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必刷卷01(成都专用)(原卷版)_第1页
信息必刷卷01(成都专用)(原卷版)_第2页
信息必刷卷01(成都专用)(原卷版)_第3页
信息必刷卷01(成都专用)(原卷版)_第4页
信息必刷卷01(成都专用)(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绝密★启用前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1(成都专用)2024年成都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和内容延续2023中考考查形式。分为AB卷,A卷100分,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包括字音、字形、成语、病句、课内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内容理解),每题3分,共24分。非选择题包括名句名篇默写6分,文本组合阅读10分,作文60分。B卷50分,包括课外古代诗歌鉴赏4分,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名著阅读4分,现代文阅读18分,以及语言运用12分。2024成都中考语文命题趋势:(A卷)题1:字音选择题。选择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每个选项由两个词语和一个成语组成,内容出自课内读读写写和易读错的字。题2:字形选择题。选择句子中书写全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由四句出自课内的句子组成,均为现代文篇目。考查在特定语境下,字词的使用。题3:成语使用选择题。选择成语在语段或语句中使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成语运用常见的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褒贬误用、不合语境、前后矛盾、语义重复、谦敬错位等。题4:病句选择题。要求辨析所给语句或语段,选出没有或有语病的一项。材料以当下社会热点及成都地域信息为主。所给材料涉及的错误类型均不重复。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题5—8:课内文言文单篇或组合阅读。考查重点实词(注意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翻译、内容理解选择题。题9:考查课内要求背诵的古诗词曲、文言文名句默写。均为直接默写,2个小题。小题(1),补写上句或下句,三选二作答,一般由文言文名句、词曲名句和古诗名句构成;小题(2)按要求默写整首绝句。题10—12:2021年以前A卷现代文阅读为单篇文本阅读,以课外说明文与课外议论文交替考查。自2021年开始,由单篇变成了一个主题下的“说明+议论”的组合文本阅读。预计2024延续2023年组合文本阅读的形式设题。回溯近三年的中考真题,我们会发现一些相似点:①甲、乙两文归属同一主题,只是文体不同:一篇为说明文,一篇为议论文。②第一道题都需要结合两篇文本进行信息的筛选与概括。③第二道题都结合两篇文本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行分析。④第三道题都紧扣文本内容对两篇文本进行分析或整合。题13:作文。纵观近十年成都中考,作文保持以记叙文为主要写作方向。从命题立意角度看,以感悟亲情、关注生命成长为主。主要形式是材料+命题或半命题。(B卷)题1、2:诗歌鉴赏。成都中考诗歌鉴赏考查形式以简答为主,偶有选择题型,且第2题多链接课内诗歌进行对比阅读。从体裁看,以七言绝句为主,兼有五言律诗及宋词;从内容看,多选择四川籍或在四川生活、游历过的诗人,内容多具成都地域特点。题3—5:成都中考课外文言文一般考查: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涵盖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②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倒装句和省略句式是成都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重要考点,答题时要能迁移课内知识)。③简要分析文章在写作手法、内容上的作用。④归纳文言文的内容要点,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并作出评价。另外,题5在对文章内容进行考查时,常常会与课内文言文中的某些内容进行勾连或比较。题6、7:主要考查初中必读十二本名著,多是选择、判断和简答的形式,4分。近几年以考查名著信息匹配、人物形象评析与内容理解为主,前几年偶见小文段阅读。题8—11:课外文学类文本阅读。以小说和散文为主。题量稳定在4题,分值18分,考点灵活,题型以简答为主,注重启迪与拓展学生的思维。常考考点:内容理解概括、词语理解与赏析、句子理解与赏析、段落作用、文章写作手法、人物形象分析、描写方法及作用、记叙顺序及作用、标题含义及作用、文章主旨探究,等等。题12:语言运用。在考查形式上,本考点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信息材料以社会热点、生活实际、传统文化、学习经验为重点,现实情境性强;考查题型涉及语文实践活动、材料整合探究、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概括、日常口语交际。仿写、语句的衔接与连贯等。常见题型有:①信息提取:根据材料,对语段的主要信息进行提取与概括或整合探究材料内容,写出结论。②仿写句子:根据题日要求和给出的示例,对示例进行仿写。③文段补写:参照所给文段材料的内容,对空缺处进行补充,做到语意连贯。④实用文体:拟写宣传标语、开场白、串词、结束语等实用文体。⑤图文转换:对给出的图案、图画、图表的内容进行分析或阐述含义。⑥口语交际:采访、建议、劝说、辩论、转述等。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怡情(yí) 恣睢(jū) 乳臭未干(xiù)B.蜗行(wō) 栈桥(zhàn) 闻名遐迩(xiá)C.忌讳(huì) 嗔视(chēn) 拈轻怕重(niān)D.诡谲(jué) 聒噪(guō) 慷慨激昂(kǎi)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落日的余辉照在它巨大的翅膀底部,就像夜空因为星星而发光一般。B.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C.布莱克看到了这种趋势,他赶紧抓住机会,鼓励年轻人开僻新天地。D.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胜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五一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可真不少,摩肩接踵。踏进博物馆的大门,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了远古的文明。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似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商代的四羊方尊,四只羊的造型栩栩如生,展现出商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而马王堆汉墓帛画,则向我们展示了汉朝贵族们的生活场景,画中的亭台楼阁、人物鸟兽,仿佛都在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我为中国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而振聋发聩!更为我国的繁荣昌盛而骄傲自豪!A.摩肩接踵 B.栩栩如生 C.巧夺天工 D.振聋发聩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停车难的问题,有关部门采取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停车现状得到有效提升。B.智能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想要抓住机遇,必须下一番苦功夫不可。C.雷锋题材影视作品的内容持续更新,使雷锋精神跨越时空,绽放璀璨的时代光芒。D.此次科技活动将进一步搭建港珠澳创新合作交流,推动三地在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见曦月 曦:太阳 B.夏水襄陵 襄:阻隔C.鸢飞戾天者 戾:至、到达 D.经纶世务者 经纶:筹划、治理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间千二百里 其如土石何 B.不以疾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春冬之时 女子之嫁也 D.则素湍绿潭 蝉则千转不穷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A.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背靠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好像千百座山峰。B.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C.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高寒地带的树,山峦背靠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D.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高寒地带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好像千百座山峰。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都写了山,但特点完全不同。甲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极写山势连绵不断;乙文中“夹岸高山”“千百成峰”极写山势高峻、山峰很多。B.两文都借景抒情,但情感有别。甲文借“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美景,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乙文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之景,含蓄地流露出对友人的规劝之意。C.两文写景,都动静相宜。甲文既有幽静的“绿潭”,又有流动的“素湍”,呈现出春冬之景的幽美;乙文既有静态的“水皆缥碧”,又有动态的“急湍”“猛浪”,表现出富春江变幻多姿的景象。D.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写“常有高猿长啸”烘托环境的凄清;乙文写“猿则百叫无绝”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②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2)请在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卷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小题。甲中国典籍里的机器人①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典籍,会蓦然发现,我国古人科幻能力和创造能力一点也不弱。②大约成书于汉代的《列子》写了一个周代的故事。一位叫偃师的人给周穆王造的“机器人”,在给周穆王表演的时候,偷偷向周穆王左右侍妾抛媚眼。周穆王大怒,要杀偃师。偃师慌忙解释说,这是假人,不信拆开看看。拆开之后,周穆王发现,把它的心拿出来,它就不能说话了,把肝拿出来,它就看不见东西了,把肾拿出来,它就不能走路了。③隋朝第二个皇帝杨广命人照好友柳抃的模样做的仿真“机器人”,可以与他一起对饮欢笑。④东汉王充《论衡》记载,汉代李子长发明了一个木头人,可以断案。把犯人带到它面前,如果有罪,这个木头人就不动;如果无罪,这个木头人就站起来摇头。唐代还有劝酒的“机器人”,人们聚宴饮酒时,这个“机器人”就会按照次序给客人斟酒。如果你酒杯里有酒,他会识别出来,就不斟酒。(选自2023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乙科幻之都,何以成都①随着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行,成都成为中国首座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第二座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亚洲城市。很多人可能会心存疑问,成都凭什么?②成都最早的科幻基因可追溯至以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为代表的古蜀文明,而当代的成都与科幻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中国科幻届最具权威奖“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及“未来科幻大师奖”均诞生于成都。中国第一部科幻故事片《珊瑚岛上的死光》,改编自毕业于四川大学的童恩正创作的同名小说……不夸张地说,中国科幻启蒙、发展的诸多重大时刻,都可以从成都找到源头。成都这座城市先天就具有良好的科幻基因。③当然,基因上的“先天”优势是一方面,后天的努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④首先,成都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城市棋盘。早在2017年,成都就明确提出要打造“科幻之都”。其次,成都重视科幻文化的培育。成都高校中有十所成立了学生科幻协会或科幻相关研究院(所);还布局了大量不同风格、定位和功能的科幻文博馆、科幻文创孵化园、科幻影视拍摄研发创意基地。此外,成都注重与世界对话,抢占国际话语权先机。早在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就落户成都;2017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的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也永久落户成都。不仅如此,成都还培育了数量颇多的科幻迷,科幻活动受众群体也覆盖全年龄段。这些足以证明科幻文化在成都的生命力和活力,也体现出成都是一座对科幻有着深刻理解的城市。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2023年澎湃新闻,有删改)10.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选择中国成都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概括作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乙文第③段能否删去?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请在乙文第⑤段横线处写一个结尾句。要求能概括文章观点并照应开头。(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作文(共60分)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红花虽然凋谢了,但是她的呵护还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的气节还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远在天涯,但母亲的爱和牵挂还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朋友离别,但思念和情谊还在。请以《_____________,还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B卷(共50分)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①[宋]范成大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乱插山茶犹昨梦,重寻池石已残春。惊心岁月东流水,过眼人情一哄尘。赖有贻②牟③堪饱饭,道逢田畯④且眉伸。【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成都任上。时值暮春时节,成都市民都去城东的海云山上的海云寺观光游园,于池中摸石,以求吉祥。②贻:带来。③牟:通“麰”(móu),大麦。④田畯(jùn):泛指农民。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五、六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诗歌首尾四句分析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明]归有光安定人孟与时与余为同年进士,以余年长,常兄事之。与时以选为成都推官①,将别,无以遗与时。太史公《本纪》云:“惟刑之静哉!”自古论刑取其要者,未有一“静”之言为至。此真圣人之语,余以是为与时告焉。余尝慕游西北久之,然不能至,恨之。与时自安定往来长安、京师,今又官蜀中,览剑阁之胜,岂不亦壮哉!昔韩魏公尝告王介甫:“君年少,当读书不当专以吏事”。介甫实未尝不读书也,怅惋韩公为不知己,而韩公之情则美矣。余庶与时,于吏治之暇,尤无忘学古之功。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张文隐公间为余言:今时人材,惟赵孟静难得。嘉靖二十九年,虏骑薄都城,公卿会内廷,赵先生独申大议,至廷骂阿党,风节凛然,人所不及者。京师人迄今能道之。赵先生,成都人也。余向为张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缘一见之。士之相知,岂在见不见哉!然余怀之久矣。而羡与时之获见先生也,又喜与时之得师也。(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注释】①推官:古代官名,掌管刑狱之事。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无以遗与时 遗:遗留B.然不能至,恨之 恨:遗憾C.友其士之仁者 友:与……为友D.虏骑薄都城 薄:迫近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余庶与时,于吏治之暇,尤无忘学古之功。(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向为张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缘一见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在给孟与时的离别赠言中三次引经据典,分别有何用意?请依据文意简要作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名著阅读(4分)6.读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后,为了帮助同学们整合阅读所得,语文课代表做了一份“领袖形象”专题梳理表,请根据表格中典型事例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对应的人物及个性特点。(2分)人物姓名典型事例个性特点①______他青少年时期不愿意按照父亲的安排生活,从家里逃出来到新学堂读书。③______②______他把胳臂爱护地靠着“红小鬼”的肩膀,走过乡间田埂。平易近人朱德他喜欢运动,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打个“不厌”;他喜欢读书,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④______A.周恩来 B.毛泽东 C.爱好广泛 D.有反抗精神7.班级组织小说类名著联读活动,同学们发现不同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进行分类比较。请从以下A、B两组小说中,分别选出一个人物,形成一组,结合具体情节从人物性格(形象)的相似点这个角度进行比较。(2分)A.《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 B.《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小题。折耳根,匍匐在舌根的乡情①我是吃折耳根长大的。②在我的记忆中,每到春天,我的家乡漫山遍野都是折耳根的身影,就连扑到脸上的风,也夹着浓郁的腥香,熏得人食欲空前膨胀。于是,那些刚羞答答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头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折耳根,就会成了吃货们的猎物,被无情地从泥土深处拔起,填充了胃壁的褶皱。③那时候,大人们有忙不完的活儿,挖折耳根这个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自然地就落到了小孩儿身上。④牵着老黄牛,拎着竹篓,拿把小铁撬,哼着不知名的歌谣,在草丛或庄稼地里寻觅那一株新绿。枯燥的童年生活,就多了一缕浓郁的馨香。⑤刚打春时,折耳根还没完全钻出地面,只有一小段紫红色叶尖露了个头。这时折耳根对生的叶片还未完全张开,但只要是山里人都知道,正是这种折耳根,最为爽脆鲜美,芳香扑鼻,而且它节长、毛少、根茎白嫩肥胖,好打理。而那些完全张开或半张开叶片的折耳根,往往地下根茎已开始老化,口感和腥香都远不及前者了。⑥农村孩子生来就对草木有特殊的敏锐度。哪怕在寒风凛冽的初春,哪怕地面上还见不到折耳根的身影,我们也能准确地找到折耳根,并且知道什么地方的折耳根更鲜美肥胖。在那些潮湿的田边地角,半蹲着身子,手持小铁撬,顺着泥缝里冒出的一星紫红插进去,用力把泥土摇松,另一只手提起折耳根的顶部轻轻一拉,一根又粗又长的折耳根就成了囊中之物了。在一些空旷地带,一锄下去,就是好几根。每每拎着满满一篓折耳根,心底都会有种莫名的成就感,仿佛是凯旋的将士,雄赳赳气昂昂地赶回家向大人们邀功。⑦折耳根的腥香味很重,吃不惯的人,会受不了它浓浓的腥味,掩鼻作呕。但对于喜爱它的人来说,它却是脆嫩爽口、酸辣稍甜、芳香扑鼻的天然美味。摘了须,用清水清洗干净,折成小段,撒入盐巴,拌上红油、酱油、醋、白糖,就是一盘可口开胃的下饭菜。白生生的根,脆嫩嫩的叶,裹上红通通的辣椒油,微微蜷曲着身子,匍匐在白花花的米饭上,不仅是肠胃的佳肴,更是视觉的珍馐。席间,只要腥香四溢的凉拌折耳根一上桌,往往眨眼之间就会被一扫而光,吃的人还意犹未尽。⑧因小时候吃野生折耳根多,又都是在春节期间,所以总会把折耳根与过年联系起来。在外地漂泊的那些日子,一到过年,就会想到折耳根。想到家里那张斑驳的木桌上,它妖冶地盛放着,勾起了我无处搁浅的乡愁。⑨记得2002年时,在深圳福田的一家川菜馆门前,蓦然见到折耳根几个字,全身的馋虫一只只复活过来,蜇得我忘了形。一向只吃路边摊的我,顾不得看标价,快步冲进装修奢华的饭店,急不可耐地点了份凉拌折耳根。菜上来时,虽然不如我所想象,但那几根又瘦又老的根茎,却也有几分折耳根的模样。我拿起筷子,咂着嘴,吱溜一声,和着口水一起,前面还没到肚子,后面的碟子却空了……回头想想,这十八块钱,我除了咂到一嘴酱油,还真没品出个折耳根的味儿。⑩后来,定居重庆,可以天天见到折耳根,餐餐吃着折耳根,不再为了那一缕腥香而魂牵梦绕,可算是圆了梦。却不知为何,往往在大快朵颐时,心底无来由地一阵阵抽痛,那折耳根与唇齿的亲吻,也跟着变得寡淡无味了。对于这种徒增的烦恼,我认为是重庆与老家的折耳根不一样。在重庆吃到的折耳根,都是人工种植的。⑪后来,我又走过了不少地方,也吃过不少折耳根,甚至这两年,在广东的菜市场和超市,都能买到折耳根。而且,生吃凉拌折耳根也成了普遍的做法。但,我的心底,始终浮动着一根不同的折耳根,令我难以忘怀。⑫折耳根,就是那匍匐在舌根的乡情。它让我时时反刍着,不忘对故乡的依恋,对亲人的牵挂,对幸福当下的珍惜!(选自瑞文网,有删改)8.文章围绕折耳根讲了哪几件事?请依据示例把内容补充完整。(6分)9.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6分)(1)于是,那些刚羞答答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头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折耳根,就会成了吃货们的猎物,被无情地从泥土深处拔起,填充了胃壁的褶皱。(修辞角度)(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