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在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巴尔干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地理位置重要。资源问题在当时还没有作为一个优势表现出来,③应排除。【答案】C2.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国际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大陆事务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解析】注意1871年的时间限定,普法战争后德国完成了统一,法国受到削弱,欧洲格局发生变化,关系逐渐紧张。【答案】A3.对于一战前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欧洲列强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B.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C.德、俄、英、法都具有沙文主义的传统D.统治者为动员人们支持战争而纷纷煽动【解析】本题考查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原因。“德、俄、英、法都具有沙文主义的传统”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C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斗争中,巴尔干地区逐渐成为争夺焦点,局势空前紧张,主要因为()A.当地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B.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矛盾尖锐C.欧洲列强纷纷插手巴尔干D.巴尔干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解析】题中四个选项都是巴尔干局势紧张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应结合当时帝国主义对巴尔干半岛的态度来分析,俄奥在巴尔干扩张,但英国不愿俄国势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正是因为列强的干预,才使本来就矛盾尖锐的巴尔干局势更加紧张。【答案】C5.“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过时”一词的含义。它指的是已经形成的殖民体系不能适应帝国主义需要了。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列强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答案】C6.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的含义的是()A.以上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着对外侵略扩张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C.英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主要是说通过对外发动战争来解决经济发展和内战问题,并不是说会避免战争,故D说法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理解。【答案】D7.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解析】19世纪末,英国虽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经济发展缓慢下来,但从国家实力来讲,英国仍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上霸权,所以英国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再从“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可以分析出英国的“实力均衡”原则。故答案为A。【答案】A8.俾斯麦说:“就在70年代初我们结束战争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说了,我们什么时候再开战?什么时候我们兴‘复仇之师’?”文中所说的“他们”是指()A.英国人B.奥地利人C.法国人D.丹麦人【解析】联系题干关键词“俾斯麦”“70年代初”“他们兴‘复仇之师’”可知这是指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他们”指法国。【答案】C9.1892年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他的所有的军队进攻德国。如果德国或奥地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俄国,法国应使用他的所有的军队和德国作战。”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A.三国同盟正式建立B.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C.三国协约正式建立D.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要求“1892年”,可知是法国和俄国缔结的军事协定,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答案】B10.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A.军国主义B.霸权主义C.极端民族主义D.乐观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的“火药”“剑”“武装的人民”都是战争的必需品,因此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军国主义情绪。【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占世界总额比例变化表:时间1870年1900年英国32%18%美国23%31%德国13%16%法国10%7%材料二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时间国家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殖民地人口(百万)1880年英国770267.9德国——1899年英国930309德国10014.7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的野心是彻底毁灭法国,称霸欧洲。1875年俾斯麦已准备侵法战争,但是由于俄国和英国的干涉,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法国的企图。俾斯麦特别害怕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俄法“联盟的噩梦”经常使他忧虑。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来孤立法国,反对俄国,阻止法俄接近。材料四1888年威廉二世即位,1890年他迫使俾斯麦辞职。威廉二世公开宣扬他的对外政策的“新路线”,即大力扩张殖民地,积极扩建海军。……1893年威廉从土耳其取得建筑巴格达铁路即“三B铁路”的租让权,企图以铁路线将柏林、伊斯坦布尔、巴格达连成一体,使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成为德国的投资场所和势力范围,同时威胁英国殖民地埃及和印度,直逼高加索。1897年,又强占中国的胶州湾,参加对中国的瓜分。——《世界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对付法俄的表现和后果。(3)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德国外交策略的变化及其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欧洲列强的基本矛盾。【解析】第(1)问注意两个限定条件“世界地位”和“殖民情况”,从这两个角度作答,避免遗漏。第(2)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需归纳概括。第(3)问根据材料三、四归纳变化,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变化的原因。第(4)问根据四则材料所涉及的国家不难判断欧洲列强的基本矛盾是英德矛盾与法德矛盾。【答案】(1)变化: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工业总产值比重下降,但海外殖民势力进一步扩大。(2)表现: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后果: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3)变化:重点由企图称霸欧洲到大力扩张殖民地。原因:德国工业地位上升、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增强。(4)法德矛盾、英德矛盾。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年代英国俄国法国德国188022.97.67.88.5191313.68.26.114.8——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欧洲列强在20世纪初所占殖民地面积对比(以英国为1)英国俄国法国德国11/21/31/11——《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陆海军总人数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德两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中,英德两国所占殖民地的比重与其经济实力之比是否相符?这种状况会带来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德国军事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英德两国关系和国际局势有何影响?【解析】本题围绕英德矛盾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应注意仔细对比数据,不难得出答案;第(2)问,应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从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角度作答;第(3)问,可依据材料得出变化,在回答影响时应注意思维发散。【答案】(1)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2)不相符。帝国主义大国要重新瓜分世界。(3)陆海军总兵力超过英国,从而对英国的世界霸权形成巨大威胁。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列强间的主要矛盾;最终形成了德、奥、意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它们之间的对峙和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国对世界大国的向往有牢固的地理学及地缘政治学的根基。帕奇等地理学家以及瑙曼等政治学家强调,与奥匈帝国结盟对于德国而言至关重要……同时人们深信,只有通过发展海权,才能真正夺取世界权力。因此,威廉二世重申了他的信条:德国的未来铺设“在水上”。——《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材料二时任德国海军上将穆勒认为:如果战争在奥地利—塞尔维亚冲突中爆发,政府必须让人民了解德国的利益所在;“不应该让人民对一场欧洲大战的爆发一味地猜测……应该(让他们)预先就习惯于这样一场战争的思维模式”。——《大战的起源》(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对德国政治走向的具体作用。(2)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战争在奥地利—塞尔维亚冲突中爆发”的可能性。【答案】(1)对德国向往世界大国的地位起了推动作用;对与奥匈帝国结盟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德国发展海权、与英国海军竞争提供了地缘政治学依据。(2)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激烈,逐渐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德国地缘政治学推动了德国的对外扩张;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扩张及欧洲其他大国势力的介入,激化了奥、塞两国间的矛盾。1.2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一战中,起决定作用的战线是()A.东线B.西线C.南线D.北线【解析】一战中形成三条战线,起决定作用的是西线。【答案】B2.下图所示武器首次使用于()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解析】1915年,英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坦克。1916年1月15日,英国制造的坦克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用于战场。【答案】C3.下列关于1914~1916年一战战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互有攻守,难分高下B.战况惨烈,消耗巨大C.双方皆感精疲力竭、力不从心D.向着有利于同盟国的方面转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后,战争的形势开始有利于协约国一方,故D项表述错误。【答案】D4.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解析】德国制订的“施里芬计划”的战略意图是速战速决。马恩河战役宣告此战略破产,西线进入相持阶段。【答案】C5.右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解析】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答案】B6.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解析】因为德国面临东西两线作战,而且经济基础比英法薄弱,所以只有速战速决才可能取胜。后来的实践证明德国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战略,但未取得成功。【答案】A7.在马恩河战役中,战争双方投入150多万人、6000多门大炮,在200余千米长的战线上展开激战。但德国未能实现“速战速决”的既定方针。这不能表明的是()A.使双方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之中B.实际上宣告了“施里芬计划”的破产C.标志着德国在战略上遭到重大失败D.使德国的失败成为定局【解析】既然德国不能实现“速战速决”,以后转入阵地战是必然的;“施里芬计划”的要旨是速战速决,故能表明该计划的破产;德国的战略是进攻于不断胜利,一旦进攻受挫,其战略就已经遭遇了失败;马恩河战役发生在大战的初期阶段,以后还要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德国的失败还未成定局。依上述分析,故选D。【答案】D8.《圣诞快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A.南线→东线→西线B.东线→西线→东线C.西线→东线→西线D.东线→南线→东线【解析】本题是顺序排列题,注意时间的先后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个阶段即1914年、1915年、1916年。第一阶段中德国根据“施里芬计划”采取先西后东战略,第二阶段的1915年进攻重点放在东线,而1916年战争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故答案为C。【答案】C9.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施里芬计划”的破产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旷日持久的阵地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的海上争霸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新式武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坦克、重炮、飞机、潜艇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故D正确。其他选项均不能完整地反映这一主题。【答案】D10.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解析】根据“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判断,该次战役应当是索姆河战役。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国使用了最新式武器坦克,对战役产生了重大影响。【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征兵海报,防务大臣霍拉肖·赫伯特·基奇纳勋爵动员青年人参军:“同胞们,国家需要你。加入祖国的军队吧!”材料二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人数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双方伤亡总人数马恩河战役152万人35万人凡尔登战役112个师70多万人索姆河战役150多个师130多万人材料三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1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18岁到55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65岁之间。到了灭亡前一刻,就连12、13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914年,“国家需要你”参加哪一次作战?对英法而言这次作战最大的意义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战争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答案】(1)马恩河战役。意义:打退了德国进攻,宣告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2)规律:战争越来越惨烈,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原因:作战双方都想通过一次战役给对方以致命一击;越来越多的有更大杀伤力的武器投放到战场上使用;阵地战和攻坚战的陈旧作战方式。(3)随着战争的进行,伤亡人数日益增加,国内兵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德国元气大伤,已无力继续厮杀下去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整个树林被削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3)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充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第(3)问属于主观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3)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言之有理即可)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国的预备役军人,夏天还是大学生,现在手挽手,唱着歌,去迎接英国人在朗吉玛克的机枪手们送给他们的死亡……受到军事专业训练的广大民众怀着充分无比的良好愿望向前挺进。他们踩烂了靴跟去争取实现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支撑欧洲的各支大军的热诚在1914年爆发,但在两年后开始低落下来。材料二凡尔登战役开始时,德军集中了所有的火炮,向方圆只有31平方千米的法军阵地发射了100多万发炮弹。战役中,德军投入46个师,法军投入60个师,战争达到了无以复加的惨烈程度,伤亡70多万人。有人这样描写:“这个304米高的小山坡被炮火从山顶抹平,在整个战斗期间矮了近8米,战场上全是弹坑、炸倒的树木和尸体。”请回答:(1)材料中“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指什么?原因如何?(2)材料二所指战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1)问,解答时应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目标”的所指,解答“原因”时,要注意时间信息“1914年爆发”与“两年后”,由“开始低落下来”判断应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马恩河战役之后,马恩河战役后,西线进入了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使得“目标”难以实现。第(2)问解答时,应充分结合材料数字分析战役的特点。【答案】(1)以闪电战打败法国,再回头对付俄国,速战速决。马恩河战役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并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双方投入兵力多,战事惨烈程度高,伤亡人员多。1.3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917年中国政府向同盟国宣战,当时的中国政府是()A.蒋介石国民政府B.北洋军阀政府C.清政府D.武汉国民政府【解析】联系1917年中国历史的史实。【答案】B2.协约国军队在战争后期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是在()A.1917年7月B.1918年7月C.1918年初D.1917年初【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抓住题干要求“战争后期”,这一时间限定,联系所学知识作答。【答案】B3.下列对一战中1918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C.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D.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解析】本题重在考查1918年一战进程的基础知识,强化对战争过程的认识。要弄清每一事件的时间及影响。A项发生于1914年,B项发生于1917年,D项发生于1916年。【答案】C4.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根本原因是()A.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B.参战国经济濒临崩溃C.美国对德宣战D.苏俄坚决退出战争【解析】四个选项都是一战结束的因素,在解题时要注意正确分析备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因果关系。经分析可知,C、D两项是外在因素;A、B两项是内在因素,其中A项为决定性因素。故答案选A。【答案】A5.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美国参战的借口是()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解析】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推动了美国采取反德立场。【答案】A6.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同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1.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116万美元。这说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A.美国同协约国经济利益紧密联系B.美德矛盾逐渐扩大C.争夺世界领导权D.伸张正义【解析】通过材料中美国同协约国及同盟国贸易额的变化,可知A正确。【答案】A7.按照《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被占领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和约是苏俄同协约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B.该和约使俄国成功退出帝国主义大战C.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D.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布列斯特和约》的了解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把握。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而言,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和约。但是该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喘息之机,为政权的巩固赢得了时间。从和约内容可以看出帝国主义战争瓜分和掠夺的目的。在A中“协约国”应为同盟国。【答案】A8.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参战,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使协约国阵营发生了巨大变化,并改变了两大集团的力量对比,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答案】D9.杰弗里·帕克在《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B.国内矛盾的激化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综合分析的能力。材料表明德国企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但导致德国经济的崩溃,并最终导致德国战争的失败,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10.“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战情绪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解析】“我要回家!……我不想再呆在这里”说明士兵们已经厌倦了战争,B、C、D与材料无关。【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6年9月,美国人卖给盟国价值2.3亿美元的子弹,6.7亿美元的火药,10.16亿美元的其他爆炸物,1.19亿美元的枪炮,5.25亿美元的炮弹和榴霰弹……美国资本家不忙于结束战争,毫不足怪。材料二1916年11月中旬,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病势日益加剧,发展日益加速。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落到深渊。在德国,已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虫”。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这样,一切大小国家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任何人即使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罗曼·罗兰《战时日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资本家为什么“不忙于结束战争”。(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举出两年来“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的史实。(3)德国“男女公民全体动员”说明了什么?对德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重大影响?【答案】(1)因为美国忙于向交战双方销售军火和战略物资,大发战争横财。(2)欧洲主要大国竭尽全力进行拼杀,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破坏,给欧洲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交战双方都已到了精疲力竭的程度。(3)说明德国已经精疲力竭,正在做垂死挣扎。影响:德国的这种做法一方面加深了德国人民的灾难,并激化了国内矛盾;另一方面使世界大战的破坏和带来的灾难向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发展,并延缓了大战的结束。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美国提供的贷款和它后来的参战更加强了那种效果。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剑桥战争史》材料二我们的目的仍和以前一样,要在世界中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与自私的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我们跟德国人民没有什么争吵……他们政府发动这次战争不是出自他们的推动……这次战争的决定,正如在古代不幸的岁月中,统治者什么也不与人民商量,往往就决定了许多战争,而发动和进行那些战争又都是为了某些王朝的利益,或是为了惯于把他们的同胞用作爪牙和工具的一小撮野心家的利益……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威尔逊总统提请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1)根据材料一,分析同盟国失败的原因。(2)材料二中,威尔逊在演说中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定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协约国集团为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为保卫自由而同同盟国进行的战争。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案】(1)德国遭到封锁,物资匮乏;德国军事生产拖垮了本国经济;美国对协约国提供贷款,协约国在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进一步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2)不同意。理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抵抗侵略而参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7年11月8日苏俄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开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苏联国内战争史》材料二(1917年)10月10日,英、法、日、意等国派驻俄国大本营的军事代表团联合发出一份照会。“如果俄国退出战争,它将遭到最严重的后果”。——《国际关系和苏联对外政策史》材料三法国军事当局要求俄国的杜鹤宁将军“阻止谈判的开始,并把俄国军队留在前线”。——《苏联国内战争史》材料四(1917年)11月27日,德国司令部的答复来了,他表示愿意开始和平谈判。——《列宁语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什么态度?从本质上分析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2)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共性的问题?(3)材料四表明德国愿意谈判,它和苏俄的主张有什么本质区别?(4)依据苏俄国内的矛盾状况,分析苏俄最后签约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苏俄退出一战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苏维埃政府的态度从材料一中很容易归纳,分析原因注意从本质上即一战的性质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二、三可知协约国集团中其他成员国反对俄国退出一战。第(3)问要明确签约双方目的是不同的,苏俄是为退出一战,而德国则是为摆脱军事上的不利境地。第(4)问注意结合苏俄当时国内的矛盾状况分析。【答案】(1)态度:反对这场战争。本质原因: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战争对垄断资产阶级有利,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所以苏俄要退出这场战争。(2)协约国反对苏俄提出的“和平法令”,企图把苏俄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的泥潭,使苏俄和德国两败俱伤,从中渔利。(3)德国主要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企图借机打败协约国集团。(4)新政权刚刚成立还不巩固,国内经济极端困难,人民迫切需要和平,苏维埃俄国急需获得喘息的机会。1.4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后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战争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B.战争使西欧相对衰落C.战争造成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D.战争使帝国主义国家都遭受重创【解析】遭到削弱的是英法等欧洲列强。【答案】D2.战争给法国带来深重的苦难,孩子们在垃圾中寻找能吃的东西,有人只能居住在旧果皮箱里。在战争最为激烈的德法边界,村庄和城镇全部化为灰烬。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法国作为西线的主要战场长期遭受战争的打击和破坏B.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C.德国武器先进D.法国武器落后【解析】给人民带来灾难的是残酷的战争。【答案】A3.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的战争B.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C.是资本主义由盛转衰的分水岭D.使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只是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战前形成的力量对比,欧洲列强遭到削弱,但美国却趁机崛起,不能笼统地说是资本主义由盛转衰。【答案】C4.一个西方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这种观点()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C.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解析】材料忽视了一战中交战双方的掠夺性和非正义性。双方都有责任,故选A。【答案】A5.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些国家包括()①塞尔维亚②保加利亚③比利时④法国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比利时抗击德国侵略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它们所从事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答案】D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大为增强,主要是由于()A.欧洲国家普遍衰落B.世界经济破坏严重C.美国实力急剧膨胀D.日本尚不足以影响世界【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欧洲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给美国干预世界事务以有利的机会,但这是客观原因;日本实力得到迅速发展,其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但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仍然有限,同样对美国十分有利;美国地位的提高,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其自身实力的增强。【答案】C7.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有()①人类社会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③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④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的意思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的结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开始,不涉及①④的内容。【答案】B8.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的是()①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②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③促进各国政府机构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④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A.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推动人类历史的民主、和平、发展科技等方面的客观积极影响。【答案】D9.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道“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解析】根据题干中“1920年”和“《欧游心影录》”可知,梁启超认为科技“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科技应用使得战争更残酷,科技的弊端突出;A、B、D与材料本意无关。故选C。【答案】C10.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个缩影,下列说法不能从图中得出的是()战壕中的士兵A.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B.体现了战争的特点之一是阵地战C.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D.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解析】本题考查战争的特点与影响。图片信息反映不出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一战争影响。【答案】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为全球范围的战争。诚然,1914年8月21日日本已参加这场战争,但它只是私自占据了太平洋上几个分散的德国殖民地。而现在,美国的加入则意味着一个迅速决定战争结果的非欧洲大国的介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着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阻,和平秩序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们为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杨泽喜《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请回答:(1)材料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这场战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战争对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影响。【答案】(1)观点:这场战争由欧洲战争转变为全球性的战争。依据:美国的加入,战争的结果不再完全由欧洲各国决定。(2)一方面,生产力破坏,人口锐减,使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进程受阻。另一方面,历次大规模战争之后,建立国际组织或国际规则来规范国家行为、理性的和平观念等,都有利于制约战争,促进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直到基督纪元20世纪的黎明,战争才真正进入其作为人类潜在毁灭者的王国。人类的组织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和帝国,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了完全的集体意识,因而屠杀事业能够有计划地以从前难以想象的规模坚持不懈地予以执行。……由于良好的财政、世界规模的信贷和贸易资源、大量资本储备的积累,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可能使用整个民族的力量来完成大破坏的任务。民主制度使几百万人的意志力得以体现。教育不但把战争的进程纳入人人都能理解的范围,而且使每个人都可以高度服务于当前的目的。报纸提供了统一思想和相互鼓励的工具。宗教尽管在基本问题上主张慎重地避免冲突,但却以各种形式对所有斗士一视同仁,并给以鼓励与安慰。最后是科学,面对人类的迫切需要,它打开了自己的宝库和秘密,把几乎是决定性的能力和器械交到人类手中。——[英]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民族主义、民主制度、世界经济发展、教育、报纸、宗教、科技发展等成为了“双刃剑”。人类将科技、民主、教育等事物应用于社会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整体发展;但如果将其应用于战争,它们则沦为杀人的武器,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灾难;关键不在于科技、民主、教育等这些事物本身,而在于应用这些事物的人。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材料二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其理由。【解析】第(1)问注意对材料一信息的提炼及归纳概括能力。第(2)问要先判断作者的核心观点,然后根据材料二说明其理由,要言之有据。【答案】(1)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导致部分国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观点:否定(反对)战争。由:战争是残酷的,很难裁决参加战争的哪一方是正义的。2.1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B.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C.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D.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解析】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它以巴黎和会为切入点,创设新的情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巴黎和会被英、美、法的政府首脑操纵,多数国家的代表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他们的意见和主张根本得不到重视,所以他们游离于和会之外,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答案】A2.巴黎和会上,英国既有与法国联合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图谋,又有与美国联合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要求,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维护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以便三国共同主宰世界B.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并主宰欧洲C.充分利用法美的矛盾,为自己谋取利益D.维护欧洲安全,既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也反对美国介入欧洲事务【解析】在巴黎和会上,英国为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一方面联合法国抵制美国,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另一方面又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3.下列《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②德国承认波兰独立③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④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制裁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会议,分析各项可知C项符合题意。【答案】C4.巴黎和会上威尔逊宣扬“十四点原则”的目的是()A.维护世界和平B.建立国际联盟C.重新瓜分世界D.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解析】美国提出的“十四点原则”的依据是经济实力,反映了美国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答案】D5.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原则”中指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A.打破英国的海上霸权B.防止类似于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再次重演C.取消一战期间大国之间签订的分赃密约D.打破传统的势力范围和关税壁垒【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在巴黎和会上的意图。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其关于航海自由的计划暴露了美国的野心,即利用美国强大的经济优势,排挤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进而称霸世界。【答案】A6.“烧毁柏林,吊死对方每个将领,并索要莱茵河畔的大片土地。”提出这一强烈要求的应是参加巴黎和会的哪国代表()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解析】根据材料可看出要求对德国进行严厉制裁,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法矛盾尖锐的史实,可以判断是法国。【答案】B7.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又用其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来构建欧洲的秩序,主要表现在()A.反对法国过分地削弱德国B.要求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C.反对美国提出的和平计划D.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争雄【解析】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最大程度地削弱德国,而英国出于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目的,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答案】A8.右图为时政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该漫画应创作于()A.1860年B.1898年C.1919年D.1948年【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的内容。注意关键词“山东”和列强把脚伸到山东地区。故判断是1919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山东问题。【答案】C9.观察下图漫画,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一角”的关键因素是()A.中国的五四运动激怒了帝国主义列强B.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C.日本在和会上不插手欧洲的事务D.德国主动请求和会把山东交给日本【解析】注意漫画的含义是帝国主义列强主动分给日本“蛋糕”。A说法错误,五四运动并无此效果;C是原因,但不是关键因素;D不符合史实,德国虽是战败国,但绝不可能主动把山东交给日本;B是正确答案,因为主宰会议的是美、英、法三国。【答案】B10.《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德国及其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这一规定()A.使德国及其盟国得到应有的惩罚B.使德国受到最大限度的制裁和宰割C.明显有“成王败寇”的特点D.是最公正的战争判决书【解析】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所以,战胜国将全部战争罪责推到战败国的头上是不公正、不合理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材料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它(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处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国为什么这样做?(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3)在制裁德国的问题上,英国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答案】(1)基本原则: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原因:普法战争的宿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和企图独霸欧洲。(2)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主要原因是不希望法国独霸欧洲大陆,影响英国利益,同时也是认识到过分制裁会引起德国民族复仇情绪,也有可能使德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倒向苏俄。(3)美国同样是不希望法国势力过于膨胀以妨碍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世界霸权。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18日以全体大会的形式开幕。以后还召开过五次全体大会,但这纯粹是形式,而且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真正的工作是在各个特设委员会里进行的。这些委员会由大国的专家和外交官组成,听命于会议的领导机构。会议期间的任何重大决定,都是由会议的领导机构在秘密会议上敲定的。这个领导机构开始是“十人会议”,由美、英、法、意、日五国政府首脑和外交部长组成。3月中旬,它又缩小为“四人会议”。到了4月,“四人会议”又变成了“三人会议”。实际上,在和会的各个阶段,重大问题都是由美、英、法三国首脑决定的。(1)结合史实分析,巴黎和会是哪个集团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召开的大会?(2)你知道领导机构为什么由“十人会议”变成了“三人会议”吗?(3)这“三人会议”中的三人是谁?请写出他们的名字。【解析】要结合巴黎和会的有关史实,并结合材料中“重大问题都是由美、英、法三国首脑决定的”等主要信息来回答。【答案】(1)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为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瓜分战争胜利果实而召开的会议。(2)原因在于在和会上,大国主宰世界,小国和弱国没有发言权。大会最初组成的“十人会议”由于分赃问题不方便改成“四人会议”,在“四人会议”中排挤掉实力弱的意大利,最后变成“三人会议”,成为会议重大决策的主宰者。(3)这三人分别是英国的劳合·乔治、美国的威尔逊、法国的克里孟梭。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和会上,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说:“小心点!俄国布尔什维克已经革命成功,德国的革命烈火正在熊熊燃烧,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别把德国逼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那边去!”材料二《和平大使》一书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保持均势。”请回答:(1)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劳合·乔治的说法是否影响到了巴黎和会的决策?说明理由。(2)材料一、二共同体现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什么政策?【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同时也表现出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敌视态度。在德国问题上,英法有各自的利益,劳合·乔治把俄国革命作为与法国讨价还价的武器。这句话对巴黎和会的最后决策是否产生影响,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第(2)问根据材料回答即可。【答案】(1)观点一:有影响。理由:巴黎和会为防止德国出现类似于俄国革命的状况,没有满足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的要求,德国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观点二:没有影响。理由: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在会议上制定了对德国极为苛刻的和约,为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滋生埋下了隐患。(2)“势力均衡”政策。2.2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在凡尔赛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的条约是()A.《色佛尔条约》B.《洛桑条约》C.《特里亚农条约》D.《纳伊条约》【解析】《洛桑条约》维护了土耳其国家独立,取代了《色佛尔条约》,对凡尔赛体系形成了一次强烈冲击。【答案】B2.凡尔赛体系中对奥、匈、保、土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①限制军备②分割领土③赔款受或财政监督④放弃海外殖民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要熟练掌握这些条约内容,依据条约内容归纳共同点。【答案】A3.在《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要求德国承认独立的国家不包括()A.奥地利B.波兰C.捷克斯洛伐克D.南斯拉夫【解析】南斯拉夫独立是保加利亚承认的。【答案】D4.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后来却没有参加,原因有()①英法等国和美国有矛盾②美国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③国际联盟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④盟约否定了“十四点原则”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由于美国希望通过国联称霸世界,遭到英法的抵制和反对,使美国的计划落空,所以美国没有参加国联。故①③符合题意。【答案】B5.1919年的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分赃会议,但仍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其表现有()①在20世纪20年代使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②承认了民族自决原则,承认了波兰等民族国家的独立③是建立在欧洲大国势力均衡基础上的④成立了旨在维护国际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解析】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互妥协达成共识,形成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秩序,也促使一些民族国家独立。但这一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欧洲大国势力均衡基础之上的,这是帝国主义国家分赃的重要前提,不是意义;④也是积极意义。因为国联的实质虽然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但它成立的宗旨毕竟是维护国际和平。故答案为D。【答案】D6.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殖民地及领地,于此次战争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国联认为最合适的途径是()A.民族自决B.集体安全C.维护和平D.“委任统治”【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实质上是把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实行殖民统治。【答案】D7.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民主化。这一民主化表现在()A.用集体缔约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之间的争端B.用集体提供安全保障的办法维护世界和平C.用召开国际会议的办法解决国际间的矛盾D.用集体威胁的办法遏制企图发动侵略的国家【解析】A、B均不能够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和解决国际争端,故不符合题意。C是维也纳体系形成以来,国际关系进步的重大表现。D表述不正确。【答案】C8.从整体发展角度看,巴黎和会上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的有益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决策是()A.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B.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欧洲建立新国家C.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倡导建立国际联盟D.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答案】C9.国际联盟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下列有关国际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总部设于日内瓦万国宫B.正式成立于巴黎和会召开期间C.“促进国际合作”是其宗旨D.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解析】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在巴黎和会结束之后,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宗旨是维护和平和集体安全,并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答案】B10.英美两国是盟友,有着特殊关系:共享基本价值观,几乎同文同宗。但在下列国际事务中,英美态度不一致的地方是()A.国际联盟领导权问题B.日本归还中国山东问题C.限制德国海军军备问题D.德国赔款问题【解析】英美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争夺世界霸权。【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德国政府要人表示:“谁签订和约就让谁的手烂掉。”只是在协约国再次进行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德国才不得不签订和约。和约刚刚签订,德国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材料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出于战争的需要,征用了埃及150多万人、2/3的牲畜和大量运输工具。战争结束后,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强烈反抗,爆发了反英起义,最终迫使英国有保留地承认埃及独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凡尔赛体系下的哪一矛盾?(2)材料二反映了凡尔赛体系下的哪一矛盾?(3)结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评价凡尔赛体系的作用。【答案】(1)凡尔赛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激化,并激起了德国的复仇主义情绪。(2)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3)积极作用: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国和平为目标的体系。在凡尔赛体系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消极作用:但该体系并未消除矛盾,反而使一些矛盾激化,故该体系是脆弱的、不稳固的。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材料二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经感到给予它的最大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种领土条件的改善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法]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材料三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1)结合材料一分析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2)联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上法国对德国的态度及目的。(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在制止战争侵略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答案】(1)①20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②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③完成工业革命以后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2)态度: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目的:建立欧洲大陆霸权。(3)原因:①国联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控,成为维护世界霸权的工具。②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苏联也被排斥在外。③体制弊端,“全体一致”原则,限制国联的行动能力。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1929年英、法、德工业生产状况:国别英法德工业平均增长速度3.2%7.1%9.4%——《世界近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劳合·乔治材料三《凡尔赛和约》刚刚签订,德国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历史学习精要》(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这与凡尔赛体系有什么关系。(2)结合材料二、三,你如何评价《凡尔赛和约》?(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凡尔赛体系的认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从凡尔赛体系带来的暂时和平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回答,稳定的秩序有利于经济发展。第(2)问要从《凡尔赛和约》产生的民族复仇情绪的消极方面总结。第(3)问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认识。【答案】(1)现象:1921~1929年,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关系:在凡尔赛体系下,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2)《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行严厉的惩罚和掠夺,激化了战败国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引起了德国民族复仇情绪的高涨。(3)凡尔赛体系在战后一段时间内维持了相对的和平局面,但由于体系内部矛盾重重,随着各国实力的变化、矛盾的发展,凡尔赛体系必然会崩溃。2.3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五国条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B.英国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C.日本的实力受到抑制D.海军军备竞赛平息【解析】《五国条约》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竞赛上的争夺,并不能真正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答案】D2.下列条约中涉及中国主权的是()①《凡尔赛和约》②《九国公约》③《四国条约》④《五国条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③④【解析】由条约内容和意义分析,《凡尔赛和约》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九国公约》把中国置于列强共同主宰之下,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没有涉及中国主权。【答案】C3.下列对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①美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有着重要利益②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实力的扩充,对美英构成威胁③美、英、日三国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④美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限制日本扩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一战后,美、英、日三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都有重要利益,成为这一地区的竞争主角,三国之间彼此都有矛盾、冲突。故正确选项为D。【答案】D4.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调整了美日两国在下列哪些问题上的利益冲突()①处罚和削弱战败国德国②控制国际联盟③争夺中国和太平洋地区④海军军备竞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的争夺和海军军备竞赛上,而①②主要是在巴黎和会上冲突的内容。在巴黎和会上日本没有资格争夺国联的控制权。【答案】B5.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某条约的签订使日本十分不满,日本人挖苦英国人说:“无论如何,你们已经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这一条约是()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C.《九国公约》D.《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日本十分不满”给英日同盟安排了一个“盛大的葬礼”可知原有的英日同盟被拆散,这正是《四国条约》的作用。【答案】A6.《五国条约》第十一条规定:“各缔约国保证不取得、不建造和不定造在主力舰和航空母舰以外、标准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战斗舰。”这一条款()A.明确限制了五国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B.旨在限制五国以外的国家的海军力量C.暂时缓解了列强在海军军备上的争夺D.给缔约国发展中小型战斗舰提供了依据【答案】D7.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B.奥斯曼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D.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词“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孔子、孟子”“转让”“侮辱”,可知D正确。【答案】D8.华盛顿会议上日本的地位有所上升,主要表现在()①《四国条约》使日本第一次处于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②《五国条约》规定英美的海军基地不得靠近日本海域③日本保留在山东部分特权④“门户开放”原则在中国得到实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④错误,“门户开放”政策使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受到了一定抑制。【答案】B9.华盛顿会议通过的《四国条约》抑制了日本,但日本认为自己也有收获,主要是()A.日本建立了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B.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列强的承认C.日本取得了对中国的独占权D.日本通过此条约获得了更多的权益【解析】A、C、D三项都不符合史实。【答案】B1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性因素是()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解析】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是综合国力即彼此的实力。一战后,之所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是在这一时期内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材料二日本政府对美国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为被告到会受审;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7月27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请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邀请中国参加这次会议的意图以及中国当即表示同意的原因。(3)材料二中所谓“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什么问题?(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这次会议的实质。【答案】(1)华盛顿会议。背景: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将注意力转向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有利条件,扩充它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对美英构成威胁;美英日三国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2)意图:利用中国人民反日情绪,对日本施加压力,迫使日本同意美国提议的限制军备计划;摆出支持中国的姿态骗取中国人民的信任。原因:巴黎和会未解决日本侵占山东的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存在矛盾,有利于中国解决主权问题。(3)指日本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和日本在华特权等。(4)实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亚太地区利益格局进行的重新划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会议上,日本正式放弃了它也许仍怀有的领土野心。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1922年2月6日),保证中国领土完整,重申“门户开放”原则。在这个会议上,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还签订了《四国条约》(1921年12月13日),通过这一条约,他们同意互相尊重各方在太平洋“岛屿领地”上的权利,通过协商解决今后的一切争端;此外,经过美国的积极调解,日本同意将山东归还给中国并从西伯利亚撤军;这两个诺言于1922年被履行。材料二在此期间,国际联盟调查团即李顿调查团已在团长李顿勋爵的领导下,在日本、中国和满洲收集证据。它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为了避免冒犯日本人,措辞很谨慎。它否认日本人的侵略是正当的自卫手段,谴责新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政权。但是,它没有命令日本撤军。相反,这份报告提出这样一种解决办法: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将满洲变成在中国主权范围内但又在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会议在哪些方面迫使“日本正式放弃了它也许仍怀有的领土野心”。(2)中日两国都对李顿调查团的报告表示了不满,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并据此评价国联这一机构。【答案】(1)《九国公约》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破灭;《四国条约》解散了英日同盟,日本失去了英国这一盟友;日本被迫归还中国山东主权。(2)原因:国联不承认日本对东北的占领和“伪满洲国”,导致日本方面的不满;国联没有让日本撤军,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意图将东北变成日本管辖下的自治国,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评价:国联实际是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并没有起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7年1月26日,日本外相召见英国驻日大使,说:“帝国政府就帝国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山东省及现在占领中的赤道以北德国诸岛向敌国政府提出请求时,期待英国政府支持,希望英国政府现在予以保证。”材料二1917年2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正式复函日本:“对于在和会之际日本提出德国在山东省的诸权利和德国在赤道以北诸岛屿的要求时希望得到支持和保证,英国政府在此表示欣然应诺之意。”同时“英国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在和会召开时,也以同样的精神欢迎英国对德国在赤道以南诸岛屿的要求”。请回答:(1)根据材料看出,当时英国、日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英日双方互相作出了怎样的承诺?(2)英国与日本的这种关系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关系:英日同盟关系。承诺:在未来召开的媾和会议中,英国支持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和取得太平洋赤道以北的原德属殖民地;日本支持英国获得赤道以南的原德属殖民地。(2)变化:华盛顿会议期间,《四国条约》签订,拆散了英日同盟。2.4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1925年签订的《洛迦诺公约》()①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②暂时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③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关系④是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解析】《洛迦诺公约》保证了德法和德比的边界,并提出通过国际仲裁解决国际争端,改善了法德关系,暂时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德国以平等的身份参加了会议,后来又成为国联行政院的常任理事国,标志着德国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又一次调整。【答案】A2.造成鲁尔危机的两个国家是()A.英国、法国B.法国、美国C.法国、比利时D.比利时、英国【解析】依据课本基本史实可知鲁尔危机是法国和比利时出兵鲁尔地区引起的。【答案】C3.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有些国家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有些国家”指()A.美国、日本、德国B.苏联、日本、德国C.日本、意大利、德国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程设计描述和功能
- 海底世界美术课程设计
- 中国雅士板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透水砖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4年中国法式鸭胸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蒸汽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自攻螺钉行业运行形势与投竞争策略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纺纱纸锥行业应用潜力与投资盈利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磷酸三钠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动态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硅氮烷产业前景动态及需求规模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燃气管网运行工施工环境保护详细措施培训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后巩固练习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卫生院请休假管理制度
- 靶向治疗的题目
- 2024年化学检验工(中级工)理论备考试题库及答案(汇总)
- 新版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设计
- 《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课件
- 古代辞章领略古代辞章的风华与韵味
-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学会反思教案
- 岗位风险排查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