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模拟诗词鉴赏汇编_第1页
2025高考模拟诗词鉴赏汇编_第2页
2025高考模拟诗词鉴赏汇编_第3页
2025高考模拟诗词鉴赏汇编_第4页
2025高考模拟诗词鉴赏汇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模拟诗词鉴赏汇编1.(2025届陕西省教育联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白帝①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诗人在夔州,当时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入侵。(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民歌的复沓句法,写出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描写极富张力和动感。B.颔联集中了诗人当时所见七种意象,进一步渲染了雷电与江水激荡的宏大场面。C.前四句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动乱,为后四句展现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D.颈联分别将“戎马”与“归马”、“千家”与“百家”相对应,形成一种一唱三叹的效果。【答案】B【解析】“当时所见七种意象”错,此处“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雷雨天气,诗人不可能同时见到日、月,故颔联是集中了六种意象。(2)诗歌后两联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①颈联上句写戎马因劳思逸,下句忆昔伤今,突出了战乱时兵戈之惨、人口凋耗、村落萧条的景象。②尾联借孤苦无依、终日哀伤恸哭的寡妇形象,表现官府对百姓搜刮殆尽的残酷现实。③诗人通过对战乱时满目疮痍的社会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2.(2025届十五校教育集团鄂豫皖五十三校8月联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头五咏·栀子杜甫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节选)杜甫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神融蹑飞动,战胜洗侵凌。(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栀子品种珍稀,虽然总是遭受风霜雨露,但终能得其所用。B.栀子“贵在映江波”实为杜甫生出于江边终老此生的想法。C.杜甫对平凡事物的吟咏开拓了诗歌天地,区别于早年的咏物诗。D.在文学创作方面,杜甫不仅关注艺术形式,更重视“神”的观念。【答案】B【解析】“实为杜甫生出于江边终老此生的想法”错误,尾联写栀子花被“无情”移植到江边,可贵之处在于它江波中的倒影之美。此句是说栀子花有一种独特的美和价值,而非杜甫生出于江边终老此生的想法。故选B。(2)明代诗评家王嗣奭评价“雕刻初谁料,纤毫欲自矜”两句为“作文之诀”,既言明为文雕刻之妙,又强调为文用心之细。请据此分析第一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答案】颔联描述了栀子花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具有实际用途。栀子花一身是宝,杜甫才华横溢,杜甫以栀子自喻,体现了为文用心之细。颈联以鲜明的色彩对比描绘了栀子果实和叶子的美丽,果实经历风霜后更显成熟,树叶在雨露滋润下更显青翠。对色彩变化的细腻捕捉,体现了为文雕刻之妙。3.(2025届金太阳开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游修觉寺[注]杜甫野寺江天豁,山靡花竹幽。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径石相萦带,川云自去留。禅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注]杜甫于上元元年暂居成都浣花溪畔,此后几年间,他先后游览成都附近的山水寺院。修党寺,在四川新津县的游览胜地修觉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笔点题,勾勒出修觉寺的总体风貌,“野”“幽”二字凸显此处的清静。B.颔联在表达游寺喜悦的同时,也为自己颇负诗才、作诗有如神助而感到自得。C.“川云自去留”写江上流云无心,与陶渊明诗句“云无心以出岫”境界相近。D.本诗以游踪为序,移步换景,首联由远到近,颈联由近及远,画面层次分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为自己颇负诗才、作诗有如神助而感到自得”曲解诗意,联系上下联内容可知,“诗应有神助”并非自夸能诗,而是说修觉山中的胜境能激发诗兴。(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尾联中的“愁”的缘由。【答案】①暮色降临,结束游玩离开山间美景,心中留恋不舍。②不能像山鸟那样栖居禅境,终将回归世俗,内心怅然失落。③倦鸟归林,而诗人难回故园,心怀羁旅之思。4.(2025山东新高考九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答学者刘克庄

自古名家岂偶然,虽游于艺①必精专。经生②各守单传旧,国弈③常争一着先。马老于行知向导,鹄腾而上睹方圆。殷勤寄语同袍者,努力磨教铁砚穿。【注】①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②经生,泛指研治经学的人。③国弈,第一流棋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名家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与努力取得的。B.做学问要有认真的态度,可以在“六艺”中探寻,但必须保持精纯专一。C.作者批评一些做学问的人抱残守缺,在下棋方面却为一步棋斤斤计较。D.磨穿铁砚夸张而形象,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勉励和对学者的殷切期望。【答案】C(2)颈联提到“马”和“鹄”,作者以此表达怎样的治学道理?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治学要像老马识途一样明确研究的方向,不要走弯路;也要像鹄腾空而上俯视四方一样,拓宽视野。②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在治学上,努力方向与宏观视野不可偏废的关系。5.(2025江苏南通名校联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汴河怀古(一)唐·皮日休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描写是写当年的浩然盛大的场面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实质是暗示当时的唐帝国早已衰落。这是对当政者的警告,意味深长。B.很多研究隋朝灭亡原因的人都把隋朝速亡的原因归咎于大运河的开通,视大运河为祸根,认为大运河一无是处。作者皮日休赞同这种说法。C.诗人一句“共禹论功不较多”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这就大大增加了对隋炀帝的讽刺和批判。D.全诗从隋朝大运河展开描写和议论,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答案】B【解析】B.“作者皮日休赞同这种说法”错,第二首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肯定了大运河的积极作用。故选B。(2)两首诗尽管都命名为“汴河怀古”,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答案】相同点:都是以隋朝大运河为描写议论抒情的载体;都属于现实主义的怀古诗;不同点:①第一首诗描述了隋炀帝游览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