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核心素养】1.观察《秦灭六国形势图》,知道秦朝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时空观念)2.观察《统一文字示意图》《统一货币示意图》,分析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历史解释)3.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识读《秦朝形势图》,明确秦朝疆域四至,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秦灭六国观察右图,秦灭六国完成于哪一年?秦王为什么能够成功“灭六国”?该事件有什么意义?1.时间:公元前221年。2.原因: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秦王嬴政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3.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研读右侧史料,解读皇帝具有怎样的权威。秦朝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推行了怎样的治理措施?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意义?1.皇帝: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嬴政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2.中央: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一些官员,称为“九卿”。3.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意义: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三、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右栏史料,完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统一文字,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经济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交通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军事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四、秦朝的疆域【课堂训练】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冲这样描述: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制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新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2.《中国通史》写道:“秦朝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材料表明()A.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 B.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 D.郡县制度的建立是秦统一的基础3.《史记》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A.灵渠 B.阿房宫 C.骊山陵墓 D.万里长城4.一月古时本来又称“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始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这反映了()A.秦朝统治残暴 B.文化专制加强 C.百姓拥护皇帝 D.皇权至高无上5.同学们针对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展课上大讨论,其中结论正确的是()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②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为“王”③地方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④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事务,有最终决断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6.“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阅读下列哪一选项,能感受前面顺口溜反映的历史人物身上的豪气和霸气?()A.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B.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C.使唐人威声,远播域外,汉族势力,震烁古今 D.你用弯弓射去大漠的烟迷,你用铁骑征服欧亚的骄横7.秦简《为吏之道》规定:要准确把握民众的才智能力,以任用合适的官吏,而不能根据官禄决定其任职。任用了不适当的人才,只能暴露出长官的昏庸。这表明,秦朝()A.规范官吏政治行为 B.崇尚儒家思想 C.官吏选拔量才任用 D.社会矛盾激化8.秦统一前,“印无定制,随其所愿”。秦统一后,“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这种变化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加强()A.控制六国诸侯 B.秦国法律观念 C.社会阶层固化 D.中央集权制度9.七年级同学小蒲学习《秦统一中国》,整理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其中一部分如图所示,这幅图表达的是()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 D.统一车轨10.有学者指出,秦汉时期创造了统治大国的制度基础和治国经验,逐步形成了统一规模、统一传统。材料中的“制度”是指()A.分封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11.秦始皇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材料一:秦始皇诏十六斤铜权(秤砣)李斯等《琅琊石刻•始皇颂诗》节选皇帝之功,勤劳本事……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功盖五帝,泽及牛马。材料二:秦王(始皇)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做事,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百姓庶民,抛弃以仁义治天下的政策,树立个人权威,禁除诗书古籍,以严刑酷法治民,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译编自贾谊《过秦论》材料三: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最大的公;虽然他的动机是为私的,是皇帝想要巩固个人的权威,使天下的人都臣服于他,但是废除分封,以天下为公,却是从秦朝就开始了……这不是秦始皇的本意,而是形势发展的结果。—译编自柳宗元《封建论》(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请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贾谊和柳宗元对秦始皇的评价。(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参考答案1-10ABDDCACDBD11.(1)信息1:最高统治者自称皇帝。信息2:统一度量衡。信息3:统一文字。(2)贾谊: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认为秦始皇是暴君,抛弃仁义,实行暴政,以严苛刑法治民。柳宗元:对秦始皇持肯定态度,认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3)评价:评价历史人物,应结合时代背景,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核心素养】1.研读史料,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了解两次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历史事实,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知识梳理】一、秦的暴政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列举秦始皇统治暴虐的具体表现。继位的秦二世统治又如何?1.表现:(1)沉重的赋税;(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法律严苛,刑罚残酷;(4)焚书坑儒。2.秦二世:恣意挥霍,穷奢极欲,继续营建庞大的工程、征调民力屯卫咸阳,还向郡县加征粮饷,赋役愈加沉重,民众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二、陈胜、吴广起义研读右栏史料,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提出了什么口号?建立了什么政权?起义的结果如何?1.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2.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政权:“张楚”政权。4.结果:由于起义军未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作战实力有限,内部也存在矛盾,缺乏后援,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战斗,最终失败。三、秦朝的灭亡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2.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课堂训练】1.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其根本原因是()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秦的暴政 D.统一度量衡2.《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从材料中可知刘邦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是()A.善于用人 B.赢得民心 C.战术得当 D.拥有重兵3.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棋盘,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牧野大战 B.晋楚争霸 C.吴越争霸 D.楚汉之争4.司马迁这样评价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虽然只做了六个月的王就被镇压,但其身死后各地的起义部队纷纷响应,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这说明陈胜、吴广起义()A.因缺乏后援彻底失败 B.鼓舞了后人反抗暴秦 C.给陈胜带来杀身之祸 D.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5.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材料叙述了秦朝()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法律严苛 D.兵役沉重6.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人是()A.项羽、刘邦 B.项羽、吴广 C.陈胜、张角 D.陈胜、吴广7.《史记》中记载: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以上史料可用于研究()A.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 B.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D.秦末农民起义的兴起8.某说书人正绘声绘色地讲道:“项羽命令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战。在激战中,起义军的战士勇猛杀敌,以一当十,打得秦军落花流水。”说书人描述的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9.《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还记载,高祖曰:“此三者(张良、萧何和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描述的是刘邦夺取天下的()A.目的 B.原因 C.过程 D.影响10.“陈胜吴广起义直接诱导了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为后世农民起义树立了光辉的形象。”这叙述了该起义的()A.原因 B.经过 C.特点 D.影响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的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朝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材料二:公元前209年,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他们在途中遇上了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被处死。他们之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押送军官,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大家举行起义。(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法律和刑罚分别有什么特点?除此之外秦朝还有哪些暴政?(写出两例)(2)材料二中涉及的是哪次起义?此次起义有何地位?(3)通过两则材料,你有哪些体会?参考答案1-10CBDBCDCABD11.(1)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为残酷。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秦二世的残暴统治。(2)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3)暴政不得民心,统治者要实施仁政;体会到斗争精神和反抗精神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核心素养】1.了解“楚汉之争”以及西汉的建立,研读史料,分析西汉初期的形势(时空观念)2.阅读教材,掌握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主要内容与评价(历史解释)3.认识到休养生息政策适应了汉初社会发展的要求,理解“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1)双方: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2)目的:争夺国家统治权。(3)结果:刘邦与项羽在垓下进行决战,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最终胜利。(4)原因: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2.右侧人物是西汉的建立者,他是谁?他在何时建立了西汉?定都在哪里?(1)人物:刘邦,即汉高祖。(2)时间:公元前202年。(3)都城:长安。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研读史料,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处于怎样的状况?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知,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1)状况: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3)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2.研读右栏史料,分析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结合教材回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措施和作用。(1)原因: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主张清静无为。(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3)措施和作用:措施作用增加农业劳动力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并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西汉经济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稳定民心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稳定边疆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三、“文景之治”研读史料,分析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与他们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例举这一盛世局面的表现。1.局面: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2.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2)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有的年份还下令免去田租。灾荒之年,积极赈济灾民,保障民众温饱。(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3.表现:手工业纺织技术水平高超,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商业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颇丰城市长安城布局规整,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热闹繁华【课堂训练】1.“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是()A.休养生息 B.平抑物价 C.盐铁官营 D.尊崇儒术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A.郡县制 B.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C.推恩令 D.休养生息,轻徭薄赋3.西汉某一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这一时期史称()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楚汉之争4.秦末汉初的8年动乱,使人口由近3000万锐减到1300万左右。经过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三代的努力,到汉武帝初期,70年间人口增长了3.84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厉行节约的传统 C.盐铁专营的措施 D.平抑物价的施行5.李华同学在复习汉朝的相关知识时,绘制如图的示意图,你认为“▲”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重文轻武 D.闭关锁国6.《汉书•景帝纪》记载:“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汉景帝的这一政策最有利于()A.减轻人民负担 B.促进经济发展 C.扭转社会风气 D.削弱地方豪强7.西汉初建,百废待兴,推行“与民休息”政策。西汉高祖七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此措施体现了汉高祖()A.降低田赋,爱惜民力 B.重视生产,释奴为民 C.提倡节俭,反对奢华 D.鼓励生育,轻徭薄赋8.成语“贯朽粟陈”出自《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段记载描述的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9.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材料反映了汉文帝()A.关心百姓 B.以农为本 C.勤俭节约 D.轻徭薄赋10.据考古研究,西汉初年的王侯墓坟丘高大,多以铜、陶器陪葬。文景之后的墓中开始出现府邸建筑,还有丝织品、金银玉器、车、马、炊具等。上述变化体现了西汉()A.封建礼教严密 B.地方势力发展 C.社会生产恢复 D.奢靡之风盛行11.【看汉初变化】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毛色一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内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四: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初期出现材料一中所述状况的原因(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汉初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两点即可)(3)材料四反映的社会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简述这一局面的出现与材料二、三内容间的关系。参考答案1-10ADCAABDACC11.(1)原因:秦朝暴政;多年战乱。(2)措施:轻徭薄赋;以农为本。(3)史称:“文景之治”;关系:因果关系。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核心素养】1.研读图文史料,了解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史料实证)2.识读《西汉形势图》,认识西汉是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国家之一(时空观念、家国情怀)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评价汉武帝(唯物史观)4.通过学习汉武帝大一统,认识到国家统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削弱地方势力研读右栏史料,结合教材分析西汉初年中央面临着哪些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效果如何?1.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这两股势力成为统一国家内部的离心力量。2.措施:(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2)下令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打破其原有的社会关系。3.效果: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二、推动经济的发展1.农业右图为汉代的新型农具,说出它的名称及作用。除此以外,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发展农业的措施?(1)农具: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2)其他措施: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2.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3.结合汉武帝时期所铸造的货币,完善这一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回答这些政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1)政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2)作用: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三、尊崇儒术右图人物是谁?结合右图人物回答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1.人物:儒家董仲舒。2.举措:(1)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3.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四、北击匈奴与霍去病一起抗击匈奴的将领是谁?分析他们出击匈奴的背景,并指出这场军事活动的结果如何。1.人物:卫青2.背景:秦末汉初,匈奴在冒顿单于率领下统一了漠北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时期开始大举反击匈奴。3.结果:公元前119年,汉军发起漠北战役,大获全胜,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五、影响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课堂训练】1.如图所示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恢复郡县制 B.实行休养生息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三省六部2.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3.董仲舒在给汉武帝所上《天人三策》中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汉武帝采纳此建议的根本目的是()A.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B.巩固汉朝统治 C.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D.培养儒学人才4.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卫、霍二人相同的“立功”是()A.平定诸侯叛乱 B.率军北击匈奴 C.统一漠北草原 D.打压地方豪强5.如图所示为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D.增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6.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这种做法()A.废除了郡县制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改善财政状况 D.造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历史学家钱乘旦写到:“文明有两个载体:一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二是精神的载体即意识形态……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社会就已将孔子的学说(精神载体)与帝国的结构(政治载体)契合起来,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下列哪个措施符合材料主旨()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盐铁官营 D.推恩令8.如图反映的是汉朝初期出现的严重社会问题,对此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实施“推恩令” B.推行郡国制 C.实行盐铁专卖 D.尊崇儒术9.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王明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张骞通西域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0.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这位学者是()A.卫青 B.董仲舒 C.主父偃 D.王猛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中国通史》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但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中华文明》请回答:(1)材料一中“他”是谁?他建立的“大国”都城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他推行的“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措施,并指出“封建体制”最大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汉武帝是如何进行“地理空间”和“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此时,西汉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综上所述,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趋势及其核心精神力量。参考答案1-10CBBBD11.(1)秦始皇(嬴政);咸阳;措施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等;特点:皇权独尊,皇权至上;不断演变等。(2)措施:政治方面,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经济方面,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文化方面,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军事方面,北击匈奴。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3)历史趋势: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实现“华夏民族大一统”。第13课东汉的兴衰【核心素养】1.知道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时空观念)2.掌握光武帝巩固统治的基本措施及光武中兴经济发展的史实(历史解释)3.研读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和黄巾起义的相关史料,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知识梳理】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1)背景:①西汉后期的皇帝有的依靠外戚,有的不理朝政,导致大权旁落,朝政越来越腐败。地主兼并大量土地,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③王莽的施政措施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西汉宗室刘秀以“复汉”为旗号,率军打败王莽的主力,势力不断扩大。(2)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2.光武中兴右栏史料呈现出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时期?这一场景的出现与当时的执政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1)时期:光武中兴时期。(2)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将荒地和山林给予农民耕种,并减轻田租;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3)表现:农业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王景受命治理黄河,使被淹没的土地变成了良田手工业冶铁、制瓷等手工业发展较快。当时发明的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提高了冶炼质量。青瓷烧制技术走向成熟,已出现质量较高的瓷器二、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动荡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竭力搜刮民财,导致民生困苦,社会混乱。2.豪强大族势力膨胀:极力兼并土地,拥有巨额财富,役使大量农民;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为害一方,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三、黄巾起义研读右栏史料,分析黄巾起义发生的原因,并写出这次起义发生的时间、领导人、特点、结果及影响。1.原因: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2.爆发:184年,由太平道创立者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3.特点:有组织、有准备;利用宗教形式。4.结果:历时9个月,最后被镇压下去。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课堂训练】1.《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2.对如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诸侯强大威胁中央3.《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里的“京师”是()A.咸阳 B.长安 C.开封 D.洛阳4.东汉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此时期的统治为()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5.东汉中期以后,“太子年幼继位,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除掉外戚,又演变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引发的政治,社会动荡()A.是佛教产生的重要背景 B.是道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C.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瓦解 D.是郡县制的弊端造成的6.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外戚和宦官干政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皇权专制制度使然 B.东汉王朝统治者素质偏低 C.东汉中后期皇帝早逝 D.被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7.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而且寿命短。如表列出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从这些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分析,最后导致的直接恶果是()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27231303936341454A.人民流离失所 B.外戚宦官专权 C.农民起义不断 D.地方势力强大8.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一组汉光武帝向民众公示医方的诏令,并要求朝廷“为民和(调和)良药”、“自省约市(购买)药”。此诏令反映出()A.汉朝强化西域治理 B.中医治疗技术已经成熟 C.政府关注民众疾苦 D.丝路开通促进中医发展9.绘制时空坐标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如图《新朝和东汉综合国力变化示意图》中的①处应为()A.文景之治 B.汉武帝的大一统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三国鼎立10.如表是东汉部分年份的人口与垦田变化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东汉初年()年份户数(万)口数(万)垦田数(顷)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427963421007820/汉章帝章和二年745678443356367/和帝元兴元年9237112532562297320170A.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C.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 D.自然环境遭到破坏11.某校同学开展了历史主题研究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探究问题一】材料一从刘秀称帝的次年至建武十四年,共下解放奴婢令六道,解放奴婢的地域范围,适用于全国;奴婢种类,包括了因贫穷而“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为官奴婢者,被权势之家掠为私奴婢者……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摘编自《简明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材料,概括刘秀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提到的“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西汉初,也曾出现过相似的局面被称为什么?【探究问题二】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出东汉中后期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治局面产生的影响。【探究问题三】材料三为了满足宫廷需要,汉灵帝公开卖官鬻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捞回自己买官时的花费,官员贪赃已是常事。除人为的各种祸难之外,此时天灾也似乎特别流行。仅汉安帝一朝十九年中,水灾即达十一次,旱灾七次,蝗灾七次,受灾范围遍及中华大地。……最终,在“甲子”年,一场经过精心准备的、震撼全国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提到的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并概括这场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结合上述三组探究问题为该研究活动拟一个主题。参考答案1-10BADABCBCCA11.(1)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局面:光武中兴。文景之治。(2)政治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3)领导者:张角。原因: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等。主题:东汉的兴衰。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核心素养】1.研读图文史料,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九章算术》、《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史料实证)2.分析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繁荣的原因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历史解释)3.认识两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造纸术的发明研读史料与教材,说明“蔡侯”指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蔡侯纸”使用了哪些原料?分析其“自是莫不从用焉”的主要原因,并概括造纸术发明的意义。1.人物及事迹: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2.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3.原因:蔡侯纸的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4.意义: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二、医学和数学的成就1.右图建筑是为纪念何人而建?他有哪些主要贡献?人们如何评价他?(1)人物: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2)贡献: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辨证施治理论,还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3)评价: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称为“医圣”。2.研读教材,指出与医圣同时期的名医还有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1)人物:东汉末年名医华佗。(2)成就: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3.数学: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有今天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三、司马迁与《史记》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右栏史料是谁的名言?他的代表性著作是什么?回答出这部著作的体裁、内容与价值。1.人物:西汉史学家司马迁。2.著作:《史记》。3.体裁: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5.价值: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张陵创立五斗米道。2.佛教:(1)创立: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主张众生平等。(2)传入: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3)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课堂训练】1.《史记》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大。”滇王自大,夜郎侯亦自大,史实如此。但后人因理解有误而产生“夜郎自大”这一成语。《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A.司马迁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光2.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人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 B.蔡伦用树皮、麻头等为造纸原料 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3.学习历史要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那么就需要掌握正确年代换算方法。“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其中“公元前202年”则是()A.公元前3世纪初期 B.公元前3世纪末期 C.公元前2世纪初期 D.公元前2世纪末期4.中国传统医学灿烂的历史上,镌刻着“医圣”张仲景的印迹。以下成就属于他的有()①创编“五禽戏”②提出“治未病”理论③发明“麻沸散”④编写了《伤寒杂病论》A.①②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用电资源优化配置制度
- 两节期间纠正四风的实践总结
- AI智能客服解决方案团队合作协议
- 物业管理前台服务应急预案方案
- 常德2024年10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第4单元测验试卷
- 体育事业股份合作协议书
-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保政策制度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衡水二中高三上学期素养检测(一)数学试题及答案
- 自动化钻井系统应急预案
- 风电场设备维护脚手架搭设方案
- 求雨后姐弟小故事
- 2023年catti三级笔译综合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圆二色谱原理与应用课件
- 绘制建筑平面图的步骤
- Python语言基础与应用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海藻与海藻养分课件
- 煤矿井筒维修工理论知识考试复习题库(浓缩300题)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说课稿- Module 6 Unit 2 I've got a stamp from China. -外研社(三起)
- 大众维修手册途安电路图
- 回族上坟怎么念
- 1《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步练习(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