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二中等八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郑州二中等八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郑州二中等八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郑州二中等八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郑州二中等八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二中等八校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80年代后,一个包含以武力、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控制世界意思的新造词汇,逐步流行于欧美。该词汇是A.垄断 B.工业化 C.法西斯 D.帝国主义2.史诗是人类文明初启阶段的文学形式之一。下列古代作品中不属于史诗的是:A.《汉穆拉比法典》 B.《摩诃婆罗多》 C.《罗摩衍那》 D.《荷马史诗》3.1909至1910年,清政府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许多议员为争取对本省行政、参政、法律等方面的监督权,要求改革地方弊政、检举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等。咨议局的成立反映了A.清王朝加强专制主义的倾向B.晚清政府打击官员贪腐的决心C.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放松D.有识之士宪政救国的迫切愿望4.“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的这句话说明国际关系中A.国家利益是各国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B.共同利益者或成朋友,利益冲突者或为敌人C.“朋友”和“敌人”会因利益的变化而转化D.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5.1929年苏联进口机械设备在当年进口中所占比重为30.1%,1937年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0.9%。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在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工业化方针的实施C.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D.贸易保护主义盛行6.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调动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这次大会A.完成了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 B.推动了高考制度的恢复C.有利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D.响应了科教兴国的号召7.“酋邦”是指介于氏族和国家间的早期社会组织,该组织不存在中央管理和权威。据此,中国史上的“酋邦”出现在A.炎黄时期 B.夏商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8.以下三幅图片选自《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反映了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迹轨。从左到右分别为“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自由婚姻的女人”、“有身段的才女”。出现以上标准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C.西学东渐不断深化 D.妇女完全摆脱夫权束缚9.最初,罗马大法官审理案件,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仅是机械地按照法律的规定办理。然而随着《布艾体亚法》的颁布,大法官被授予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大法官就有了指挥诉讼过程的主动权力。从而,使法官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法律创制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公平”、“正义”对法律进行解释、补充和纠正,这一变化体现了A.大法官掌握了司法权和立法权 B.司法审判具有高度的灵活性C.司法审判注重保障公民的权利 D.司法程序中形式主义较严重10.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A.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B.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C.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D.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11.“(汉惠帝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同时,“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于是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这时期A.商人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B.重商政策推动经济繁荣C.政府放弃盐铁官营制度 D.国家干预促进商业发展12.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D.国家统一,中央集权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它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大放异彩的光辉时代。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5次大的侵略战争,虽然每次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每次都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暴精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这样的格局决定了中国要战胜自己的对手,不但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勇敢拼搏,而且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的爱国思想还是与忠君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民权观念的传播,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王韬、郑观应等发出通下情、开议院的议论开始,到戊戌时期发展成声势浩大的要求“伸民权”的变法运动,从1900年孙中山惠州起义,一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中国资产阶级在挽救民族命运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英雄行为,并不比欧洲资产阶级逊色。——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材料二——摘编自刘世英《10位功勋人物的奇迹背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爱国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早期(1500~1750年),英国海外贸易由弱到强不断得到发展。16世纪30年代,从诺里奇、布里斯托尔等地出口的呢绒,成功地在欧洲市场与意大利的纺织品竞争。16世纪中后期,低地国家在英国呢绒贸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英国海外贸易的伦敦一安特卫普模式逐渐形成。从1585年到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英国在北美相继建立了6个殖民地,以新英格兰为代表的北方殖民地发展起来的渔业、造船业和运输业,对英国、西印度和北美的三方贸易起到了平衡作用,英国建立了广阔的大西洋商业贸易体系。18世纪中期开始,英国对欧洲的进口贸易比重下降到44%,殖民地贸易则在17世纪中期后的一个世纪里增长了近5倍,殖民地开始在英国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摘编自孙燕《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的兴起》材料二清代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是由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所造成的。顺治十三年(年),清廷颁布禁海令,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确定以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为对外贸易港口。据统计,乾隆十八年(1753年),即使海关收入达95万两,但是与田赋收入相比,无论从商业还是财政需要来说,均对朝廷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殖民者所表现出的海盗侵扰,极大地加剧了清廷对“外夷”的防范心理。18世纪后半叶起,陷入封建统治危机之中的乾隆皇帝,把四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保证“小人不得勾串滋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出台《防夷五事》,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严格意义上的闭关政策就此开始。正如马克思所说:“与外界完全隔绝,这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摘編自王超《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材料三从新中国对外贸易6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变革与增长是中国对外贸易60年前后一贯的历史实践。2012年.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出口的平均增长仅为1.5%,但中国同期增速接近8%。2008年后,中国商品进口经历了从以工业品为主到农产品和高技术类商品并重的变化,粮食、飞机和汽车的进口分别增加1.18倍、1.8倍和2.95倍。在推行新型城市化过程中,近年来中国进口大豆、玉米等农产品数量均大幅增加,整体粮食进口量占产量比重达14%,相比2008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是对内促进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外推进经济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对未来经济、政治的意义无疑也将是深远的。——摘编自曹阳《中国对外贸易的新格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所处的历史阶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并分析18世纪后半期清廷海外贸易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帝国主义最后形成。帝国主义阶段的经济具有下述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高度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金融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也已形成;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领土分割完毕。故答案为D;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不符合题意,A错误;工业化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合,B错误;法西斯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时期,不是新造词汇,C错误。2、A【解析】

《汉穆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符合题意,答案为A;BCD是亚洲和欧洲的著名史诗,不符合题意,排除。3、D【解析】由材料“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许多议员为争取对本省行政、参政、法律等方面的监督权,要求改革地方弊政、检举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等”反映了有识之士宪政救国的迫切愿望,故选D;材料反映了清末地方与中央权力渐渐分离,有利于削弱专制统治,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地方有识之士的愿望,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列强侵华的信息,排除C。4、A【解析】

国家利益是各国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故A正确;共同的利益有时候也会成为敌人,排除B;材料不是说明“朋友”和“敌人”会因利益的变化而转化,排除C;D项与材料中“国家利益”的出发点不符合,排除D。故选A。5、B【解析】

材料表明苏联机器进口的比重由30.1%变为0.9%,说明苏联经济建设所需的机器设备由部分进口到已基本自给,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B项正确;斯大林上台之后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排除A;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因此不会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排除C;进口比重占需求量的比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自产能力的提升,而非贸易保护主义,排除D。6、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全国科学大会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思想,全国科学大会是改革的先声,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为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有利于重新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国家工作重心转移,C项正确;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拨乱反正全面展开的标志,排除A项;高考制度的恢复于1977年,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D项。故选C。7、A【解析】

酋邦“介于氏族和国家间的早期社会组织,该组织不存在中央管理和权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黄传说时代处于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符合酋邦特征,A正确;夏商、春秋和战国时期已经进入国家阶段,具备了权威,排除B、C、D。8、D【解析】

材料的图片信息说明近代女子得到了解放,但并不能说明妇女完全摆脱了夫权的束缚,故D符合题意;题干“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导致这一时期美女标准变化的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以及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民思想观念发生变迁的结果,ABC排除。故选D。9、B【解析】

材料表明,以前法官职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定审理案件,《布艾体亚法》颁布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法律进行解释、补充和纠正,由此可以得出司法审判突破了程序束缚,更加灵活务实,故B正确;法官只拥有司法权,没有立法权,故A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平、正义,没有突出保护公民权利问题,故C不正确;《布艾体亚法》颁布后,司法更加注重实用灵活,而不是程序,故D不正确。10、B【解析】

1960年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引水上山抗旱生产,体现了B项,A项“工业化稳步前进”不符合史实和材料主旨,C项生产关系改革在50年代前期与水利无关,D项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时间错误,只有B项符合题意。11、D【解析】

根据“复弛商贾之律”“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说明政策的松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国家干预促进商业发展,故选D;“然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说明抑商政策侧重于抑制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A;根据材料可知,汉惠帝时、孝文皇帝时复弛商贾之律,但是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说明也是实现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官营手工业的信息,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复弛商贾之律”“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2、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符合材料“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的说法,D正确;秦朝时期赋税沉重,刑罚残酷,并不是改善民生,A错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不是文化繁荣时期,B错误;秦朝时期疆域并不广阔,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特点:反抗外来侵略;由忠君到限制君主权力、推翻君主统治;学习西方。原因: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战败,意识到自身的落后;西学东渐,民权观念的传播;清政府腐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2)表现:坚持党的领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维护国家尊严意义;加快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每次都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抗暴精神,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来看,表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特点;依据材料“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来看,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依据材料“到戊戌时期发展成声势浩大的要求伸民权的变法运动”来看,出现了由忠君到限制君主权力、推翻君主统治的变化。原因:依据材料“近代中国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屈辱时代”来看,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导致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因此出现了反抗外来侵略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败,意识到自身的落后,清政府腐败,还有西学东渐的影响,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依据材料“民权观念的传播”来看,随着民权观念的传播,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中国出现了学习西方制度特点。(2)表现:依据材料“艰难回国路,满腔报国情”、“两次重大的选择;安江农校来了一位大学生”、“少年立伟志”和“不卑不亢,为国家尊严而斗争”来看,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表现在坚持党的领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维护国家尊严上。意义:依据材料“甩掉贫油国的帽子”“禾下乘凉梦成真”来看,加快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依据材料“青春热血挥洒戈壁”“有礼有节,级横世界体坛”并结合现代中国科技发展来看,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14、(1)以呢绒出口为主的伦敦—安特卫普模式阶段;大西洋贸易体系构建阶段;全球殖民地贸易发展阶段。(2)演变过程:由海禁到开放再到闭关。原因:中国传统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清廷对外夷的防范心理;封建统治危机的加剧;海关税收较低;“天朝上国”观念浓厚。(3)促进国内消费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对外经济外交战略;加大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