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上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7(共610题)_第1页
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上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7(共610题)_第2页
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上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7(共610题)_第3页
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上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7(共610题)_第4页
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上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7(共61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上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7(共8套)(共610题)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上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第1套一、中文选择题(本题共58题,每题1.0分,共58分。)1、在文件系统中,文件目录是各文件说明的集合,主要包括文件的(3)和定位。A、保存B、内容C、标识D、用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文件系统中文件目录的作用。在文件系统中,文件控制块的集合称为文件目录,文件目录也被组织成文件,又称为目录文件。文件目录是对文件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其主要包括文件的标识和定位,标识用于标明文件以便让使用者知道该文件,而定位是通过目录能定位到文件的内容。文件目录采用分层结构,系统一般采用一级目录结构、二级目录结构和多级目录结构。2、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同一个文件夹下(4)。A、文件夹和文件不可以同名B、文件夹可以同名,文件不可以同名C、文件夹和文件都不可以同名D、文件夹不可以同名,文件可以同名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件与文件夹的命名。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件的组织结构是树型分层结构,其命名规则是只要不同属于一个结点的子结点就可以有相同的命名,文件或文件夹都是树中的结点。因此,同一个文件夹下的文件夹和文件都不可以同名。3、Word环境下编辑一个会议通知,需要将U盘上的“会议附件.doc”文件作为附件直接加在通知后面,应使用的操作是(5)。A、“插入”→“对象”B、“插入”→“文件”C、“插入”→“书签”D、“文件”→“打开”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Word的基本操作。在Word环境下,在进行“插入”→“对象”操作时,会弹出一个对象对话框,对话框中的内容是选择对象的类型,选定对象后,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插入你选择类型的对象。一般用在对表格、图像等的插入上。在进行“插入”→“文件”操作时,会弹出一个插入文件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可以从硬盘或U盘等设备上选择要插入的文件,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插入你选择的文件了。在进行“插入”→“书签”操作时,会弹出一个书签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你要插入的书签名,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实现对书签的插入。“文件”→“打开”操作的功能是打开一个Word文件。4、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是(6)的功能。A、操作系统B、用户程序C、数据库管理系统D、语言处理程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操作系统功能的理解。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系统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有效利用资源,在计算机与用户之间起接口的作用。用户程序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负责数据库的定义、建立、操作、管理和维护的软件系统,其目的是保证数据安全可靠,提高数据库应用的简明性和方便性。语言处理程序是把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程序转换为与之等价的另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表示的程序的程序。5、运算器虽由许多部件组成,但核心部分是(9)。A、数据总线B、算术逻辑运算单元C、多路开关D、累加寄存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运算器的结构。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其他操作。其中运算器由数据总线、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和一些寄存器等部件构成,在运算器进行运算时,数据总线用来为其传送数据到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累加寄存器用来存放临时的结果,而真正进行运算的器件是算术逻辑运算单元。6、若浮点数用补码表示,判断结果是否为规格化数的方法是(10)。A、阶符与数符相同B、阶符与数符相异C、数符与尾数最高有效位相异D、数符与尾数最高有效位相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浮点数的规格化。规格化的浮点数形式分为尾数和阶码两部分。将数表示成规格化的浮点数形式时,需要事先规定尾数和阶码的位数及采用的编码方式,题目中说明是用补码表示,在用补码表示时,判定结果是否为规格化数的方法是判断数符与尾数最高有效位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不是规格化数;如果不同,则是规格化数。7、内存储器容量为6K时,若首地址为00000H,那么末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是(11)。A、17FFHB、20FFHC、18FFHD、18FEH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内存的编址和数制的转换。本题考的编址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考数制转换。由于内存储器容量为6K,且首地址是00000H,因此末地址是在首地址的基础上加上6K,应该为十进制数6144-1=6143,但题目要求我们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因此,我们要将十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在转换过程中为了避免出错,最好是先将十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数,再由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最常用的是“除以R取余法”,将6143转换成二进制数为1011111111111,再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在转换时,从低位往高位,每四位二进制数对应一个十六进制数,那么结果为17FFH。8、下列关于存储器的描述,正确的是(12)。A、CPU访存时间由存储器容量决定B、ROM和RAM在存储器中是统一编址的C、ROM中任一单元可以随机写入D、DRAM是破坏性读出,因此需要读后重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存储器基本知识。RAM存储器既可以写入也可以读出,但断电后信息无法保存,因此只能用于暂存数据。一般用做内存。DRAM的信息会随时间逐渐消失,因此需要定时对其进行刷新以维持信息不丢失。ROM中的信息已固化在存储器中。ROM出厂时其内容由厂家用掩模技术写好,只可读出,但无法改写。一般用于存放系统程序BIOS和用于微程序控制。因此,与内存是统一编址的。CPU访存时间不由存储器容量决定,而是由存储器的速度决定。9、和外存储器相比,内存储器的特点是(13)。A、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B、容量大,速度慢,成本高C、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D、容量小,速度快,成本低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各类存储器的特点。外存储器一般指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等存储设备,它们存储容量大,速度慢,成本也相对较低。内存储器主要指内存和计算机内部的寄存器、Cache等存储设备,它们造价高,处理速度快,但存储容量小。10、磁盘存储器的平均存取时间是指(14)。A、最大寻道时间加上最小寻道时间B、平均寻道时间C、平均寻道时间加上平均等待时间D、平均等待时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磁盘存储器的平均存取时间。磁盘存储器是使用最广泛的外部存储器之一,由多个圆形磁盘片固定在一根中心轴上组成一个磁盘组。磁盘组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每个磁盘面上有一个磁头,所有磁头都固定在同一个磁头架上,磁头架由访问侍服机构驱动。磁头可以在磁盘面上沿半径方向快速移动,由于每个磁盘面上的磁道数很多,因此,要求磁头的定位精度很高。磁头在外磁道与内磁道的寻道时间是不同的,在进行数据的存取时,首先要让磁头找到存放数据的磁道,这需要一个寻道时间,找到磁道后,由于对数据进行操作时,也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称为等待时间。因此平均存取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11、计算机主频的周期是指(17)。A、指令周期B、时钟周期C、CPU周期D、存取周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主频周期的概念。计算机主频的周期是指时钟周期,时钟周期表示了SDRAM所能运行的最高频率,更小的时钟周期就意味着更高的工作频率。而指令周期是指存取指令所用的时间,而存取周期是指对数据进行存取操作所用的时间。CPU周期又称机器周期,是CPU访问一次内存所花的时间,因此用从内存读取一条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定义。一个指令周期常由若干CPU周期构成。12、进程调度又称为低级调度,其主要功能是(18)。A、选择一个作业调入内存B、选择一个主存中的进程调出到外存C、选择一个外存中的进程调入主存D、将一个就绪的进程投入运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进程调度的概念。进程有3种基本状态,即就绪态、运行态和阻塞态。(1)就绪态。指进程分配到除处理机以外的必需的资源(已经具备了执行的条件)的状态。进程被创建后处于就绪态,处于就绪态的进程可以有多个。(2)执行态。指进程占有处理机正在CPU上运行的状态。在单CPU系统中,每一时刻只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态。(3)阻塞态。指进程因等待某个事件的发生而放弃处理机进入等待状态。系统中处于这种状态的进程可以有多个。进程调度是将一个就绪的进程转换到运行态。13、下列选项中,(19)不是影响缺页中断率的主要因素。A、缺页中断服务速度B、分配给作业(进程)的物理块数C、系统规定页面的大小D、页面调度算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缺页中断的相关知识。缺页中断是指作业在运行时,要访问的单元不在内存中时,需要临时从硬盘调入一页放入内存。缺页中断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中断的次数。影响缺页中断率的有分配给作业(进程)的物理块数、页面的大小和页面调度算法等。而缺页中断服务速度是在缺页中断发生后对其进行处理的速度,并不影响其发生,只作用于它发生后的处理。14、利用通道实现了(20)之间的快速传输。A、CPU和外设B、内存和CPUC、内存和外设D、外设和外设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通道的功能。通道是一种专用处理机,它能控制一台或多台外设工作,负责外部设备与主存之间的信息传输。它一旦被启动,就能独立于CPU运行,这样就可以使CPU和通道并行操作,而且CPU和外设也能并行操作。15、以下关于E-R图的叙述,正确的是(21)。A、E-R图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的假设上B、E-R图使应用过程和数据的关系清晰,实体间的关系可导出应用过程的表示C、E-R图可将现实世界(应用)中的信息抽象地表示为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D、E-R图能表示数据生命周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E-R图的作用。数据模型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概念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和基本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E-R图是实体联系模型中用来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的一种工具图。它并不能表示数据生命周期,也不能使应用过程和数据的关系清晰,实体间的关系可导出应用过程的表示。16、关于对SQL对象的操作权限的描述,正确的是(22)。A、权限的种类分为INSERT、DELETE和UPDATE三种B、权限只能用于实表不能应用于视图C、使用REVOKE语句获得权限D、使用COMMIT语句赋予权限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SQL对象的操作权限问题。SQL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控制语言的功能于一体,语言风格统一,且语言简捷,易学易用。SQL对象的操作权限分为INSERT、DELETE和UPDATE三种。视图不真正存放数据,只是把定义存于数据字典中,其作用是简化用户的操作,使用户能从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权限可以用于视图。REVOKE语句是收回权限用的,COMMIT是事务提交语句,表示事务执行成功地结束。17、设关系模式R(A,B,C),下列结论错误的是(23)。A、若A→B,B→C,则A→CB、若A→B,A→C,则A→BCC、若BC→A,则B→A,C→AD、若B→A,C→A,则BC→A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模式中的函数依赖关系。A→B表示A决定B或B依赖A,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各选项。选项A中若A→B,B→C,则A→C,这是成立的,这是推理规则中的传递性规则。选项B中若A→B,A→C,则A→BC,这是成立的,这是推理规则中的合并性规则。选项C中若BC→A,则B→A,C→A,这是不成立的,BC共同决定A,如果分开了,那就都不能决定A了。选项D中若B→A,C→A,则BC→A成立,由B→A我们可以得到BC→AC,再由AC→A成立,我们可以得到BC→A。18、已知成绩关系如下表所示:执行SQL语句:SELECTDISTINCT学号FROM成绩WHERE分数>60查询结果中包含的元组数目是(24)。A、1B、2C、3D、4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SQL的查询语句。首先我们来看SQL语句的作用,其功能是从表中查找出分数大于60的学生的学号,因此,我们可以在表中找出分数大于60所对应的学号,其分别为S1,S1,S3。但在查询结果中不能有相同的元素,只能留下一个S1,所以,查询结果中包含的元组数目是2。19、与软件著作权人的人身权不可分离的是(25)。A、使用权B、复制权C、使用权和复制权D、发表权和开发者身份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软件著作权人拥有的一系列权利。著作权人,又称为原始著作权人,是根据创作的事实进行确定的,创作、开发者将依法取得著作权资格。著作权法在认定著作权人时,是根据创作的事实进行的,而创作就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而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工作,不属于创作的范围,不被确认为著作权人。根据著作权法及实施条例规定,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5种权利:(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3)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4)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5)使用权、使用许可权和获取报酬权、转让权:即以复制、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权利,以及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上述权利当中发表权是与著作权人的人身权不可分离的,而开发者身份权在身份确定后就也与著作权人的人身权不可分离。20、由我国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在信息产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称为(26)。A、地方标准B、部门标准C、行业标准D、企业标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标准的分类。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根据制定机构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若干个级别,如国际标准、地方标准、部门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1)国际标准:是指由国际联合机构制定和公布,提供各国参考的标准。(2)地方标准:是指一些地方或区域为了某种特殊需要而制定的适合该地区实情的标准。(3)部门标准:是指由一个部门的权威机构组织制定的,提供并适用于该部门的标准。(4)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机构、学术团体或国防机构制定,并适用于某个业务领域的标准。(5)企业标准:是指一些大型企业或机构,由于工作需要制定的适用于本企业或机构的标准。由我国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在信息产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是行业标准。2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权利保护期,下列选项中,受到永久保护的是(27)。A、发表权B、修改权C、复制权D、发行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是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最重要的法律基础,著作权法的客体是指受保护的作品。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著作权的保护是有一定期限的。(1)著作权属于公民的情况: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没有任何限制,永远属于保护范围。而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的50年(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死亡后,著作权依照继承法进行转移。(2)著作权属于单位的情况: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首次发表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若50年内未发表的,不予保护。但单位变更、终止后,其著作权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单位享有。22、将两个各有n个元素的有序表归并成一个有序表,其最少的比较次数是(28)。A、n-1B、nC、2n-1D、2n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子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在归并排序中核心步骤是将相临的两个有序序列归并为一个有序序列。题目中告诉我们,有两个各有n个元素的有序序列,要将这两个序列归并成一个有序序列,其方法是依次从小到大取每个序列中的元素进行比较,将较小的放进一个新的序列中,直到取完一个有序序列中的所有元素,再把另一个序列中剩下的元素放进新序列的后面即可,最好的情况是一个有序序列中的最小元素大于另一个有序序列中的所有元素,这样只需要比较n次。23、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结果相同的二叉树为(31)。A、一般二又树B、根结点无左孩子的二叉树C、所有的结点只有左子树的二叉树D、所有的结点只有右子树的二叉树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二叉树的遍历及相关特性。根据二叉树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特点,如果它们的遍历序列相同,那么首先遍历到的结点肯定是根结点,但在中序遍历中首先遍历的是左子树,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其左子树为空。所以,此二叉树为所有的结点只有右子树的二叉树。24、设根的层数为0,在高度为h0的严格二叉树(无度为1的结点)中,结点总数n满足(32)。A、2h+1≤n≤2h-1B、2h-1≤n≤2h-1C、2h-1≤n≤2h+1-1D、2h+1≤n≤2h+1-1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二叉树的基本性质。二叉树的非叶子结点至多只有两棵子二叉树,二叉树的性质为: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个结点(K≥1)。题目中说根是第0层,因此,高度为h的树中结点个数至多应该为2h+1-1个结点,又由于树中无度为1的结点,说明树中的结点要么是叶子结点,要么是度为2的结点,树的高度为A,因此每层至少有两个结点,且这两个结点同为上层中一个结点的孩子结点,再加上0层的根结点,所以,树中至少有2h+1个结点。25、若以{4,5,6,3,8}作为叶子结点的权值构造哈夫曼树,则带权路径长度是(33)。A、55B、68C、59D、28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带权哈夫曼树的构造及求带权路径长度。树的路径长度是从树根到树中每一结点的路径长度之和,结点到树根之间的路径长度与该结点上权的乘积,称为结点的带权路径长度。树中所有叶结点的带权路径长度之和,称为树的带权路径长度。在权为w1,w2,…,wn的n个叶子所构成的所有二叉树中,带权路径长度最小(即代价最小)的二叉树称为最优二叉树或哈夫曼树。假设有n个权值,则构造出的哈夫曼树有n个叶子结点。n个权值分别设为w1,w2,…,wn,则哈夫曼树的构造规则为:(1)将w1,w2,…,wn看成是有n棵树的森林(每棵树仅有一个结点);(2)在森林中选出两个根结点的权值最小的树合并,作为一棵新树的左、右子树,且新树的根结点权值为其左、右子树根结点权值之和;(3)从森林中删除选取的两棵树,并将新树加入森林。重复第(2)步和第(3)步,直到森林中只剩一棵树为止,该树即为所求的哈夫曼树。根据哈夫曼树的构造规则,不难得到题目中给出叶子结点对应的哈夫曼树,得到哈夫曼树后我们再计算带权路径长度=3×(3+4)+2×(5+6+8)=59。26、n个顶点的强连通图的邻接矩阵中至少有(34)个非零元素。A、n-1B、nC、2n-2D、2n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强连通图的概念和性质。在有向图G中,若对于V(G)中任意两个不同的顶点Vi和Vj,都存在从Vi到Vj及从Vj到Vi的路径,则称G是强连通图。邻接矩阵反映顶点间邻接关系,设G=(V,E)是具有n(n≥1)个顶点的图,G的邻接矩阵M是一个n行n列的矩阵,并有若(i,j)或∈E,则M[i][j]=1;否则,M[i][j]=0。题目中要求邻接矩阵中非零元素至少有多少个,在做题时我们需要考虑无向图和有向图两种情况。对于无向连通图边的要求是至少为n-1,那么在其邻接矩阵中的非0元素个数就至少为2n-2。对于有向强连通图弧的要求是至少为2(n-1),因此,在其邻接矩阵中的非0元素个数就至少为2n-2。27、一项工程完工所需的最少时间等于某个(35)。A、AOE网中源点到汇点事件最多的路径的长度B、AOE网中源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的长度C、AOE网中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D、AOE网中源点到汇点活动最多的路径的长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AOE网的知识。AOE网是用顶点表示活动,用边表示活动间的优先关系的有向图。在AOE网中,有些活动可以并行地进行,完成工程所需的最少时间是从开始点到完成点的最长路径,即关键路径。28、对一组数据(84,47,25,15,21)排序,数据的排列次序在排序过程中的变化为(1)8447251521(2)1547258421(3)1521258447(4)1521254784,则采用的排序是(36)。A、选择B、冒泡C、快速D、插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各种排序方法的特点。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题目中给出的这几种排序方法。(1)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步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排序码最小的记录,顺序存放在已排序的记录序列的后面,直到全部排完。(2)冒泡排序将被排序的记录数组置[1..n)垂直排列,每个记录R[i]看做是重量为ki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R: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飘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3)快速排序采用了分治的策略。其基本思想是: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更小但结构与原问题相似的子问题。递归地解这些子问题,然后将这些子问题的解组合为原问题的解。(4)插入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每步将一个待排序的记录按其排序码值的大小,插到前面已经排好的文件中的适当位置,直到全部插入完为止。下面我们来看题目中给出的排序过程,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是将15与84调换了位置,而15是整个序列中最小的数,从第二步到第三步是将47与21调换了位置,而21是整个序列中次小的数,再往后看我们可以发现每进行一次排序都是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排序码最小的记录,顺序存放在已排序的记录序列的后面,直到全部排完。因此,这种排序应该是选择排序。2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37)。A、一个C源程序可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B、一个C源程序必须包含一个main()函数C、C源程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函数D、在C源程序中,注释说明只能位于一条语句的后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C源程序的结构。C源程序中必须有一个main()函数,这个函数是程序的入口函数。函数是组成C源程序的基本单位,在C源程序中函数的个数不限定,可以多个也可以只有一个main()函数。注释是一种说明,可以位于C源程序中的任何位置,只要用说明标识符标明即可,其目的是增加程序的可读性。30、在一个源文件中定义的全局变量的作用域为(38)。A、本文件的全部范围B、本程序的全部范围C、本函数的全部范围D、从定义该变量的位置开始至本文件结束为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全局变量的作用域。这里我们首先需要准确理解几个概念。作用域是指一个声明的标识符在程序中有效的区域或范围。全局变量是指存放在全局数据区,具有全局作用域的变量。在一个源文件中定义的全局变量的作用域为从定义该变量的位置开始至本文件结束为止。31、下述描述正确的是(39)。A、在程序的一行中可以出现多个有效的预处理命令行B、使用带参宏时,参数的类型应与宏定义时的一致C、宏替换不占运行时间,只占编译时间D、宏定义不能出现在函数的内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程序中宏的一些基本知识。宏的作用是定义一个名字替换,一般给容易发生变化的变量定义宏,这样方便对程序中变量的修改。编译器在编译时将宏和变量进行替换,因此,宏替换不占运行时间,只占编译时间。32、有以下程序段:chars[]="china";char*p;p=s;则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40)。A、数组s中的内容和指针变量p中的内容相等B、s和p完全相同C、sizeof(s)与sizeof(p)结果相同D、*p和s[0]相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数组和指针的理解。题目中给出的程序段首先是将字符串"china"放进数组s中,接下来声明了一个字符型指针变量p,并使指针变量p指向数组s。指针变量p中存放的是数组s的首地址,而数组s中存放的是字符串"china",内容根本不同;数组名s是一个常量,表示的是数组首元素在内存中的首地址,虽然指针变量p中存放的也是数组s的首地址,但不完全相同;sizeof()函数的作用是求参数的长度,由于数组s中的内容和指针变量p中的内容不同,用函数sizeof()求得的结果肯定不同。*p表示取数组的第一个元素,而s[0]也表示取数组的第一个元素,因此相等。33、下列对派生类的描述中,(41)是错误的。A、一个派生类可以作为另一个派生类的基类B、派生类至少有一个基类C、派生类的成员除了它自己的成员外,还包含了它的基类的成员D、派生类中继承的基类成员的访问权限到派生类保持不变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类的继承。类的继承关系表现的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派生类除了拥有自己的属性外,还应该包含它的基类的属性;一个派生类可以有多个基类或一个基类,但至少要有一个;派生类也可以作为另一个派生类的基类。对类的继承方式有3种:(1)公有继承:基类的公有成员和保护的成员被继承后其访问属性没有变化,但派生类的成员无法访问基类的私有成员;(2)私有继承:将基类的公有成员和保护成员作为派生类的私有成员,可以直接访问,但也不能访问基类的私有成员;(3)保护继承:将基类的公有成员和保护成员作为派生类的保护成员,也不能访问基类的私有成员。34、数据流图是常用的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的图形工具,其基本符号是(46)。A、输入、输出、外部实体和加工B、变换、加工、数据流和存储C、加工、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D、变换、数据存储、加工和数据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数据流图的基本结构。数据流图用来描述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变换流程,主要由4种成分组成。(1)数据流: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表示数据的流向。它可以从源、文件流向加工,也可以从加工流向文件和宿,还可以从一个加工流向另一个加工。(2)加工:描述了输入数据流到输出数据流之间的变换,也就是输入数据流做了什么处理后变成了输出数据流。每个加工有一个名字和一个编号。(3)文件:可以表示数据文件,也可以表示一个数据记录,是用来存储数据的。(4)源/宿:源是指系统所需数据的发源地,宿(也称数据池)是指系统所产生的数据的归宿地。无论源或宿,均对应于外部实体。35、在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中,一般将信息流分为(47)。A、变换流和事务流B、变换流和控制流C、事务流和控制流D、数据流和控制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是以结构化分析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软件需求说明书)为基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它一般将信息流分为变换流和事务流。(1)变换流:信息沿着输入通道进入系统,然后通过变换中心(也称主加工)处理,再沿着输出通道离开系统。(2)事务流:信息沿着输入通道到达一个事务中心,事务中心根据输入信息(即事务)的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称为活动流)中选择一个来执行。36、确认测试主要涉及的文档是(48)。A、详细设计说明书B、概要设计说明书C、需求规格说明书D、源程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确认测试。确认测试主要依据软件需求说明书检查软件的功能、性能及其他特征是否与用户的需求一致。确认测试计划一般在需求分析阶段制定,因此,确认测试主要涉及的文档是需求规格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是详细设计阶段产生的,概要设计说明书是概要设计阶段产生的,而源程序则要到编码阶段才能产生。3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与客观实际相对应的对象,并通过这些对象的组合来创建具体的应用,其中对象是指(49)。A、数据结构的封装体B、数据以及在其上操作的封装体C、程序功能模块的封装体D、一组有关事件的封装体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象的概念。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数据)和行为(操作)的一组客体的抽象,它是创建对象时的模板或模型。因此,对象是指数据以及在其上操作的封装体。38、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主要表现在(50)。A、能够进行安装多次B、能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进行使用C、软件的正确性和健壮性D、有效抑止盗版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软件系统的可靠性概念。首先,我们应该对可靠性有个准确的理解。可靠性是指系统在应用或系统错误面前,在意外或错误使用的情况下维持系统的功能特性的基本能力。可靠性是最重要的系统特性,通常用它衡量在规定的条件和时间内,系统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正确性和健壮性。其中正确性的目的是在错误发生时确保系统正确的行为,并进行内部修复;健壮性是保护应用程序不受错误使用和错误输入的影响。39、软件生命周期中解决“软件系统必须做什么”是(51)阶段的任务。A、可行性研究B、详细设计C、需求分析D、概要设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软件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任务。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目的是确定系统任务是否值得解决和是否能够解决;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是确定系统必须“做什么”;概要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回答“概括地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概要设计的重要任务就是设计软件的结构;详细设计的任务就是为每个模块设计其实现的细节。40、在网络的拓扑结构中,使用(52)时,所需的电缆少,布线容易,单点可靠性高。A、星状结构B、总线结构C、环状结构D、树状结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中常见的拓扑结构分别是:(1)总线型拓扑结构,在这种拓扑结构中所有的计算机用电缆将整个网络从头串到尾。这种拓扑结构比较简单,所需电缆少,布线容易,单点可靠性高。(2)星型拓扑结构,是由中央结点和通过点到点链路接到中央结点的各站点组成。整个网络由中央结点执行集中式通信控制管理,中央结点负荷重。(3)环型拓扑结构,是指所有站点被绕成一圈的电缆所连接起来,整个结构看起来像是一个圆圈。(4)树型拓扑结构,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数据结构中树的结构来连接计算机,具有层次结构,每个站点的通信都要依赖其父站点。在网络中很少使用。41、下列网络互连设备中,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是(53)。A、交换机B、路由器C、网桥D、网关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网络互连设备的作用。网桥用于连接网络分支,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是扩展网络物理范围的设备之一。交换机的名称源于交换技术,它是一种针对集线器的不足应运而生的设备,交换机一般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是局域网中最常用的设备。现在,出现了第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它可以完成普通路由器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路由器是因特网中的核心设备,能识别数据的目的地址所在的网络,并能从多条路径中选择最佳的路径发送数据,工作在网络层,不仅能连接同种网络,还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同时又具备了网桥扩展网络范围的功能。路由器能划分子网,有效避免广播风暴。网关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传输层上可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4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一种(54)的协议。A、可靠的、面向连接B、可靠的、无连接C、不可靠的、面向连接D、不可靠的、无连接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UDP协议的定义。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传输层的协议。UDP是一个简单的协议,它并没有显著地增加IP层的功能和语义,这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不可靠、无连接的分组传输服务。因此,UDP传输协议的报文可能会出现丢失、重复、延迟,以及乱序的错误。一般用在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服务中,如网络电视、网络电话等。43、PC处理人耳能听到的音频信号,其频率范围是(55)。A、80~3400HzB、300~2000HzC、20~20kHzD、22~44kHz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PC对音频信号的处理。PC能处理所有频率范围的音频信号,但是人能听到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其频率范围为20~20kHz。44、用户标识符是指用户的(56)。A、姓名B、入网账号C、IP地D、入网密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网络中用户标识符的定义。在网络中,用来标识用户的就是用户标识符,一般是指用户入网时的账号。45、JPEG是一种(57)。A、静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B、音频、视频的压缩标准C、动态图像的传输标准D、图形国家传输标准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JPEG压缩技术的基本概念。JPEG是JointPhotographicExperts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的缩写,是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也是网络上最流行的一种图像格式。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能够将图像压缩在很小的储存空间,图像中重复或不重要的资料会丢失,因此容易造成图像数据的损伤。JPEG是一种静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46、下列(58)是一种常用的加密标准。A、WWWB、WEBC、DESD、PERT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计算机中一些常用的英文简写的熟悉程度。下面,我们分别来看看题目选项中的内容。(1)WWW是WorldWideWeb(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中文名字为“万维网”,是主从结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有了它人们只要通过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Web是WWW的另一个名字。(2)DES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核准的一种数据加密标准,它采用的是对称密码体制。一般DES算法的密钥长度为56位。(3)PERT是项目计划评审技术的英文缩写,它是在一个给定的项目中对潜在任务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PERT建立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大而复杂项目的计划和分配任务的时间。47、POP服务器和IMAP服务器是(59)的服务器。A、下载文件B、接收电子邮件C、发送电子邮件D、浏览网页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POP和IMAP协议。(1)POP即邮局协议,它是将个人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的邮件服务器和下载电子邮件的电子协议。它允许用户从服务器上把邮件存储到本地主机上,同时删除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而POP服务器则是遵循POP协议的接收邮件服务器,用来接收电子邮件的。(2)IMAP是一种用于邮箱访问的协议,使用IMAP协议可以在客户端管理服务器上的邮箱,它与POP不同的是将邮件保留在服务器上而不是下载到本地。IMAP服务器则是遵循IMAP协议的接收邮件服务器,也是用来接收电子邮件的。48、在中断处理过程中,完全由硬件自动执行的步骤是(60)。A、保存中断点B、识别中断源C、保存将被中断服务程序破坏的通用寄存器中的内容D、返回中断点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中断处理的过程。中断是指打断中央处理器正在执行的工作,让中央处理器去处理其他更加重要或者更为紧迫的任务,在处理完紧急任务后又能回到以前执行的地方。发起中断的事务即为中断源。中断点是用来恢复现场用的。中央处理器收到中断请求后,如果是当前允许的中断,那么停止正在执行的代码,并把内部寄存器入栈,这个过程不能被再次打断,所以在保护现场的开始要先关中断,保护完后再开中断。这个过程应该尽量短,以避免错过了其他中断,因此,这个过程最好用硬件自动来完成,这样速度会快很多。49、能实现指令、程序、任务级并行的计算机系统属于(61)。A、SISDB、SIMDC、MISDD、MIMD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各类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按照计算机同时处于一个执行阶段的指令或数据的最大可能个数,可以把计算机分成4种。(1)SISD:单指令单数据处理机,这是最简单的方式,计算机每次处理一条指令,并只对一个操作部件分配数据。一般认为流水线技术的计算机仍然属于SISD。(2)SIMD:单指令多数据处理机,具备SIMD的常常是并行处理机,这种处理机具备多个处理单元,每次都执行同样的指令,对不同的数据单元进行处理。这种计算机非常适合处理矩阵计算等。(3)MISD:多指令单数据处理机,这种处理方式比较难以想象,有多个处理单元,同时执行不同的指令,针对的是单一数据。但有资料认为,流水线处理机中每个数据由不同操作部件对之进行处理。(4)MIMD:多指令多数据处理机,这是一种全面的并行处理机,典型的机型是多处理机。这种计算机的设计和控制都很复杂。题目中要求能实现指令、程序、任务级并行,要求全面的并行处理,只有MIMD计算机才具有这样的功能。50、与线性流水线最大吞吐率有关的是(62)。A、各个子过程的执行时间B、最快子过程的执行时间C、最慢子过程的执行时间D、最后子过程的执行时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吞吐率和线性流水线的理解。吞吐率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或事务的个数。在流水线结构中,一般是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独立运行,而每个阶段的开始执行都是从一个时钟周期开始的,不同的执行阶段可能用的时钟周期不同。为了流水线处理的方便,我们一般都把占用时钟周期最多的执行阶段所用的时钟周期作为每个执行阶段的执行时间。比如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主要分解为“取指令”、“分析”、“执行”和“写结果”4个阶段,所用的时钟周期分别为2,3,4,2,那么执行完这条指令所用的时间就是16个时钟周期。因此,影响线性流水线最大吞吐率的是最慢子过程的执行时间。51、SNMP网络管理是一种(63)。A、集中式管理B、分布式管理C、随机式管理D、固定式管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SNMP协议的特点。SNMP是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是为了解决Internet上的路由器管理问题而提出的,其实际是一系列网络管理规范的集合。SNMP的目标是管理互联网上众多厂家生产的软、硬件平台,还应该具有远程管理能力。SNMP采用的管理模式是分布式管理。52、下列命令中,用于验证和远程计算机连接的是(64)。A、pingB、netstatC、ARPD、ipconfig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常用操作命令。(1)ping命令是用来检查网络是否通畅或者网络连接速度的命令。(2)netstat命令的功能是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和网络接口信息,可以让用户得知目前都有哪些网络连接正在运行。(3)ipconfig是用来了解计算机当前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缺省网关的,实际作用是进行测试和故障分析的必要项目。(4)ARP是一种地址解释协议,主要用于将IP地址(网路地址)转换成MAC地址(物理地址)。53、IPv6使用(65)位IP地址。A、32B、64C、128D、256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IPv6的基本知识。IPv6是为了解决目前广泛应用于网络中的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而出现的。IPv4中IP地址的长度是32位,IPv6将原来的32位地址扩展成128位地址,彻底解决了地址缺乏的问题。54、UML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66)。A、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方法B、基于需求动态定义的原型化方法C、基于对象的面向对象的方法D、基于数据的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UML的作用。UML是标准建模语言英文的简称,是目前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一般用于面向对象建模中。55、SQL中的视图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67)。A、完整性B、并发控制C、隔离性D、安全性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SQL中视图的作用。视图不真正存在数据,只是把定义存于数据字典,在对视图进行查询时,才按视图的定义从基本表中将数据读出。视图的作用有如下几点:(1)简化用户的操作;(2)使用户能从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3)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4)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56、堆栈和队列的相同之处是(68)。A、元素的进出满足先进后出B、元素的进出满足先进先出C、只允许在端点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D、无共同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堆栈和队列的特点。堆栈和队列是常用的两种数据结构,其中队列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具有先进先出的特征。而堆栈只允许在同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具有后进先出的特征。因此,堆栈和队列的相同之处是允许在端点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57、(69)实现传输线上的位流信号同步。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应用层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OSI模型中各层的功能。(1)物理层:定义了有关传输媒体的物理特性的标准。传输线上的位流信号同步的实现就在此层,它的数据是面向比特流的。(2)数据链路层:负责建立一条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完成相邻结点之间有效地传送数据的任务。数据链路层具有封装数据成帧、流量控制、差错检测等功能。(3)网络层:对端到端的包进行定义,实现端到端的包的传输功能。(4)应用层: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谈,实现进程间的通信。58、采用全双工通信方式,数据传输的方向性结构为(70)。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同时传输B、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C、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榆,但不能同时进行D、以上都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全双工通信方式的理解。常用的通信方式有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全双工是指在通信的任意时刻,线路上存在A到B和B到A的双向信号传输。在全双工方式下,通信系统的每一端都设置了发送器和接收器,能控制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送。这种方式要求通信双方均有发送器和接收器,同时,需要两根数据线传送数据信号。二、英文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59、(71)istrueregardingsimplesorttechniques.A、BothinsertionsortandselectionsortrequireO(n)moves.B、Exchangesortisfrequentlyreferredtoasabubblesort.C、Ifrandomdataareinanarraythatistobesorted,aninsertionsortwillgivethebestperformanceforlargeelementswithsmallsortitems.D、Exchangesortistheleastexpensive.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与排序的基本知识。选项A为:插入排序和选择排序要求O(n)次移动;选项B为:交换排序中经常被提到的有冒泡排序;选项C为:如果对数组中随机产生的数进行排序,插入排序是对数组中含有大小元素的最有效排序;选项D为:交换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最高。参考译文:关于简单排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交换排序中经常被提到的有冒泡排序。60、Softwaredocumentisanimportantpartofsoftwareandabasisofsoftwaredevelopmentphase.Italsoinfluncessoftware’s(72).A、ExpansibilityB、ReusabilityC、PortabilityD、Maintenance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参考译文:软件文档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软件开发阶段的基础。它对软件的可维护性也有较大的影响。61、Black-boxandwhite-boxtestingmethodaleoftenusedinsoftwaretestingphase,inwhich,thewhite-boxismainlyusedtotestsoftware’s(73).A、externalfunctionofaprogramB、reasonablenessofstructureC、internallogicofaprogramD、correctnessofaprogram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系统交付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和缺陷。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有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方法。其中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它把软件看做一个不透明的黑盒子,完全不考虑(或不了解)软件的内部结构和处理算法,它只检查软件功能是否能按照软件需求说明书的要求正常使用,软件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并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软件运行过程中能否保持外部信息(例如文件和数据库)的完整性等。而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它的前提是可以把程序看成装在一个透明的白盒子里,测试者完全知道程序的结构和处理算法。这种方法按照程序内部逻辑设计测试用例,检测程序中的主要执行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参考译文: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方法是常被使用的软件测试方法,其中自盒测试主要用来测试软件的程序内部逻辑结构。62、(74)isNOTservedbybuildingaprototype.A、IttakestheplaceofthefinalsystemB、ItisusedasthefoundationofthelargerprojectsC、ItassistsinestimatingthecostoftheprojectD、Itassistsingatheringsoftwarerequirements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原型模型。原型化方法基于这样一种客观事实:并非所有的需求在系统开发之前都能准确地说明和定义。因此,它不追求也不可能要求对需求的严格定义,而是采用了动态定义需求的方法。它适合大型项目开发。参考译文:原型模型不能提供的服务是它被使用在最终的系统中。63、The(75)isacollectionofcomputersconnectedtogetherbyphonelinesthatallowsfortheglobalsharingofinformation.A、interfaceB、InternetC、LAND、WWW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参考译文:Internet是通过电话线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软件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上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第2套一、中文选择题(本题共77题,每题1.0分,共77分。)1、以下外设中,既可作为输入没备又可作为输出设备的是(12)。A、绘图仪B、键盘C、磁盘驱动器D、激光打印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绘图仪是将计算机绘制好的图像输出。键盘是种输入设备。磁盘驱动器既可读盘,又能将数据写入,因此既可算做输入设备,又可看成输出设备。激光打印机也是种输出设备。2、批处理操作系统是一种(26)操作系统。A、交互性B、分时C、非交互性D、实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批处理操作系统就是为了解决必要的慢的人工操作与快速的CPU之间的矛盾,采取基本不让用户干预的工作方式,用户只要把问题、数据和作业说明书一起交给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将作业成批地装入计算机,然后由操作系统控制执行,其突出特点就是用户不参加计算机的对话,即非交互式的,所以答案应为C。3、无向图中一个顶点的度是指图中(22)。A、通过该顶点的简单路径数B、与该顶点相邻接的顶点数C、通过该顶点的回路数D、与该顶点连通的顶点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无向图中一个顶点的度是指与该顶点相连的边的数目,也就是与该顶点相邻接的顶点数。4、不问的存储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某线性表最常用的运算是插入和删除,删除运算是指删除表头第一个元素,插入运算是指在表尾插入一个新元素,那么采用(105)存储方式最好。A、仅有头指针的单向循环链表B、仅有尾指针的单向循环链表C、单向链表D、双向链表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插入元素时需要遍历链表的数据结构是:仅有头指针的单向循环链表、单向链表、双向链表,时间复杂度为O(n)。但仅有尾指针的单向循环链表插入和删除的时间复杂度都为O(1),因此使用它最好。5、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30)。A、设置口令B、信息加密C、无线网D、使用专线传输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数据加密被认为是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形式,它可以从根本上满足信息完整性的要求,是一种主动安全防范策略。6、某寄存器的内容为7EH,则执行逻辑左移两次后的结果为(59)。A、F8HB、FFHC、E8HD、EFH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执行逻辑左移运算时,各位顺次左移1位,低位填入0。本题中原操作数是7EH=01111110,经过两次逻辑左移运算依次变为11111100和11111000=F8H。7、在待排序的数据表已经为有序时,下列排序算法中花费时间反而多的是(41)。A、堆排序B、希尔排序C、冒泡排序D、快速排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若定义了函数double*function(),则函数function的返回值为(47)。A、实数B、实数的地址C、指向函数的指针D、函数的地址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函数的定义可知它返回的是一个指向实数的指针,即B选项。9、算法指的是(31)。A、计算机程序B、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C、排序算法D、解决问题的有限运算序列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算法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法。算法具有以下5个特性: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在执行有穷步之后结束;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都有确定的含义,无二义性;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是可行的,即每一步都是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的;输入:一个算法要被执行之前要有0个,1个或者多个输入;输出:一个算法执行结束之后要有一个输出量。综合算法的定义和特性,应该选择D。10、作业输入到磁盘等外存储器,由操作系统把作业放在特定的存储区域,等待运行的状态称为(30)。A、输入状态B、后备状态C、作业状态D、运行状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作业通过spooling系统输入到计算机系统的后备存储器中,随时等待作业调度程序调度时的状态叫后备状态。11、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容错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A、容错就是允许错误发生B、容错是允许故障存在C、容错能力也就是可靠性D、容错能力是可用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计算机系统的容错是指计算机允许故障存在,而不是允许错误存在。容错能力反映系统的可靠性,但是它不是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本题答案为B。12、不会对耦合强弱造成影响的是(36)。A、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B、调用模块的方式C、通过接口的信息D、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耦合反映一个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之间互连的程度。耦合强弱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进入或访问一个模块的点,以及通过接口的数据有关。耦合是基于模块之间关系形成的概念,所以与模块内部各元素无关。因此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不会影响耦合强弱。13、下面关于编译系统和解释系统的观点中,错误的是(32)。A、解释程序不产生目标代码,它直接执行源程序或源程序的内部形式B、使用编译系统时会区分编译阶段和运行阶段C、一般来说,解释系统比编译系统复杂,但是可移植性好D、一般来说,建立在编译基础上的系统在执行速度上要优于建立在解释执行基础上的系统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解释系统和编译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实现在一个计算机上运行高级语言的程序主要有两个途径:编译执行或者解释执行。编译执行分为两步:首先把源程序编译为目标代码,然后在计算机上执行此目标代码得到结构。解释执行则直接计算结果。编译和解释系统的主要区别如下:编译系统生成的目标代码由计算机执行才能生成结果。使用编译系统时会区分编译阶段和运行阶段,编译阶段对源程序进行编译,运行阶段是指目标程序的运行。而解释系统则是边解释边执行。从存储组织来看,在编译阶段,存储区一般要有源程序缓冲区,目标代码缓冲区,名字表以及编译程序使用的源程序中间代码和各种表格等等。在运行阶段,存储区只有目标代码和数据区了。对解释系统来说,在它工作的自始至终,存储区中要有源程序,名字表、标号表等表格,输入输出缓冲区以及数据区等等。一般来说,建立在编译基础上的系统在执行速度上都优于建立在解释执行基础上的系统。一般来说,编译系统的比较复杂,开发和维护费用都大。相反,解释系统比较简单,可移植性好,适合于以交互形式执行程序。14、设某种二叉树有如下特点;结点的子树数目不是两个,则是0个。这样的一棵二叉树中有m(m>0)个子树为0的结点时,该二叉树上的结点总数为(30)。A、2m+1B、2m-1C、2(m-1)D、2m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当m等于1时,即只有一个根节点时,节点总数也为1,只有B答案符合要求。设二叉树中子树为2的节点有n个,子树为0的节点有m个,于是节点总数为n+m个。因为子树为2的节点延伸出2个节点,子树为0的节点不延伸节点,所以节点总数还可表示为2n+1(1为根节点)。得到等式n+m=2n+1,于是n=m-1,节点总数为n+m=(m-1)+m=2m-1。15、下列关于PC软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21)。A、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各种程序、数据和有关文档资料B、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画图、计算器、游戏等是Windows的组成部分,它们都属于系统软件C、PC除了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外,还可使用Linux等操作系统D、C++语言编译器是一种操作系统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C++语言编译器不是操作系统,而是一种语言处理程序,一般把它划归为系统软件。16、深度为5的二叉树至多有(39)个结点。A、31B、32C、16D、10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深度为5的二叉树至多有25-1=31个结点。17、结构化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软件工程方法,它强调的是分析系统的(53)。A、数据流B、控制流C、时间限制D、进程同步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即Jackson方法)是一种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它的设计原则是:使程序结构与数据结构相对应。由于大多数系统处理的是有层次结构的数据,如文件由记录组成,记录又由数据项组成,Jackson方法就以此为基础建立模块的层次结构。18、假设安装了Word的公式编辑器,要在Word文档中编辑出公式:,正确的操作步骤是(2)。A、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域】命令,然后单击【公式】按钮,再选择相应公式进行编辑B、选择【插入】菜单中的【数字】命令,然后再选择相应公式进行编辑C、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域】命令,从“对象类型”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公式3.0”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则进入Microsoft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即可D、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命令,从“对象类型”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公式3.0”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则进入Microsoft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即可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Word中编辑公式的操作方法如下。1)选择要插入公式的位置:2)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命令,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切换到“新建”选项卡;3)从“对象类型”列表框中选择“Microsoft公式3.0”选项,如图6-6所示,单击【确定】按钮;4)进入Microsoft公式编辑器后,从“公式”工具栏中选择相应的符号,如图6-7所示,输入变量和数字,即可创建等公式。对于选项A,选择【插入】菜单中的【域】命令,系统将弹出如图6-8所示的对话框。然后单击【公式】按钮,系统弹出如图6-9所示的对话框。在图6-9中无法完成公式的编辑操作。19、以下函数中渐进时间最小的是(44)。A、T1(n)=2n+nlognB、T2(n)=n+10000lognC、T3(n)=2n+nlognD、T4(n)=n2+nlogn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通常情况下,算法中基本操作重复执行的次数是问题规模n的某个函数f(n),算法的时间量度记做T(n)=O(f(n))。它表示随问题规模n的增大,算法执行的时间的增长率和f(n)的增长率相同,称做算法的渐进时间复杂度。当n→∞时,常见的渐进时间复杂度大小关系如下。O(1)≤O(n)≤O(nlogn)≤O(n2)由此可知,试题中所给出的4个函数中,函数T2(n)=n+10000logn的渐进时间最小。20、软件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后成果,(52)不是其应包含的内容。A、数据描述B、功能描述C、系统结构描述D、非性能描述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软件需求说明书(SRS)是需求分析阶段最终的交付成果。一份软件需求说明书应包括:功能描述(系统应提供的功能和服务)、非功能描述(包括系统的特征、特点和性能等)、限制系统开发或者系统运行必须遵守的约束条件和数据描述等。21、对于关系模式R(X,Y,Z),以下结论错误的是(60)。A、若X→r,Y→Z,则X→ZB、若X→YX→Z,则X→YZC、若X→Z,则XY→ZD、若XY→Z,则X→Z,Y→Z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选项A的“若X→Y,Y→Z,则X→Z”是函数依赖的传递规则。选项B的“若X→Y,X→Z,则X→YZ”是函数依赖的合并规则。选项C中,若X→Z成立,则给其决定因素X再加上其他冗余属性Y后“XY→Z”成立。对于选项D可举一个反例来说明它是不成立的。例如,“XY”为学号和课程号,“Z”为成绩,则“学号、课程号”→“成绩”成立,但“学号”→“成绩”不成立。22、在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上,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能完成(2)功能。A、复制B、粘贴C、选择性粘贴D、打印预览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上,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能完成“粘贴”功能;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能完成“复制”功能;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能完成“打印预览”功能。在工具栏上没有“选择性粘贴”的图标按钮。23、在Word文档中,如果要使文档内容横向打印,应选择(2)命令进行设置。A、打印预览B、格式C、页面设置D、查看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在Word文档中,如果要横向打印文档,则应该选择[文件]→[页面设置]命令,从弹出的“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可以设置页边距、纸型、纸张来源、版式和文档网格等,在其中可以选择打印方向的类型有“横向”和“纵向”,如图3-11所示。24、对于MPEG视频中的空间冗余信息可以采用(13)的方法来进行压缩编码。A、帧间预测和变换编码B、哈夫曼编码和运动补偿C、变换编码和帧内预测D、帧内预测和运动补偿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视频图像本身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存在冗余信息。对视频进行编码就是去除时间和空间上的冗余信息。去除空间上的冗余信息时,不参照任何过去的或者将来的其他图像帧,压缩编码可以采用类似JPEG的压缩方法,主要采用的压缩技术包括帧内预测编码和变换编码。去除时间上的冗余信息时,常用的压缩技术包括帧间预测编码和运动补偿方法。25、在局部E-R图合并为总体E-R图的过程中,(59)是错误的。A、不同局部E-R图中出现的相同实体,在总体E-R图中只能出现一次B、在总体E-R图中可以添加属于不同局部E-R图实体间的联系C、在总体E-R图中可以删除在原局部E-R图中存在的联系D、在总体E-R图中不能删除任何不同实体间的联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在局部E-R图合并(视图集成)时需要解决选项A“不同局部E-R图中出现的相同实体,在总体E-R图中只能出现一次”的问题。对于选项B“在总体E-R图中可以添加属于不同局部E-R图实体间的联系”是可以在E-R图合并时根据应用需求添加。对于选项C“在总体E-R图中可以删除在原局部E-R图中存在的联系”是指在局部E-R图合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冗余联系,应当消除。在局部E-R图合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实体间的冗余联系,而这些冗余联系是可以被删除的。因此选项D“在总体E-R图中不能删除任何不同实体间的联系”的说法是错误的。26、(56)是指一个软件模块是否容易修改、更新和扩展。A、可移植性B、可维护性C、可重用性D、可扩充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可维护性是指一个软件模块是否容易修改、更新和扩展,即在不影响系统其他部分的情况下修改现有系统功能中问题或缺陷的能力。可移植性是指系统或其组成部分能在其他系统中重复使用的特性。可重用性是指一个软件模块能否被用在很多不同的场合。可扩充性是指在不影响现有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为系统加入新的功能或修改现有功能的能力。27、设四位数P=0110和Q=1010,则按位逻辑运算的等价运算及其结果为(7)。A、B、C、PQ=0010D、P+Q=1110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要求我们熟练掌握逻辑与、或、非运算。计算本题时,首先要对Q进行逻辑非运算,其结果为0101。然后,再与P进行逻辑与运算,得到结果为0100。最后,再与Q进行逻辑或运算,得到最后结果为1110。计算出P+Q,结果为1110,而答案B明显是错误的。28、系统中有4个作业,它们的到达时间、运行时间、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周转时间如下表所示,该系统采用的作业调度算法是(16)。A、先来先服务B、短作业优先C、响应比高者优先D、不能确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作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在题目中,根据作业的提交时间和开始运行时间,可以看出是先提交的作业先开始运行,且和运行时间的长短没关系。而响应比是:HRN=(估计运行时间+等待时间)/估计运行时间,由此我们也可以计算出每道作业的响应比分别为1、3、2.5、2.2,并不是高响应比者优先。29、入队运算(25)。A、只能在队头进行B、只能在队尾进行C、可以在队头或队尾进行D、可以在队列中间的任意位置进行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队列的进出运算。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运算(入队),另一端进行删除运算(出队)。允许删除运算的一端称为队首,允许插入运算的一端称为队尾。30、在确定类时,所有(59)是候选的类。A、名词B、形容词C、动词D、代词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类的确定方法。类是对具有相同属性和服务的一个或一组对象的抽象定义。类中定义了实体对象的属性和方法。类的确定是面向对象设计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类一般有如下~些方法:(1)根据用例描述中的名词确定类的候选者;(2)使用CRC分析方法来寻找类;(3)对领域进行分析,或利用已有的领域分析结果得到类;(4)根据某些软件开发过程提供的指导原则进行寻找类的工作。31、汉字的区位码、国标码和机内码(又称内码)是3个不同的概念,假设某个汉字的区号是30(十进制数)、位号是63(十进制数),则在PC中它的内码(十六进制数)是(13)。A、BEDFB、3E5FC、9EBFD、BOE3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的前提条件是对每个汉字进行编码,这些编码统称为汉字编码。汉字信息在系统内传送的过程就是汉字编码转换的过程。汉字机内码、国标码和区位码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区位码(十进制数)的两个字节分别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后加20H得到对应的国标码;机内码是汉字国标码两个字节的最高位分别加1,即汉字国标码的两个字节分别加80H得到对应的机内码;区位码(十进制数)的两个字节分别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后加AOH得到对应的机内码。题目中告诉我们某个汉字的区号是30(十进制数),即其区位码的十六进制数表示为1E00,那么国标码为3E20,再转换为机内码应该是BEA0,但内码等于机内码加上位号,位号占的是低字节,因此结果等于BEA0+003F=BEDF。32、在Excel中选择连续区域A1:B100的方法之一是用鼠标单击A1单元格,然后滚动屏幕找到B100单元格,在单击B100单元格的同时按住(40)。A、Shift键B、Alt键C、Ctrl键D、Del键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Excel中的基本操作。在Excel中选择连续区域A1:B100的方法之一是用鼠标单击A1单元格,然后滚动屏幕找到B100单元格,在单击B100单元格的同时按住Shift键。33、对关键字序列(56,23,78,92,88,67,19,34)进行增量为3的一趟希尔排序的结果为(28)。A、(19,23,56,34,78,67,88,92)B、(23,56,78,66,88,92,19,34)C、(19,23,34,56,67,78,88,92)D、(19,23,67,56,34,78,92,88)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希尔排序。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取一个小于n的整数d1作为第一个增量,把文件的全部记录分成d1个组,所有距离为d1的倍数的记录放在同一个组中。首先在各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取第二个增量d2<d1重复上述的分组和排序,直至所取的增量dt=1(dt<dt-1<…<d2<d1),即所有记录放在同一组中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为止。该方法实质上是一种分组插入方法。根据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题目中给出了增量是3,而关键字序列(56,23,78,92,88,67,19,34)中的元素个数是8,其分成的分组分别是(56,92,19)(23,88,34)(78,67),对各个分组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