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10.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理解重点字句含义;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和能
力。
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诵读、品析、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3、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提高学生的阅读
鉴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丰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
的感情。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
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
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写情,由情言志。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
政治主张。
3、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
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二、讲新课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⑴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文学家。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刻苦攻读,1015年中进
士,官至副宰相。他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极深。他不断议
论朝政,切中时弊,得罪保守派,被排挤出朝廷。著有《范
文正公集》。
⑵介绍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5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
出政治改革的主张,触动了朝中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被罢参
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第二年6月,滕子京重
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
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一年9月15日写成
的。
2、范读课文,学习生字:
谪守(zhC)滕子京(tCng)予观夫(yUfu)衔远山(xid
n)浩浩汤汤(shdng)朝晖夕阴(hui)潇湘(xidoxidng)
迁客骚人(sGo)霭雨(yin)霏霏(f©ifei)
怒号(hdo)橘倾楫催(qidngji)山岳潜形(qidn)薄
暮冥冥(b6ming)
波澜不惊(Idn)沙鸥翔集(du)岸芷汀兰(zhiting)
皓月千里(hGo)
静影沉璧(bi)宠辱偕忘Qi6)嗟夫(jie)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通俱,者IL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叮嘱。
3、由读课文,直至读熟。
4、学习文章的第一节:
⑴本节课文,并根据页下注释翻译这一节。
⑵学习这一节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作太守。
越明年:越,到了。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之,指重修岳阳搂这件
事。
⑶概括这段文章的内容:
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4)背诵课文第一节。
三、作业
熟读课文,记忆生字,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朗读全文,复习生字。
二、新授
1、学习课文第二节:
⑴朗读本节课文,说说这一节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洞庭湖的大观。
⑵翻译描写洞庭湖大观的课文,想象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发语词,无意义;观,观看;胜,美好。
此则洞庭湖的大观:贝IJ,就是:观,景象。
⑶翻译本节课文剩余的内容说说这部分写的是什么?
北通巫峡:北,向北;通,到达。南极潇湘:极,至I」。
这部分写的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4)想一想,既然是岳阳楼之大观,为什么不详细记述呢?
因为“前人之述备矣”,如果作者再详细写就会显得重复没有
新意。
⑸背诵本节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三节:
⑴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节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色?
“霭雨霏霏”时的景色。
⑵这“霭雨霏霏”时写了洞庭湖哪些方面的内容?
霭雨霏霏时间之长;天气阴冷,风高浪大;天昏地暗;傍晚时节
两岸的声音。
⑶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悲伤)
(4)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登斯楼也:斯,这。去国怀乡:去,离开。感极而悲者
矣:极,极点。
⑸朗读这节课文,体会其中描绘的情形。
⑹背诵这一节课文。
3、学习课文第四节:
⑴朗读课文,说说这节课文描写的是岳阳楼什么时候的景
色?
“春和景明”时的景色。
⑵这“春和景明”时节,作者描绘了岳阳楼哪些方面的景色?
宽阔而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自由自在的动物,岸边郁郁青
青的植物,皓月千里的月色,相互对答的渔歌。
⑶面对如此的美景,人们会产生那些感受?(喜)
(4)重点的实词和虚词:
春和景明:和,和暖;景,阳光。而或长烟一空:或,优势。
宠辱偕忘:偕,都。
⑸自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6)背诵这节课文。
小结:课文的第三节和第四节写出了洞庭湖两种截然不同的
景色,以及不同的人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景色时产生的不同的
思想感情。“霭玉霏霏”时的感极而悲,“春和景明”是的喜
洋洋,照应了第二节课文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些
人因为自己不同的遭遇,面对洞庭湖壮观的景色产生差距强
大的感受,是因为他们的心情不同。
三、作业
翻译并背诵课文前四节。
第三课时
一、引入复习
二、新授
1、学习课文第五、六节:
⑴仔细朗读课文第五节,看看作者在这一节表达的内容是什
么?
⑵学习重点的实词和虚词,并翻译者节课文。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
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异,不同;二者,指以上两种不同
的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为。是进亦忧:是,这样。
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在……之先;而,就。后天下之乐而乐:
后,在...之后。
⑶这一节作者由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写到了古仁人的感
情,借对古仁人思想感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作者要追求的最
高境界,也是本文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
(4)背诵这两节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2、朗读全文,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介绍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写作本文的原因洞庭湖的胜景
览无之情之异霭雨霏霏之悲春和景明之喜与以上二者之
不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情言志)
3、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⑴将叙事、写景、抒情、言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⑵整句与散句相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4、成课后第三题。
三、作业
熟读书背全文。
完成练习题
四、教后反思
11.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为主,适当辅以讲授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
南的琅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
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
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
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
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
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
1、听读,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
2、正音:
滁()壑()珊()潺()酿()辄
()霏()
暝()洌()萩()弈()翳()觥
)偻()
3、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疏通全文大意:
1、合作学习: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2、集体解决第1自然段的重点字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
丽。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峰回路转:回,曲折
回环。转,盘旋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
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名之者谁:
名,命名。太守自谓也:谓,称。饮少辄醉:辄,就。醉
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
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
3、朗读第1段并记熟第1段的字词解释。
4、集体解决第2自然段的重点字词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要说那……”“像那……”的意
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岩穴,
山谷。瞑,昏暗。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野芳发而
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佳
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风霜高洁:即
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
布置作业
背诵第1、2段并记熟第1、2段的字词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字词解释
2、重点语句翻译
二、小组活动
1、集体解决第3、4自然段的重点字词
(1)第3自然段
彳区偻提携:彳区偻,老人。提携,小孩。泉香而酒洌:互文,
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山肴野藏:山肴,野味。肴,荤
菜。野藏,野菜。歉,菜蔬。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
陈,摆放。弈者胜:弈,下棋。
非丝非竹:丝、竹,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觥
筹交错: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交错,交互错
杂。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
醉醺醺的样子。
(2)第4自然段
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鸣声上下:
上下,树上树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
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
第二个“乐”字是名词。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
文,文章。太守谓谁:谓,为,是。
2、词语小结
而表并列泉香而酒洌表承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修饰
杂然而前陈者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
3、朗读3、4段
三、探究课文: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
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
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
的。
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
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
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
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
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
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
是他的政治理想。
5、小结: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
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写法探究:
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
晚。
(3)写山间之四时一: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
内。
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
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
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
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
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
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
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
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
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
出色的。
五、小结全文: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
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
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
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布置作业
背诵3、4段,记住3、4段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一、检查复习
山行:名作状,在山上。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翼然:
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名之者谁:命名。辄醉:
辄,就。醉翁之意:意,情趣。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
瞑,昏暗。彳区偻提携:彳区偻,这里指老人。提携,这里指被
拉着手走路的小孩。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
水清。弈者胜:弈,下棋。觥筹交错:交错,交互错杂。颓
然乎其间者: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阴翳:形容枝叶
茂密成阴。翳,遮盖。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
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
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
用。文,文章。太守谓谁:谓,为,是。
二、解读补充习题
1、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醉翁
之意(助词,的)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乐趣)
(2)日出而林霏开(表顺承关系)朝而往,暮而归(表修
饰关系)而不知人之乐也(表转折关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
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一树林里
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3、作者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
守之乐,这些“乐”是不是都在同一个层面上?请结合课文
有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并不是都处在同一个层面上。前面四种“乐”都是为了突出
“太守之乐”,这从“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
4、填空。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一样
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5、下面有关《醉翁亭记》的赏析看法有无不当之处?如有,
试予以修改。
A、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然
后用“望”“行”二字把读者的视线由“林壑尤美”的西南诸
峰,引向“蔚然而深秀”的琅珊、泻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
引向泉上的醉翁亭,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B、醉翁亭是怎么得名的呢?“太守自谓也。”但太守谓谁,
第1段中暂且不表,直到全篇结句点出。这样使文章曲折有
致,收到首尾照应之效。
C、在说明醉翁亭命名原委以后,文章接着写着:“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就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
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联起来,形成统
一的艺术整体。
D、文章先写琅珊山“晦明变化”的朝暮景象,接着写四季变
化之美,一季一幅画面,都选取了最富有季节特点的景象,
无不情状俱到,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没有,都很精当。
6、摘抄文中对句。
示例:“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负者歌于途,行者
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7、联系课文内容探究。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其”
指代谁?并具体阐述理由。
这句中的“其”字是一个代词,但代的什么,并不明确。有
人认为指太守自己,句子的意思是“游人知道跟从太守游玩
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乐他所乐的事情”。太守所乐的事情是
什么呢?是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这种解释,比较
符合作者的心理。也有人认为“其”指游人,句子的意思是
“人们知道跟随太守游玩而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把他们的快
乐当做自己的快乐”。这种解释也讲得通,太守为人民的快乐
而感到高兴,体现了封建社会官员“与民同乐”的思想。
(2)作者写这篇记的真意是什么?文中哪一个字可以连缀各
个画面?写山水,是抒发什么?写游人不绝于途,是表现什
么?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地,觥筹交错,是表达什么?写鸣
声婉转,飞荡林间,是显示什么?而所有这些又都是为了突
出什么?
真意是寄情于山水。“乐”字。“得之心”的乐。滁人和
平生活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作者自我陶醉的
“乐其乐二
8、阅读《丰乐亭记》,回答问题。
(1)将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一一我担任滁州知州
的第二年,夏季时,才到这里喝到了清甜的泉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一一我到滁
州后,喜欢这里的地势偏僻,政事简易,又喜爱这里的风俗
安逸悠闲。
(2)《醉翁亭记》写“亭”与“泉”关系的句子是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本文写“亭”与“泉”关系的句子是疏泉凿石,
辟地以为亭。
(3)作者为什么要写题为“丰乐亭记”的这篇文章?请引用
上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
幸生无事之时也。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2.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了解雪后
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和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想像、揣摩关键字词等方
法,咬文嚼字地赏奇景、议“痴”人,悟“痴”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
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应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性格,
理解作者的“痴二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
关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
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
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
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
少?生:背诗句。预设: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
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
里白沙堤。
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激灌晴方好,山色空濠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抹总相宜。
此环节可以出示相关图片提示学生吟诵相关诗句。
师: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
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
温柔缠绵。(学生回应)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一片寒冰,
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
心亭看雪》。
二、课文朗读
1、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检查朗读的正确熟练情况。
三、检查课前翻译,先交流疑难点,再通过下面的方式落实。
第一步(问):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2、作者什么时间去的?(此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是:这;
更定: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的计时单位。)
3、作者是怎样去的?几个人去的?(此文引导学生明确:孥:
撑船;毒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拥:穿着、带着;独:独
自。)
第二步(出示两张图片,然学生配上原文内容,并说明理由)
1、第一幅图:帮助学生理解一一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
2、第二幅图:帮助学生理解一一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第三步:出示第二段的翻译,设5处错误,让学生寻找。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
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
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更会有你这样有(闲情雅致)
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痛)喝了三大碗(杯)
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做
客(客居)。急忙(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
四、赏读课文。
过渡语:同学们明白了重点词句的意思,咱再来第一遍课文。
(一)再读课文。请一位同学读。要求:这篇短文中作者犯
了一个颇严重的错误------前后矛盾,请你把它找出来。
预设:
生1:文中开头是说“独往湖心亭”,应该是一个人,可是后
文又出现了一个舟子在说话。
生2:不仅有舟子,前文还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底是
多少人啊,这几处都是矛盾的。
师过渡:同学们好敏锐!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
们能不能让张岱改一改呢?(学生否定)
(二)又读课文。
师:我们再来齐诵一遍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了。文中有一个
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张岱的形象,请你找出来。(痴)
师:“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预设:生:傻,笨!呆。
就是行为举止不同常人,怪。)
师:对,这个张岱啊,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大家再自
由读两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他哪些地方表现出特别的怪
异了。找出来之后,用下面的提示发言:
假如你是一名记者,穿越到明末清初,去采访张岱,你
要这样提问:
张先生,舟子说您痴,我也觉得很奇怪:您为什么一一一
一呢?
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请用以上句式为自己设计一个问题,
并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每小组选一名记者,一
个张岱来发言)
学生发言预设1:
生L张先生,舟子说您痴,我也觉得很奇怪:您为什么会
在晚上八点的时候去看雪呢?
生2:张先生,舟子说您痴,我也觉得很奇怪:您为什么会
在“大雪三日,西湖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看雪呢?
师:你把这句子有感情地,稍微夸张地读一遍。(提醒学生夸
大处理了“大”字和“绝”字)
师:张岱,居然在这样的天气里晚上八点左右跑到湖上去看
雪,你看他,是不是有些“怪异”啊?(明确并板书:行痴):
生3:张先生,舟子说您痴,我也觉得很奇怪:明明是舟子
架船和您去看雪,您为什么说独自去湖心亭去看雪呢?(张
岱清高孤傲,板书)
引导发言预设2
张先生,舟子说您痴,我也觉得很奇怪:您眼中的雪景为什
么和平常人不一样呢?(学生初答)
1、如果学生分析不到位,老师帮助:老师觉得这一句问题也
挺多的。你看“天与云与山与水”多啰嗦啊,古人不是说要
惜墨如金吗?一连用了四个“与”,我看一个都不用也行。老
师去掉四个“与”,读给学生听。问效果有何不同?如果学
生说不出,再让学生对比读一读。先去掉“与”读一遍,然
后再把原文读一遍。
预设:(1)这四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
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们就有界限似的。
(2)四个“与”字就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有这
四个“与”,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显得更有气势。
老师确定:这是营造了天地茫茫的景象,咱们读出天地苍茫
的景象。
2、师(1):还有一个地方,老师不解。你们看文中这些量词
怎么这么怪啊?明明应该是这样的嘛:惟长堤一道,湖心亭
一座,与余舟一艘,湖中人两三个而已。(课件出示)
预设比较结果:不好,原文中的量词写出了人和物在大自然
中的渺小。
师:一语惊醒梦中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寄蜉蟒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人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原来痴人眼中有
痴景,是因为有个“天人合一”,(师板书“痴景”)
3、师:假如同学们处在这天地茫茫的夜色雪景中,你的感觉
会是怎样的?(凄凉、凄清、寒冷等)作者和你们有同感。
(板书:清冷孤寂)
学生发言预设3:
张先生,舟子说您痴,我也觉得很奇怪:你在湖心亭遇到了
知己,您为什么不和他们交个朋友呢?(或者:你明明是问
的是人家的姓氏,为什么答非所问,说“金陵人”?)(学生
自由发言)
师引导:请一同学读读“大喜”一句。
师: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咱们用
文言文说出来。
预设生: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师:张岱又是如何表现的呢?(痛饮了三大杯)
师: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师有一疑问啊:饮
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
“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详细地址,你觉得张岱愿意和
这两个人交朋友吗?。(学生会否定)
师:如此看来,张岱知音尚且不顾,何况是舟子呢?他前面
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是失误,根本就是因为他“眼中无
人”。(这表现了他的“清高孤傲”)
师过度:世上居然有如此痴人,视世俗世界而不顾,
心要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可是张岱笔下的自然如此清冷,
如此浩大,如此孤独,这其中会不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说张岱心中有寒冰,同学们,找
找这个迷,就在全文第一句第一个词语,还有注释一。
师:舟子说他痴,他会辩解吗?(学生发挥)
师:此时此刻,他心里会想什么呢?(学生发挥)
预设生1:他想:你怎知我心!大明已亡,我岂可因那繁华
红尘忘记故国?
预设生2:他想: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
来度过余生罢。
同学们,老师非常佩服你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
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了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之痴
心。(板书“痴心”一一故国之思)
五、拓展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
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到大自然中来
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
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让我们回顾柳宗元的《江雪》。(师
生齐诵《江雪》)
师:同学们,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
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
味。
结束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用欣赏的眼光去碰
触作者的内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行清高孤傲
痴痴景苍茫清冷
痴心思念故国
六、教学反思
13.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23
学习难点:学习目标2
学习方法:研读和赏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媒体运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行路难》教学
一、导入新课
提起唐朝,不能不说唐诗,说起唐诗,不能不说李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出示大屏幕。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背景。大家齐读。
1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经朋友举荐来到长安,
准备大显身手,但是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不久李白遭
受谗言排挤,不得不离开了长安。此时李白写了三首诗,表
达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复杂心情。
2释题:“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
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二、自学指导一
1.诵读诗歌
2.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
的好。
3.读准下列字的音:樽箸塞歧
4.理解两个通假字的意思:羞直
三、自学指导二
读诗品诗,体会作者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大家四人一组相
互讨论交流
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因为------------。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
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
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
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
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
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
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
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
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
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
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
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
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
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
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
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
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像宗
意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点明全诗的情感层次。总结全诗。板书。
师小结:这首诗歌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
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不甘消沉的李白,一个悲愤中不乏豪
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
自信地微笑的李白。
四、自学指导三,赏读(诗句赏析)
请大家富有感情的再来读读诗歌。分别从下列角度赏析诗句。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从描写的角度)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行太行雪满山。(从修辞的角度)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从表现手法角度)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炼字的角度)
诗词句赏析方法:(可以从以下角度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1
表现手法手法角度赏析2从炼字角度赏析3表达的情感赏析
4蕴含的哲理赏析5表达方式等)
五、课堂检测:
1、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请你用本诗中的句子对身处
逆境的朋友进劝勉:
-----------------,----------------------。2、本诗使
用典故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句子
-----------------,----------------。3、诗人以“行
路难”比喻--------------,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照
应题目)的诗句:------------------,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自我小结本节课的收获:这节课我没有做到最好,但我
做到了更好。今天我学会了如我学会了学习古诗词
的方法是......我知道了古诗词的考点是
我明白了古诗词的答题格式和技巧是.....
七、作业
1、正确默写古诗。2、小作文(300字):如果在生活或学习
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板书
欢乐希望自信
苦闷失望
八、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
学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一一刘柳贬谪
《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
柳宗元有个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也写出名篇。他
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他是谁?
刘禹锡多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
他们是“刘白”,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就有了本文的故事。
二、朗读白诗一一感受大意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跖。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你为我举杯满酒同饮共醉,我为你拿起筷子击盘吟诗。可
惜你写诗才华堪称国手也是徒然无用,命运不由人出不了头
谁都无可奈何。放眼望去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
个个升官你却独自蹉跖。我也深知你才高名重,遭遇点不幸
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三、辨体解题一一朗读探究
1.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悲叹,刘禹锡是怎样酬答的呢?从题
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可见那些信息?重点字词
解析探究。酬、乐天、见、赠。
酬答,白居易,久别重逢,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
样,相当于“我二
阔别重逢,酒宴写诗,白居易先赠诗,刘禹锡后酬诗。可见,这是一
首酬赠诗。
2.朗读诗歌,体会思想感情是不是悲叹?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集体
朗读。
存疑?感情基调似乎不仅仅是悲叹,似乎与白诗不同。到底是什么呢?
引出下文具体分析。
四、朗读探究一一理解诗意。
1.朗读前两句。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承接白
诗的哪句话而言?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二十三年折太多。
探究关键词:巴山楚水、凄凉、二十三年、弃置。这两句意思是写作
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被朝廷抛弃置放
在那里。刘禹锡想改革时弊,遭到打击,被贬到凄凉荒僻之地,其间
苦楚可以想见。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和“弃置身”两句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
渲染,把诗人抑制已久的心酸愤懑之情表现了出来。
2.朗读前四句。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找(概括)
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烂柯的典故。“怀旧”句表达了对受迫
害的故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到乡”句抒
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
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翻似”,
倒好像,有抑郁不平、愤愤不平的意思。
3.朗读前六句。赏析颈联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此联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话而言?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坨”两句
而发。
(2)如何理解此联的字面意思?
明确: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3)显然,本文不是写景咏物为目的的诗歌,“沉舟”和“病树”指
什么呢?
明确:“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那他想表达
的思想是什么?请看刘禹锡的人生写照:【补充1】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一落名宦途,浩如乘风船。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至此,刘禹锡的真正思想才显露出来。原来白诗的意思是您长守寂寞
独自蹉跖,真令人悲叹不已;而刘诗的意思是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必
为自己的寂寞蹉跖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开朗、
豁达、乐观、坦荡的气魄和襟怀。
(4)作为哲学家刘禹锡的又一个注解,此联被后人赋予的的哲理意
义是什么?
【补充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明确: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朗读八句诗。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针对白
诗的哪两句而言?歌一曲、暂、长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此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
又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振作精神、顽强不屈、坚忍不拔的气概。
事实上,战斗精神一直充盈在刘禹锡的血脉中,请看:
5.全诗总结: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抱有同情和悲叹,而本文前四句
承接白诗,后四句翻出新意,表达出不同于白居易的思想。下面请选
择前后文各四句的感情基调或色彩:伤感、雄健、低沉、慷慨、昂扬、
沉郁、豪放、高昂、感慨、雄浑、愤慨、哀叹、愤懑、豪迈。
前文:伤感、低沉、沉郁、愤慨、感慨、哀叹、愤懑
后文:雄健、慷慨、昂扬、豪放、高昂、雄浑、豪迈
五、缘情探旨一一刚健有为
面对白居易的同情和劝慰,诗人刘禹锡的情感变化是沉郁中见豪放,
语调变化是从低沉到高昂。这种雄浑豪迈的诗歌风格让白居易大吃一
惊,赞佩不已,你知道他称呼刘禹锡别名是什么吗?一一“诗豪”(语
文书P56)O我们尝试用这种“沉郁中见豪放”、“从低沉到高昂”的
情感和语调来朗诵诗歌。
这正是:《学习酬赠诗有感》乐天赠诗悲愁肠,梦得酬诗志昂扬,进
退得失奈若何,人生需要正能量!
板书:
首联:抒情一一凄凉、弃置一一辛酸愤懑
颔联:用典一一向秀作赋、王质烂柯一一悲痛感叹
颈联:比喻一一沉舟、病树一一开朗豁达
尾联:点题一一歌一曲、长精神一一坚忍不拔
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水调歌头》教学
教学过程
一、赏月
大家还记得《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的名句?在月亮身上,
文人墨客们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学们,你们能吟诵几句古
人描写明月的诗句吗?(学生回答)那么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
什么呢?
二、读月
1.听读一一听配乐朗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配电技术》第1章 教案
- 综合实践的心得体会范文
- 文员的实习报告
- 青春的三分钟演讲稿范文(33篇)
- 房屋转让合同
- 少先队缅怀先烈活动方案
- DB12-T 1090-2021 1:5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库技术规范
- 2024年心电图机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财务报表分析 教案 项目六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华附集团八年级(下)期中英语试卷
- 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培训课程课件
- 倪志钦:年轻有遗憾没伤感
- 干辣椒收购合同协议书范本通用版
- 印度英文介绍 india(课堂PPT)
- 附表一pc吊装令
- 水稻栽培技术指导方案
- 物资管理系统使用手册
- 旅游线路设计实务 理论知识篇
- 最新八年级外研版英语下册课文与翻译(共20页)
- 工程地质学—地貌
- 应聘登记表(CMH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