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_第1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_第2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_第3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_第4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

个领域。它的诞生使计算机体系结构发生了

巨大变化,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

献。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

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

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

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就是为了实现信息共享而

利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两台或多台独立

计算机的集合。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把握以下

两点:一是组成网络的计算机要求是独立

的。每台计算机最核心的基本部件,如处理

器、系统总线要求存在并且是独立的。二是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资源共享这里的资源包括硬件、

软件和数据。硬件包括各种处理器、存储设

备,输入/输出设备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网

络实现这些硬件的共享,如共享打印机、共

享硬盘空间。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和驱动程序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这

些软件的共享,如多用户的网络操作系统、

应用程序服务器。数据包括用户文件、配置

文件、数据文件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

现这些数据的共享,如通过网络邻居复制文

件、网络数据库。网络上这么多资源可以为

联入网络的所有用户共享,任何被授权的用

户都可以从另外一台计算机得到自己想要

的资源,从而使这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2)数据传输这里的数据指的是数

字、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信号等媒体所

存储的计算机表示。在计算机世界里,一切

事物都可以用0到1这两个数字表示出来。

计算机网络使得各种媒体信息通过一条通

信线路从甲地传送到乙地。数据传输是计算

机网络各种功能的基础,有了数据传输,才

会有资源共享,才会有其他的各种功能。

(3)协调负载如果一个单位的计算机

数目超过一台的话,因为这些计算机需要处

理的任务可能不同,那么可能就会有忙闲不

均的现象。有了计算机网络,可以通过网络

调度来协调工作,把“忙”的计算机上的部

分工作交给“闲”的计算机去做。还可以把

庞大的科学计算或信息处理题目交给几台

连网的计算机协调配合来完成。分布式信息

处理、分布式数据库等只有依靠计算机网络

才能实现协调负载,提高效率。在有些科研

领域,只有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协调负载,才

能使得一些工作的实现成为可能。

(4)提供各种方便可靠的服务有了计

算机网络才有了现在风靡全球的电子邮件、

网上电话、网络会议、电子商务等,它们给

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

便。有了网络,使得实时控时系统有了实用

和安全保证,使得军事设施在遭到敌方打击

时指挥系统保持畅通无阻。最大的计算机网

络一一因特网就是冷战时代的产物,用它能

够解决可靠性问题,并为计算机用户带来很

大的便利。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尽管现在的计算机网络很多,但不同的

计算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由

3个部分组成,即由网络硬件、传输介质、

网络软件组成。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网络硬件、传输介

质、网络软件。

网络硬件可分为:计算机(服务器、工

作站)和网络互连设备(集线器、交换机、

路由器)。

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同轴

电缆、双绞线、光揽)和无线传输介质(微

波、红外线、卫星通信)。

网络软件可分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

传输协议、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等。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在网络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各

种各样的网络越来越多。这么多的网络应该

进行分类,使读者对现有的网络有一个清晰

的、整体的把握,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案会得

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1、按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计算机网络按其覆盖的范围可分为3

类,即:

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

Network);

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

(1).什么是局域网

局部区域网络(localareanetwork)通

常简称为〃局域网〃,缩写为LAN。局域网是结

构复杂程度最低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仅是

在同一地点上经网络连在一起的一组计算

机。局域网通常挨得很近,它是目前应用最

广泛的一类网络。通常将具有如下特征的网

称为局域网。

1)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通常

不超过几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筑或一个

房间内。

2)信息的传输速率比较高,其范围自1Mb

ps到10Mbps,近来已达到100Mbps。而广

域网运行时的传输率一般为2400bps、960

0bps或者38.4kbps、56.64kbps。专;^线

路也只能达到L544Mbpso

3)网络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属于某个单位。

(2),什么是广域网

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它是

影响广泛的复杂网络系统。

WAN由两个以上的LAN构成,这些LAN间

的连接可以穿越30mile*以上的距离。大型

的WAN可以由各大洲的许多LAN和MAN组成。

最广为人知的WAN就是Internet,它由全

球成千上万的LAN和WAN组成。

有时LAN、MAN和WAN间的边界非常不

明显,很难确定LAN在何处终止、MAN或W

AN在何处开始。但是可以通过四种网络特性

-通信介质、协议、拓扑以及私有网和公共

网间的边界点来确定网络的类型。通信介质

是指用来连接计算机和网络的电缆、光纤

电缆、无线电波或微波。通常LAN结束在通

信介质改变的地方,如从基于电线的电缆转

变为光纤。电线电缆的LAN通常通过光纤电

缆与其他的LAN连接。

2、按拓扑结构分类

拓扑结构是借用数学上一个词汇,从英

文Topology音译而来。拓扑学是数学中一

个重要的、基础性的分支。它最初是几何学

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在变

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现在已成为研究连续

性现象的重要的数学分支。计算机网络的拓

扑结构指网络传输介质和节点的连接形式,

即线路构成的集合形状。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通常有3种,即总

线型、环型和星型。最流行的以太网采用的

就是总线型结构,以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

质。

3、按介质访问协议分类

(1)以太网(Ethernet)按照网络的

介质访问协议不同,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

以太网、令牌环网等,在这里重点介绍以太

网。

过去人们曾经认为光和电磁波在空间

的传播是“以太”在起作用(以太是一种看

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物质)。以太网是借助于

无源介质连接的网络,借助于以太这个名

称,起名为"Ethernet",寓意通信的内容

会弥漫于整个网络。以太网最早来源于

Xerox。在1973年,第一个以太网连接了100

多个工作站,使用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1985年IEEE802小组吸收以太网为

IEEE802.3标准,并进行了扩展,例如支持

各种传输介质。

以太网的介质访问协议采用的是

CSMA/CD。以太网是使用最广泛、发展最快

的网络。最早的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Mb/s,

后来发展成100Mb/s的快速以太网,近年来

又出现了1000Mb/s的千兆以太网和更快的

网络。这几种速率的以太网都采用了以太协

议一一CSMA/CD,都可以用5类双绞线作传

输介质,但其最大长度不同,网卡也不同。

典型的以太网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近

几年引入交换机(Switch)后,交换式以太

网、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异军突起。交换机

Switch与两个以太网的的集线器相连,连线

可能是光缆,也可以是其他传输介质。交换

机的每个接口昂贵,它连接的通常是交换

机、交换式集成器、集成器、服务器或多媒

体工作站。

(2)令牌环网(TokenRing)令牌环

网最早由IBM公司开发,支持4Mb/s和

16Mb/s两种传输速率。

三、ISO/OSI参考模型

0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7层。

我们将以底层开始,依次讨论模型的各层所

要完成的功能。

1、物理层

物理层(Physicallayer)的主要功能

是完成相邻结点之间原始比物流的传输。物

理层协议关心的典型问题是:使用什么样的

物理信号来表示数据“0”和“1”;“0”

或“1”持续的时间多长;数据传输是否可

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最初的连接如何建

立和完成;通信后连接如何终止;物理接口

(插头和插座)有多少针以及各针的功能。

物理层的设计主要涉及物理层接口的机械、

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等问题。物理层的设

计主要涉及到通信工程领域内的一些问题。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的主

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

可靠的数据传输。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

性,发送方把用户数据封装成帧(Frame),

并按顺序传送各帧。但由于物理线路的不可

靠,因此发送方发出的数据帧有可能在线路

上发生出错或丢失(谓丢失实际上是数据帧

的帧头或帧尾出错),从而导致接收方不能

正确接收到数据帧。为了保证能让接收方对

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正确性判断,发送方为反

射线个数据块计算出CRC(循环冗余检验)

并加入到帧中,这样接收方就可以通过重新

计算CRC来判断数据接收的正确性。一旦接

收方发现现接收到的数据有错,则发送方必

须重传这一帧数据。然而,相同帧的多次传

送也可能使接收方收到重复帧,因此数据链

路层必需解决由于帧的损坏、丢失和重复所

带来的问题。

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防

止高速发送方的数据把低速接收方“淹没”。

因此需要某种流量控制机制使发送方得知

接收方当关还有多少缓存空间。

在广域网中,数据链路层

负责主机一IMP、IMP—IMP之间数据的

可靠传输;而在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负责

主机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

2、网络层

网络层(Networklayer)的主要功能

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其关键问

题之一是使用数据链路层的服务将每个报

文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在广域网中,这包

括产生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并要求这条

路径经过尽可能少的IMP。如果在子网中同

时出现过多的报文,子网可能形成拥塞,必

须加避免,此类控制也属于网络层的内容。

当报文不得不跨越两个或多个网络

时,又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例如第二个网

络浏览器的寻址方法可能不同于第一个网

络;第二个网络也可能因为第一个网络的报

文太长而无法接收;两个网络使用的协议也

可能不同,等等。网络层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使异构网络能够互联。

在单个局域网中,网络层是冗余的,因

为报文是直接从一台计算机送到另一台计

算机,因此网络层所要做的工作很少。

4、传输层

传输层(Transportlayer)的主要功

能是完成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

间可靠通信。

传输层要决定对会话层用户,最终对网

络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最好的传输连

接是一条无差错的、按顺序传送传送数据的

管道,即传输层连接是真正端到端的。换言

之,源端机上的某进程,利用报文头和控制

报文与目标机上的对等进程进行对话。在传

输层下面的各层中,协议是每台机器与它的

直接相邻机器之间(主机一IMP、IMP-IMP)

的协议,而不是最终的源端机和目标机之间

(主机一主机)的协议。在它们中间,可能

还隔着多个IMP。即1至3层的协议是点到

点的协议,而4至7层的协议是端到端的协

议。

由于绝大多数主机都支持多用户操作,

因而机器上有多道用户程序,这意味着某些

主机可能拥有多条传输连接,因此需要以某

种方式区别报文属于哪条连接。除此之外,

传输层还必须管理跨网连接的建立和拆除,

这就需要某种命名机制,使机器内的进行能

够讲明它希望交谈的对象。另外,还需要有

一种机制来调节信息流,使高速主机不会过

快地向低速主机传送数据。尽管主机之间的

流量控制与IMP之间的流量控制不尽相同,

但是稍后我们将看到类似的原理对二者都

适用。

5、会话层

会话层(sessionlayer)允许不同机

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会话层允许

进行类似传输层的普通数据的传送,在某些

场合还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增强型服务。会话

层允许用户利用一次会话在远端的分时系

统上登录,或者在两台机器间传递文件。

会话层提供的服务之一是管理对话控

制。会话层允许信息间同时双向传输,或任

一时刻只能单向传输。如果发球后者,类似

于物理道上的半双工模式,会话层将记录此

时该轮到哪一方。一种与对话控制有关的服

务是令牌管理(tokenmanagement)。有些

协议保证双方不能同时进行同样的操作,这

一点很重要。为了管理这些活动,会话层提

供了令牌,令牌可以在会话双方之间移动,

只有持有令牌的一方可以执行某种关键性

操作。另一种会话层服务是同步。如果在平

均每小时出现一次大故障的网络上,两台机

器间要进行一次两小时的文件传输,想想会

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每一次传输中途失败

后,都不得不重新传送这个文件。当网络再

次出现大故障时,又会半途而废。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会话层提供了一种方法,即在数

据中插入同步点。每次网络出现故障后,仅

仅重传最后一个同步点以后的数据。

6、表示层

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完成某

些特定的功能,对这些功能人们常常希望找

到普遍的解决方法,而不必由每个用户自己

来实现。值得一提的是,表示层以下各层只

关心从源端机到目的端机可靠地传送比特,

而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送的信息的语法和

语义。表示层服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用一种

大家一致选定的标准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

大多数用户程序之间并非交换随机的比特,

而是交换诸如人名、日期、货币数量和发票

之类的信息。这些对象是用字符串、整型数、

浮点数的形式,以及由几种简单类型组成的

数据结构来表示。

不同的计算机可能采用不同的数据表

示,所以需要在数据传输时进行数据格式的

转换。例如在不同的机器上常用不同的代码

来表示字符串(ASCII或EBCDIC).整型数

(反码或补码)以及机器字的不同字节顺序

等。为了让采用不同数据表示法的计算机之

间能够相互通信并交换数据,我们在通信过

程中使用抽象的数据结构(如抽象语法表示

ASCII)来表示传送的数据,而在机器内部

仍然采用各自的标准编码。管理这些地抽象

数据结构,并在发送方将机器的内部编码转

换为适合网上传输的传送语法以及对接收

方做要反的转换等工作都是由表示层来完

成的。另外,表示层还涉及数据压缩和解压、

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

7、应用层

联网的目的在于支持运行于不同计算

机的进程进行通信,而这些进程则是为用户

完成不同任务而设计的。可能的应用是多方

面的,不受网络结构的限制。应用层

(applicationlayer)包含大量人们普遍

需要的协议。显然,对于需要通信的不同应

用来说,应用层的协议都是必须的。

例如,PC机用户使用仿真终端软件通过

网络仿真某个远程主机的终端并使用该远

程主机的资源。这个仿真终端程序使用虚拟

终端协议将键盘输入的数据传送到主机的

操作系统,并接收显示于屏幕的数据。

再比如,当某个用户想要获得远程计算

机上的一个文件拷贝时,他要向本机的文件

传输软件发出请求,这个软件与远程计算机

上的文件传输进程通过文件传输协议进行

通信,这个协议主要处理文件名、用户许可

状态和其他请求细节的通信。远程计算机上

的文件传输进程使用其他特征来传输文件

内容。

由于每个应用有不同的要求,应用层的

协议集在ISO/OSIS模型中并没有定义,但

是,有些确定的应用层协议,包括虚拟终端、

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等都可作为标准化的

候选。

OSI参考模型

ISO/IEC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英文缩

写,它是致力于国际标准的、自

愿和非赢利的专门机构。最著

名的OSI标准是ISO/IEC7498,亦称

为X.200建议。该体系结构标准

定义了异质系统互联的七层

框架,也称为0SI参考模型。基于

此框架,各协议规范可进一步

详细地规定每一层的功能,而

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并向其上一层提供服务。

★物理层(PhysicalLayer)

提械电

、气、功能和过

使

类用电缆和接

还号的电压等。

层没有被组织,

仅作为原始的位流或电气电

压处理。

★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

实现数据的无差错传送。

它接收物理层的原始数据位

流以组成帧(位组),并在网络

设备之间传输。帧含有源站点

和目的站点的物理地址。

★网络层(NetworkLayer)

处理网络间路由,确保数

据及时传送。将数据链路层提

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

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

地址信息——源站点和目的站

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传输层(TransportLayer)提

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

功能,负责可靠地传输数据。

★会话层(SessionLayer)

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

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

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

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

成的。

★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

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

数据服务。如数据的压缩和解

压缩,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

表示层负责。

★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

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

之间的接口服务。

第二部分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在网络规划中,IP地址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好的IP地址方案

不仅可以减少网络负荷,还能为以后的网络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

文就网络规划中IP地址方案设计进行一些讨论,并给出一个IP地址

方案设计实例。

一、IP地址和子网掩码

IP地址用于在网络上标识唯一一台机器。根据RFC791的定

义,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四个字节),表示为用圆点分成

每组3位的12位十进制数字(xxx.xxx.xxx.xxx)每个3位数代表8

位二进制数(一个字节)。由于1个字节所能表示的最大数为255,

因此IP地址中每个字节可含有0〜255之间的值。但0和255有

特殊含义,255代表广播地址:IP地址中0用于指定网络地址号(若

0在地址末端)或结点地址(若0在地址开始)。例如,192?168?32?0

指网络192.16832.0,而0.0.0.62指网络上结点地址为62的计算

机。

根据IP地址中表示网络地址字节数的不同将IP地址划分为

三类,A类,B类,C类。A类用于超大型网络(百万结点),B类

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上千结点),C类用于小网络(最多254个结

点)。A类地址用第一个字节代表网络地址,后三个字代表结点地

址。B类地址用前两个字节代表网络地址,后两个字节表示结点

地址。C类地址则用前三个字节表示网络地址,第四个字节表示

结点地址。见表1。

网络设备根据IP地址的第一个字节来确定网络类型。A类网

络第一个字节的第一个二进制位为0;B类网络第一个字节的前

两个二进制位为10;C类网络第一个字节的前三位二进制位为

110,见表2o换成十进制可见A类网络地址从1—127,B类网

络地址从128〜191,C类网络地址从192〜223。224〜239间的

数有时称为D类,239以上的网络号保留。

子网掩码用于找出IP地址中网络及结点地址部分。子网掩码

长32位,其中1表示网络部分,0表示结点地址部分。A类,B

类,C类网络的子网掩码见表3,如一个结点IP地址为

192.168.202.195,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其网络地址为

192.168.202,结点地址为195o

有时为了方便网络管理,需要将网络划分为若干个网段。为

此,必须打破传统的8位界限,从结点地址空间中“抢来”几位作

为网络地址。具体说来,建立子网掩码需要以下两步:

1、确定运行IP的网段数

2、确定子网掩码

首先,确定运行IP的网段数。例如,你的网络上有五个网段,

但只让三个网段上的用户访问Internet,则只有这三个网段需要

配置IPo在确定了IP网段数后,再确定从结点地址空间中截取

几位才能为每个网段创建一个子网络号。方法是计算这些位数的

组合值。比如,取两位,有四种组合(00、01、10、11),取三位

有八种组合(000、001、010、011、100、101、110、111)。需要注

意的是,在这些组中须除去全0和全1的组合。因为在IP协议中

规定了全0和全1的组合代表了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所以如果

我们需要将C类网络(192.168.123.0)划分为4个网段,需要截取

结点地址的前3位作为网络地址,与之对应的子网掩码就是

255.255.255.244(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00000),将此子网掩码用到地址192.168.123.0上得到

的值见表4O

可见,采用以上子网络方案,每个子网络有30个结点地址。

通过从结点地址空间中截取几位作为网络地址的方法,可将网络

划分为若干网段,方便了网络管理。

二、设计IP地址方案实例

在网络规划的过程中,绘制一幅准确的网络图是不可缺少的。

准确的网络文档对于日后的升级和分析问题是不可或缺的帮助。

好的网络图应包含连接不同网段的各种网络设备的信息,比如路

由器、网桥、网关的位置、IP地址,并用相应的网络地址标注各

网段。若网络很小,只有一个网段,可同时画出其它关键网络设

备(如服务器),包括网络地址。如图所示这是一幅简单的网络图,

其中五个网段经服务器互连(这里由服务器提供路由功能),一个

用于主干网连接其它网段。

在设计IP地址方案之前,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是否将网络连入Internet

?是否将网络划分为若干网段以方便网络管理

?是采用静态IP地址分配还是动态IP地址分配

如果不计划连到Internet上,则可用RFC1918中定义的非

Internet连接的网络地址,称为"专用Internet地址分配”。

RFC1918规定了不想连入Internet的IP地址分配指导原则。由

Internet地址授权机构(IANA)控制IP地址分配方案中,留出了三

类网络号,给不连到Internet上的专用网用,分别用于A,B和

C类IP网,具体如下: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1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

IANA保证这些网络号不会分配给连到Internet上的任何网

络,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选择这些网络地址作为自己的网络

地址。表5是采用保留IP地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

如果计划将网络连入Internet,则需要向ISP申请一个网络地

址。这里,我们假定得到了一个C类网络地址192.168.168.0。根

据网络图所示,整个网络划分为5个网段,每个网段都使用IP,

因此必须用至少能建5个子网的子网掩码。这里,我们采用的子

网掩码是255.255.255.244o网络的IP地址分配方案如表6所示。

不难看出,采用子网掩码255.255.255.224将网络划分为5个

网段后,每个网段可用的IP地址数为30个。如果某个网段的结

点数超过了30个,可采用动态IP地址分配协议(DHCIP)加以解

决。

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基于IP协议的因特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当

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拥有用户最多、资源最广泛的

通信网络。IP协议也因此成为事实上的业界标准,

以IP协议为基础的网络已经成为通信网络的主流。

一、IP地址

IP地址是用来标识网络中的一个通信实体,比

如一台主机,或者是路由器的某一个端口。而在

基于IP协议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包,也都必须使用

IP地址来进行标识,如同我们写一封信,要标明

收信人的通信地址和发信人的地址,邮政工作人员

通过该地址来决定邮件的去向。

在计算机网络里,每个被传输的数据包也要包

括一个源IP地址和一个目的IP地址。当该数据

包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时,这两个地址要保持不变,

以确保网络设备总能根据确定的IP地址,将数据

包从源通信实体送往指定的目的通信实体。

目前,IP地址使用32位二进制地址格式,为

方便记忆,通常使用以点号划分的十进制来表示,

如:202.112.14.1。

一个IP地址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用

于标识该地址所从属的网络号;另一部分用于指明

该网络上某个特定主机的主机号。

为了给不同规模的网络提供必要的灵活性,IP

地址的设计者将IP地址空间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地

址类别,如下表所示,其中A、B、C三类最为常

用。

表IP地址类别详述

----二.[士:---二一一----

1评地址第一字节一进制二B制二进・

美型十迸制范用固定殿高位网络位主机位

FA美0-127084724何

B%128-1911016位16位

C类192-22311024PX1'

D炎224-2391110用拙地地

[E光240-2551111保何式依使用

网络号由因特网权力机构分配,主机地址由各

个网络的管理员统一分配。因此,网络地址的惟

一性与网络内主机地址的惟一性确保了IP地址的

全球惟一性。

二、子网划分

为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一个网络可以

划分为多个子网:采用借位的方式,从主机最高

位开始借位变为新的子网位,剩余部分仍为主机

位。这使得IP地址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网络位、

子网位和主机位,如图1所示。

子网

国1IP地址结构

引入子网概念后,网络位加上子网位才能全局

惟一地标识一个网络。把所有的网络位用1来标识,

主机位用0来标识,就得到了子网掩码。图2所示

的子网掩码转换为十进制之后为:

255.255.255.224。

子网编址使得IP地址具有一定的内部层次结

构,这种层次结构便于IP地址分配和管理。它的

使用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层次结构,使得网络地址

既能适应各种现实的物理网络规模,又能充分地

利用IP地址空间(即从何处分隔子网号和主机号

来决定)。

三、IP地址的局限性

最初的因特网设计者没有预想到网络会如此

快速地发展,因此现在网络面临的问题都可以追

溯到因特网发展的早期决策上,IP地址的分配更能

体现这一点。

规则

眼埃及子网掩码和IP地址的各个位井进行逐位比较时.如果在IP

地址的任一域内,羽一个是1的位(根拗子网摊玛).越位现在

便成为网络或子网域的一部分.

网络•网络•网络•SM主机

字节(8位)•字节(8位八字节(8位”字节(8位)

子网域新的主域

目前使用的IPv4地址使用32位的地址,即在

IPv4的地址空间中有232(约43亿)个地址可用。

这样的地址空间在因特网早期看来几乎是无限的,

于是便将IP地址根据申请而按类别分配给某个组

织或公司,而没有考虑到IPv4地址空间最终会被

用尽。

IPv4地址是按照网络的大小(所使用的IP地

址数)来分类的,它的编址方案使用“类”的概念。

A、B、C三类IP地址的定义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

划分,但是在实际网络规划中,它们并不利于有

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对于A、B类地址,很

少有这么大规模的公司能够使用,而C类地址所

容纳的主机数又相对太少。所以,现有类别的IP

地址并不利于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地址空间,不适合

网络规划。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致力于下一代因特网

协议——IPv6的研究。由于现在IPv6的协议并不

完善和成熟,还需要长期的试验验证,因此,IPv4

到IPv6的完全过渡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过

渡期间我们仍然需要在IPv4上实现网络间的互连。

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的变长子网掩码

(VLSM)和无类域间路由(CIDR)等机制,作为

过渡时期提高IPv4地址空间使用效率的短期解决

方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特殊用途的IP地址介绍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一样,网络里的每台电脑

(更确切地说,是每一个设备的网络接口)都有一个IP地址用于标示

自己。我们可能都知道这些地址由四个字节组成,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以及它们的A,B,C分类等,然而,在总数大约为四十多亿个可用

IP地址里,你知道下面一些常见的有特殊意义地址吗?我们一起来

看看吧:

~\0.0.0.0

严格说来,0.0.0.0已经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IP地址了。它表示的是这样一个集合:所有不清楚的

主机和目的网络。这里的“不清楚”是指在本机的路由

表里没有特定条目指明如何到达。对本机来说,它就

是一个“收容所”,所有不认识的“三无”人员,一律送

进去。如果你在网络设置中设置了缺省网关,那么

Windows系统会自动产生一个目的地址为0.0.0.0

的缺省路由。

二、255.255.255.255

限制广播地址。对本机来说,这个地址

指本网段内(同一广播域)的所有主机。如果

翻译成人类的语言,应该是这样:“这个房

间里的所有人都注意了!”这个地址不能被

路由器转发。

三、127.0.0.1

本机地址,主要用于测试。用汉语表示,就是“我

自己”。在Windows系统中,这个地址有一个别名

“Localhost"。寻址这样一个地址,是不能把它发到

网络接口的。除非出错,否则在传输介质上永远不应

该出现目的地址为“127.0.0.1”的数据包。

四、224.0.0.1

组播地址,注意它和广播的区别。从

224.0.0.0到239.255.255.255都是这样

的地址。224.0.0.1特指所有主机,

224.0.0.2特指所有路由器。这样的地址多

用于一些特定的程序以及多媒体程序。如果

你的主机开启了IRDP(lnternet路由发现

协议,使用组播功能)功能,那么你的主机

路由表中应该有这样一条路由。

五、169.254.x.x

如果你的主机使用了DHCP功能自动

获得一个|p地址,那么当你的DHCP服务

器发生故障,或响应时间太长而超出了一个

系统规定的时间,Windows系统会为你分

配这样一个地址。如果你发现你的主机IP

地址是一个诸如此类的地址,很不幸,十有

八九是你的网络不能正常运行了。

六、10.X.X.X、172.16.x.x〜

172.31.x.x>192.168.x.x

私有地址,这些地址被大量用于企业内

部网络中。一些宽带路由器,也往往使用

192.168.1.1作为缺省地址。私有网络由于

不与外部互连,因而可能使用随意的IP地

址。保留这样的地址供其使用是为了避免以

后接入公网时引起地址混乱。使用私有地址

的私有网络在接入Internet时,要使用地

址翻译(NAT),将私有地址翻译成公用合法

地址。在Internet上,这类地址是不能出

现的。

对一台网络上的主机来说,它可以正常接收的合法目的网络地址

有三种:本机的IP地址、广播地址以及组播地址。

第三部分VLAN基础

谈到VLAN,或许许多人都觉得非常神秘,甚至包括一些网管人

员。其实有关VLAN的技术标准IEEE802.1Q早在1999年6月份就由

IEEE委员正式颁布实施了,而且最早的VLNA技术早在1996年Cisco

(思科)公司就提出了。

随着几年来的发展,VLAN技术得到广泛的支持,在大大小小的

企业网络中广泛应用,成为当前最为热门的一种以太局域网技术。本

篇就要为大家介绍交换机的一个最常见技术应用一VLAN技术,并针

对中、小局域网VLAN的网络配置以实例的方式向大家简单介绍其配

置方法。

一、VLAN基础

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

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注意不是"VPN"

(虚拟专用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

从逻辑上划分(注意,不是从物理上划分)

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

数据交换技术。这一新兴技术主要应用于交

换机和路由器中,但主流应用还是在交换机

之中。但又不是所有交换机都具有此功能,

只有VLAN协议的第三层以上交换机才具有

此功能,这一点可以查看相应交换机的说明

书即可得知。

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

标准草案。VLAN技术的出现,使得管理员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把同

一物理局域网内的不同用户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一个

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

有着相同的属性。由于它是从逻辑上划分,而不是从物理上划分,所

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没有限制在同一个物理范围中,即这

些工作站可以在不同物理LAN网段。由VLAN的特点可知,一个VLAN

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

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交换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新的交换技术(VLAN)的应用速度。

通过将企业网络划分为虚拟网络VLAN网段,可以强化网络管理和网

络安全,控制不必要的数据广播。在共享网络中,一个物理的网段就

是一个广播域。而在交换网络中,广播域可以是有一组任意选定的第

二层网络地址(MAC地址)组成的虚拟网段。这样,网络中工作组的

划分可以突破共享网络中的地理位置限制,而完全根据管理功能来划

分。这种基于工作流的分组模式,大大提高了网络规划和重组的管理

功能。在同一个VLAN中的工作站,不论它们实际与哪个交换机连接,

它们之间的通讯就好象在独立的交换机上一样。同一个VLAN中的广

播只有VLAN中的成员才能听到,而不会传输到其他的VLAN中去,

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不必要的广播风暴的产生。同时,若没有路由的

话,不同VLAN之间不能相互通讯,这样增加了企业网络中不同部门

之间的安全性。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配置VLAN之间的路由来全面管

理企业内部不同管理单元之间的信息互访。交换机是根据用户工作站

的MAC地址来划分VLAN的。所以,用户可以自由的在企业网络中移

动办公,不论他在何处接入交换网络,他都可以与VLAN内其他用户

自如通讯。

VLAN网络可以是有混合的网络类型设备组成,比如:10M以太网、

100M以太网、令牌网、FDDECDDI等等,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

集线器、网络上行主干等等。

VLAN除了能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广播域,从而有效地控制广播风

暴的发生,以及使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得非常灵活的优点外,还可以用

于控制网络中不同部门、不同站点之间的互相访问。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

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ID把用户划分为更

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

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

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

二、VLAN的划分方法

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可以大致

划分为六类:

1.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

这是最常应用的一种VLAN划分方法,

应用也最为广泛、最有效,目前绝大多数

VLAN协议的交换机都提供这种VLAN配置方

法。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以太网交

换机的交换端口来划分的,它是将VLAN交

换机上的物理端口和VLAN交换机内部的

PVC(永久虚电路)端口分成若干个组,每

个组构成一个虚拟网,相当于一个独立的

VLAN交换机。

对于不同部门需要互访时,可通过路由

器转发,并配合基于MAC地址的端口过滤。

对某站点的访问路径上最*近该站点的交换

机、路由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相应端口上,设

定可通过的MAC地址集。这样就可以防止非

法入侵者从内部盗用IP地址从其他可接入

点入侵的可能。

从这种划分方法本身我们可以看出,这

种划分的方法的优点是定义VLAN成员时非

常简单,只要将所有的端口都定义为相应的

VLAN组即可。适合于任何大小的网络。它的

缺点是如果某用户离开了原来的端口,到了

一个新的交换机的某个端口,必须重新定

义。

2.基于MAC地址划分VLAN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每个主机

的MAC地址来划分,即对每个MAC地址的主

机都配置他属于哪个组,它实现的机制就是

每一块网卡都对应唯一的MAC地址,VLAN

交换机跟踪属于VLANMAC的地址。这种方

式的VLAN允许网络用户从一个物理位置移

动到另一个物理位置时,自动保留其所属

VLAN的成员身份。

由这种划分的机制可以看出,这种VLAN

的划分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当用户物理位

置移动时,即从一个交换机换到其他的交换

机时,VLAN不用重新配置,因为它是基于用

户,而不是基于交换机的端口。这种方法的

缺点是初始化时,所有的用户都必须进行配

置,如果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用户的话,配

置是非常累的,所以这种划分方法通常适用

于小型局域网。而且这种划分的方法也导致

了交换机执行效率的降低,因为在每一个交

换机的端口都可能存在很多个VLAN组的成

员,保存了许多用户的MAC地址,查询起来

相当不容易。另外,对于使用笔记本电脑的

用户来说,他们的网卡可能经常更换,这样

VLAN就必须经常配置。

3.基于网络层协议划分VLAN

VLAN按网络层协议来划分,可分为IP、

IPX、DECnet、AppleTalksBanyan等VLAN

网络。这种按网络层协议来组成的VLAN,可

使广播域跨越多个VLAN交换机。这对于希

望针对具体应用和服务来组织用户的网络

管理员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且,用

户可以在网络内部自由移动,但其VLAN成

员身份仍然保留不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用户的物理位置改

变了,不需要重新配置所属的VLAN,而且可

以根据协议类型来划分VLAN,这对网络管理

者来说很重要,还有,这种方法不需要附加

的帧标签来识别VLAN,这样可以减少网络的

通信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效率低,因为检

查每一个数据包的网络层地址是需要消耗

处理时间的(相对于前面两种方法),一般的

交换机芯片都可以自动检查网络上数据包

的以太网祯头,但要让芯片能检查IP帧头,

需要更高的技术,同时也更费时。当然,这

与各个厂商的实现方法有关。

4.根据IP组播划分VLAN

IP组播实际上也是一种VLAN的定义,

即认为一个IP组播组就是一个VLAN。这种

划分的方法将VLAN扩大到了广域网,因此

这种方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且也很容易

通过路由器进行扩展,主要适合于不在同一

地理范围的局域网用户组成一个VLAN,律

合局域网,主要是效率不高。

5.按策略划分VLAN

基于策略组成的VLAN能实现多种分配

方法,包括VLAN交换机端口、MAC地址、IP

地址、网络层协议等。网络管理人员可根据

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本单位的需求来决定选

择哪种类型的VLAN。

6.按用户定义、非用户授权划分VLAN

基于用户定义、非用户授权来划分

VLAN,是指为了适应特别的VLAN网络,根

据具体的网络用户的特别要求来定义和设

计VLAN,而且可以让非VLAN群体用户访问

VLAN,但是需要提供用户密码,在得到VLAN

管理的认证后才可以加入一个VLAN。

三、VLAN的优越性

任何新技术要得到广泛支持和应用,肯

定存在一些关键优势,VLAN技术也一样,它

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了网络连接的灵活性

借助VLAN技术,能将不同地点、不同

网络、不同用户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

的网络环境,就像使用本地LAN一样方便、

灵活、有效。VLAN可以降低移动或变更工作

站地理位置的管理费用,特别是一些业务

情况有经常性变动的公司使用了VLAN后,

这部分管理费用大大降低。

2.控制网络上的广播

VLAN可以提供建立防火墙的机制,防止

交换网络的过量广播。使用VLAN,可以将某

个交换端口或用户赋于某一个特定的VLAN

组,该VLAN组可以在一个交换网中或跨接

多个交换机,在一个VLAN中的广播不会送

到VLAN之外。同样,相邻的端口不会收到

其他VLAN产生的广播。这样可以减少广播

流量,释放带宽给用户应用,减少广播的产

生。

3.增加网络的安全性

因为一个VLAN就是一个单独的广播域,

VLAN之间相互隔离,这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利

用率,确保了网络的安全保密性。人们在LAN

上经常传送一些保密的、关键性的数据。保

密的数据应提供访问控制等安全手段。一

个有效和容易实现的方法是将网络分段成

几个不同的广播组,网络管理员限制了

VLAN中用户的数量,禁止未经允许而访问

VLAN中的应用。交换端口可以基于应用类

型和访问特权来进行分组,被限制的应用程

序和资源一般置于安全性VLAN中。

第四部分视频会议系统

一、视频会议技术背景

“视频会议系统"(Videoconferencing),有时又被称为"电视

会议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

线路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相传送,达到即时且互

动的沟通,以完成会议目的之系统设备。该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图像通

信。在通信的发送端,将图像和声音信号变成数字化信号,在接收端

再把它重现为视觉、听觉或获取的信息,与电话会议相比,具有直观

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视频会议系统不仅可以听到声音,还可以看

到会议参加者,共同面对商讨问题,研究图纸、实物,与真实的会议

无异,使每一个与会者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套系统还可以同时提供

文件传真、静止图文传递等一系列辅助服务项目,还可以广泛用于现

场教学、现场办公、商务谈判等多种领域。

视频会议系统是由视频会议终端、多点控制器(MCU)以及网闸

等组成。其中网闸为视频会议系统的可选设备。此外还有网关等设备

用于将H.323视频会议系统与现有的H.320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互通

或同其他形式的窄带网络互通,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网关也用于将

通过ISDN访问MCU的低码流终端接入到高码流的局域网之中。

视频会议终端的作用就是将某一会议点的实时图像、语音和相关

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压缩编码,多路复用后送到传输信道。同时将

接收到的图像、语音和数据信息进行分解、解码,还原成对方会场的

图像、语音和数据。另外,视频会议终端还将本会场的会议控制信号

(如申请发言,申请主席等)送到多点控制器(MCU)。同时还要执行

多点控制器对本会场的控制作用.

MCU是多点视频会议系统的关键设备,MCU将来自各会议场点的

信息流,经过同步分离后,抽取出音频、视频、数据等信息和信令,

再将各会场点的信息和信令,送入同一种处理模块,完成相应的音频

混合或切换、视频混合或切换、数据广播和路由选择、定时和会议控

制等过程,最后将会场点所需的各种信息重新组织起来,送往各相应

的终端系统设备。

但随着现在基地宽带IP网络的普及,传统的窄带链路如ISDN

用于企业级网络应用已经越来越少,而且现在宽带网络的租用费用的

价格也越来越低,通过配备价格昂贵的网关设备实现与传统链路的兼

容也在经济效益上显得很不划算。

二、功能要求

通过配备该套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要求能实现下述功能:

1、要求能任意选看其他会场并和该会场互动;

2、要求能具有主持、召开多点视频会议的功能;

3、要求领导能随时通过办公室的视频会议终端加入到会议中来;

4、能实现任意2个会场点对点的IP可视电话功能。

三、系统结构

1、MCU

作为一套多点视频会议系统,多点控制单位(MCU)是必不可少

的,超过2点以上的同时需要通过MCU来管理,在没有配备MCU的情

况下,整套系统只能实现IP可视电话的点对点的可视通信,而在单

画面随时选择切换、多画面同屏显示等一系列会议功能则无法实现。

2、视频会议终端

视频会议终端的作用就是将某一会议点的实时图像、语音和相关

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压缩编码,多路复用后送到传输信道。同时将

接收到的图像、语音和数据信息进行分解、解码,还原成对方会场的

图像、语音和数据。另外,视频会议终端还将会本会场的会议控制信

号(如申请发言,申请主席等)送到多点控制器(MCU)。同时还要执

行多点控制器对本会场的控制作用。

从产品形态上看,终端系统分为桌面式会议终端和会议室型会议

终端两大类。桌面式会议终端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适合个

人办公使用和召开小规模的会议,多用于人数不多的分会场。会议室

型终端配备有高品质变焦镜头、高保真音响、大屏幕彩电或投影等外

部辅助设备,加上视频的前处理/后处理器,使得画面画质更清晰,

达到更好的会议效果,适合召开较大规模的会议。

考虑到今后的网络升级,可选用能支持更高带宽的MPEG-4系列

产品,采用H.323协议,视频编码以MPEG-4硬件采集卡编码取代了

H.263视频编码。MPEG-4的编码仅占PC机10%的系统资源。采用纯

硬件的动态码流压缩算法以保证最低的码流,带宽从1.2M-512M范围

根据图象对象自动进行调整,图象的运动连贯性及细节清晰度有较大

提高。

四、技术规范

图像格式:CIF、QCIF、SQCIF;

最高帧率:30帧/秒(fps);

终端带宽:128kbps-768kbps;

互操作标准:H.323;

视频编码:H.261、H.263、H.263+;

音频编码:G.711、G.722,G.723.1、G.728;

数据会议:T.120;

数据复用:H.225;

信令与通信控制:H.245。

第五部分网络管理简介

一、网络管理简介

随着大规模互联网络的建设及应用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设备

的广泛应用使网络变成一个多厂商混合网络,网络的类型、服务的种

类和设备的来源更加复杂化。在这种环境下,资源分布程度和共享程

度大大提高,任何微小故障都有可能导致用户应用的失败。如何及早

发现并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有效地管理好网络,是网络管理人员和

网络服务提供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一个因特网除了提供网络级服务的

协议和使用这些服务的应用程序外,还需要提供某种网络管理的部

件,使得管理员能够调试问题、控制路由选择和找到违反协议标准的

计算机,这种活动被称做因特网管理。事实证明,管理好一个网络与

网络的建设同等重要。人们迫切需要功能完善、完全可靠、使用方便

灵活的网络管理工具来加强网络管理的能力,提高网络的使用效率。

网络管理是指通过规划、监视、分析、扩充和控制网络来保证网

络服务的有效实现。陋着许多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增加,网络管

理已经成为保证网络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的必要手段,是整

个网络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网络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增加网络的可用时间,提高网络设

备的利用率、网络性能、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简化多厂商混合网络环

境下的管理和控制网络运行成本,提供网络的长期规划。它可在以多

厂商混合网络环境下,通过提供单一的网络操作控制环境来管理所有

子网和被管理设备,以集中的、统一的方式远程控制网络,以排除故

障和重新配置网络设备。

二、网络管理的功能

实际上网络是由各种各样来源不同的组件构成,网络拥有者所要

做的就是如何以经济有效的方法把这些组件装配成由一人管理的网

络,而所用的网络组件不仅能够协同工作,还必须便于作为一个单一

整体资源来操作和维护。

网络管理系统要求能够按照网络所支持的业务对网络进行管理。

管理系统也许可以逐个地管理各个组件,使其达到所要求的性能,但

随着网络互联程度的提高,这一点越来越难以达到。网络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将要求网络完全通过一种集成管理方式来管理。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要求和业务需求,网络管理需要做越来越

多的工作。现代网络管理包括与网络操作和维护有关的一切活动,以

满足所要求的业务质量并保证最为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尽管OSI的网络管理框架及协议目前还没有实现商品化,但它确

实为网络管理定义了一个漂亮而完美的模型。所以,网络管理模型一

般都采用OSI模型。

网络管理涉及网络资源和活动的规划、组织、监视、计费和控制。

在OSI网络管理模型中,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被划分为5个功能。这

5个功能分别完成不同的网络管理功能,它们通过与其他开放式系统

交换管理信息来实现。它们分别是:故障管理(FaultManagement),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Management),性能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统计管理(AccountingManagement)和安全管理

(SecurityManagement).

1、故障管理

故障管理是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它包括故障检测、故障诊断和

故障恢复等工作,其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由于

网络服务的意外中断往往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大型计算机网络中

发现故障时,往往不能立刻确定故障的具体位置,这就需要故障管理

提供逐步隔离和最后定位故障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有时候,所发现的

故障是随机性的,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跟踪和分析,才能找到其原因。

要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故障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发现故

障,自动报警,具体记录每一个故障的信息,跟踪分析,直到最后确

实并排除故障。

2、配置管理

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各种各样的设备连接而成的。这些设备组成

网络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为了更好地控制网络设备,要求网络管

理系统能够定义、组织和管理各种设备的参数、状态和名字等信息。

这对于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的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网络运行的

环境是经常变化的,网络系统配置也要随着用户的增加、减少或设备

的维护而经常调整,使之更有效地工作。配置管理功能可以完成以上

的任务。配置管理负责监控网络的配置信息,使网络管理人员可以生

成、查询和修改软件和硬件的运行参数和条件,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

行。配置管理功能至少包括:识别被管理网络的拓扑结构、标识网络

的各个对象、自动修改指定设备的配置、动态维护网络配置数据库等。

配置管理也是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

3、性能管理

性能管理涉及到网络通信信息(流量、谁在使用、访问什么资源

等)的收集、加工和处理等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在使用最少的网络

资源和达到最小延迟的前提下,保证网络提供可靠、连续的通信能力。

性能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从被管理对象中收集与网络性能有关的数

据,分析和统计历史数据,建立性能分析的模型,评价被管理对象行

为和通信活动有效性,预测网络性能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分析和预测

的结果,优化和调整网络拓扑结构、各种设备的配置和参数,以达到

提高网络性能的目的。如果需要做出重大调整时,还应考虑扩充或重

建网络。

4、统计管理

统计管理至少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在网络通信资源信息资

源有偿使用的情况下,计费管理能够统计到哪些用户利用哪条通信线

路传输了多少信息以及访问了哪些资源等信息;另一方面,在非商业

化的网络上,统计管理可以统计不同线路的利用情况以及不同资源的

利用情况,为优化和扩充网络提供依据。譬如,如果某条线路长期拥

挤,那么应该考虑是否扩充;如果某些资源被频繁访问,那么应该考

虑是否设置一个镜像(Mirror)服务器等。因此从本质上讲,无论哪

种情况,统计管理的根本依据是网络用户使用资源的情况(例如,信

息传输量、占用线路的时间等统计量)。对于商业化的计算机网络,

统计系统要包含更多更详细的计费信息,如每次通信的开始时间、结

束时间、通信中使用的服务等级、通信中传送的数据以及通信的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