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导学案(原卷+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2.结合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认识大气的垂直分层状况,理解各层的特点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知识导引新知预习一、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组成1.干洁空气: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低层大气中除去和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和合占总体积的99%,其主要成分占78%,占21%,次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臭氧。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氮气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氧气氧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作用的基本原料;温室气体臭氧吸收,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根据大气的、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自下而上依次是、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大气垂直分层垂直分层高度分布主要特点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千米,中纬度10~12千米,高纬度千米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②空气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至千米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②大气以运动为主,气流平稳该层中水汽、杂质含量稀少,天气现象少见。平流层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高层大气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在60~500千米的高空,大气处于高度状态影响无线电通信助学助记1.大气中的臭氧被誉为“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2降水的条件(1)充足的水汽,(2)有凝结核,(3)空气抬升,遇冷凝结3.水汽和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4.电离层与无线电波在6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探究点一大气的组成核心归纳1.大气包围地球的空气称为大气。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2.低层大气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主要成分作用低层大气干洁空气氧维持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的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臭氧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吸收红外线,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杂质形成降水的凝结核;削弱太阳辐射;影响大气质量应用体验大气是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必要条件,读干洁空气(25千米以下)成分的体积分数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大气成分及其对地球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B.乙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丙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D.丁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2.丁含量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包括()A.工业发展,化石燃料燃烧B.火山喷发,引发森林大火C.围湖造田,水域面积缩小D.制冷剂的使用,导致臭氧层空洞探究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核心归纳1.从近地面到太空大气的温度、密度、气压、水汽和尘埃含量的变化,如下图:2.大气垂直分层垂直分层直接热源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大气运动形式与人类的关系高层大气太阳辐射随高度增加气温先降后升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维持短波通信平流层太阳辐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下冷上热)水平运动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对流层地面辐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下热上冷)对流运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应用体验[2024·辽宁朝阳一中月考]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1~3题。1.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进入预定轨道过程中,经历的气温变化情况是()A.递减→递增→递减→递增B.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2.下列关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途经的大气层说法正确的是()A.①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B.②层内的水汽、杂质较为集中C.③层内大气对流运动最旺盛D.④层内的大气密度、气压很低3.若有一架从甘肃飞往海南的飞机,仅考虑气流状况对飞机飞行的影响,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为保持平稳飞行,高度调节规律是()A.先下降,后上升B.先上升,后下降C.不断上升D.不断下降探究点三逆温现象核心归纳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2.逆温类型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幅度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明显,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逐渐消失。②平流逆温: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该逆温现象多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③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之上,冷气团在下,在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形成逆温。④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的夜晚。由于夜间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一般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逆温。状元随笔逆温的影响(1)不利影响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导致交通事故。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大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2)有利影响①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②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同时也提高了大气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应用体验[2024·福建龙岩一中质检]逆温是指与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变化规律相反的现象,能抑制空气对流上升。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地某日逆温层厚度最大时,由空中拍到的景象照片,照片显示高高的烟囱伸出“云海”(低层浓雾),将工业废气烟雾排放在茫茫“云海”之上。据此完成1~2题。1.与该城市出现茫茫“云海”现象无关的是()A.水汽充足B.阳光灿烂C.含尘量高D.逆温现象2.下列四幅图,与上图景象发生时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相符的是()[2024·广东潮州期中]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据此完成3~5题。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大气较稳定的是()A.8时、12时B.12时、15时C.5时、20时D.5时、15时4.在上述时刻,大气较稳定的原因是()A.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减B.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增C.随着高度上升气温保持不变D.天气晴朗,盛行下沉气流5.图中最有利于近地面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A.5时、20时B.5时、8时C.5时、15时D.12时、15时读干洁空气(25千米以下)的主要成分表,完成1~3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数(%)氮气78.0875.52氧气20.9423.15氩气0.931.28二氧化碳0.03(变动)0.051.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A.氮气B.臭氧C.氧气D.氩气2.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A.冰川范围缩小B.臭氧层破坏C.氮气增加D.水汽含量减少3.大气中含有少量的臭氧,臭氧能够保护地球生命,关于臭氧层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层位于平流层底部B.臭氧可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C.人工降雨加剧臭氧空洞D.臭氧空洞广泛分布于大气圈中[2024·浙江杭州阶段练习]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读某地不同高度的气温日变化图,完成4~5题。4.下列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部热,下部冷B.中纬厚,高纬薄C.夏季薄,冬季厚D.低纬薄,中纬厚5.该地发生逆温现象的时间段大约在()A.5~6点B.6~8点C.10~13点D.21~24点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暑假,上海某中学研学团队乘坐飞机从上海出发向西飞行。途经印度时,印度正在遭受严重的飓风。图1为该团队研学线路和所经过的城市,图2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示意图。eq\o(\s\up7(),\s\do5(图1))eq\o(\s\up7(),\s\do5(图2))(1)印度遭受的飓风位于图2中大气层的(填字母)层,并说出该层大气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飓风对航班的影响较小,是因为飞机在图2中大气层的(填名称)飞行。说出该层大气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及原因。(3)说出上海到阿布扎比航段A层大气厚度的变化特点及原因。[教材探究·活动点拨]教材第70页探究1.认同。地球上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太阳辐射所提供的能量,但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会破坏人、动物和植物的细胞组织。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避免地球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辐射的影响,而少量穿过臭氧层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能起到杀菌防病的作用,并能促进人体内维生素的合成。因此,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除了臭氧层破坏之外,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等。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有关。酸雨与大气中各种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等)不断增多有关。教材第72页活动两者的组成物质不同,前者是气态和液态物质,后者是固态颗粒物;两者都能造成空气的能见度下降,前者会使空气中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后者则会使空气中水平能见度低于10千米;两者在日出后变化不同,雾在日出后即散,霾在日出后不会消散。霾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二是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如霾天气时,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教材第75页活动1.(1)对照我国地形图可知,相较于重庆、武汉、长沙、上海,贵阳虽然纬度较低,但由于其处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故夏季天气凉爽。(2)林芝虽然处在青藏高原地区,但该地海拔较低,且所在的纬度也比较低,故3月份该地气温已经较高,有桃花盛开。2.(1)正常情况下,对流层气温是上冷下热,容易形成对流。若对流层局部范围内出现逆温现象,则抑制了对流运动,导致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进而造成大气污染。(2)20世纪八大公害事件指因现代化学、冶炼、汽车等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工业“三废”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频频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生了八起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其中与逆温现象有关的是:①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②美国多诺拉镇烟雾事件;③伦敦烟雾事件;④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参考答案一、1.长期演化水汽杂质氮气氧气氮气氧气2.基本成分光合紫外线二、1.温度对流层2.17~188~9递减对流50~55上升水平电离探究点一应用体验1~2.解析:第1题,甲占干洁空气78%,是氮气,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A正确;乙占干洁空气21%,是氧气,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B错误;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丙占干洁空气0.93%,是氩,C错误;丁占干洁空气的0.038%,是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D错误。故选A。第2题,结合上题可知,丁是二氧化碳,全球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与人类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大量燃烧化石能源,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A正确;火山喷发和森林大火不是人为因素,B错误;围湖造田对二氧化碳含量影响很小,C错误;制冷剂的使用,其产生的氟利昂会影响臭氧层,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D错误。故选A。答案:1.A2.A探究点二应用体验1~3.解析:第1题,结合大气垂直分层图可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进入对流层时,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进入平流层时,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进入高层大气后,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因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又持续上升。故选A。第2题,大气垂直分层图中的①为对流层,水汽、杂质含量丰富,对流运动最为旺盛,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②为平流层,大气稳定,水汽、杂质含量很少;③和④统称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很低。故选D。第3题,飞机平稳飞行主要位于平流层内,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海南,对流层的高度较高,甘肃纬度较高,对流层高度较低,因此由高纬度飞往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总体不断增加,飞机为保证在平流层内飞行,需要不断上升飞行高度。故选C。答案:1.A2.D3.C探究点三应用体验1~2.解析:第1题,该城市出现茫茫“云海”现象主要是近地面的低层浓雾,它是空气中水汽在近地面冷却依托凝结核凝结形成,因此它与“水汽充足”“含尘量高”密切相关,排除A、C;由于此次上空有逆温现象出现,近地面浓雾很难向上扩散而集聚,形成茫茫“云海”现象,排除D;阳光灿烂会使得地面迅速增温,雾滴蒸发,并导致逆温消失,雾容易扩散消失,因此阳光灿烂与该城市出现茫茫“云海”现象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B。第2题,图文信息表明,高高的烟囱伸出“云海”,低层浓雾限制在烟囱口之下,说明该地此时在烟囱口之下出现逆温层(逆温现象是指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图B和图C中的逆温层在烟囱口以上,且近地面气温较高,水汽不易在近地面凝结成雾,排除B、C;图A和图D中逆温层在近地面,且近地面气温低,容易凝结成雾,但图A中逆温层顶部超过烟囱口,图D中逆温层顶部在烟囱口之下,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故选D。答案:1.B2.D3~5.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5次观测数据中,只有5时和20时气温垂直分布是上热下冷,出现逆温,大气上下对流较弱,大气较稳定,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4题,读图,5时和20时气温垂直分布都是下冷上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递增,不利于上下对流,大气较稳定,B正确,A、C错误;天气晴朗是大气稳定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第5题,读图可知,5次观测数据中,只有12时和15时气温垂直分布是上冷下热,大气上下对流运动旺盛,有利于将近地面污染物带到高空,通过对流扩散,稀释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污染程度,D正确,A、B、C错误。故选D。答案:3.C4.B5.D课堂达标检测1~3.解析:第1题,干洁空气中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氮气约占78%,所占比例最大,A正确;氧气约占20%,氩气占0.93%,臭氧占1%以下,B、C、D错误。故选A。第2题,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排放大量的废热,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范围缩小,A正确;臭氧层破坏是因为制冷剂的使用,B错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与氮气增加无关,C错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跟水汽含量无关,D错误。故选A。第3题,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部(8~18km左右)向上至50~55km的高空,在15~35km范围内形成臭氧层,因此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下部,A错误;紫外线属于短波辐射,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阴清热注射剂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休闲服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合租合同的方案设计
- 互助分享协议
- 信息保护合同范本
- 会计服务外包合同
- 2025年中国鱼尾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内部机器合同范本
- 工业辣椒购销合同范本
- 开关插座采购合同范本
- 2024年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中铁快运股份限公司招聘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3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国主题乐园行业发展概况、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产后疼痛管理指南
- 2025年安徽马鞍山市两山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工娱治疗及其护理
- 人效管理措施
-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五)
- 四年级下册劳动《小小快递站》课件
- 中国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共同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篮球教练职业生涯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