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法的修改与完善方向_第1页
破产重整法的修改与完善方向_第2页
破产重整法的修改与完善方向_第3页
破产重整法的修改与完善方向_第4页
破产重整法的修改与完善方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25破产重整法的修改与完善方向第一部分强化债务人准入审查 2第二部分完善债券重整特别程序 5第三部分明确债权人优先受偿顺序 8第四部分优化重整计划编制与表决 10第五部分规范重整执行机制与监督 13第六部分加强债务人违法行为惩戒 15第七部分探索金融机构破产重整路径 18第八部分促进破产重整法与其他法律协调 22

第一部分强化债务人准入审查关键词关键要点准入审查制度的完善

1.明确准入审查标准和程序:细化债务人准入审查的标准,明确审查的范围和程序,以确保审查的公正性、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开:要求债务人在申请破产重整前充分披露其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债务情况,并增加信息披露的途径,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

3.引入信用评估机制:结合征信系统和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建立债务人信用评估机制,对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诚信状况进行评估。

加强对关联交易的审查

1.扩大关联交易审查范围:将关联交易审查范围扩大到债务人的关联企业、控制人、管理人以及与其有特殊利益关系的其他主体。

2.加强关联交易的司法审查:对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进行严格的司法审查,防止债务人通过关联交易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3.完善关联交易的禁止性规定:明确禁止债务人在破产重整期间进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关联交易,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强化对债务人管理层的审查

1.加强对债务人管理层履职情况的审查:对债务人的管理层进行履职情况审查,评估其在破产重整中的能力、诚信和积极性。

2.引入管理层禁入制度:对在破产重整中存在失职、舞弊等行为的债务人管理层,实行禁入制度,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其他破产企业管理层。

3.完善违法违规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对债务人管理层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机制,明确处罚措施,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1.引入破产管理人制度:引入第三方破产管理人制度,由具备专业能力的破产管理人对破产重整案件进行管理和监督。

2.建立债权人委员会:组建债权人委员会,代表债权人利益参与破产重整的决策和监督。

3.强化法院的监督职能:明确法院在破产重整中的监督职能,对破产重整程序、债务人管理层和第三方监督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

完善破产重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1.加强对破产重整计划的评估:引入专家评估机制,对破产重整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进行专业评估。

2.完善破产重整计划的执行保障:明确破产重整计划的执行主体、执行程序和监督机制,确保破产重整计划的顺利实施。

3.加强对违反破产重整计划行为的处罚:对违反破产重整计划的行为规定明确的处罚措施,提高违约成本。强化债务人准入审查

破产重整法对债务人准入设置了必要的门槛,以保证进入重整程序的企业具备一定的重整可行性。现行法律强调债务人的重整可行性,但对债务人的进入资格审查不够严格,导致部分企业滥用重整程序,逃避债务。

问题与不足

*审查标准不明确:现行法律对债务人进入重整程序的资格条件描述过于原则,缺乏具体明确的审查标准,导致实践中审查尺度不一,难以保证审查的公平性与统一性。

*审查程序不严格:现行法律未对债务人准入审查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审查往往仅限于形式审查,难以实质性考察债务人的重整可行性。

*缺乏外部监督机制:现行法律未明确规定外部监督机构参与债务人准入审查的机制,导致审查缺乏独立性,容易受到债务人或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修改与完善方向

为强化债务人准入审查,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1.明确审查标准

根据破产重整的本质特征和目的,结合国际破产法的经验,明确债务人进入重整程序的资格条件,包括:

*债务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或重整后具有恢复持续经营能力的可能;

*债务人主要债权人同意重整;

*债务人提交可行的重整计划;

*债务人具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债务人未违法经营,未恶意欠债或转移财产;

*债务人的主要负责人未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其他法定条件。

2.完善审查程序

建立严格、规范的债务人准入审查程序,包括:

*受理申请材料:债务人提出重整申请后,人民法院或管理人应及时审查申请材料,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予以驳回。

*实质审查:在形式审查合格的基础上,人民法院或管理人应组织召开债权人会议,对债务人的重整可行性进行实质审查。

*第三方调查:必要时,人民法院或管理人可以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债务人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债务状况等进行调查。

*听证程序:对于重整可行性存在争议的,人民法院或管理人应当组织听证会,听取债务人、债权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3.加强外部监督

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保障债务人准入审查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债权人会议监督:赋予债权人会议对债务人进入重整程序提出异议的权利,并规定人民法院或管理人在作出准入决定前必须征求债权人会议的意见。

*法院定期审查:人民法院应当定期审查重整程序中债务人的经营状况、重整计划执行情况,发现债务人不符合重整条件的,及时作出终止重整程序的裁定。

*检察机关监督:赋予检察机关对债务人准入审查进行监督的权力,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4.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加大对债务人滥用重整程序行为的处罚力度,包括:

*罚款:对以欺诈、隐瞒等手段取得重整资格的债务人,处以相应罚款。

*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债务人主要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纳入失信名单:将滥用重整程序的债务人纳入失信名单,限制其在一定期限内从事相关商业活动。

通过强化债务人准入审查,可以有效遏制企业恶意利用破产重整逃避债务,切实维护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破产重整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第二部分完善债券重整特别程序关键词关键要点债务人的信息披露

1.要求债务人在重整申请中披露详细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情况,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财务报表。

2.规定债务人定期向债权人和利害关系人披露重整进程和财务状况,确保信息的透明度。

3.赋予债权人查阅债务人财务信息的权利,保障债权人的知情权。

债权人的参与

完善债券重整特别程序

一、当前债券重整程序存在的问题

1.程序启动门槛高:债券重整程序启动须经债券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且同意门槛极高(80%的表决权)。这一门槛阻碍了债券重整程序的及时启动,导致债务人丧失重整机会。

2.程序进展缓慢:债券重整程序涉及多个主体,程序环节复杂,且债券持有人往往存在意见分歧,导致程序进展缓慢。

3.重整计划执行不力:债券重整计划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债务人可能存在违反重整计划的行为,损害债权人利益。

二、完善债券重整特别程序的建议

1.降低程序启动门槛

(1)引入法院自动启动机制:当债务人符合一定条件(如债务违约、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等)时,法院可主动启动债券重整程序。

(2)降低债券持有人大会同意门槛:对于涉及公众债券的重整,可适当降低债券持有人大会同意门槛(如66.67%),提高重整程序启动成功率。

2.加快程序进展

(1)引入破产管理人制度:由法院指定破产管理人负责债券重整程序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程序效率。

(2)限制债权人异议权:对重整计划的个别异议债权人,可赋予法院驳回其异议的权力,防止少数债权人阻碍重整进程。

(3)简化重整计划核准程序:由法院直接对重整计划进行核准,减少审批环节,加快重整程序进展。

3.加强重整计划执行监督

(1)建立监管机制:由法院或监管部门对债券重整计划执行进行监督,定期报告执行情况,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2)强化债权人监督权:赋予主要债权人监督和执行重整计划的权利,共同保障重整计划的顺利执行。

4.其他配套改革

(1)完善债券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对债券发行人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方便债权人了解发行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2)加强破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破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水平,为债券重整程序提供专业支持。

(3)明确破产重整费用分摊原则:界定政府、债权人、债务人在破产重整费用中的责任,避免费用支出不当。

三、借鉴国际经验

在完善债券重整特别程序时,可借鉴国际经验。例如:

1.美国《破产法》第11章第9章规定了债券重整的特别程序,程序启动门槛相对较低,法院可主动启动重整程序。

2.日本《公司重整法》第223条规定了法院启动债券重整程序的机制,并设置了更高比例的债权人同意门槛(90%)。

3.英国《破产法》第9A章规定了债券持有人计划,允许债券持有人在大幅度提高同意门槛(97.5%)的情况下自行制定重整计划。

四、结论

完善债券重整特别程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降低启动门槛、加快程序进展、加强执行监督等措施,可以提高债券重整的效率和成功率,有效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债券重整制度,将为债务纠纷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途径。第三部分明确债权人优先受偿顺序关键词关键要点【明确债权人优先受偿顺序】

1.建立统一的债权人优先受偿顺序:制定明确且全面的优先受偿顺序,涵盖各类型债权人,包括担保债权人、普通债权人、职工债权人等,以确保债权人利益的公平保护。

2.考虑不同类型债权人的特殊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债权人,考虑其在破产程序中的特殊地位和诉求,在优先受偿顺序中给予相应的考虑,例如优先保障职工债权人的工资、社保等基本权益。

3.明确抵押担保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完善抵押担保债权人的优先受偿权,在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务时,优先受偿于其他债权人,以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和激发融资需求。

【明确职工债权的优先受偿范围】

明确债权人优先受偿顺序

破产重整程序中债权人受偿顺序的确定对于保护债权人利益、实现破产重整的公平与效率至关重要。现行破产重整法对债权人受偿顺序的规定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优先受偿标准

现行破产重整法仅规定了普通债权、优先权债权和抵押权债权等债权类型的受偿顺序,但对于不同类型的优先权债权之间以及相同类型的优先权债权之间的受偿顺序未作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优先权债权的受偿往往存在争议。

二、优先权债权受偿范围过窄

现行破产重整法仅将破产债务人因破产程序而发生的破产费用、管理人报酬、职工工资和社保费等列为优先权债权,覆盖范围较窄。

三、破产费用优先受偿顺序不合理

破产费用应优先于其他债权受偿,但在现行破产重整法中,破产费用与管理人报酬并列为第一优先权债权,未考虑管理人报酬的特殊性。

修改与完善方向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破产重整法在明确债权人优先受偿顺序方面进行以下修改与完善:

1.确立优先受偿原则

明确优先受偿顺序的原则,以保护破产重整过程中关键债权人的利益。建议采纳“先受偿原则”,即优先受偿顺序优先考虑对破产重整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的债权。

2.扩大优先权债权范围

扩大优先权债权的范围,纳入与破产重整程序顺利进行密切相关的债权。建议将破产债务人因破产程序而发生的破产费用、管理人报酬、职工工资和社保费、破产债务人所承担的税款等列为优先权债权。

3.完善破产费用优先受偿顺序

完善破产费用的优先受偿顺序,区分破产费用和管理人报酬的性质。建议将破产费用分为两类,一类是破产程序必需的费用,包括管理人报酬、职工工资和社保费等;另一类是非必需的破产费用,包括顾问费、调查费等。必需费用优先于非必需费用受偿。

4.明确相同优先权债权受偿顺序

明确相同优先权债权之间的受偿顺序,避免争议。建议根据债权债务关系的发生时间、债权的担保方式等因素,确定相同优先权债权之间的受偿顺序。

5.制定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出台司法解释,对债权人优先受偿顺序的具体适用问题进行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指导破产重整程序的公正、高效进行。

通过以上修改与完善,破产重整法将更清晰、合理地规定债权人优先受偿顺序,保障不同类型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破产重整程序的公平性和效率。第四部分优化重整计划编制与表决优化重整计划编制与表决

重整计划编制的优化

*引入专业第三方协助编制计划:引入独立财务顾问、法律顾问等专业第三方,协助破产企业编制可行、公平的重整计划。

*加强重整计划的规范化:制定统一的重整计划编制指南,明确重整计划应包含的基本内容、格式和要求,确保重整计划的规范性。

*明确重整计划修订和修改程序:建立灵活的重整计划修订和修改程序,允许重整企业在重整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重整计划进行调整。

*加强重整计划经济可行性评估:引入独立专家对重整计划的经济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作为重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整计划表决的改进

*引入表决门槛与不同权益人分类表决:规定合理表决门槛,根据不同权益人的利益冲突程度,设置不同的表决分组,保障各权益人利益。

*完善表决程序:建立公开、透明的表决程序,确保表决公正、公平。

*引入异议处理机制:对于未能通过表决的重整计划,引入异议处理机制,允许持不同意见的权益人提出异议,由法院通过听证等程序进行审查和裁决。

*增强表决信息的透明度:要求破产企业及时披露有关重整计划表决的重要信息,包括重整计划草案、评估报告等,确保权益人获取充分信息。

优化表决制度的具体措施

权益分组表决:

*债权人组:根据债权性质分为优先债权、一般债权和次级债权等组,不同组别债权人进行分组表决。

*股东组:根据股权性质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等组,不同组别股东进行分组表决。

*其他权益人组:如职工、消费者等,根据其利益关系进行分组表决。

表决门槛:

*整体重整计划表决:一般情况下,规定三分之二以上(按金额/人数)的各权益人组同意重整计划,才能生效。

*特定表决门槛:对于特定权益人组,如职工、小额债权人等,可设置较低的表决门槛。

异议处理机制:

*提出异议的期限:规定权益人提出异议的合理期限,以保障其利益。

*异议审查程序:法院通过听证或其他适当程序对异议进行审查,并裁决是否采纳异议。

*异议处理结果:法院采纳异议则重整计划无效或修改,不采纳则重整计划生效。

表决信息的透明度:

*重整计划草案:要求破产企业及时向权益人公开重整计划草案,并提供必要的解释。

*评估报告:引入独立专家对重整计划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估,并向权益人披露评估报告。

*表决结果:破产企业应及时向权益人通报表决结果,并对未通过表决的重整计划进行说明。

通过优化重整计划编制与表决机制,可以提高重整计划的质量和可行性,保障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促进破产重整的顺利进行。第五部分规范重整执行机制与监督关键词关键要点【规范重整执行机制与监督】

1.加强执行法官专业化建设:对执行法官进行破产重整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处理能力,确保重整执行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2.完善重整执行与审判监督机制:明确执行法官与审判法官的职责分工,建立有效的审监机制,加强对重整执行工作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3.建立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建立重整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向利害关系人公开执行信息,增强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完善重整计划执行保障】

规范重整执行机制与监督

破产重整法的修改与完善尤为重视重整执行机制与监督的规范,以保障重整计划的有效执行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一、完善重整执行机制

1.强化重整计划的执行约束力:明确重整计划一经确认即对债权人、债务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具有约束力,不得自行变更或撤销。对违反重整计划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建立持续的执行监督机制:由人民法院依法指定执行监督人对重整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发现违反重整计划的行为,及时向人民法院报告。执行监督人应具备法律、财务、重整等专业知识,并独立行使监督职权。

3.明确重整执行人的职责范围:重整执行人负责重整计划的具体执行,其职责范围包括:

-制定重整执行方案,组织重整债权申报、确认工作;

-处置债务人的财产,分配重整费用和重整债权;

-督促债务人履行重整计划,向人民法院报告执行进展;

-处理重整过程中涉及的其他事项。

4.加强重整执行的公开透明:重整执行的信息应及时公开,方便债权人、债务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查询和监督。建立重整执行信息披露平台,定期公布重整计划、执行进度、财务报告等重要信息。

二、加强监督体系建设

1.强化人民法院的监督权:人民法院对重整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对重整执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置。人民法院应建立完善的重整案件监督机制,配备专门的审判人员和支持人员,保障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

2.建立多主体监督机制: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发挥社会监督组织、行业协会、破产管理人协会等机构的作用,对重整执行进行监督。鼓励建立破产重整委员会,由各方利害关系人代表组成,参与重整计划的制定和监督执行。

3.完善监督手段和措施:建立举报投诉机制,畅通债权人、债务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举报投诉渠道。对违反重整计划的行为,采取多种监督手段,包括约谈、训诫、罚款、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等。

三、提高监督执法力度

1.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违反重整执行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处置债务人财产、伪造或变造财务资料、虚假申报债权等行为。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对违法违规的当事人进行信用惩戒,限制其参与后续的破产重整活动。

2.强化协调配合:加强人民法院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建立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3.加强宣传教育:加大破产重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提高公众对破产重整的知晓度和支持率。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确保破产重整法律的有效执行。

通过完善重整执行机制和加强监督体系建设,破产重整的执行质量和效率将得到有效提升,重整计划的实现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保障。第六部分加强债务人违法行为惩戒关键词关键要点【加强债权人保护力度】,

1.完善债权人参与重整程序的机制,赋予债权人更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2.强化债权人对重整计划的审查权,允许债权人就重整计划提出异议并参与表决。

3.健全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保障债权人在重整程序中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

【明确债务人责任】,

加强债务人违法行为惩戒

导言

健全的破产重整制度不仅在于提供债务人重整机会,更在于强化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惩戒,以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现行《企业破产法》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惩戒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修改建议,以加强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惩戒。

一、明确债务人的违法行为

现行法律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明确的界定。建议在修改中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债务人的违法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隐匿、转移、变卖、毁弃财产;

2.拒绝或妨碍破产管理人行使职权;

3.提供虚假或隐瞒重大信息的;

4.恶意筹划或实施虚假破产;

5.恶意串通或捏造债务;

6.损害债权人利益或妨碍破产程序进行的其他违法行为。

二、加大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现行法律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不足以形成有效威慑。建议在修改中加大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具体措施包括:

1.提高罚款金额,由现行的最高20万元提高至最高500万元或违法所得的10倍;

2.增加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措施,对于情节严重的违法行为,可以处以拘留、罚金或有期徒刑;

3.建立失信信息披露制度,将债务人违法行为记录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限制其信贷、招投标等经济活动。

三、扩大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追究范围

现行法律仅对债务人违法行为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未能覆盖其他参与违法行为的人员。建议在修改中扩大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追究范围,包括:

1.债务人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等;

2.参与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关联方、专业机构、个人等;

3.明知债务人的违法行为而提供便利或帮助的人员。

四、完善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审查机制

现行法律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审查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违法行为难以被发现和及时处理。建议在修改中完善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审查机制,具体措施包括:

1.明确破产管理人对债务人违法行为审查的职责,并赋予其调查取证、查阅资料的权力;

2.鼓励债权人、利害关系人及公众举报债务人的违法行为,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3.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邀请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参与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审查和调查。

五、加强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司法救济

现行法律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司法救济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受害方难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议在修改中加强对债务人违法行为的司法救济,具体措施包括:

1.明确破产管理人代表债权人提起诉讼的权利,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

2.允许债权人、利害关系人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3.增加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恶意或故意违法行为,可酌情判处惩罚性赔偿。

结语

加强债务人违法行为惩戒是完善破产重整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上建议的修改,可以进一步明确债务人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扩大追究范围、完善审查机制和加强司法救济,从而有效遏制债务人违法行为,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促进破产重整制度的健康发展。第七部分探索金融机构破产重整路径关键词关键要点探索金融机构破产重整路径

1.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破产重整机制:

-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破产重整法院或庭,配备专业法官,确保审判经验和金融专业知识。

-制定专属的金融机构破产重整规则,规范重整程序、处置方式和债权人保护措施。

2.加强金融机构风险评估和预防体系:

-建立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模型,识别和监测金融机构的潜在破产风险。

-实施早期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苗头,防止破产危机恶化。

3.完善金融机构破产重整的处置方式:

-引入分业管理制度,隔离不同业务部门的风险,避免破产危机蔓延。

-探索设立金融业专项救助基金,用于处置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破产。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1.设立存款保险机构:

-建立独立的存款保险机构,负责对符合条件的存款人进行保障。

-明确存款保险范围、限额和理赔方式,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

2.建立存款保险基金:

-通过金融机构缴纳保费、政府资助等方式建立存款保险基金。

-定期评估存款保险基金的充足性,确保其能够满足破产处置需要。

3.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配套机制:

-加强存款保险机构的监管,确保其稳健运营。

-推进存款保险与破产重整程序的衔接,保障存款人的利益。

加强金融机构跨境破产合作

1.制定跨境破产合作框架:

-签署双边或多边跨境破产合作协议,明确司法管辖、信息交换和资产处置规则。

-建立跨境破产合作机制,协调不同国家司法机关的执法行动。

2.加强国际协调和经验交流:

-加入国际破产相关组织,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破产重整经验。

-参与国际破产事务的讨论和制定,提高中国在国际破产领域的参与度和话语权。

3.加强金融机构跨境破产重整能力建设:

-培养跨境破产领域的专业人才,提升法院、律师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加强跨境破产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破产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互认。探索金融机构破产重整路径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金融机构破产重整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行破产重整法对于金融机构破产重整缺乏专门规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有效处理。因此,探索金融机构破产重整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机构破产重整的必要性

金融机构具有以下特点,决定了其破产重整的必要性: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破产往往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造成社会经济动荡。

*流动性高: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高度流动,一旦破产清算,可能导致资产流失和债权人利益受损。

*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的经营信息复杂,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破产清算难以准确评估其资产价值和债务状况。

二、金融机构破产重整的特殊性

与一般企业破产重整相比,金融机构破产重整具有以下特殊性:

*储户和债权人的保护:金融机构破产涉及大量储户和债权人,其重整必须优先考虑他们的利益保护。

*金融市场稳定:金融机构破产重整必须兼顾金融市场的稳定,避免引发连锁反应和系统性风险。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金融机构破产重整需要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确保有关各方能够及时了解情况。

三、探索金融机构破产重整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探索金融机构破产重整路径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特殊性原则:充分考虑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制定与一般企业破产重整不同的程序和规则。

*保护原则:优先保护储户和债权人的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透明原则: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确保重整过程公平公正。

具体而言,金融机构破产重整路径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预重整阶段

*由监管机构对陷入财务困境的金融机构采取监管措施,如接管、行政托管等。

*评估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和重整可行性。

*制定重整计划并征求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2.司法重整阶段

*由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对重整计划进行审查和批准。

*成立重整管理人,负责监督和执行重整计划。

*实施重整措施,如资产处置、债务重组等。

3.重整后阶段

*完成重整计划后,由法院做出裁定,解除重整程序。

*金融机构恢复正常运营或依法清算。

*对重整过程中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追责。

四、国际经验借鉴

参考国际经验,可以借鉴以下做法完善金融机构破产重整路径:

*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庭或委员会:由具有金融专业知识的法官或专家处理金融机构破产重整案件。

*设立金融稳定基金:为金融机构破产重整提供资金支持,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实施储户保护措施:设立储户保障制度,保障储户的存款安全。

*加强监管协调:金融监管机构与司法机关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机构破产风险。

五、完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完善金融机构破产重整路径提出以下建议:

*修订《破产法》,增加专门适用于金融机构破产重整的规定。

*建立金融机构破产法庭,由具备金融专业知识的法官审理案件。

*设立金融稳定基金,为金融机构破产重整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建立金融机构破产风险预警机制。

*加强储户保护,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和储户保障基金。第八部分促进破产重整法与其他法律协调关键词关键要点【破产重整法与企业破产法协调】:

1.明确破产重整法与企业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和衔接机制,避免法律冲突和适用困难。

2.完善破产重整程序与破产清算程序之间的转换机制,确保破产企业的及时处置和资源优化配置。

3.加强破产重整与破产清算信息的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