C选项正确,甲教唆丙杀李某,丙也杀害了李某,甲引起了丙的杀人行为,成立教唆犯。乙为丙提供刀,对丙的杀人行为起到物理的帮助作用,成立帮助犯。D选项错误,丙、丁属于共同正犯,都要为死亡结果负责任,甲教唆丙的行为,乙帮助丙的行为要分别负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教唆犯、帮助犯的责任。
17.
李某因多次向张某催讨欠款被张某纠集多人打伤,全身多处骨折,经鉴定构成轻伤。对于张某等人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B.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C.张某等人的行为属于正常的要债行为,不构成犯罪D.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正确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的区别。[解析]两罪之区别在于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是伤害他人身体健康权,寻衅滋事罪伤害的是社会公共秩序。故两者的犯罪客体也有区别。另外,寻衅滋事具有随意挑衅的特征,故综合分析题中行为人构成故意伤害罪。
18.
关于抢劫罪,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甲进入公交场站后上了一辆公交车,持刀从正在休息的司机和售票员身上抢得手机两部。甲成立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B.乙在强奸被害人后,乘着被害人昏迷之际从其包中抢走手机一部。乙除成立强奸罪之外,还成立抢劫罪C.丙深夜持刀抢劫,在劫得手机后发现被害人是邻居王某,遂持刀将王某杀害。丙成立抢劫致人死亡D.丁人户盗窃过程中被房主发现,持刀威胁房主不许报警后逃离。丁成立入户抢劫正确答案:D[考点]抢劫罪
[解析]2016年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不包括在未运营的公共交通工具上针对司售、乘务人员实施抢劫。题干交代公交车停在场站里,司机和售票员正在休息,意味着公交处于未运营状态,因此不成立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A选项说法错误。只有行为人实施其他暴力犯罪后在被害人没有失去知觉,利用被害人不敢反抗、不能反抗的处境临时起意劫取财物的,才成立抢劫罪,要和前行为数罪并罚。行为人实施其他暴力犯罪后在被害人失去知觉后或者没有发觉的情况下临时起意拿走被害人财物的,要以前面的暴力犯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也作了明确规定。题干中的被害人处于昏迷中,因此不成立抢劫罪。B选项说法错误。只有在为了劫取财物预谋杀人以及劫取财物过程中为了压制反抗杀人的,才被评价为抢劫罪。实施抢劫既遂后为了灭口而杀人的,要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C选项说法错误。首先,丁是在盗窃过程中为了抗拒抓捕实施暴力,因此成立转化型抢劫罪。其次,丁实施暴力是在户内,且人户就是为了实施盗窃犯罪,属于人户抢劫。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以侵害户内人员的人身、财产为目的,入户后实施抢劫,包括入户实施盗窃、诈骗等犯罪而转化为抢劫的,应认定为人户抢劫。D选项说法正确。
19.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绑架他人又杀害被绑架人的,应按下列哪一选项处理?______A.绑架罪B.故意杀人罪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D.不构成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正确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未成年人实施绑架行为的认定。[解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绑架罪是不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对故意杀人罪则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故选B。
20.
赵某以请客喝酒为名将高某灌醉,后将高某扶到一偏僻无人处,将高某的钱包(内有人民币5000元)和手机拿走。对赵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侵占罪正确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抢劫罪的具体运用。[解析]抢劫罪中的其他方法,是指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其他致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不能反抗的方法,如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使用催眠术或用药物毒昏。
21.
下列哪一选项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______A.张某20岁时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2011年5月出狱。2012年7月23日,他又因犯故意杀人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B.王某15周岁时因犯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2010年10月出狱。2012年2月10日,他又因犯故意伤害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C.李某17周岁时因武装暴乱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2005年3月出狱。2011年12月10日,李某又构成分裂国家罪D.赵某17周岁时因犯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2006年5月出狱,2010年11月21日,他又犯境外窃取、刺探国家秘密、情报罪正确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累犯的成立条件。[解析]选项A前罪是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选项B王某犯前罪时不满18周岁,不构成累犯。选项C是特别累犯,没有刑期和间隔时间的限制,且《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前后,都是特别累犯,没有变化。选项D,按照《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的刑法规定,虽然也构成特别累犯,但赵某实施的前、后罪,都发生在《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之前,按照当时的刑法规定,不构成特别累犯。
22.
士兵甲颇喜在网上聊天。一日,一陌生女子主动与其在QQ上搭讪,并传送自己的照片给甲看。甲看后非常倾心该女子,无意将自己知晓的一些军事秘密泄露出去。该女子系某国外间谍,根据从甲处得知的秘密采取一系列行动,致使我方不得不改变军事部署,造成巨大损失。对甲的行为应以下列哪一犯罪追究刑事责任?______A.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B.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C.为境外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D.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正确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的认定。[解析]根据《刑法》第432条的规定,违反国家保密法规,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为境外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为故意犯罪,甲对该女子系某国外间谍毫无认识,没有为境外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的犯罪故意,故不构成为境外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因甲过失泄露军事秘密,而不是泄露通常的国家秘密,故不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23.
关于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欺骗他人捐献器官,致人死亡的,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B.强迫他人捐献器官,具有致人死亡危险的,应当认定为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C.摘取不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致人死亡的,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D.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致人死亡的,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非法组织人体器官买卖罪的刑法规定。[解析]《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欺骗、强迫、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以及摘取未成年人器官四种情况,按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处罚。因此B选项有误。
24.
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共同犯罪要求二人以上,必须有共同故意,无须共同行为B.共同犯罪不是个人行为的简单相加C.共同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相同D.单位犯罪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该单位本身成立共同犯罪正确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规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几点。[解析]共同犯罪要求二人以上既有共同故意,又有共同行为,而且二者之间具有统一关系。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在共同故意支配下实施犯罪行为形成的一个整体,不是个人行为的简单相加。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各共同犯罪人行为的主观恶性不同,因而需要区别对待。单位犯罪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该单位本身不成立共同犯罪。
25.
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的,应按下列哪一选项处理?______A.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B.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非法经营罪C.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D.按照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等罪数罪并罚正确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与其他罪名的竞合。[解析]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
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不得已将正在实施不法侵害的无责任能力者打伤的,成立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竞合B.针对不法侵害人实施的伤害行为,在同等条件下,既可以正当防卫也可以紧急避险C.警察执勤中针对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攻击行为,虽然不能正当防卫,但可以紧急避险D.如果认为偶然防卫成立正当防卫,则偶然避险也成立紧急避险正确答案:ABC[考点]紧急避险的构成(运用)
[解析]①对于无责任能力者的防卫行为理论上存在不同观点,观点一认为成立正当防卫,观点二认为成立紧急避险,但无论哪种观点都否认竞合。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
②针对不法侵害人实施的伤害行为,正当防卫不要求必要性,而紧急避险要求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能够实施正当防卫的行为阻止不法侵害的发生,就不能进行紧急避险。因此B选项说法错误。
③紧急避险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因此C选项说法错误。
④对于防卫意识、避险意识的认定是统一的,如果认为不需要防卫意识,认定偶然防卫成立正当防卫,根据此原理,紧急避险不需要避险意识,偶然避险也成立紧急避险。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2.
关于罪数形态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赵某在某商场盗窃一手提包,发现手提包里除有大量现金以外,还有一把手枪。赵某觉得很危险,害怕暴露,便将枪藏在床头的暗格内。赵某非法持有枪支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B.钱某因孙某欠债不还,将孙某绑在自己家里拷打,并威胁再不还钱就打死他。由于钱某拷打过猛,导致孙某头部被打裂,颅内出血,经抢救后孙某成为植物人。对钱某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C.李某为杀周某,将周某捆绑封口放在自家地下室内两天之后,于深夜将周某扔入河中淹死。对李某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D.吴某在一条小巷内见一经过的路人夹着一个公文包,就趁路人不注意抢走公文包便跑。路人见状紧追,吴某见甩不掉路人,便转身对路人一顿拳打脚踢。对吴某应以抢劫罪论处正确答案:BCD[考点]本题重点考查罪数的认定问题。
[解析]A选项中,赵某盗窃手提包时不知道其中会有枪支,因此,赵某只构成盗窃罪,不构成盗窃枪支罪;发现枪支后予以藏匿,另外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因此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如果赵某故意盗窃枪支,构成盗窃枪支罪以后再藏匿枪支,藏匿枪支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B选项参见《刑法》第238条第2款和第3款,钱某的非法拘禁行为已经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最后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C选项中李某有两个行为:非法拘禁和故意杀人。非法拘禁行为是前行为,故意杀人行为是后行为,是主行为,故意杀人行为吸收了非法拘禁行为,直接以故意杀人罪论处。D选项参见《刑法》第267条第2款,吴某的抢夺行为已经转化为抢劫罪。
3.
俞某与朋友闲聊,谈及上网费用较贵,便起意要设法窃取密码。俞某通过计算机网站上的黑客软件,强行侵入周某的电脑,窃取周某的上网账号和密码,并将该账号和密码供其朋友、同学等多人使用,共计盗用周某的上网费8071元。俞某的行为未触犯下列哪些犯罪?______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侵占罪正确答案:AC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盗窃罪的认定。[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盗用他人公共信息网络上网账号、密码上网,造成他人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264条规定,以盗窃罪定罪处罚”之规定,盗用上网账号密码的行为成立盗窃。
4.
甲以杀意猛砍王某数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甲意图分尸,回到现场,见王某尚未死亡。王某对甲说:“我死了不要紧,但你也避免不了吃枪子。”甲感到惧怕,赶紧将王某送到医院。王某虽受重伤,但经抢救得以保命。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对甲意图分尸的行为,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B.甲已离开犯罪现场2小时,但王某尚未死亡,故意杀人尚未既遂,此时救助王某的行为可成立犯罪中止C.王某系惧怕被判处死刑,才救助王某,但这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D.如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那么因造成了损害,对甲只能减轻处罚,不能免除处罚正确答案:ABCD[解析]对甲意图分尸的行为,一方面,甲尚未着手分尸;另一方面,甲后来主动放弃杀人与分尸,故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A项正确。对于B项,一般认为犯罪已经呈现结局形态,故甲救助王某的行为不成立犯罪中止,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既然王某尚未死亡,故意杀人尚未既遂,就不能说故意杀人罪已经呈现终局性。在能够避免王某死亡的前提下,甲主动避免了死亡结果的发生,成立犯罪中止,B项正确。王某系惧怕被判处死刑,才救助王某。但这属于动机问题,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C项正确。因为王某受到重伤,故甲的行为属于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对其只能减轻处罚,不能免除处罚,D项正确。
5.
赵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2013年3月因为诽谤罪被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判处管制2年。在管制执行期间,赵某的下列哪些行为违反我国法律规定?______A.家中经常去人,来去匆匆非常可疑,从未报告B.每天买一叠报纸回家,不知在干什么C.未经执行机关批准,写作并出版了《如何养生》一书D.未经执行机关批准,悄悄回了吉林省老家一趟正确答案:ACD[解析]《刑法》第39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4)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5)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据此,ACD项是正确的。
6.
关于单位犯罪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B.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单位的个人私分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C.单位犯罪一律适用双罚制D.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正确答案:AB[解析]本题考点是单位犯罪的认定和处罚问题。《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不可以成立单位犯罪。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B选项也是正确的。上述解释的第1条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中规定,符合我国法人资格条件的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我国《刑法》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故D选项是不正确的。《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在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少量条文对单位犯罪只规定了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单位不适用刑罚。例如,《刑法》第161条规定,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因此,C选项不正确。故本题答案是AB。
7.
关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又出卖的,依照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规定定罪处罚B.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强奸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D.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依然要追究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AB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与相关罪名的竞合关系。[解析]《刑法》第241条规定,不阻碍被收买的受拐卖妇女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故D选项有误。
8.
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正确?______A.将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解释为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行为,而不包括绑架罪中的绑架行为,属于限制解释B.国家工作人员说明巨额财产来源于犯罪行为,但不能查证属实,因其“不能说明合法来源”,故仍然成立犯罪,这是对“不能说明来源”的限制解释C.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成立教唆他人吸毒罪,那么,将教唆他人自伤身体的行为解释为故意伤害罪,属于当然解释D.将枪支被抢劫的情形解释为“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丢失枪支”,属于扩大解释正确答案:ABD[考点]罪刑法定原则(运用)
[解析]A选项正确,从文义角度解释“绑架”是指“实力控制”,而此处根据刑法设定目的的需要,将“绑架”解释为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绑架行为,是做目的性的限制解释。B选项正确,“不能说明来源”从形式语言文字上看,是指不能说明财物从何而来,因此“行为人说了来源但不能查证属实,依然认定为是不能说明来源”是一种限制解释。C选项错误,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是一种正犯行为,而自伤本身不构成犯罪,教唆他人自伤法律也没有规定为独立的犯罪,按照从属性原理,教唆他人自伤不构成犯罪,因此属于当然解释的说法错误。D选项正确,丢失枪支文字含义仅指“遗失”,将任何非基于本意的失去枪支都理解为“丢失枪支”是一种扩大解释。
9.
关于缓刑,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对累犯以及实施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不得宣告缓刑B.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个月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正确答案:ABC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缓刑制度,对此逐项参考解析:(1)A选项的判断过于绝对,因为缓刑使用的对象条件:一是原判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是不能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而“实施故意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且从法理上分析也是有可能适用缓刑的。[解析]一者因为“杀人等暴力性犯罪”不仅包括了故意杀人罪,还包括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其他暴力性犯罪如故意伤害罪等:二者即使就故意杀人罪而言,虽然该罪的法定刑在3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232条),但根据《刑法》第99条的规定“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也就是说,原判刑罚是3年有期徒刑的故意杀人罪,如果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如属激情犯罪)和悔罪表现,当然可以使用缓刑。(2)B选项的错误很清楚,因为根据《刑法》第73条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最低不能少于2个月。(3)C选项的错误在于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缓刑考验期满而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条件应当有三个:一是没有犯新罪;二是没有发现有漏罪;三是没有违反国家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虽然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但情节尚未达到严重的。所以仅仅说“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是错误的。(4)D选项的错误在于新罪与原罪的并罚方法并不存在先减后并问题,对于缓刑而言,由于实际上并未执行原判刑罚,并不存在“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考验期内不论是犯新罪还是发现漏罪,都是直接依照《刑法》第69条之规定的方法进行并罚。
10.
关于刑罚目的和功能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刑罚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人B.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所有的犯罪人C.刑罚对犯罪人的功能表现为消除再犯的条件、个别威慑和教育感化D.刑罚对犯罪人之外的其他人的功能,表现为对一般公民的威慑、教育和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安抚、补偿正确答案:CD[考点]本题考查对刑罚目的和功能的理解。[解析]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而非惩罚犯罪人,因此A项不能选,而预防犯罪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一般预防的对象是预防尚未犯罪的人,而非所有的犯罪人,因此CD为正解。
1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甲以威胁、殴打的方式强迫张某等人在自己承包的农场里劳动,甲犯强迫劳动罪的追诉期限从张某等人被强迫劳动之日起开始计算B.乙殴打王某至重伤,乙犯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期限从鉴定结果证明王某被伤至重伤之日起开始计算C.丙在李某的住处安装一枚定时炸弹,定时为3天后爆炸,丙犯爆炸罪的追诉期限从安装炸弹完毕之日开始计算D.丁绑架赵某后,向赵某的家人勒索赎金,丁犯绑架罪的追诉期限从丁得到赵某家人的赎金之日开始计算正确答案:ABD[解析]对于追诉时效的起算,分继续犯、连续犯和一般犯罪。一般犯罪是指没有连续和继续状态的犯罪。一般犯罪应当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持续犯和连续犯应当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强迫劳动罪是继续犯,应从犯罪终了之日起计算。故意伤害罪、爆炸罪和绑架罪是一般犯罪,应从犯罪成立之日计算。故意伤害罪从伤害行为完毕、爆炸罪从爆炸装置安装完毕、绑架罪从被害人被绑架起视为犯罪成立。故只有C项说法正确,其他选项说法都错误,故应当选。
12.
甲(15岁)主动约乙(20岁)把邻居丙(3岁)绑架,向丙之父索要3万元赎金,在得知丙父亲报警后甲将丙杀死。对甲行为的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A.甲应当对杀人行为负刑事责任B.对甲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处罚C.对甲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D.对甲应当处死刑正确答案:AC[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耒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以外的行为,如果同时触犯了《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应当依照《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确定罪名,定罪处罚。《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是8种具体行为而不是8个具体罪名。具体到本题中,15岁的甲虽然不对绑架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对绑架过程中的故意杀人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构成故意杀人罪。故AC项正确,B项错误。因甲未满18周岁,故对其不适用死刑。D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
13.
对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犯罪主体是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B.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行为人必须明知帮助的对象是涉嫌犯罪的人C.如行为人已知通风报信对象有犯罪嫌疑人,而行为人为使其逃避处罚,即使被通风报信的对象经查不构成犯罪,行为人的通风报信行为也可以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D.该罪的主观方面只可能是直接故意正确答案:ABCD[考点]本题考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具体适用。[解析]根据《刑法》第417条的规定,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提供便利,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14.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但是只能处罚自然人?______A.某有限责任公司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实施虚假破产的方法逃债B.某市工商局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5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分给本单位职工C.某砖瓦厂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长期采用殴打手段强迫职工劳动,并且不发工资D.某企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由电工具体实施,窃取电力公司价值60万元的电力正确答案:AB[考点]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运用)
[解析]《刑法修正案(八)》对强迫职工劳动罪进行了修正,改为强迫劳动罪,此罪既能由单位构成,也能由自然人构成;并且,在单位构成此罪时,采用双罚制,因此选项C不正确。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单位能够成为盗窃罪的犯罪主体,因此,此罪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答案D不正确。虚假破产罪、私分国有资产罪是只处罚直接责任人的单位犯罪,因此本题答案是AB。
15.
下列哪些选项构成结果加重犯?______A.甲为抢劫张某的提包,将张某扎成重伤B.乙强奸赵某后怕赵某报案,将赵某杀死C.丙在绑架李某的过程中,用透明胶粘住了李某的口鼻,致使李某死亡D.民警丁在询问被告人王某的过程中,对王某刑讯逼供,致使王某死亡正确答案:AC[解析]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为实施抢劫致人重伤的,属于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强奸后又杀害被害人的,按照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不属于强奸罪的结果加重犯;根据《刑法》第239条第2款的规定,绑架过程中致人死亡的,属于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刑讯逼供致使被告人死亡的,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不构成刑讯逼供罪的结果加重犯。
16.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美食连锁店股权合作协议3篇
- 专业二手装载机买卖协议:2024年版范例版B版
- 传染病知识技能培训课件
- 2025年度厂房设备租赁及配套服务合同样本4篇
- 2025年城市排水管道清淤及废弃物处理承包合同4篇
- 个人房产交易协议模板2024版A版
- 2025年度绿色节能厂房钢结构供货与施工一体化合同4篇
- 专用消防施工协议条款(2024版)
- 2024物联网农业智能监控系统开发合同
- 两人合伙入股合同协议书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无人驾驶车辆测试合同免责协议书
-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常用口服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 2025年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招聘实验技术人员52名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钻探工程劳务协作协议样式版B版
- 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 毕业设计小型液压机主机结构设计与计算
- 19XR开机运行维护说明书
- 全国非煤矿山分布
- 临床研究技术路线图模板
- GB∕T 2099.1-2021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