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6 乡土社会与法理社会-明晰概念学会迁移_第1页
课时26 乡土社会与法理社会-明晰概念学会迁移_第2页
课时26 乡土社会与法理社会-明晰概念学会迁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课时26乡土社会与法理社会——明晰概念,学会迁移理解“乡土社会”这一核心概念,并能够运用此概念分析社会现象。篇名核心观点关键概念论证思路《乡土本色》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熟人社会、礼俗社会、法理社会从黏着土地、不流动、熟悉三个方面讨论乡土社会的特点。《文字下乡》从空间阻隔角度而言,面对面社会不需要文字。特殊语言辨析“愚”的问题;讨论文字传情达意的功能;乡土是“面对面的社群”,不需要文字。《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阻隔角度而言,生活定型,不需要文字。空间阻隔、时间阻隔从时间角度讨论文字的必要性;从乡土社会的生活特点——定型不变角度讨论文字的不必要性。活动一明晰概念,把握内容阅读第一至第三篇,完成如下任务。1.概括每篇主旨,思考前三篇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参考答案:第1篇主旨: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第2篇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面对面社区,从空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第3篇主旨: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安定社会,从时间角度看不需要文字。前3篇的联系:乡土社会土气的本色决定了其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点。前3篇在全书中的地位、作用:前3篇是全书论证的起点、基础。2.某同学在学习《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时,在笔记上记录了书中的三个事例的梗概,请你根据这三个事例,帮助他提炼出中国社会基层“乡土性”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12个字。(1)史禄国先生曾告诉费孝通先生,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2)一位研究语言的朋友说,张北那一带的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3)在一个村子里,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参考答案:①乡土社会中的人离不开土地(或根植土地、依赖土地等)。②定居是常态(或不流动是常态)。③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3.在《文字下乡》中,费老说乡土社会是不需要文字的,一方面空间上不需要,因为总是可以面对面;另一方面是时间上不需要,因为在乡土文化中有声音就足够了,乡土社会有文化但不需要文字,因为他们没有用文字来帮助他们生活的需求。你赞同费老的这种观点吗?请展开讨论。参考答案:(示例一)赞同。费孝通先生认为,乡土社会大体上是没有“文字”的社会。文化的传承可以以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延续。在这一层上,有语言而无文字。所以文字之于定型的乡土社会是没有必要的。(示例二)不赞同。乡土社会尽管世代相传,很多非物质遗产是由代代相传并非文字而记录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了很多文化的消亡;除此之外,费老的《乡土中国》是以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为背景创作的,已经不适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活动二联系实际,迁移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乡土本色》一章相关的理论来解答材料中的疑惑。不超过100字。作家王开岭在散文《乡下人哪儿去了》中记述了70年代,沂蒙山区一个公社赊小鸡的现象。文中说:“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收钱,实在没钱就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参考答案:费孝通在《乡土本色》一章中提到,由于人们安土重迁,生于斯,长于斯,所以主要社会特征呈现出不流动性和地方性,这也就促成人们的“熟悉”和“信任”。因此基于这两点,文中的卖家就不怕把小鸡赊出去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近年来,农村城镇化突进,村庄空心化严重,村民之间的社会关联呈现“半熟人社会”的状况。每逢春节,“候鸟”归乡,在外求学回乡的乌庄年轻人庭荣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常有这样的困惑:“我就是认得这张脸,知道他是谁的‘爷’,我也知道他的家在哪里,可是我就是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的辈分。”春节里,庭荣也寻访过一位叫范娃的林场干部,他表示自己的家乡也是宗族性的自然村落。“我认得你,却不晓得你的名字,也是经常性的。一个老人家站在你面前,你认得他,却不知道他的名字,经常性的,你不打招呼,又不好,你打招呼,可能常叫错了。叫低了,人家不高兴;叫高了,又把自己降下去了;言重说,把自己的家族辈分降下去了。称谓这个事情,看起来不是一个问题,没人计较。但是求人办事的时候,你要是把这个搞错了,后面所有事情都不屑说了。”(节选自刘小峰《“差序格局”的变与不变——乌庄的历史表述》)(1)现代返乡的年轻人对村里长辈存在“认识他却不知道名字”的困惑,这说明乡土社会是什么样的社群?这样的社群有什么特点?(2)如何理解“称谓看起来没人计较,但求人办事的时候,要是搞错了,很可能办不成事”的现象?请运用《乡土中国》中的观点加以分析。参考答案:(1)面对面的社群。特点:社交上,姓名不常上口。(2)①在乡土社会中,称谓是依据长幼原则的。这也表示教化权力(或长老统治)的重要性。②如果搞错了,则有可能被认为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即不给面子。③社交中需搞清楚交往对象的辈分,对年长和高位者必须恭敬、服从。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鲁迅《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无论是贺知章,还是鲁迅,都想要回到故乡,“回乡”已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请你根据阅读《乡土中国》所获得的认识,联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