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
1、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楼侧凹陷处直刺1.2寸或点刺出血咳嗽”咯血,,咽喉肿痛,胸部胀满;肘臂挛痛
2、列缺:槎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向上斜刺0.5寸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
3、少商:拇指末节梯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咽喉肿痛,发热;昏迷,癫狂;
4、商阳:食指末节楼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咽喉肿痛,齿痛,;热病,昏迷;手指麻木
5、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楼侧中点1头痛,齿痛咽喉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2发热,恶寒等外感疾病
3经闭,滞产等妇科疾病直刺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6、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直刺1.2寸1肩臂麻痛,上肢不遂;2腹胀,吐泻
7、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牌连线中点直刺1寸主治1手臂痹痛,上肢不遂2热病3高血压
8、肩鹘: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直刺1.5寸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爆疡;瘾疹
9、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唇沟中向内上方平刺或斜刺0.5寸鼻塞,,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
10、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直刺0.3-0.5寸目赤痛;口眼歪斜,胆道蛔虫症;头痛,眩晕
11、地仓: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交界处直刺0.5寸或向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眼睑瞄动,口角歪斜,流涎
12、下关:闭口取穴,额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牌状突前方直刺1寸耳聋,耳鸣,口眼歪斜,
13、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平刺0.5-0.8寸眩晕,头痛;目痛
14、天枢:脐中旁开2寸直刺1.015寸腹痛,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孕妇不可灸
15、犊鼻:屈膝,在膝部,骸骨与骸韧带外侧凹陷中斜刺1.5寸膝肿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病
16、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直刺L0-2.0寸胃痛,呕吐,头晕,心悸喘咳痰多下肢痿痹
17、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直刺1.5寸咳嗽,痰多,哮喘癫狂;下肢痿痹
18、内庭:在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直刺0.5寸齿痛,目赤肿痛;足背肿痛,水肿
19、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踝下缘凹陷处直刺L0-2.0寸腹胀,水肿,小便不利
20、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骸骨内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直刺1寸月经不调,湿疹,丹毒
21、通里:尺侧腕屈肌腱梯侧缘,腕横纹上1寸直刺0.3-0.5寸舌强不语;心悸怔忡;腕臂痛
22、神门:尺侧腕屈肌腱槎侧凹陷处直刺0.5寸失眠健忘,痴呆,癫狂;心痛,心烦,惊悸
23、后溪:第5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5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直刺0.5寸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及手指挛急
24、听宫: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张口直刺0.5-1寸耳聋,耳鸣,齿痛;癫狂
25、风门:T2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26、肺俞:T3棘突下旁开1.5寸斜刺0.5-0.8寸咳嗽,气喘,咳血骨蒸潮热,盗汗
27、胃俞:T12棘突下旁开1.5寸直刺0.5-1.0寸胸胁痛,胃脱痛,腹胀,呕吐,肠鸣
28、肾俞:L2棘突下旁开1.5寸直刺0.5-1寸遗精,阳萎,,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腰痛,耳鸣,耳聋,
29、委中:月国横纹中央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腰痛,下肢痿痹;丹毒,瘾疹
30、秩边:舐管裂孔旁开3寸直刺1.5-3寸腰腿痛,下肢痿痹,大小便不利,阴痛,痔疾
31、承山: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肌腹下出现交角处直刺1-2寸不宜做过强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腰背病,腿痛转筋,
便秘
32、昆仑:跟腱与外踝之间凹陷处直刺0.5-0.8寸头痛,项强,腰痛,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33、至阴: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浅刺0.1-0.5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胎位不正,难产;头痛,鼻塞,
34、涌泉: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直刺1寸眩晕,癫疾,小儿惊风,失眠;便秘,;咽喉痛,足心热
35、太溪: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直刺0.5寸耳聋,耳鸣,咽痛,齿痛,失眠;咳喘,月经不调腰脊痛,内踝肿痛
36、内关:掌长肌腱与税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直刺0.5-1寸心痛,心悸,胸闷喟痛,呕吐,眩晕,偏头痛;肘臂挛痛
37、外关:前臂背侧,阳池上2寸,楼尺骨之间直刺1寸热病,头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胸胁痛,上肢痿痹
38>支沟:前臂背侧,阳池上3寸,梗尺骨之间直刺1寸耳聋,耳鸣,胁肋痛,落枕,便秘,热病
39、翳风:耳垂后方,下颌角与乳突之间凹陷中直刺1寸耳聋耳鸣□眼歪斜牙关紧闭
40、角孙: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平刺0.3-0.5寸目翳,齿痛,项强,偏头痛
41、风池:在项部,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向鼻尖方向斜刺0.8-L2寸头痛,眩晕,,耳鸣;热病,感冒,颈项强
痛
42、环跳: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舐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直刺2-3寸腰腿痛,半身不遂,下肢痿
痹
43、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直刺1寸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胁肋痛,黄疸;小儿惊风
44、悬钟: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直刺0.5-0.8寸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痔疾,便秘;下肢痿痹,
45、太冲:在足背,足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凹陷中直刺0.5-1寸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月经不调,遗尿;小儿惊风,,胁痛,下肢痿
痹
46、中极:前正中线脐下4寸直刺1.5寸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
47、关元:前正中线脐下3寸直刺1-2寸中风脱症,虚劳羸瘦,少腹疼痛,小便不利,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
48、中皖:前正中线脐上4寸直刺1.5寸胃院痛,腹胀,,黄疸,失眠,癫痫
49、气海:前正中线脐下1.5寸直刺1-2寸腹痛,便秘,遗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虚惫羸瘦,四肢乏力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50、神阙:脐中禁刺中风虚脱,腹痛,脱肛,久泻,便秘
51、腰阳关:L4-5直刺0.5-1寸腰舐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
52、命门:L2-3直刺0.5-1寸虚损腰痛,下肢痿痹,遗尿,尿频,泄泻,遗精,
53、大椎:C7-T1斜刺0.5-1寸热病,咳嗽,项强,肩背痛,感冒,风疹
54、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平刺0.5-0.8寸头痛,眩晕,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狂,痫证,脱肛,痔疾,
55、神庭:头部中线入前发际0.5寸平刺0.3-0.5寸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蚂,癫狂,痫证
56、水沟:人中沟上中1/3交点处向上斜刺0.305寸昏迷,晕厥,,鼻塞,鼻蚂,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挫闪腰疼
57、太阳:在颍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偏正头痛,三叉神经痛,
目赤肿痛
58、印堂:在前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头痛,头晕,三叉神经痛,鼻炎,目赤肿痛,
59、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直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昏迷,休克,中暑,咽喉炎,胃肠炎,
高血压,手指麻木
60、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后缘直刺1.015寸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小便不利;肠鸣腹胀;失眠;孕妇禁
针
61孔最: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主治:咳嗽,咯血,肘臂疼痛。直刺:1寸。
62鱼际:第一掌骨中点槎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咳嗽,咯血,小儿疳积。直刺0.5寸
63梁丘:屈膝,在骼前上棘与骸骨外上缘连线上,骸骨外上缘上2寸。主治:1急性胃病2膝肿痛
64条口:上巨虚穴下2寸。主治:下肢痿痹,肩臂痛,脱腹疼痛
65丰隆: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崎外2横指处。主治:头痛癫狂咳嗽痰多直刺:1-1.5寸
66公孙: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主治:胃痛呕吐,心烦失眠,逆气里急直刺0.6-1.2寸
67地机: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主治:痛经,崩漏,腹痛腹泻,小便不利直刺:1-2寸
68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主治:肩胛疼痛,气喘直刺0.5-1寸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69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骸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张口,直刺1-L5寸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
张口姿势。
70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L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主治:后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直刺0.5寸不可向
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71膈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主治:呕吐呃逆,贫血,瘾疹斜刺0.5-0.8寸
72大肠俞:第4要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腰腿痛,腹胀腹泻直刺0.8-L2寸
73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主治:头痛,口眼歪斜,呃逆。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禁灸
74次髅:第2舐后孔,约当骼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遗精直刺:1-1.5寸
75申脉:外踝直下方凹陷中。主治:头痛,癫狂,腰腿痛直刺:0.3-0.5寸
76照海: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主治:失眠,咽喉干燥,月经不调直刺0.8寸
77大陵: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楼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直刺:0.5寸
78中冲:中指尖端的中央。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等急症。浅刺0.1寸。
79肩井:肩上,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主治:颈项强痛,上肢不遂,难产等直刺0.5寸。内有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80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胸胁胀痛,呕吐,乳痈等斜刺或平刺0.5寸,不可深刺,以
免伤及内脏。
81膻中: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主治:咳嗽,气喘,胸闷,产后乳少.平刺0.5寸
82四神聪: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主治:头痛,失眠,目疾等平刺0.5寸
83定喘: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主治:哮喘咳嗽,肩背痛.直刺0.5寸
84夹脊: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直刺0.5寸
针灸的刺法及角度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垂直刺入。大部分穴位可用。
斜刺针身与皮肤呈45度角左右刺入。肌肉较薄,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时用。
平刺针身与皮肤呈15度角左右刺入。用于皮薄肉少的部位。
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法。
拇指捻转时,补法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用力为主。泻法以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用力为主。
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发。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为泻法。
徐疾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慢慢出针为泻法。
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反之,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压为泻法。
平补平泻法进针得气气后施行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
断针的处理:嘱患者切勿变更原有的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镜子将针起出,若断
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锲用左手拇食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残端暴露体外,右手持镒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
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针。
弯针现象处理:系轻微弯曲,不得再行提插捻转,应慢慢地将针退出;弯曲角度过大时,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因患者改
变体位所致,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拨针。
滞针的处理: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痛的现象。若病人精神紧张,
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腌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
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晕针的处理: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
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髅、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
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血肿的处理: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青紫色。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
若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影响到活动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在作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按揉,以促进局部淤血消散吸收。
气胸的处理: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不畅。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唇甲发绡,出汗,血压下降。小量气胸多无明显
症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于1-2周内自行吸收,酌情用镇咳,镇痛药物,大量气胸需外科处理。
针灸急症的应用
1晕厥治则苏厥醒神取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操作:水沟,中冲用泻法涌泉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用补法。
2虚脱治则回阳固脱,苏厥救逆取穴素髅水沟内关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并灸(艾柱直接灸,每次选2-3穴,用中等艾
柱灸至脉回汗收为止)
3抽搐治则熄风定惊取穴百会印堂人中合谷太冲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4胆道蛔虫症治则解痉利胆,驱蛔止痛取穴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院阳陵泉操作:毫针刺用泻法每次留针
1-2小时。
5肾绞痛治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取穴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6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取穴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7心绞痛治则通阳行气,活血止痛取穴心俞厥阴俞内关憎中操作:毫针刺用平补平泻法,背俞穴向脊柱斜刺,余穴以'气
至病所'手法使针感上传至前胸。
8急性腰扭伤治则除湿散寒,补益肾气取穴肾俞腰眼委中阿是穴操作:毫针刺根据病情虚实,酌情使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法,或加艾灸,或拔火罐,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9呕吐治则和胃降逆,行气止呕取穴中皖内关足三里操作:毫针刺,补虚泻实,或先泻其邪以止呕,再补其正,虚寒者
可加艾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内关,中院用泻法。呕吐发作时,可在内关穴
行强刺激并持续运针1-3分钟。
10高热治则清泻风热取穴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十宣井穴点刺出血,大椎穴刺络拔罐放血。
11牙痛治则疏风清热,通络止痛取穴合谷颊车下关毫针刺,主穴用泻法,循经远取可用左右交叉刺,合谷针1-3分钟。
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12外感头痛治则去风散寒,化湿通络取穴百会太阳风池合谷操作:毫针刺用泻法。风寒可配合灸法,每日1次,每次
留针20-30分钟,10刺为一疗程。
13内伤头痛
一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滋水涵木取穴百会风池太溪太冲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二肾虚头痛证滋阴补肾取穴百会肾俞太溪悬钟操作:毫针刺用补法
三血虚头痛益气养血,活络止痛取穴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操作:毫针刺用补法
四痰浊头痛健脾涤痰,降逆止痛取穴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五瘀血头痛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取穴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操作:毫针刺用泻法
14偏头疼疏泄肝胆,通络止痛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角孙操作: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并先刺,行
较强刺激的泻法。诸穴均用泻法。
15中风中经络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取穴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
啄灸法,以眼球湿润为佳,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度角,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极泉,在原穴位
置下2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
有抽动感,余穴按补虚泻实法操作。
中脏腑闭证治则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取穴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隆脱证治则回阳固脱关元,气
海,神阙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向上斜刺用泻法或用雀啄灸法,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关元,气海用大艾柱灸法,深
阙穴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
16落枕治法:舒经通络,活血止痛.取穴: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先刺远端穴落枕,后溪,悬钟,持续捻
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项,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局部腌穴,可加艾灸或点刺出血.
17哮喘实证,治法,怯邪肃肺,化痰平喘取穴列缺尺泽膻中肺俞定喘操作:毫针刺用泻法。风寒者可用合用灸法,
定喘穴可刺络拔罐。虚证,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取穴肺俞肾俞膏肓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操作:定喘穴可刺络拔
罐,余穴用毫针补法。
18泻泄治法,除湿导泻,通调腑气取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操作:毫针刺泻法。
19痛经实证,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取穴三阴交中极次醪操作:毫针刺用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虚证治法,调
补气血,温养冲任取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操作:毫针补法,可加用灸法。
诊脉选指布指
医生和病人同侧而坐,以左手切病人的右手脉,以右手按其左手。先用中指定关(楼骨茎突为标记,内侧部位即为关),食指按
关前的寸脉,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尖和指腹交界处的指目按触脉体。布指疏密合适,要和病人的
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多用一指定关法诊脉,
三棱针法-操作方法
一点刺法(peckneedling)
针刺前,在预定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继之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
碘,针刺时左手拇、食、中指捏紧补刺部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3-5毫米,对准以消
毒部位,刺入3-5毫米深,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点刺多用于指、趾末端的十宣、十二井穴和耳尖及头面部的攒竹、上星、太阳等穴。
二刺络法
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针刺部位上端,然后迅速消毒。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被针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针刺部位的静脉,
刺入脉中2-3毫米,立即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后,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当出血时,也要轻轻按压静脉搏上端,
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此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
三挑刺法(picking-needling)
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捏起皮肤,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1-2毫米,随即将针身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
或少量粘液。也有再刺入5毫米左右深,将针身倾斜并使针尖轻轻挑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
挑刺法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皮肤针操作方法
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这样
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
叩刺的强度分轻、中、重三种,可根据不同体质、部位或病症进行选择。
(1)轻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仅使皮肤略有潮红。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者,头面部及虚症或病程较长的慢性病。
(2)中刺激:用略重的腕力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但不出血。适于治疗一般常见病。
(1)重刺激:腕力重,针具高抬,节奏略慢进行叩刺,局部皮肤明显潮红并有微量出血。多用于体质壮实者、局部压痛明
显以及背、肩、臀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根据刺激强度和病情,皮肤针治疗可每日或隔日1次,以10〜20次为一疗程
请演示针灸时进针的一般操作方法?
一般右手持针,称为“剌手”;左手辅助,称为“押手”。剌手的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提毛笔,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
尖剌入皮肤,再捻转剌向深层。押手主要是固定穴位,减少进针时疼痛,以及使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
指切进针法
①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在穴位旁②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腌穴;③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
①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脸穴的皮肤表面;②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入胸穴;
③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请演示针剌刮柄法的操作方法?
针剌刮柄法:针剌入胸穴一定深度后,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上而下的频频刮动针柄的
方法,以增强针感
针刺循法:针刺后沿穴位所在经络,循按或叩打
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本法可促使针下得
气,增强针刺感应。
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
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循法:是医者用手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胸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针刺不得气时,可用循法催气。此法能推动气血,
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
头部行针的操作方法:1进针根据病情选择部位后,局部消毒,使针尖与皮肤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
到达帽状腱膜下层时,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将针刺到穴位的长度后行针2行针头针行针只捻转,不提插,捻转时
用拇指掌侧面和食指梯侧面夹持针柄,每分钟200次。3起针出针时要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
留罐法:1选择部位2用镜子夹1-3个95%的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1-3圈抽出,迅速将罐叩于应拔部位310-15分钟起罐4
起罐时先用左手握住火罐,右手拇指在罐口旁边按压下,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走罐法的操作: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生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
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淤血时将罐起下。
瘢痕灸又名化脓灸
施灸时先将所灸腌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腌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
时可用手在施灸胸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
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
艾条温和灸
①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
②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③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
离,防止烫伤,临床应用广泛,适应于一切灸法主治病症。
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肺穴部位或患处,再
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
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柱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
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回旋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雀啄灸
①根据病症选择施灸部位;②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③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另外也可左右移动或反复
旋转施灸。④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每穴灸5分钟。多用于昏厥急救、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此法热感较强,注意防
止烧伤皮肤。
闪火拔罐法
①暴露应拔罐的部位;②准备好相应物品;镜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③用镜子夹住酒精棉球一个,将火点燃,使火
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燃烧棉球不可触及罐口)。
滚法:侧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去治疗部位,肘关节微屈,靠前臂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
位上。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掌指关节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伸直前臂旋转及腕关节屈伸。要点:1侧滚法操作
时要求肘关节微屈,立滚法要求肘关节伸直。2着力部位似球形3着力部位吸附于治疗部位上,避免往返拖动4侧滚法的滚动幅
度在120°左右,立滚法滚动幅度在60°5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要协调一致6往返持续用力。
一指禅推法:指端一指禅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
部位上,要求,沉肩,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垂肘,肘部自然下垂。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掌虚,半握拳。指实,着力部位
要吸定在治疗部位上。紧推,摆动的频率稍快,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个治疗点是应缓慢移动。
偏峰一指禅推法:以拇指偏峰着力于施术部位。
揉法: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3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
力于治疗部位上。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要点: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环旋揉动,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
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压力均匀,动作协调有节律,揉动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摩法:1掌摩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顺序,胃脱部,上腹部,脐部,小腹部,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
左下腹。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附着在治疗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要点,1上肢及腕掌放松,
轻放于治疗部位2前臂带动腕及着力部位做环旋运动3动作缓和协调4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推法:1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多用于背部,胸腹部,季肋
部,下肢部。2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治疗部位上,本法用于肌腱及腱鞘部位。3肘推法,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用于脊柱两侧。
3拇指分推法:两手拇指的槎侧置于前额部位,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要点:1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轻而不
浮,重而不滞2应参考经络走行方向及血液运行方向推动3速度要均匀4掌推法操作时应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按法:掌按法,以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垂直向下按压。本法多于其他手法结合应用,如与揉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揉,与摩法结
合应用称为按摩。要点:操作时应逐渐用力,垂直向下用力。
拿法
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要点:1前臂放松,手掌空虚2捏拿方向
与肌腹垂直3动作要有连贯性4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5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捏拿肌腹,指间关节不动。
股骨干骨折夹板固定
中指揉下魔穴的操作:以掌、指的某一部位在体表施术上作轻柔灵活的上下、左右或环旋揉动,称为揉法。指揉法:指端操
作要点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
调且有节律。;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适应症胃院痛、便秘、泻泄、瘾闭、头痛、软组织挫伤、颈椎病、小
儿斜颈、小儿遗尿等
拍法和理指法的操作方法
拍法: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处3〜5遍。
理指法:一手食、中指屈击呈钩状,挟住患者手指的两侧,自根部往指尖部进行滑利捋扯动作。
擦法和推法的操作方法
擦法:用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后小鱼际附着于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磨擦。
推法:用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连环运动。
指摩法的操作一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附着在治疗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某些穴
位。
请演示针灸中不慎针身断裂残留在患者体内如何处理?
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乱动,以防断端向肌肉深层陷入。如断端还在体外,可用手指或摄子取出;如断端与皮肤相平,可挤压
针孔两旁,便断端暴露体外,用摄子取出;如针身完全陷入肌肉,应在X线下定位,用外科手术取出。
请演示并简述针灸时出现弯针现象如何处理。
如系轻微弯曲,不得再行提插捻转,应慢慢地将针退出;弯曲角度过大时,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因患者改变体位所致,
应嘱患者恢复原来的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拨针。
请演示小儿推拿捏脊法的操作方法
捏脊法:用拇指楼侧缘顶住皮肤,食指和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或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楼
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斜飞脉和反关脉的切诊位置,二者是否属病脉?
斜飞脉: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反关脉:脉象出现在寸口的背侧。二者是楼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病脉。
舌苔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白腻苔主何证?黄腻苔主何证?
①舌苔的望诊包括苔色和苔质;②白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等证。③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食积热腐等证
舌体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瘀斑主何证?
①舌体的望诊包括舌色、舌的形质、动态及舌下络脉;②舌瘀班主血瘀证等。
舌体的形质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胖大有齿痕主何证?
①舌体形质望诊主要包括荣枯、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方面特征;②舌胖大有齿痕主气虚、阳虚湿盛等证。
如何望舌体?
①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③伸舌姿势:自然地伸舌于口外,舌体放松,舌面
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④望舌质部位顺序:先舌尖、舌侧、舌根;⑤望舌形、老嫩、胖瘦裂纹、齿痕、芒刺
何望舌下脉络?
①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③伸舌姿势:病人先张口,舌体向上颗方向翘起,
舌尖轻抵上颗,舌体自然松弛,舌下脉络暴露;④望形状:粗大、细小、弯曲、怒张、珠节等⑤望颜色:淡红、紫红、青紫、
暗红等
如何按虚里?: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恻或对面;②暴露胸部;③按部位: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心尖横动处;
④感觉动气的强弱;⑤感觉动气的至数和聚散。
按肌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热:了解人体阴阳的胜衰,表里虚实和邪气轻重;久按热反轻,热在表。久按热反甚,为热在里②润燥滑
涩:了解人体汗出,气血津液盈亏情况;③疼痛:虚实;④肿胀:水肿(按之凹陷,不能即起为水肿)及气肿(即起为气肿);
⑤疮疡:判断证之阴阳。
如何按手足?其内容有那些?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对面或右侧;②充分暴露病人的手足;③触摸冷热,查寒热虚实及表里顺逆;④比较诊
法:手足心与手足背,手心与上额等;⑤有无水肿与气肿或按小儿手指:指尖、中指。
按手足的意义
1推测疾病的寒热属性患者手足具冷多为阳虚寒盛,手足俱热多为阳盛热炽。热证见手足热者为顺证.热证见手足逆冷,为逆侯,
是真热假寒证2辨别外感或内伤证患者手足背热盛,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盛,多为内伤发热.额上热甚于手心者,属表热.手
心热甚于额上者,属里热③测知阳气的存亡重症患者若手足温知阳气尚存,积极治疗病可愈。若手足厥冷,预后不佳。
寸口脉诊的操作。
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面垫上脉枕;②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
手按病人左手。③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接着以食指取寸脉,无名指取尺脉;④三指应取弓形,指头齐平,以
指腹按触脉体;⑤分轻、中、重三种力量切脉。
肺跨与肺痿的鉴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跨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
痿。肺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跨并不等于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痍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流延等症,
即已转属肺痿。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延沫为主,而肺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主。
消渴与瘦病的鉴别:瘦病中的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
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瘦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
多尿,尿甜等症。
胃痛与腹痛鉴别:腹痛是以胃腕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院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
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也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
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鉴别。
中风与痫证的鉴别?中风与痫证均有猝然昏扑之症,但痫证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延沫或有异常叫声,醒后如
常人,四肢活动无异常。中风患者昏仆倒地,其神昏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难以自行苏醒,需及时治疗方可逐渐清醒,伴有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
何谓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近一步发展,证见心痛剧烈,甚者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
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阳黄,阴黄,急黄的鉴别: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玄数。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
病势缓,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晨迟。急黄为阴黄之重症,病情急剧,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危象。
泄泻于痢疾的鉴别:两者病变都在肠,症候都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特征。不同的是,泄泻大便次数多,大便中不夹有脓
血,无里急后重。痢疾以大便次数多,排出不畅,腹痛,里急后重,便中夹有脓血为特征。
哮证与喘证鉴别:二者都是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但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
立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尿血与血淋的鉴别:两者均可见血随尿出,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其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滴沥刺痛为血淋。
惊悸与怔神的鉴别?惊悸发病常与情绪有关,呈阵发性,病来速,病情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神多由
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病来虽渐,病情重。
中风脱证与闭证的鉴别?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
脉微欲绝。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急,病势剧,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
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常有饮食劳倦,房室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起病慢,病势缓,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
处固定,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止。
咳嗽肝火犯肺:病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治法:清肺泄肝,顺气降火。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药:桑白皮、地骨
皮、黄苓、山桅、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甘草、苏子、竹茹、枇杷叶
上消的主症,治法,方药?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夹红,苔薄黄,脉洪数。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
渴方
胃痛饮食停滞的主症,治法,方药?胃痛,脱腹胀满,暧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呕吐或矢气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
苔厚腻,脉滑。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保和丸
中风气虚血瘀的主症,治法,方药?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治,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胸痹心血瘀阻的主症,治法,方药?心胸疼痛,痛有定处,如刺如绞,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引肩背,伴胸
闷劳累后加重,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脉玄涩。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胸痹痰浊闭阻的主症,治法,方药?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或加重,伴乏力,纳呆,
便澹,呕吐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苔浊腻,脉滑。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方:瓜萎短白半夏汤加减
风寒,风热感冒的治法,方药?风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饮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
六郁?气,血,火,湿,食,痰六郁。
肾虚腰痛的主症,治法,方药?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
肾阴虚,滋补肾阴,濡养筋脉左归丸肾阳虚,补肾壮阳,温煦经脉方:右归丸
吐血三要法?行血,补肝,降气。
热淋的主症,治法,方药?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腰痛,便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清热利湿通淋方:八正散
风水泛滥水肿的主症,治法,方药?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长年度考核的个人总结范文(3篇)
- 珠宝行业工作计划6篇
- 高中技术《第二章流程与设计》单元检测
- 有关辅导员开学的讲话稿范文(3篇)
-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二7类选择题技法专项训练技法2直选法含答案
- 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 综合检测
- 第二十六章 解直角三角形 综合检测
-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 2024-2025中山市共进联盟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 尿管滑脱不良事件分析
- 临床试验方案偏离处理流程
- 盘扣脚手架搭设方案及交底
- JTT327-2016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定量化学分析实验室的整理、整顿、清扫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美容营养学》课件-第八章 第二节 美胸丰胸营养与膳食
- 爱国卫生工作培训课件
- 与某地政府医疗领域合作框架协议
- 外卖骑手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