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作业八年级上册数学_第1页
周末作业八年级上册数学_第2页
周末作业八年级上册数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末作业一.选择题(共4小题)1.已知等腰△ABC中,AB=AC,两腰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已知∠BPC=100°,则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50° B.20° C.50°或130° D.50°或100°2.如图,在△ABC中,AB=BC,∠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交BC于点F,若BF=2,则CF的长为()A.2 B.4 C.6 D.82T3T4T5T3.如图,在△ABC中,BO平分∠ABC,CO平分∠ACB,MN经过点O,与AB、AC相交于点M、N,且MN∥BC,△AMN周长为25,AB=12,则AC的长为()A.6 B.12 C.13 D.144.如图,在△ABC中,∠ACB=90°,∠CAB=60°,在直线BC或AC上取一点P,使得△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的个数有()A.3 B.4 C.5 D.6二.填空题(共8小题)5.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C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AE交CD于M,BD交CE于N,交AB于O,则:①DB=AE;②∠AMC=∠DNC;③△MCE是等腰三角形;④△MCN是等边三角形;⑤∠AOD=60°.其中,正确的有.6.如图,已知△ABC,点D在BA延长线上,且AB=AC=AD,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连结DE,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DE于点F,若∠BCF=120°,DE=5,则△CEF的周长为.7.若x2+kx+4是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8.若(x﹣2022)2+(x﹣2024)2=100,则(x﹣2023)2=.9.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减掉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上述操作能验证的等式是.10.计算:(x+y)(﹣x+y)﹣x(y﹣x)=.11.若代数式x2﹣(2﹣m)x+64是完全平方式,则m=.12.若的值是.三.解答题(共15小题)13.因式分解.(1)4a2x﹣12ax+9x;(2)(2x+y)2﹣y2.14.运用乘法公式计算:(1)60.12;(2)(x+2y﹣3)(x﹣2y+3).15.因式分解:(1)a2(a﹣b)+b2(a﹣b);(2)(m2+1)2﹣4m2.16.(1)已知5x=3,5y=2,试求53x﹣4y的值;(2)已知(x+y)2=12,(x﹣y)2=4,求x2+3xy+y2的值.17.已知x+y=5,xy=4,求下列各式的值:(1)x2+y2;(2)(x﹣y)2.18.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减掉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1)上述操作能验证的等式是;(2)运用你从(1)写出的等式,完成下列各题:①已知,x2﹣4y2=12,x+2y=4,求x﹣2y的值;②计算:.19.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E,D为垂足,连接BE.(1)若∠ABC=75°,求∠AED的度数;(2)若AB=6cm,△BCE的周长是11cm,求BC的长度.20.(1)如图1,已知:在△ABC中,AB=AC=10,BD平分∠ABC,CD平分∠ACB,过点D作EF∥BC,分别交AB、AC于E、F两点,则图中共有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EF的周长是(2)如图2,若将(1)中“△ABC中,AB=AC=10”改为“若△ABC为不等边三角形,AB=8,AC=10”其余条件不变,则图中共有个等腰三角形;EF与BE、C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证明你的结论,并求出△AEF的周长(3)已知:如图3,D在△ABC外,AB>AC,且BD平分∠ABC,CD平分△ABC的外角∠ACG,过点D作DE∥BC,分别交AB、AC于E、F两点,则EF与BE、CF之间又有何数量关系呢?直接写出结论不证明.21.如图,在△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OM与边AC的垂直平分线ON交于点O,这两条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D、E.(1)若∠ABC=30°,∠ACB=40°,求∠DAE的度数;(2)已知△ADE的周长7cm,分别连接OA、OB、OC,若△OBC的周长为15cm,求OA的长.22.如图,在△ABC中,∠B=∠C,D,E分别是线段BC、AC上的一点,且AD=AE.(1)如图1,若∠BAC=90°,D为BC中点,则∠2的度数为;(2)如图2,用等式表示∠1与∠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23.探究与发现:如图①,在Rt△ABC中,∠BAC=90°,AB=AC,点D在底边BC上,AE=AD,连接DE.(1)当∠BAD=60°时,求∠CDE的度数;(2)当点D在BC(点B、C除外)上运动时,试猜想并探究∠BAD与∠CDE的数量关系;(3)深入探究:若∠BAC≠90°,试就图②探究∠BAD与∠CDE的数量关系.24.如图,△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1)当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点Q的运动速度是2cm/s,当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当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则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25.如图,在△ABC中,∠B=90°,AB=16cm,BC=12cm,AC=20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从点A开始沿A→B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B→C→A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1)BP=(用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出发几秒后,△PQB是等腰三角形?(3)当点Q在边CA上运动时,出发秒后,△BCQ是以BC或B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26.在综合实践课上,老师以“含30°的三角板和等腰三角形纸片”为模具与同学们开展如下数学活动;在等腰三角形纸片ABC中,CA=CB,∠ACB=120°,将一块含30°角的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PMN(∠M=90°,∠MPN=30°)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P在线段AB上滑动(点P不与A,B重合),三角尺的直角边PM始终经过点C,并与CB的夹角为α(∠PCB=α),斜边PN交AC于点D.(1)特例感知:当∠BPC=110°时,α=°,点P从B向A运动时,∠ADP逐渐变(填“大”或“小”);(2)思维拓展:在点P的滑动过程中,△PCD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夹角α的大小;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7.将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进行适当的变形,可以解决很多的数学问题,例如:若a+b=3,ab=1,求a2+b2的值.解:因为a+b=3,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