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写作思路。3.学习反对主观臆断,有疑必察的求实精神,对人或事物全面评价。中国历代名人当中,提起“乌台诗案”,也许有十分之一的中国人能想起他;提到“唐宋八大家”,可能会有一半的人想到他;如果再念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只怕就会有八成以上的人脱口而出他的名字;若要再加上遍布全国各地大小餐馆中“东坡肘子”这道菜,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在中国真正称得上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就只有苏轼莫属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被誉为“全才”的宋人所写的游记名篇《石钟山记》。导入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山人,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散文与欧阳修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遭朝臣嫉恨,以诗歌“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的罪名获罪。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大案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这一案件,导致苏轼终身遭贬,他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句概括了自己饱经离难的一生。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元丰三年黄州20岁中进士26岁凤翔府签判自请外调杭州迁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七年汝州哲宗元年回京自请外调杭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逝世常州苏轼的坎坷仕途黄庭坚苏轼
合称“苏黄”←→苏轼辛弃疾
合称“苏辛”→←唐宋八大家苏辙苏洵苏轼曾巩欧阳修王安石韩愈柳宗元蔡襄黄庭坚米芾苏轼书法宋四家东坡肉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
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此时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时,此前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由湖州刺史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写作背景文体简介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也可记人记事、记山川名胜、记器物建筑等,又称“杂记”。本文是一篇游记,记叙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
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
有带抒情色彩的,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文题解读《石钟山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散文。山水游记散文,始于魏晋,到了唐代,经过元结、柳宗元等人的创作实践,山水游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宋代说理之风大盛,以记游为议论,在叙述中说明事理,形成了山水游记的新风格。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石钟山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0.2平方公里。石钟山,实际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名“石钟山”。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石钟山在历史上是儒家的圣地,是佛家的道场。早在唐代就有高僧在此建寺住持,宋代高僧佛印在石钟山宝钟寺修持多年,直至清朝,香火鼎盛。古代儒学名流陶渊明、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朱熹、文天祥、王守仁等曾登临览胜,或题诗、撰文,以记胜抒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他撰写的《石钟山记》闻名天下,与石钟山相得益彰。石钟山上的古寺石钟山mountmount石钟山剪影mountmount石钟山剪影mountmount石钟山剪影石钟山位于现在的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为内容,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彭蠡郦桴止响腾铿莫栖鹘磔磔噌吰罅无射窾坎镗鞳穴罅如乐作焉识读文注音lǐlìfúkēnɡmùqīhúzhézhéchēnɡhónɡxiàkuǎnkǎntānɡtàzhìwúyìxuéxiàyuè朗读全文逐段翻译,赏析文本,明确内涵。文本赏析第一段译文:《水经》上记载:“鄱阳湖的出口处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座山)的下面紧挨着深水潭,微风鼓动波浪,使水和石头互相撞击,发出的声音像大钟一样。
《水经》云:“彭蠡(lǐ)之口有石钟山焉①
。”郦元以为下临②深潭,微风鼓③浪,水石相搏④,声如洪⑤钟。①焉:兼词,于此;②临:靠近。③鼓:振动;④搏:撞击,拍;⑤洪:大;第一段译文: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是①说也,人常疑之。今以②钟磬(qìng)置③水中,虽④大风浪不能鸣⑤也,而况石乎!①是:这;②以:把。③置:放;④虽:即使;⑤鸣:使……发出声音;第一段译文:到了唐朝李渤才开始寻访它的旧址,在水潭边上找到两块山石,敲击石头仔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的那块山石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继续)传播,余音慢慢地消失。至唐李渤始访①其遗踪②,得③双石于潭上,扣而聆④(líng)之,南声函胡⑤(hánhu),北音清越⑥,桴⑦(fú)止响腾⑧,余韵徐⑨歇。①始:才,访:寻访;②遗踪:旧址,陈迹,这里指所在;③得:找到,得…潭上:状语后置;④扣:敲打,而:连词表承接,聆:仔细听;⑤函胡:通“含糊”;⑥越:高扬;⑦桴:鼓槌;⑧腾:传播;⑨韵:声音,徐:慢;第一段译文:李渤自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但是(对)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能敲打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可是惟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自以为得之①矣。然是②说也,余尤③疑之。石之铿(kēnɡ)然有声者④,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⑤钟名⑥,何哉?①之: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②然:但是,是:这;③尤:更加;④石…有声者:定语后置;⑤独:惟独,以:用;⑥名:命名;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问题探讨1.石钟山的名字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第一段写了几种说法?作者的态度如何呢?人物得名由来态度质疑依据郦道元
李渤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水石相搏”说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扣石发声”说人常疑之余尤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问题探讨2.二说均疑,“人常疑之”“余尤疑之”可以互换吗?郦说:人常疑之——人疑我未必疑
李说:余尤疑之——我尤对此生疑对郦说“人常疑之”和对李说“余尤疑之”,这两疑引出作者探访石钟山的行动,为第2段的“固笑而不信”和夜游石钟山,以及结尾的一“叹”一“笑”,一“简”一“陋”作铺垫。——彰显不囿定论的质疑精神,谨慎表态的求实精神。苏轼对这两个人的态度都是保持怀疑,对谁的怀疑更加严重?郦道元:"人常疑之","人"和"常"从范围和频率上体现了对他观点质疑的普遍性;李渤:"自以为"这三个字体现了苏轼对李渤观点的质疑态度更加强烈,李渤在水边拾起两块石头,通过敲击发出的声音,就得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这样的结论过于主观片面,有些随意,这便是苏轼所说的"臆断其有无"。思考:试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e7d195523061f1c0092ce48a5fc95870a0687ac45bc8b2caB227BFDC40F9DB2B7A559DE97B8BDC6E716585DDCE188C7BF488BAA08C98985C74A3E1B5E305210FABE6A8AE2A6A8AB67019A6860E9B7AF58A2B57A1C6B8F2C85CB0EAED40C4F82894BC2D39F64AE6627D776777574710C96A2982A5D0BB6553398D7E5F4D6303B11156A917EB4EF75F035612C03AD96E20内容: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作用:点明游览的地方以及心中的疑惑,为下文的记叙和议论做了铺垫。第二段译文: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日,我从齐安乘船出发到临汝去,(我的)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府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县,因而能够看一看人们所说的(名叫)石钟的山。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①齐安舟②行适③临汝,而长子迈将赴④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⑤观所谓石钟者。①自:从;②舟:乘船。名为状;③适:到……去;④赴:赴任,就职;⑤因:因而,于是,得:能够;文化常识纪年法王公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干支纪年法东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第二段译文:寺院里的和尚叫一个小孩拿着斧头,在杂乱的石头中间选择其中一两处敲击它,发出硿硿的声音,我仍旧笑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乘着小船,划到陡峭的山崖下面。寺僧使①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②一二扣之,硿硿(kōng)焉③,余固④笑而⑤不信也。至莫⑥(mù)夜月明,独⑦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①使:派;②其:其中的;③焉:形容词尾,同“然”;④固:仍旧,还是;⑤而:连词表修饰;⑥莫:通“暮”,晚上;⑦独:单独;“余固笑而不信也”苏轼不信的内容是什么?是他在白天考察石钟山的经历:“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这一句如何能体现苏轼的不信?“乱石”“一二”反映了这一行为的随意主观性;而“硿硿”是一个拟声词,是击打时发出的声音,寺僧让小童展示给苏轼看的行为和第1段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的行为,非常相似,因为苏轼对李渤的观点心存质疑,所以面对这一相似情景,自然会笑而不信了。此笑表明了作者敢于怀疑、善于探索的科学求实态度,是怀疑与否定的笑,这笑也为下文立下了要批驳的靶子。第二段译文:巨大的石头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想要向人猛扑过来(似)的;而山上栖息的老鹰,听到人的声音也受惊飞起来,喋喋地在高空中鸣叫;还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似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鸟。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①欲搏②人;而山上栖鹘(qīhú),闻人声亦惊起,磔磔③(zhé)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④笑于山谷中者,或⑤曰此鹳鹤(guànhè)也。①森然:阴森、恐怖的样子;②搏:抓、扑;③磔磔:鸟鸣声;④且:一边……一边……;⑤或:不定代词,有的,有的人;第二段译文:我正心惊害怕想要回去(的时候),却(听到)巨大的声音从水面上传来,声音洪亮像(击)钟(敲)鼓一样连续不断。余方①心动②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③(chēnɡhónɡ)如钟鼓不绝④。①方:正要;②心动:心惊;③噌吰:钟声洪亮;④绝:停止;第二段译文: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它,原来山下面都是石洞和裂缝,不知道它们有多深,细小的波浪涌进洞穴和裂缝,波浪激荡便产生这种声音。舟人①大恐②。徐③而察之④,则⑤山下皆石穴罅⑥(xià),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⑦,涵淡澎湃⑧而为此⑨也。①舟人:船夫;②大恐:十分惊恐;③徐:慢;④察:细看,之:代发声之处;⑤则:同”乃”,原来是;⑥罅:裂缝;⑦焉:兼词”于此”,在这里;⑧涵淡澎湃:波浪激荡。涵淡,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⑨为:形成,此:指噌吰之声;第二段译文:小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一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心,(上面大约)能坐一百来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的噌吰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一样。舟回至两山①间,将入港口②,有大石当中流③,可坐百人,空中④而多窍⑤,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kuǎnkǎn)镗鞳⑥(tānɡtà)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yuè)作⑦焉。①两山:上钟山和下钟山;②港口:支流入口处;③当:处在,中流:水流的中间;④空中:中间是空的;⑤窍:窟窿;⑥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⑦作:起,翻译为演奏;第二段译文:于是(我)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这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声音,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时的人(称这座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因①笑谓迈曰:“汝识(zhì)之②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wúyì)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③也!”①因:于是;②识:通”志”,记住,知道,之:代下文典故;③不余欺:不欺余;第二段:记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得以探明其名由来的经过。
水石相搏说声源声音微波——山下石穴罅噌呔如钟鼓不绝风水——中流之大石有竅坎镗鞯之声1.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是什么?2.作者对石钟山月夜绝壁之景有着精彩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绝壁之景?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鹳鹤: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①描绘了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夜景,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形有色,十分逼真,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引人入胜。②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亲身寻访的不易,暗含石钟山得名的奥秘,长期未能弄清楚,就是因为环境艰险,如不亲历险境,就难得奇绝。③正是这样寂静幽深的环境,为下文写听到石钟山的声音做了铺垫。也为后文批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埋下伏笔。比喻、拟人绘形直接绘声类比拟声3.最后写作者对苏迈的谈话。“因笑谓迈曰”的“笑”与前面“笑而不信”的“笑”有什么不同?前者是表示怀疑和否定的笑(讥笑),这里是释疑后轻松愉快的笑,表现了作者探明真相后的得意、兴奋。作者在谈话中将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名山命名的缘由。又以“古之人不余欺也”肯定郦道元的说法,言语之间生动地显现了作者的确信和欣喜。在这一段,作者以自己的目见耳闻,证实并补充了郦道元的说法,进一步否定了李渤的说法,为末段的议论提供了事实依据。4.第2段能否只揭示考察的结果而略去游览的过程?为什么?不可以。第一,如果略去游览的过程,只揭示考察的结果,本文就不成其为游记,而是一篇纯粹的议论文了。第二,如果略去游览的过程,考察过程中惊恐骇人的场面不加渲染,就不足以揭示求真过程的艰难危险,也就无法说明长期以来无人去探明石钟山命名由来的原因所在了。第三,略去气氛的渲染,对考察过程中的惊险恐怖不做交代,文章的感染力必然大为减弱。第三段译文:凡事不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猜测来判断的存在或不存在,可以吗?郦道元看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够详细。事不目见耳①闻,而臆断②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③于余同,而言之不详;①目,耳:名词作状语,亲眼,亲耳;②臆断:凭主观推测而断定;③殆:大概;第三段译文:(那些)读书做官的人终究不愿驾小船在夜晚停泊在陡峭的山崖下面,所以没有人能够了解(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士大夫①终②不肯以小舟夜泊③绝壁之下,故莫④能知!①士大夫:有官职的人;②终:终究;③泊:停船;④莫:没有谁;第三段译文:(至于那些)渔夫(和)船工,即使知道(这些)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缘故。而渔工①水师虽知而不能言②。此世所以③不传也。①渔工:渔人和船工;②言:用文字表述、记载;③所以:……的原因;第三段译文:可是(那些)知识浅薄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还)自以为弄清了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慨叹郦道元(说法)的简略,并且嘲笑李渤(见识)的浅陋啊。而陋者①乃以斧斤②考③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④。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①陋者:浅陋的人;②识斧斤:斧头;③考:敲;④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第三段:写探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感想,表明写作意图。第三笑:“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这是作者实地考察后发出来的,作者以自己的目见耳闻,证实并补充了郦道元的说法,而对那些单凭主观臆断便“自以为得其实”的李渤之类的“陋者”则给予尖锐的讥笑与嘲讽,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观点,“而笑李渤之陋也”。这样,此笑不但照应了第一次笑,又说明了要了解事物的真相,不可主观臆断而要进行实地考察的中心观点。这笑便是思考者得出事理后的痛快的笑,从中可以看出苏轼不主观、不武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对前人不同做法各持什么态度?叹
(郦道元)言之不详,人常疑之——缺乏对考察结论的具体阐发讽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缺乏去实地考察的决心勇气惜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缺乏阐明真相的文化素养笑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缺乏对表象的深入探究游因——质疑郦说游历——解疑看法——因声命名方法游感——结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抒发感想记李说——人常疑之——余尤疑之——实地考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小结课文结构合作探究拓展探究苏轼写《石钟山记》的意图是“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这说明“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但后人考证认为,苏轼的说法也不正确。那么,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呢?苏东坡六月访山,适逢水涨,未见全貌。明代罗洪光《念庵罗先生文集》卷五《石钟山记》,清人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七记载的彭雪琴的实地考察,二者均表明罗、彭二人在冬春江水下落时踏山觅踪,发现“是石钟者,中虚外为之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近人作了更为细致的考察,进一步证明,石钟山确实是一座中空如钟的石山。观点一不轻信前人的说法。苏轼的说法也许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观点二实践出真知。作者在文中强调耳闻目见进行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反对主观臆断,草率盲从,这是科学的、重调查研究的态度。我们强调实践出真知,就应该像苏轼一样勇于实践。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第三段提出结论,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话无疑是正确的。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读完全文,《石钟山记》带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呢?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尊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型互动式教育平台建设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合伙购置商务车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三甲医院医生进修教育与交流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协商终止劳动关系协议书(智能机器人制造)3篇
- 2024有关施工合同
- 2024年自驾游代驾服务安全保障协议书3篇
- 2024年中国防偷窥侦测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物业保洁服务外包与社区环境监测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转租廉租房协议(标准版)
- 2025版进口食品销售总代理合同3篇
-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 医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冠状动脉造影基本知识-
- 油墨组成和分类
- DB37T 5175-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标准
- 自动喷漆线使用说明书
- 科研项目评审评分表
- 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力学(本)》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医疗器械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