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基层治理中的协商与协作第一部分基层治理协商与协作的内涵 2第二部分协商协作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 4第三部分基层协商协作的原则与形式 6第四部分基层协商协作的参与主体及角色 9第五部分基层协商协作的程序与步骤 11第六部分基层协商协作的难点与应对措施 13第七部分完善基层协商协作机制路径 17第八部分基层协商协作在特定领域的实践 20
第一部分基层治理协商与协作的内涵关键词关键要点协商
1.对话和沟通:协商是一种通过对话和沟通促进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的过程,强调多方观点的交流和理解。
2.平等参与:协商强调所有参与者的平等参与,打破权力关系界限,确保每个人都有表达意见和影响决策的机会。
3.寻求共识:协商的目标是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通过共同努力达成共识,避免僵局或冲突。
协作
1.资源整合:协作涉及多个参与者共同调动和整合资源,实现合作目标,避免资源分散和重复建设。
2.优势互补:协作充分发挥不同参与者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促成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效率和效益。
3.实现共享:协作促进信息、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形成共同的知识库,避免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基层治理协商与协作的内涵
一、协商
协商是指基层治理主体在遵循依法治国和民主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利益协调、共识形成等方式,共同解决基层公共事务问题的过程。其特征包括:
*双向沟通:协商主体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表达各自观点和诉求。
*平等基础:协商主体具有平等地位,没有固定的权威或优先权。
*利益协调:协商旨在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寻找共同点并达成共识。
*共识导向:协商的目标是达成共识,形成能被大多数主体接受的决策。
二、协作
协作是指基层治理主体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基于协商形成的共识,相互配合、共同行动,实现基层公共事务目标的过程。其特点包括:
*目标导向:协作的基础是共同的目标,主体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分工合作:协作主体根据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分工合作,发挥协同效应。
*资源共享:协作主体共享各自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信息等,提高效率。
*行动一致:协作主体按照协商达成的共识,采取一致的行动,确保目标实现。
三、协商与协作的关系
协商与协作是基层治理中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协商为协作奠定基础,通过协商形成共识,为协作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协作是协商的实现形式,通过协作,协商达成的共识得以具体落实,基层公共事务问题得以解决。
具体而言,协商与协作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协商是协作的前提:协商为协作指明方向,确定合作目标和原则。
*协作是协商的延续:协作是协商成果的具体体现,将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协商贯穿于协作全过程:协商在协作过程中持续进行,及时调整协作方向和策略。
*协作促进协商深入:协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反过来推动协商不断深入,形成更完善的共识。
四、协商与协作在基层治理中的意义
协商与协作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原则和手段,具有以下意义:
*增进共识,促进决策民主化:通过协商,可以汇聚各方意见,增进共识,形成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决策。
*解决冲突,维护社会稳定:协商机制为基层社会不同主体提供沟通和矛盾解决渠道,可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治理效能,促进基层公共服务:协作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增强社会参与,赋能基层群众:协商与协作机制为基层群众参与治理创造了平台,增强了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实现基层善治:协商与协作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实现基层善治,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第二部分协商协作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包容性和代表性
1.协商协作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包括弱势群体和少数群体,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这有助于建立一个反映社区多样性的治理体系,使所有声音都能被听到和考虑。
主题名称:信息透明度和沟通
协商协作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性
协商协作是现代基层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提升治理效能
1.提高决策质量:协商协作机制搭建起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使公众的声音能够及时反映到决策制定过程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增强决策合法性:通过协商协作,政府决策得到了民意的广泛支持,增强了决策的合法性,避免了决策脱离实际、引起公众不满。
3.提升治理效率:协商协作促进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合作和共治,减少了协调成本,提升了治理效率。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化解社会矛盾:协商协作机制提供了沟通和对话的平台,使政府与公众能够及时发现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凝聚社会共识:通过协商协作,政府与公众共同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3.构建和谐社区:协商协作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互动和交流,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构建了和谐友好的社区环境。
三、具体案例
1.上海市闵行区协商议政平台
闵行区建立了覆盖区、镇、街道、居委会的四级协商议政平台,定期开展协商议政活动。2022年共开展协商议政活动521场,收集民意建议1621条,推动解决问题1246个。
2.浙江省绍兴市“民情直通车”机制
绍兴市建立了“民情直通车”机制,由市长挂帅,定期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民意、解决问题。2022年已开展“民情直通车”活动12期,收集民意诉求1325件,已办结1142件。
3.广东省深圳市“共治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模式
深圳市推行“共治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模式,政府、居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2022年,深圳市已建成746个“共治共建共享”社区,居民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四、数据支撑
根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建立了各类协商议事平台54万余个,覆盖98%以上的乡镇街道。2021年,全国协商议事平台收集民生问题490万余个,解决问题230万余个,解决率达47%。
五、总结
协商协作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了治理效能,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通过构建有效的协商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公众参与,营造和谐共治的良好局面,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第三部分基层协商协作的原则与形式基层协商协作的原则与形式
原则
*合法性原则:协商协作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平等性原则:参与协商协作各方地位平等,相互尊重,有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
*公开性原则:协商协作过程公开透明,让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协商性原则:以协商对话为主要手段,求同存异,寻求共识。
*协作性原则:协商取得共识后,各方共同制定和实施解决方案。
*民主性原则:协商协作过程体现民主精神,尊重多数意见,保护少数意见。
*实效性原则:协商协作旨在解决实际问题,取得切实有效的结果。
形式
1.协商会议
*协商各方围绕特定议题进行协商讨论,达成共识或提出建议。
*例如:居民自治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社区协商会议。
2.协商小组
*由各方代表组成,专门负责协商特定议题,并向全体协商会议提交建议。
*例如:邻里纠纷调解小组、环境治理工作组。
3.协商平台
*依托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建立的协商平台。
*提供协商沟通渠道,搭建协商协作机制,促进各方有效协商。
4.协商协作机制
*建立完善的协商协作机制,规范协商程序,明确协商主体和程序。
*例如:基层协商协作制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5.其他形式
*除了上述形式,还有其他多种协商协作形式,如:
*协商座谈
*协商公听
*社情民意收集
*网上协商
特点
*多主体参与:协商协作主体包括社区居民、基层组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
*问题导向:协商协作重点解决基层治理中的实际问题。
*自下而上: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程序规范:协商协作有明确的程序和规则,确保协商有序进行。
*成果多样:协商协作可以达成共识、形成建议、提出解决方案等多种成果。
数据
*截至2022年,全国共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250万个,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议事规则覆盖了99.7%的村(居)。
*2021年,全国基层协商协作机制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通过基层协商协作,解决了一大批涉及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层实际问题。第四部分基层协商协作的参与主体及角色基层协商协作的参与主体及角色
基层协商协作涉及广泛的主体,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推进基层治理的有效开展。
1.居民群众
居民群众是基层协商协作最基本的参与主体。他们直接参与社区事务,对社区发展拥有最切身的利益和诉求。
角色:
*表达诉求:通过协商平台反映诉求、意见和建议。
*参与议事:积极参加居民议事会、协商议事会等议事协商活动。
*监督评估:对协商协作成果进行监督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
2.社区组织
社区组织是基层协商协作的重要载体。包括居委会、业委会、楼门长、志愿者组织等。
角色:
*组织动员:负责组织发动居民参与协商协作活动。
*议事协调:主持居民议事会、协商议事会等议事协商活动。
*服务保障:提供议事协商的必要条件和服务保障。
*信息沟通:及时向居民通报协商协作成果,反馈意见和建议。
3.村民自治组织
在农村地区,村民自治组织发挥着重要的基层协商协作作用。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等。
角色:
*依法履职:依法行使村民自治权,开展协商协作工作。
*议事决策:组织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等协商议事活动,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公开透明: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协商协作的公开透明。
4.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协商协作中发挥领导作用。包括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村党支部等。
角色:
*引导支持:引导和支持居民群众、社区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开展协商协作。
*政策指导:提供政策指导,保障协商协作的合法性、规范性。
*监督协调:对协商协作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协调解决协商协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5.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为基层协商协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包括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角色:
*政策制定:制定和完善基层协商协作的政策法规。
*资源保障:提供必要的资金、场地、人员等保障。
*过程支持:指导和协助基层协商协作的开展。
*效果评估:对协商协作成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6.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
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参与基层协商协作,提供专业支持和智力服务。包括社工机构、研究机构、高校等。
角色:
*专业支持: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指导等支持。
*智力服务:参与专题研究、政策建议等智力服务。
*培训交流:开展协商协作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
7.企业和事业单位
企业和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基层协商协作,履行社会责任,助推社区发展。
角色:
*提供资源:提供人力、资金等资源,支持协商协作活动。
*参与议事:参加居民议事会、协商议事会等议事协商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共建共享:参与社区共建共享活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第五部分基层协商协作的程序与步骤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协商主体确定
1.明确协商主体的范围,包括政府部门、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利益相关者等。
2.采取民主的方式选出各方代表,确保协商主体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3.建立多元化协商主体库,便于根据不同协商议题选派适当的协商代表。
主题名称:协商议题设置
基层协商协作的程序与步骤
一、协商议题的确定
基层协商协作应围绕群众关心的、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确定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社区服务和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
*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就业创业等经济发展问题
*社会治安、矛盾调解、邻里团结等社会治理问题
二、协商主体和参与者的选定
协商主体包括基层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专业社工、社会团体等。参与者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包括社区居民、利益相关方、专家学者等。
三、协商平台的搭建
协商平台是进行协商协作的重要载体,包括以下主要形式:
*居民议事会: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协商社区发展和管理事项
*社区协商议事厅:由社区居民、党组织代表、社会组织等组成,就社区重大决策进行协商
*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便捷快捷,用于社区居民表达诉求和交流意见
四、协商议程的制定
协商议程应包括议题介绍、议题讨论、意见收集、方案拟定等主要环节,具体程序如下:
1.议题介绍:协商主体向参与者介绍协商议题的背景、意义和相关政策法规。
2.议题讨论:参与者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和诉求,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
3.意见收集:协商主体收集和整理参与者的意见,进行分类和汇总。
4.方案拟定:根据收集的意见,协商主体与参与者共同协商拟定解决方案,形成可行的方案。
五、方案的实施
拟定的方案经协商主体审议通过后,由相关部门和责任主体负责实施。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方案,确保方案的有效落实。
六、协商协作的评估和总结
协商协作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评估协商协作的效率、效果和影响力
*分析协商协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提出提升协商协作水平的建议和措施第六部分基层协商协作的难点与应对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协商议题的确定
1.协商议题广泛,涉及民生、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如何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选择协商议题,既要符合居民需求,又要具备操作性,需要精细甄别。
2.基层协商议题确定过程中存在多方协商的困难,居民诉求、政府职能、可行性等因素相互交织,需要统筹考虑,才能达成共识。
3.协商议题的确定应体现民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既要广泛听取民意,也要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和政策导向。
参与主体的代表性
1.确保协商参与主体具有代表性,既包括相关利益相关者,也包括社会各界人士,才能保证协商的广泛性、公正性。
2.利益相关者身份多样,包括居民代表、社区组织、企业代表、政府部门等,如何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保证协商的有效性,需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3.参与协商的多元主体背景各异,专业知识、话语能力存在差异,如何营造平等协商的氛围,让不同主体都能充分表达意见,需要完善协商机制。
协商程序的规范
1.协商程序规范是确保协商公正、高效的重要保障,包括协商议题的发布、参与主体的确定、协商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协商规则的制定等。
2.协商程序规范的完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既要体现民主性、公开性,又要确保协商效率和可操作性。
3.规范的协商程序有利于建立协商制度,形成协商文化,促进基层治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协商结果的落地
1.协商结果落地是协商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协商成效的关键,如何将协商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或行动方案,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和跟踪落实机制。
2.协商结果落地过程中存在现实阻碍,如政策法规的制约、资金保障的困难等,需要探索创新性解决方案,保证协商成果的有效实施。
3.协商结果的落地需要多方协作,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也要调动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形成合力。
协商效果的评估
1.协商效果评估是协商制度完善和提升的重要依据,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对协商各环节进行评估,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协商效果评估应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既要考察协商的直接成效,也要考虑其对社会治理的长期影响。
3.协商效果评估需要第三方参与,保证评估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协商文化的培育
1.协商文化是协商机制有效运行的基础,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制度建设等途径,在全社会培育协商意识和协商能力。
2.协商文化培育需要营造包容、开放、平等的社会氛围,鼓励不同主体以理性的态度参与协商,尊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3.协商文化的培育需要政府引导和社会支持,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局面。基层协商协作的难点与应对措施
一、难点
1.参与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差异大
基层治理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包括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他们的利益诉求往往存在分歧和冲突,协调难度较大。
2.协商机制不完善,沟通渠道不畅
一些基层组织缺乏完善的协商机制,协商的频率、程序和方式不规范,信息传递和沟通不畅,导致协商效果不佳。
3.协商能力不足,共识达成困难
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协商能力参差不齐,沟通技巧不足,容易出现情绪化和对抗性言语,难以达成共识和形成有效决策。
4.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部分基层群众对协商协作持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形式主义或走过场,不信任协商成果。
5.资源短缺,保障措施不足
协商协作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时间等,一些基层组织缺乏充足的资源保障,难以有效开展协商活动。
二、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协商机制,完善沟通渠道
制定科学规范的协商程序,明确协商的频率、方式、议题和参与主体,建立多种沟通渠道,及时传递信息,保证群众的参与度和知情权。
2.提升协商能力,强化沟通技巧
开展协商培训,提升干部和群众的协商意识和技巧,加强沟通技巧训练,掌握科学的沟通方式和方法,促进协商的有效进行。
3.广泛发动群众,消除抵触情绪
通过多种方式,如座谈会、居民恳谈会等,让群众参与协商的全过程,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增强他们的信任感和参与度。
4.加大资源投入,保障协商活动
增加协商经费,配置必要的人员和物资,为协商活动提供必要的保障,确保协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成果的有效落实。
5.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协商实效
建立健全协商监督机制,对协商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协商真实有效,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提高协商协作的质量和效果。
6.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化解矛盾冲突
引入第三方调解机构或专家,在各方利益冲突严重时进行调解,化解矛盾,促进协商达成共识。
7.推广典型经验,总结成功做法
总结推广协商协作成功的典型案例,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基层协商协作的水平,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和支撑。
数据支持:
*根据《2022年中国基层治理协商协作调查报告》,78%的基层干部认为协商机制不完善是影响协商协作效果的主要因素。
*82%的群众表示希望提升基层协商的参与度和知情度。
*65%的基层组织缺乏充足的协商经费保障。第七部分完善基层协商协作机制路径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建立健全协商议事规则
1.规范协商议事程序,明确协商范围、主体、议题、流程等,确保协商有效有序。
2.建立协商议事平台,搭建线上线下协商渠道,提高协商效率和便捷性。
3.完善协商结果反馈机制,及时回应协商诉求,提升协商实效,增强居民参与感。
主题名称:提升基层协商能力
完善基层协商协作机制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保障
1.颁布《基层协商协作条例》,明确协商协作的原则、内容、程序和保障措施。
2.制定配套政策法规,细化协商协作的运作机制和责任分工。
3.建立健全基层协商议事协制度,规范协商议事程序,提升协商协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优化组织体系,夯实协商协作平台
1.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多主体协商格局,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协商协作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多元参与的协商平台。
2.创新协商协作载体,建立街道社区议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协商议事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商协作体系。
3.加强基层协商协作文明实践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协商协作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
三、健全协商议题,提升协商协作实效
1.明确协商协作的范围和议题,重点聚焦与基层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2.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难点和堵点,开展深入协商,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吸纳群众智慧,确保协商协作的成果能反映民意,符合实际情况。
四、增强协商协作能力,提升协商协作效能
1.加强基层协商协作人员培训,提升协商技巧、议事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
2.建立基层协商协作专家库,为基层协商协作提供专业支撑和智力支持。
3.创新协商协作方式,探索线上协商、远程协商等新模式,拓宽协商协作渠道。
五、强化协商协作保障,确保协商协作成果落地
1.保障协商协作经费投入,为协商协作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2.建立协商协作成果跟踪问效机制,定期评估协商协作成果落实情况,确保协商协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加强监督问责,对协商协作工作不力、敷衍应付的责任人严肃追究。
六、建立专家智库支撑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1.建立专家智库,聘请专家学者、一线实践工作者等加入,为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2.通过课题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训等方式,为基层治理提供对策建议和专业支撑。
3.建立专家智库工作平台,促进专家智库与基层治理一线之间的交流合作。
七、加强协商协作评估,提升工作质量
1.建立基层协商协作评估体系,从协商协作机制、议题设置、成果落实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2.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独立公正的评估,为基层协商协作提供改进方向。
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完善基层协商协作机制,不断提高协商协作质量和效能。
八、完善基层协商协作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1.建立基层协商协作信息平台,实现议题发布、协商过程、成果反馈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推广应用移动端协商协作工具,方便群众参与协商,提高协商协作效率。
3.实现与其他社会治理平台互联互通,形成协同治理信息网络,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第八部分基层协商协作在特定领域的实践关键词关键要点社区议事
1.通过定期举办社区居民会议,引导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收集民意诉求,促进社区管理的民主化。
2.采用多层次议事方式,建立社区协商委员会、楼院调解小组等平台,形成居民自治、共建共管的局面。
3.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议事协商中的主导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协同推进社区建设和服务。
邻里纠纷调解
1.成立社区调解委员会,配备专业的调解员,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调解服务,化解邻里矛盾。
2.推动建立邻里守望网络,发挥热心居民和楼院长在纠纷调解中的积极作用,及时发现并介入邻里纠纷。
3.探索多元化调解方式,如心理咨询、情感沟通等,促进邻里矛盾的根本解决。
基层党建联建
1.构建党建联建机制,整合社区、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党组织力量,形成协同共治的党建格局。
2.联合开展党员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帮扶等活动,扩大党组织影响力,增强社区凝聚力。
3.推动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共同解决社区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社区环境治理
1.建立社区环境保护协商会议制度,吸纳居民、企业、环保部门等代表参与环境治理决策。
2.推动社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等活动。
3.引入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
基层协商平台
1.探索不同形式的基层协商平台,如协商议事会、协商委员会、联席会议等,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载体。
2.完善协商机制,建立健全协商议题、议事规则、协商成果转化等制度,保证协商的规范性。
3.加强协商平台与其他基层治理平台的对接,实现协商成果的有效转化。
民生议事
1.将民生问题纳入协商议题,聚焦居民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通过协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建立民生议事小组或平台,吸纳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社会组织等参与,充分听取民意诉求。
3.落实协商成果,将协商决议纳入社区治理计划,推动问题解决,提高居民满意度。基层协商协作在特定领域的实践
社区营造
*社区协商机制:通过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协商平台,共同讨论和决策社区事务。
*例如:上海市静安区愚园街道开展的“愚园公共事务协商日”活动。
基层民主协商
*村民自治:村民通过村民委员会行使自治权,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和管理。
*例如: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开展的“两山四设五共”农村改革,村民广泛参与村庄规划、产业发展等决策。
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协商会:多方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共同协商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成都市武侯区开展的“社区治理‘12345’平台”,为居民提供协商议事渠道。
基层矛盾纠纷化解
*调解委员会:由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法律专业人士等组成,负责调解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
*例如: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开展的“枫桥经验”实践,探索基层纠纷化解的有效途径。
基层公共服务
*公益协商:政府部门与相关利益方协商制定公共服务政策和标准。
*例如:北京市东城区开展的“居民社区协商助力养老服务”,通过协商整合社区资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环境治理
*环境协商机制: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参与环境治理决策和监督。
*例如:深圳市龙华区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协商议事会”,发挥公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数据支持:
*根据2021年全国协商民主建设发展指数监测报告,基层协商协作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乡镇街道和70%以上的村居社区。
*2022年,全国共成立各类基层协商平台180万个,开展协商议事1200万余次,有效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协商中的平等原则
关键要点:
1.参与协商的各方具有平等的地位,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确保协商结果公正合理。
2.协商过程中,各方的利益诉求受到充分尊重,避免强势方压倒弱势方,营造和谐包容的协商氛围。
3.协商机制保障各方有效参与,确保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等利益得到充分表达和维护。
主题名称:协商中的协作精神
关键要点:
1.协商各方本着互信互谅、求同存异的原则开展协商,寻求共同利益的交汇点,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2.协商过程中强调合作共赢,各方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做出积极贡献,避免片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3.协商机制设计促进合作,如共创平台、联合工作小组等,推动各方在协商议题之外开展深度合作。
主题名称:协商中的自愿性原则
关键要点:
1.协商参与是基于各方自愿,不存在强制性要求,确保协商过程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2.自愿性原则保障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协商结果的执行力和可持续性。
3.协商机制提供多种便捷灵活的参与方式,降低参与门槛,鼓励更广泛的公众参与。
主题名称:协商中的开放性原则
关键要点:
1.协商过程透明公开,信息广泛共享,鼓励社会各界监督和参与,增强协商的公信力。
2.议题设置和参与方式开放包容,避免预设议程或限定参与范围,充分吸纳各方意见。
3.协商结果及时公开,接受公众评议,促进协商共识的社会化、制度化。
主题名称:协商中的协作形式
关键要点:
1.协商会议:面对面沟通协商,高效解决特定问题或协调多方利益。
2.议事协商会:由相关利益方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讨论和解决共同关心的议题。
3.专题协商座谈会:针对具体议题开展深度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性意见。
主题名称:协商中的法治保障
关键要点:
1.法律法规规定协商的程序和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仪容仪表引领培训
- 《咨询心理学新版》课件
- 《公共关系礼仪》课件
- 头晕头痛病人护理
- 儿童常见中耳炎护理
- 寒假社会活动展示册
- 会议接待管理
- 人工股骨头手术配合
- 《陶瓷的分类及特点》课件
- 《员工关系与管理》课件
- 骨科特殊检查课件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行政执法)
- 公务员2022年国考申论试题(行政执法卷)及参考答案
- (培训体系)2020年普通话测试培训材料
- 2024混合动力汽车赛道专题报告-2024-10-市场解读
- DB34T 4338-2022 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规范
- 英语-浙江省精诚联盟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0月联考试题和答案
- 九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考试(北京卷)-2024-2025学年九年级英语全一册单元重难点易错题精练(人教版)
-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
-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