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最新国学名著读后感
国学名著读后感1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举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久做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慢慢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知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学校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才智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出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常的日常生活,让中学校生更简单理解,便利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省,不要浪费铺张。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训练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学问才能,增加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行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当独立自强。《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国学名著读后感2自从接触了国学经典,我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我经常不听妈妈的话,惹妈妈生气。但是,学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了平常要孝敬父母,敬重长辈。我还知道了做哥哥姐姐的,要疼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敬重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谐相处,父母也就欢乐轻松了。在这姊妹和谐当中就存在孝道。瞧,我懂得东西还不少吧!不光是《弟子规》让我学到了许多的学问,《论语》也不例外。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理解了这段话的意思:学了学问以后,根据肯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开心吗?有伴侣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兴奋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这不就是君子吗?我不光读懂了这些,我还读懂了只读书学习,而不思索问题,就会迷惑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怀疑而不能确定。看,我读懂的东西还不少吧!这都是国学经典关心了我。国学名著读后感3高校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高校》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训练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知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知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由于他的训练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需要留意的是,我们读《高校》时绝不能把“高校”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训练的“学校”“中学”“高校”的“高校”。《高校》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高校》是讨论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阅历教训无不证明《高校》叙述的道理特别精确。哪个胜利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从胜利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觉,凡胜利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高校》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理想,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抱负,仔细学习和研读一下“四书五经”,并根据《高校》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收到《国学常识》一书也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放假外出,书评也就提交的有些晚了。说实话,《国学常识》一书并没有看完,里面的东西太多,包含的学问太杂,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本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中讲到了许多典故,习俗的来源,每个里面都包含这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职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礼俗、衣食住行、体育消遣、哲学宗教、语言文学、书画艺术、戏曲曲艺、建筑园林、中华医药等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问题可以毫不费劲的在其中找到答案。但是,我想说的却是,这些文化,现在知道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人会关注呢,社会是进步了,我们的学问面再不断扩展,不断的在接受新的学问,可是对于我们的传统,我们却始终在忽视,茶道起源于中国,而现在却流行于日本,韩国也在申请中秋节,而中国人在干什么,在过圣诞,过2.14,我并不反对洋节,但是在过洋节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莫非就要丢掉吗,你问问现在的80,90后,100%知道2月14情人节,但对于七夕知道的就估量不多了吧。当然这似乎与本书无关,但至少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学问是很缺乏的,是该补补的时候了。国学名著读后感4我们今日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毕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猎取心灵欢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老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醉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恳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伴侣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伴侣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假如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许多贤德的伴侣为欢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欢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白,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当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老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由于种种缘由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老师担当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同学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将来,必需赐予同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训练同学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老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老师必需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孔子在训练同学的过程中,强调同学应当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由于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视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同学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总之,孔子认为学文可以涵养完善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美妙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气。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今日要仔细总结和借鉴。一是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同学以学问,更要留意培育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老师的职责。二是老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说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意,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厌倦。纵观《论语》全篇,孔子这里的诲人不仅指教导他人以学问,还包括教导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作为训练先祖的孔子,可谓教书育人的典范,孔子从而立之年开头教授同学,而且长久不渝,终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是中国训练史上的佳话,也是世界训练史上的奇迹。孔子的训练事业获得了极大的胜利,除了他的“诲人不倦”的态度,还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训练方面,孔子最宏大的口号是“有教无类”,它打破了阶级的差别,年龄、贫富、贵贱等界限,同学中长幼老少者有之,富贵贫贱者有之,但孔子却把他们调教得各有专长,各有成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师生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没有由于困厄而变心从俗,这是特别难能珍贵的。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场景,令人感动,对于我们很受启发。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们坦诚自然交谈,孔子启发他们:“如惑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于是很自然地说出真心话来。子路鲁莽率直,公西华谨慎持重,曾皙潇洒悠闲,无不显示了个人不同的才性、理想和愿望,孔子于是据此对他们做恰切的指导。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要有终生从教(至少是从教期间)无怨无恨无悔无倦,布满激情,始终如一,喜爱训练的情感。二是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同学,不分城乡、干群、贫富,男女等因素,对他们的态度要一样。三是教法要敏捷,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做到详细状况详细分析,包括表扬、批判、要求等,否则,难以收到抱负的效果,甚至产生师生隔阂,仇恨的心理。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判同学要讲辩证法》,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四、修己治人,仁爱至上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括。“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抱负。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详细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尊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简单调遣别人。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许多,但就老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可见,孔子仁德思想的深远影响。一是老师不行培育“巧言令色”者,而要培育有独立共性,执着追求,宽容他人,忠于祖国,有益社会的人。二是老师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对他人要“尊敬”,只有尊敬地对待他人,才能少生冲突和误会,甚至纠纷,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才能保持充足的精力思索自己该思索的问题,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老师要诚信做人,“信则人仁焉”。老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要求老师要为人师表,因此,老师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肯定要讲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影响力,号召力,有损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长、同学打交道时,事先肯定要仔细思索,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诺,已承诺的要准时按要求兑现,包括我们对同学的奖惩,对同学的要求等。四是老师对同学的态度要慈善,“惠则足以使人”,慈善,在我看来,就是关怀、关爱、关怀同学,这种关怀、关爱应当是全面的,不仅是学习方面,还有生活方面,情感思想方面,不仅是大事情,而应当体现在微小处。有老师埋怨,同学不听话,不好管,我们应当反思自己,赐予了他们多少爱,多少关怀,不然,怎么不能“足以使人”呢?五是对待家长和同学要宽容,老师观念要转变,不能居高临下地要求和训斥家长和同学。首先要知道,没有了同学,老师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了,存在的老师也就没有意义了,再者,我们要换位思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作为家长的时候接受其他老师“训练”时的心情是不是很好。第三,我们的同学都是未成年人,考虑问题不行能每一件都很成熟,既使是成年人也不行能做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发觉同学缺点和错误时,要有宽容的态度,善意地指出并引导他们改正,日后他会终身不忘,感谢不尽,尤其是不能以当年老师“训练”我们的错误方法去训练自己的同学,更不行以野蛮的“出于好心”的违法方法去训练同学。这样只能是“不得众”,甚至是断送自己。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训练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讨论《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日的训练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久的孔子。我们作为老师,由于孔子而骄傲。老师的工作平凡,老师的职业崇高,老师的责任重大,老师的使命光荣,老师的酬劳微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东新区河道清淤施工方案
-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听评课记录5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听课评课记录(2课时 )
- 新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4反比例函数》听评课记录23
- 劳务合同范本2020简易版
-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西师大版(含答案)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听课评课记录1
- 2025年度物联网技术应用合同协议样本
- 苏科版九年级数学听评课记录:第30讲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 2025年度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协议范本
- 2024人形机器人产业半年研究报告
- 【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及司法认定问题浅析10000字(论文)】
- 市政管网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购买演唱会门票的合同模板
- 顶管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标准
- 【基于现金流的企业财务风险探究文献综述4100字】
- TD/T 1036-201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正式版)
- 安全警示教育的会议记录内容
- 燃烧爆炸理论及应用 课件 第1-3章 绪论、燃烧及其灾害、物质的燃烧
- 装饰装修施工新工艺
- 事业单位网络安全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