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七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七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七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七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七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开封市第十七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细胞中的结构所对应的成分,不正确的是()A.核糖体:蛋白质和核酸 B.中心体:蛋白质和脂质C.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和脂质 D.染色体:蛋白质和核酸2.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由于噬菌体不能独立生活,所以标记噬菌体时应先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大肠杆菌B.实验1的结果是只有上清液a有放射性,沉淀物b中无放射性C.如果实验2的混合培养时间太长或太短,则沉淀物d的放射性会降低D.该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B.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4.同等小的适宜刺激刺激神经元时,胞外Ca2+浓度越高,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含乙酰胆碱的囊泡数越多,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电流越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纤维素组成的神经元细胞骨架与囊泡运动有关B.乙酰胆碱与树突或胞体上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C.任意大小的刺激刺激神经元均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D.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低5.某些癌细胞中多药耐药(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增强。MDR基因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明显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gp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P—gp是由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合成的C.化疗药物可提高MDR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D.提高癌细胞P-gp的活性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途径6.真核细胞需氧呼吸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均产生少量ATP,过程③产生大量ATPB.过程②发生在线粒体基质,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内膜C.过程①、②、③均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D.过程①、②、③均能产生[H]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这种菌株能积累正常菌株不能积累的某些代谢中间产物,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料产物。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______,与基本培养基(只含碳源、无机盐、水)相比,待测培养皿中特有的成分有______。(2)进行②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原因是______。从______培养基上获得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釆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______。(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用接种针挑取______(填“菌落A”或“菌落B”)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______洗涤3次,并制成菌悬液。②吸取1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15mL融化并冷却至45〜50℃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皿底划分五个区域,标记为A、B、C、D、E。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粉末(如下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组别所含氨基酸A组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B精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C酪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色氨酸丙氨酸D甘氨酸天冬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丝氨酸E半胱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______。8.(10分)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F表示相关激素。请据图同答:(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激素A____(名称)释放量增加,该激素由____释放,而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原因是____。(2)正常人饭后半小时,血液中____(填字母)激素含量明显增多,该激素通过____(途径)使血糖浓度保持稳态。(3)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B、E、F中分泌量首先增加的是____,F的增多对B、E分泌的产生____。(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链脲佐菌素(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的激素D的含量,预期与对照组相比,血液中激素D含量____。9.(10分)图1是某植物叶肉细胞氧气释放速率变化曲线;图2是该植物体内某代谢过程;图3是在夏季晴朗白天,该绿色植物在3块含水量不同的土壤中种植时,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叶肉细胞中有[H]产生的是__________点;B点时该植物体内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填>、<或=)呼吸作用速率,此时叶肉细胞产生O2的移动方向______。(2)图1中C点时导致甲、乙两曲线不同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3)图3中,________曲线对应的土壤中含水最少;该曲线10-12时的时间段内,该植物体内对应图2中G与F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某雌雄同株异花多年生植物,其叶有宽叶(D)和窄叶(d):茎有紫茎(E)和绿茎(e),现用两纯台品种杂交,所得Fi再进行自交,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实验①:P:宽叶绿茎×窄叶紫茎→F1:全为宽叶紫茎→F2:宽叶紫茎:窄叶紫茎:宽叶绿茎:窄叶绿茎=303:184:181:59实验②:P:宽叶绿茎×窄叶紫茎→F1:全为宽叶紫茎→F2:宽叶紫茎:窄叶紫茎:宽叶绿茎:窄叶绿茎=305:181:182:61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对基因是位于____的非等位基因。(2)根据F2中出现四种表现型及其比例,研究小组经分析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假设一:F1产生的某种基因型的花粉不育。假设二:F1产生的某种基因型的卵细胞不育。如果上述假设成立,则F1产生的配子中不育花粉或不育卵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在F2的宽叶紫茎植株中,基因型为DdEe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3)利用F2所得植株设计杂交实验,要证明上述两种假设,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要求每一个杂交实验都能对两种假设作出判断)。实验思路:用F2中的____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预期结果及结论:①____。②____。11.(15分)果蝇的三对相对性状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大脉翅对小脉翅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分别受等位基因B/b,D/d、E/e控制。现有黑身大脉翅红眼(甲)、灰身大脉翅白眼(乙)、灰身小脉翅红眼(丙)、黑身小脉翅白眼(丁)四种类型的纯合果蝇品系。假设不发生突变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为研究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选择甲品系的雌果蝇和乙品系的雄果蝇进行杂交。假设Y染色体上无与眼色相关的基因,F1果蝇眼色的表现型为______,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统计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0:1。由此得出,果蝇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2)已知控制体色和控制大、小脉翅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从上面的4个品系中选择其中两个为亲本,设计实验通过子一代的一次杂交确定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则控制体色和大、小翅脉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1、细胞中的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2、中心体常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由一对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3、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详解】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核酸(RNA)组成,A正确;B、中心体没有膜结构,不含脂质,只有蛋白质,B错误;C、线粒体内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C正确;D、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组成,D正确。故选B。2、B【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a中放射性较强,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用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c中放射性较低,沉淀物d中放射性较高。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不能独立生活,所以标记噬菌体时需要先标记噬菌体的宿主细胞,即大肠杆菌,A正确;B、由于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故实验1的结果是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沉淀物中也会有少量放射性,B错误;C、实验2中的噬菌体被标记的是DNA,如果混合培养时间太短,则一些被标记的DNA没有侵入细菌,如果保温时间太长,则一些子代含放射性的噬菌体因大肠杆菌裂解而释放出来,都会导致沉淀物d的放射性降低,C正确;D、本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过程图,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中。3、C【解析】

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据此答题。【详解】A、当过敏原初次接触机体时,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的表面,A正确;B、体液免疫中需要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正确;C、组织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D、右图可知,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时,吸附在细胞表面的IgE抗体与过敏原特异性结合引发过敏症状,D正确。故选C。4、B【解析】

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A错误;B、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一种特异蛋白)结合后,可引发神经冲动,而突触后膜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B正确;C、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C错误;D、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此时内侧阳离子浓度比外侧高,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错误。故选B。5、C【解析】

糖蛋白的合成需要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协调配合。P—糖蛋白(P—gp)位于细胞膜上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说明此蛋白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详解】P—gp转运蛋白转运药物消耗ATP,不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P—gp转运蛋白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错误;化疗药物会对癌细胞起选择作用,P-gp转运蛋白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的抗药性强,生存下来的比例高,C正确;提高癌细胞P—gp转运蛋白的活性即提高了癌细胞的抗药性,不利于癌症的治疗,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MDR基因表达产物是P—糖蛋白(P—gp),该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再根据题意作答。6、D【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为糖酵解过程,即需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②③为柠檬酸循环,即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详解】A、过程①为糖酵解过程,产生少量的ATP;过程②③为柠檬酸循环,也产生少量的ATP,A错误;B、过程②③为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错误;C、过程①糖酵解可以在无氧条件下发生,而程②③为柠檬酸循环,即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必须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发生,C错误;D、过程①、②、③均能产生[H],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以及发生的场所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稀释涂布平板法氨基酸防止将特定营养成分带入培养基完全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菌落A无菌水天冬氨酸缺陷型【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然后运用“影印法”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氨基酸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据此可以选择出氨基酸缺陷型菌株。【详解】(1)根据过程①培养的效果图可以判断,该过程所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图示为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据此可知:与基本培养基(只含碳源、无机盐、水)相比,待测培养皿中的特有的成分有氨基酸。(2)为了防止将特定营养成分带入培养基,进行②过程培养时,应先将丝绒布转印至基本培养基上。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只能在完全培养基或补充了相应的氨基酸的基本培养基中生长,因此应从题图中完全培养基上获得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釆用影印法培养的优点是同种菌株的接种位置相同。(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①用接种针挑取菌落A接种并培养;离心后菌株存在于沉淀物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取沉淀物用无菌水洗涤3次,并制成菌悬液。③表中信息显示:A、D区域含有、其它区域不含有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而实验结果只有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天冬氨酸缺陷型。【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确定该菌种的筛选过程,同时能够根据表格信息确实菌体缺陷的氨基酸种类,意在考查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8、抗利尿激素垂体只有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有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C加速细胞对血糖的摄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B抑制减少【解析】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血糖调节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其中既有神经调节途径也有体液调节途径。2.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中激素含量变化的分析方法在“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中,如果顺序靠前的腺体被切除,则之后的腺体分泌的激素要减少,之前的腺体分泌的激素要增加;三个结构所分泌的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激素)中,如果顺序靠前的激素分泌增加(减少),则该激素之后的激素分泌要增加(减少),该激素之前的激素分泌要减少(增加)。【详解】(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激素A(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增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有与该激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因此抗利尿激素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2)正常人饭后半小时,血液中激素C(胰岛素)增多,加速细胞对血糖的摄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3)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B、E、F的分泌量都增加,首先增加的是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F(甲状腺激素)的增多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同时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激素B、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E。(4)链脲佐菌素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量降低,导致血糖浓度上升,进而使激素D(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点睛】本题以生命活动调节的概念图为载体,考查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实验结果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并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9、ABCD<叶绿体→线粒体甲植物色素含量更高、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更强③F含量降低,G含量升高。【解析】

从图1中看出,甲植物的光饱和点比乙植物高,同时最大光合作用速率比乙高,图2中E是CO2,F是C3,G是C5,H是(CH2O);图3中,在干旱缺水的条件下,植物关闭气孔,减少水分的丢失,同时减少了CO2的吸收,称为光合午休。【详解】(1)[H]可以由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所以图1中叶肉细胞能够产生[H]的ABCD;B点叶肉细胞氧气释放速率等于0,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但植物体内还存在一些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叶肉细胞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所以叶绿体产生的O2被线粒体利用,因此O2的移动方向从叶绿体→线粒体。(2)在C点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乙植物,可能的原因是甲植物色素含量更高、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更强。(3)当土壤干旱缺水时,植物会出现光合午休的现象,关闭气孔,防止水分过多的散失,导致CO2的吸收量减少,光合作用降低,③曲线在10-12时光合作用速率最低,所以曲线③土壤中含水最少;G是C5,F是C3,曲线10-12时的时间段内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所以C3(F)含量降低,C5(G)含量升高。【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易错点是(1)中区分叶肉细胞和植株,理解光合午休产生的原因。、10、非同源染色体上DE3/5宽叶紫茎植株与窄叶绿茎植株以宽叶紫茎植株为母本窄叶绿茎植株为父本时,如果后代有宽叶紫茎植株出现,则假设一成立,如果后代无宽叶紫茎植株出现,则假设二成立。以窄叶绿茎植株为母本宽叶紫茎植株为父本时,如果后代无宽叶紫茎植株出现,则假设一成立,如果后代有宽叶紫茎植株出现,则假设二成立。(注:假设1和假设2可以写成题上的具体内容)【解析】

由题意知,实验①和实验②,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大约是5:3:3:1,是9:3:3:1的变式,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是DdEe;5:3:3:1与9:3:3:1相比,双显性减少4份,结合题干信息某种基因型的精子或卵细胞不育,推测基因型为DE的精子或卵细胞不育。【详解】(1)控制叶形和茎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2)据分析可知,F1产生的配子中不育花粉或不育卵细胞的基因型为DE,在F2的宽叶紫茎植株中基因型及比例为1DDEe:1DdEE:3DdEe,因此基因型为DdEe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5。(3)要证明F1产生的配子DE是花粉不育还是卵细胞不育,可将F2中的宽叶紫茎植株与窄叶绿茎植株进行正反交实验,以宽叶紫茎植株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