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由于社会转型期多种思潮互相渗透,新老观念、东西方文化不断发生碰撞,给部分家庭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家庭成员不践行家庭美德,不履行家庭责任,家庭暴力现象略有抬头,严重侵害了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二是小部分人社会公德缺失,破坏公共设施、绿化,在社区内高空掷物、深夜扰人等现象缺乏有效的制约处罚方式;三是对子女的教育重智轻德、重分数轻素质、重学习轻劳动,小部分独生子女由于两代人的溺爱正成为自私霸道、不懂关爱他人的"小皇帝";四是封建落后、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仍存在于小部分家庭成员的身上。这些都应引起全社会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问题解析】一、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社会体系。家庭生活领域内的特殊道德要求,虽然并不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部行为都具有同等的指导性和约束力,但它是社会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在家庭领域中的具体贯彻,并对整个社会道德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社会道德内容的丰富、具体化,社会道德的社会价值的实现等,都必须通过具体的道德形式去完成。社会道德要在家庭领域中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就要通过家庭美德加以解释、补充和丰富,具体化为家庭生活中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并结合家庭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落实到家庭成员的实际行动中去。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它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一个家庭要生存,要发展,要繁衍后代,要教育子女,就需要有一定伦理道德规范来维系和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家庭道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基础之一。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给人们带来欢乐,给社会带来进步。婚姻家庭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调节这种关系应该遵守婚姻家庭中的道德准则。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家庭成员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对于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应当大力加强公民的家庭美德建设,把它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家庭美德是维系家庭和谐、幸福的重要精神支柱家庭的幸福与否,固然与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关,但更重要的还在于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来指导和调整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由于家庭成员在年龄、辈分、性格、文化、理想、志趣等方面总是参差不齐的,故而家庭中的利益矛盾、兴趣冲突也就不可避免,这便有必要用家庭美德来规范、调节、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否则,家庭中就会矛盾冲突不断,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可见家庭美德建设的好坏是现代家庭是否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伦理原则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是用以调节和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型道德规范,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尚、最完善的家庭美德。家庭美德的形成,使社会主义家庭伦理价值和人际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可喜的变化。(二)家庭美德是社会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保障家庭美德不仅对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社会也具有强烈辐射功能。家庭成员也是社会成员。家庭成员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对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维护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我国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极为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的作用,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所谓“教先从家始”、“家之不行,国难得安”、“整家而天下定矣”、“家和万事兴”等格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明幸福的家庭是社会问题的“减压阀”;相反,如果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夫妻反目,婆媳相嫌,必将损害整个社会的安定局面,影响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在传统社会中,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长幼有序”、“夫妇有别”等为主要原则。这些原则虽然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也对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固,保持社会的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在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长幼平等、权利与义务平等等思想观念不断形成。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并对封建的父权和夫权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男女之间、长幼之间,在平等的原则下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形成了开放、民主、团结和睦的新型家庭关系。家庭美德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它的认识作用。家庭美德在家庭生活中的认识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在家庭生活中,家庭美德总是从个人和家庭、个人与其他家庭成员的义务或利害关系上来认识或反映当时家庭的现实状况,并且借助于家庭道德观念、家庭道德准则、家庭道德理想等形式,来表达对社会的反映或认识的成果。家庭美德的这种认识作用,不仅提供了关于现实家庭关系状况的结果,而且显示现实家庭的生命力和历史趋势,预测或预见家庭发展的远景。同时,家庭美德又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文明基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家庭的稳定和文明。家庭美德建设搞好了,就能启动家庭成员的内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同时,家庭成员的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对于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文明幸福的家庭不仅是社会的“解压阀”,而且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标志之一。因此可以说,文明幸福的家庭又是更好地从事职业活动的“蓄电池”和“加油站”。据《中国妇女报》报道:湖北省从90年代以来,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的活动,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与家庭美德建设结合起来。该活动开展以来,对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社会风气,增强文明习惯起到了促进作用。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现象明显减少,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等歪风邪气明显收敛,刑事犯罪案件明显下降,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正在这些地方初步形成。这个事例也充分说明家庭美德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的有益补充在家庭中,因为有了家庭美德的良好精神氛围,公民才能够在这个环境中愉快的生活。通过感应其中的理想、信息及其美好的精神图景,荡涤个人的心扉,陶冶生活的情操,清除思想的污垢,整合离散的心灵,使人达到一种通彻明了、达观明悟的境界,进而完善和发展自我。另外,家庭美德还赋予了公民价值反思、是非判断的能力,并发展了人们的社会价值意识,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对外部世界进行价值思维和价值判断,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使自己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又能使人学会选择,确定人生的目标,懂得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实现自我的价值,使自己的人生充实、闪光和富有积极意义。这就是家庭美德的独特作用,是任何行政手段、法律和金钱激励所无法比拟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我国的家庭越来越小型化。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利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促进了家庭美德的升华。由于紧张多变的生活节奏和复杂尖锐的人际关系,使得家庭作为一个“避风港”和“安乐窝”的价值更为突出,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有一个温馨、宁静的港湾,作为栖息的场所。和谐幸福的家庭为家庭成员从事社会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人的精力能够得到休息和恢复,从而以更大的创造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有位诗人说得好:家是什么?是爱心的殿堂,是避风的港湾,是休养生息的领地,是加油充气的驿站。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大家互敬互爱、互助互让,既讲爱情、亲情,又讲责任和义务,共同学习、共同创业,营造一个和睦团结、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四)家庭美德是公民个体道德化的摇篮家庭从产生的那天起,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单位。家庭是人来到世间后所置身的第一个社会群体,家庭成员之间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耳濡目染的彼此教化,对人的社会化有极大的功用和效能。家庭作为人类的初级社会群体,它是个体与社会的中介,是引导个体走上社会的桥梁。它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其一是因为家庭是家庭成员的生活共同体,家庭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密切接触,对家庭成员有着相互影响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二是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深厚的情感;其三是子女从小生活在家庭之中,心理上对父母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和高度的信任感,易于接受父母的教育与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美德是个体与社会发生联系的润滑机制,当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趋于一致时,个体道德的社会化就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家庭施加于人的早期社会化是极为深刻的,它是人的终生社会化的基础,决定着人的生活道路。因而,家庭的社会特征往往规定着生活其中的青少年的社会特征。人类社会越发展,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程度越高,家庭对人的社会化功能也就显得越加重要。二、怎样构建幸福家庭(一)夫妻平等,和睦相爱,建立融洽的夫妻关系夫妻具有平等的人格,男女双方一旦建立了婚姻家庭关系,就应共同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无论在生活顺利时,还是遇到挫折时,都要互相支持,共同分享生活的幸福和欢乐,承担困难的磨练和考验。其实,家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承受。首先,要承受幸福。幸福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只有夫妻共同分享,细细品味,才会领略真正的香醇甜美。二是要承受痛苦。如工作上的失意、经济上的拮据、天灾人祸、疾病等。如果夫妻之间不能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它可能使你沮丧、潦倒,甚至在绝望中使家庭走向毁灭。反之,就会变得坚强而自信,而此时的痛苦就成了一笔无价的财富。三是要承受平淡。在家庭生活中,除了幸福和痛苦,平淡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生活。承受平淡同样需要一份坚韧与耐心。平淡如同一杯清茶,无形中点缀着生活的宁静与温馨。但平淡也会使人感到厌倦、枯燥和沉闷。在平淡的生活中,夫妻之间更要互相体贴,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切忌在烦闷和厌倦时互相埋怨,互相指责。理想的夫妻关系是在爱情基础上的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是在共同的目标中的共同进步,比翼双飞。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提倡的那样:互敬、互信、互学、互助、互爱、互让、互勉、互谅。在现实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婚姻家庭义务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因素。只强调爱情而忽视义务,或只强调义务而忽视爱情,都是片面的。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常见有这样几种现象:一种是物质上的富足导致感情上的变化。第二种现象是把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作为婚姻的目的。第三种现象是生活的平淡造成爱情退化。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什么呢?那就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加深了解,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发生矛盾时,夫妻要忍让克制,避免冲突,夫妻之间不轻言离婚,做到互相忠诚,互相信任。夫妻是人伦之本,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离婚不但会给当事人带来感情的创伤,而且也会给孩子心灵上留下抹不掉的阴影,给双方家庭带来人际关系和感情方面的失衡。在婚姻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视离婚为罪恶的封建主义道德观点,又要反对视离婚为儿戏的观点,对于那些无视家庭婚姻义务,喜新厌旧、腐化堕落而离婚的,应该给予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和谴责,使其改正错误。(二)尊老爱幼,教儿育女,履行家庭伦理道德义务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父母是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赡养老人既包括物质上的保障,也包括精神上的给予,特别是要做到尊重与体贴。包括对老人有礼貌,尊重老人的意见,关心老人的身心健康,想方设法让老人幸福地度过晚年等。家庭美德重要的是要讲求敬老爱幼。一个人对家庭的爱心,应当既给予孩子,又给予长辈。但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爱幼太过、敬老不够的现象。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有不少儿女不能与父母经常团聚,让老人遗憾不已。现在有些晚辈开始引以为戒,寻找时间,领着孩子,带着爱人常回家看看,受到老人们的欢迎。然而也有个别人将常回家看看演化成了变相的“吃老人”。会餐完毕,他们不是帮妈妈“涮涮碗筷”,更不会帮爸爸“捶背揉肩”,而是酒足饭饱之后,和爱人孩子看看电视,打打牌。有的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等小辈走了,老人不但要收拾碗筷,还要吃上两三天的“残羹剩饭”。近几年,不少地方发生了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家庭悲剧。有的年轻人不尊敬老人,视老人为“包袱”,致使老人晚景悲凉;有的成年子女虐待、遗弃父母,致使父子、父女对簿公堂;还有的子女,为了自己“脸面好看”,或者为了家庭财产的继承,或者不想多承担赡养责任,对父母再婚权力横加干涉。某县有位老干部在老伴去世后,结识了一位情投意合的女士,告诉儿女后,女儿大哭,儿媳大闹,甚至搬来亲友对老人轮番谴责。老人无奈,只得放弃了再婚的念头,同时也放弃了对生活的信心,悬梁自尽。其实老人在婚姻上享有完全的自由,理解老人再婚,应成为家庭美德不可忽视的内容。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不少家庭中孩子成了“小皇帝”。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转型,竞争激烈,父母们关注子女的成长,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有用之才,本无可厚非。但不少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懂儿童教育方法,而是一味按自己的好恶和主观意愿去培养塑造孩子。有的父母对孩子一味溺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视孩子为家中的“小太阳”,要什么给什么,一切都由孩子主宰;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不注意孩子自身的素质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了培养孩子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或送孩子到特长班,强迫孩子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剥夺了他们可爱的童趣,结果事与愿违;还有的父母生下孩子就弃之不顾,只管自己下海挣钱。由于缺少父母的亲情关爱,有的孩子心理脆弱,经不住任何挫折和打击,甚至神经失常、离家出走,还有的性情孤僻,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甚至砍杀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不仅是孩子的悲哀,而且是做父母的悲哀,想爱而不会爱,想孩子成材而不会教育,不能营造出孩子健康成才的良好家庭环境。对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教育学家指出,父母的期望值与父母的素质存在明显的差距,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与教育内容不协调,把教育子女作为一种个人私事而不是一种社会责任去对待,这是造成子女教育误区的主要原因。要走出误区,构建一个适宜铸造孩子健全品格的家庭环境,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父母自我完善,为子女做出榜样。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一举一动皆影响孩子,孩子身上的弱点、缺点和不足,都能够在其父母身上找到根源。那么,怎样做才是对子女的爱呢?居里夫人的行动作了很好的回答。她一生并不富有,却拒绝亲友劝告,把价值100万法郎的镭赠给了实验室,而不把它作为遗产留给子女。她对女儿最基本的要求是“对工作的爱好,不热衷于钱财,要有独立的本能,将来必须自谋生活”。在她的培养教育下,大女儿成了物理学家,二女儿成了作家,写出了风靡世界,影响几代人的《居里夫人传》。幼教专家说:孩子的目光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一刻不停地注视大人言行,模仿大人的习惯和行为,如果父母自身不正,孩子就极易染上各种恶习。可是有些家长不让孩子说脏话,自己却脏话连篇;不让子女顶撞自己,自己却对老人不敬;要求孩子品学兼优,自己却不求上进,不学无术,整天沉湎于麻将桌上,甚至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父母自身素质形象如此,如何能教育好孩子?另外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失当的问题。有的年轻父母对孩子是一切代劳,孩子只有听话的权力,没有行动的自由。可以想象,这样培养出的下一代能承担起接班人的重任吗?实际上,教育孩子包括教育者怎样做人和怎样教孩子做人,前者是根本,后者是关键。优秀的父母,首先应该有崇高人格与情操,身教重于言教,言行一致。其次是善于教育,方法得当,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好下一代。第二,学会爱孩子,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是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必须教给孩子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要让孩子学会适应社会。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孩子大胆去想;解放孩子的嘴巴,让孩子畅所欲言;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心灵手巧,精明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视野开阔,洞察力强;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却不懂得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能力。孩子上学父母亲自接送,孩子回家不让干任何家务,孩子出门大人要陪同。如此这般,子女怎么可能自立和独立生存。目前,这些现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正在通过实施素质教育来改变这一状况。第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品质。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孩子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的稳定进步。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孩子的身体保健和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由此酿成了一幕幕悲剧。南京一初中生,由于离统考分数线差8分,感到无脸见人而自尽。吉林一高中生因“他成绩比我好,我嫉妒”而杀人。苏州三年级学生张某,在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当天,却因姐姐将开茶话会带回的四颗糖给了妈妈二颗而没有全部给自己,用红领巾把自己吊死在窗棂上……这些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感情脆弱而造成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家庭在强调智力知识教育的同时,不要忽略对子女进行挫折教育。困难与挫折对顺境中成长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学校,如果真的希望儿女成材,父母应该做到:一是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不能有求必应。二是弱化家庭保护,增强孩子自身免疫力。要让孩子经历一定的困难和磨练,从而培养意志力和独立人格。三是为孩子创造克服困难的机会,以此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耐挫力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四,教育孩子要顺其自然。注重孩子的自我发展,要顺其需要,浇水施肥,掐杈锄草,而不可揠苗助长。要像老舍那样要求孩子不可有虚荣心,不可贪得,诚实虚心,自劳自立。顺其自然,宽严有度对孩子成长极其重要。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社会竞争的结果本来就是有胜有负,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却是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在社会上成才的道路本来有千条万条,但有的家长却把考大学、读博士、当明星作为孩子惟一的选择。父母按照自己设计的道路去要求孩子,一旦达不到目的,就由失望变为绝望。夏斐的母亲为了能从青海调回杭州,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能考上大学上。当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这位母亲竟残忍的打死了自己的爱子。这些悲剧的发生正是作为教育者的父母心理变态所带来的。(三)合理理财,勤俭持家,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合理理财,勤俭持家,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经济来源作为收入,又都要不断地支出资金用于消费。小到针、线、油、盐、酱、醋、粮,大到彩电、冰箱、音响、家具、住房,从家庭物质生活消费到精神文化生活消费,都有个合理的安排问题。家庭中经济问题处理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睦,关系到家庭的生活质量。对此,应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勤俭持家。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十分重视把勤俭节约作为治国之道,修身之德、持家之理。“兴由勤俭败由奢”,无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家庭来说,莫不如此。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克勤克俭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毛泽东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但他从西柏坡进京时,竟找不到一件不带补丁的衣服。50年代制作的一件睡衣,到了逝世前还在穿,上面竟补了七十三个补丁。他经常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木板床。当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不同了,绝大多数人的吃、穿、住、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在温饱问题解决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注意营养和生活质量,讲究享受和精神文化生活,要求闲暇活动丰富多彩,这些都在情理之中。我们并不要求人人都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只要不浪费,适度的消费也是我们所提倡的。但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勤俭节约都应该是全社会大力倡导的道德伦理要求,应该是家庭理财之本。二是科学计划,合理消费。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家庭对这个问题有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有了钱就大手大脚地乱花,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况。有的人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一味追求高消费,不管眼前是否需要,即使借债也要在消费上进行攀比,这种消费心理是很不正常的。我国老百姓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清一世穷”,这句话是人们居家过日子的经验总结,在今天仍然是很有道理的。三是要尽可能增加家庭精神生活的投入。家庭生活,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智力投资,安排出一部分收入专门用于学习和进修。还有不少家庭热心公益事业,尽力帮助他人,支持“希望工程”。但是,也有些家庭尽管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在收入的流向上却存在偏差。有的上饭店一掷千金,但在买书订报上却舍不得花钱,有的住房装修得富丽堂皇,但家中四壁无书,就是有书橱,里边也是放的小狗小猫之类的摆设。据1999年7月《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有38%的青少年家中没有藏书。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畸形消费观念,既不利于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家庭成员思想道德的培养,是十分有害的。(四)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我国有句格言,叫“远亲不如近邻”。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看重邻里关系,讲求“交必择友,居必择邻”。古代春秋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寻找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曾三次迁居,为孟子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孟母择邻”的典故,传颂到今。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利于每个家庭的安宁与幸福,而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方式、休闲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使邻里关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城市里的楼房越盖越多,越盖越高,不少家庭告别平房和大杂院搬进了设施齐全的单元楼住宅,邻里之间见面的机会和交流少了,甚至住楼上楼下或对面三年两年还互不相识。一旦遇到哪家有事向邻居求助时,以往那种热情参与的“邻里情结”少了。所以,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就成为伦理道德建设中一个重要问题。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要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规新员工培训方案
- 发光现象课件教学课件
- 口臭课件图片教学课件
- 仓储物流消防报警系统建设方案
- 2024年全球供应链防欺诈策略
- 2024年土地改革试点:耕地租佃合同
- 2024年国有企业临时工作合同
- 2024年会议展览服务框架合同
- 2024年个人房屋租赁合同书(基础版)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盾构合同
- 管理英语3课件
- 钟表经典款式劳力士黑鬼
- 《法学第一课》读后感
- 森林防火通道施工组织设计
- 从消费文化角度解读波普艺术的特征
- 公司电梯安全总监、电梯安全员岗位职责
- 物业保洁员劳务合同2篇
- 国有土地上房屋装修备案申请表
- 二年级上册音乐课件《小红帽》(人音版)
- 重庆建筑工程资料全套表格年
- GB/T 23221-2008烤烟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