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_第1页
教育信息化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_第2页
教育信息化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_第3页
教育信息化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_第4页
教育信息化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信息化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TOC\o"1-2"\h\u5585第一章教育信息化技术概述 292261.1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2318791.2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311144第二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 3284912.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38012.2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4301932.3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推荐 428537第三章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5138633.1翻转课堂 532573.2混合式教学 5317083.3项目式学习 515832第四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评价的改革 6209694.1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6120584.2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653804.3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实践案例 719907第五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7315525.1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7261185.2教师在线学习与培训 773445.3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 825010第六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学生个性化学习 8117396.1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分析 8136306.1.1学习兴趣与动机 8253886.1.2学习风格与偏好 8138436.1.3学习目标与期望 9277746.2个性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 9113366.2.1个性化学习资源类型 9129206.2.2个性化学习资源设计原则 9172016.2.3个性化学习资源开发流程 929016.3个性化学习支持与服务 9223826.3.1个性化学习辅导 928826.3.2个性化学习评价 9221066.3.3个性化学习社区建设 929832第七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管理创新 10169067.1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10117947.1.1平台架构 10179857.1.2平台功能 1069277.2教育数据挖掘与分析 10281617.2.1数据挖掘方法 11176057.2.2数据分析应用 11180817.3教育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1140407.3.1决策模型构建 11257427.3.2决策支持应用 1116444第八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1279718.1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12278478.2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2174738.3国际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 1215957第九章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12188189.1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安全风险 1227979.2教育信息化安全防护策略 13287439.3教育信息化安全的法律法规 133098第十章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前景 131508510.1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131375610.1.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141764310.1.2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14620110.1.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42372510.2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育公平 142084110.2.1打破地域限制 143004510.2.2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142706110.2.3缩小教育差距 143072710.3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育创新 151003510.3.1激发教育创新意识 153038610.3.2促进教育理念更新 152837810.3.3推动教育制度创新 15第一章教育信息化技术概述1.1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教育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中后期。以下是对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历程的简要梳理:(1)初期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在这一阶段,教育信息化技术主要以计算机辅助教学(C)为核心,通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这一时期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较为缓慢,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普及以及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2)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网络教育、远程教育逐渐兴起,教育信息化技术开始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教育信息化技术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深化阶段(21世纪初至今)在深化阶段,教育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为教育信息化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教育信息化技术开始关注个性化教学、智能辅助教学、虚拟现实教学等方面,以期为教育创新提供更为丰富的技术支持。1.2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现状与趋势(1)现状当前,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是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现状的简要概括:(1)硬件设施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了普及,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2)软件资源日益丰富:各类教育软件、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等不断涌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3)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信息化技术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4)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等。(2)趋势(1)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信息化技术将更加智能化,为教育创新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持。(2)个性化教学:教育信息化技术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等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3)跨学科融合:教育信息化技术将与其他学科领域相互融合,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4)国际化发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将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实现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第二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2.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电子教材、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在线试题库等。这些资源具有存储空间小、传播速度快、易于管理和共享等优势,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支持。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获取和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优质的教学视频,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在线学习,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2.2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共建共享,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保证资源的质量和数量。(2)加强资源平台建设,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3)促进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4)鼓励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发挥教师在资源共建共享中的积极作用。2.3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推荐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推荐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个性化推荐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资源,从而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学生查找资源的时间。(2)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实现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推荐,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构建完善的学生信息库,包括学习兴趣、能力、成绩等数据。(2)开发高效智能的推荐算法,实现资源的精准匹配。(3)优化资源展示界面,提高用户体验。(4)持续更新和优化资源库,保证资源质量。第三章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3.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颠倒,即在课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而在课堂上则主要用于讨论、实践和疑难解答。翻转课堂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等方式,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与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3.2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提高教学质量。混合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混合式教学整合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教学视频等。(2)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混合式教学允许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学习,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3)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混合式教学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4)教师角色的转变: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3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项目式学习中,信息技术手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境创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资源,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学习环境。(2)资源获取: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线数据库等,获取与项目相关的信息。(3)沟通协作:项目式学习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分工协作,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聊天、视频会议等,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4)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项目成果,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项目式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第四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评价的改革4.1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源于教育评价学、信息技术学以及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信息化教学评价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旨在通过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评价学:教育评价学为信息化教学评价提供了评价目标、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等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信息化教学评价关注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信息技术学:信息技术学为信息化教学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如数据挖掘、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使得评价过程更加高效、便捷。(3)系统科学:系统科学为信息化教学评价提供了整体性、动态性和协同性的理论指导。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以实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4.2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线评价:通过在线评价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实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进度、学习态度等。在线评价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2)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觉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为教学评价提供客观依据。(3)智能化评价工具:如学习分析系统、智能评估引擎等,可以自动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学评价提供参考。(4)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传统的考试、作业评价等方式,引入同行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4.3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实践案例以下为几个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实践案例:(1)某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系统:该系统通过收集教师的教学数据、学生的评教数据以及教学质量监控数据,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2)某中学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通过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如观看课程视频时长、作业完成情况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评价和建议。(3)某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该系统以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过程。(4)某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该系统通过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教学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对研究生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五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5.1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更好地应用这些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包括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网络搜索、多媒体制作等技能。教师需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需具备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有效反馈。5.2教师在线学习与培训教育信息化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在线学习与培训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加各类在线培训课程,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线学习与培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二是共享性。网络平台汇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三是互动性。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教育部门和组织应加大对教师在线学习与培训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和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3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组建信息化教学团队,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学校应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应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师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中,还应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团队成员的多元化,包括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技术专家等;二是明确团队目标和任务,保证团队成员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三是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对团队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通过以上措施,教育信息化技术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六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学生个性化学习6.1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分析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分析。6.1.1学习兴趣与动机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首先体现在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6.1.2学习风格与偏好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都有所不同,如视觉型、听觉型、动手操作型等。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其特点的学习资源和服务。6.1.3学习目标与期望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还包括学习目标与期望。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6.2个性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育信息化技术下的个性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6.2.1个性化学习资源类型个性化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在线习题、教学视频、数字化教材等。根据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6.2.2个性化学习资源设计原则在设计个性化学习资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需求;二是突出实践性,强调动手操作;三是注重创新性,激发学生思维。6.2.3个性化学习资源开发流程个性化学习资源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资源设计、资源制作、资源评价等环节。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保证学习资源的质量和效果。6.3个性化学习支持与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教育信息化技术还需提供以下个性化学习支持与服务。6.3.1个性化学习辅导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如在线答疑、面对面辅导等。同时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提供智能化的辅导工具,如智能问答系统、学习伙伴等。6.3.2个性化学习评价建立科学的个性化学习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6.3.3个性化学习社区建设构建个性化学习社区,为学生提供交流、分享的平台。社区内可以设立学习小组、讨论区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以上分析,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学生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了解学生需求,设计和开发合适的个性化学习资源,提供全面的支持与服务,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第七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管理创新7.1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旨在实现教育资源、教育业务和教育管理的整合与优化,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和质量。7.1.1平台架构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采用多层次、模块化的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基础设施层: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施;(2)数据资源层:整合各类教育数据,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库;(3)应用服务层:提供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等多元化应用服务;(4)用户接口层: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用户提供便捷的操作界面。7.1.2平台功能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具备以下功能:(1)教育资源整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一站式查询、预约、共享;(2)教育业务管理: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考试管理等,提高教育管理效率;(3)教育数据分析:对教育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4)教育成果展示:展示教育成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7.2教育数据挖掘与分析教育数据挖掘与分析是教育信息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量教育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可以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支持。7.2.1数据挖掘方法教育数据挖掘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关联规则挖掘:分析教育数据中各项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找出潜在的规律;(2)聚类分析:将教育数据划分为若干类别,发觉不同类别之间的特征;(3)时间序列分析:分析教育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动态决策依据。7.2.2数据分析应用教育数据分析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学生学业成绩分析:通过分析学绩,了解学生学业状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2)教师教学评价分析:分析教师教学质量,为教师评价和激励提供依据;(3)教育资源配置分析:分析教育资源分配情况,为教育管理者提供资源配置建议。7.3教育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教育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教育信息化技术,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一种应用系统。该系统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教育数据和决策模型,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高效的决策支持。7.3.1决策模型构建教育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决策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线性规划模型:用于解决教育资源分配、课程设置等优化问题;(2)网络分析模型:用于分析教育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课程与课程的关系等;(3)模糊评价模型:用于解决教育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7.3.2决策支持应用教育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教育发展规划制定:通过分析教育数据,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的依据;(2)教育改革与政策制定:通过分析教育现状,为教育管理者提供改革与政策制定的参考;(3)教育质量管理:通过监控教育质量,为教育管理者提供质量管理建议。第八章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8.1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全球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在国际范围内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国家间通过建立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境流动和共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正在推动教育个性化发展,通过对学习数据的分析,为学习者提供定制化教育方案。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呈现出智能化、虚拟化、移动化等特征,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以及在线教育平台的普及,为教育方式带来革命性变革。8.2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际间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与协调,为教育技术交流提供了统一的平台。跨国教育技术项目的合作,如共同开发在线课程、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为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国际传播与应用。8.3国际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面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国际化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国际化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当前,许多国家通过设立国际化课程、开展国际学生交流项目等方式,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教育信息化人才。同时国际间的教育技术培训和合作项目,也为教育信息化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背景下,国际化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九章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安全问题与对策9.1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安全风险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高效,但同时也伴一系列的安全风险。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教育信息化平台和系统易受到黑客攻击,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教育信息化设备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如设备损坏、病毒感染等。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侵犯等风险。9.2教育信息化安全防护策略针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安全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护策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对教育信息化平台和系统进行安全加固,提高其抗攻击能力。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教育信息化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加强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避免泄露用户隐私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具体措施包括:1)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护教育信息化平台和系统的数据安全;2)建立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预防黑客攻击;3)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修复安全漏洞;4)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5)对教育信息化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安全;6)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版权管理。9.3教育信息化安全的法律法规为保证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教育信息化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教育信息化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机构应履行以下安全义务:1)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教育信息化平台和系统的安全运行;2)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3)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的管理,防止设备损坏和病毒感染;4)保护用户隐私,不得泄露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5)尊重知识产权,合法使用教育信息化资源。通过以上法律法规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安全风险,为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十章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前景10.1教育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我国教育改革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教育现代化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而教育信息化技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教育信息化技术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