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_第1页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_第2页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_第3页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_第4页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基础达标】1.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该史学家所评价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题干中“改朝”指的是改朝换代,“换制”指的是改变政治制度,太平天国运动是旨在推翻清朝统治而建立新的农民政权,并没有改变当时的政治制度,A项正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要变革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D两项;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不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和改朝换代,排除C项。2.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以下企业体现这一求富思想的是()。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C.福州船政局 D.天津机器局【解析】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故B项正确。3.朝鲜、越南、缅甸都曾是清朝的藩属国。19世纪后期,随着列强对亚洲侵略的加剧,缅甸为英国所染指,朝鲜惨遭日本侵吞,而越南也最终脱离了清朝的保护。清政府被迫放弃对越南的“保护”是在()。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 D.中法战争后【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双方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清政府承认法国占领越南,越南正式成为法属殖民地,中越宗藩关系终结,D项正确。4.“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由“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可知,诗中描述的是辽东战役和黄海战役。由“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可知,黄海海战后海军主力尚存,但李鸿章“避战自保”,最终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故与此诗有关的应为甲午中日战争,D项正确。5.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大肆以高额利息向清政府借款。这些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列强实力普遍增强 B.列强侵华矛盾日趋激烈C.清政府统治日益腐朽 D.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因此“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D项正确。【拓展提升】6.(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漕运中断,被迫将大部分南方漕粮改为银钱征收,其余部分,则委托商船从海道北运,漕运逐步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A.列强垄断漕运线 B.清政府征收苛捐杂税C.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D.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解析】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席卷江南地区,拦腰切断了钱粮北上的漕运线,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清政府征收苛捐杂税,排除B项;通商口岸的开放与漕运衰落无关,排除D项。7.下表所示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诗句。这些诗句反映出()。●安得雨连朝,一为兵戈洗。●读到新诗怀旧雨,兵戈无处问平安A.太平天国重视军事 B.民众渴望社会稳定C.太平天国逐渐衰败 D.农民阶级思想保守【解析】根据材料“安得雨连朝,一为兵戈洗”“读到新诗怀旧雨,兵戈无处问平安”可知,这些诗句反映了民众反感战事,渴望社会稳定,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众重视战事,并未反映太平天国政权重视军事,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太平天国政权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农民阶级的思想状况,排除D项。8.(原创·情境创新+视角创新)下图是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单位:家)。它说明了()。A.近代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B.军用、民用企业获取较高利润C.“自强”“求富”取得了成功D.民用企业应军用企业需要而产生【解析】据图可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时间晚于军用企业,但数量逐渐超过军用企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因为洋务运动后期,军用企业遇到资金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洋务派开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即民用企业应军用企业需要而产生,故选D项;近代开始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而不是洋务派,排除A项;洋务运动创办军用企业的宗旨是“自强”,而非面向市场追求利润,排除B项;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排除C项。9.19世纪70年代以来,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恶化,触发了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争论的结果迫使清政府及时调整国防战略,从重陆轻海到海陆并重。为实现海陆并重,清政府决定()。A.实行改土归流,强化边疆管理B.引进先进技术,推行清末新政C.加强边疆治理,在新疆、台湾设省D.编练湖北新军,提高国防实力【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以来”“从重陆轻海到海陆并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清政府开始实行“海陆并重”的国防战略,加强边疆治理,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在新疆和台湾设省,C项正确;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在西南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与材料时间不符,且与边疆治理无关,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为提高军队水平,张之洞着手编练湖北新军,排除D项。10.近代西方人绘制了一幅《中日朝鲜相争图》,图中显示河两边的垂钓者分别是虎视眈眈的日本和闭目静待的中国,河中的游鱼代表朝鲜,桥上站着观望的则是居心叵测的俄国人。这反映了()。A.清廷自上而下避战求和 B.日本伺机挑衅C.俄国积极干预 D.朝鲜寻求独立【解析】“闭目静待的中国”指的是当时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中国并不担心;而“虎视眈眈的日本”则指的是日本想借朝鲜的内部矛盾挑衅中国,占领朝鲜,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清廷自上而下避战求和,排除A项;根据“桥上站着观望的则是居心叵测的俄国人”可得出,俄国并没有积极干预,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朝鲜的态度,排除D项。11.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人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激起国内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促使国人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D.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解析】根据材料“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国际地位大为下降,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2.英国政府于1898年照会清政府,要求:“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这表明()。A.英国维护中国领土主权B.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C.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已经被列强瓜分完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英国政府照会清政府,强调长江沿岸各省只能由英国租押,这意味着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B项正确;英国不可能维护中国领土主权,排除A项;清政府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中国已经被列强瓜分完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2分)1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朝鲜内乱,中国因朝鲜国王请求而出兵。而后,日本因中国出兵而出兵。此前,日本已倾力于扩充武备,练兵演习,构建战时机构,这些都不仅是在准备战争,而且是在谋划战争。因此,甲午年他们成了蓄谋已久的一方,而没有准备的中国则被宗藩关系拖着卷进了战争中。由于没有准备,已经卷入战争的中国曾希望西方列强出面调停。但列强各有怀抱,从而各有算计,因此中国人的希望始终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于是,结局便只能决定于暴力和暴力的对比。被动的中国遂不能不成为失败的一方。——摘编自杨国强《甲午战争前后的中国士大夫》材料二甲午战败对中国而言是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大挫折。维新人士出场的鲜明亮相是呼吁“变法”。他们不是把“变法”定义为枝节修补,而是以“全变”为鲜明指向。康有为对“全局”“全变”作了进一步论述。他说,必须尽弃旧习,“再立堂构之规”“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正是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士大夫心态发生了这种失落和转换;“中国犹如几千年大梦初醒”,完全接受失败的教训,承认社会中的种种病痛,最终谋得一个痊愈的方法,中国社会开始走上具有自觉意识的近代化道路。——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成为“失败一方”的自身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败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6分)【答案】(1)原因:缺乏对日作战准备;清政府因希望列强调停而被动陷入战争;军备落后于日本;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朽。(6分,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加速士大夫变法与守旧的分化;激发了士大夫变法图强的决心;促使士大夫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增强了士大夫的民族意识和自觉意识。(6分,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甲午年他们成了蓄谋已久的一方,而没有准备的中国则被宗藩关系拖着卷进了战争中”可知,缺乏对日作战准备;根据材料“已经卷入战争的中国曾希望西方列强出面调停”可知,清政府因希望列强调停而被动陷入战争;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备落后于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