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酒泉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1.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必修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作为两种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文学和图像之间既存在对立或相互竞争,也存在合作或相互模仿。一方面,语词的时间性使其在叙事上具有图像叙事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而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不可避免地给文学叙事带来冲击。另一方面,为了强化叙事效果,两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彼方叙事策略的影响,进而突破自身媒介的限制展开故事。比如,当代小说受图像的影响,突破传统小说的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从而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达到不同以往的艺术境界。文学受图像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故事内容或题材的选取上。敏锐的现代作家往往会因某幅图像带来的视觉震撼而产生创作冲动,借语词将图像内容部分或整体地转译、再现出来,形成故事从图像到文字的同质异构转化。鲁迅先生在《示众》中,用细致的语言对看客们围观杀头的情景进行反复刻画。相比语词解读的私人性,图像解读的公共性创造了一个主客体转换的空间,受众由解读主体变成被解读与被言说的对象。正是在这个基于图像而创设的空间中,充当看客的、愚钝麻木的同胞给鲁迅带来了强烈的心灵冲击,使他意识到国民劣根性的根深蒂固。除了直接转译图像内容之外,文学家还注意到图像在唤起知性和强化记忆方面的强势作用。劳拉·里斯曾将宣传广告语比作“钉子”,而将视觉形象比作“锤子”,指出只有依靠“图像之锤”才能更准确有力地将“产品之钉”嵌入消费者的大脑。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鲁迅的小说中有大量对于颜色的运用,如《药》中“红红白白的”破灯笼映照下,老栓从“碧绿的”包中掏出“红黑的”人血馒头,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凸显封建社会的黑暗及人的麻木与愚昧。此外,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作者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类似“视觉锤”的空间画面感。在鲁迅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故事的时间序列被消隐甚至切断,作者视线移动所形成的空间场景为读者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随着“镜头”的缓慢移动,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破窗、半枯的槐树、老紫藤、方桌、质壁、床板等一系列意象被逐个呈现在受众眼前,故事的线性发展被中断,此刻会馆的沉寂与破败强化了“我”当下际遇的无望和艰难,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摘编自李小君、龙迪勇《从图像到文学:中国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材料二:我们一直强调图像对文学的冲击和遮蔽,却忽略文学自身的特性。今天,我们要有勇气去挖掘并强调文学功能的异质性,即它在图像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也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有功能。首先,与20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当下文学的功能越来越细致、切实,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图像传播的发达使文学写作与阅读、观看无障碍化,人人可以借助自媒体分享经历和观点,文学已成为公共领域的个人实践。文学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开自我而非给出意义。比如,属于网络类型小说之一的职场小说,凭着实用好看、贴近草根、展示成功而成为大众的新宠。其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图像凭着多维立体的成像方式将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抛向观众,共时的具体化和多义性使人们面对图像时需要认知、筛选和领悟。越是多元就越要强调核心,而这一过程是借助语言完成的。图像时代信息的发达,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迅捷、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然而,我们也因此被表象轰炸得眩晕,而无法接近世界的本质。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语言具备将并不现成也不确定的东西加以分离、辨别、归置的能力,从而到达事物本质的深度。罗中立的《父亲》如果去掉标题,画面中的老者不过是中国几亿农民肖像的典型。只因标题的点睛,“父亲”脸上的皱纹才更显沧桑,其画作才更具撼人心魄的力度。它不只是一个被看到的对象,也是内涵深刻、需要解读的意义载体,而语言帮助人们清除理解的障碍。语言/文学的这种钩沉本质的认知作用对图像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功能。(摘编自刘巍《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代小说追求图像的直观性和在场感,凸显故事的空间维度,而传统小说注重因果线性逻辑和语词叙事的时间性。B.鲁迅在《示众》中刻画的看客们,既是围观杀人场景的主体,同时也作为客体成为被鲁迅审视、解读、批判的对象。C.在小说(药)中,鲁迅运用了一连串颜色的对比描写,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受众如见其形、如临其境。D.因为图像传播的发达对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所以当下的文学作品注重个体经验的书写,不再进行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都承认图像对文学造成冲击,都没有强调文学功能在图像时代的特质和优势。B.图像虽然直观、形象,但也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迷失在庞杂、多元的图像信息之中。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与鲁迅小说《伤逝》对会馆意象的描写有相似之处。D.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罗中立的画作《父亲》就体现出标题的点睛之妙。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照相机、摄像机、MV、视频、数码影像等电子科技对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图像再现。B.某同学欣赏油画《唐太宗纳谏》时,想起学过的课文《谏太宗十思疏》,更觉画韵悠长。C.中国古代的题画诗,诗并非题在画内,虽画作本身已经不知所踪,但诗歌依然流传至今。D.东晋画家顾恺之依照曹植的名篇《洛神赋》,创作出传世绘画名作之一《洛神赋图》。4.依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文学创作怎样才能形成劳拉·里斯所说的视觉上的“图像之锤”。5.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剧比比皆是,有的同学宁愿看电视剧也不读原著,认为图像比语言文字更有意思,你准备劝说他多读原著,请根据材料内容列出劝说要点。【答案】1.D2.A3.B4.①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②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视觉上的“视觉锤”。5.①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②文学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③文字能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达到事物本质的深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选项强加因果,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个体经验的书写代替道德情操的弘扬成为作品的主题”与“与20世纪文学注重历史思考与现实批判不同”,且“不再进行”的说法也不恰当。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都没有强调文学功能在图像时代的特质和优势”错误。材料二“文学的功能更多地指向敞开自我而非给出意义”“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就是强调文学自身的特性。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探讨文学在图像时代的功能,语言能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A.是说电子科技,与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无关。B.某同学在欣赏油画《唐太宗纳谏》时,想起学过的课文《谏太宗十思疏》,更觉画韵悠长,印证了语言帮助人们理解图像这一观点。C.是说古代的题画诗,不是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D.是说文学与绘画的关系,不是图像时代的文学功能。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结合材料一“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可知,文学创作对颜色、形状等造型艺术的表现媒介加以利用,从而引发受众视觉层面的联想。②结合材料一“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使受众产生深刻的体悟和持久的印象”可知,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通过弱化或消隐故事发展的时间线而将多种意象并置组合,从而形成视觉上的“视觉锤”。【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结合材料一“文学作品中借助语词来营造场景画面和故事三维空间,也可形成视觉层面的‘图像之锤’”“故事场景的再现性描写及建构的空间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语词叙事达到空间立体化效果”可知,文学借鉴图像的叙事策略,同样能带给读者强烈的在场体验和具象的画面感。②结合材料二“图像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将人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层层地揭示出来。而语言有能力使非语言信息语言化,使图像符码化,人们透过语言解码去感受、理解、提升图像”可知,文学在揭示心理、洞察本质方面优势明显,在阅读原著之后再观看电视剧,能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美妙的体验。③结合材料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媒介是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质和优势,语言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可知,文字能使人们在图像的多义中找到核心,达到事物本质的深度。(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雪落无声赵国洲昨天晚上,支书小伍和村主任杨再德一起离开村委会办公室的时候,纷纷扬扬的大雪把杨家桥高高洼洼的土地抹成了一片瓷白色。分手的时候,小伍说:“这雪下的,分不出哪是道,哪是沟了……要不,我送您回去?”杨再德说:“好你个小伍,是说我老了,想赶我下台,在杨家桥来个一手遮天?”小伍笑道:“我倒是想呀,只是刚出壳,不敢从您的羽翼下飞出去!”杨再德叹了口气说:“这人哪,要是能不老多好……”转念他又笑了:“我要是不老,你这个支书岂不是要当一辈子傀儡?小伍呀,趁我还不算老,凡事你要向前冲,不出问题很好,出了问题,有我跟在你后面收……”小伍说:“您说得是,我也想把村里大事小事揽下,让您歇会儿,只是一遇事,我怎么就拿不定主意呢?”杨再德笑了,说:“不是你拿不定主意,是你自己不想早早断奶……别笑,就怕有一天,我摊上事,把杨家桥一千七百多口人突然托给你,还真不放心!”小伍说:“您又没老到哪儿,别说这不吉利的话!”没想到,不吉利的话应验了。杨再德出事的地方并非在回家的那条路线上,而是在通往村外榆树坡的石桥口。人们发现的时候,他已经被大雪掩埋得无影无踪,是循着他的手机铃声从石桥下雪堆里把他刨出来的。从石桥口到榆树坡有三条岔路:一条是去老围子,老围子是过去杨家桥人居住的地方,现在仅剩下些破破烂烂的老屋,住着些孤寡老人,难道他是怕刘瞎子的小屋让大雪压倒?另一条是去潮河码头,码头两边的工业区有两家企业刚刚“风还巢”落户,难道他担心白天铺设的产业通道冰冻受损?第三条岔路是通往桑林,那边有“顾问”家的养鸡厂……对于小伍说的第三种猜测,大家听了直摇头,因为杨家桥人都知道,杨再德是“顾问”的死对头。“顾问”叫张学问,一非党员,二非村民代表,却常常搅和村里事情,人们便送他一个名号杨家桥顾问。杨再德出任村主任,第一件棘手的事就是铺设桑林致富路。乡长在图纸上给杨再德画了一个圈说:“能摆平这个水塘,你就能摆平杨家桥以后的所有事情。”杨再德说:“底线是什么?”乡长说:“不上访,不出人命。”杨再德说:“行。拿不下,我搬出杨家桥。”水塘主人就是张学问。他建鸡厂时,先后从自留田里取了三次土夯鸡舍基础,有意识地开出了三口呈“品”字形的水塘。致富路通过他家门口,刚好要填平“品”字上面的那个“口”字塘,张学问说:“我家好好的‘品’字头宅基让你们一填,成了‘哭’字头,谁敢坏了我家的风水,我刨他祖坟!”杨再德说:“问哥,给我一回面子,我也给你一些补偿:由村里供土,把你家门前三口水塘一起填平,种庄稼收五谷好不好?”张学问说:“杨再德,风水是能补偿的吗?你敢下令,我就敢刨你祖坟!”杨再德说:“我生下来就没见过爹娘,连祖坟在哪儿都不知道,知道就指给你,让你去刨!”说完,杨再德向推土机一挥手:“开机!”张学问无奈,伸开两臂,像插在田头吓唬麻雀的草人一样挡在推土机的前面。机手停在那看着杨再德。杨再德说:“我数到三,他不让开,把他推下水塘喂鱼!一,二,三,推!”没等推土机过来,杨再德推开张学问,两人都滚到了水塘里……桑林致富路铺好,“顾问”不仅没有“哭”,沿路最大受益者恰恰是他。原先阴雨天进饲料靠人工背到桑林,有了水泥路,货车可直接停在鸡厂库房前卸货。杨再德说:“问哥,还要不要刨我家祖坟?”“顾问”说:“知道一定刨!”杨再德说:“为什么?”“顾问”说:“挪挪你家祖坟,也许你会把官做大。”听说杨再德出事,杨家桥人纷纷从家里走出来,顶风冒雪,像一行行蚂蚁寻过去,在石桥头洁白的雪地上聚集了黑压压的一大片。“顾问”站在人群中哽咽着说:“都怪我,要是强留下他,多好;或送他回去,我俩牵着走,跌下去,死,也好做个伴儿啊!”可只有漫天大雪在无声无息地飘落……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人哪,要是能不老多好……”这句话体现了杨再德虽然即将退休,但一点都不服老的工作精神。B.杨再德对小伍“不是你拿不定主意,是你自己不想早早断奶”的评价,说明杨再德认为小伍工作经验不足。C.张学问威胁、阻拦杨再德修致富路,杨再德采用了和张学问一起滚下水塘的办法,才使张学问折服。D.小伍猜测村主任可能去了桑林,那边有“顾问”家的养鸡厂,这一想法从结尾“顾问”哽咽。的话语中得到了印证。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雪下的,分不出哪是道,哪是沟了”,暗示出杨家桥路途之不平坦,为下文情节的合理展开作了铺垫。B.小伍对杨再德死亡原因的前两种猜测,侧面烘托出杨再德关心民生、认真工作的干部形象,并非闲笔。C.小说采用有限视角的方式叙述故事,显得冷静客观,并且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个性。D.小说巧妙地运用了插叙手法,叙述了“死对头”张学问与杨再德之间的故事,使小说叙事有了波澜。8.“雪”贯穿整个小说,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雪”的作用。9.简要分析张学问在修致富路前后对待杨再德的态度变化及体现出的形象特点。【答案】6.D7.C8.①以“雪”开篇,交代故事背景,为故事发生提供自然环境。②推动情节发展,下大“雪”才会有隐患,因为雪大才会把杨再德尸体掩埋,才会引发人们对他死因的猜测。③小说以“雪”结尾,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村民们的悲痛之情,寓情于景,又戛然而止,点明主旨,又留给读者更多感悟。9.①刚开始时,张学问以“刨祖坟”威胁杨再德,阻止村里修路,他对杨再德持敌对态度,自私自利,固执不化。②路修好后,张学问说“挪挪你家祖坟,也许你会把官做大”,表明他认可杨再德做法,懂得变通,知错能改。③杨再德死后,张学问站在人群中哽咽,说明他已被杨再德的精神所感动,感到自责,知恩图报。【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虽然即将退休”于文无据,原文“这人哪,要是能不老多好……”只是杨再德的感慨,“不服老”的说法也不恰当。B.“说明杨再德认为小伍工作经验不足”错误,应是小伍对杨再德存在依赖心理。C.“才使张学问折服”错,结合文中“沿路最大受益者恰恰是他张学问”“‘顾问’说:‘挪挪你家祖坟,也许你会把官做大’”可知,张学问在路修好后受益才逐渐折服,此时的张学问未必折服。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采用有限视角的方式”错误,本文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小说开头对“雪”进行了描写“昨天晚上,支书小伍和村主任杨再德一起离开村委会办公室的时候,纷纷扬扬的大雪把杨家桥高高洼洼地抹成了一片瓷白色”,“雪”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以“纷纷扬扬的大雪”开篇,说明小说是以此为背景展开叙述的,所以“雪”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环境背景。小说中间部分关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更加合理。如“这雪下的,分不出哪是道,哪是沟了……要不,我送您回去”,正是因为“雪”下得太大,才会导致路滑有安全隐患,杨再德才会不幸遇难;结合“人们发现的时候,他已经被大雪掩埋得无影无踪,是循着他的手机铃声从石桥下雪堆里把他刨出来的”可知,因为雪大才会把杨再德的尸体掩埋,才会引发人们对他死因的种种猜测。小说以“可只有漫天大雪在无声无息地飘落……”结尾寓情于景。白色的雪花飘落渲染了杨再德去世的悲凉氛围,“无声无息地飘落”烘托了村民们内心的悲痛之情,他们失去了杨再德这样关心民生、认真工作的好干部,内心的伤痛之情无法言表。小说以这样短短一句话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感悟,丰富了文章内容,升华了主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原文“张学问说,我家好好‘品’字头宅基让你们一填,成了‘哭’字头,谁敢坏了我家的风水,我刨他祖坟!”“张学问说:‘杨再德,风水是能补偿的吗?你敢下令,我就敢刨你祖坟!’”“张学问无奈,伸开两臂像插在田头吓唬麻雀的草人挡在推土机的前面”可知,刚开始时张学问因为风水问题阻止村里修路,说明他对杨再德做法的抵触,此时的张学问只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及集体,是自私自利,固执不化的。结合原文“挪挪你家祖坟,也许你会把官做大”可知,路修好后,证明修这条路是正确的,所以张学问认可了杨再德修路的做法,说明此时的张学问,懂得变通,知错能改。结合原文“‘顾问’站在人群中哽咽着说:‘都怪我,要是强留下他,多好;或送他回去,我俩牵着走,跌下去,死,也好做个伴儿啊!’”可知,杨再德出事后,张学问站在人群中哽咽,说明他非常伤心,已经被杨再德的精神感动,此时的张学问非常自责,懂得感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娶、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岑文本为中书令,宅卑湿,无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户部尚书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素褥布被,以遂其所尚。……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自擢居左右,每侍帷幄,屡奉明旨。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疏奏,大宗谓征曰:“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朕今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若违此言,更何颜与公相见?复欲何方以理天下?自得公疏,深觉词强理直,逐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又录付史司,冀千载之下,识君臣之义,”乃赐征黄金十斤,厩马二匹。(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材料二:贤良曰:盖桡枉者以直,救文者以质。昔者,晏子相齐,一狐裘三十载。故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方今公卿大夫子孙,诚能节车舆,适衣服,躬亲节俭,率以敦朴,罢园池,损田宅,内无事乎市列,外无事乎山泽,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鬻其业,如是,则气脉和平,无聚不足之病矣。(节选自《盐铁论·救匮》,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朕今A欲造B一殿C材木D已具E远想F秦皇之事G遂不复H作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居住,与《谏太宗十思疏》“居域中之大”中的“居”含义不同。B.尚,崇尚,与《促织》“宫中尚促织之戏”中的“尚”含义相同。C.理,治理,与《答司马谏议书》“而天下之理得矣”中的“理”含义不同。D.适,恰当,与《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中的“适”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因为唐太宗实施了俭约治国的举措。B.贞观年间,因为岑文本出身低微,没有建立劳苦征战的功绩,配不上高官厚禄,故而他无法去谋求私产。C.魏征担心太宗违背过去的志向,于是进呈奏章加以劝谏;太宗认为自己听到错误就能改正,可以把善事坚持到底。D.只要官府不致力于在集市上开店经商,不致力于在野外开辟山林川泽,百姓就能各得其所,国家也就会贫富调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2)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14.材料二中举了晏婴的例子,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D12.A13.(1)等到(魏征)生了病,太宗当时正要建造一座小殿,就(停止建造)让出一些材料给他营造正堂,五天就完。
(2)(陛下)常常赞许仁义之道,要坚定奉行不违背;厉行俭约的志向,要坚持到底不改变。14.材料二举晏婴做齐国宰相时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的例子,说明纠正民风、制止浮华奢靡应当让公卿大夫以身作则,率先做出表率的道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现在想造一座宫殿,材木原料已经准备好了,(我)想到过去秦始皇的事,就不再修建了。“朕今欲造一殿”主谓宾结构齐全,其后C处断开;“材木已具”主语是“木材”,“远想”的主语是“朕”,故E处断开;“远想秦皇之事”是动宾结构,其后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居住;处在。句意:太宗因为他居住的宅第破旧不堪。/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B.正确。句意:成全他崇尚俭约的节操。/宫中崇尚促织之戏。C.正确。治理;道理。句意: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治理天下呢?/那么天下根本道理也就清楚了。D.错误。恰当;享有。句意:穿着合乎礼法的衣服。/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错误,由原文“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可知,岑文本说对目前的地位和俸禄已经十分忧虑担心,不想置办私产。不是因为出身低微,无法谋求私产。C.“可以把善事坚持到底”错误,由原文“庶几克终善事”可知,应是也许还可以把善事坚持到底。D.“只要……就……”错误,原文“……内无事乎市列,外无事乎山泽,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鬻其业,如是,则气脉和平,无聚不足之病矣”,选项表述与文意不符,过于绝对。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遇疾”,生病;“辍”,停止,中止;“就”,完成,完工。(2)“许”,赞许;“失”,违背;“渝”,改变。【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昔者,晏子相齐,一狐裘三十载。……方今公卿大夫子孙,诚能节车舆,适衣服,躬亲节俭,率以敦朴……如是,则气脉和平,无聚不足之病矣”可知,材料二举晏婴做齐国宰相时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的例子,说明纠正民风、制止浮华奢靡应当让公卿大夫以身作则,率先做出表率的道理。参考译文:材料一: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臣说:“自古以来帝王凡是有施工建造的事,一定会顺应民心。秦始皇建造宫室,百姓却有很多的非议指责,是因为他只求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和民心一致的缘故。我现在想造一座宫殿,材木原料已经准备好了,(我)想到过去秦始皇的事,就不再修建了。至于那些雕刻精美的器物,珠玉、服饰以及玩好之物,如果恣意享用,奢侈无度,那么灭亡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自王公以下,在第宅、车服、婚娶、丧葬方面,根据官职俸禄不应该使用的,应该一律严令禁止。”从此二十多年里,社会风气简单朴素,服装没有追求锦绣奢华的,国家的财产变得富饶,也没有出现百姓饥寒交迫的灾情。岑文本担任中书令,但他的房宅却低下潮湿,屋里甚至没有帷帐之类的装饰。有人劝他置办产业,他叹息道:“我本来是汉南一个平民百姓,一直也没有建立劳苦征战的功绩,只凭一点文字功夫就得到中书令的位置,这也就是我的顶点了。享受着高高的俸禄,因为这个我已经有很多的忧虑担心了,哪里还能说什么置办产业呢?”提建议的人叹息着离开了。户部尚书戴胄去世了,太宗因为他居住的宅第破旧不堪,没有地方祭奠,于是下令有关部门特地为他营造祭拜之庙。魏征的住宅里,先前连正堂都没有。等到他生了病,大宗当时正要建造一座小殿,就(停止建造)让出一些材料给他营造正堂,五天就完工了。又派宦官带着素布被褥赐给他,成全他崇尚俭约的节操。……贞观十三年,魏征担心太宗不能始终坚持勤俭节约,于是进呈奏章谏议:“自从我被提拔待在陛下身边,一直尽心侍奉,多次接受陛下明旨。(陛下)常常赞许仁义之道,要坚定奉行不违背;厉行俭约的志向,要坚持到底不改变。近年来,您却逐渐背离了过去的志向,敦厚淳朴的理念也渐渐不能坚持到底。”奏章呈上后,太宗对魏征说:“大臣事奉君主,顺从旨意十分容易,违逆旨意特别困难。我现在听到错误就能改正,也许还可以把善事坚持到底。如果违背了这些话,又有什么脸面再见您呢?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治理天下呢?自从读到你的奏章,深深觉得言辞有力、道理正确,于是就把它贴在屏风上,每天早晚观看,又抄录下来交给史官,希望千百年之后,人们也能知道我们的君臣之义。”于是下令赏赐魏征十斤黄金,两匹良马。材料二:贤良说:纠正弯曲要用正直(的工具),制止浮华(的风俗)要用质朴。从前,晏婴做齐国宰相,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所以民风豪奢,就用节俭给他们做示范;民风俭朴,就用礼义给他们做示范,现在公卿大夫和他们的子孙,如果能控制使用的车辆,穿着合乎礼法的衣服,以身作则,厉行节俭,以敦厚朴实作为民众表率,罢弃园林池苑,减少良田豪宅,官府在都邑内不要开店经商,在野外不要开辟山林池苑,这样,农夫就能有田种,妇女就能卖出纺织品。像这样,国家就会贫富调和,社会安定,不会再有聚积不足的毛病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为农①杜甫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远惭勾漏令②,不得问开砂。【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四川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当时官军和叛军正在紧张对峙,作者深感忧虑。②勾漏令:勾漏在今广西,东晋葛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国产丹砂,遂求为勾漏令,帝许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烟尘外”点出时局特点,表明锦官城未被战火波及,诗人方有心情欣赏草堂附近的风景。B.“江村八九家”一句简笔勾勒,写诗人目之所及,江村一带散落居住着八九户人家,呈现出一派安宁静谧景象,C.颔联诗人从细处落笔,荷叶星星点点、麦花随风轻盈飘落,描绘出一幅清新朴素的初夏江村图。D.饱尝流离之苦的诗人想要在此定居终老,但是务农生活贫困,只能在他乡赊账谋生,艰难度日。16.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杜甫在此诗中的感情充满了矛盾,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答案】15.D16.①既有对战乱时局的担忧,又有能够定居下来的欣喜。②既想终老江村,又担心离国都太远无法实现政治理想。③既羡慕葛洪的归隐遁世,又不能放任自己一心求丹炼药、不问世事。【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只能在他乡赊账谋生”理解错误,“为农去国赊”意为在此务农距离国都很遥远,“赊”是“遥远”的意思。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①首联“烟尘”“江村”,安史叛军几乎把战火烧遍了整个北方,未被战火波及的锦官城江村仿佛是一处世外桃源,诗句既有对战乱时局的担忧,又有能够定居下来的欣喜。②颈联“从兹老”“去国赊”,在定居于江村之后,诗人的心也随之安定,甚至产生了在此终老的想法。然而,诗人又转而想到,在此务农却离长安很远,就永远失去了实现理想抱负的机会。于是,诗人又陷入了犹豫彷徨之中,又担心离国都太远无法实现政治理想。③尾联,“远惭”“不得”,想像葛洪那样去炼丹砂,但又感到非常惭愧,因为自己不能如葛洪一样忘掉一切,弃世求仙。这是诗人无奈的自嘲,表现了诗人无论何时都放不下国事的忧国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红楼梦》中的门子给贾雨村的护官符“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两句。(2)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六国子孙不珍惜先祖父“______,______”得来的土地,拿来贿赂秦国,如弃草芥一般。(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答案】①.覆压三百余里②.隔离天日③.暴霜露④.斩荆棘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覆、暴、荆棘、尊、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一段时间,我们乡里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常把母亲分配的活儿忘得一干二净。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母亲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①、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我理解母亲,她希望我长大后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②地讲给她听。很快地,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枝加叶。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③:“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孩子啊,你长大后会靠说书来生活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8.①油腔滑调/油嘴滑舌②绘声绘色/有声有色③自言自语/喃喃自语19.①原文先用疑问句,后用反问句,并以“耍贫嘴”代替“说书”,突出表达了母亲对“我”的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对“我”讲故事的强烈不认同。②改文只用了一个疑问句,无法体现这种强烈又复杂的情绪。【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形容说书人说话的特点,“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带有贬义,可用:油腔滑调/油嘴滑舌。油腔滑调: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不严肃。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②语境形容讲故事生动,可用:绘声绘色/有声有色。绘声绘色:形容描写或叙述一件事情很逼真。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③语境“像是对我说”之外,还像是对自己说,可用:自言自语/喃喃自语。自言自语/喃喃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原文画波浪线部分一连采用两个问句,前为疑问句“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表达了母亲对“我”前途命运的担忧;后为反问句“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这里的反问句加强不认同的语气,用“耍贫嘴”表达了母亲对“我”讲故事的强烈不认同。②而改文“孩子啊,你长大后会靠说书来生活吗?”只用了一个疑问句,疑问句可以通过语气的变化,增强情感的表达,但这里无法体现这种强烈而又复杂的情绪。(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要想获得无籽水果,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培育或者筛选出种子发育不良的个体。但是,如果用这种方法来培育石榴,我们最终就只能得到石榴皮了。你可能已经猜到了,①,是因为我们吃的就是石榴籽。石榴籽是由种子和种皮组成的,只不过石榴的种皮分成了两层——骨质的内种皮和肉质的外种皮。这层外种皮就是我们最喜欢的石榴“果肉”了。如果培育出无籽石榴,②。有没有两全其美的一种解决方案呢?我们可以从内种皮的质地入手来改善问题。那么,③?研究发现,石榴内种皮的硬度与细胞中木质素的积累有关,在育种过程中,选出那些种皮木质素积累表达缺陷的个体,就能得到优秀的软籽石榴,其口感接近无籽。由此看来,吃石榴不用吐石榴籽儿的日子已经离我们不远了。20.下列句子中的“想”和“要想获得无籽水果”中的“想”,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想起了昨天遇上祥林嫂的事。B.陆虞候想林冲应该会被烧死在草料场。C.成名想到了期限再上缴巨身修尾的“青麻头”。D.为了打开门,格里高尔想尽了各种办法。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C21.①之所以没有培育无籽石榴②那石榴也不用吃了(那石榴就没人吃了)③如何培育优秀的软籽石榴呢22.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呢?我们可以从内种皮的质地入手来解决问题。【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要想获得无籽水果”中的“想”意思是动词,希望、打算。A.动词,回忆,回想B.动词,认为、推测。C.动词,希望、打算。D.动词,开动脑筋,思索。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①下句“是因为我们吃的就是石榴籽”解释没有培育无籽石榴的原因,此处是因果复句的上半句,陈述结果,应填:之所以没有培育无籽石榴。②前文说“因为我们吃的就是石榴籽”,“如果培育出无籽石榴”是假设的条件,此处是假设的结果,应填:那石榴也不用吃了(那石榴就没人吃了)。③此处是设问,下文“就能得到优秀的软籽石榴”是说如何培育优秀的软籽石榴,应填:如何培育优秀的软籽石榴呢。【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语序不当,“一种”是数量词,“两全其美的一种解决方案”应改为“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二是搭配不当,“改善”与“问题”搭配不当,应改为“解决问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现代社会主要是跟陌生人打交道,没必要太珍惜感情;也有人说,岁岁月月,朝朝暮暮,风风雨雨,山山水水,唯有真情永存。巴尔扎克也曾说:“感情是我们生活中最有光辉的一部分。”读了以上文字,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女生健美操》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药品与生物制品检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贵州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室内空气污染监测与治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电路分析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天津市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化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城乡规划设计基础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化学与腐蚀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公司仓库检查表
- 激光熔覆技术课件
- 数字图像处理-第2章-数字图像处理基础课件
- UPS现场巡检维护保养记录表
- 呼叫中心服务外包项目投标书模板
- 生产主管绩效考核表
- DB33-T1196-202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入标准》
- 实操考评表(模版)
- 矿山档案(台帐) 表格参照模板参考范本
- 《机械设备维护与保养》课程标准
- 核医学影像处理软件产品技术要求mz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