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扬州慢》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4.2《扬州慢》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4.2《扬州慢》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4.2《扬州慢》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4.2《扬州慢》课堂实录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课堂实录扬州慢师:我们先一起欣赏几首描写扬州的唐诗。(播放课件)学生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别其一》《遣怀》《寄扬州韩绰判官》,通过这几首诗,扬州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生:繁华生:景色优美师:南宋的年轻词人姜夔同样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了扬州,他眼中的景象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走进姜夔的《扬州慢》。教师板书:课题师:“扬州慢”本身就是姜夔写这首词的自度曲。“慢”,古书上写作“曼”,是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曲调缓慢哀伤,因此孳生出“慢”字。除了扬州慢,比较出名的就是声声慢。因为是姜夔自度此曲,所以扬州慢不仅是曲牌名,也是词的题目。师:下面老师范读课文,请大家给老师点提示,我应该用什么样的节奏来读呢?生:缓慢的。师:好,老师读的时候请大家关注这首词的节奏和韵脚。教师范读课文师:这首词的韵脚是什么?指出押韵的字生:程、青、惊、生、城、兵、情师:押韵吗?生:好像不押韵师:格律诗要符合平水韵,词要符合词林正韵,庚、青、蒸都在同一个韵部,所以这首词是押韵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大家要注意节奏和韵脚。学生朗读(读得很入情)师:这首词的前面有一个小序,谁能把小序读一遍。一生举手,朗读。师:读的很好,她也同样注意到了节奏缓慢。小序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生: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写作的目的。生:小序可以让读者更好了解诗人此时的心理和情怀。师:你能概括一下是怎样的心理和情怀吗?生:悲怆,感慨扬州曾经的繁华,如今破落。师:能用小序中的词来概括吗?生: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教师板书“黍离之悲”师:什么叫黍离之悲?生: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这里是感慨故国沦亡的悲痛。师:我们一起看屏幕,《黍离》出自《诗经王风》中的篇目,我们一起来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据传说,这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后来,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师: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概括起来小序交待了创作背景和创作主题--黍离之悲,亡国之痛。下面的分析以黍离之悲的思想情感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师:既然要表达黍离之悲,为什么开篇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这样的乐景呢?生:这是体现传闻中对扬州的印象,与下文残败荒凉的景象做对比。教师板书:今昔对比生:我认为是用昔日的繁华衬托今日的凄凉。师:对过去的描写是虚写,后面的“过春风十里”等描写是实写,这是什么手法?生齐答:虚实结合。教师板书:虚实相生。图片师:在上片写景的句子中,你认为娜个词用的好?生:我感觉“废池乔木”用的好,因为金兵犯境洗劫扬州,不见春风十里旧颜色。人活百年,树活千载,古老高大的乔木何尝不是扬州城千年兴衰的见证,作者以此表达自己哀思怀念之感。有物是人非之悲情。生:我觉得“空城”这个词用的好。金人南侵给扬州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早已经无人居住,只剩下了一座空荡的城池,黑暗笼罩了扬州城,空灵寂静,给作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让人直观感受到扬州现今的场面。抒发了作者的惋惜苦闷与对故国的哀思之情。生:我认为“清角吹寒”的“寒”用的好。它写出了作者当时悲凉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听到凄清的号角声而感受到寒冷,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当时扬州的荒凉之景。师:在她的理解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感受这句话,寒是哪种感觉?生:触觉师:那么这句话里还有什么感觉?生:听觉,还有视觉。师:对,同学们看,这句话将多种感觉结合在一起,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生:我认为“弥望”用的好,说明到处都是野生的麦子,表现战争后人们流离失所,无法耕种,导致土地荒芜,写出了战争带来的不利影响。师:上片还有一些词值得欣赏,比如:“尽荠麦青青”的“尽”,“都在空城”的“都”,“犹厌言兵”的“犹”和“厌”等等,文字是有灵魂的,大家要仔细体会文字背后的潜台词,挖掘更多的意义和不同的感受。扬州慢师:请同学们将上片中的句子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出画面,更进一步体会作者在景物中所蕴涵的情感。生:路过昔日繁华的街道,奈何繁华终成过往,这里曾经有过触人心弦的山水,有过如火如荼的芍药,亦灿若火光,夕阳殆尽,亦浓烈似火,但终究还是成了浮华,在刀光剑影下支离破碎,满目疮痍,纵使荠麦青青,终会在短暂过后成为枯黄。毁坏的城池与古树作陪,残败的芍药依桥安慰,余晖下的夕阳点亮了沧浪之水,凄清的号角又能赋予谁?徘徊又徘徊,出不了空城,最终成为一沟绝望的死水。同学们热烈鼓掌。师:写的太美了,让我们看到一幅凄美的画卷,而作者的亡国之痛尽在不言中。生:我悲伤的走在荒无人烟的扬州城,昔日繁华的街道如今却是凄草和野麦,没有半点生机的样子,自金人烧杀掠夺后,原来繁华美丽的扬州城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废弃的池台、残存的古树,到处破败不堪。悲伤涌上了心头,凄凉的号角声吹动了夜的寒风,吹散了那最后的月光,吹进了空荡的扬州城。学生又一次热烈鼓掌。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景物中蕴含的昔盛今衰的亡国之痛,作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板书:情景交融师:我们齐读上片,感受作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师:下片的开篇为什么写杜牧?生:杜牧曾在扬州风花雪月多年,对扬州的繁盛有过大量的描述,作者慕名而去,却和杜牧诗中的描写大相庭径(大相径庭,应当是口误),这是一种反差,用于对比渲染效果。第二点,杜牧写出豆蔻、青楼这些美好的词汇,但是面对残破的景象想必也无法写出满腹深情,这里写出了作者的悲痛之情,体现了作者对金兵破坏扬州只剩一座空城的感慨。写出了宋王朝不思恢复国土,将这样的一座名城断送的痛心。写出了宋王朝凭借这样的一座空城防守边境如何不会引起人们的忧心忡忡。生:作者来到扬州,想起当年杜牧来到扬州对扬州城风景的描写,如今却与此处的废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扬州当年的美好壮观与现实的空冷作比较,估计杜牧也无法难赋深情了,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对美景的怀念,以及对战争的悲愤,师:写杜牧,和上片中的空城有没有联系?生:有联系,承接作用。师:对,下片的第一句话叫做过片,“过片”也叫“换头”,是双调词的下片开头,作用是过渡,讲究“意断神连”。第二写杜牧是用典,和后面的实景虚实相生,起到了对比和衬托的作用,写杜牧的诗句可以见得姜夔对于杜牧的仰慕,22岁的姜夔大约是循着杜牧当年的足迹慕名而来,对扬州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今眼前的景象与先前的心理定位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感伤至极,突显了姜夔悲伤的心情。第三,杜牧自身对比:当年对于扬州的描写和今日“难赋深情”形成了今昔对比,突出了今日的萧条凄寒。第四,姜夔以杜牧自比,再有才情也无法面对眼前的破败和惨象,实为伤今之痛。扬州慢师:改词填空,将“仍”、“荡”、“无声”,用其它的词语替换,比较效果有何异同?找了三名学生在希沃屏幕上书写替换词语。分别写的是:将“仍”改成“依旧”,将“荡”改成“起”,将“无声”改成“寂静”。师:请同学们体会修改前后表达效果的不同。生:我觉得冷月无声更好,从情感上看,无声虽然没有明显情感,但是能给人更大的感受,能把作者内心的悲伤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用寂静,表达的情感就弱一些。生:我想说说“波心荡”,“荡”能生动形象表现作者内心的失落和孤寂,内心的悲凉,表达作者对昔日繁华的怀念。“荡”给人的感觉是心中是起伏不平的,“起”就不能有这样的效果。生:“荡”不仅写水波荡漾,还有国家在动荡不安,还有作者内心情感的起伏。从满怀希望到后来的失落和悲凉,有一种动态的感觉。师:无声是什么状态?能再体会一下吗?师:无声有拟人之意,月亮一点声音也没有,自生自落,比寂静更让人有感而发,写月亮实际是作者自比,写作者此刻的悲凉已经不知说什么好了。月亮本来就是寂静无声的,所以用“无声”比用“寂静”更好。师;老师很欣赏她的个性化解读,她认为是拟人手法,冷月默不作声,是因为内心的伤痛无以言表,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师:谁能比较“依旧”和“仍”的不同?生:“依旧”从字数上是不对的,词的每一句字数上都是固定的,这里不能把一个字替换成两个字,也不符合韵律。第二表达的感受没有“仍”更加深刻,“二十四桥仍在”的“仍”能体现出当年扬州繁华的时候,二十四桥在,如今破败了,二十四桥还在,它见证了扬州从繁华到落寞,它是见证者,所以“仍”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感受。师:“还”只是表示一种不变的或一直存在的状态,而“仍”不止表示这种状态的持续,更有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荡’是动态的,“无声”是静态的,前者俯视,后者仰视,冷月又倒影水中,与波光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画面,动静结合,俯仰结合,创造出清幽冷僻的意境。通过比对词语的不同效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感知姜夔词的语言风格。师:词的最后一句话,“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词的主题是表达黍离之悲,一般在结尾都要卒章显志,但是这首词却用景物描写来结尾,这叫什么手法?生:摇头师:诗词在结尾处用景物描写来收束全文,叫做以景结情,我们总结一下这首词景和情的关系,“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乐景悲情,中间大篇幅都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结尾处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作者将所有的情感都蕴含在景物描写中,那么我们来体会一下“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我认为诗人是在用芍药之名来指代从前的扬州的繁华事物,化此物为情思,托芍药之名来寄托哀思的情感,表现了扬州在经历了金兵侵略之后的摇落与扬州这座名都的沉沦。表达了作者对扬州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也表达了词人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该怎样做的一种感叹。师:这句话有惋惜之情,一是红药是扬州城的名花,诗人想到未来开放时无人欣赏,有“寂寞开无主”的伤怀;这其实也体现了“空”,“空”不仅是外界环境,也是指心境的落差;二是红花无情,不知国势变迁,依然独自生长,对其有“红药不知亡国恨”的嗔怨;三、红药生长于扬州,经历了扬州的繁华和衰落,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以景结情中景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更加有咀嚼的味道。师:内容我们先学习到这,下面根据本词中的意象、意境以及典故的特点,结合姜夔的另一首词《鹧鸪天·辛亥之冬》,比较阅读,探究姜夔词的语言风格。课件展示姜夔的《鹧鸪天·辛亥之冬》让一名学生读诗前小序。学生齐读全词。师;石湖是范成大的居住地,周围种遍梅花,此词正是以梅花为线索,表达什么感情呢?生:我觉得是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师:两首词在结构上相似吗?生:相似,都有小序,都是上下两片。师:在手法上相似吗?生:相似,都是今昔对比、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师:表达的感情一样么?生:不一样,一个是怀念故国,一个是怀念心上人。师:我们对内容已经有了初步感知,下面大家把两首词结合在一起,探究姜夔词的语言风格。这个问题难度大,要求小组讨论。(五分钟以后声音渐小,大约讨论好了。)生:宋代的词多数比较温婉,但是姜夔的词在温婉的基础上多了一份雅致和清静,给人一种孤芳高洁,凄婉空灵的感觉,他的词有很多冷色调的事物,给人清冷的感觉,但是读起来又觉得很清新很惬意。生:我们组讨论出三种结论,一、姜夔的词不同于南宋婉约派软媚的词风,更是给人一种刚劲之感,有深远清苦之感。二、在诗句中他引经据典,多引唐诗入词,如“纵豆蔻辞工,青楼梦好”就是化用杜牧《遣怀》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三、姜夔的词字句经过反复推敲,就像“波心荡,冷月无声”,无嬉笑喧哗,无鸡鸣犬吠,徒有清角吹寒而已,姜夔用冷静的视角看世界,多次用冷、清、寒这种冷色调的词语,给人一种“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感觉。师:老师非常欣赏这个小组探究的细致。生:姜夔继承了婉约派,但又不同于婉约派,词句运用非常细腻,研磨每一个字,他又不落窠臼,他自度曲,他的曲显得格外清俊、峭拔。师:我们一起看看姜夔词中清寒的词语:(展示课件)波心荡,冷月无声。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香冷入瑶席千树压西湖寒碧寒、冷、凉、清、空等出现频率很高。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师:我们再看清冷的意象:(展示课件)梅月雪水旧时月色,算几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