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_第1页
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_第2页
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_第3页
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_第4页
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2014-7-1217:41:17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税收管理风险及防范一、政策调整后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发展现状2009年国家对废旧物资税收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经营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政策,恢复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经营企业销售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用废企业按17%进行抵扣,实行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增值税按一定比例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为2009年按实际缴纳的增值税70%、2010年按50%由财政实施返还。在抵扣方面,政策规定废旧物资经营企业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按规定抵扣外,其他的一律不予进项抵扣,文件还规定,废旧物资经营企业除向居民收购废旧物资可开具收购发票外,从其他渠道购进的废旧物资不得开具收购发票。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底全省废旧物资经营企业达到几千家,同比成倍增长,废旧物资经营企业“业绩”达到500多亿元,成几十倍的增长,同时为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据全省2010年国税工作会议上披露的数据,2009年全省实现国税收入近500亿元,废旧物资经营贡献的税收达96亿元,税收贡献率近25%,有些地方的废旧物资增值税收入占其总收入的87%。就我局情况看,2009年共有6户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全年(所属期)共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而08年只有4户废旧物资经营企业,且均为供应本关联企业生产所需,全年只实现销售1.1亿元,同比增长2倍。申报进项税额抵扣0.62万元(运输费用抵扣进项),申报入库增值税5460.29万元,财政监察办已办理退库增值税3948.19万元。按09年征收期计算入库增值税3860万元,占全局国税收入的9.89%。从上述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的畸形发展,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并不见得是好事,这种虚假的繁荣将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应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国税部门而言,虽然能在短期内为国税任务的完成提供一条捷径,但一旦政策变化,那么该国税部门的任务将遭受毁灭性打击。“高收益将带来高风险”,我们要充分认—13%的税收负但,降低了进货成本,若企业采取虚开虚抵,则完全可以达到少缴虚开金额12—13%的税款(用废企业取得虚开发票需支付3%—4%的开票费用)。再次,再来看看政府部门,在名义税率17%的情况下,企业开展废旧物资经营业务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有着极大诱惑力,如实现1亿元的销售收入,其他企业按3%的税负只能增加增值税300万元,而若是废旧物资则可增加1700万元的增值税,是其他企业的5.67倍,若加上地税收入则可高达6倍。就算地方政府将30%未退税款的25%及地方税全部返还给经营企业(大部分地方政府均出台相同或类似的优惠政策),从表现形式看,废旧物资增值税未形成地方财力,但根据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办法,有些地方政府增值税的分成比例可达40—50%,因此地方政府、财政等部门仍可从中获得部分财力。从国税部门来看,发展废旧物资行业,对完成税收任务提供增长点,但承担着废旧物资经营管理的最大风险。归总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废旧物资经营行业是“三方得利,一方担责”,即:经营者、用废企业和政府得利,而负责征收管理的税务部门则要承担管理风险。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推动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畸形发展和不规范操作,使税务机关对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用废企业的税收管理过程中蕴藏着潜在的巨大风险。三、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的税收管理风险分析近年来全国查处的税务大案,废旧经营企业虚开代开、用废企业按受虚开、虚抵的案件占相当大的比例。2006年国家税务总局对外公布了9起重大涉税违法案件,其中3起涉及废旧收购行业。税收政策、制度设计缺陷明显,税务管理缺位、监管不严均给税务管理带来极大风险,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风险一:经营环节按17%缴税,先征后返后实际税负只有5.1%,而生产环节按17%扣税,按目前的行业规则,销售方只要求购货方负担4%--5%的税负,而可以按17%抵扣,中间有12%---13%的税率差,违背了增值税的设计理论,导致增值税链条中断,征、扣税缺乏相互制约机制,给不法经营单位大肆虚开代开发票、虚抵进项,偷骗国家税款提供了可乘之机。风险二:用废企业低负担高抵扣,为用废企业少缴税款创造了可乘之机。一些厂家为了少缴税,想方设法让经营单位在开具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时多开销售数量和金额,或取得虚假的废旧物资销售发票,多抵进项税款。经营企业也会采取高开或虚开的方法向其相关联的用废企业开具专用发票,以达到少缴税款的行为。风险三:享受废旧物资增值税先征后返的主体单一,违背税负公平原则。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个体经营者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不享受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从事同样的经营业务,经营同样的产品,面对的税收政策却不尽相同,客观上致使个体经营者从事地下交易,不向购买者提供销售发票,大肆偷逃税款,使一部分经营者脱离了税务部门的管理。而作为税收优惠对象的经营单位,经营的物品绝大部分靠从个体经营者手中转收购,造成他们在进货环节无法取得发票,这也为经营企业虚开或高进低出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政策使得大部分个体经营者挂靠经营单位经营,让经营企业为其代开发票,并交缴一部分费用给经营企业(一般为开票金额的5%--6%),因此一些专门的开票公司也就应运而生,但从他们运作的法律表现形式上看是很难发现问题的。风险四:现行政策规定,废旧经营企业除向居民企业直接收购的废旧物资可以开具收购发票外,其他渠道购进废旧物资不得开具收购发票,而现在废旧经营企业取得废旧物资的途径大部分非直接收购,基本上都是从个体经营者购进,而个体经营者是不会向其开具发票的。对这部分购进如何进行账务及税务处理政策未予以明确,现今大部分企业的操作是自制凭证入账。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和《税收征管法》以及省局有关文件均规定,对未取得发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成本不予列支。若按这项政策执行,所有的经营企业都将关门歇业。现在各地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对自制凭证入账的成本都基本上予以默认,这是一种执法风险。这样操作还会带来另一种风险,即:经营企业为了达到少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采取高进低出的手段虚增成本。据了解现在的废旧经营企业的利润率都非常低,有的只有千分之零点几。风险五:“两头在外,难以控管”,加大了管理风险。缺乏统一规范的行业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导致基层税务机关基本上是望“废”兴叹,想管却依据模糊。部分管理规定不合实际,操作性不强。现行关于加强废旧物资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均要求税务部门要加强对经营企业交易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检查,防止企业虚开代开现象的发生。又如:《废旧物资稽核办法》规定的稽核比对,仅能够监控废旧物资销售发票的真伪和票载信息是否真实,并不能监控企业是否虚开发票或虚抵进项税额,对废旧物资购销业务本身并没有实质的监控作用。审查交易的真实性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做到的,因为:首先企业交易真伪难辨。管理上由于信息、行业属性等等不对称因素,加上该行业的现金存储量大、流动过于频繁,其资金来去的真实性难以掌控,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对购销业务的真实性是很难判断的;其次,由于货物流动性大,税源管理人员不可能随时到企业核实其每一笔购销业务的真实性;何况“两头在外”的业务,其物流根本不经过经营企业所在地,虽然要求对经营企业的购、销、存加强监管,但对于经营企业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作用效果不明显。第三,库存物资多以重量为单位计量,面对一处处堆放的货物,税源管理人员很难准确掌握实物的数量;第四,若供废者、经营企业和用废企业蓄意弄虚作假,那些合同、过磅单、验收单、资金流等是不难办到的,因此近年来查处的一批大案要案基本上是举报产生的,这在日常管理中是很难发现的。最后,从法律层面上来说,交易的真实性与否是由企业来负责的,企业弄虚作假违反法律法规应该由企业承担,税务机关应只就企业报送的报表资料进行形式上的审核,并按照法律法规依法征税,对企业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罚等即可。若按现行的制度规定,一旦企业发生虚开代开或虚抵税款的行为,税务人员轻者受责任追究或行政处分,重者或将面临失职渎职的刑事追究。四、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税收管理风险防范由于现行的废旧物资税收政策存在巨大漏洞,对纳税人的诱惑力很大,开一张票,就变相地等于赚到了钱,使得收废和利废企业都有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想通过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自觉性减少虚开虚抵是很难的。同样,只在管理办法上下功夫,也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制度上进行防范才是治本之策。(一)完善废旧物资经营企业相关的税收政策1、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本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